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永远的0

永遠の0,永远的零,永遠のゼロ,えいえんのゼロ,The Eternal Zero,Eien no zero

主演:冈田准一,三浦春马,井上真央,滨田岳,染谷将太,三浦贵大,上田龙也,新井浩文,夏八木勋,桥爪功,田中泯,山本学,平干二朗,风吹淳,吹石一惠,古川雄辉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3

《永远的0》剧照

永远的0 剧照 NO.1永远的0 剧照 NO.2永远的0 剧照 NO.3永远的0 剧照 NO.4永远的0 剧照 NO.5永远的0 剧照 NO.6永远的0 剧照 NO.13永远的0 剧照 NO.14永远的0 剧照 NO.15永远的0 剧照 NO.16永远的0 剧照 NO.17永远的0 剧照 NO.18永远的0 剧照 NO.19永远的0 剧照 NO.20

《永远的0》剧情介绍

永远的0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2004年的一天,司法浪人佐伯健太郎(三浦春马 饰)在外婆的葬礼上得知,他和外公贤一郎(夏八木勋 饰)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其真正的外公宫部久藏(冈田准一 饰)早已在二战末期死于神风特攻行动中。此后不久,健太郎被姐姐庆子(吹石一惠 饰)叫上去调查宫部的事迹,他们走访了宫部当年的战友,谁知许多人都将外公斥为“帝国海军第一懦夫”,其执行任务时即使看着战友牺牲也绝不卷入战局。老兵们的评价让姐弟俩颇受打击,但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们发现宫部拥有最高超的飞行技巧,他深爱着妻子(井上真央 饰)及女儿,并发誓无论如何要回到家人身边。坚定着这一信念,宫部不惜放弃帝国男儿的尊严,而他的处事方式也不知不觉影响着各期的战友们。伴随着老兵们的讲述,健太郎注视着外公迎来了最后的时刻…… 本片根据百田尚树的同名小说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又一年语义错误百味超市第二季迪迦奥特曼外传远古复苏的巨人妯娌的三国时代如何在网上卖迷幻药第二季记录的地平线第三季圆桌崩坏海明威与盖尔霍恩天作谜案你的眼睛在追问天堂火线反攻头号主播蜡笔小新:好别致的影分身人生不设限碰撞王老虎抢亲生理大叔和他的女儿大侠黄飞鸿女人帮生命之忏我在等,风也在等玉楼春致命蜈蚣王牌酒保谈判专家玻璃屋总裁误宠替身甜妻精灵宝可梦超级愿望双鱼镜之谜

《永远的0》长篇影评

 1 ) 绕个弯子依然向右

只提苟活,未知原因,当时的时代不是一人的时代,是整个日本右化,举国的民意,部分人的意见不能称之为绑架,只说宫部苟活,最后的特攻还是明显认可了那举国疯狂的举动,虽然思想不同,依然去保护那种思想,那个日本,行为不同,但是本质上都是为了那个军国的日本,本质上的激励当今的日本人去维持保护那个全右菌国的日本,用看似“新”的思想去维护那个旧的日本。

只要本质没变,那个日本就还是那个日本就像“新”的北洋海军无法维护该灭亡的旧清王朝一样,用“新”的一切的表象还是无法维护“旧”的体制的,这么拐弯抹角的排电影不知道改说日本人聪明还是笨。

忘记过去的人必将重蹈覆辙。

要说我没有想到战友的死,那肯定是在骗人---老布什在裕仁天皇葬礼上说的。

 2 ) 日式反战片

好几年前看的,因为安倍晋三采访时说看过后非常感动,特搜来看看,典型的日式反战片,装的自己好像是受害者…然后过了几年被山上彻也一发入魂,扯的有点远,不过这片子属于强行煽情,好几年前看的,因为安倍晋三采访时说看过后非常感动,特搜来看看,典型的日式反战片,装的自己好像是受害者…然后过了几年被山上彻也一发入魂,扯的有点远,不过这片子属于强行煽情

 3 ) 一棵赚人热泪的墙头草

无论是反战的人还是右翼分子,看这个电影都得热泪盈眶。

非因它有本事解决纷争,维护世界和平,只因它立场暧昧,想看到什么,便会看到什么。

主人公宫部久藏的言行像个看好莱坞长大的美国人。

天天把生命可贵挂在嘴边,直言上头的作战方案不可行,贬也好,扁也好,都改变不了他的意志。

这得是个反战电影吧?

偏偏他晚节不保,做了自己最不愿做的事:自杀式袭击。

没有高呼帝国万岁狂热圣战,而是为了换取一个年轻人的生命,为了国家重建的希望,这个决定好像还是有一点理性,有一点英雄主义,延续了他西化得不自然的作风。

但其实宫部明知日本大势已去,还是加入了临死反扑的损人不利己行列,有什么理性可言?

这惨绝人寰的一幕,拍到好像英勇就义,更以多人直面镜头的方式向观众灌输:宫部啊,他真是个高尚的灵魂啊!

这叫做反战吗?

多年之后,宫部的孙子和几个朋友在西餐厅里吵了起来。

宫部孙认为特攻队和恐怖分子不一样,一个攻击敌人,一个滥杀无辜。

朋友则说两者都遭到了洗脑,不论对象是谁,归根到底是一个逻辑。

争执以宫部孙愤然离场的清高姿态结束,朋友们不明就理。

在他们看来,特攻队和恐怖分子都太遥远了,不如关心美酒和美人。

宫部孙是这几个朋友里混得最差的。

连续四年过不了司法考试,没了信心,没了目标,整一个“下流社会”的真实写照。

安慰不过是,“你流着你祖父的血”——哦,这就没问题了!

祖父辈为之献身的,宫部念念叨叨的日本之未来,到底在哪里?

这么一个两边讨好的电影,当然不会有明确答案。

只要找几个青春偶像,缅怀一下日本曾经的斗志,煽一些不掉眼泪也难的情,大卖特卖就行。

冈田准一的演出不失不过,而客串的上田龙也(不知是不是杰尼斯在搞买一送一)出戏得过分,光看那眉毛鼻子就不是昭和出品。

宫部的孙子和孙女除了瞪大眼睛定格表情没别的事儿做,只有井上真央演得收敛,令只看过《花样男子》的我刮目相看。

片中战争场面与整体演技水平匹配,继续走日本大片不大(小片不小)的路子,还不如看《变形金刚》了。

最后,是个人看到战争的无道,家庭的破碎,个人的无力,都很容易动情,尤其有配乐的时候,尤其和你分别但没有大哭大闹只是轻轻扯了一下衣角的时候。

就不因此给电影加分了。

 4 ) 承诺为何沉重,因有人拼尽一生相守

涉及到二战的敏感时代背景,加上因而安倍平添空穴来风的舆论批判,一星评价站到四分之一,但我觉得这是一部基本没有做战争评价,并不太涉及政治色彩的电影。

原著还没有看无从评判,但至少电影本身是这样的。

反而是平凡人的真爱相守,生离死别,反衬出战争的愚昧和残酷。

即使被所有人嘲笑指责为胆小鬼,在排山倒海的思想洗脑和蛮横残忍的命令中,他坚忍地用自己的方式抵抗到底,除了一句“要活着回去”无多余解释。

惜命不是因为怯懦,是因为有太想珍惜的人和要相守的承诺。

“为什么如此贪生怕死!

战场上不是说这种话的时候!

”-“你没有家人吗?

你死了不会有人为你悲痛欲绝吗?

一个人死掉对战争结果的影响微乎其微,却势必将改变爱你的人的整个人生!

所以,无论如何要尽最大的努力活下去!

”但这个拼尽全力,冒千夫所指也要保命为重的男人,最终却为了多保全一人,把最后一线生还机会让出。

“你是零战机最优秀的驾驶员,是最应该活下去的人” -“不,你们才是最应该活下去的人,未来的日本需要你们。

”“如果战争结束后,你想要做什么?

”“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如果能到那一天就好了呢。

”“水的清凉,风的舒爽,活到今天第一次真正感受到这一切。

”-“战争结束后的日本,会是什么样子呢。

”他珍惜生命,却不仅仅是自己的生命。

他将最后的生机,也把自己的承诺,托付给了一个他想要让之活到战后未来的年轻人。

多少将主人公的人格过于完美化,但他在战争期间唯一找到机会看望妻女的一幕,我实在未能对感动和泪水吝啬。

天刚微亮,离别在即,妻子背着小婴儿在他转身时又忍不住牵住他的衣角,他没有转身,但一字一句说道:“我一定会回来的。

即使断了胳膊,少了腿,也一定会回来的。

即使在战争中死去,我也会再投生回来。

我一定会回来找你们。

”那一句「例え死んでしまっても、生まれ変わって帰ってきますから。

」是生离死别中,人的脆弱与坚忍。

就为那一瞬间,我也认为这是一部好电影。

p.s. 即使有些情节转换时稍显仓促,或说教意味带来些许违和,但主角的情感细节处理深得我心。

最近觉得冈田准一这个深沉派的天蝎座男人再选择参与的作品,我会有点期待。

-追记:2014/02/04为演员演技去看的电影,对原著没有任何先入观的情况下,电影本身的情感线是感人的。

电影有电影的再创作,每个人被吸引和触动的部分不同。

战争不论战果都是残酷,都是反人类,凡人离逝于家人都是悲痛。

当事者若在军国主义洗脑下心甘情愿那是另一回事,不费我们一点同情。

电影里的主人公不过一个爱妻女的凡人,不愿战争,渴盼和平。

无关乎美化,是他的故事对历史争论起不到什么证实或证伪的作用而已。

原作者的一切立场未作考证也不做评价。

若说有影响力的批判是反战的宫崎骏也毫不留情骂过。

但原著在日本亚马逊的书评,批判派才多是像真正军国主义的言论,认为丑化和愚弄了当时军队的教官和上级指挥,对所谓他们的皇军不尊重。

此外就剩认为作者在历史上不下功夫,轻率照搬过多。

要骂还得注意自己立场,千万别看到差评就跟着去站队,那队里估计打得更厉害。

侵略是实,日本承认,忏悔和谨记是往后和平的前提。

但让一切战争相关的创作都得明言宣誓一句德意日侵略有罪才能ending,怕是只有文化大革命才能一次做到。

历史知识有个人差异,盼多些严谨有识之人尽力揭示和传播真实,各自亦不要被一言蔽之,至少自己去求索考证。

尽信书不如无书,更别指望靠一小时网络检索,全世界人民跑步进入真理殿堂。

一部作品,大概像一面带花纹的镜子,原作画上去的只是映出的一部分,你自己的影子也在里面,最后每个人看到终究不会一样。

2014/02/06当年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学者带着批判资本主义罪恶的虔诚去看过了古典经济学著作,倒出了不少西方经济学教授。

美国日日叫嚣中国没有民主,大学奖学金也照样养着学究们研究马克思探讨社会主义。

谁知道谁安的什么心思。

谁知道作者和读者谁是好人,好人坏人又是不是一定对应善终恶果。

九把刀是写小说的还是切菜的还是做武器的,各有各的看法和理由。

至于故事里那个人,听凭世人道,他也就在那个故事的世界里过了他设定的一生罢了。

--追记的后记……2014/02/07越来越不像一篇影评,不过不少人大概也不是想要看电影的观众。

嘛就走题吧~被不少人说无知,我倒很庆幸自己在“无知”状态下看了这部电影,然后各种被“批评教育”下观看舆论走势,和自己明明是对同一个故事的,微妙的情感变化。

像是一个难得的社会心理学实验,我觉得记住那个无先入观的感受是一笔财富。

看看给故事加背景设前提讨论其作为舆论工具的可能性,想起了东西方不同版本的灰姑娘解读,忽然也觉得更能理解明星为何炒作,政治家为何作秀,为什么会有启蒙运动也会有所谓文化大一统。

好像只有名字有点沾亲带故,还想起了“无知之幕”的福利经济学理论…一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取决于这个社会最糟糕境遇的人的福利水平,因为当你不知道自己将被放到这个社会的何种境况的时候,通常你会希望改善最差的可能性。

额?

难道这个联想真的只是因为“无知”么orzStay foolish,stay hungry .2014/02/09昨天看到了新闻上原作者在采访中否认南京大屠杀和美化二战,瞬间非常愤怒和反感,大概更能理解为什么很多留言措辞严厉。

我想我当时的感想跟很多人相差甚远的原因主要不在于历史知识,而在于对我不知道原作背景和大的舆论环境。

我只知道这部片子的背景是二战期间,但具体历史知识不是感想差异的关键。

不知道原作和舆论环境,单纯为一个期待的演员看了电影后,“看到战争期间一个个人和家庭的真情和艰难求生,日本人难道不会更加珍惜和平吗?

”就是我当时的直接感想。

但事实上看到媒体报道原作者的言论,或许看过原作的人本来就有一定了解,中国人愤怒的点,大概是不少偏右思想的日本人军国主义思想又被点燃的点。

看来我当时的想法的确是太一厢情愿了。

不过我把原来的好评也保存下来,还是希望大家看到一个例子,就是一个人对一个作品的感受和理解会因为很多前提和背景的环境不同而不同。

不是所有看这部片子感动过的人都是接受了“洗白”影响认为日本发动战争是对的,也有人和当时的我一样只是感动于家庭和人情的。

整体舆论的影响虽然让这种情况的概率看上去是少数,而了解背景和舆论环境对我们客观认识整个作品也是有必要,但从这样一点出发就上升到对他人民族意识的批判,以及从一个作品就评判一个民族的本质,总觉得还是太武断了些。

 5 ) 谁杀了宫本久藏——永远的0影评及个人战争历史观浅谈

一个人的死亡是悲剧,而一百万人的死亡只是统计数据。

宫本久藏在乘上二一式战机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自己死亡的命运,不过他的死亡会有不同,因为他将成为神风特攻史上为数不多的成功的例子,可是,他仍然无法挽回战争的残局。

他看着附近被柴油挡住玻璃的五二机中的战友,安心地向前飞去。

宫本久藏在战争中应征入伍,成为帝国海军的一员。

拥有着出色飞行技术的他,自然会成为被人期待的对象——士兵们希望在他麾下被引导,全歼敌军。

然而他不止一次地在战场上脱离,只是怀着想要活下去的信念,去面对等待的妻子和刚诞生素未谋面的女儿。

在战场上活下去。

军国主义横行的日本,殉国被认为英勇的年代里,有着这样想法的宫本是个异端。

为此他不断的接收着战友的嘲讽却从不辩驳。

责任、顾家与成熟是此时宫本的关键词。

为生存的奋斗也为他的立体形象加分满满。

战争却在一点点地蚕食宫本对生存的渴望。

一次次目睹士兵的飞机在海面坠毁,数条生命在一瞬间灰飞烟灭的时候,他在“想要活下去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别人因你的自私而丧命”这个怪圈中来回辗转。

当这种矛盾愈演愈烈,作为护航机的宫本,矛盾的内心使他无法对自己的身份定位,一位勇猛的战士?

那为什么为活着懦弱?

一个守信的丈夫?

那就必须在战争结束前接受他人在面前的死亡。

而矛盾碰撞的火花,却将生存这一信念传递了出去。

小山在海中喂了鲨鱼,井崎要求殉国时,宫本小队长失控的怒斥让迷失的井崎醒悟,并最终在空战中幸存。

宫本维护了因训练事故而死的伊藤的荣誉,被大石不惜生命保护。

原谅了景浦过失的他,又得到盛气临人的景浦的尊重。

宫本久藏,因个人的魅力与善良挽救着在战争中迷茫的人。

然而宫本久藏还是死了,死于对美国军舰的特攻行动。

他自己带过的学生一个个上了战场,成了阵亡名单上的名字。

因为能力,他被人期待。

因为能力,他被认为是日本不可或缺的人而被保护着。

因为能力,他再也没有理由说服自己不去参加特攻。

家人的责任被大石接替,对在战争中阵亡的战友,宫本用死亡给了他们和自己一个交代,于国,于家。

活下来,在这种状况下,还是一个可望不可即的梦啊。

“如果能够活下来,日本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

我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宫本久藏,年二十六,二战时期日本侵略军飞行员,1945年卒,死于国家谋杀,诱因:能力、责任。

宫本是我喜欢的类型,如果将来能与这样的人共事的话也是极好的。

靠扩张发达的日本是无法停止的,他只有不停地吞吃,直到肠穿肚破才会停下。

战争的目的,据《战争论》是:用武力迫使敌方服从我方意志。

现代战争伤亡的规模,是古代冷兵器的战斗无法想象的,因此更加残酷。

血雨腥风之后,帝王将相皆有得失,而真正的输家只有人民罢了。

战争的戕害是双向的。

对侵略国,战争让老人失子,妻子失夫,儿女失父;对于被侵略国,更是百倍千倍的折磨与悲伤。

日本战败时,一代人顿时失去了天皇和父亲两层父爱,在凋敝的经济中艰难求生。

因为悲痛,所以不愿回顾,回顾一次便是对伤疤的重新揭开。

战争没有正义或不义之分,每一个投身战争的人都会成为野兽。

如果抗日战争是正义的,那么解放战争对同胞的杀害又为什么会以“全歼国军”等捷报色彩通告?

国人和政治家对于日本始终是十分严苛,指责对方不正视历史,否定南京大屠杀,否定慰安妇之类兽行,并试图用日本国民性中小日本固虚伪狡猾狡猾地来解释,并判断为为军国主义招魂。

但所有国民性都是伪命题。

日本之大,日本人之多,难道都有共通的特性?

政府不负责任的行为不应该由一国之民来承担恶名。

个人的原则是,原谅但不遗忘。

多愁善感的我总是希望国人和日本民众能心平气和地接受彼此在那个年代由父辈犯下的罪过,并一起携手在新世界中。

 6 ) 《永远的0》其实是打着反战的旗子来宣传军国主义

抛开其他,我承认这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但是这电影是打着反战的旗子来宣传军国主义,首先这部电影就是改编自日本右翼作家百田尚树的同名作品,要知道百田尚树曾多次否认南京大屠杀等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还多次美化侵华战争以及宣传军国主义,像这种人写下的书还改编成电影能是反战的吗?

没想到国内居然打出了7.5的高分,我不知道这些打高分的观众是怎样看待这部电影,感觉就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样子,这些打高分的观众是忘记了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滔天罪行吗?

德国人能正视战争是因为纳粹思想扑灭了,而只有极少数日本人能正视战争是因为军国主义没有灭!

最后我想说,我们可以放下仇恨,但是历史,不能忘记!

永远的0 (2013)7.32013 / 日本 / 战争 / 山崎贵 / 冈田准一 三浦春马

 7 ) 谈谈宫部久藏这个人

他驾驭零式战机,是位优秀的飞行员。

同时,他是被战友怒斥为战争中的“胆小鬼”。

他是“两面”的宫部久藏。

他是参战者,更是家庭的责任者——松乃的丈夫和清子的父亲。

他在这两个角色中挣扎、徘徊。

如同他说到,个人的生死,对于战争(国家)的影响不大。

但是,对于家庭的影响,却是至关重要的。

于是,他选择了家庭,妻子和女儿。

他对妻子承诺,即使断掉一只胳膊,他也一定会回来的。

一定会回来——这是他在战争中“活下去”的信念。

将妻女的照片藏于胸前,甚至向战友炫耀——这是他唯一的宝物,信念的物化。

支撑人的是信念。

但是,瓦解人的是歉疚。

因神风突击战术,年轻的部下不断葬送性命,“他们还那么年轻”“死的应该是我”——歉疚感、罪恶感的一天天累积,最终,瓦解了宫部活下去的信念。

他申请成为神风突击队的一员。

(高级飞行员由于技术精湛本可避免)他太善良,责任心太强。

对妻女负责,对部下负责。

部下的送死,是他的责任。

但是在战争年代,这样的人,是很难“活下去”的。

这样的人,没有“恶人”的“意志”。

回到电影本身。

空战特效做得像游戏CG,磅礴大气。

OST好听,主题曲的「萤」让人感动。

冈田准一演技撑起了宫部久藏这个角色,但是,三浦春马用力过猛,出戏。

井上真央演的松乃,最后20分钟的戏份,让大石留下来,略毁。

香港的观众素质真不错。

2个半小时的电影,没人在窃窃私语,或玩手机。

并且,在「萤」播完,主创人员出了,才逐渐离场。

不禁让我下定决心,每次到香港,都要看一部电影。

尽管,也差不多这样了。

最后的最后,短评里的右翼或洗白评论,真是盒盒盒。

专心并客观看一次电影,就不行吗?

这是一部反战电影。

 8 ) 那个逐渐被遗忘被曲解的0,那个“萤”。

如《公民凯恩》一般透过一个个的采访,追述,导演给年轻的观众讲述了一个遥远的故事。

一个在英雄主义至上的残酷战争时代中,一个勇于爱着家人,爱着年轻生命的王牌飞行员的故事。

在这段追忆中,导演高超的视听语言与叙事组织能力,给观众勾勒出一个“萤火虫”般的人,在漆黑的战争地狱中,照亮着每一个人。

这不是一部极端的反战电影,也不是为神风特攻队的队员进行洗白的故事。

这是在描述灾战争时代的普通人的求生的故事。

“我的祖父是怎么样的人?

”在跟“祖父”一样的年龄,“我”展开了关于我先辈的探访之旅。

在一众懦夫的骂名中,“祖父”身边,受其感染的幸存者,给“我”讲述着一个真正的勇敢者的故事。

在为国献身是政治正确的时代,木有被热血与个人英雄主义冲昏头脑,勇于为最珍重的人保存自己性命。

他以高超的技术、强壮的身躯只求保存自己。

因为他有爱着的家人。

“他”在作为教官,除了给年轻学生进行飞行教学外,尊重每个年轻人的作为士兵的荣誉,也尽力阻止那些被送死的学生,尽力保存空中的的每个年轻学生。

同样被他保护的学生们,也报以同样的爱与尊重对待“他”。

但是,这样的“他”,为什么还是参加特攻,并明明可以存活,却无法活着回到真爱的家人身边。

特攻是什么?

就是现在的国际恐怖主义吗?

特攻攻击的是人,还是杀人的武器航母?

还是单纯的被英雄主义冲昏头脑的狂热爱国者?

在这个时代还有人反思、回望这段历史中的特殊的他们吗?

曾经无比享受空战的“武士”的嘴里,告诉“我”,他所听闻,真实所见的“祖父”是怎么的人。

为什么宿敌般的“她”放弃了生的机会。

在对决中,不仅仅输了给“他”,还激励我不战胜“他”之前,绝对不能死。

武士对特攻的这种十死0生的作战方式,进行批判。

而这时候的“他”与曾经所认识的“他”,完全不一样了。

“他”一次又一次的在战场上,亲眼目睹自己培养的学生们战死。

“他”质疑着这种送死的行为,质疑未能为保护这些孩子的自己。

“我的存活是建立在他们的死亡之上。

”“我应该如何做?

”“他”究竟多少次,手握家人的照片,一次又一次的对自己产生提问。

但那一天,“他”蜕变了,浑身散发出不属于这个世界的气息。

但是作为坚定的勇士,尽管被招募,也绝对不参加特攻。

最可能成为特攻的个人主义者拒绝了特攻,最不可能的“他”,却主动参加。

武士决定要守护这样的宿敌,但是却在战场上,追丢了“他”。

我明明决定要追着它到最后,但是他却消失在我眼视线之中。

“他”在出击前,坚持要旧式的战机。

那以后特攻也再也没有进行。

(这一段的调度,与表演,充满了戏剧性,两位演员的表演,台词功力都好厉害。

武士魂燃烧)“他”坐上飞机的眼神,并不是求死的表情,而是要回到家人身边的眼神。

最后访问的是“我”的外公,原来守护了“祖父”的是爺ちゃん 。

爺ちゃん伤愈后,再次见到“祖父”的时候,“他”已经不一样了。

因为爺ちゃん的同期,“祖父”的学生们已经一个个地永远地失去了生命。

爺ちゃん最后被选中成为特攻的同时,也有“祖父”的名字。

在此刻,爺ちゃん才开始认真的思考生命,国家的未来,以及未来的孩子们如何讨论这场战争。

而未来的国家又将如何。

这是多少在战场上挣扎的人的所思所想。

在踏上飞机前,“祖父”发现引擎故障,跟爺ちゃん提出更换战机,刚刚出航没多久,爺ちゃん的飞机出现故障,“祖父”让他回去,结果并没有回来。

爺ちゃん根据“祖父”的遗愿,寻找到生活困苦的祖母与母亲,并跟她们一同活着。

“活着的人,应该做的是,不愧待逝去的人,好好活着。

”在那个时代,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故事,只是深藏心底,不曾提及。

这就是在战争中活过来。

还有十年,大家可能都会忘记这件事,借此,告诉大家。

这是导演要拍这部电影,要向当代的年轻人说这个故事。

那个以染血的刀,拯救这对母女,丢下一袋钱喊着“活下去”的“武士”,究竟是谁,“他”是真正的浴血武士。

 9 ) 希望日本可以对多战争做反思,像德国学习

就电影本身而言,影片有点拖沓,剪辑上可以再加强。

就一个中国人来看这一部电影,整体就是要诉说“活下去”,有对战争的反思,除了最后一个镜头非常令人厌恶之外。

这部电影基本没有做战争评价,并不太涉及太多政治色彩。

电影里的主人公不过一个爱妻女的凡人,不愿战争,渴盼和平。

希望日本可以对多战争做反思,像德国学习!

 10 ) 转载:撇开民族性,《永远的零》这部电影大家觉的怎么样

百家号上看到的 个人认为写的很好。

作者: 小雪带你看世界 首先影片结尾不是所谓开放式设计。

不过是大多数观众对书中的海空飞行战术不熟悉罢了。

日本的零式为了减重,可以说是几乎没有一丝装甲,用来撞击航母侧面的话,慢悠悠容易被打掉而且那里也不是航母的要害。

因此大多数神风攻击航母时都是通过俯冲加速直接撞击航母甲板的。

甲板就是航母的跑道,美国二战的航母甲板也就是层硬木板,极易被穿透,而且一旦甲板损伤起火,整艘航母的起降都必须停止,等于失去战斗力。

  影片中久藏先是低空蛇形靠近航母,用海面的雷达回波干扰美军高射炮的瞄准,然后在靠近航母时突然拉起,飞到极限后一头扎下,试问费那么大力气,做出如此标准的攻击动作最后难道是为了放弃么?

而且零式的俯冲以僵硬出名,以他最后的微笑来看不像是最后放弃俯冲。

这就好比电影里对着死刑犯的枪响了,如果最后没特别交代,除非你不想接受,但是人必然是被毙了。

这部的确是反战,但不过是日本人概念中的“反战”。

我认为反战应该是反对一切战争,或者起码是不义的战争。

而在这部片中,首先对于战争起因就如大多日本二战电影一样,轻轻一笔带过,接下来马上就是珍珠港大场面的狂喜,没有一点反思战争起因和性质的片段。

再接下来,片子后半部对战争的反思被集中在了亲情和战争残酷性上面。

没错,电影在这上面确实处理得不错,通过不同性格的人物、从不同侧面批判了战争,挺感人。

但是也就到此为止了。

试问如果日本是从胜利走向胜利,战争不是打了3年而仅仅只有六个月。

那是不是战争本身就不该被批判了?

倘若没有战争中的巨大牺牲和战后的痛苦,是不是日本就不必反思二战了?

所以战争只有失败了才会被日本人反思么?

众所周知,日本在二战给别人造成的痛苦要大大高于他自己遭到的伤害。

片中从没有从对方的视角展现过战争。

当久藏为珍珠港中被击落的飞行员哀叹时,他可曾想到过美国亚利桑那号上上千名随舰阵亡的水兵么?

想过上万名神风攻击的受害者么?

想过被日军俘获后斩首甚至被吃掉的盟军飞行员么?

  归根结底,日本的反战也就一句,不该和美国人打。

所谓反战-反对一切战争,这句话指的是反对一切战争的本质,也就是杀戮本身,反战就是反对人类的集体杀戮。

再进一步说,人类都有自卫的权利,当一个国家被侵略时,自然应该用武器去制止杀戮。

所以为了制止杀戮而战是正义的战争。

这也是为什么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虽然不人道,但是却是正义的。

应当注意到,投掷原子弹的轰炸机组成员没有被邀请参加游行(一般战时英雄都有的待遇)也没有参加荣誉性的晚宴,也从来没有人为他们立过像。

他们被军方和媒体的褒奖为“结束战争的英雄”而不是杀人的英雄。

反过来,作为胜利的一方,如果是反战的,在战后就不会去刻意地美化杀戮,美化战争本身,而只会去纪念战争中的牺牲,反思战争的悲剧。

比如拯救大兵瑞恩里,对于明明是值得大书特书的胜利-诺曼底登陆,导演没有歌颂胜利,也没歌颂英雄,更没有美化任何人的死亡过程,反而是把脑浆迸裂,内脏翻出,四肢分离活生生地拿给你看(这才是杀戮的本质)。

接下来就是长长的阵亡名单和因为丧子瘫软在地的母亲的背影,而且片中也毫不隐藏美军杀俘的场景。

美国菜鸟兵阵前回味和平时代,上阵胆怯的形象也很鲜明

反过来看,日本哪怕是战争打败了,也要先挑出个珍珠港的局部胜利,毫不吝啬地给了痛击美舰一连串华丽的镜头,展现一下皇军的赫赫武功。

回头即使主人公比一堆陶醉在偷袭胜利中的飞行员还多了那么一丝人性,也只不过是惋惜了一架飞机里的同僚而已,好像对于被他们不宣而战杀掉的上千美军士兵就当没看见一样,是呀那本来就是大日本帝国海军的军功嘛,要是日军没有伤亡久藏应该也去吹一吹战果了吧。

全片结尾还是在微笑杀人,(对比拯救大兵, 美片最后是用主人公的死亡换来了瑞恩的新生和一句“做个好人”)如果日本导演拍到战后重组家庭那段就结束,对宫部久藏用旁白交代一下一笔带过,拿这部片子还有反战的味道。

但是导演偏偏要把宫本英雄化一下,哪怕他的死毫无意义还要带走无数其他生命。

要是男主最后没去装船找个荒岛降落了我倒是部分承认这是反战了。

要说这部片子该不该禁?

该也不该,该的是他就是个用感人来掩饰真正反思的糖衣炮弹。

不该的是,这年头,越是禁,看的越多。

而不少观众是容易被小小的噱头弄得鼻子酸的小清新罢了。

所以在永远的0全片中,看不出一丝对于杀戮、对于战争本质的反思,焦点几乎都放在了不要被杀戮的叙述上。

于是带着这种变态的逻辑,主人公宫本久藏绚丽地代替小毛孩神风了美军航母。

他自杀拉垫背的行为杀了多少美军,造就了多少寡妇,让多少母亲痛失爱子我们不得而知。

(1945年三月,日军自杀飞机撞击美军航母富兰克林号,造成了807人阵亡,487人受伤。

)反正在那一刻,随着他微微翘起的嘴角,伴随着当代皇民们大脑里喷涌的多巴胺,一亿玉碎的神经在日本荧幕上画了个永远的零蛋附,在二战的最后一年里,日军约2800架次的自杀飞机共造成了盟军约4900人死亡,4800以上受伤。

自身死亡超过3800名飞行员。

其中只有14%的飞机造成了美军的损失。

日军的疯狂行为没有改变战争的结局,反而拖延了战争的结束。

包括宫本久藏在内的日军的疯狂抵抗最终成为促使美国决心对日使用原子弹的原因之一。

他们一命换一命的精神为日本最终挣来了两颗原子弹。

《永远的0》短评

日本作为战争发起国之一,电影没有直接表明在战争上的立场,至少没有直接否定战争且不说,通过一个人物的命运来透视一个时代倒也无可厚非,也是聪明的取舍,避开国家与战争话题以表现个人情感与行为为主等等,电影符合日本作为加害者却在国际上一直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形象的通行策略;不过,日本是唯一一个不承认战争罪行的二战发起国,无论社会上、网络中,还是在政治上都是右翼横行,这样的国家真的值得同情吗?同样的故事放在当时的中国难道不是更惨烈吗?对于受侵略国家来说,反战是一种越位思考,因为受侵略者不需要反战,而脱离实际的反战也只是饮鸩止渴一厢情愿。在绝对层面上,国内主流舆论对本片的定性,(我认为)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只是相对层面来说,它也有积极的意义。

2分钟前
  • 想半天取了这名
  • 还行

丝毫没有对日本挑起战争的反思,只知道自己人的可怜,影片丝毫不关心给别的国家的人民带来了多大的灾难

4分钟前
  • 黑色幽默
  • 较差

空战场面真是少得可怜

7分钟前
  • 老朱無電影不歡
  • 很差

永远的反战败(tui!)

9分钟前
  • 浩子菌
  • 很差

第一遍看完不是滋味甚至有些愤恨,难以接受宫部主动赴死,我认为他就该活下来陪伴家人。但是第二遍看完,愤恨不值惋惜被敬佩与感动取代,终于理解了为什么他把希望留给了大石。 片尾外公说“宫部并不害怕死亡,而是害怕松乃和清子的生活被破坏”。当时的宫部已被负罪感缠绕,或者深受ptsd困扰,对未来已不报希望,即使他活着回家,也早已不是原先的那个宫部,原来的宫部已经死了。而大石描绘战后生活时所展现出的爱与希望,让宫部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所以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大石,这样即使死了,他的精神也得以传承,才是真正意义上对松乃和清子的陪伴。“活下来的人该做的,就是不要辜负那些死去的人,把故事继续下去”,“这才是从战争中幸存下来”,说的就是宫部这种超脱小情小爱的大爱吧。想到了这一点,对宫部真的是肃然起敬。

14分钟前
  • 蔓蔓
  • 力荐

看了B站的解说

15分钟前
  • 莉莉丝
  • 推荐

最可贵的是自我反省和良心抉择。。

20分钟前
  • 中华剑殇™
  • 推荐

真人版·在世界的角落(永远不会道歉、反思,永远只会说别人给你们带去各种伤害,永远只会站在受害者的角度说自己的悲痛,身为战败国好好接受审判,别天天整出反战(败)片!宫崎骏说:“我从小时候起就总是听到各种吹嘘零式的谎言,仿佛它是日本的骄傲和不败的神话。这种现象到现在也还在持续,最近正在策划中的关于零战的电影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是胡编乱造,毫无历史真实性可言。日本明明是战败国,却还有那么多人在到处散播大和战舰和零式的幻影,真不知道哪来的优越感。”

21分钟前
  • 木҉兰҉村҉扛҉把҉子҉
  • 很差

如果不能从战争的残酷中体会到生命的宝贵,口口声声说要消灭日本,这种除了愚昧真找不出什么词可以形容。二战留下的不应该是国与国之间的仇恨,更不应该用胜利或者失败来形容结果,和平和对生命的珍视才是战争留下来最宝贵的财富。

22分钟前
  • Gougo
  • 力荐

故事要是不靠很傻逼的孙子展开的话 4星

25分钟前
  • 清水濁
  • 还行

时代的大潮当中试图逆流而上的个人 终究被时代洪流所淹没 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29分钟前
  • Hiver1992
  • 推荐

戏里戏外都不难看出日本人的爱国。

32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我还清楚地记得2012年我初看原著的感动,转眼已是13年年末。不多说什么了,原著和电影都是杰作。

35分钟前
  • Huang_Cheng
  • 力荐

值得反思… 如今我们的孩子们又可曾记得多少呢!

37分钟前
  • 涡轮增压阿拉蕾
  • 力荐

小粉红真是多,这么多脑残刷1星,这个片子还这么坚挺,足矣证明片子水平如何.

38分钟前
  • 雅克BacK
  • 推荐

無法共情。

43分钟前
  • 子都
  • 还行

“特攻队不是自爆恐怖分子,他们攻击的航空母舰是杀伤性武器,不是平民”日本人仿佛害了选择性失忆。在默许罪恶的基础上谈良心、谈反省,是虚伪的。看到最后只想说,罔顾是非的自我感动是恶心的。

48分钟前
  • 开口跳
  • 很差

永远的日本鬼子

50分钟前
  • 杨枝甘露轻盈版
  • 很差

对我来说,活着回去比什么都重要。

54分钟前
  • 颍原真吾
  • 推荐

百田尚树小说改编。原作者就是那个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右翼军国主义作家。

59分钟前
  • 伊壁鸠鲁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