•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八月:奥色治郡

August: Osage County,八月心风暴(台),一个葬礼四个失礼(港),八月:奥塞奇县

主演:朱莉娅·罗伯茨,梅丽尔·斯特里普,伊万·麦克格雷格,克里斯·库珀,阿比盖尔·布雷斯林,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朱丽叶特·刘易斯,玛格·马丁戴尔,德蒙特·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3

《八月:奥色治郡》剧照

八月:奥色治郡 剧照 NO.1八月:奥色治郡 剧照 NO.2八月:奥色治郡 剧照 NO.3八月:奥色治郡 剧照 NO.4八月:奥色治郡 剧照 NO.5八月:奥色治郡 剧照 NO.6八月:奥色治郡 剧照 NO.13八月:奥色治郡 剧照 NO.14八月:奥色治郡 剧照 NO.15八月:奥色治郡 剧照 NO.16八月:奥色治郡 剧照 NO.17八月:奥色治郡 剧照 NO.18八月:奥色治郡 剧照 NO.19八月:奥色治郡 剧照 NO.20

《八月:奥色治郡》剧情介绍

八月:奥色治郡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Beverly和Violet(梅丽尔·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饰)是一对老夫妻了,如今的他们,一个靠喝酒,另一个靠嗑药来维持这段夫妻关系。一天早上,Beverly出了家门后就再也没回来,Violet只能把他们的三个女儿还有她的表妹、表妹夫叫到家里来。二女儿Ivy来到了,之后大女儿Barbara(朱莉娅·罗伯茨 Julia Roberts 饰)和丈夫Bill(伊万·麦克格雷格 Ewan McGregor 饰)也带着14岁的女儿远道而来。噩耗随即传来,警察在湖里发现了Beverly的尸体,死因是自杀。小女儿Karen带着未婚夫赶到了葬礼。葬礼后的餐桌上,嗑药过头的Violet开始发脾气,而各怀心事的女儿们也如坐针毡。大女儿Barbara受不了母亲的刻薄,两人大声争吵起来,这个家庭潜藏着的种种矛盾和那些刻意隐瞒的真相也渐渐显露出来...... ...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蒂伯巴赫村的孩子们罗宾森一家少年侠医谦哥大幻兽梅菲尔女巫第二季心中的秘密逃出白垩纪完美主人忠勇小状元侏罗纪世界3不倒侠淘金岁月LA幸福剧本爱的故事上海篇清醒亡命之途夺宝天团第一季不寻常的战场海星考试一家亲黑川森生、在找兼职!穿越美国拜占庭魔鬼时刻第一季加奈日记大刀记看着不错欺骗顿巴斯

《八月:奥色治郡》长篇影评

 1 ) 除了演技还剩下什么

对大部分电影而言,故事的好坏决定了电影的成败。

而这部电影在故事上只能用狗血来形容。

太过戏剧性的情节失去了真实性,也让电影少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电影里的每个角色都多少有些让人厌恶的特质,在这个年代的电影里这种角色再正常不过。

人们喜欢这类有缺陷的角色,因为这些角色真实,能让观众产生共鸣。

但问题是,成功的电影让这些角色的缺点顺理成章。

观众知道这类角色会做出错误的事,并能理解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就像这部电影里梅姨的角色,虽然尖酸刻薄到了极致,但影片交代了足够多的背景故事,让观众理解她尖酸刻薄背后的心酸。

反观电影里其他所有的角色,他们都多少做了让人厌恶的事,可影片却没有充分的解释,观众因此无法理解他们的行为。

这样的角色是失败的,而这部电影充满了这样的角色。

也许和电影是戏剧改编有关,篇幅限制了形象的塑造。

但与其这样,不如去掉一两个角色来得痛快。

大家都在赞颂本片的演技。

确实,强大的cast是本片的亮点。

但好多厉害的演员被浪费了。

我没明白ewen mcgregor和benedict cumberbatch为什么要出现在这部电影里,他们没有什么发挥的空间,角色本身也不吸引人,换成别的演员一样可以演。

梅姨和大嘴无疑是主角,两人在戏里都表现得很好。

几场大的冲突戏戏剧张力十足,两人爆发力都很强大。

可是不得不说,以电影两分钟一小爆五分钟一大爆的节奏,作为观众我只觉得好累,why are you yelling all the time?!

也许很多人因为优秀的演技而给了这部片高分,但我觉得演技始终是要为故事服务的,而这部电影的狗血情节和不够立体的人物设计的失败注定了电影的平庸。

最多也就3星了罢。

 2 ) 美国版雷雨

C哥正在手贱更新iOS7.1,所以打发时间来更新哟(感觉很掉粉的样子……)曹禺先生的雷雨,序幕之后,便是即将下雷雨的闷热天气。

随着剧情的发展,过去的一切都开始暴露,矛盾在激化,直至最后的雷暴,将一切终结。

而《八月:奥色治郡》,则也是如此的处理方式。

C哥是看完电影才了解此片是热门话剧改编。

于是顿时理解为何剧情如此抓马……感觉话剧会非常好看耶,哪位买个碟呗几乎所有的社交网络都认定这是一部年度撕逼大戏,里面大牌云集,个个都是冲奥的架势。

当然一切让你联想到李奥纳多的都不是好表演。

我个人非常不喜欢下图的撕逼场景(静静等待图片缓冲),尤其是大嘴高呼一声:I am in charge now!当局者迷,其实我对妈妈吼的时候也好不到哪里去。

没错,《八月:奥色治郡》就是这样一部把生活的无奈、血缘的无奈展示给你,却又令人无比感动的电影。

燥热奥色治郡位于Oklahoma,年均气温15.5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想到地理老师的不要哭泣)。

也是美国印第安原住民的居住地。

所以电影里有一个非常正能量的印第安帮佣,以及梅姨经常“政治不正确”地吐槽印第安人黑人什么的……燥热是八月的主题。

梅姨的老公,一位酗酒的老师,像托尔斯泰一样离家出走了。

随后被发现溺水。

女儿及其男伴们、妹妹妹夫赶往梅姨的家中,每个人都显得燥热难耐。

而葬礼晚餐的氛围又迫使男性们穿上西装。

正如大嘴所言:这里的鹦鹉都能热死……从心理学角度,这种外界的燥热能加重内心的烦躁。

打个比方,比如令堂更年期了,那么到了夏天请小心……婚外情教授学生恋、姨表姐弟恋、姐夫小姨子恋、未来姨夫小侄女乱来……你想要的配搭都有……父亲对女儿的失望、母亲童年的阴影……每个人都有一个故事,就连阳光小美女也不例外。

但和《雷雨》不同的是,《八月》选择在最后仍然以燥热结尾,内心的烦躁始于燥热,也终于燥热。

女儿在公路边冷静了之后,重新回家,陪伴已把亲人都膈应走了的母亲。

我竟然感受到了一丝凉意。

这就是生活,这就是血缘。

疲惫不堪的家庭关系,终究会平静于血缘的亲情中。

iOS7.1还挺好看的。

记得关闭增强对比度哟。

尤其速度会加快。

以及……你不用滑动来接听了。

 3 ) 八月将逝

从饭桌大闹那场戏开始突然特别想念唐顿庄园英范带来的尊重。

我痛苦所以我有理由发疯?

梅姨的演技无可质疑,但剧情反复在“毫无节制的谩骂后说你看,我病了好可怜,可以理解吧”,又加“无底线的互撕后,说你看我们都很痛苦,她还嗑药了,可以理解吧”的逻辑里,这不仅仅是戏剧夸张尺度的拿捏问题。

恶的江水滔滔不绝,失了人物性格,内心表现和剧情的平衡。

就像人们有时需要些甜味平衡饮食,但要把一个人浸在糖罐子里24小时,当你问他:怎么样,甜吧?

人早已窒息。

 4 ) 评八月:奥色治郡——人生很长 苦难如是

有人说,一部片子成色是好是坏,看个十分钟就能看出来。

我认同,在看《八月:奥色治郡》(以下简称“八月”)十分钟之后,我更这么觉得。

十分钟,这也许是能呈现影片故事大致内容和自身气质的最短时间。

当然,每部影片都有种区别于其它的气质,而将气质分解,就是使影片成型的个个工种最终的工作完成情况,尤其重要的是,我想说的是,在十分钟内决定影片成色的最主要单元是,摄影、影调、表演、和台词。

前两者决定影片的外在气质,背景环境、天色光线,明亮欢快或晦暗抑郁,后两者决定内在,传达情绪、情感、和意义。

“八月”透露出的情感和内涵是复杂的。

一个功能失调的家庭,一群深陷沼泽的家庭成员,始终是好莱坞探究人性的标准配置之一。

本片中,离家自杀的父亲,一个早早离场的人物,将离散的家庭成员再次组织到了一起。

成员之间一直隐而不发或者一直避之不及的种种矛盾,有如火山喷发一般涌动而出,淹没了生活,留下了厚重的灰烬。

影片以父亲如独白似的对白开始,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仿佛延长了人物的在场时间,也以T.S.艾略特的“人生很长”一句,直接营造了一种苦涩的情绪氛围。

后来父亲自杀,再想这个开头,才发觉这些话语就是一种独白,呈现了影片的叙事视角。

死去的父亲在天上,拥有了上帝视角。

在这一视角下,家庭的荒诞剧尽收眼底,而“人生很长”,明显就是上帝悲悯世人的发声。

人生很长,苦难很长,但仍要经受。

这是一个恒久的命题,重要的是,如何来呈现这种苦难。

纯粹的苦难并不值得夸耀,反而带些荒谬的,不可名状的,笑中带泪的苦涩才更令人回味,就像“八月”带给人的感觉。

酗酒、嗑药、偷腥、吵骂,所有这些无非是人失去控制的表现,对生活也是对自己的失控,而失控的根源,也许只是生而为人的疲惫和空虚。

无法正视这种残酷,就无法善待自己和他人,无法和生活和解。

传达这些可能的意义,演员功不可没。

此片的阵容绝对可谓强大。

前阵子看斯特里普上艾伦秀,才明白她早已人戏不分。

因嗑药而精神失常,神经敏感的老母亲,被她演绎的入骨三分,几乎一人挑起了整个影片。

就算只是用单单几句话讲一个故事,也能激人眼泪。

编剧一个巧妙的峰回路转,让这个人物更加丰满,原来她表面上精神混乱,易怒毒舌,十足尖刻可恶,但实际上又是先知先觉,始终掌握着揭露还是隐藏真相的主动权。

三个女儿,四个家庭,先后离开。

本以为只剩下大女儿芭芭拉和老母亲守着一堆真相,然后和解,有如《饮食男女》的结局,但到了最后老母亲自私自利的本性仍旧将最后的希望驱逐边境,真是冷酷到底。

除斯特里普之外,其它众人无不是演写实戏的实力派。

想说的是大嘴和她“女儿”阿比盖尔。

为什么说斯特里普撑起整片只是几乎,就是因为还有罗伯茨。

想来,也只有大嘴有功底有魄力能和嗑high的斯特里普正面对抗而不显势弱。

无论隐忍还是爆发,每一帧表演都充满了张力,特别是长桌聚餐一段,实在太震撼,无愧我的挚爱。

阿比盖尔演什么都让人想起《阳光小美女》时的可爱傻样。

想说她是想说《阳光小美女》。

它和“八月”是同一块磁铁的两级,同样的命题,却是不同的风格表达和引力。

小女孩长大成人,从“阳光”下的橙黄色,步入了“八月”中曝光过度的惨白和家中内室沉重的黑灰。

成长残酷,真相残酷,人生残酷。

片尾的民谣袅袅不绝,Last mile home. Tripping on the last mile home. 看着芭芭拉开车离家远去留下的扬尘,也许home并不只是一座房屋一种陪伴的概念,它也是远行、承受、反身默识。

还记得芭芭拉对想要逃逸的母亲说的话么?

What are you doing?

Where the fuck are you going?

There's no place to go.人生很长,苦难如是。

这就是我们的命运。

 5 ) 观影杂感

18年看的电影,当时在台北做交换生,刚好远离家人和家里的各种琐事。

无意中搜到的电影,压抑却又激发着强烈的共鸣。

看到一句影评说“生活,远观是喜剧,近看是悲剧”,形容的真好,讽刺的是很多人都更能看到别人被“远观到的”生活喜剧。

“家人”真的是一个复杂的生物群,说是“细胞的随机选择”残忍又无法反驳,当每个人被自己的破事儿弄的焦头烂额的时候,connection 是失功能的。

当真正陷入绝望的时候有多少人会相信或者会想起来去相信家人是能带来力量的。

小时候总是讨厌妈妈把自己丢给奶奶或外婆,尽管也许是为了生存或者为了让爱更有力量~现在想想,等她老到不足以照顾自己,出于同样的理由,也许我也会不得不把她丢给保姆,那个时候的妈妈,可能也会如此这般讨厌我吧~ 最后的最后,走着走着,终究会只剩下自己,我们谁都不能责怪。

正如影片最后留给我们那一幕般……

 6 ) We are all sinners.

恩,所以在网上看的。

对于那个完全在看图翻译的字幕感到无奈还好可以基本听懂没有什么文笔也没什么有深度的见解,就是把想法写下来。

--以下有剧透---spoils alert--知道这个片子完全是因为小Ben,然后就觉的故事值得一看。

故事讲了一个美国中部普通家庭,无奈而绝望。

大家都有问题,但是只有母亲在这样那样破事以及嘴癌的折磨下无法再粉饰太平。

终日沉溺于药物,疯言疯语。

而这个母亲,妻子,女人的一生又是如何呢?

幼年时期活在美国经济大萧条的阴影下,长大成人终于有了点钱有了一个家,三个女儿。

当然老公跟妹妹乱搞,而最被宠爱的大女儿也让他们失望没有成为作家。

她的感情应该寄托在哪里呢?

没有人。

她肯定曾经也有过希望,曾经。

当然,她也是个混蛋。

看到自己的老头子要去自杀就让他去了。

而大女儿呢?

凭什么她就要被冀望成为个什么人,她又没选择成为被宠爱的大女儿,凭什么她就要去完成父母的愿望。

她是聪明但是脾气暴躁,毛脾气赶走了她的家人。

当然可以说一下小Ben,懦弱,胆小。

不停的犯错,然后不断的道歉。

一个平庸而愚蠢的人。

从小就在无缘无故的责骂中长大,为什么呢?

因为他是私生子,而他妈妈视他为人生的耻辱。

最后喜欢上了自己的表亲。

那个女儿,她以前演阳光小美女里的那个小姑娘,算是同类型片子。

不用一一讲别人了,大家都在害人,却也是受害者。

可能这是老天爷对他们的错误的惩罚吧。

这个家庭若是真的想掩盖他们的屎事,这个妈妈就不会从一开始嗑药发疯。

电影只是跟我们讲了一个故事,顺便嘲笑我们说:“别每天为自己家里那点破事儿觉得全世界欠你几十万了,你受伤的同时肯定也在拿着刀子狠狠地扎别人呢。

你有你的不爽,那你家里剩下那几口也不会比你少。

 7 ) 生命有一袭华美的袍子,里面爬满了虱子

每个人都有一件袍子,外人看上去都那么光鲜亮丽,其实那华美背后的究竟有多少虱子,只有自己知道。

戏中每个人都在努力,努力遮掩,遮掩那些不堪,让自己被外人看上去都过得不错。

Barbara在遮掩自己失败的婚姻,Ivy在遮掩自己畸形的恋情,Karen在遮掩未婚夫结过几次婚的放荡,父亲和姨妈在遮掩私生子的事情...看这么多戏骨飚戏,很过瘾,但我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戏,这是我们真实生活的写照。

或许现在或者多年后,我们也一样会遭遇他们所遭遇的事情。

生活就是这样,悲欢离合酸甜苦辣一样都不会缺。

随着年纪慢慢增大,生活的本质渐渐变得清晰,我越来越不会去过问别人的生活,也不会去羡慕谁过得好,我知道任何一种生活都不容易,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难处。

不管自己处于什么样的情况,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真的。

想起戏中那场午餐,妈妈嗑药后撕扯开每个人华丽的袍子,虱子乱跳不堪的场景,虽说有些残忍,但这就是现实。

大概这些话也只有嗑药后才能道出。

我渐渐觉得一个人对其他人的尊重,其实是包含着一种对自己不堪状态被人揭露的担忧和恐惧,知道自己的难处,才逐渐明他人的难处,想得到别人的体谅,所以开始体谅他人。

所以任何一种恰当和谐关系的形成前提都是互相理解或者是曾经感同身受。

记得Ivy离开之前的那一晚,三姐妹坐在一起,当她们互相指责对方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告诉彼此的时候,Ivy说了一句大实话:其实我们之间也没那么熟悉,她说她会离开,不会再照顾母亲。

Ivy的那段话比当时午餐上母亲的那段话更加现实与残忍,那是要看透看淡多少关系要多有勇气才能说出那样一段冷澈痛骨的话。

接下来是三姐妹的沉默,谁还能否认呢。

其实人和人的关系也披了一件华丽的袍子,表面欢愉,实则永远是不近不远。

想起一个比我大很多的朋友谈起他的朋友圈,十几个人坐一起,不聊生活也不谈工作,只是凑在一起喝酒欢乐瞎起哄,后来有几个朋友逐渐不参加活动了,淡出了他们的圈子。

他说他也觉得没劲,几次想尝试退出,但太寂寞了。

我想大部分人都能参透这些,却没有几个人敢勇敢地抛开那些没有意义的东西和关系。

但其实真实是怎么样的又有那么重要吗。

就像karen说的那样,Doesn’t that sound nice?是呀,听上去是不错看上去也挺美,若要真的抛开外层去看清里面的真实性,我想大多数人的生活都不nice吧。

谁在生活里又没有自欺过呢,我想每个人守好自己的袍子就行了。

 8 ) 阳光的美丽透过树叶永远是斑驳的阴影

每一个大家庭中的成员间的关系都既熟悉又陌生的。

当一些特殊事件将大家聚在一起时,就成了一个纠结的故事。

这样的故事充满张力,不停的出现各种失控的局面,最终各自散去,回归到一定的距离,相互关心,或者不关心。

生活之难在一个家庭中表现的更加手足无措,生活之美也偶尔会在家庭中显得格外甜蜜。

于是我们站在自己的树下,向外看去,阳光照在树冠上,是一片美丽的森林,而看看自己脚下,只有斑驳的光芒和阴影交织。

而家人,是注定要和你走进同一颗树下,看到你的斑驳的。

你看到的美好,总是掩饰了不美好之后的美好,而你真正去过的生活确不是这样。

老太太最后说,她长大了,她能承受的住这些。

当我们老到可以承受的起生活和生命的沉重时,就可以和孩子们聊聊过去,然后安静的等待离开了。

 9 ) 八月:奥色治郡

#八月:奥色治郡# 看到开头一段以为是简单的家庭伦理剧,耐着性子往下看发现越到后面包袱简直目不暇接。

根据话剧改编的一部片子,片中确实偶尔有点话剧演绎的错觉。

坦白讲梅姨的表现始终让我有点脱节,也许因为角色和真人气质反差太大,总感觉着力过猛有点怪。

可圈可点的细节处有很多,最经典的一场应该是办完葬礼众人围坐餐桌的戏码。

各大神狂飙戏,精彩绝伦。

众人内心的小九九在梅姨的癫狂中丑态窘态各异,大嘴把内心狂躁又隐忍直到爆粗动手的崩溃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这场戏开始掀起一幕幕层出不穷的小高潮,各种肮脏的丑陋的自私的狭隘的真相被陆续揭露。

电影主题从深层次讲表现了家庭氛围教育环境对下一代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个家族算来共有四代人延续了负能量循环的不幸。

母亲刻薄尖酸的态度导致女儿性格敏感暴躁,姐妹之间也缺乏温情友爱,每个人都是自私冷漠的个体,也因此在婚姻感情方面各自遭遇挫折。

性格影响命运,原生家庭的影响则是先天的业力。

全片总体基调晦暗而激烈,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剧情在各种矛盾碰撞中逐渐铺展开,直到最后父亲死亡的真相细节被揭示。

人性的丑陋到达极点,生命不能承受如此之难堪。

片尾大嘴在知道真相后转身漠然开车离去,梅姨黯然神伤,场景定格在车身后,一片祥和安宁的公路。

仿佛各种爆发里顿时收了情绪,徒留唏嘘。

 10 ) 通往科罗拉多州立大学

人到至极难免做作,生活到戏剧性太强难免就是个戏。

中产阶级时常是电影里崩溃的对象,《美国丽人》中产阶级男中年危机,男人看了都如获至感。

而奥色治郡中尽是生活在男人危机背后女人的一团糟,我看了挺难受的,最难受的地方是梅姨跟三个无脑女儿讲述她卑鄙的妈时,但这种情绪,不过也是低级的同情。

这一票缠绕的关系,仔细想想都不是最崩溃的,无非是些家庭琐事,一个自私的妈,一个寻死的爹,一个被老公出轨的女儿,一个爱上亲弟的乱伦女儿,一个永远被二逼男耍的女儿,一个生活在愧疚里的姨,一个爱儿子的无趣姨夫。

那个自私的妈一辈子有爹爱,那个寻死的爹也是到了迟暮之年解脱罢了,那个被老公出轨的女儿还有老公的陪伴配合,那个爱上亲弟的女儿是真崩溃……那个喜欢变态的女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挺欢乐,那个姨和姨夫都是能接受寻常生活且互相保护的夫妻。

我不说你也知道,生活中有太多更漂亮的崩溃。

戏剧和电影有一个很大的区别,进入戏院,不管你离舞台演员多近,那毕竟是个现实空间,不过就是布景,戏剧,灯光,音乐,你始终知道自己是在看戏。

而电影,有极强的代入感,它在重现生活,它真实可信,入情时你会觉得这些人都真实存在,他们的原型都可替代。

所以这个戏剧改编成电影,难免刻意。

而且没什么意思,揭露生活本质这种事,不该由电影来做。

我现在说的是我个人艺术观的问题了,文学是最残忍的艺术门类,很多做文字的人都挑剔刻薄,文字读多了也变得不可满足,通过白纸黑字传达出来的理性最骇人。

而电影不该重复这个功能,我们已经生活的很惨了,我们想看到人性善良勇敢坚强的一面噢!

拍这些东西,你们不觉得有点缺德么。。。

美国人过得太幸福,闲得无聊就想寻求痛苦。

但我怎么看都觉得他们没遭什么罪。

这个片子的结尾,我看了几遍,都想确定有没有大嘴调头回老娘家的镜头,确是没有的。

可我注意到那特别的路段上有几个指示牌,查了一下:Wichita堪萨斯州威奇托市-Salina萨莱纳-Denver科罗拉多州丹佛,大嘴片中的老公Bill 就在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他单位,跟学生搞一块了,那地方跟奥色治郡是相反的方向。

无疑,这一家子全部相爱,只是人人都要自己面对生活。

这事一点儿不艰难。

《八月:奥色治郡》短评

看不下去

4分钟前
  • 山出
  • 较差

痛苦 看不下去

7分钟前
  • micky.zf
  • 较差

不知为何怎么都看不下去

8分钟前
  • 啾啾
  • 还行

越发的喜欢看话痨吵架了

9分钟前
  • 高压电
  • 还行

看一群神经病发疯

11分钟前
  • 安于南生
  • 较差

不知道说什么好

13分钟前
  • 一章小
  • 力荐

看了40分钟,弃之。

14分钟前
  • 楚神轩
  • 较差

这是什么结局啊摔!好极品的一家,放在天涯上绝对是撕逼热帖啊!

19分钟前
  • U
  • 较差

很现实,人性

20分钟前
  • 美美哒Cindy
  • 推荐

抓马狗血,横云断峰;有情皆苦,天人五衰。梅姨的角色是最强的,但还没足够强——因为她可以不需要任何人。印第安女仆还是刻板印象。

23分钟前
  • 青年哪吒
  • 推荐

家长里短

24分钟前
  • 一只小花猪
  • 还行

还成。

29分钟前
  • 绿豆酥
  • 还行

梅姨歇斯底里的吐槽看的好捉急,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PS:卷福唱歌好好听~~

30分钟前
  • 还行

极尽肮脏。

33分钟前
  • 啄。
  • 很差

话太多了 烦

34分钟前
  • 引领村里的潮流
  • 较差

果然是戏剧改编,整部片子充斥着大量的激烈冲突,密集程度让影片戏剧性超级强烈。缺陷就是太超过就不真实了,影片戏剧味太强。演员倒是演得都很过瘾,大开大阖。结尾收的不错,又一种失落

3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在已看過的今年奧斯卡戰線影片中,論群戲,本片可以僅排在《12 Years a Slave》,Meryl Streep和Julia Roberts的撕逼大戰火花十足。影片改編自同名舞台劇,編導已經盡力抹去舞台劇痕跡,但劇情仍顯得過度戲劇化,如果Robert Altman在世,他來拍一定能讓影片有一個質的飛躍。

43分钟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推荐

演员:梅姨神级的表演,演活了神一样的神经病。核心:亲戚都是生化武器。

47分钟前
  • 陈哈
  • 力荐

对美国中产阶级的家庭矛盾始终无感,这片子对我而言就是,bala bala bala,小麦! bala bala bala,小麦! bala bala bala,缺爷! bala bala bala,小麦! bala bala bala,关机碎觉!

48分钟前
  • 发条饺子
  • 较差

精彩的剧本,导演的功力相对较弱。许多Drama的核心没有爆发,而是靠着梅丽尔斯特里普和茱莉亚罗伯茨精彩演技的强势推动来达到应有效果。梅丽尔斯特里普用力很猛,相比下茱莉亚罗伯茨的一些无言近镜头更能够让人体会到那种矛盾和苦楚

52分钟前
  • 雨夜飞行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