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候的金南佶青涩又有灵气,前面塑造的诡异变态的人设,顶着一张人畜无害的脸还真有点害怕!
故事里面,薛景求独角戏分很多,演员的自我信念感很强,女儿面前温柔的眼神,陌生人面前冷漠的眼神,杀人时邪恶的眼神,瞬间失忆后的茫然眼神,都表现的很好!
故事叙事时真真假假,虚实结合,不到最后一刻都无法知道真相!
老年痴呆这个病症会丢失很多记忆点,剩下的记忆点拼凑起来就是全新的故事!
一部被低估的韩国顶级悬疑大作,值得反复品味。
男主人格分裂和后期失忆症的双重病态设定,让故事有着极大的可控空间,在失忆的层面上可以找到诺兰《记忆碎片》的影子,导演用各种剪辑手法和镜头语言不停挑战着人们的思维能力,影片自始至终保持着极强的悬念感,手段高明,在叙事的欺骗和诱导方面可以和罗宏镇的《哭声》相媲美,而最后谜底的揭晓也犹如一盆冷水浇头,让人醍醐灌顶,当然,在导演剪辑版中,最终的答案选择用几分钟类似宣传片的剪辑方式交代给观众,还是显得有些仓促了,值得商榷。
薛景求在此片中的演技已经超神,完美刻画了这个精神和内心都极为复杂分裂的人物,难度满星,另外此片的公映版和导演剪辑版可以视为两部影片,导演的用意可能也正是如此,记忆的拼接和重塑完全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在某种意义上,你选择相信的就是最后的真相。
我看的是128分钟的导演剪辑版,感觉没有太多疑问,当然,剪辑不同而且少了十分钟内容出现完全迥异的结果也是可能的,所以,所有结论都是基于128分钟的导演剪辑版!
1、凶手只有一个,那就是金。
2、凶手是不是精分并不确定,但是肯定没有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是装出来的,故意不认识路到警察局装老年痴呆,让警察成为老年痴呆的证人,为犯案解脱做准备。
最后被放出来之后把鞋换过来就证明了这点,他是为了装老年痴呆故意穿错鞋的!
3、此次为什么再犯案,犯案为什么要先装老年痴呆?
再犯案是因为前面的案子都过了诉讼期了,装老年痴呆是因为抛尸的时候跟闵撞车了,不被抓到再熬过一个周期的诉讼期不可能了,为了嫁祸给闵,开始装老年痴呆。
4、17年前的犯案主因是童年阴影,父亲的锅,他主要杀他认为渣滓的人,但是17年前发现了老婆的外遇,把老婆跟情夫一起杀了,这时候主要矛盾转移为对女人,同时也想起了童年自己杀父亲的时候被母亲削掉半边脑袋的事情,加重了对女人的恨。
17年前因为金杀母之后导致姐姐自杀,自身有负罪感,内心希望姐姐姐姐还活着,所以,过滤掉了自己杀母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接受姐姐还活着的想法!
5、当年金杀了老婆跟情夫之后得知女儿不是亲生,情绪失控翻车,让记忆出现了问题,激情杀人杀了卖烟的女人,杀了之后感觉杀错了,有负罪感,加上记忆出现问题,所以,有一段时间就没再杀人,等再想杀人的时候时间过去比较久了,他就想熬过最后一次杀人的诉讼期之后再犯案。
6、安警官当然是存在的,闵当然也是存在的。
电影除了在病床前的检察官询问以及最后走出来之后自己换鞋自己想的那些是真实的。
检察官询问的真实就说明安跟闵必然存在,毕竟都是警察系统的人,如果金虚构警察自己的人,显然很容易就会被揭穿!
整部影片其他的桥段都是金对检察官的详细叙述,这点从开头检察官就说了,你详细的跟我说这些事情,所以,既然是金的自述,那么很多的桥段都是为了嫁祸而编造的谎言,但是在这个谎言中,最大一个漏洞就是安抽了那盒烟,如果闵是这些案子的凶手,安不应该在确定闵是凶手的时候抽烟,显然,闵不可能17年前去杀卖烟的女人!
7、绝对的神剧!
高智商的犯罪。
女儿是因为自己不是亲生但是金还是把自己抚养成人而原谅甚至包庇了金,所以,一句话也不说,所有的事情都是金的日志以及口述,一个老年痴呆连家都忘了的人竟然能口述这么多?
这也是他装痴呆的证据之一。
8、所有能证明闵是罪犯的事实证据都不存在了,金举报闵是罪犯是给安举报的,而安死了,证明闵说过自己是罪犯的录音机也丢失了,证明闵的脑袋缺一块,但是闵又找不到尸体了,小木屋出来只有一具尸体,那就是安的。
而闵的脑袋并没有缺一块,只不过是金把自己的一部分事情安插到了闵身上嫁祸而已。
先写这么多吧,不知道是不是都说清楚了,如果再想起什么或者有同学提问再补充吧!
梳理一下时间线:9月10日,闵和金发生车祸,地点海月三岔路。
闵留下了血液,自己化验后发现是O型血,鹿是没有O型血的,所以后备箱里必然是尸体。
11日,金报警,被警察当作笑料,闵用公用电话打给金,确认是他报警。
11日夜,金依据经验找到尸体,匿名报警。
12日晨,闵到现场,决定搞定金,意外邂逅金的女儿,于是心生奸计。
这里的问题是:女儿说,出事故那天,金去的竹林,但是鞋上有泥。
根据这个时间线,事故是10日,去水库是11日,鞋上有泥应该是11日才对,如果10日就有泥是什么原因?
这个地方我没想明白。
但是人肯定不是金炳寿杀的,因为他前面已经说了,他杀的人都是埋在小竹林里,不会扔水库,即使记忆丧失,习惯是不会改变。
而且他杀人的目的和闵是不一样的:金喜欢掐死他认为的垃圾,不分性别;闵只勒杀女人,而且是年轻漂亮的。
如果阿兹海默症只是让人失忆通过录音还可以补救一点点,最终都变得记不住。
我同事的奶奶,她常常忘了自己吃过饭,会一直不停的吃直到家人发现赶忙让她停下。
我说她就不会觉得肚子涨么?
要是让人分不清幻想和现实就更麻烦了。
可能主要是对回忆上造成障碍吧。
但是片中的金炳寿似乎多次对眼前的认知发生错误:他把女儿送上闵泰州的车,而他认为车上坐着修女姐姐。
事实上修女是不存在的吧?
金后来回到玛丽亚修道院,凳子上只有他前几天吃的寿司,和原来光鲜美丽的记忆对比是已经破败荒废的修道院,根本不会有修女在这晾床单的。
姐姐肯定早就死了,修女到底有没有这个人?
十七年前的车祸造成的不单单是记忆力的丧失还有认知的错乱,只要脸一抽搐就会分不清现实,这也算是一个提示。
片头和片尾是相互呼应的。
片头时的金看着自己的鞋子,是女儿在片尾送给他的白色运动鞋,但是穿反了。
1小时2分,修女和金的对话,镜头也给到鞋子,放反了。
闵泰州我觉得是确实存在的杀人犯,不是什么多重人格。
正如他所说,都是杀人者,看一下眼神就知道了。
而金因为记忆和认知问题是绝佳的替罪羊。
第19分钟,电影镜头给到了森林里的小房子,然后性感的美女被勒死。
这个杀人者应该就是闵泰州,地点就是最后决战的地方。
闵喜欢勒死人,最后也想用勒的方式杀金炳寿。
在金准备好去杀闵的那天晚上他又开始抽抽,之后消失了一周的记忆。
在捆住金后查看笔记本电脑时闵说,差点出大事,幸好看了你的日记换成狍子血。
也就是说在这之前他就看过金的笔记本,然后调包证据。
这也反过来证明碰车的当天确实是闵杀人。
之后闵杀了曹妍珠并设圈套嫁祸给金。
“罪案现场除了金炳寿的指纹没有其他,逮捕他”,这招确实很阴毒。
有人说最后抬出去只有一具尸体,所以金是臆想了安炳万这个人。
镜头确实只给了一具尸体,但不推出现场只有一具尸体。
同样的道理:为什么作为证据的金的录音笔女儿在播放时只听到他说要救女儿的那段,这不能推理出前面的录音就不存在了。
因为录音是倒叙的,要救女儿那段录音是最后的录音也是最新的录音,按下后播放这一段逻辑是对的。
如果有仔细看前面的片段,金在听自己的录音时确认闵是什么人时就是倒叙的。
而且我认真看了一下,抬出去那具尸体应该就是安所长,因为闵穿的鞋子是黑色耐克,尸体那双鞋子内侧是有白色边纹的。
关于检察长询问为什么金要杀死闵,有人问这时候女儿不是可以作证么?
从证据的角度说,就算女儿作证说是金犯下了杀死安所长并且打算杀死自己的罪行,也不能作为有力的证据。
因为他们是父女关系,亲属的证言可信度是不够的。
另外,女儿在听到这段录音前,不一定愿意原谅父亲杀死母亲的过往,看她在案发现场质问父亲的表现是恐惧且痛恨的。
所以,她不见得就一定会为父亲做辩护,但是听完录音之后,我认为她原谅了父亲,因为后来去养老院照顾爸爸了。
之后再为其辩护、提交录音证据、笔记本证据等应该都能做到。
再这之后才有金出现在火车道上。
最后金看到女儿给的项链上有闵的照片,我觉得也不要太在意了。
金只要脸一抽搐,就代表他发病,眼前出现幻觉,比如之前掐自己女儿的时候。
片头和片尾他的脸都抽的厉害,抽搐着拿出项链同时幻象还见到闵说明此时处于错乱状态。
但是既然放他出来了,是不是已经证明了金是清白的、闵是连环杀人犯呢? 后面是我自己的小故事了,与电影无关,可以不用看。
我有记录梦境的习惯。
我现在对于久远的回忆偶尔也有混淆的时候,因为一些梦太真实了。
我五六岁的时候,有一天应该是周六,我梦见自己获得了一个非常华丽的宝箱,就是现在游戏里常出现的那种镶满钻石黄金的宝箱,刚到手就被我哥抢走了。
我猛地从床上窜起来就冲过去揍我哥。
我哥正写作业呢,突然被我打得一脸懵逼。
我还一边大哭一边不依不饶要他还来。
我哥就很莫名:我弟该不会是个傻子吧?
然后我爸妈也质问我哥是不是拿我东西,我哥自然说没有。
我哭了好一阵子才慢慢平复下来,我妈问我是不是做梦,我仔细想了想:那东西确实不太像现实中可能存在的。
只好承认是做梦。
大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只有我哥揉着被我揍的肩膀心情复杂的看着我们:你们不想对我说点什么吗?
这是当下就能确认的记忆,问题不大。
问题大的是远期记忆。
大概是念幼儿园或者小学一年级,我那大院的孩子在秋天的一个周末带我去了一位阿姨的家。
她家就在我们那大院外的一个村落里,路线非常复杂,拐了七八个弯才找到她家。
那阿姨的家就跟童话故事里的森林小屋一样:门前一棵茁壮茂盛的桃树,粉红桃花飘落一地的样子非常美。
进到木制三层小屋里,房子内的摆设都很古朴典雅,墙上有木制猫头鹰的挂钟滴答作响,大多数的家具都是实木制品。
阿姨带我们在二楼的房间里玩,玩具很多。
我生平第一次玩到不倒翁:红底,白胡子的圣诞老人造型。
还有许多糕点款待,八十年代并不是一个食物丰富的年代,有那么多糕点吃可以说很幸福了。
因为我太喜欢那个不倒翁了,后来自己一个人还跑去阿姨家玩了一个下午。
我们后来都搬出大院。
念中学时我和原来的小伙伴说,很想再去一次那阿姨家拜访一下。
我的小伙伴说根本不记得有这回事。
我说这怎么会忘了,咱们当时三个人一起去的,还是你们带的路。
她家门前有桃树,家里有猫头鹰挂钟,还有不倒翁……我的小伙伴们两脸懵逼的看着我:你又睡糊涂了吧?
我说,那我带你们去找。
于是我们回到那个村落,它看起来变化不大,比我记忆中小了很多,旧了很多,也没那么复杂。
但是我怎么也找不到小屋了,也找不到桃花树。
小伙伴拍着我的肩膀说:别傻逼了,你一定又幻想了。
秋天是没有桃花的。
但是那个不倒翁怎么可能是做梦……
本文只是个人观影之后,结合其他的解析,推断出的一种可能性。
不知道有没有朋友和我一样,喜欢琢磨烧脑剧情,站在导演编剧的角度分析剧情走向。
如果有的话,欢迎讨论,不喜欢也不要喷我。
谢谢剧情在此不多加赘述,现在就引入最关键的一点,闵泰周(坏警察)到底存在吗?
我认为,闵泰周(巡警)是真实存在的,但注意这个存在的警官职位只是巡警,和影片最后检察官来询问男主:“你为啥要杀人家闵巡警?
”是指的一个人,而这个人,不是坏警察。
真正的坏警察,就是男主的另外一重人格。
不知道大家观影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闵泰周的面部表情,有的时候阳光爽朗,有的时候看上去就让人后背一凉。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观影过程中,始终认为闵警官是杀人凶手。
影片结束后,根据剧情解析,恍然大悟,明白了男主双重人格的设定。
首先,少年时的男主,因为父亲家暴,动手杀死了父亲。
而男主的爆发点,仅仅是一双鞋,这就表明了男主的精神有一些不正常,长时间处在这种环境里对自身影响也大,再加上父亲暴力的遗传,表明男主有患精神病的“好底子” 第二点,对于男主母亲的描述少之又少。
一般这种家暴情形下,孩子都会和母亲相依为命,家暴父亲死了,全家的好日子本应到来。
但是姐姐上吊自杀,母亲不知所踪。
由此我推断,母亲责怪男主杀死父亲,,所以影片结尾,闵泰周(坏警察)那半拉被熨斗削掉的脑袋,应该是男主母亲对男主做的事情。
有可能此时,男主就已经产生了两种人格,一种除暴安良的“侠义”人格,一种就是“痛恨女性”的人格。
影片中所有男主和闵泰周(男主的第二重人格)两人的斗争,全是两种人格的斗争。
闵泰周人格会为了保护自己而努力斗争下去。
最难解释的录音!
还记得,录音机是要手指持续按住录音键才会录音的吗?
如果只是掉地下碰到了,是怎么完成的录音呢?
答案就是,那些全是男主在头脑内的斗争。
早上起来,手和脖子并没有被勒住的痕迹,而夜里男主确实被困住了。
这就是,闵泰周人格展现的时候,原本的人格被压制住了,只能任由闵泰周人格更改电脑日记。
换一种想法:闵泰周如果是杀人凶手,为什么不在潜入男主卧室的时候直接杀了男主,(这样自己不是更不容易暴露)而是号称要杀死男主的女儿。
第一,闵泰周仇视女性:第二,闵泰周就是男主,所以杀死男主就等于杀死自己,不能这样做。
这时候你会问,男主有把录音播放给所长听,这个录音是哪来的呢。
这个应该是男主自己录的。
为什么声音会不同,因为不同人格展现的时候,会根据不同人格的不同设定,展现出不同的生理特征。
(详情参见《分裂》这部电影,24重人格分裂让你嗨爆) 影片高潮阶段,所长驱车赶往决战场所。
口中所说的是,我要抓住你,十七年前的凶手。
十七年前闵泰周应该还是个小孩,是无法犯下卖烟女孩的杀人案的。
所以所长指的应该是具有双重人格的男主,这也意味着,男主可能杀了卖烟女孩,同时,卖烟女孩不是男主所说的罪不可恕的人的行列,那么只能属于民泰周人格所仇恨的女性行列。
另外一点,就是大家都看到的,从房子里运出来一具尸体。
男主在精神病院时,检察官过来询问男主为什么闵警官,如果此闵警官就是那个坏警察的话,男主的女儿不应该早会跟警察说明情况的嘛?
有人提出,十七年前男主杀死妻子后,回到家脸就抽搐了,说从那个时候失忆太扯了,其实不然。
身为家里有血栓性小脑萎缩导致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家属,我很清楚,这种间歇性的发病发作,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十一岁左右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姥姥就已经有那种发病的症状了,今年我二十六。
我认为,男主脸抽搐,即是失忆的表现,更是人格切换的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片尾两个人格大战之前,男主失忆前,脸并没有抽搐,我认为男主是假装失忆,想趁机一举歼灭闵泰周人格,但是出乎意料的是,闵泰周人格一反往常,而是先对男主下手了。
说好的杀死女儿给男主看呢,年轻力壮大小伙,背后阴老头,都勒不死,岂不是太弱鸡了。
正是因为,这是两种人格正面的对撞和斗争,男主的想法一览无余地暴露在闵泰周的眼前。
战斗胜利,表示闵泰周人格暂时被打压住,男主给自己一个假象,就是闵泰周已经死了,女儿安全了。
片尾,男主把女儿看成姐姐,而前面男主一直把女儿看成妻子。
姐姐代表男主祥和正常的一面,妻子代表男主仇视女性的一面。
所以还是男主具有两重人格的原因。
而影片结尾,男主为何选择自杀。
我觉得,另外一重人格,想完全消灭掉,是不可能的。
多重人格其实就是有心理障碍,年轻健全的人都不一定能够治好,更何况暮年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
男主可能发现了,闵泰周就是自己,而自己存在,闵泰周人格就会继续存在,始终会对经常看望自己的女儿造成威胁。
选择自杀解决后患。
解释不到位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指教,多多交流。
感觉还是一部很不错,够烧脑的电影。
梳理了一下故事剧情感觉还是有疑点,就是不知道闵警官什么时候死的,可能是被男主在木屋里杀了之后,连人带车一起沉水库了。
按照时间线,以我个人想法梳理事件1971年 男主(金炳秀 后面简称金) 应该是在回家后发现父亲回来了(可能参军回来),父亲在家酗酒家暴,还把自己心爱的小白鞋弄脏了。
男主想拿回自己的小白鞋,弄醒了父亲。
酗酒的父亲不由分说打起男主。
忍无可忍的男主想杀死父亲,却被母亲前来阻止,母亲用熨斗砸伤了男主的头。
后面父母都被男主杀害,而姐姐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上吊自杀了。
(结合男主幻想的闵泰柱的讲述,头部拍片图可推断出)
后面男主其实也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幻想姐姐还活着,并经常为自己祈祷,也为自己杀人找了“正当”的理由,清除掉一些坏人,认为杀人是有必要的。
之后便以持续不断的杀人,埋在竹林中。
最后一次杀人是在17年前,女儿恩熙还小的时候,男主杀掉了出轨的妻子和她的情人,并让男主怀疑女人是否是自己亲生的,并对女人也尝试杀心,但是路途中分神想拿恩熙照片时出现了车祸,并造成头部受伤。
之后脑部异常,就没有再杀人,并想养育女儿长大。
最近可能由于老年痴呆症,失去记忆只记得杀人的手法,于是压抑许久的杀人性格再次出现,开始了新一轮的变态杀人。
有老了的原因,也有之前妻子出轨的影响,选择了女性,并变换了一种杀人手法。
并在与巡警闵泰柱追尾自己后,将自己人这个人格做的事全都想象成了 闵泰柱做的。
也有嫁祸给他的想法。
他们都互相调查起了对方,此时男主忘记了是自己杀人抛尸,而记得是闵泰柱干的,所以男主举报了闵泰柱 ,但是没有用。
男主怀疑是不是自己的幻想,设身处地思考车祸地点以及抛尸现场找到了尸体,还是认为是 闵泰柱 干的,并匿名报警了。
闵泰柱没有杀人,他开始怀疑男主。
00:29:58 闵泰柱正式怀疑男主这里有个细节,鱼腥味,后面有用。
闵泰柱在得知抛尸现场距离自己车祸很近后,开始怀疑男主。
于是想办法了解男主 ,先是带着猫到宠物店(关门),开始跟踪恩熙,并拉近乎处成男女朋友,想进入男主家里调查。
这被男主看到后,极力阻止,害怕 闵泰柱 会杀害女儿, (幻想时间)男主幻想交出手帕,可以将 闵泰柱 捉拿归案,可是这个手帕就是动物的血,又幻想 闵泰柱 到自己家中,两人互殴,又幻想 闵泰柱 到自己家中,将自己绑起来,打开自己的电脑,修改日记。
(男主醒来后,脖子没有勒痕)
醒来后,男主幻想将女儿送走,[实际上其实是被 闵泰柱 和 安所长 保护了起来],并幻想跟踪 闵泰柱 在荒废的生鱼片店找到了这个(可以呼应前面男主的鱼腥味)
结合电影结尾男主记忆闪回,可以与录像带对比是同一个人。
[可以推断出男主杀了赵妍珠]
此时警方锁定男主为嫌疑人,展开调查,在竹林中发现许多尸体, 闵泰柱回去告诉了恩熙真相,安所长打电话想让男主自首(避开 闵泰柱 可能怕警察直接抓男主?
),没想到却被男主,追到这里将 安所长 、闵泰柱 杀害。
男主想嫁祸 闵泰柱 因为录音是假的,所以直接将 闵泰柱 抛尸水中,衣服是一样的。
后面男主被警察抓捕入狱。
可能还有人又疑问1.男主后面不是被放出来了吗?
电视还播放闵泰柱被列为嫌疑人?
这其实是男主的幻想,看这里图片左上角时钟旁边没有电视?
为什么后面会出现电视?
这电视和时钟一样高,不可能吧。
那就是男主的幻想这一段。
2.那剧情中间还有一段 闵泰柱 杀死赌场女人的镜头,男主不在场,为什么有这个?
这是男主看新闻,自己脑补的,这段后面,就是检察官问“你是说在赌场旁边厕所杀害女死者权秀美?
”显然是男主幻想,想嫁祸 闵泰柱 。
写的还是有点乱,有空再整理一下,如果有误,也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定要看导演剪辑版128分钟一定要看导演剪辑版128分钟一定要看导演剪辑版128分钟一定要看导演剪辑版128分钟一定要看导演剪辑版128分钟一定要看导演剪辑版128分钟一定要看导演剪辑版128分钟一定要看导演剪辑版128分钟一定要看导演剪辑版128分钟因为我相信这个才是真的结局……118分钟估计是为了过审的结局
内有大量剧透!!!
慎入!!!
慎入!!!
慎入!!!
↓↓↓↓↓↓↓↓↓↓↓↓======================剧透=======================相信很多人看的都是上映版,我就不多说了,就说一些导演剪辑版跟上映版的区别。
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导演剪辑版把所有的事情都交代了,尤其是闵警官到底存不存在、是不是杀人狂这两个问题。
导演剪辑版中,男主金炳寿跟安巡警是有交情的。
安巡警带了警察学院的学生去找男主学习犯罪心理学,也的确一直把男主叫哥,证明两人私交关系不错。
影片后期,男主跟闵警官“大战”之后,屋里突然只剩下遍体鳞伤的他自己和女儿,闵警官不见踪影。
对此,男主向查案的警官交代为闵警官带着录有他犯罪告白的录音机,开着8588的白色轿车逃跑了。
而身为目击者的女儿对木屋里发生的事情绝口不提,既没有认同父亲的供述,也没有否认供述。
因为实在找不到闵警官和他的车,警方也只能暂时照男主的供述,将闵警官列为犯罪嫌疑人,连新闻媒体都这样播报。
男主出院时,恰好病房里的电视就在播嫌疑人闵警察依旧在逃的消息。
(不过这个新闻未必是真实存在的,也可能是男主的臆想,因为他此时仍然认定闵警官就是杀人狂)
但是在出院后,也就是关键剧情他走出隧道的时候,他忽然想起来杀人犯其实就是自己!
闵警官是因为撞车后看见男主后车厢有大量血迹,怀疑他是杀人犯才接近他的。
甚至影片末期闵警官也只是告诉男主的女儿竹林里有尸体被发现,她父亲是嫌疑人,根本没有伤害他女儿。
安巡警在小木屋里其实是跟闵警察在打电话,希望闵警官借未来女婿的身份劝男主自首,并不是认同闵警官有罪在追踪他。
杀了安巡警的人是男主!
(这里有点牵强,安巡警所在的小木屋就在闵警官和男主女儿藏身的大木屋旁,却非要在小木屋里打电话而不走进大木屋直接跟闵警官说。
想来想去,勉强可以解释为为了不让男主女儿听见他们的完整对话。
)
那么“失踪的”闵警官到底去哪了呢?
被男主在木屋里杀了之后,连人带车一起沉水库了。
女儿估计是因为对父亲的爱太深,才始终没有把父亲失神杀人的真相说出来。
所有事情的真相瞬间明了了,闵警官是真实存在的,但他不是杀人狂,所有他犯下的暴行都是男主的臆想,或者是男主变态人格的映射,因为脑袋缺一块的人,不是闵警官,而是男主自己。
真正因为杀父而被母亲用熨斗打掉几乎半个脑壳的人是男主,推测男主从那时起就对女性产生了厌恶心理。
导演剪辑版的结尾并没有出现女儿去医院探望父亲的情节(女儿应该还没原谅杀人犯父亲),没有混淆视线的贴有闵警官相片的项链,也没有男主“闵泰周还没死”的喃喃自语,也就是说并不是一个开放性结局,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全部在影片中展示出来了。
这个版本解释了很多上映版的谜团,但同时也将事情讲得太白、太彻底了,反而让观众失去了开脑洞的乐趣……
个人觉得剪辑版所谓的完整是为了强行铺出另一种结局,让一部片子两种解读都可行,但有些画蛇添足。
上映版的结局更合理,逻辑也更合适,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已经不杀人的杀手如何一边应对老年痴呆的阻碍,一边为了保护女儿解决新冒出来的杀手的故事。
而剪辑版的逻辑是,一个完美的杀手依靠杀手本性,即使老年痴呆了,仍能故意创造一个接盘侠,完美掩盖自己的犯罪。
问题是,他杀的人都过了17年了,他没必要又去新杀人,然后又来嫁祸…有人可能解释是17年后他因老年痴呆症而重新想起17年前的习惯开始杀人,但两个核心矛盾点是无法自圆其说的,一是抓赌方连杀两人,那一定是警察所为,二是如果因为痴呆症,17年前的杀人习惯复发了,那一定杀人的方法是一致的,不会出现其他方法,还拍照拍视频放血。
所以综合来看,更喜欢上映版,导演剪辑版,就当成是导演老年痴呆了后的一种幻想吧~
看完导剪版,我理解的是首先,男主是有老人痴呆的,因为我觉得无论如何,警察不可能忽略一个客观存在的袒露式证据。
男主小时候被父亲殴打,被母亲背叛的经历是他杀人的情绪动机,至于后面为什么不杀了,我理解的是因为一方面是车祸造成的大脑物理性损伤,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找到了"纯白的鞋子",即他的女儿。
因此他不在需要通过杀人去"擦拭"鞋子。
但后面为什么会继续杀人,我理解是导演跟观众开了一个“剪辑玩笑”。
实际上,女儿找到男朋友这个情节应该发生在他开始杀人前,因为女儿找了一个男朋友,所以在情感基础上,男主感受到了和小时候一样的“背叛”(换句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我从小擦到大,擦得这么干净的鞋子,凭什么给你穿),但出于“父爱”,男主只能杀死“别人”来模拟对鞋子的擦拭过程。
这也解释得通,为什么是闵而不是其他人。。
他为什么不杀死闵的理由,我猜测是因为,除了是因为他的仇恨根源是女性外(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是他本能觉得打不过他),还有就是他将闵和女儿捆绑在一起了(就像穿着白鞋的人),所以他需要一个过程去慢慢解开这个捆绑,而不是直接一刀切。
后续的解读和其他评论差不多。
导演的高明在于,他不仅通过视角的来回穿插构架一个“记忆缺失”故事,而且还打乱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将所有情节动机线索隐藏在“白色的鞋子”中。
而主角的矛盾,从来不是如何逃脱警察,而是他在努力描绘的对于女儿的“父爱”到底是什么(对纯白鞋子的依恋)。
老人痴呆所引发的情节不过是他心里挣扎过程的现实映射。
影片最后,到底是“父爱”赢了?
(他始终没有杀死他的女儿),还是“偏执”赢了?
(他杀死了闵,重新让这双白鞋依旧纯白)我不知道,因此,患上失语的不只是女儿,还有看完电影的我们。
是不是粉刺我北野武大哥
金南佶太性感了…
无甚亮点,有《七天》的剧本编排一半精彩,这片也不至于如此乏味。貌似薛景求除《素媛》之外就没接过正常角色,演的如此用力,却不甚讨喜。
故事的最后,我依然没看太懂,既然是杀人者的记忆法,其实谁杀谁不是关键,关键是,杀人者往往喜欢把人妖魔化,杀人理由合理化,只能说,无耻。
实在不喜花枝招展的悬疑和反转和结局,以及韩式半永久煽情术,每每难以忍受那些反复延宕悬念的打斗想快进
在“果然是他的幻想吧”“我靠居然不是”“就说了是吧”“嘿导演玩我呢”的浮浮沉沉中观看完全片
2013.0515看的导演剪辑版,上映版是个开放性结局而剪辑版给了真正的答案,到底是一个心理扭曲的杀人犯还是一个护女心切的父亲?不过这电影的几重反转并不是最大的看点而是薛景求,他简直就是一个鬼上身般的表演艺术家。
整体完成度还不错吧,只是大家的短评看得我有些疑惑,咋人格分裂都整出来了,莫非导剪版和普通版差别过大?怎么觉着我和大家看的是两部电影。男主完全看不出脑袋缺了一块安装了赝复体啊。
含糊不清,老梗也没玩好
导演剪辑版,这片看到一半才发现演员是薛景求,暴瘦造型都快赶上贾贵了。故事就那样,秉承了韩国同类电影不拘小节的情节编排,但视角比较独特,从一个连环杀手的视角,拓展新的故事、新的未知案件,倒是有点后来咱们《神探大战》的感觉。所以电影的叙事方式和噱头我还很喜欢,导演功力差点意思,结尾也是意料之中,薛景求的表演是最大亮点。对于这种悲催的父亲可谓信手拈来。看片之前,不要看短评,总有自以为是的傻X喜欢剧透
可惜了薛景求的演技
薛叔的演技完全信得过
本来以为是Killer's instinct,连环杀手对连环杀手的故事。中间虚实穿插的故事剪辑,有点让观众一时难判哪里是哪里,结尾又来个大逆转,导演想塞进去的内容太多了,属于【遮盖太多型】迷幻烧脑了,不能展示剧本主动发力的魅力。。扣一星。
垃圾
为了看薛景求
韩国编剧与创作以及讲故事的能力,真是在亚洲可以算作顶级的。透过镜头,能强烈的感受到他们在想怎样才能把故事讲好。至于精彩与否就看受众程度了。不过我还是有点懵,虽然看了导剪版,还是没整明白!
又摸清楚了韩国犯罪电影的一个套路,凶案总是发生在光线很差很复古的密闭房间,凶手总是儿童时期受过家庭虐待仇恨女性的人。现在爱豆演员真的厉害啊,前有林允儿花痴演技代入感巨强,后有金雪炫惊悚演技完全不夸张,更别说连鼻孔都会演戏的李惠利了。反观咱们那些号称科班毕业的面瘫们,真的想一脚踹出演艺圈啊
连环杀手VS连环杀手的故事,再加上阿兹海默症、父女情、姐弟情这些元素,想法很不错,执行过程还差一点火候,但很有可看性了,不知道日本会不会买去翻拍,薛景求饰演悲情大叔,已经是轻车熟路了,这次也是一脸饱经沧桑的垂死挣扎。
韩国。
看得导演剪辑版,整整两个小时被导演玩弄于股掌之中,一直在“到底是不是他”中反复横跳,但是略拖沓,横跳过于疲劳。电影最大的功臣是薛景求,看他演技不亏。金南佶的苹果肌和法令纹好出戏,有些角度迷之青年版宋康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