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少年H

少年H,A Boy Called H,Shônen H

主演:水谷丰,伊藤兰,吉冈龙辉,花田优里音,小栗旬,国村隼,岸部一德,早乙女太一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3

《少年H》剧照

少年H 剧照 NO.1少年H 剧照 NO.2少年H 剧照 NO.3少年H 剧照 NO.4少年H 剧照 NO.5少年H 剧照 NO.6少年H 剧照 NO.13少年H 剧照 NO.14少年H 剧照 NO.15少年H 剧照 NO.16少年H 剧照 NO.17少年H 剧照 NO.18少年H 剧照 NO.19少年H 剧照 NO.20

《少年H》剧情介绍

少年H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昭和初期的日本神户,平凡的街道居住着经营洋装成衣铺的妹尾一家四口。一家之主盛夫(水谷丰 饰)和善可亲,思想开化;信奉基督教的主妇敏子(伊藤兰 饰)心灵手巧,操持家中的一切。长子肇(吉冈龙辉 饰)穿上了母亲编织的带有英文字母的毛衣,被朋友们称为少年H,妹妹好子(花田优里音 饰)机灵顽皮,讨人喜欢。经常与外国人接触,让妹尾一家待人接物上多了一份宽容。然而随着国际局势的日趋紧张,日本普通人的生活也受到极大的影响。有的人被当作思想犯逮捕,有的因逃避兵役自绝。二战局势愈演愈烈,少年H用错愕的双眼注视着这个飞速巨变的残酷世界…… 本片根据舞台设计大师妹尾河童的同名自传体小说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罚罪患难真情老九门番外之四屠黄葵闪亮的眼睛火炬木小组第三季天堂走一遭不能犯规的游戏之午夜来电再见,嘴唇玩具总动员4风暴岛的玛雅付出与收获花心2最好命大名破产只为再次遇到你婚巢太宗李芳远我有一个梦天外飞仙工作细胞台北有多远绝命毒师第二季命运晚餐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西32大街红色诡谲屋我如何成为黑帮老大无职转生:到了异世界就拿出真本事无人出名富二代

《少年H》长篇影评

 1 ) 不是影评就是看完无聊说了几句

这样的片子没被禁还是挺意外的,还有就是意外的好看。

从41年到战败H所经历的一切,说实话,妹尾一家不算是惨的,比如密集燃烧弹过后整个城市都烧毁了,他们一家人能完好无损的活下来,缝纫机也找回来修好了,战后安置屋抽签幸运抽到了,妹妹还从老家带回来了大米,别人都快饿死的时候他们还有饭团吃。

但这并不影响看到当时日本民众的生活状态,那个被迫上战场的男姐姐,才上五年级就参加后备军一直各种训练的男孩们,作为只会做衣服的连参军资格都没有的裁缝爸爸最后也去当了消防员,妈妈和妇女会每天练习运水防燃弹。

日子那么艰难,可是他们很努力的在坚持着,知道历史真相的我们深知这个时候太平洋战争已经开始,前线的战士已经节节战败,很快他们会迎来两颗比燃烧弹恐怖几万万倍的大炸弹。

日本民众相信战争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好的生活,更相信天皇不会败,可是眼前这样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太难太难了,所以到后来当广播里传来天皇不战的声音,大家仿佛都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再过这种日子了,家里有男孩的也不用担心长大被逼着去战场了,美国人来了,给他们带来了生活的希望和前途的光明。

影片最后两个年纪稍长的日本人练着不熟悉的美国话谄媚的和他们打招呼,就是很意外他们思想转变如此之快,全然忘了是谁烧了他们的家害死了他们的兄弟姐妹这种深仇大恨的感觉,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好像挺难理解的。

最后我想说,把所有的罪恶都推给残暴的法西斯和军国主义是日本子所有反战电影的核心。

我也相信日本的百姓是无辜的,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们很坚韧,我很佩服那个时代里的他们尤其是日本女性,真的很伟大。

 2 ) 在这世上,我不想随波逐流

前两天看了《少年H》这部电影,酝酿了两天才写出了自己的感受。

这是一个发生在二战时期日本普通人身上的故事。

影片的主角是信仰基督教的一家人,这让战争和一家人的信仰之间产生了一点冲突,但是我们作为成人的爸爸妈妈更加能看的到,在乱世中该如果去做。

作为孩子的少年妹尾君在这种环境下就有点悲惨了,就算信仰基督,但是每天上学的时候都要向奉安殿(二战前用来供奉天皇与皇后的照片以及《教育敕语》的建筑)行礼;眼睁睁看到最喜欢的艺妓大哥哥强制被征兵,逃不过之后选择自杀;明明什么也没有做,只是因为信仰不同,就被当作了间谍和排挤;上中学后,每天要进行军事训练学习,有类似怠惰于战的想法就会被打。

种种的事情,对一个世界观还未能最终成型的孩童来说,都是强大的冲击。

电影后部,大轰炸结束后不久,日本天皇宣布投降了。

一直被教育战争绝不会输的少年,看到了哪怕自己吃不饱,也要分享食物给别人的妈妈,看到了曾经暴力的教官随波逐流,为了生计回家开铺子,看到了人们以能跟美国兵用英语打个招呼为荣。

世道变了,那些曾经教他要为日本而战的人们,四处散去,不再为曾经说的“热血”战斗,留下一个被洗脑的少年,不知所措。

H不懂为什么大人们会这样,迷茫和信仰的破裂让他想去卧轨,但是最终没能成行。

让人最欣慰的结局是少年明白了,自己的命运该靠自己去选择,H回到学校继续上学,并且打工给人画壁画,老板还邀请他毕业后成为正式员工。

喜欢画画的少年终于开始按照他自己选择的路开始走了,墙上闪闪发光的凤凰一定象征着他充满神秘又美好的未来。

一个小人物恰好代表了那个时候大多数人的状况,盲目追逐的人们,并没有太多自己的想法,也不被允许有吐露自己真正的愿望。

日本战后那些对于自己人生产生怀疑,最终只能浑浑噩噩度日,甚至选择终结自己的生命的人比比皆是,太宰治在他的作品中就屡屡描写到了。

整个故事中,我想就只有那个钟表匠是最为清醒的了。

战争中成为老师的他,选择暂时隐忍,还给孩子们从暴力中提供了一个小小的避风港湾,战争后,很快放下了这份工作,拾起了自己的老本行,成为了钟表匠,又重新拿起自己喜欢的工具,修理时间带来的伤痕。

马上到2019年了,我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又为自己的新年制定了一个计划,但是是否回顾过,这个梦想,是不是你真的想要去实现的,还是受到周围的影响而告诉自己,这是我不得已选择的呢?

希望所有人都能成为选择了自己人生之路的少年H。

 3 ) 我们应该为怎样的国家活着

《少年H》上映于2013年,很遗憾我当时错过了,日本关于二战题材的电影拍了不少,大多数都为反思,远离战争多年后的今天,他们用一个失败者的眼光看待着过去的自己,正视历史并且想要认真走出这段伤痛。

电影改编自日本当代舞台设计师妹尾河童的自传小说,想不到大师的背后是如此复杂和沉痛的往事。

少年肇和靠巧手裁缝谋生的父亲,信奉基督教的母亲还有妹妹,一家四口生活在日本神户,因为母亲给织了一件带有字母“H”的毛衣被朋友们戏称为“少年H”,因为父亲是经营洋服生意所以多了很多机会和外国人接触,母亲每个周末都要参加唱诗班,随着国际局势的逐渐紧张,有的人被当做思想犯逮捕,有的人自杀,只是经营洋服生意的妹尾一家就这样被当做间谍,被人处处怀疑。

在H的眼里,父亲的形象异常高大,他带着自己去外国人的家里工作,为别人量身定做洋服,在现在看来简直就是高级定制,他会说好听的话让客人放松,也会给予年幼的他人生指引的方向和温柔的循循善诱,他代表了所有人心目中想要有的父亲的形象,他善良,从不抱怨,即使被冤枉使用私刑却在回家的那一刻依然保持着绅士的样子,在遇到困难和战争时坚强地撑起整个家庭,父亲的这个形象从来没有任何人去定义该如何,只是作为一个男人,当他成为一个丈夫,成为一个父亲后,他的一切都变成了本能。

让我想起《岁月神偷》里那场大雨几乎掀翻了整个家,可是任达华饰演的父亲一直和母亲站在风雨前拉住房顶,不断地重复:只要保住这个顶。

母亲是个非常虔诚的基督教徒,她好像玛利亚一样,仿佛她的存在就是用来普爱世人的,做任何事情都笑盈盈的,她可以轻易识破说谎的儿子,每天做好吃的饭菜,用美国老师赠送的西餐刀叉吃饭,她想要品质的生活,更想家里人每天都崭新的出现在别人面前。

在神户被袭击时只有她坚持救火,所有人都在逃跑,她却一直把大家存在她这里饿国债一点点包好,告诫儿子千万不能丢失,当一家人饥寒交迫时,从远方避难回来的妹妹带来了大米,她听到隔壁的孩子想吃饭团的话语,不顾肇的阻拦依然把不多的饭团拿去给对方。

妹妹虽然年幼,却机灵可爱,她有着爸爸妈妈最柔软的心,也会在战争结束后贴心的背回自己都无法承受重量的救命大米。

电影里的所有人都是最普通的日本人,他们每天都像最平凡的人一样生活,偶尔电台里传来战争的消息他们会收听一下,但是到底战争是什么,带给了他们是什么,谁也不知道。

大概少年H也不知道,但自从教他听唱片的哥哥被当做思想犯抓走,男人姐姐因为不想去战场逃掉兵役最后只有自缢的下场,他曾经是舞台上绝代芳华的旦角,他也答应了H一定会给他优惠票价,却最后自己插好小白花,宁死也不上战场。

从那一刻,他大概明白何为战争,他有了疑问,当因为一张来自美国的明信片他被朋友出卖,父亲被无端抓走,接受盘问,忍受私刑,他开始痛恨战争,他逐渐在这样的社会里,形成了自我的意识。

学校里更加激进,他被小伙伴们在桌子上写下“间谍”,被不懂艺术的教官暴打在楼道,又被曾经是个钟表匠的教官救起,教他打枪,只为了可以在危急时刻保护自己。

战争的愈演愈烈和前方不断传来的讯息,让所有人其实内心都明白,跟美国一战必输无疑,H觉得自己心里都明白,为什么大人根本就不懂,宁愿抱着“玉碎”也不愿意认输。

还好H有这样的父亲,他在父亲宽仁的教导下逐渐长大,懂得宽恕伤害自己的小伙伴,懂得如何和人相处,知道忏悔,内心向善。

逐渐他也形成了自己的三观,当母亲要把妹妹千辛万苦背回来的米做成的饭团送给隔壁,他愤怒,这样的拯救无异于就是给自己家徒增灾难,他渴望一直都能给予他人生方向和主持方针的父亲说一句话,但是在那次神户大轰炸后,父亲整个人彻底被改变了,父权的倒塌,让男孩逐渐成为一个男人。

很多电影都讲述过关于战后士兵拥有后遗症的问题,从伊拉克回来的士兵如何长期一直在看精神科,不断的噩梦长期困扰,同伴的尸体和喊叫声在耳边久久不能退散,何况二战带给全世界的苦痛,那种疼痛不仅伴随身体,更随着血液留在未来子孙每个人心里。

战后,本来殴打他崇洋媚外的教官变成了民主主义的支持者,他看到后说:和裙带菜一样,随波逐流,摇摆不定。

因为一场战争,让本应该拥有完美童年的他开始学会以大人的方式思考人生,尽管偶尔会得不到认同,但是他也从未动摇。

战争本就可以让普通人变成厉鬼,可以让厉鬼变成死神,他们通过战争通过强制的军国主义洗脑让原本只想安居乐业的百姓,一点点亲手屠杀弱者欺凌妇孺。

战争到底带给了我们什么,战争让我们失去了家园,让漫天的烟花变成流弹炸毁整座城市,让亲人离开我们远赴战场却再也未归,让侵略变得理所应当,让没有战争意识的百姓生灵涂炭要为军国主义付出惨痛的代价。

中国在整个近代史都在爆发战争,可以想象当时整个中国是如何在这样的环境里度过数年,那一代成长起来的人人生中缺失的永远伴随至死。

日本大量关于战争反思电影太多太多,他们把人生中最美好和最治愈的大概都放进艺术里了,反之现实里依旧压抑和脆弱。

《美丽上海》里也曾说过:历史是不会被遗忘的,但是怨恨是可以宽容的。

反观如今徒手撕鬼子,裤裆藏炸弹,用尽神话描写如何在战争里巧击鬼子,沉浸在战胜国的光辉荣耀里无法自拔,却对过往历史绝口不提,我们到底应该为怎样的国家而活呢?

人类社会赋予我们生存的意义,大概只是为了让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学会幸福的普通人。

但愿我们都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影评载于公众号“兔野的四个九月”(QShivy2011)欢迎多多关注,一起高兴,一起醉生梦死。

 4 ) 风中的墙头草,海中的裙带菜

H:“和裙带菜一样 ,大量的裙带菜,随波逐流,摇摆不定”父:“大家,什么都不知道,就发生了战争,时至如今,现在该怎么办,大家都不知所措”年少的H君在战争之后,大义凛然的发表了自己的感慨,却并没有得到父亲的附和,这让他很不满。

这种不满,代表着个人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形成,源于H内心中压抑许久的愤怒,父亲教会了他忍耐,坚定了他在战时不盲从的信念,因为一张明信片,他看着父亲受苦,因为对绘画的执着,他被土鳖的教官暴打一顿,因为对战争的远见,被同学欺压,战争终于像H所说的一样,失败结束,反而H自己容不得别人的变化,也并没有获得父亲的夸奖。

面对时代,墙头草与裙带菜教会我们的并不是坏道理,只不过是为了生存。

历史来不及让人痛恨,只能逼着我们往前看,去迎接更美好的未来,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历经伤痛之后,只得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少年H的成长,便是伴随着这样一个主题,缓步向前。

影片中每个关于H的成长的细节,都带给了我十足的感动当邻居因为“赤色分子”被抓走时,父亲教会了他宽容的思考“每个人的思考方式都不同是理所当然的”当因为明信片与伙伴闹翻,却意外收获了一份永远的友情当父亲被抓走调查,他选择了作为一个男人去独自承担这份苦楚当H为自己的艺术执着时,“无论手表还是枪,和人都一样,如果不好好上油,光靠精神的力量是不够的”教会了他圆滑的生存,而此刻父亲做了消防队员,母亲也做了居民组组长这都源于父亲良好的教育,若与《美丽心灵》比较,这里更是多了一丝严肃,一份担当。

H的成长伴随着这场战争,通过这场“战争”我们也看到了众生百态,尤其是在路口交谈的两位老者,一文一武,面对事件,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带来一丝娱乐之外,也让我们想起身边的那些人,比H年长的“赤色分子”犹如《我11》中的那个杀人犯,被战争逼到自杀的男人姐姐犹如《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而少年H与《蓝风筝》中的铁头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细心的可以发现到,上面列举的三部影片都与“文革”挂钩,正是这种个性自由的灵魂与混乱错误的时代之间的抗衡,我们才能细心品味着生存之道的魅力。

没错,在混乱的年代里,我们即做不成饱食灵魂的艺术家,也做不得暴戾成性的恶人,我们都是生活中不温不火的善人,如同父亲说的那样“战争总有一天会结束,那个时候,要是成了可耻的人可不行。

”就像《活着》中徐福贵那样活着平凡,但我们也会受尽风的摧残,海的折磨,在左右摇摆中,不可失去为人的根基,也不可与时代拼的鱼死网破。

“起风了,要努力的活下去”——《起风了》为什么?

因为未来会更好,好到如同影片最后耀眼夺目的凤凰。

我想,这便是影片《少年H》的成长之后,所要教会我们的道理。

欢迎关注weibo“电影就该电影”

 5 ) 更重要的是反思自己

这确实是现代日本社会对那场战阵的普遍认识,虽说不想带着政治立场看这部电影,但我们站在被侵略国的立场,难免会让人感到有些避重就轻。

不过说实话,中日两国之间对那场战争的认识有如此大的差距,绝不仅仅一个简单的答案就能解释的了得,能像德国那样如此敢于直面自己黑历史的国家毕竟还是极少数的。

虽然中日两国人民的有很多不同,但这种身在历史长河中不由得随波逐流的无奈,回过头来看,想必无论是谁都会发出同样的感慨吧。

 6 ) 在破碎中继续

“生命在破碎中继续,一定要穿越那黑暗,愈益深重的黑暗,勇往直前。

”这是在《爱德华的奇妙之旅》中看到的句子。

基本上,这首小诗也可以当作《少年H》的题诗。

电影里,少年H涉过时代的阴霾,但叫人欣慰的是,稚弱的生命没有被“深重的黑暗”撕裂,反倒趋向阔大。

就像歌里唱的,一个人要走多少路,才能真正的成为一个人。

镜头里的少年H,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妹尾河童,日本数一数二的舞台设计家。

对中文世界来说,更熟悉的是他的一系列“窥看”游记,而这部去年上映的《少年H》,正是改编自其同名自传。

据说,妹尾的这本自传在全球卖了350万册。

但我觉得,很可能,导演降旗康男看重的并不是它的畅销,而是它对日常悲喜的表述,与降旗以往的片子一脉相承。

我们很容易将少年H认作高仓健饰演的兆治的少年时——在降旗康男30年前的旧作《兆治酒馆》里,生活的跌宕都不动声色地融化在了高仓健的沉默寡言里。

《少年H》里的H,因为小伙伴的多嘴,无端地成了同学眼里的小间谍。

但在苍茫的暮色里,H对小伙伴说:“错就错在我们和美国打起来了,小一,你一点错也没有,所以我不生气。

”常常,在降旗康男的镜头里,世界不是那么好,也不是那么坏,但H们,永远不会被一个灰暗的时代败坏。

电影虽然只截取了H生命中短短的四五年,但这属于1940年代的四五年,因为日本陷入战败泥沼而显得很特别。

所以,尽管叙事的起落都仅仅围绕平凡的H一家,但这种个体言说,从另一个角度看,势必成为对大时代、大历史的回应。

少年H的H,既是名字简写(妹尾河童原名妹尾肇,H即为“肇”罗马字拼音的首字),也是世相隐喻。

电影开头,H的父亲在神户的本庄町六丁目经营一家西服店,就像美国人那样,H的红毛衣上被绣上了大大的“H.SENO”(妹尾肇),搞得小家伙走在路上,总有陌生人冷不丁要问:“你是妹尾同学啊”,更多的同学也常常对此发出嘲弄:“妹尾家可真时髦啊”……经过H的抗议,毛衣上的绣字最终成了暧昧不明的“H”,而这种暧昧性恰好也指向了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

乌冬面店的小哥突然成了危险的赤色分子,安分守己的父亲突然成了里通外国的特务,好像一切固定的都消散了,明明灭灭。

对H来说,他再也不能对着港口的军舰写生,因为那很可能被认为是在窃取军事情报。

就这样,少年H眼里原本安稳的现世被彻底打翻,而父亲对H说得最多的,就是“忍一忍啊”,爬屋顶、画速写,现在都要忍一忍啊。

“这场战争会怎样,爸爸也不知道。

虽然现在很多不得不忍受的事情,但必须清楚自己在忍受什么,可不能等战争结束后,发现自己成了一个可耻的人啊……”所以,电影的剧情主线也可以简化为,身处1940年末的少年H,如何忍受社会纷乱、内心惶恐的一次次冲击。

值得庆幸的是,越过苦难,H终于挥别了外部的朽坏,而他的心地,越来越节制、坚韧。

电影最后,日本宣布投降,小小的H埋头于一幅大大的招贴画,但他不知所画何物。

人家告诉他,这是浴火重生的不死鸟呐,H听了好像明白了些什么:“不死鸟啊,那真好。

”可以想象,20年后,H也许就成了《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里那个不抛弃、不放弃的茶川,《少年H》播下的种子,长出了其后1960年代最温暖的一段昭和风景。

而银幕外,我们也知道,日本正努力走出金融海啸、福岛地震的冗长阴影。

(by 淹然)原载《新民周刊》,2014.6.12,http://www.xinminweekly.com.cn/News/Content/3900

 7 ) 你好。受难的日本

今天到姑姑家拜访,因为她家的电视只有芒果TV,选来选去,只好选了这一部有两个小时的日本电影。

感觉这一部电影就是《萤火虫之墓》的背景知识补充,当年看那部动画的时候,对于发生的空袭觉得有些莫名,不能理解。

加上《美国往事》这部老电影,算是对于日本和美国的历史关系的一个解释。

我也有点像H一样在片尾时对于日本的态度是不解的,战争时是那么多厌恶美国,禁止一切关于西方的事物,例如西服和基督教。

而战后,立马像随波逐流的裙带菜一般来说亲美。

也时常听军事节目说起日美的关系,我想变化的不是他们的关系,而是他们共同的利益所决定他们的立场之所在。

看到H和母亲遭遇空袭,努力的按照排练时有步骤的提水灭火时,我不合时宜的感动了,但是这是不可抑制的人类最纯粹的一种情感表达。

每个国家都遭遇过自己的苦难,我们以前被日本侵略,日本也被美国侵略,美国以前被英国侵略,英国后来还不是被美国侵略,大家都一样,没有谁是百分之百的纯洁和大好人。

毕竟中国现在的地理版图也是通过侵略别国而得到的。

所以现在中国的仇日分子也是如同不知内情的裙带菜一般跟风去仇恨他人。

H的母亲就一直很棒,自己也是泥菩萨过江,却还是不顾困扰中的H的反抗,毅然决然的去给饭团,救济他人。

以前在豆瓣上就看到过对于这部电影的推荐,但是看到是二战题材的,我也就跳过了,关于这种类型的电影我已经看了好多了。

但是看完之后觉得还是挺新鲜的。

对于日本经历着对于美国的感情复杂变化有着印象深刻的体验。

原来日本人也有着像中国文革时期一般的不分青红皂白的进行大规模的禁止活动。

从初中开始就行彻头彻尾的军事化管理,这点挺让我瞠目结舌的。

里面H的反抗和疑问也正是观众所不明白的,而H的父亲和H的教官说的话着实让人觉得意味深刻。

只有接触世界的思想,人的思想才不会变得狭隘而困扰。

 8 ) 父亲教育方式赞!

以少年普通而别致的衣服为起点,少年眼中、思考中、生活中对二战的观点、围绕以制衣服为生一家人二战前中后的生活,展开二战对普通人家的影响很赞赏,爸爸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方法。

对孩子的提问,会认真解答;从小就培养照顾家人的责任感;面对同学谣言、吵闹,给以积极的建议。

从而使孩子拥有自己的世界观、判断是非的标准当面对曾经鼓吹战争,高呼万岁,战后又支持民主主义的教官,以及随着社会环境变化而改变观念时,H的困惑不解,为何这么多人没有认清事实、而支持战争,总是这么任意,不坚持自我父亲会引导H,问他,以后打算怎么办。

对生活、事情要有打算,独立、有想法

 9 ) 有关忍耐与信仰

本来不打算看这种战争题材的片子,觉得太压抑,但为了小栗旬的美颜盛世去看了,发现小栗旬还是一个酱油,出来没多久就领了盒饭,然而我却被这部片子吸引了。

反战题材的片子很多,我却并不喜欢太过直接的表现战争残酷的方式,像这种透过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活来表现战争带来的伤害往往直击人心。

影片前三分之一描绘了昭和年间日本一个普通基督徒家庭的日常生活画卷,平静、安宁。

温润儒雅的西服裁缝师父亲,温柔贤惠的基督徒母亲,活泼可爱的小妹妹,以及有些特立独行且调皮的男主人公——少年H。

前期一家人生活温馨美好,但战争的来临破坏了这一切,随着父亲被怀疑而找去谈话,接着裁缝店被迫关闭,妹妹被送走,男主人公就读的初中开始进行军事化训练,小镇上人心惶惶,一切的一切使原本平静的生活变得动荡不安,大家都习惯了毫无预警的空隙,以及对战争无限的恐慌。

其中有很多打动我的情节。

比如男主由于给朋友看了纽约的明信片而被别人造谣为间谍,父亲因此被带走谈话,即使受尽折磨,父亲依旧坦然面对,并告诉男主“我们一定要忍耐,但我们要知道我们忍耐的是什么”,且让他不要责怪朋友,这一段令人感动,父亲即使遭受了不公与刑法也不忘教育儿子要宽容,告诉他不论外界怎么样践踏否定你的信仰,你将它放在心中不忘却就是虔诚。

比如一家人送妹妹离开时,妹妹哭着上火车,哥哥用两手撑起嘴角让妹妹不要哭,看的人心不由得一酸,离别总是容易牵动人心底那根最柔软的弦。

再比如敌军空袭时,男主即使自身难保也要救出爸爸的缝纫机,因为这是爸爸的信仰;还有妈妈在危急时刻依旧不忘邻居们放在她那儿的债券,自家都可能吃不饱了都要分一点食物给饥饿的人,这是一个虔诚基督徒的对善的信仰。

战争结束后,表面看着似乎平静了,战争在人们心中留下的洞却没有这么快能填补上,战后的迷惘和伤痛笼罩着人们,人们都如风干的橘子,失去了活力与目的,战争结束了,人们的生活还要继续,大家都需要寻找出路,心也必须突围,于是有了男主角情绪的爆发和与父亲的争吵,更准确的来说是他单方面的与父亲发脾气,我觉得这里也是这部影片巧妙的地方之一,导演没有把男主人公情绪爆发放在战争时,也没有放在被周围的人误解时,而是放在了战后,因为这个时候太压抑了,必须要有一个人站出来,把这些压抑已久的愤怒、不满、悲伤、迷茫发泄出来,这里不得不佩服导演的匠心。

在这部影片里,我还发现一个很令人惊讶的地方,那就是当父亲被约谈时,父亲告诉儿子不要告诉妈妈,照顾好妈妈和妹妹;空袭来临时,爸爸走时嘱咐儿子保护好妈妈,要知道儿子还只是一个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一般来说都是爸爸会嘱咐妈妈照顾好孩子,可这里却恰好反了过来,我想了想,大概是中日文化的差异吧。

搁中国,大概把儿子看得比什么还金贵(ps:这里纯属我的吐槽)总得来说,这是部好片,人物塑造得很丰满,情节把控也到位,情感的处理也还比较细腻,看完能发人深思,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片子。

战争从来不是人民发起的,可受伤害的往往都是人民,看完我很庆幸我生在和平年代。

 10 ) 含着眼泪的笑,余味大不同

《少年H》,日本电影。

看完,想起两天前刚看过的《活着》,有类似之处,含着眼泪的笑,余味大不同。

视角从片名就能感觉到,活着的年代感和社会感太强悍,活着的苦难深重,希望渺茫。

日本的这部更注重人,用孩子的视角去看成人的作为,在战争中成长,从父亲的言行去认识周遭一切,有了他眼中的国家和世界~,学会了独立思辨。

《少年H》短评

沉重。

9分钟前
  • 冷丁
  • 力荐

调调五星,剧情衔接-1,小主角演技-1

14分钟前
  • 四郎
  • 还行

战争的到来改变了一切,曾经一起的玩伴都已消失不见,曾经引以为豪的职业变得不再重要,曾经欢声笑语的街道陷入死一般的沉寂。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谁都可以因为一点异端而指责别人,只有符合政府思维的才会得到重视。可是我看到的更多是尸体,是一个个家庭失去亲人的痛苦,战争过后他们又该如何排遣忧伤呢?也许侥幸活下来已然是万幸,我多么希望这些都只是一场梦,梦醒后还是无忧无虑的童年。

18分钟前
  • TimmyConnor
  • 还行

木制的房子 怎么救火也没用 水谷丰长的好像六老师啊 好出戏

22分钟前
  • 刹那。
  • 还行

每个国家的战争时期都是那么的残酷和无情

27分钟前
  • ななღ.
  • 较差

2013.11.09

32分钟前
  • 圓心
  • 较差

其實對日本關於二戰的影視劇一直有複雜的想法,所以這種不太干涉到政治、戰爭的以二戰為背景的 看著倒是輕鬆

37分钟前
  • Squidward
  • 还行

1.这个民族节制,韧性,谦和和倔强,承认强者。2.有这样一个家庭,那是在任何时期,都是最好的。 3.独立的思考,切勿迷失于庸众 4.残酷。动人。温暖。

39分钟前
  • BLAKE
  • 力荐

世界第一好爸爸

44分钟前
  • takigo
  • 推荐

不推诿时代。降旗康男啊,为什么总能拍得这么感人。

45分钟前
  • 淹然
  • 力荐

水谷丰完美演出

48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推荐

明!辨!是!非!

52分钟前
  • 电波九妹子
  • 还行

通常看过书我是不看同源电影的,喜欢的作家和作品除外。本片较为忠于原著,评完。

53分钟前
  • dreaming
  • 还行

根据妹尾河童自传体小说改编,没看过原著,《legal high》的编剧古泽良太改编成剧本。以温情路线拍的反战片。小主角应当庆幸自己有这样的父母,小小年纪就看透很多事,估计是遗传他爸。另外再次嘲笑一下难听的关西方言。

56分钟前
  • 恣意的仙人掌
  • 推荐

带来痛苦的,才是错的...这种思想,也没错啦...

58分钟前
  • 通叔
  • 力荐

以小见大的反战片,从一个街区一个家庭的变迁来反映战争的无情和残忍,因为是具体到小人物,所以更会有所共鸣(这片子让我想起了战后复兴片《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三部曲),虽然是日本,但战争其实对于普通老百姓的伤害都是一样的,看看天皇对人民的所谓爱国洗脑,不比我们弱。片子客串的大牌好多,眼花缭乱,前半部分还不错,从日本投降开始就一下子没看耐心看了,哪怕是自己温饱不能完全解决的情况下要不要救济更苦难的人的戏就连着来了两次,有点赘余。三星半。

1小时前
  • august
  • 还行

(9/10)我觉得真正的反战片就像本片这样,写实地反映着二战时日本的状况,但镜头必须冷酷得不会让观众受到感染(从这点来说《大和号》等片子挺绿茶的)。主角之所以痛苦,正因为他小小年纪就看透了太多问题。

1小时前
  • [己注销]
  • 力荐

透过少年之眼看二战,讲述的是战争残酷,却有娓娓道来的沉着(这就比“萤火虫之墓”好太多)。在庞大军国机器面前,父亲那台小小缝纫机寄托了普通日本家庭的浮沉与希望。民众,永远才是战争的最大受害者。Say No To War。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父亲的角色是亮点,理性、平和、坚毅,甚至连战后的那一段软弱,也非常生动。整体来说却太过日式主旋律。

1小时前
  • sweetbear
  • 还行

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去明白什么是战争,战争究竟带给自己的什么,什么是生存!

1小时前
  • 尼诺尼米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