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了内地版,奶茶苦练的粤语无法领略一二,林嘉欣的国语配音又太过奶味,有点不爽,剧情方面暂时不知道是否阉割。
影片由绑架案起,以绑架案终,更像是一部绑架教学片。
至于连环局,几宗绑架案之间虽然互有关联,但细节处疑点太多,影片通通以巧合带过,不能不说是剧本的硬伤,不过毕竟不是侦探片,这些问题不用细究。
两个女人,因为不同的原因卷入了绑架案,最后PK。
其中的角色转换,戏剧冲突都让影片增色不少,也让林嘉欣、刘若英这两个性格女星有了不俗的表演。
林扮演的角色从受害者变成了绑架者,丧失亲人的痛苦,不惜一切想要赎金救丈夫的急切之情,和一丝未泯的良心集于一身。
刘扮演的角色则从侦办绑架案的警察成了绑架案的受害者,从一个雷厉风行掌控一切的女强人一下子变成了孤立无助的母亲。
一个女人被逼急了,什么事都能做的出来;而一个母亲为了孩子,爆发出的力量也超乎想象。
其实只要踏踏实实的拍片,香港电影还是能看看的,只是如今浮在表面的东西太多,没有太多令人怀念的片断了。
周五照例还是去看了场周末电影。
放的新片连环局。
不知道是不是对近年来香港的电影越来越大失所望,觉得充满着垂死的挣扎,无力而又彷徨无计。
散场出来,透一口气,脑海中清晰出来的却是两个女人的面孔,都有着同一的表情:独立而坚强。
但是想到这两个形容词“独立”,“坚强”的时候,我总按捺不住心底里涌上来的无奈,来给这两个本是阳光而积极的词语抹上晦暗的颜色。
看看剧中的男子,便可知为什么如此了。
何督察(刘若英)的丈夫;林晓阳(林嘉欣)的丈夫;智叔;陈警司;王森……这一干须眉们皆是“弱”的化身:多病;怯懦;优柔寡断;……所以,才有了这两个女人共同的特点:“只有靠自己,别人是靠不住的,尤其是男人。
”不禁将思绪这只风筝的丝线放长,不可避免的就撞上了亦舒和她笔下那一干女子——同样独立而坚强的女人。
真是不知道香港这样一个环境催生出的是怎样光怪陆离的世景,但有一点是明晰的:逼迫女性以铮铮铁骨的身心来与男子一争高下。
用亦舒的话说:“自己赚钱买花戴”。
是不是现代文明中女权主义的盛起,或是这世道男人真是越来越不可靠,无法靠,不能靠了,才有这阴盛阳衰的局面?
可又不知,这一个个铮铮铁骨的奇女子,实际上哪个不已经是被男性化了?
与其说她们是想争得男女平等的一席之地的女权心态,倒不如说还是男权驾驭在女性身心上的异化吧?!
如此想来,觉得如此去争男女平等是无奈而可哀的,但是,阿金(“金鸡”女主角)喊出:“阿金要努力!
阿金有饭食!
”的话语和心态却不一定是朝着这女权进发的吧?
管他娘的女权男权!
我只是找不到可相依可投靠的男子,只有逼的老娘自己靠自己!
——这许是更多男性化强悍化的女子无奈的选择。
所以对亦舒笔下那些玲珑剔透而又市侩冷酷的众女子们,恨不起,也怜不起。
是女子太能干了抢了男子的风头,还是男子雌化了强化了女子的行市?
皆不应落入谁对谁错的问题。
我于此,也不是想力挺女权或是男权的争议,要是有看官想逼问我是隶属哪一阵营,我会大喊:打住!
我只是想,男子好,还是女子好,两方若是同时多一些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换位思考……这种种同理心的话,这世间可能会少很多无谓的相伤,和无奈的选择与彷徨。
我是在从伊春到汤旺河的旅游大巴上看的这部电影。
一路上的美丽风光让我目不暇接,小兴安岭的蓝天白云绿树碧水不断地闯进我的眼里,我根本没有心思去看一部我估计会很烂的港片。
但是,这是刘若英演的片子啊,我不得不把心思和目光稍微收回来一些,开始关注电影。
说实话,影片的故事编得确实挺吸引人的,尤其欣赏刘若英充满张力的演出,还有张智霖,我一眼就认出了他,有点小欣喜呢。
巨讨厌林嘉欣的扮相,很恶心,一直期盼刘若英能狠狠地抽她个耳光,不料她却被撞死,罪有应得吧,她能给我这个印象,可见她演出的应该是成功的。
影片的音乐很有特点,故弄玄虚,神神叨叨的。
一部不经意看到的影片,因为刘若英,我多说了几句。
哎呀呀,一开始必须得抒发下,这个造型太成功了,我开始不喜欢林嘉欣了,太阴毒变态心理扭曲了,哼我们家奶茶在片子里的造型很棒啊,看起来瘦瘦的,很干练的喔演技越来越棒了,爱死她了,可是怎么找张智霖来演她老公呢,很不搭啊,明显女人比男人要强势啊。
喜欢这部片子里对女人角色的塑造,嗯,我就是特喜欢这种独立强大彪悍的女人,哎呀,奶茶他老公跟他说,你知道我为什么会和你离婚?不是因为陌生,是因为,你总认为你能把所有事做好,什么事都不愿意告诉我,一个人默默承受,很独立.妈呀,眼泪都快留下来了,看来这种性格倔强要强凌厉的死孩子并不是孤独的呢现在社会里有好多也得意ING
我总是不太明白,明明是同样一部香港电影,到了内地就要换个名字重装上阵,《连环局》并不比《绑架》这个片名更有多少深度,反而《绑架》这个片名更为直接得反应了这部电影全部行为,如果你还想探究这些绑架行为背后所蕴涵的人文深度、社会深度,那这部电影所提供的信息简直一望便见底,显得有些可笑。
就好象明明一部《黑社会》偏偏要改成《龙城岁月》,故弄玄虚的文字游戏,无聊得很。
至于审查局的剪刀,更是罄竹难书了。
并不否认,去看这部电影是冲着刘若英和林嘉欣去的,这两位美女在我看来都是美得相当干净,精致的五官背后透露着一股知性的美,林嘉欣在片中一头的银发显得冷酷而乖戾,而另一个看点则是在影片拍摄之时便传出刘若英在片中有全裸演出的镜头,而事实上这个噱头也仅仅只是噱头而已,什么时候连刘若英也要靠脱了博眼球的话,电影圈也太没有操守了。
在影片中,刘若英的母亲形象明显要比林嘉欣显得真实可感,饱满丰富许多,如果说林嘉欣的逻辑仅仅只是因为警方曾经的失误,如今为了心爱的人的医药费而对社会进行的一次报复的话,这样的因果联系实在是过于的简单而草率,而相比刘若英的母亲形象而言,母性是其全部行为的原动力,并且其转变的过程也更为丝丝入扣,有迹可循。
尤其是几次爆发性的演出,情绪掌控拿捏得恰倒好处,在这方面,我们《生日快乐》当中已经有所见识,前一秒还若无其事,在下一秒,眼泪夺眶而出,这样的感染力,在当今的女演员中,着实并不多见。
电影最大的失败,就是在编剧上的失败,整部电影看来,我们在感官上与精神上几乎一无所获,这种警匪类型电影,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前前面漫长的铺垫之后,在结尾给我一个意想不到却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而到最后,竟然是做恶者,惨死当场,母亲在临自杀前的最后一秒,母子团聚,这般大团圆的皆大欢喜,实在令人无话可说,而前面的整个故事更是漏洞百出,令人一头雾水,整部电影看下来,充斥着各种编局人为硬塞进去的意外偶然性,电影一开头,林嘉欣的弟弟被绑架,在天台,两个绑匪莫名其妙得推搡,结果观众用脚指头都能猜出两人一定会从楼上跌下去摔死,于是林嘉欣便在这样的不可知的因素下无端的对警察怀恨在心,在这之后,两个小孩子在厕所游戏式的互换身份下,刘若英的小孩就这样莫名其妙得被绑架,而张兆辉扮演的智叔又在发现小孩被绑架的地点之后被人在意外的情况下杀死,难道他们不知道绑架与杀人之间的轻重吗?
在刘若英与林嘉欣的对峙过程过,停车场忽然冲出来的汽车一下将林嘉欣撞死,这样的安排更是令人瞠目结舌,顺便说一下,这里的特技效果做得是我见过最假的。
而在结尾,刘若英和他孩子的冲锋,其机缘实在是太过牵强了,这么多意外的偶然因素才能把一个故事说圆说通,编剧的糟糕也实在可想而知了,往深了说,或许这是对古希腊悲剧精神的继承,在无常的宿命中展现人生真正的大悲剧,很显然,这部电影并未承载这样的命题。
最早看罗志良的电影是张国荣主演的《异度空间》,惊悚气氛把握得颇为纯熟,而在之后的《救命》中尽管在吓人的力度上有所减弱,然而结局上还是颇为出人意料。
到现在的这部转向更为现实题材的警匪片上,在糟糕的编局之下,似乎一切看上去都显得如此费解,绑架得令人费解,警察的行为令人费解,刘若英对于警察的抗拒令人费解,刘若英与张智霖的婚姻令人费解,林嘉欣的帽捉老鼠式的交赎金令人费解,总之这部电影除了两个美人,缺乏任何让人看上去顺畅的逻辑,前几天,经过电影院,看到这部电影张贴的海报,不禁感慨,我们的电影院都被一些什么电影霸占着银幕。
片子不算长,于是好歹还可以看完要说什么连环的故事情节,并不觉得设定的多么环环相扣倒是奶茶的演技依旧是那么出彩林嘉欣的也不错所以,仅仅看两个女人好了,至于其他人,还有所谓的连环绑架事件不看也罢,没看明白也罢,或者说,看第一秒看第2秒就已经猜出真相,都罢
《连环局》的故事本来不错,但是工于设计,斧凿之处太多,何督察的几次变化过于快。
我想到了《赎金风暴》,相比之下过渡就很自然,节奏更疏密有致。
另外就是林嘉欣扮演的绑匪作为业余选手也太专业了,车臣的黑娘子应该重金聘请她,也省得她满世界找钱。
看完这个片子我想到了普京对恐怖分子的态度:永不妥协。
也许这是最冷静的方法,但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方法和结果是相反的。
两难的悖论是上帝给人礼物。
罗志良导演。
主演林嘉欣、刘若英。
先按这个顺序说人,再说电影。
罗志良,印象中应该是个很年轻的导演,之前导演的作品有:《异度空间》、《枪王》、《救命》。
好像一直在星皓呆着,所以水平每况愈下,真是可惜。
就如同林嘉欣一样,本来大有前途,但被小公司给耽误了,又没办法接别的公司的活。
但话说回来,在这个年头的香港,有戏拍就不错了。
《枪王》是我特别喜欢的一部张国荣电影,记得有一幕……张国荣独自躲在黑暗里哭。
《异度空间》,也是我至今看过的可数的几部恐怖片之一。
林嘉欣,她刚开始出来的时候,我特别喜欢她,只是到现在,她拍的片子开始一部比一部变态,《怪物》……《阿嫂》……《绑架》,根本不把她当女人看,怎么难看造型怎么弄,难道是想学查理茨.塞隆吗?
可惜没有功成名就,每次的金像奖都只差那么一点点,反正我投的是她的,机缘已去,现在已开始走下坡路了,真的很危险。
刘若英,我有一个同学很喜欢她,以至于我说她跟陈升的事,他都要跟我较真。
我对她的感觉是无所谓的,不喜欢她那种软软的气质,也不觉得她漂亮。
好像气质是分地域一样,就比如说台湾人,总体上比较忘本,就显得比较做作。
还有韩国人,总体上感觉有些色厉内荏。
这个电影,娱乐嘛,所以开始还不错,但是结局,撞车啊,机器响以致找到儿子啦!
都比较牵强并且突兀。
真不知道那个编剧是怎么搞的,弱智!?
导演也真敢让这样的剧本通过。
但是话说回来,如今的香港电影,始终是值得去支持的。
应该算是一部比较典型的香港警匪片。
剧情,感觉只能算是一般,感觉又是一部标准量化的产品,品质可以保证,但要想从中得到什么惊喜,也是不容易的。
在我看来,这部片子最大的卖点,也是最吸引我去观看原因,就是片中两个女人之间的较量。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里虽然少了一个女人,但是两个女人之间针尖对麦芒式的针锋相对,再加上一帮男人陪衬,戏还是有些看头的。
两位女主角都是我十分喜欢的,这也是我观看此片最重要的原因。
刘若英在电影中扮演高级督察何宛真,是一个面对绑架案冷静沉稳的女警,而当自己的儿子被绑架时却变得崩溃而疯狂。
林嘉欣扮演舞蹈教师林晓阳,是上一场绑架案的受害者,又是这一场绑架案的施害者,而且又是一位为了筹钱给自己丈夫治病而奋不顾身的妻子。
这是两个女人为爱疯狂。
两个复杂的角色给了这两位演技派的女演员以很大发挥空间。
可谓春兰秋菊,各擅胜场。
这也是我觉得本片不多的看点之一。
警匪片向来以男性为主角,而像这种不但让女性担当主角,而且正反两面都由女性主打,确实不多见,这可以算是本片特色,男女性视角不同,表现出的感觉自然有所不同。
本片处理得也还算可以。
只可惜这样也许可以大有作为的特色,却被整体比较平庸的剧情给拉低分数,实在是这种类型的影片拍得太多了,想拍出特色真的很难了。
刘若英、林嘉欣影片中表现可以打高分。
在我看来一个演员在一部戏中可以表现得如何,有很大程度是要看对手的表现,所谓水涨船高,对手之间互相促进,才可能达到更高的水平,比如《无间道》中的刘德华、梁朝伟,就是很成功的例子。
本片的两位女主演也很不错。
片中其他配角印象不深,只觉得那个智叔和张智霖扮演的刘若英的丈夫给我留下的印象还挺深,也给本片增色了!
影片导演罗志良曾执导过的电影《枪王》我十分喜欢,尤其里面紧张激烈的枪战,还有那清脆激越的枪声,至今回忆起来,还让人感觉到痛快淋漓。
可是本片没有任何枪战场面,着力点都在对峙双方的斗智斗勇之上,可能这样比较真实,毕竟火光四溅的枪战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经常上演的。
不过对于我这样比较热衷于枪战片的观众来说,这不得不算是一个遗憾。
所谓港片,情节确实跌宕起伏。
开始的绑架案由于绑匪的死亡而导致了肉票的死亡。
与结局相呼应,差点让我来一句,唉,因果。
情节还算精彩,紧凑,只是。。。
港片就是港片,还是这么点意思,而且这片子还有些硬伤。
当初的绑架案,要说过错也是智叔的过错,毕竟是他去劝服绑匪,不料一绑匪情绪失控,而意外坠楼。
而大姐只不过是总负责人,就算有错,也不至于是深仇大恨吧。
晓阳能和智叔称朋道友的,却把大姐看的眼中钉一般,有些不能理解。
而最后的结局也是理所当然。
死前最后一刻,玩具动了,孩子来了,圆满结束。
over.
结局差了点
2008.3.27 还行
虽然教育告诉我们:要做好人。可我们总是发现:坏人当道。做坏人当然比做好人有趣得多。但如果做好人也能做得很有趣的话,那么这个好人一定戴着坏人的面具,他在演绎人生的黑色幽默。
编剧很傻,表演很锋利,概括为两个小女人爆发小宇宙的对决战
刘若英的表演还不错。
林嘉欣演的还是不错的,刘若英的一千零一面让我无语。2010.5.14.下载
林嘉欣太想有所突破了...可惜总是接到不合适的角色...
还真是一环扣一环,蛮不错的
难看
其实好多时候我们试图抓住的,正是在慢慢失去的
结局牵强....林嘉欣的造型实在是糟...
20080315,315初次体验所谓的汽车影院,没什么好印象,不管电影本身还是放映环境
林略好,刘超烂,回想奶茶最好的电影还是文艺范儿的征婚启示和少女小渔。
高智商犯罪类最低b的一部
意外无处不在!
典型的香港警匪片而已。。。
去年看的吧,本不喜欢林嘉欣的,但这次的白发林还是让我眼前一亮,还有四十多岁的刘若英,看起来很漂亮
那个结局我不喜欢~~
剧情挺丰满的,刘若英真的演的很好!
冲着张智霖看的。嘿嘿嘿。还不错,其实是两个女人的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