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影片里女主角哭的最惨的一幕不在丈夫怀里,不在母亲身边,不在妹妹肩膀,甚至不在自己家里而在陌生社区,看着幼子车祸肇事者参加高中毕业晚会虽然她努力表示不想让这个未成年人有心理负担每次他道歉,她仿佛更觉得愧疚只是看到自己的家庭支离破碎后,对方依然继续生活,继续笑,继续快乐,继续探索世界的各种表情而她,以及她的家人,仿佛只能定格在悲伤中儿子车祸去世后她和丈夫豪伊参加互助小组,听其他的父母倾诉对自己孩子的怀念,如何安抚自己的情绪,如何准备接下来的生活有一次她实在听不下去,中途断然离场,后来豪伊在餐厅对她说“那是属于那对父母的时间,我们要尊重。
”其实,何止她,很多人都对别人的故事没兴趣,只顾着自己说对别人的话题丧失兴趣,是开始自我中心的第一要素但真正轮到她聊自己,她却是几近沉默的但凡能够拿出来聊的伤,还是可以疗的伤正如那些说出口的委屈,其实都不算真正的委屈一般
冲着aaron eckhart看了rabbit hole。
为人父母,这部片子说实话看起来很费劲,因为一方面我对他们的丧子之痛感同身受,一方面我“控制不住想扒aaron eckhart这个男人衣服的冲动”(某影评人语)。
妮可的角色很复杂。
就像海报,破碎的镜子映出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的人脸,这部片子不是纯美式家庭观念与价值观的颂扬,还要多一点。
你看他们的生活是多么资产阶级啊。
郊区房子,一条狗,一个孩子,两部车,女人辞掉sotherby的工作在家相夫教子,一手好厨艺,男人定时去健身房,对应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outfit,他们甚至为了应付丧子之痛,加入了心理治疗小组。
这位太太这位先生,你们还敢更中产阶级一点吗。
我猜妮可的角色想逃,逃开这种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逃开这种应付悲伤的,suave的,优雅的,平庸的方式,但她连自己想逃开的是什么都不知道。
你看,妮可角色的生活是非常中产阶级的,然而我感觉她生活成长起来的家庭并不算幸福和中产,她的母亲疑似有酗酒史,父亲是个sadistic bastard,妹妹更是泼辣,从小一路从酒吧打架闹事打过来,最后未婚先孕,还是和一个毫无前途的,搞音乐的黑人。
是啊,不幸福的家庭,妮可的角色,这个女人,她成功地跳出去了,找到一个好工作,一个好丈夫,房子,车子,孩子,本该幸福美满,但孩子的死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妮可的角色开始质问自己的生活:这些真的是她想要的吗?
或者说,她真的可以靠这些引以自豪吗?
有一场戏,是妮可穿上黑色职业装,戴上珍珠项链,去sotherby看望以前的同事——她推开玻璃门那一刻多么意气风发。
就好像一切都可以重上轨道。
但已经物是人非,同事全都不在了,以前端咖啡的人现在变成了老板。
他问她,孩子怎样?
那一刻她的表情顿时溃不成军。
这一切感情都没有解释。
失去亲人的悲痛,可以靠很多来消解。
一般正常人的方式是靠近剩下的家人,倾诉,哭泣,运动,或者转向上帝,就像一开始,我们看见aaron eckhart饰演的父亲,他是个正常人——他就是这么干的。
但他的妻子呢?
妮可的角色母亲说得好:她将孩子的死怪罪在所有别人的身上。
所有人,那是说,除了那个开车撞死了她的儿子的男孩。
正常人,我是说正常人,一般来说,对于开车撞死了自己儿子的人,反应一般都是“倾家荡产也要把你告到裤子掉”,更不用说是热爱打官司的美国人民;这里车祸不是这个男孩的过错,但一般正常人的反应也应该是不想见到他,恨他,怪他。
就像eckhart饰演的父亲。
妮可不一样。
她对所有亲近的人冷漠,疏离,粗暴,唯独对这个男孩宽容温柔。
为什么?
我不懂心理分析,但里边有个术语叫移情,讲的是心理分析治疗过程中病人和分析师之间产生的一种近似于爱意的复杂的东西。
我猜这种东西大概就有点像妮可和这个男孩之间微妙的感情。
对最亲近的人粗暴冷漠,而对陌生人温柔亲切,其实我们身边有不少这样的人。
为什么?
我没有答案。
妮可角色的歇斯底里,在几场没有结果的大吵之后,逼得她的丈夫也几乎走上了这条道路。
他一个人去心理治疗小组,和一个亚裔母亲渐渐熟悉。
那是非常有戏谑性的几场,他们在车里抽叶子,她告诉他,我的丈夫走了,什么话都没留下。
他们也失去了孩子。
参加心理治疗已经长达八年。
第一次听说八年,aaron惊讶地表示,我没想到会那么长。
你当然想不到了,aaron。
Aaron和亚裔母亲差点就跨过了那一步。
妮可开车去见那个男孩,而她的丈夫开车去见那个女人。
他们都对彼此撒谎了。
亚裔母亲站在门口,看着从车里走出来的aaron微笑,从容温柔,说,我家好找吗?
他站住了,一身白衣,看着他,背后是夏日无尽的绿意。
那一刻他们都知道,这样也不行的,这样也没有用的。
所以他说,对不起,然后转身走了。
她在他身后微笑,什么都明白,什么都原谅——你想,八年,八年啊。
那一边,妮可看见男孩一身结婚礼服,和新娘在门口和家人拥抱道贺,上车离开。
她看着这一幕,在车里哭得撕心裂肺;为什么?
为什么到现在才哭出来?
因为她觉得他的结婚是背叛?
因为天伦之乐让她想起自己的儿子?
因为别的?
我不知道,我也解释不了。
然后他们当然要重归于好,重归于中产阶级的,优雅的平庸;他们请了朋友过来吃饭,谈话,装作对他们的孩子感兴趣;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下午。
席终人散的时候,他们坐在那里,慢慢地,手握到一起,表情却哀伤得没有出路。
是的;他们会继续生活下去,两部车,一座房子,重新开始有规律的,越来越少的性生活;也许有另一个孩子;总而言之,在生活的兔子洞中一路下落。
每场死亡都是一场奇遇:而这里的死亡有可能是一场出路。
通往另一个兔子洞的出路。
只不过他们都错过了。
Rabbit Hole最後一個鏡頭是Becca和Howie二人在自家散了歡場的庭院握著手彼此勉勵著悲傷,他們的表情還是悲傷的,沒有人知道這兩人究竟康復與否,但是影片完了,黑屏上字幕了,片尾音樂響了,你入了戲抽不出來。
最後我拿出嗓子壞了的Whitney Houston,聽她唱《I look to u》,聲音里都是傷都是傷。
你最親的人離開的時候你是怎麼做的?
你幻想過吧?
你是不是會衝出房門,一邊哭一邊嚎叫?
然後幾個月你都緩不過神來,幾年都活在空落的陰影里?
嗯,我有這麼想過,想到淚流滿面堅信不疑。
一直到有一天,我坐了8個小時的火車,從廈門到家,母親的朋友安靜把我接上車,車頭一轉,走向陰暗的山,我就明白了剛才那場急救的答案,我很緊張,可是我沒有喊。
見到屍體的時候我還是捂著嘴,心裡流血。
我抬頭找我爸爸,他在我的對面,可是一些並未親近的親戚叔叔阿姨,卻包圍著我。
我們互望,然後我和他說,爸你過來。
接著一個晚上我靠著他,他強大如一座山。
我們第一次有了相依為命的感覺。
其他人說的話我聽不進去,我看著我媽,不知道怎麼辦,但我就只想看著,流眼淚也不想,因為會把視線模糊了你也看不下去了。
從她離世到火葬,總共用了3天時間,我每晚都在停尸間,要處理很多事情,辦理一些沒想過要辦理的業務。
協調家庭關係。
有人說,啊少年喪母最慘了最可憐了。
有人說,啊你成熟了很多你懂事了。
我媽媽的摯友們,在停尸房外打麻將,忽然就下了雨,然後他們一邊氣急敗壞把桌子麻將搬進房間,一邊說,不要這樣啊我們一出門就下雨,不陪你一下也沒關係嘛。
我看著他們就笑了。
現在想來,那一刻我爬出了Rabbit Hole。
失去一個親人,其實並不代表你的世界崩塌了。
也許你獲得了另外一種生活方式。
你心裡有一個雷區,知道的人要小心繞行。
可是你其實也想告訴他們,這並沒有那麼可怕。
也許我會有一震,但也就是那麼小小的一顫,接著我會很有禮貌和你說,嗯,她離開了。
這個雷區是對你自己而言,所以你真的能明白Becca的行為,她不想把悲傷說出來,她有自己的解救方式。
Howie也是,他們曾經不理解彼此,他們好奇爲什麽對方要讓自己選擇他們的方式進行解脫。
Howie問Becca爲什麽不告訴自己她一直都在見Jason,Becca說,就如同你從來不告訴我你身上為何會有那麼重的大麻味。
你讀懂了潛臺詞。
我尊重了你的生活,那麼你不要對我的生活干涉了。
待我們一同從別的路走出了這個圈,我們會約好在一個地方見面。
這樣就好。
再悲傷版本的你,也會有一些可笑的事在你身邊發生。
好像Becca的母親說的她可憐的朋友。
“你這個母豬,你才沒有在安慰我,你只是在吃我的東西而已。
”對,我們傷害了別人,但是我們一點都不Guilty。
As I lay me downHeaven hear me nowI'm lost without a causeAfter giving it my allWinter storms have comeAnd darkened my sunAfter all that I've been throughWho on earth can I turn to?I look to youI look to youAfter all my strength is goneIn you I can be strongI look to youI look to youAnd when melodies are goneIn you I hear a song I look to youNicole Kidman的演技狀態被發掘得很好,一些過於Drama的部份,被切割得恰到好處,情緒轉換尤其動人。
而且她的好看,因為不再被強調,變得真的很好看了。
若是从未经历过亲人从身边的离去,也许我不会对这部充斥着平淡的真情的电影感触如此之深。
无论在外界如何的安慰之下,片中的母亲也无法从丧子之痛中走出。
何谓兔子洞?
既是母亲哭红的如兔子般双眼,久久无法从暗暗的悲伤黑洞中走来,丈夫对她说,他们可以再生一个孩子,可是母亲望着洞外的另一段新生活,对她来说那么近,又是那么的远。
可是我们的人生,谁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无论是丧亲之痛也好,失去深爱的恋人也罢,落榜也好,我们都曾经陷入久久的绝望之中。
我们都曾经在自己黑暗痛苦的兔子洞里久久的绕着,似乎永远出不来,似乎永远也看不见洞外有一片更遥远而光明的蓝色苍穹。
悲伤更多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的,痛苦是因为我们久久无法释怀。
片末,Becca的问题是“what we gonna do?
”这是对所有人的提问,你对你人生的绝望是什么态度?
你要活下去,你就必须找到前方的路。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几次如死般的绝望与其后的重生,前后分别连接着幸福与平淡的真实。
当它突然有一天来时,我们千万不要将自己锁在黑暗的洞里。
身陷痛苦绝望的人,怎样面对在他人身上发生的哪怕是最简单的幸福?
事故影响最深的就是三个人,贝卡、霍维和开车的男孩,除了这三个人,其他所有人,别管是朋友、姐妹,哪怕同样经历丧子之痛的母亲都是无法劝慰的。
丈夫霍维想要尝试恢复正常的生活,这样的速度对贝卡而言积极但残忍,她没有那么坚强,她跟不上。
于是她选择了开车的男孩,因为只有他还愿意跟她谈起关于儿子的事,哪怕只是描述事故的经过。
并面对她直接而真诚的表达歉疚,面对她的痛苦与眼泪。
我以为,除非是非常相爱的夫妻,否则很难能共同度过这件事,因为这样的事情对双方的伤害都太大了,大到你忍不住憎恨对方,但是由于爱,又无法责怪对方,情感的宣泄总得需要一个出口,只有真正相爱的夫妻,才愿意共同寻找那个出口。
这部电影的救赎,对于我而言,就是在储物间贝卡与母亲的对话:「贝卡:“会过去吗?
”母亲:“什么?
”贝卡:“这种痛苦。
”母亲:“不,我觉得不会。
至少对我而言不会....十一年了。
但它变了。
”贝卡 :“怎么变?
”母亲 :“我不知道......大概是它的重量,到了某个时候,就变得可以承受了。
它变得......你可以从它的重压下爬出来,随身带着,就像一块口袋里的砖块。
有时候,你甚至会忘了它的存在。
但你随时都可以找到它,它就在那儿。
哦对,就是这样...这感觉很糟,但不会老这样。
这是那种...当然你一定不会喜欢...但那就是代替你儿子的东西...所以你到哪都会带着它......而它也不会离开。
那其实......贝卡 :“其实怎样?
”母亲:“其实还不错”」
在某个时光岁月里,你过得很好。
然后突如其来的让你经历一些事情,悲伤得让你失去了平衡,然后你的整个生活,情绪,想法都变了,每天都不知道到干做些什么。
也许过段时间,就慢慢平静,但是在悲伤的暗流下,时时刻刻的存在,就像油罐里的火星,一个场景,一句话,一个人,一首歌,都会点燃你,在你本该理性的场合,不顾一切的爆发你的压抑情绪。
的确这样压抑着不好。
这时过去的美好时光,竟然成了你的毒药,不停的折磨你,这一刻没有,也许下一刻就出现了,让你一时间不知所措,无从下手,然后暴露你最脆弱的一面。
贝肯问她妈妈一切都会过去吗,她母亲只是这样回答,“不会。
”即便是有个人时时刻刻在你身边安慰着你,也不会,你要试着去经历着接下的生活,慢慢的悲伤会沉淀在心底,偶尔还是会因为一些波澜重新在你心底漾起,不过这样的感觉也许没上次那么坏,每一次扬起的悲伤都是疼到心底的。
你弄不清楚那是一种什么感觉,顺其自然。
那悲伤不管怎么的遗忘想起,它就像隐藏在口袋夹层里的一块尖利的石子,偶尔手插在口袋,还是会刺痛的。
我想说的是,当你悲伤的时候,你会在不断的寻求另一个能代替的东西。
可是当这个代替的东西与你平行离开的时候,你的疼痛也许会比上次更刻骨铭心。
这让我想到了《挪》里木渡的死对直子的影响,直子从来没接触过了除了木渡之外的男人,也许木渡无缘无故的死是为了唤起,或是说拯救直子走出木渡的世界,成为一个独立的正常人。
可是事与愿违,直子找了渡边这个代替,直子一直不知道到底和渡边在一起时为了什么,所以他们常常盲目的走着,不停的走着,生怕停下来了,就要分离。
的确分离之痛,痛入心扉。
可是直子还是一直走不出木渡的世界,他无法完全正常一个独立的正常人,她觉得这样的自己,不足以给渡边一个完整的幸福。
木渡永远的停在了十七岁,而直子也永远的停止在了二十岁。
不知道直子与渡边这个代替品永别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情绪,恕我无法臆测。
而可以知道的是,渡边在失去直子的时候,那种痛,的确让人惊愕,你无法去感同身受,但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这种感觉,你不能去比较它们,因为这些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是独一无二的。
为了走出这种疼痛,渡边没有让生命停止,他选择了继续往前走,恩,寻找绿子,你可以说绿子是代替品。
每当沉溺在悲伤里人总是会走进兔子洞寻求一种安慰,可是那不是人真正想要的,就像抽大麻一样,只是暂时的麻痹自己。
每一次走进兔子洞,人都会看到历历在目的各种美好,人就是这么一种动情的动物。
兔子洞只是一个代替品,但是它却真真切切在生活里存在,被每一个处于悲伤的人需要。
或是说,它的存在就是为了让悲伤的人的过渡,从一处的悲伤抵达到幸福。
写到这里,我心中不免一怔,它的存在真是吃力不讨好,怪不得贝肯母亲说,当初那个想着要安慰着她的人,她现在一点都不感激她。
换个角度,悲伤的人只有从兔子洞渡过来才会重新更好的活着,这不失为兔子洞存在的意义。
犹太圣言说,一切都会过去的,就是这样意思吧。
兔子洞便是悲伤地源头。
记得我说过,沉溺过去,便是一种懦弱的表现。
不管你再怎么样的折腾,一切早已过去,一切重新开始。
生活中的意外遭遇也许就是这样,谁都没有错,贝卡和她丈夫没错,撞死他们孩子的肇事者没错,就连那条导致孩子车祸的狗都一样没错。
可生活就此变了个样,充满了矛盾,渐渐地不可调和,甚至难有性生活。
诚实是相互的,理解是相互的,宽慰也是相互的,但一切看似都无效,失去的再也回不来,最终谁也安慰不了谁,幸福难以复原。
这是贝卡和丈夫失去儿子八个月中的生活状态。
但奇妙的是,夫妻俩为了摆脱痛苦所做的努力,以及选择的方式。
起初是摆脱房子、狗、儿子玩过的玩具这些象征物,试图把记忆切割开来,但这也许是最愚蠢的方法。
此后夫妻二人又尝试摆脱彼此,贝卡找到了当初那个肇事男孩,丈夫找到互助社一位有着相似遭遇的亚裔女士,还抽起了大麻。
可他们究竟想从外部得到什么呢?
难道贝卡仅仅是想从肇事男孩口中不止一次听到道歉的声音?
抑或从他那儿获得更多有关平行宇宙的知识,以供她幻想,当下的自己仅仅是众多宇宙中众多自己的一个悲剧版本?
而丈夫难道是想从婚外得到一段新的恋情?
其实都不是,这些也远远不够,最终他们发现,在丧子之痛面前,几乎没有什么力量能够慰藉心灵,揣着象征物而活,如同守着兔子洞,毫无希望。
总有一句潜台词萦绕耳边:“我们已经失去了孩子,难道还要失去彼此吗?
”他们必须面对现实,哪怕周遭的现实试图在他们眼前规避痛点,营造祥和,他们也必须创造条件去面对,让伤口血淋淋暴露在外,这样才能真正愈合。
影片给人心辟出广阔的原野,以使太阳能毫无遮挡地从地平线上不容置疑地升起,影片还为生活提供了更多可能的解决方案,告诉人们,一切有效的治愈过程也许都是简单直接甚至粗暴的,只有逃避是死路,但寻找它的路径却也是无比曲折漫长的,所需要的耐心,有时恰恰又像极了守兔子洞。
【巧妙的软广】https://site.douban.com/215175/ (我的小站)
第二遍看了,感觉自己这几年记忆力严重减退,看过一两年的片子会不记得,但是有一点印象,所以我看了一段记起来这是第二遍。
不过也挺好,证明找片子的口味没变。
看的时候很压抑,小心翼翼的看完,深怕某个细节出一点问题,就会让两个人深陷伤痛,就像另一对夫妇一样,那么多年了,最后还是没能捱过去。。。
短评里有一个“有钱人死了儿子,生活就没其他的了”。。
我从来不是圣母婊,但是这一句说的太偏激了,这几年宝贝回家之类的看的还少吗?
没钱或者家庭条件一般的家庭也有很多大人走遍中国找孩子的,哪个孩子不是父母的宝贝命根儿?
何况片子里的父母才刚失去儿子八个月。
就像女主的妈妈说的一样,这件事不会就这么过去,永远过不去,只是,会有变化的,或许是它的重量从某一刻起可以承受了,你不会喜欢它,但是这种感觉会一直跟随你,挥之不去。
其实,挺好。。
丧子的伤痛永远不会忘记,但是人还要继续往前走,只是这种伤痛需要时间去安抚,直到你觉得可以承受。
这时,心里永远留着这道深深地伤疤,但也还能好好生活了。
这种感觉虽然你不会喜欢,但其实,挺好。
我们一直试图摆脱记忆给予的困扰,很多影像是基于个体所存在。
妻子选择摆脱一切有关挚爱的物品,但却与那个破碎他生活的男孩联系上,而丈夫的选择恰恰相反。
我突然想起那首歌, in an unusual way,确实,感情的逝去、选择、唤起,每个人以独特的方式呈现。
心理学家在寻找那个独特的地方,只是很多时候连自己也不曾发觉它的拐点在哪里。
我觉得这部片子值得欣赏的地方就是它最淳朴的真实,我也烦那些虔诚的教徒式将一切问题抛掷于上帝,当然,对于相当一部分人而言,共享、倾诉、依靠是有帮助的,但不自信得以完全解决。
进进退退,躲躲闪闪,解决问题,不如说是接受与妥协。
夫妻争吵的爆发点诠释的很有说服力,两个演员的表演也让观众身临其境。
沉浸在其中的那部分幻影始终要屈服于生活本身,这部片子并没有展现现实生活的全部,它已排除了其他外界压力(我见过中年丧子的,倾家荡产换来家破人亡,跪着问我怎么办),单纯在心理方面做较量。
最近都是特别认真的在看电影,我总认为电影无论好与坏,都会有各自的亮点。
这是部小众电影,很多人会在半个小时内感到昏昏入睡。
中年夫妇丧子,全家都沉寂在悲伤之中,因此,这是一个绝对High不起来的电影。
先说母亲Becca,Nicole真的诠释的极其到位,可能真的跟做了妈妈有关。
丧子后的焦躁,不安,情绪的放空都拿捏的恰到好处。
Becca几乎没哭戏,和苦情的量产韩剧不同,导演是个很客观的人,没有泛滥地在影片中使用哭戏,他甚至很注意镜头对观众的影响。
让Becca的镜头都曝光在阳光明媚的公园中,或者是宽敞明亮的厨房里。
Becca的爆发是在车里,目送“凶手”Jason去毕业舞会后,她哭得泣不成声。
在这之前一直都压抑着,Becca就是没把自己的那闸门打开,儿子死了,我不难过。
她就是这样一直一直的别扭着,你就感觉所有应该有的感情重量全部砸在了棉花上。
甚至恨不得掐着她的领子大喊,你哭啊,哭啊,你儿子死了,你哭啊,你这么别扭着故作淡定有意思么,你他妈的快哭啊!
直到那一刻,Becca好像发现了什么似的,哭得泣不成声,细腻的拿捏全部放掉,痛哭不止,我貌似知道她在呢喃些什么:“Jason我是原谅你了,可是有什么用呢,谁能原谅我呢,谁能原谅我呢,我的儿子死了,再也去不了毕业舞会了,再也去不了了,你的妈妈给你打上领结,我呢,我怎么办,我的儿子死了,你开车撞死了他。
”Becca别扭着的理由也不难看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慰藉方式,伤痛太大时我们都没法接受,逃避也好,故作积极也罢,我们只是想让这个打击在我们身上慢慢的殆尽,逃避的过程里也让我慢慢的接受这痛苦的存在。
说到故作积极就是爸爸Howie的做法,平日里积极的保持着有冲劲的生活状态,努力工作,还振奋精神安慰老婆,四处寻找解决之道,参加互助会。
但是一到晚上就瘫坐在沙发上看手机里面儿子的视频。
也正是这段视频引发了之后夫妻的大冲突,这算整部电影中的大高潮吧。
Aaron Eckhart 感觉是那种特科班出身的演员,那场激烈的情感爆发也是演的张力十足,颇有点话剧的感觉。
有人会说这段Aaron演的有点过,但是我觉得还OK,可能是大家都受了世俗的“父爱是深沉的”的影响。
父亲要接受儿子离去的事实,还要工作养家,更要受老婆畸形怨妇般态度的折磨。
所以积蓄的愤怒在此刻爆发也是正常的。
结尾有人说处理的不好,但我觉得还挺合适。
因为这种故事结尾没法说好坏,两个人能牵手坐在一起就已经是一种进步,这不是好莱坞大团圆结局,再次跳入剧情来说,儿子死了,这家庭注定上了一层阴霾,而且是一生都很难甩掉的阴霾,能做的就是,积极地面对,把这段回忆的痛苦降到最低,别说什么最美的回忆,这是丧子,又不是分手快乐。
现在才想想片名兔子洞,起的很有用意,两口子丧子之后全部钻进了兔子洞,用各自的方法解脱,后来又伤痕累累的从兔子洞里钻出来共同面对。
我们活着也一样,伤心难过时,我们可以钻到自己的兔子洞里,把悲伤,无奈,愤怒都留在里面,然后出来的时候试着再重新审视自己,这也是种活着的勇气。
就先之前听过一句话,人在祈福时,不需要求得太多,只要勇气和智慧,用智慧战胜困难,如果真的战胜不了就用勇气去勇敢面对。
借用Spencer Johnson的一句话来帮助我们释怀所有的痛苦,不解与困惑——“用我们优秀的头脑去原谅,然后遗忘吧。
”兔子洞,我只允许自己进去十分钟。
妮可最适合演这类苦情戏,那种潜入骨髓压抑不得释放的悲伤只有她能表现出来。
我原来以为这是个黑帮电影,看完才知道原来主题的故事是发生在外星球,哈哈,我看过的妮可基德曼的第一个电影,不错的开始。
用性冷淡来摧毁男方对你的爱确实奏效,在犹豫和别人暧昧之前握住手,互助不如自助大麻
看不下去
我把这种片叫做“演员很想翻身片”,完全就是妮可基德曼为了扫去过往几年的晦气而拍的,一切都是淡出鸟来,也不会给人的情绪带来任何细微的波动。不得不说化淡妆的基德曼看起来顺眼了不是一星半点,演戏神马的虽然讨厌的影子还在不过比以前是好了太多。但是还是2星,嘿嘿嘿嘿。
初看没什么感觉
我一直以为是恐怖片来着的,气氛太压抑了
I like the theory about PARALLEL UNIVERSE. Somewhere out there, there's a ME doing some painting and exercise, always living happily.
妮可的表演很棒,艾伦也是。我觉得结尾应该收得再平淡一点。
莫名其妙
1.这种烂大街的题材一般注定最多只能给四颗星,除非有天雷地火般的表演,可惜差那么一口气。2.此类电影,心平气和者能沉浸其中,心浮气躁者则鄙夷不屑。故事本身2星,妮可表演1星,温馨舒缓结尾0.5星,共三星半3.看到的影子:《意外的春天》、《换子疑云》、《失踪的宝贝》、《神女》
Aaron和Nicole很搭啊~失去孩子两人都很痛苦,男人选择留下一切用来回忆,女人想要抹去一切用来遗忘,这是一个坎坷也是一个契机,但总的是一个拐点。吴珊卓的发挥空间太小了,那个角色没太多戏份和可塑性。
中产阶级那些小破情绪,没啥意思
男主角模范,不像我,装疯扮傻
妮可基德曼真是老了,怎么会拍这种烂片。
清晰的平行宇宙的概念,必要的悲伤的一面,更必要的是希望的另一面。 相比起John Cameron Mitchell以前非常全面也极度有冲击力的两部作品,《兔子洞》也是他一个平静版本,中间只插入几段小争吵,不过也正是这种并非刻意渲染的表现方式将Nicole拉了出来。
好慢。。。好慢。。。好慢。。。
“爱让悲伤终结。”或许不少人看过以后会觉得沉闷单调,但这却是一部需要你慢慢品读的电影。影片并没有多么吸引人的剧情冲突,也没有复杂至深的台词,但从始至终都弥散着淡淡的温情淡淡的哀伤,平静中饱含力量,细腻、真诚,配上拨动心弦的音乐,让人沉浸其中。★★★★
nicole渐渐老去的容颜和aaron那个可笑的下巴
妮可基德曼变得稳重了。比起安吉丽娜朱莉的女王样。她的蜕变真是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