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的是因为蒲蒲(女主)跟男朋友刚在一起与分手时都在听杰伦的《轨迹》,于是在分手之后开始寻找这一首歌的录音带。
寻找的过程中,遇见了不同的人,也产生了不同的感情。
翻了一下评论,大家对于这部电影,主要在讨论说这个片很难看,与女主长的不好看。
我觉得首先对于这部电影内容,电影的好坏应该是站在当时那个年代来评判的。
那个年代的电影关于爱情就喜欢描绘的比较纯真,很能贴近生活与一些无厘头的笑点。
我觉得这部电影在内容上不会很差劲,因为他就是讲述了一个平平凡凡的普通女孩,在爱情中的摸索与寻找。
从一个人的寻找到所有人的寻找。
有爱情、友情、对人生的思考,是一部治愈,温暖的电影。
而对于女主的相,我觉得非常符合这部电影,因为这部电影所想表达的就是一个普通人的爱情,有可能是蒲蒲,有可能是你,有可能是我,或是十几亿中的普通一位,所以找一个普通的长相,是能将大家带入到这部电影中的。
最让我兴奋的就是在电影中穿插了许多杰伦的歌,比如说爱在西元前,轨迹,半兽人,回到过去……
寻找过去的记忆>寻找《轨迹》>寻找周杰伦>寻找爱情
寻找周杰伦 (2003)5.12003 / 中国香港 / 爱情 / 林爱华 / 浦蒲 余文乐
开头浦蒲和男友的对白听得我分分钟要摔鼠标的节奏。
但是,后来我不得不承认这部片子还是把我吸引住看到了最后。
这是一部非常文艺小清新的电影,而且气氛很活泼,适合一个人在家看。
我觉得导演受重庆森林的影响很深,而且想把浦蒲按王菲来用。
王家卫固然不是谁都能模仿得来的,王菲也必定不是随意就可以复刻的。
重庆森林是无关的两个故事借着一个速食店拼在一起;寻找周杰伦在故事主线上是连续的,各个人物都是由女主角而连在一起。
这使得后者的最大特点就是这仍然是一部有主角的电影,着重之处还是在于主角浦蒲个人,用的都是主人公的第一视角,但是重庆森林重要的是两个故事本身,你很难说它是着重讲某一个角色的,即便分开的每个故事也是如此。
所以寻找周杰伦并不是在生硬地模仿,它有自己的构架。
寻找周杰伦,还是有标题党的嫌疑,而且貌似导演为了避免被说标题党还硬是在台词中生硬的加入了“我要找到周杰伦”这样类似的话语,反而欲盖弥彰,其实完全可以把这些台词替换成更符合故事内容的话语。
我看到很多人说没看懂,说实话,我看的文艺片没有几部是看懂了的,而且我也觉得没必要把文艺片看通透吧,又不是看剧情片侦探片,能在一部文艺片种找到一点或几点能够与自己产生共鸣的地方就可以了,有多少人能感情丰富到体味过文艺片中所有情结。
之所以推荐看,还因为这是一部很活泼的片子,我喜欢活泼的片子。
片中余文乐很逗,陈奕迅很傻叉,吴大维很流氓,吴彦祖==奇葩!
周杰伦陈奕迅和吴彦祖都很喜欢,也是我给片子加分的原因。
1. 迟来十九年.2. 卡司阵仗空前. 老实说当时的杰伦还没有如今地位 能如此呼风唤雨的召来这么多大咖 放到如今都很难思议.3. 出乎意料的 轨迹在开场就已登场.4. 台词确实造作了些 但为何王家卫就可以被忍受.5. 半兽人已经出乎意料 爱在西元前前奏出来得时候 我实在没忍住直接蹦出一句 卧槽.6. 如果当年就有听音识曲 故事完结.7. hidden track 其实周杰伦没有玩过 但是方大同有.8. 其实片子真的有很浓重的王家卫质感.9. 周杰伦的玩偶们 也是颇有意思了.10. 适合周日刷着手机 偶尔扫眼屏幕 反正评分早已盖棺定论.11. 除了好奇当年的选角 也很好奇周杰伦自己如何评价这部电影.12. 邓丽君的片段甚好. 我一直说 周杰伦就是我们这代的邓丽君.13. 阿牛真的可以转型做喜剧演员的.14. 周杰伦亲自露面!!
说真的 我不喜欢发感叹号.15. 一句话总结:王家卫风格的周杰伦作为音乐监制的全明星排场的无论如何都会给五星的电影.
今天我才发现,我喜欢死了坐车的感觉。
坐在城市的公交车里,或者长途的火车上,靠着车窗,看着窗外流动着的树木,田地,楼房,或人。
哪怕是一条被我走了无数遍的路线,还是能一次次地带给我没有被过滤过的新鲜感。
我喜欢路边高大的梧桐树,它们总是那么挺拔,它们总是在秋天的时候落下满地的金黄的叶子,这时我看到它们,就会满心地为它们骄傲。
我也喜欢长在半山腰的细细长长的小松树,它们因为长得还不够结实,每次我经过的时候它们都随着风大摇大摆得很厉害,弱不禁风其实也是件优美的事情呵。
有人研究了我的手掌,说我这一生会不断的漂泊。
我其实喜欢这样,我喜欢不安定过程中慢慢滋长出的这种细微的安定感。
不过,当我看到了《寻找周杰伦》里边那个叫蒲蒲的女孩,我找到了我喜欢的这种感觉的一个具体形象。
就是她,蒲蒲。
她就是我喜欢的那样一种感觉。
在此之前,收到了好朋友的一个手机短信,“蒲蒲跟你好像啊!
”我轻轻地握着我的手机,阳光洒在她粉红色的塑料壳上。
我想了想,恩,她应该像我吧。
这个时候,“蒲蒲”这两个字,立刻长了翅膀,飞了起来。
飞出了我的手机的显示屏,飞到了洁净的天上。
我去看了电影。
恩,我像蒲蒲一样迷失了,像蒲蒲一样进去了,又出来了。
我一边寻找着我的快乐,一边看着别人的快乐。
别人的快乐让我也有点快乐,别人的快乐有时又让我忧伤。
于是我想,快不快乐其实也无所谓吧。
蒲蒲说,我在找一首歌。
她轻轻的唱了起来。
她的声音有点像清甜的甘蔗,正好是我喜欢的那种。
寻找周杰伦,是在过一种生活。
它的过程似在漫游一个wonderland。
在学校听讲座时听到那个台湾女教授说,我们的人生,远比小说来得更加精彩和戏剧化。
仔细想了想,果真如此,不由得崇拜这现实的未知来了。
像蒲蒲那样,我想,一种生活。
我坐在公车上,虽然它有一个约定好的目的地,但是我还是不由自主地开始了漂泊。
车开得很顺畅,就像这顺畅的世界。
跟我一起坐在这个车上的人,真奇怪,我们以前并不认识毫无瓜葛,可是我们竟然这么顺畅地钻进了这个车厢,等坐定了,便长舒一口气,总算赶上了。
摇摇晃晃地到了站,每个人又急匆匆地奔向车门,奔向车外。
似乎没有丝毫的留恋。
把我们做过事再仔细回想一遍,真是好玩。
也许我们的生活比我们的想象更加丰富。
这天晚上,我在学校的小路上,正拼命地赶到一间教室去考试。
说是拼命,其实也只是心里的拼命罢了。
步伐还是悠闲的。
刚刚吃过晚饭,肚子似乎还没完全饱,这样的生理状态下最容易遇见奇异的事了,果真,在我快接近教学楼的时候,我的头顶突然冒出了许许多多金闪闪的小星星,它们在我上面旋了一小会儿,接着便消失了。
我一下子欣喜了起来,一下子什么都不怕了。
可是我相信这儿只有我一个人能看见它们,因为周围的人正安然无恙的赶着路。
于是我勇敢的停了一小会儿,在路中央。
我说过的电影里的蒲蒲,决不是你们看到的那个蒲蒲。
因为你们并没有像我一样能看到那些小星星,所以你们没办法像我一样能够停下来,想到我所想的。
所以,那里的蒲蒲,在我这儿,被创造成了另一个我这里的蒲蒲。
或许我说的你没法明白,就像那些小星星,你也没法知道,为什么只有我一个人才能看得见。
(于2003年 武大 东湖畔)
以一个明星的名字来命名一部电影似乎是件非常稀奇的事情,至少当年对我来说是这样的。
当时的周杰伦出道才4年就有了一部跟他有关的电影,这足以证明他在当年乐坛的影响力。
在我眼里“周杰伦”就是“青春”的代名词,他的歌声和影像曾陪伴我们走过一段青涩懵懂的青葱岁月,那种感觉是其他歌手给不了的。
他的名字也是吸引我关注这部电影的主要原因,如果片名改成《寻找刘德华》或《寻找张学友》,也许我就懒得去看了。
其实这片子很多年前我看过一些片段,但当我看到周杰伦的出场只有寥寥几个镜头的时候,我便没了看下去的兴趣。
直到几天前又忽然想起,才决定把它找出来完整的看一遍。
看过这电影的人都知道,这并不是一部单纯的讲述脑残粉追星的片子,周杰伦只是作为一个符号存在于电影当中,其本人跟故事没有太大关系,所以影片的受众范围要比一般的粉丝电影要大。
只是因为电影本身的结构和叙事手法的原因,导致该片在豆瓣的评分比较低下。
如果不是杰迷,还真没有那么多耐心看下去。
爱情就像一张遗失的唱片,丢失之后就很想要找回来。
女主角蒲蒲的爱情就是这样,因为周杰伦的一首神秘歌曲曾给她的初恋打上过深深的烙印,于是失恋后的她,为了找回那张唱片和当初恋爱的感觉,便开启了一段爱情寻回之旅。
片子我认认真真看了两遍,觉得故事结构和叙事方式比较独特,但也不乏瑕疵(段与段的衔接比较生硬,前后剧情没有做好铺垫,像是分割开的一样)。
如果不是以寻找周的歌曲为线索,还真搞不懂这片子在讲些啥。
导演一直在通过一些梦幻的画面和意识流的展现来描绘一个小女生的心路历程。
虽然有瑕疵,影片却依然能给人一种很舒适很惬意的感觉,轻松悠闲的音乐和唯美的画面带着一股很强烈的夏天的味道。
故事很梦幻,场景烘托思绪。
女主虽不算漂亮,但看上去很可爱,短短的头发,前面没有刘海,是一个傻乎乎、对事物有些敏感的小女生。
情节也不乏亮点,比如余文乐所饰演的宇仔在街上吃冰淇淋,遇上了一只狗,小狗舔他脚上的冰淇淋;再接着走,又遇上了一只狗,如此下去他被三四只狗追着跑回了家,搞笑又有意思。
还有蒲蒲打包牛腩饭在余文乐唱片店楼下等他回家的时候,一只又一只小狗从她身边经过,每过一只,它们就会停下来看一下蒲蒲,然后蒲蒲就会问它们有没有见到宇仔(余文乐)。
这些情节温暖又有趣,如同几米漫画里的故事一般。
在寻找唱片的过程中,蒲蒲先后跟各种性格不同的人接触,在与他们的交流中也渐渐对爱情有了一些领悟,最后绕了一大圈,寂寞的她又回到了寂寞的宇仔身边。
彼时的她已经完全能够坦然面对那些情感上的负面因素。
有一天在餐厅工作的时候,蒲蒲终于遇见了周杰伦本尊,当时的周杰伦因为失恋,心情很不好,不停地向蒲蒲要甜点吃,然而吃什么都是苦的。
看到这里,观众会恍然领悟,原来明星在面对失恋这种事的时候,也会觉得很痛苦。
失恋的人都是一样的,不管是明星还是普通人,内心都是苦的。
一部电影和一张唱片承载的东西很多,其中最多的我想就是那些关于过往岁月的美好回忆。
2003年我买了《寻找周杰伦》的同名专辑。
主题曲《轨迹》是我当年经常听的一首歌,非常喜欢,这也是我后来读大学时在学校迎新晚会上演唱的人生中第一首歌曲。
听周杰伦的歌是一种幸福,他的歌曲不仅记录了电影里主角们的爱情,也记录了现实中我们的成长。
竟然这么晚才补完这部片…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说是烂片,明明就是一部还不错的文艺片啊…所谓的隐藏曲,其实就是那个可以跟你心意相通的人。
浦浦遇到的每个人都给她带来新的爱情感悟:保罗喜欢新世纪音乐,认为人生不需要另一个人的陪伴;阿祖喜欢爵士,可以同时喜欢很多人;阿勇喜欢邓丽君,是个妈宝男等等,唯独没有遇到一样喜欢流行音乐的。
浦浦尝试去跟他们交往,却怎样都不合适。
就像在金鱼店里那场聚会一样,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总是拿着自己的品味去寻找另一个能够一同欣赏的人呢?
阿牛扮演的小gay在出租车上说的话很有意思,“跟我不一样的人不喜欢我,跟我一样的人我不喜欢他。
”真的就是这样,只听爵士的人大概跟只听摇滚的人聊不到一块;但若是遇见一个一模一样的人,还会觉得有趣吗?
不论是伴侣还是朋友,我们要找的是一个相似却又不同的人。
所以要怎么在茫茫人海中才能找到那个人,艰难而又可遇不可求。
浦浦兜兜转转终于发现,宇仔才是那个要找的人,在所有人里,只有他知道那首隐藏曲。
原来在最初相遇的时候就有了答案。
最后想说,03年的阿jay也太帅了吧!!!
第一次见到大概是初二的时候,我在永胜电脑城的卖碟的地方看到他。
然后我的下半辈子,就一直在寻找周杰伦。
初三喜欢他,大家都不喜欢他唱的歌。
那时候新出了牛仔很忙,问班里并不熟但是很潮的人,他说不知道,呵呵,贱人。
曾经在英语课上苦练阳光宅男,还是自己打印了歌词,结果被英语老师说我在写情书。
一直念念不忘,直到高二还是高三的时候。
怎么隐藏,我的悲伤?
失去你的地方。
这首歌,我很喜欢。
画风,一点点块面感的色彩和旁轴的感觉。
我是下载在电脑上看的,那可能是一个周日的下午,也可能是暑假的某一天。
带着一点点温馨的心情看着,应该,家里只有我一个人看吧。
对了,我是在电脑上看的呢还是在拷贝到电视上看的呢?
具体已经忘了除了女主和某个男的类似天使爱美丽的那个剧情,其他的也忘记了现在回想,除了那首歌,只记得唯一的那个画面"你的侧脸还是很美。
"
突然想起那天穿白裙子站在操场角落小声说喜欢我的人已经是二十年前了呀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如果《尋找周傑倫》的女主角並非需要隱藏曲來療傷的歌迷 而是對周傑倫三個字避之唯恐不及 或者是由一小段聞聲而未謀面的旋律 而導致的《周傑倫在尋找》https://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reviews 之前一年五月的評述鏈接以及相關“電影人”評述豆列https://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doulists/all2003年的《尋找周傑倫》,應該跟後來的《尋找成龍》等片一樣,是個命題作文,很多“有頭有臉”,跟音樂有關無關的男演員,都好象只是過來“客串”般,眾星捧女主角這輪陰晴圓缺的月,但很多時候,“星光”有點太過耀眼,且閃爍。
音樂,或者跟音樂有關的電影,無非兩種,一種是棚拍感覺明顯,“大興土木”,大張旗鼓的那種,早年的美國音樂大製作,以及印度數十年如一日的輕歌曼舞,包括周傑倫後來拍的《天臺愛情》,應該也能算入其中;又或者是近些年非常流行的約翰·卡尼 John Carney的作品,跟後來偶爾復古還魂的美式音樂片還是很截然不同,感覺很“輕音樂”,情感也是,但不管是片中角色,還是編導本身,都是直接跟音樂相關,極為專業且投入,而不只是把音樂當成一個談情說愛的背景,於是早年那些塗抹在音樂之上的如“脂肪”一般的“負擔”,都被祛除了,只留下最純粹,也是最輕盈的那些……但《尋找周傑倫》即使以當下的眼光,或趣味來看,都很難歸類,因為女主角的動機雖然跟周傑倫一張專輯的所謂隱藏曲有關,但這條線索與其說是草蛇灰線,還不如說是可有可無,反正是挺任性的那種……包括餘文樂飾演的男主角,雖然剛出場時,是寫著音樂療傷,還拿著把吉他,在那邊撩撥幾下,但幾下之後,就把樂器丟到一旁,然後開始運用各種方法,自我療傷,“挽救”自己的衝動比起女主角還要強烈許多,你都很難說這是在相互治癒,而且更重要的是,這整個過程,直到最後的相愛,跟音樂的關係都非常有限……其實不管是表演,攝影,剪輯,以及那種類似MV的鏡頭語言,此片最應該相關聯的,可能是2001年的《天使愛美麗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同樣完全是以女主角為中心,有些精靈古怪,但也不失“生硬”,她可以說是強勢“介入”周圍人的生活,“賞罰分明”,以天使的名義,甚至是手段……當然以周圍角色的戲份來說,《尋》比《天》,還要更單薄一些。
而在鏡頭處理上,特別是人物出場,除了旁白大行其道外,就是單一角色的大特寫,以及由中景直接推向特寫的鏡頭……從某種角度來說,這更像是一個繪本故事,如同小孩晚上睡覺前,由家長繪聲繪色,添油加醋在床邊閱讀的那一種,當然也像《天臺愛情》結尾出字幕時,用特效處理成的那種立體繪本感覺。
《天使愛美麗》,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是上世紀末,本世紀初歐洲偏類型電影,極少數在國際範圍有些影響的代表作,就如同1998年的《羅拉快跑 Lola rennt》,有點輕靈,也有些古怪,比呂克貝松的那一路小批量出品的歐式類型片,還要更不按牌理出牌。
但不管《天》《羅》單部電影的品質,或影響力如何,它的後續都是明顯跟不上的,不管是這兩部電影的導演自身,或者別的受到啟發,而不只是把目光鎖定在三大電影節的歐洲導演那邊,後來都沒有多少“下文”……在我視野與記憶中,像《天使愛美麗》這種畫風,之後最能給人留下印象的,應該也就是2006年中島哲也執導的《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如果把這種影響力放大得更廣義一些,那2014年許鞍華的《黃金時代》沒准也能列入其中……再說回《尋找周傑倫》,雖然跟《天使愛美麗》相比,色調上沒有那麼華麗,鏡頭角色也沒有那麼“刁鑽”,但在“轉場”的突如其來,比如動畫的“銜接”上,至少風格與理念上是相通的。
但這種非典型敘事,即使是用MV的所謂理念來解釋,也不太容易說得通,畢竟MV一般都很短,但電影再短,也是長的。
另一方面,香港電影似乎又從來不傾向於從一個系統的思維,來構建另一重世界,比如一個MV式的世界,而不只是把它當成一個碎片式的視聽概念來運用。
至於這部電影最大的關鍵字,卻又幾乎是在片尾才姍姍來遲的周董,有時候所謂的資源,不能被有效的利用,便可能成了負擔。
而女主角跟周傑倫之間的聯繫,或者說差別,不僅僅是距離,階層,或者是戲份上的,更是一種敘事的精神層面上。
不妨假設:雖然這是一部名為《尋找周傑倫》的電影,但女主角就必須是周的歌迷,然後需要用她的歌來替自己“療傷”嗎?
為什麼她就不能是一個對周傑倫三個字,避之唯恐不及的角色呢?
比如說她叫鄒婕綸,雖然跟周傑倫三個字,沒一個是相同的,但讀起來實在是差不多,於是這女孩在學校裏從小被人笑到大,別人給她取綽號,都不需要另找創意……於是周傑倫三個字成了她的噩夢,避之唯恐不及,包括他的歌,有關他的一切消息……即使她後來身份證上改了名字,但之前認識她的人,還是叫她“周董”。
但接下來她發現,自己越是想避開,卻鬼使神差的離周傑倫越近。
她工作後,到別的地方出差,旅遊,周傑倫也會不約而同的去那邊開演唱會,歌迷會,拍MV或電影……別人是千方百計追著偶像跑,而她是避都避不開。
最後,她決定不躲了,不是冤家不聚頭,直接跟周傑倫見面……而且她一直以來,最想跟他,或者是他媽媽葉惠美提的一個要求,就是他能不能改個藝名,別叫周傑倫了?
當然,如果覺得上述這個設想太過“戲劇性”,或者是跟音樂關聯不大,那就來個跟音樂有關的。
比如說周董應該也是個隨時捕捉音樂靈感的人士,有一次,他突然聽到了一個女孩所哼的旋律,那是一段他從未聽過的,感覺非常奇妙的,他想當場結識這個女孩,但陰差陽錯下,卻連這個女孩的正臉都沒看到。
接下來他在籌備新專輯的過程中,老是忘不了這段旋律,而且一時間覺得自己接下來能創作出來的,也未必可以勝過這段不期而遇的旋律……於是隨後他辦了一個活動,就是尋找哼這段旋律的女主角。
他在網上只公佈了前面小一段,需要真正的女主角哼出下一段來。
當然這個活動,勢必會引發爭議,有人覺得那只是作秀,是新專輯的宣傳活動罷了,而另一方面,大量跟這段旋律無關的女生,都過來“冒名頂替”,粉墨登場。
當然這麼一來,應該就不是《尋找周傑倫》,而是《周傑倫在尋找》。
浦蒲:我想我還是不習慣,有另外一個人比我重要。
你真的不能再愛我了嗎?
男人狠下心來,甩掉了浦蒲。
浦蒲想用最後一點餘溫暖暖自己受傷的凍壞的心靈。
可是她錯了。
因為餘溫就那么點。
如果這樣揮霍,正如那個重播鍵。
會留下厭惡的。
於是浦蒲決定放棄。
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
尋找周杰倫。
事實上。
是尋找一種內心的慰藉。
當善良的宇仔以及一系列形形色色的人與嶄新的世界出現在浦蒲的生活里,浦蒲漸漸明白,那個失去的人就讓她永遠停留在回憶里不知名的角落吧,自己眼前還有鮮亮的生活。
最後。。
宇仔和浦蒲在一起了。
兩個同樣透明的人在一起。
雖然這樣的結局有點小老套和小牽強。
但是總感覺。
比較舒服。
最可笑的是那一幕周杰倫失戀。
浦蒲面對往日最尋的人。
一臉沉靜。
耐心地做蛋糕。
曾經的曾經。
如今已經可以坦然面對。
反而。
自己還安慰了他。
“甜的。
”周杰倫說。
至於習慣不習慣。
那些都是一瞬間的傷悲而已。
片子告诉我们 不要追星 否则跑死
那年我才15岁,我记得两首歌,还有余文乐找不到的乌龟。啊,一部十五岁的人都觉得弱的电影,啊。
回忆无价
记得女主经常听周杰伦的专辑?!
反正我超级喜欢!
还行 挺喜欢女主角的 我还特地剪了一个她的发型
年少无知时
一颗星给主题曲......
女主角太丑
这是什么个情况?
其实看完了我也不知道拍的是什么,不过为了卤蛋君、丹尼尔、陈医生、余文乐,俺给满分
女主长的太抱歉了
想当年我那么喜欢周杰伦,还是觉得此片是如此的。。。一般~
文艺女青年的意淫和呓语
轨迹。
吴彦祖 周杰伦
歌不错。
lt
好电影,用心去体会
初中时候看的。从那开始喜欢陈奕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