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了《逃离德黑兰》想到去重看《三日危情》影评发现原来还有老版本。
2,也许是先入为主。
更主要是年龄增长,更喜欢新版本《三日危情》,因为老版本相对来说更简洁并单刀直入,有点港台片的节奏,那是年轻时的喜好,《三日》来说更加厚积薄发,情感铺垫更多,而且设计的包袱更多点相对更紧张。
机场看照片那情节印象尤其深刻。
其他细节上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三日》男主人公并没有告诉父亲要逃亡,但一切尽在不言中,感觉这样处理比较好。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毕竟新版本可以在检验旧版的得手后做出更多的思考取舍。
3题外话:也许是习惯了美国的整个电影制作体系生产出来的产品,许多电影的新旧翻拍都比较倾向好莱坞的制作,不管先看哪个版本。
例如《龙纹身的女孩》(先看了欧洲版本),《迷情公寓》(先看了好莱坞版本)。
就我看来如果题材涉及追跑打斗并夹杂点爱恨情仇等等主流商业片,欧洲以及其他地方都不是好莱坞这个巨无霸的对手,说到底原因依然是资本的力量。
4,就好作品来说,欧洲片味道给人感觉象精装彩页限量版收藏书,相对时常翻阅,供奉起来的时间较长;日韩的东西味道怪怪的;其他国家的电影涉猎少良莠不齐,无法说出完整印象;我们自己的优秀作品相对较少且难以说服世界(说服世界的没有说服自己)。
好莱坞的一些作品倒是一代宗师范,雅俗共赏,广为流传。
5,我们慢慢追赶吧,现阶段在题材方面入手,其他方面吗就犯不着正面交锋浪费银子啦,但是除了喜剧片,我们的方向在哪里???
如果同样的情况发生在我自己身上,我可能会手足无措,男主角将一个男人所应该具有的品质表现的淋漓尽致。
到最后一切已经不再关乎道德、社会、律法这些庞大的主题,它从中抽离开来,这已经仅仅是一场为了爱的命运嘲讽。
要么脱离,要么将外界那个无形的错误之手从与妻子所构造的世界被捏碎的命运中拯救出来。
这一切本身就是一场感动,本身就像生活中一个片断碎片的放大。
如何用冷静、包容、温柔的心去拯救你爱的人,这就是你生活中的一场越狱。
你面对生活的纷纷扰扰,你如何拯救你身边的人。
他们同样活在一个像这部电影,只是轻重程度无限缩小的日常生活中。
你需要比他们冷静,你需要在他们最无助的时候,对他们说“相信我!
” 这就是一个男人需要具有的品质,无论何时对待自己所爱的人,要用最温柔的声音和最坚强的心成为生活中的拯救者,无论以何种形式,你需要振作。
这部影片看了有一段时间了,初看的惊喜直到现在还在回味,总想说点什么,但觉得一下笔就俗了。
作为一个油腻中年,我们对婚姻对爱情其实都持保留态度,我们只承认婚姻有限责任公司是正义的存在。
至于爱情,那太羞耻了。
看多了《消失的爱人》《我的恐怖妻子》《昼颜》这种夫妻互相折磨,背叛出轨的剧集,甚至就连《爱在日落黄昏时》这种浪漫的法国纯爱三部曲,到了最后一部都是讲婚姻的琐碎对爱情的消磨。
仿佛所有人都已经接受了这样的现实:爱情终会消逝,爱人终会变得平庸,而我们必须承认这就是生活的本质,必须接受生活的千疮百孔,还要从这种庸常的生活里面努力提炼出平淡是真,失去是常,这样的领悟来安慰自己安慰别人。
可是这部电影,给了我们当头一棒喝:当然不止如此,爱情可以永不消逝,哪怕我已经不再年轻。
如果司法不能给她公正,我还是愿意做踩着五彩祥云来拯救她的盖世英雄,哪怕付出道德、信念和生命的代价。
从此,救她是我唯一的道德,让她自由是我唯一的信念,她的生命就是我的生命。
为了这,男主从一个普通的大学教师走上了一条永远无法回头的罪恶之路,办假证,抢劫,杀人,越狱,潜逃。
为了这条路走的顺利,他咨询了资深越狱人士,对方告诉他,越狱说难也不难,总有漏洞让你可以钻,但最难的是保持自由,因为你从此再也不能用普通人的思维来考虑问题。
男主于是慢慢的强迫自己换掉自己作为普通人的大脑操作系统,启动犯罪分子的操作系统,不再信任别人,随时保持警惕,任何人都只不过是计划达成的工具,随时可以从地球上抹去。
所以最后成功逃脱的他还是他吗?
原来善良沉默的大学老师变成了一个歹毒又心思缜密的罪犯。
可他还是他吧,那望向她时那忧郁的眼神和对她不顾一切的爱,从来未曾改变。
男女主和孩子最后甩给我们一个自由的背影:不管你们怎么看,深爱就是能创造奇迹,我们赢了,爱情万岁。
从此遁去。
《一切为了她》,好像是《肖申克的救赎》+《蝙蝠侠》+《真实的谎言》,但感觉又完全不同!
因为后三部都是好莱坞电影,而前者只有法国人拍得出来——“一切为了她”,伟大的爱情传奇!
好莱坞喜欢制造励志口号以供流行,喜欢摆出pose来煽情,喜欢给塑造出的英雄加上些无伤大雅的小缺点以显示其人格的完整,而法国人好像更喜欢淡淡地说着痴情的孤胆英雄惊险的故事,专等着崇拜和赞叹。
剧中男主人公朱利安堪称完美,智慧,忠诚,勇敢,执着,一声不吭地周密计划、坚定不移地果断实施,而这所有的冒险与坚持,不是为了拯救地球、拯救人类,甚至不是为了拯救自己,只是“一切为了她”,为了她和他的他。
当然,这不是艺术电影,没有什么意识流,什么存在主义,什么符号与隐喻,这只是一部商业片,以观众喜欢为目标,而不是仅仅追求导演过瘾。
但无疑,它很成功,因为每一个环节都牢牢抓住了观众的心,熨贴地给了观众想要的。
首先,选择了个很讨巧的题材——越狱,“越狱”这两个字具有天生的吸引力,因为“逃离”是所有人心灵最深处的一种渴望;——然后,谁来越狱?
必须是好人,被冤枉的人,有知识有正当职业的人,美丽的人,有爱的人,因为这样才会获得理解和同情;——然后,为什么越狱?
必须穷尽法律救济途径,迫不得已转向体制外寻求自力救济方式,因为这样才会获得自然法则意义上的正当性;——然后,怎么越狱?
必须有万无一失的计划,因为笨人野蛮越狱不好看;但又要有意料之外的情况迫使计划部分变更,否则没有跌宕起伏;——然后,越狱中伤害了谁?
毕竟是违法的事,好吧,死一个毒贩吧,而警察只负责追击不负责中枪;同时,有父兄消极知情后默默的理解,“父母在不远游”也不会成为过重的道德负担;——最后,越狱的结局?
当然必须是相爱的人快乐地共享自由!
——于是,故事也就perfect了!
几句话说完了,好像情节真的很简单:一个斯文正直的男人被迫拿起了枪,为了自己所爱的人,并且他胜利了。
这让人想起另一部法国经典电影——《老枪》。
但《老枪》是放在二战中讲述的,反法西斯给了暴力一个无比正当的理由,法治社会中的越狱就不那么理直气壮了。
其实,越狱也罢,抢劫也罢,在这里都无关紧要,电影只是寄托浪漫主义臆想的平台;臆想拯救与被拯救,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臆想中,看到了英雄;在臆想中,看到了爱情;在臆想中,好像回到了十六七岁,哈哈!
电影就是一种满足人们渴望和期待的商品,在先锋花5个金钱消费该商品,从中得到满足和快乐,我很开心。
感谢先锋,感谢一笑相逢!
PS:从电影中,我们还可以对法国的刑事诉讼制度有点浮光掠影的印象,比如:1、在法国,最高法院是司法法院系统唯一可以通过审判监督程序做出撤销原判和提起再审决定的机关。
2、最高法院提起再审之诉的条件相当严格,最主要的情形是,案件宣判后,发生或发现了法院在审理案件时所不了解的事实或要件,足以对被判刑人是否有罪产生疑问。
3、在申诉请求被最高法院驳回的情况下,当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对同一判决再行向最高法院提起申诉。
4、监狱相当人道,亲子探视室有儿童玩具;犯人患有严重疾病时,监狱有义务送其出狱至专业医院就医。
5、欧洲逮捕令制度,使欧盟任一国的罪犯在整个欧盟找不到安全的避难所。
(本文作于2009年11月6日)
不知道怎么说,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份信任。
丈夫对妻子的信任,坚信她没杀人。
当所有的证据都对她不利时,所谓的“法律公正”抛弃她时,他仍站在她那边,并用自己的一切来赌她的自由。。
看他神经紧张,忙碌的准备“计划”时,觉得他好累,唯一支撑就是爱。
这样多累,可是也很幸福。
因为她而触摸自己能耐,不顾一切的向一个目标前进。。。
还有妻子,在探监时,看见他受伤了,问他是不是见了什么人;在医院里不愿走……我想很多人都不会尝到哪种无限信任的感觉。。。
那应该就是爱吧……
这部片子恐怕是唯一一部连续2个晚上看的同一剧情不同版本的电影了。
也许是先入为主,感觉还是美国片拍的好,尽管摄影的角度来说,法国片比较美。
法国片节奏太平淡,没有明显的起伏跌宕。
看到还剩30分钟的时候,还没开始越狱,我以为最后的精华就在这30分钟里,谁想一切都太顺利,并没有表现出男主人公为这次越狱所作的各种准备和努力。
美国片里几个情节堪称经典:1,男主人公精心准备的万能钥匙,居然断了,差一点被警察抓住,他从监狱出来的那一刹那,被吓的吐了。
2,在飞驰的逃跑路上,妻子为了阻止丈夫这种令人绝望的逃跑计划,推开车门,丈夫情及之下,死死抓住妻子,绝不放手;两人坐在车外的那一分钟里,平静异常,没有任何话语,只一个简单的握手动作就表达了一切。
如果你被误判,锒铛入狱,判了20年,是老老实实服刑,等待所谓的“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把那真凶逮住?
还是采取其他办法?
《中国广播网》2010年4月13日报道:全国刑事案件破案率只有30%左右!
《一切为了她》和《肖生克的救赎》都给另外一种答案。
当公权力因错误而改变了你的一生,是老老实实服刑,如同《肖救赎》中的那位老者出狱后因适应不了社会而自杀,落个模范服刑者的名声;还是竭尽自己之力与之一搏?
结果可能会死得很惨!
很少看法国的片子,记得有人曾经说过,法国的片子就像是小众群体的美食。
所以,像我这种稍微喜欢大众菜的俗人来说有点难以消化。
可是,偶然间碰到了难得合胃口的一道菜竟然觉得回味无穷。
悬疑,惊悚,破案的片子看过不少,其中大部分以好莱坞居多。
其实,大家都很熟悉好莱坞悬疑动作影片的套路,俊男美女,枪战爆破,血腥打斗再加上紧锣密鼓的音乐,以上几乎是他们的必备要素。
如果好莱坞的片子是川菜的满口香辣,那么这个一切为了她简直就是粤菜的清淡精细(离不开吃啊++)。
整个片子都是静静的,让我们以为所有的事情不过是夏日清空万里中的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很快,天空又显现出它优美的蓝。
只不过,对于片中的人来说,这场雨下了三年。
我喜欢法国电影这种讲述故事的方式,似乎是一个旁观者冷静的看着一切的发生,正是这种冷静让我们更好的深入到角色的灵魂当中。
没有眼花缭乱的特技,没有震人心扉的配乐,却在几声清脆的枪声中结束了整个故事。
片子中有几处让我觉得很感动的场景,正是这些场景让人觉得这部片子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悬疑和商业,它夹杂了更多人性的东西。
朱利安在训斥奥斯卡拿枪之后认真的道歉,朱利安在和弟弟争执的过程中看到奥斯卡站在旁边不约的停止争论,还有很多小细节显示了对于一个孩子的保护和尊重。
朱利安告诉弟弟他要做的事情之后,弟弟默许的支持;朱利安准备劫狱之前和爸爸相视之后无声的拥抱;奥斯卡在车上给妈妈的拥抱⋯⋯这个小家庭因为爱而紧紧的连在一起。
虽然,在情节上有着稍许牵强的巧合,但是,谁不希望看到的是喜剧呢?
一切为了她,一个残酷又美丽的童话
乍看片名. 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是伟大.还是自私.但无论是哪一种.似乎都能想像到这部片子里的爱有多么的深切.看过之后感触颇多.无疑爱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三年来败诉没有让男主动摇坚信妻子是无辜的信心.因为他相信爱妻所说的每句话.是爱让他无比坚定.也是这份爱最终让他变得近似于疯狂.片子是以他们成功的逃开了法律.获得了自由为结局的.或许作者也是被自己所作的爱情所感动.人的一生是不是真的就只能成全一样.亲情.爱情.或友情.片中男主为了爱情.为了他的一家三口.割舍了亲情.他的父亲也或许是被那执着的爱所感动.最后又给予他一次父爱的支持.父子俩最后的一次拥抱是那样的意味深长.客观一点讲.男主是个自私的人.也许是因为他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可事实上.若一但他失败了.不说他自己手上的一条人命他会结果如何.只看.迎接孩子的.会是怎样的人生.他的妻子又要有多大的愧疚.他的父母又是一种什么心情....一切可想而知.....可戏剧终究是戏剧.虽取源于生活.但却是浓缩甚至是一种理想.无论是哪一部影片.哪一个故事.我们所需要从中得到的只不过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持.或一种心灵上感悟.而不是它是不是属实.有没有超出现实.
感觉比美国的更加粗糙一点,不过更加真实一点。
看来强壮的体魄什么时候都比较重要。
角斗士同学有点发福的厉害了阿
3.5
3.5
昏昏欲睡,场景萧瑟,和寒冷潮湿的、无处投放的情感。故事性实在是没有,运镜手法也有点复古,所以会有点晕,睡了半小时……
这两个长镜头通过在被拍摄主体的运动轨迹上进行变焦横摇来控制了主体物的隐藏和再现 以此实现了时间的压缩 空间中的位移。此外影片在为数不多几段描写少女个人的部分使用了手持拍摄 摇晃 倾斜的 体现着焦虑不安的跟随视角与绝大部分时间里用来描绘压抑死寂与沉闷的 只有变焦和横摇的长镜头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对比 体现了少女心理与环境的巨大冲突
BJIFF 荒芜贫瘠的土地上依然跳动的心脏和暗流涌动的情绪 阳光雨雪 绿林海洋 只要活着就会感受就会爱恨 //很喜欢镜头语言 很美很梦核感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全程沉浸在俄罗斯悲凉又有点疯狂的长镜头里。
北影又踩雷的一部。现在很多导演动不动学史上名导慢镜头空镜头长镜头固定镜头,但内核有吗?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不用懂取舍吗?在你还没拥有优秀的叙事能力和强大的节奏把控之前,麻烦不要玩大师的风格表象和皮毛。保利地下室观影,哎电影沉闷乏味剧中人全程哭丧脸,空气又是稀薄不流通,昏昏欲睡昏昏欲睡昏昏欲睡,很不愉快的一晚!
外部环境的压力迫使父女靠近,面包车里则形成身体的斥力。摄影机与景物的距离构成人与世界的比例尺,居无定所的状态渗入每一口呼吸的空气,连同凝滞的情节被锁在镜头之中。
影片像是一个摄影集
灰色的天空,沉默的父女,没有笑容的人们,真实的生活
#BJIFF2024#听沙丹忽悠 有点冲动的选了这个片子 大家都在不明所以的刷豆瓣
充满能量,或许导演也在躁动。
0421北影
#BJIFF7好看,摄影很美,但不懂
很难不睡着啊,这片子看着就觉得冷、不想说话。
比较闷一些,主要是人物的情感转变略显突兀,意识流类。运镜很美,环境契合了整片的基调
很久没看大师电影,感觉很好。三十年后的沙丹力荐,资料馆场场满座。
#北影节2#保利天安门中间的座位都有按摩垫哟,我以后tmd遇一次投诉一次哟,你们电影市场什么时候能管管事😊此外这电影的配乐真的很盯,前面盯得我困死,颈椎难受死,我以后一定会让每个强制按摩垫影院和我一起难受
不懂评论说的什么“故事”“叙事”,好震惊,这种弥漫出荧幕的张力与情绪竟然无法被感知。无言的隐隐对抗的相互厌弃又牵挂的父女关系,女儿反复追问的未来,被甩在时间外的村子与放电影的游牧民族,揍人也被人揍的男人,那么想去的海边原来是为了撒下妈妈的骨灰,一夜的放纵与回归……草原上飙车带起沙尘的镜头太酷了,那瞬间觉得幸好我有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