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挺美,剧情如水。
男女主行为动机不可理喻,看得很出戏。
女主心脏不好,又有梦想又要作死,看起来也不是想自暴自弃,在家人极度担心的情况下,一溜烟儿就跑到别的国家苦哈哈地干服务员。
出门还要带着奶奶味儿的香水,不知道是怎么过的飞机安检。
咱也不知道这两个地区之间的护照免签政策是多么的宽松,女主随便就在当地混一个暑假。
在台湾的卡拉ok店老板是神户来的,想在当地扎根就能扎根。
对面日本的料理店老板是台湾过去的,也是想开店就开店,想永住就永住。
男主年轻的时候,轻轻松松因为女主找到了梦想,又激情搞起了事业,而且他在工作特别忙的时候还谈了女朋友。
当你以为他对女主的感情已经翻篇了的时候,却又因为得知女主上天,整个人对工作变得暴躁。
这个自暴自弃黑化的理由确实就很牵强,有个大公司,挣那么多钱,觉得工作累了,就出去散心玩儿呗,一定要被公司赶走,众叛亲离才狼狈离开吗?
剧情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地方还有,一堆热情的地陪。
毕竟是一个人在日本自助游,不知道是如何遇到这么多e人的。
饭店的老板愿意下班带着你遛弯。
坐电车有小男生主动搭讪和你自拍。
去漫画咖啡就能找到女店员开车带你去放天灯。
最后还有小五郎给你免费当司机。
这还是我知道的日本吗?
总之,感觉是为了错过而错过吧,既然彼此都有好感,故事也发生在2000年以后,也不是什么封建时代藏着掖着才显得高尚。
很多时候,两情相悦的恋人未必能走到最后。
尤其是在从学生时代步入社会的这个动荡不安的人生阶段,爱情既甜蜜又沉重,成为许多遗憾和放不下的开端。
我们那时太年轻,还没学会如何应对这种复杂局面。
「错过」因此成了常态。
当你成长为大人,回首过往,才发现那个人留在你手心的泪水十几年仍未干涸。
原来,你已经错过了那个你最不想错过的人。
也是在此时,你渐渐明白,爱情并非命中注定的相遇,而是必然的错过。
因为相爱,所以希望对方能过得更好。
与其相互折磨、妥协退让,维持一段「关系」,在最适合的时候说再见,才能让你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虽然错过,虽然遗憾,但我们曾深爱过。
爱情的过程大于结果,一纸合约无法永恒。
在看《错过你的那些年》终极预告时,你我不禁多次发出和Jimmy一样的感慨:若当时能勇敢表达心意,人生是否会不同呢?
美好的悸动发生在18年前的台南盛夏,而留在岁月里的,却是无尽的错过。
我们都清楚,人们总会美化未曾选择的那个选项。
许多事情没有结局,便是最好的结局。
有些人即使「错过」,也是最美的「爱过」。
你翻开当年的同学录,发现喜欢的人被放在第一页,尽管纸张已泛黄,记忆却依然清晰。
你们曾互相借用公共课,也在小卖部合力拿下冰柜最底层的汽水。
那段青涩的爱情,那丝甜蜜足以让你回味一生。
爱过,错过。
够了,无憾。
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虽然很难产生很强的共鸣感,但是那份感动一定是存在的。
这样的爱情故事,再配上那些唯美的沿途风景,让人更深感受着情感在深藏中的迸发。
人是一种情感性的动物,生活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
这份遗憾会留在我们内心深处,在我们独处之时、失意之际,就会慢慢显露出来,充盈着我们内心,有时让人无法自拔。
那一刻,或许心中疼痛,或许泪流满面。
这样的情感遗憾,是需要我们去与它和解的,它需要一种方式或者一个契机,在那一刻方能解开心结或放下那份情感,让它成为你以后生活中的一份美好回忆。
影片中,Jimmy通过一段追寻过往之旅,串起记忆中的点点滴滴,在脑中慢慢流淌着。
在终于来到Ami家乡的那一刻,一切进入停止状态,让过往的悲伤和遗憾在这一刻得到了尽情的抒发,让自己与Ami再来一次“相会”,在这次“期待”已久的想回中,和那些悲伤和遗憾能够说一声再见,从此往后依然想念,但更多的会回忆起过往中的美好时刻,在回忆中能够会心一笑……旅行,有时是一种找寻自我的方式。
Jimmy得知Ami离世的那天,全公司的人还不知道,这是他黑化的开始,直到多年之后,他被自己创建的公司扫地出门。
终于有时间了,Jimmy看着十八年前的那张来自福岛只见町的明信片,隐隐还能闻到当年Ami的味道,他决定去完成和Ami的约定,哪怕物是人非,哪怕他没有实现梦想。
从哪里说好呢,在去往只见町的路上,他都在想18岁那年的暑假,他以为,他的初恋,来得那么快,也随那盏天灯飘得那么远。
暑假之后的大一,他期待的消息终于来了,手中那芳香的明信片让他盼望着,盼望着。
然而不久,当他兴奋的给Ami去电时,却已发现一切已来不及,耳边只有Ami道别的珍重反复回响。
终于,他来到久候的她的房间,他也才知道,她的短暂一生,那唯一一次的初游和初恋,都让她无憾。
让她沉默的原因,恰恰是不愿意让他承担太重的背负。
从只见町回来的Jimmy,终于决定重新来过,这18年的人生,他在镜子前面对的只是一个空壳,一个爱不起来的空壳,然而,他错了18年,一个自以为是的18年,一个以为爱错了的18年。
现在的他可以重新开始,为18岁的初恋和36岁的梦想继续下去。
冲着许光汉看的,结果,也就是许光汉能看。
每一步,每一个回忆点,每一个叙述高潮,乃至到结尾,完全能预判,连节奏都是老掉牙的,想说这样就能当导演,那我也行,照着拍呗,揉杂一下就行。
爱情电影市场低迷绝对是这样一部又一部自以为是,自怨自艾,自我感动的无聊片子导致的,我真的已经很少能因为爱情片本身去看一看,纯粹只是看看有觉得不错的演员,捧个场,然后被尬到来吐槽一番。
就这样吧。
很好的Jimmy ,很好的Ami 。
地铁大屏滚动着“青春18x2……”,日本慢车流浪记,通往有你的旅程。
虽然最后没有你,但是你的记忆里还存在旅途中18岁的我。
从五月天的《志明与春娇》开始,到Mr.Children 《记忆的旅人》结束;从Jimmy 翻到全美戏院《情书》的票根开始,到Jimmy 在雪山中大喊出“你好吗”结束;从Ami 问道“以后我们会成为怎样的大人呢”开始,到Ami 的香水“时间的流逝”最后一丝香气飘散……一场无疾而终的跨国之恋,一次检视自己的无终点旅行,失去了青春后,我们应该怎样继续走未来的路?
————光汉扮演起36岁的社畜依旧难挡帅气,和当年的同志天菜考全同框,自己大大感叹了一下。
可银幕上18岁扮相的光汉,皮肤以及表演状态再不复当年,“不再扮高中生”的宣言也是挥别青春了!
(涙)女主大男主4岁的设定,才20多岁的Kaya这两年的表演已足够成熟!
热爱旅行以及有高超画技的人设,特别讨人喜欢呢^o^超级贴真实故事中的Ami吧~Michi的出场足够惊艳,造型也太好看了,“有的人旅行不是为了找自己嘛,而我觉得我就是我”华妹怎么又是宅宅的形象!
哈哈刻板印象了这是(。ì _ í。)可我羡慕光汉和柏林影后演对手戏了……————片中人物们的相遇,颇有日式“一期一会”的意味,“旅行之所以有意思,就是因为你不知道自己会遇到什么人”。
18年后Jimmy终于来到了Ami的故乡福岛县只见町。
陆游失去唐琬后,常常梦回沈园,他曾写道:“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只见,只见。
P.s bgm 五月天《志明与春娇》《知足》《温柔》 电影《情书》《17岁的天空》《蓝色大门》《最好的时光》
520,和一个久未见面的女友一道去看电影《错过你的那些年》,大陆片名烂俗。
日台合拍片,还是本名好,《青春18×2 日本慢车流浪记》。
台式温情+日式纯爱,该笑的地方我笑了,煽情的桥段我哭了。
故事简单,22岁的日本女主,会画画,有环游世界的梦想,来到台南,遇到18岁准备上大学打暑期工的男主。
两人互生好感。
女主有心脏病,不敢接受这段情,回到日本不久她就挂了。
男主事业从有成到无成,36岁独自一人来到女孩的家乡。
用不着把女主写死,旅程产生的恋情,本就不奔向地久天长。
艳遇=俊男美女+独自出行,这公式跟波罗旅行,定会遇到杀人事件一样笃定。
影片日方卡司强,台方出了许光汉和张孝全。
演员养眼,景致美,故事虽然老土,但还是能看看。
致敬《情书》时,女友和我同时想到当年的花样美男柏原崇,名字到嘴边,又同时卡壳。
我说更年期了,常断片,女友马上给我推介维生素D3。
电影有文艺对白,“旅程中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才有趣”,这样的话,已不合适我们了,听着就想乐。
大学同学冬瓜早前跟我讲,出门遇到人搭讪,只要诚实报出年龄“都50多岁了”就安全了。
如果对方是冬瓜的颜,我什么也不用说,已安全几十年了;如果遇到的是许光汉、于适,我敢,也想冒冒险。
整部电影,除了场景镜头外,我印象里全是男女主的大特写,简直可以算的上是一部大型的许光汉的侧颜写真集。
如果配点音乐,重新剪辑,又可以是不错的MV。
本片前半段发生在台湾,后半段的故事在日本,在日本这部分的旅程算的上是公路片模式(在剧本结构上,日本的故事由男主展开,台湾的故事视角从女孩的画册算重新展开,这个对应倒是挺妙),遇上一个接一个的人,完成一段又一段的旅程。
只身踏上旅程,到未曾去过的地方,路上遇到一些人,这应该是很多文青有过的想像。
本片虽然也有俗套狗血的爱情片标配元素——癌症,但只作为强设定背景也算没惹我反感。
日本的文化输出太厉害了,不仅是灌篮高手或者川端康成的雪国和岩井俊二的情书,连现在谈恋爱约会的方式都特别日式。
PS:“穿过界县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
夜空下一片白茫茫。
”这是雪国的开头,也算是另一种形式高度还原了,很赞的一个场景设计。
但如果这个镜头衔接着女主留下的墙画,两者交叉剪辑,男主由此走进女主的心,而不是停留在“这是我梦中的风景啊”这层面就好了。
谢谢你曾出现在我生命里这里是五月的北京,空气里满是初夏的味道,世界依然是老样子——人来人往,时好时坏,日复一日。
最近故都来了许多年轻的面孔,因为五月天在鸟巢开演唱会,一开就是半个月。
奔赴青春的旅程从不嫌太远,兑现浪漫的约定永不会过期。
早先和大家一起循环陈绮贞的《旅行的意义》,虽然听不懂歌词的具体含义,却越听越上头。
后来心血来潮独自旅行,从北到南,从西到东,向左走向右走,看碧海蓝天,看日出日落,在旅途中认识陌生的朋友,去从未去过的地方,听从未听过的故事,兜兜转转最终回到一个人的城市,留下一段此生难忘的回忆。
“旅行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什么,而是检视自己走过的路。
”这是《18×2 Beyond Youthful Days》里颇有共鸣的一句台词,前不久刚从北戴河旅行归来,在路上也一直思考这个问题——一个人旅行到底是为了什么?
摆脱过去的种种阴影?
见识此前未曾见识的风景?
追求一种洒脱无畏的感觉?
还是为了重回过去,找到曾经的自己,在路上在记忆里复活那些失去的人和事……没人无缘无语一个人旅行,总有一个原因吧?
幸福快乐的人不会随便一个人,不开心的人却有无数个理由选择出发(甚至不需要理由),就现在。
时光从你身上夺走的珍宝,你得自己亲手找回来。
当时一个人去海边,直接动因是想尽快远离北京的压抑氛围,这里的一切都变得实在让人无法忍受,但等我来到海边之后,才发现理由并不简单——我想要换一种全新的生活,没错,我想要活得更像自己,即使没人支持我也要独自出发,去勇敢追寻一种充满希望的理想的生活。
回忆起来,我人生中迄今为止最难忘的“间隔年”,一次是2009年与同学爬华山,深更半夜星星点灯,一行人一腔孤勇,那是正青春的年纪,天不怕地不怕,也正因为熬过了黑夜的漫长艰辛,当我们站在华山之巅凝望着缓缓升腾的日出东方,心中是一片希望的辽远。
还有就是2013年秋冬之交,那趟刻骨铭心的青海湖之旅,不管不顾地抛下一切,一个人独自启程,在茫茫雪原上纵情泪奔,看着青海湖畔的日出璀璨,前尘往事已矣,过去未来似乎已经不再重要,我只想活在此刻,只想将这一场日出的绝美瞬间长久留在心间……我曾跨过山和大海,也曾感受着世间的恶意与善意,经历至暗时刻之后独自涅槃,我相信大自然有足够的空间供我自愈,所以每每在人世难捱,我总是迫不及待奔赴一场旅程,我知道前方总有什么在等待我,无论花虫鸟兽山川大海,无论披星戴月沐风栉雨,宁愿在草木人间的怀抱里静静睡去,繁华落尽我还是我自己。
不过,像片中女主在旅途中“捡恋人”这种“美事”从未发生过,倒是对片中的某个场景心有戚戚——在电影院里,Jimmy和Ami看完《情书》后哭成了SB,竟然忘了彼此表白……我一直很喜欢岩井俊二的《情书》还有光良的《童话》,《童话》的MV就是关于《情书》的,剧情也与本片大同小异,似乎“纯爱故事”的套路永远也跳不出这种调调……曾几何时,情窦初开的我也曾迷恋于这种爱得死去活来的剧情,以为那就是最浪漫的事,也曾异想天开编了一个故事——几个喜欢《情书》的大学“死党”,历经了与电影中类似的情感体验(还有幸被刊登在杂志上),再后来,我陷入几场无疾而终的恋爱,总是习惯性地把《情书》安利给喜欢的人,只是最后的结局并不如人意,但我也明白,无论爱与被爱,获得与错失,都是人生中独一无二的经历……人总要独自经历独自成长,庆幸的是,如今那些青春的幻影我已不再迷恋。
2018年11月《你好,之华》上映,我终于见到了心中的偶像岩井俊二,2021年5月20日《情书》在内地复映,无论是在网上还是电影院里,我前后刷了几百遍《情书》的事,偷偷喜欢中山美穗柏原崇酒井美纪很多年,无数次循环Remedios的电影原声,在借书卡背面小心勾勒年少剪影,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大喊着“你好吗?
我很好”,还有我曾一度使用“藤井树”这个网名,与各地豆友频繁交换明信片,感受书信带来的纯粹乐趣……所有这些几乎没人知道。
事实上,我的青春曾经真真切切与《情书》这部电影绑定在一起,以至于多年后物是人非,我对《情书》诚惶诚恐(甚至很怕重看),因为太多回忆如浪潮翻涌不止不休,一遍遍冲击着我不堪一击的堤岸。
若要往前走,就得放下回忆,但这并不代表我遗忘了,恰恰相反,关于《情书》的一切永远都在,在我心中的某个角落安好如初。
某种意义上,电影是一粒时间胶囊,看一部电影就是在观看曾经的自己。
时过境迁,如今恍然回首,那些懵懂青涩的狼狈日子,却是我一生中最美的回忆。
这些年世界乱套了,而我的心也早已倦了。
平时几乎很少出去旅行,即使非要出发,也是去一些比较近的地方,不为旁的,主要是散心,也渐渐明白随遇而安的道理——提醒自己,要放下目的去感受旅行的过程,要善于从细微处发现生活,放慢节奏,停下脚步,看清楚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
最美的风景不在远方,而在自己心里。
其实旅行可以复杂也可以很简单,旅行并不是与人攀比,不是为了打卡发朋友圈,甚至旅行也不是为了发现自己……就像《第二人生》唱的那样,“生命不是过程,而是美丽旅程。
”,不一定要有目的地,旅行完全可以是毫无负担的,彻底放空,什么也不为什么也不想,无欲无求就一路走走停停。
人生在世有所追求,时时刻刻都是旅行,每天都是独一无二的旅行日。
片中有这样一句话——“休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
”如果累了就放下吧,放下执念,放下爱恋,放下过往,清空心灵,拥抱一切,好好说再见。
从今往后,珍爱自己,善待生活,在人生旅途上且行且珍惜。
诚如丰子恺那句,“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惧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愿你梦想成真,愿你旅途长远,一路繁花似锦,朗月清风。
2024年5月21日
很无聊的一部电影。
刚开头十几二十分钟男主给人的感觉就是装文艺青年的男的。
最烦装杯男^ ^,坐的我如坐针毡。
整部电影像走流水线一样,给我的感觉就是高中语文考试套模版的无聊的作文。
因为套模版所以好不到哪去,也因为套模版不会特别坏。
烂片倒不至于,给我的感觉就是及格的水平线往上一点点吧。
不能说是烂片毕竟有许光汉和道枝骏佑。
但是许光汉在里面有些部分演技也很一般… 特别出戏。
特别是影片最后男主角和好友阿龙发的那一段,太假太出戏了。
完全的工业化的文艺片的感觉…。
太无聊了。
从道枝骏佑出场整部电影才开始有了“生命力”,可能也有那个角色特别开朗的原因。
剧情太无聊。
像上学上班一样的按部就班地推进情节和出现泪点。
泪点像设计好的一样,没意思。
本来我也应该按部就班地流下几滴眼泪,虽然也想哭但是心里想着不能因为这种电影哭所以不会哭。
最后还剩四十分钟的时候打瞌睡,眼睛已经闭上了但是还有个结尾没看。
就当在电影院吹了两个小时空调。
无聊无聊无聊!
大陆是懂起名的,实际上是JR和台铁的宣传片,去不了日本和台湾就看看电影吧,以及日本爱情电影怎么日常绝症。
在电影院和道枝骏佑另一部电影连看的,都是处理老套青春纯爱题材,这部把众多日娱红人和青春片元素上菜一样的端上来依然掩盖不了影片的拙劣。不如把许光汉坐火车的镜头剪出来做个小短片或者直接拍成许光汉中年救赎旅行日记。另外虽然许光汉依然是我老公但是估计是爆火这几年工作量爆表之后让他再演高中生已经有了一种老黄瓜刷绿漆的疲态。
故事很弱一般套路,娇弱做作缺少亮点的日本糖水爱情悲剧,安利了一波台湾日本背包旅行许光汉演大叔还是不擅长,无期待无动力的旅途使人昏昏欲睡,主要看点和精力都在回忆上。清原果耶演技一般,但毕竟那种带着青涩的半成熟风格太拿人了
台湾的吉祥天灯飞到了福岛,只见町的雪落在了台南。不只是旅行走错了方向,好像人生也一直在绕远路。出了三十六岁的隧道,突然静止的是十八岁第一次见你时的心脏,进入了暴躁的中年时期,原来整个青春都曾被你的涂鸦填满。我骑车带你以为能在圆坛边绕完一生,原来爬到山顶能看到的夜景也只有短短一瞬。
失意中年男的又一个白月光死了,哪怕对方是许光汉我也是不能接受的…
蓝狐(赖吉米)《青春18×2 日本慢车流浪记》549
日本人拍的爱情片真的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相当无趣,但是许光汉真的太帅了,这三颗星都是给他的。
灌篮 左手只是辅助!!五月天蓝三阶段 mr children 蓝色大门 情书 最好的时光 光这些情怀都把我硬控了 果然是你张震出品 在北海道的雪里我也喊了一句你好吗😊很喜欢清原果耶 加加分
凸嘴男主的假文艺 主题曲采用孩子先生 插曲却用伪摇band 掉价
许光汉还是很厉害的,能在高中生和中年男之间自由切换,kaya也很好。Tour is self-searching.
日本电影对台湾的影响简直太大了,无论是合拍/单独出品,都不会有割裂与不适,调性的自适应很强,挺好奇这种合拍的盈利空间。P.S.作为看片前不怎么看剧情简介的我,看到张孝全演员表排位第三,以为好歹算个男二,没想到就这么点戏份。。孝全哥咖位还是很大啊。
余命十年的另一种打开方式,相比前者的处理,藤井道人这次做的更聪明,本子一定程度上也比余命十年要强。这部片子做的最大贡献就是进一步巩固情书和蓝色大门在我心中无法撼动的地位。
日台青春片拼好饭版。集齐所有日台俗套剧情狗血设定。不是说不让搞经典人设和be结局,关键是又缺乏讲故事的能力,观众都代入不了,怎么会爱上电影的人物呢。
在艺术上 靠变故 车祸 意外 实现的悲剧都不是好的悲剧 真正好的悲剧是所有事情都是合逻辑的 所有人都是正常的 甚至是善良的 但事情仍然无可挽回地缓缓滑向溃败 没有赢家 没有幸存者ps.也就许光汉36未婚未育可以回忆青春了 他要是中年离异还带着娃 想想就令人阳痿…🚬
色调暗沉,压抑,平淡,日式清新+台式青春谨以此片纪念我逝去的18岁的青春,18岁的初次悸动,18岁的初恋女友。
这么虚幻的爱情故事,没有兴趣了……
很平淡没深度缺内涵,把一个mv就能讲清楚的故事拍成一个集聚中日大牌明星的电影,看完难免觉得像是被喂了一嘴白饭,噎的很
Reru du Temps,流逝的时光,十八年老陈香,闻一口,就上头。
有种不知所以然的土气。另外,现在日本小年轻男演员怎么那么喜欢用嘴演戏……
完全是光线古早绝症纯爱片,因为风光美景和演员配置(?)让其有了高配形态,能入围金马几个重要奖项,不知道内地那些纯爱青春糖水片们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