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晃动太过频繁,以致给人眩晕感,有豆油吐槽说:“拍摄技法上,前段大量无人机第一视角加速推拉摇移三百六十度旋转,晃得人生理不适,中间车辆追逐戏以平均每三秒切一次镜头的速度在各种视点之间来回切换: 黑人男主,吉伦哈尔,FBI长官,FBI队长,女急救员,中枪警察,救护车主观视角,救护车远景,追逐车远景,直升机。
伴以时不时的手持晃动感,这样的剪辑节奏持续了近一个小时。
”影片全长136分钟,这种摇晃持续了近一个小时,几乎造成折磨。
最后半小时的决战反而比较好看,没有很多摇晃,将全片时长压缩到90分钟,或许本片评分会更高。
影片场景设置是两个银行劫犯劫持了一辆救护车,车上有一个女急救员和一个受伤的警察,女急救员要在车上为警察做手术。
所以劫匪和追逐的警察达成默契,放慢速度以便手术能够进行。
当然救治过程有很多波折,比如黑人劫匪需要为警察输血;警察后来大出血,女急救员通过视频在内科医生指导下为警察做开腹手术等。
黑人劫匪本质上是个好人,为筹集儿子的手术费而被养兄弟——白人劫匪劝说入伙。
逃跑过程中,黑匪不得已枪击警察,但后来为该警察输血,以及帮忙做手术,并阻止白匪杀警察。
后来白匪试图把警察和女急救员留给黑帮老大时,又是黑匪坚持反对,白匪才联合他扫灭黑帮,相当于救了警察和女急救员。
最后白匪挟持女急救员,也是黑匪出于道义,背后一枪打中白匪,再次救了女急救员。
所以女急救员投桃报李,帮助施救黑匪,并帮他藏匿银行的现金以解决他儿子的手术费;受伤警察醒来后,不提枪伤,指着黑匪照片说:他救了我的命。
白匪确实残暴,死亡的是他。
黑匪最后得到及时救治,活下来了。
白人男主角简称白哥,黑人男主角简称黑哥故事概括下来就是“你的黑人兄弟不会别的,就会在大事上给你埋坑”,黑哥一个军人,没保险,没工作,没钱,给政府打电话也没钱,老婆癌症快死了,这个背景下去抢劫。
白哥因为黑哥,不杀警察,不杀护士,把救他们脱离追捕的帮派灭了,结果黑哥被那个他“善心大发”一直护着的护士打了一枪,属于是活该了。
白哥后面为了救黑哥开到了医院,黑哥醒了第一件事是给白哥一枪,真是好兄弟以下全是个人主观输出:黑哥脑子有病想当好人,我觉得可以,那你就别来抢劫,你就老老实实的继续持续找不到工作然后看着你的老婆癌症病死就可以,又来抢劫又要跟个大善人一样护着两个定时炸弹,说他是刹臂都算是抬举他。
白哥脑子清楚,被自己的“好兄弟”黑哥一枪崩了,只能说算半个。
立场不坚定,啥事干不成。
就以这黑哥的所作所为,如果这样人放抗日时期铁定是个叛徒
前半段没什么好说的,逼穷为娼同流合污、坏人抢银行、警察抓坏人…乒乒乒砰砰砰…轰隆隆…本来这种老套的前半段可以给三星半,BUT……女权主义的个人英雄色彩+黑白配的种族正确家庭+警察无比爱惜自己人+墨西哥人必死+宠妻狂魔最终洗白救一车+病妻默默收红包+冷血女幡然悔悟重新做人……片尾偏要弄出一个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皆大欢喜出来,令人作呕的只能给一星了
当心晕车 《亡命救护车》,简单说下。
全片136分钟(内地院线删了一分钟),看了两个多小时的的汽车广告+城市宣传片+音乐MV。
当然并不是说这部电影烂,恰恰相反,该片是近期内地大银幕上最“正常”的一部爆米花电影。
如果你不喜欢《新蝙蝠侠》近3个小时的压抑黑色侦探风、也不待见《神奇动物3》“老两口”磨磨唧唧的离婚故事,这部《亡命救护车》还是比较适合的,毕竟爆炸、枪战、追车、美女,要啥有啥。
当然更不是说这部电影好到哪里去,《亡命救护车》给人的感觉就是可以拍好,但就不给你好好拍,而是整一些“歪门邪道”的东西,导致喧宾夺主。
因为电影是导演迈克尔·贝的玩票之作。
就是玩儿迈克尔·贝,以《世界末日》《珍珠港》《变形金刚》等大制作电影而闻名、国内观众戏称其为“爆炸贝”,一言蔽之。
《亡命救护车》改编自2005年丹麦同名电影,是一部“小片”,仅耗资4000万美元,是迈克尔·贝生涯作品成本的倒数第三,前两位是1995年的《绝地战警》(2300万),2013年的《健男抢钱团》(2600万)。
拍摄缘起很有意思——因为疫情的原因,被“关在家中”的迈克尔·贝无聊透顶,要出去“活动活动”。
由于各大公司预算紧缺,所以老贝说要拍个“小电影”,就盯上了这个故事,尤其是片中“被困在小空间内人物之间的紧张关系”,跟自己被隔离时的状态很像,随即拍板并亲自执导。
电影38天就拍完了。
另一个原因,该片是他本人喜欢的那种电影。
之前迈克尔·贝多次表示自己被大制作电影困住太久了,尤其是《变形金刚》(本来三部就收手,但他们给得太多了)。
而他本人是B级片、恐怖惊悚类电影的狂热粉丝,成名之后他甚至成立了白金沙丘影业(Platinum Dunes,见文末),专门拍一些中小成本电影,虽然作为老板他不自己上手,但据说经常坐在监视器后面过瘾。
所以这部《亡命救护车》,是受疫情影响的爆炸贝自己执导的B级片,因为这部电影,虽然有着其标志性的爆炸场面和运镜炫技,但体量还是偏小。
很多影迷了解电影故事之后,觉得该片不适合迈克尔贝。
从劫案到救护车追逐,全程纪实,很典型的单一事件类电影,比较典型的就是《生死时速》《血溅十三号警署》《银行匪帮》《局内人》这些。
老贝从未拍过这样的片子。
作为广告导演出身的他,叙事方式一直饱受诟病,但他的独到之处就是画面和故事节奏,而且迈克尔贝是好莱坞少见的完全放弃故事、单纯的用画面和剪辑推进故事的导演。
这种类型的导演,片子体量越大越适合他,这样可以掩盖叙事功力的不足。
比如《变形金刚5》,故事烂成一坨,但那么大的格局,竟然不乱,仅靠画面调度就能把这么混沌的线索和角色关系串联起来。
所以这种“烂故事”大片,特别适合迈克尔贝。
(我一个朋友形容,迈克尔贝擅长“屎上雕花”)但《亡命救护车》这种小格局作品就不适合他喽。
格局越小越考验叙事能力,所以这部《亡命救护车》很简单的故事,却让他拍成了一坨。
故事基本上是散架的,动机和人设混乱,缺少抑扬顿挫的情绪调度,最简单的例子,中段外部飙车追逐,救护车内部做手术,不能过快的车速与尾随的警车相互牵扯的戏剧冲突。
这样原本极具张力的情节,电影完全没有做出来。
类似的设定,看人家28年前《生死时速》是怎么表现的,到了这个片里就只剩聒噪了。
尤其是二位还在车里干了一架,晃动的镜头和吵闹的背景音,我要是女主角,就直接跳车了,吵得脑仁都疼。
迈克尔·贝还用拍“伟岸角色”的手法去诠释两位主角,电影里两位主角各种背光特写、宣言般的台词,把拍擎天柱那一套全用在这里了。
但恰恰角色们狗血又套路感极重的角色弧线是割裂的,无法让人产生共情,导致这些镜头毫无意义。
还是那句话,迈克尔·贝是个擅长用画面和剪辑营造气氛、推动故事的导演,这种小空间叙事、强调对峙张力的电影,根本不适合他。
所以他拍这部电影,上述理由都摆在那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玩儿。
放飞自我《亡命救护车》全片几乎把“放飞自我”写在迈克尔·贝脑门上了,虽然电影没什么太大的动作戏让他发挥,但就凭一条——他喜欢拍追逐戏。
迈克尔·贝从不掩饰自己对追逐戏份的喜爱(不去拍《速度与激情》可惜了)。
不仅仅是追车,还有人追人。
在他的电影里随处可见的是高速运动的汽车,高速奔跑的人类和机器人,以及高速运动的镜头。
当年哪怕跟追车无缘的《勇闯夺命岛》,都被安排进去了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飙车。
对于《亡命救护车》几乎全程追车的动作片,很适合他的发挥,而且他把拍《变形金刚》《珍珠港》的手段,全用在拍追车之上了。
各种变换角度的航拍、360度旋转、无人机跟拍、第一人称视角、高速运动镜头,快速剪辑,手提摄影等等。
说好听点的就是“炫技”,不好听的就是“过度包装”。
明明没啥特殊亮点的角色奔跑或者过场戏,哪怕只是几秒钟的换景,他的摄影机动线也要跟抽风了一样的九转十八弯。
但效果真的不错!
电影任何一幕单独拿出来都可以当样板片使用,无人机摄影,算是让你玩明白了。
对了,说到无人机摄影,《亡命救护车》的器材提供的也是迈克尔·贝和制片人迈克尔·凯斯自己的无人机公司。
这家坐落于洛杉矶著名的威尔希尔大厦(Wilshire Grand Center)顶楼的无人机公司,是地道的LA土著企业,拍摄过很多洛杉矶城市宣传片,片中街景素材和城市风景也是尽收眼底。
而且摄影器材敞开了用,都是自家的,实报实销。
PS,这片不建议看IMAX,没啥必要,而且各种旋转画面,甚至有眩晕感。
但杜比影院,是非常适合该片,那音效棒极了。
此外,“爆炸贝”也是个实拍狂魔。
像是《变形金刚》里CG机器人之外,其余部分能不用CG就不用。
这一点他跟克里斯托弗·诺兰有点像。
但迈克尔·贝跟诺兰那种完全追求真实物理效果的实拍不同,这家伙的“实拍”,强调的是夸张。
比如两车相撞,其中一辆不在空中翻个720度是不会落地。
车们都是“纸糊的“,撞击或爆炸后,马上就散成零件。
(下图是用《信条》的方式呈现《鬼影特攻》,跟诺兰的实拍,明显区别)
而且他善用各种火花塞、烟幕、爆破,辅助大量碎片制造离奇的猎奇效果,尤其是这些效果进行中,镜头里一定会有一名或者几名活动的角色,把镜头运动、爆炸效果、人物动线组合在一个镜头里,层次感极强,视觉冲击力超赞。
关键是物美价廉啊,这是迈克尔·贝的长项。
《亡命救护车》耗资才4000万,就把追车场面做到了极致。
效果不亚于那些耗资过亿的超级大片。
这也是为什么当年《变形金刚》系列死抓着他不放,因为在好莱坞乃至放眼全球,用几根雷管就造成这样视觉效果的,“爆炸贝”排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常听人有个说辞,“这种片子谁看剧情啊,无脑看视觉效果就完事了”,但凡碰到这种话术,平时俺都要反驳两句。
因为电影是蒙太奇,故事是基石,视觉效果是锦上添花。
二者不能反过来。
但这句话用在《亡命救护车》上,我却无力反驳。
摄影花哨、节奏快、动作戏炫目,追车刺激,谁看剧情?
哪儿有剧情啊!
这片连过场戏都没有……就当看MV和广告大片了。
说白了该片就是从大制作电影里逃离的迈克尔·贝玩上瘾的作品,放飞自我,但体量小,只能过度包装。
好似一个被关在屋子里的多动症少年,虽然没啥空间能让他施展,但一定要嗨起来。
《亡命救护车》北美票房惨败,上映首周末票房仅为700多万,截至目前,全球累计4100万,是迈克尔贝生涯最低票房没有之一。
而这部任性的作品,烂番茄新鲜度68分,但观众评价达到了88分(A-)。
所以口碑还是凑合,只是观众们觉得,迈克尔贝的“大片”属性还是太强了,他自己拍这类“小片”,吸引程度还是不够高,但导演本人似乎也不在乎,就是玩儿。
片子很有情怀,片尾字幕都是仿8、90年代警匪片的风格。
迈克尔·贝在片子里还CUE了自己两部旧作《绝地战警》《勇闯夺命岛》,以及肖恩·康纳利(RIP)和巨石强森两位合作过的演员,看来这些作品和演员,都给导演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女主角艾莎·冈萨雷斯很美,但该片里她的傲人身材并无展示。
PS,迈克尔贝不适合导演这部电影,那么谁适合呢?
《训练日》《生死狙击》的安东尼·福奎阿,或者或《警戒结束》《狂怒》的大卫·阿耶,他们都拍过类似的故事,更加适合执导该片。
格外推荐一部《紧急44分钟》,两个悍匪大战特种部队,效果不错,当年央六还播放过。
个人心目中最适合该片的是已故导演托尼·斯科特(《壮志凌云》),尤其是其导演遗作《危情时速》,那剧情张力和镜头运用,人家开火车都比你飙车紧张,玩镜头方面,老贝还是不如前辈啊。
彩蛋:白金沙丘白金沙丘影业,成立于2001年,迈克尔贝自己的公司之一,也是他投入精力最大的制片公司。
公司早期以翻拍80年代恐怖为主,除了两部《德州电锯杀人狂》,还翻拍了《猛鬼街》《鬼哭神嚎》《黑色星期五》《搭车人》等80年代经典恐怖电影。
而且由于B级片成本低、拍摄周期短,有利于新导演们练手并“注入”自己的想法。
爆炸贝说了,虽然自己不会亲自执导这些电影,但会提供建议,并寻找“大片”之外的另一种可能性。
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包括《德电》《猛鬼街》这些公司早期作品,老板迈克尔贝全程在片场盯梢,而且好为人师,虽然不是编导,但经常越俎代庖当编导。
他的“白金沙丘”公司,平均成本仅3000万美元的翻拍恐怖片,经过“白金沙丘”的制作,再交给狮门、派拉蒙等大厂牌进行发行,往往会拿到8000万甚至过亿美元的票房收成。
而且这里也是新晋导演的训练营,很多导演都是爆炸贝带出来的,最典型的当属《德电:前传》的乔纳森·里贝斯曼,这位后来独立执导的《诸神之战2》《洛杉矶之战》的效果,深得“爆炸贝”真传。
如今做大了的白金沙丘,也开始参与制作如《忍者神龟》这样的大电影了,也开发了原创电影《人类清除计划》和《寂静之地》两大系列,已成该公司的招牌。
但《亡命救护车》,白金沙丘并没有参与制作。
这简直是我看过的所有劫案类电影里最无组织无纪律的一次行动了。
3200万,如果不是美联储调现金,都不会在银行出现这么多现金。
那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你要如何策划呢?
你可是上过刑侦学校并是家传黑社会的狠人啊。
结果你带去的人是:一个穿着拖鞋吃着棒棒糖,拿着钱出错门;另一个一直一脸不屑,出门就朝警察开枪,你在后面一边喊一边拽,根本就不理你,自顾自的继续枪战;再有就是你弟弟,你弟弟今天来找你借钱,你拉他就来了,他知道你的计划么,他有什么准备么,什么都没有。
有计划的行动是最忌讳临时变动的,但你居然临时拉人。
此外出发前一刻司机才知道换车,而且这个司机似乎也在枪战里玩嗨了,直到被击毙没有接上任何一个人上车,撞了一堆东西,外加一个同伙。
再加上留守的小弟也是一副没头脑的样子。
真让人奇怪这个黑帮是如何生存到现在的。
以上是剧情的荒谬,然后是人设的。
同伙外面喊着该出发了,Danny还在劝弟弟参与,不知道的以为是要出门蹦迪呢。
而成年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而弟弟在本片就相当坚定,反复横跳的相当坚定。
Anson说你现在停车,这是最后的机会了,被Will回绝,“我绝对不会停车。
”;车开到桥下,小弟在喷漆,Danny对弟弟说,你赶紧走吧。
被Will回绝,“我绝对不会扔下你。
”;逃到贼窝,贼头既没有要杀他们,也没有想多要钱,就是要把人质留下,这个时候又又被Will回绝,“我绝对不会留下他们。
”;最后看见弟弟奄奄一息,气愤不已的Danny决定和枪击弟弟的护士同归于尽,却被弟弟抢先一步击毙,就是因为他曾经对护士说过“我绝对会放了你。
” 而不知道这个被颠了一路的警察和护士是不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发作。
他们是造成一切的始作俑者,甚至警察的伤都是Will开的枪,结果居然就像他是英雄一样。
他是救了你的命,但你之所以需要人救命可都是因为他啊。
而震惊还不止于此,护士最后把一叠钱放到婴儿篮里,可就是板上钉钉的共犯了。
似乎情感是凌驾一切的,法律、道理、专业在情感面前都显得毫无地位。
而更可怕的是这情感的建立完全不合情理。
而为了彰显这次经历让她一下子具备了丰沛的感情,在这次惊心动魄的大劫过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居然是去看再前面的一起救援里的小女孩。
下面是不是打开花名册,照着营救顺序一个一个去关怀一下呢。
整部片子看着让人十分分裂,当两个人都坐在前座瞪着眼睛看着空中的直升飞机的时候,是不是忘了后面还有人质了。
你们心也太大了。
而这种心大的情况在本片中一再上演,护士经常自己一个人在后面看着受伤的警察,直接打电话和警察聊天都没人管。
而制造了这么大劫案,和警察枪击了这么久的Danny,居然对于杀警察这么谨慎。
作为策划者,这起案件中所有死伤的警务人员是不是都会算在你头上,你这么执着于自己不杀警察是不是有些太不拿自己当回事了。
Michael Bay似乎更在意飞车爆破,在追车的过程中,经常莫名其妙的出现毫无必要的撞车场面。
明明救护车并没有做出如马拉多纳般的急停急转假动作,可警车一个个的都撞出去了。
而片中所有人物似乎都有自己的故事,但没有一个展开说的。
兄弟俩的故事只有小时候的闪回,他们一个接手黑帮,一个报名参军,是如何分道扬镳的,两人的情感回路是怎样。
而一众配角就更没有着墨了,Cam的药物上瘾过往、Monroe和狗的故事、Anson出场时候明显是和同性恋人在做心理咨询,而鉴于他和Danny的同窗情谊,又酒后失踪,他俩关系又是如何。
似乎与追车无关的都没必要赘述,但其实一切都能让这场追车更丰富,我们要视觉效果,但不是光看视觉效果。
飞车可不仅仅是满天飞的火星和零件。
今天这部片子,太可了。
它是由好莱坞著名导演迈克尔·贝执导。
他的作品一向以节奏快速、场面火爆著称,人送外号“爆炸贝”。
无论早期的《绝地战警》《勇闯夺命岛》,亦或令他获得全球声誉的《变形金刚》系列……他都将爆炸美学贯彻到底。
汽车、大楼,炸炸炸;飞机、大炮,砰砰砰。
真是做到了每一分钱都花出了响声。
这不,他又拍了部从头炸到尾的电影——《亡命救护车》Ambulance
本片翻拍自2005年丹麦的同名电影。
讲述两兄弟抢劫银行,但阴差阳错之下抢占了一辆救护车,不料车上还有一位生命垂危的病人和一名实习医生。
两人由此开启了一段鸡飞狗跳的逃亡故事。
爆炸贝版的《亡命救护车》在剧情的主线和原作基本保持一致,细节略有变化。
原作里两兄弟抢银行的动机是“救母亲”。
到了这一版变成了退伍老兵威尔为了拯救患癌妻子,不得不铤而走险,被他的兄弟丹尼拉下水去抢劫银行。
主演方面,男主角是好莱坞男星杰克·吉伦哈尔。
曾主演《断背山》、《夜行者》、《源代码》等经典电影;另一位男主角叶海亚·阿卜杜勒-迈丁二世,出演过《马戏之王》、《黑客帝国4》等作品,还凭借《守望者》获得了艾美奖最佳男配角。
女主角是女星艾莎·冈萨雷斯。
代表作品有《阿丽塔:战斗天使》《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喋血战士》等多部好莱坞大片……尤其是她那双性感的大长腿,惊艳了不少观众。
电影一开场就交代了人物的性格和背景。
原作的亲兄弟变成了“养兄弟”。
退伍军人威尔因妻子罹患重病,急需一笔23万美元的手术费用。
求助无门的他找上了自己的继兄丹尼。
威尔小时候被丹尼的父亲收养。
两个人虽然从小一起长大,有着深厚的感情,但两人本质上有很大的区别。
丹尼出身于犯罪世家,专职就是“抢银行”,犯案累累且至今仍逍遥法外。
而威尔没有步家族的后尘,而是选择追求心目中的正义,成为了一名军人为国效力。
两人本来井水不犯河水。
可看威尔找上门来,丹尼干脆拉他下水,要他一起参与即将要进行的银行抢劫行动。
为了妻子,威尔决定冲动一把。
谁曾想到,两人抢劫银行过程中出了差错,惊动了警察。
两人打算从地下车库逃走,却发现大楼被警察包围。
走投无路的两人冒险劫持了一辆救护车。
谁知,救护车上有一个医生,还有一个急需抢救的警察。
这可怎么办?
威尔和丹尼被迫在洛杉矶街头展开一场前所未见的大逃亡……
不得不说,这个故事具备商业大片需要的所有因素。
故事并不复杂,从两条线展开。
一条是“抢劫犯”威尔、丹尼在逃亡过程中与警方之间的斗智斗勇;另一条是救护员“卡姆”在救护车内和罪犯发生的各种激烈冲突。
有内忧,也有外患,悬念和紧张感也就此拉满。
而且,节奏快,矛盾冲突强烈。
好人被迫做坏事,威尔从上了这条“贼船”就开始良心不安。
但是,从被拖下水开始,他就没办法独善其身。
一路逃亡,他面临艰难的选择。
逃,会害死一个警察,而且还很难逃掉;不逃,必然会被抓,那救老婆就更没戏。
除了人性善恶的探讨,本片的刺激场面真是做足了。
虽然投资并不大,才4500万美元,但该有的名场面一个都不少。
飞车、爆破、枪战,应有尽有,且每一帧都冲击着你的视觉神经。
熟悉导演的都知道,迈克尔·贝习惯用 爆炸、广角、慢镜头。
尤其是爆炸戏,什么都能炸,什么都敢炸。
频率之高、范围之广。
从逃亡开始,砰砰的爆炸声就没有停过。
火光漫天,车子炸成废铁,简直是常规操作。
尤其是最后的追击战。
警车穷追不舍,直升机步步紧逼。
激烈的枪战再加上创意十足的动作场面,看得人肾上腺素狂飙。
可以说,迈克尔·贝这次在拍摄技术上有了革命性进步。
这次,他动用了航拍技术。
在大范围的场景调度下,洛杉矶的美景一览无遗。
但成也技术,败也技术。
漂亮是一大优点, 但太多摇晃的镜头难免会让人观感不适。
观众会跟随着镜头,一会高速俯冲,一会横冲直撞。
不习惯这种画面的,可能会有眩晕感。
在南瓜君看来,《亡命救护车》的优缺点,其实是一体的——它是一部用力过猛和过火的电影。
这股猛劲,是爆炸贝一直以来的风格。
有的观众也许会视觉疲劳,但这不并不妨碍我们在视觉真实感和流畅感之间感受到“爽”。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不要动脑、纯粹看嗨的大爽片。
适合在闲暇无聊的时候,捧着爆米花,叫上三两好友去看,享受着它带来的震撼和刺激。
但对于这样的电影,你若用一套标准去衡量它,自然是强人所难。
毕竟。
爆炸贝做大场面没问题,让他讲好一个故事,还是欠点火候。
看着爽就完事了。
永远可以相信迈克尔贝的动作片!
片如其名,果然绝大部分情节都在救护车上。
警车、直升机、装甲车在城市道路上的追逐戏实在是过瘾,警匪之间的脑力与心态的对决也是一大看点。
影片从一件犯罪案件引发男主Will在亲情、友情、道德、法律、人性之间的纠结,他想做一个好人,即使为国奉献之后却被国家抛弃他依然坚持这一点。
即便因为种种原因他被迫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却还是处处为了保全他人着想。
英雄也是普通人,也拥有种种无奈和多面性。
亡命救护车 (2022)5.62022 / 美国 / 动作 犯罪 / 迈克尔·贝 / 杰克·吉伦哈尔 叶海亚·阿卜杜勒-迈丁
我又忍不住去翻了一下我看过的超90%的迈克尔·贝的片子,说心里话,这哥们儿的水平也就及格水平,看上去啥都不错,但没一样精彩的。
尤其是这种翻拍片,竟然没拍好,实在令我意外。
好莱坞电影的精彩就在于它不是非黑即白的价值观,它是只负责精彩的,甚至有那么一点点犯贱会故意让那些聪明的高智商的但又没坏透的犯罪分子得到好处扬长而去。
很显然,这个片子的结尾是混账逻辑。
你甚至很难理解杰克·吉伦哈尔饰演的丹尼在策划个啥?
策划了个愚蠢的寂寞么?
而放着那么性感一姑娘艾莎·冈萨雷斯演了个傻大姐,哪对得住这么一尊女神?
爆炸贝的垃圾烂片(亡命救护车),江郎才尽敷衍之作。
真是一个垃圾烂片,居然还有无脑主播在一直吹捧!
本来不想看的,昨天看了几个评论,忍不住想看看到底有多烂,今天晚上刚看完。
强忍着看完了,看完只有一个字:呸!
爆炸贝江郎才尽,垃圾剧情,垃圾表演,只有两场爆炸,没啥特效,无人机满天飞晃的头晕,全场人物,全是傻叉,没有一个智商在线的。
巧合太多,套路太多,不要问,问就是剧情需要。
呸!
随便挑几个问题:1.高智商罪犯光天化日之下打劫银行,居然不考虑周全,拉了一堆傻叉参与行动,谁见过穿拖鞋去抢银行的?
谁见过不戴面具面罩抢银行的?
同伙之间说话直呼其名连个代号都不用的?
这里你就见到了!
2.一个救护车里的救护员,没做过任何手术,就可以仅靠视频指导,在飞驰的救护车上做外科手术,还不用麻醉药,直接拉开肚子,用手找子弹,用发卡给脾动脉止血,这么折腾那警察居然还能活下来,真可以得诺贝尔奖了。
3.那个女救生员,开枪打了黑人,经历了整个案件,再怎么说也是案件当事人,居然没人拦住她问话,就让她随便行动,还能当着几十名警察的面,大大方方的把比砖头还大的几十万美元现金放婴儿车里?
当警察都是傻子加瞎子?
刚开始拷黑人的时候,为什么不说黑人救了她?
非等半天才跑过去扶他?
难道美国银行icon最基本的防盗措施都没有了?
美钞icon里的染料呢?
定位呢?
这是在侮辱美国,还是在侮辱观众的智商?
4这里面男主女主都是圣母婊,女主本来被劫持了,后来因为黑人给她帮忙了又吐槽了为啥参与抢银行,就圣母心发作,要帮黑人,不但帮他救命,还要帮他给他老婆偷银行赃款?
黑人也是立场左右摇摆,开始是被迫参与抢银行,本不想开枪,结果还亲手打伤了警察,后来还要帮女主救警察,还要帮女主脱身,在匪帮老巢本来可以拿着钱赶紧跑路,结果圣母心发作,非要救女主和警察。
(请问,你抢银行不就是为了救老婆命吗?
你救女主算怎么回事?
)结果导致兄弟俩被迫跟黑帮火拼,他也被女主误伤。
最奇葩的是最后,女主打伤了他,他还要维护女主,最后一枪把他哥打死了。
话说,你到底是哪头的?
槽点太多,无力吐槽。
爆炸贝是不是太缺钱了?
什么剧本都敢拍。
只有一个是不变的,爆炸贝对女主角的审美,看看第三张照片,是不是跟变形金刚的女主梅根(第四张照片)一样?
再谈电影《亡命救护车》观后感。
电影讲述了关于人类共有的人间温情的故事,包含爱情、友情和亲情等等。
但以我之见,影片的真正主题是关于爱(同理心)与正义感的传导和回流,最终形成一个个完美闭环(我们姑且称之为“爱流闭环”吧),从而实现从拯救他人到自我救赎的完美结局。
其中男一号威尔作为战斗英雄,在经历了战争创伤后还要饱受无法担负儿子癌症医疗费用的二次打击,理想幻灭,被逼无奈,为挽救儿子生命铤而走险,走向犯罪的不归路。
这一情节主线看似老套无聊,但后来的情节发展却非常一波三折,扣人心弦,耐人寻味。
影片中有无数关于爱的传递与回流的“爱流闭环”故事。
首先,威尔对于妻子和儿子无限的爱实现了第一次爱的传导,而妻儿在与威尔的对话中又将爱和正义感传导回来,实现爱的回流,从而直接导致威尔在亡命途中良心发现,最终做出迷途知返的正确选择。
其次,作为前面的爱的传导的直接结果,威尔在逃逸追捕过程中不惜牺牲自己以拯救被自己误伤的警察以及急救车上的医护人员、女主角卡姆,从而完成了爱的传导,并导致受伤警察最终没有指证威尔误伤他的犯罪行为,反而说威尔救了自己,又一次实现了救人与自救。
同时,威尔的正义感和对弟弟丹尼的兄弟情谊最终打动了丹尼,使其一度放弃了金钱和自保,奋力保护威尔并与其共同保护人质,从而又一次实现爱的回流与救人/自救奇迹。
最后,也是最精彩的“爱流闭环”情节,这就是女主角卡姆的故事。
卡姆本来是医学院名校的高材生,但因大三酗酒吸毒自暴自弃,不得不辍学改行成为急救车救护员,并因此失去了珍爱的医生男友。
卡姆为此有很深的心理阴影,久久挥之不去,所以尽管她在急救领域技艺超群,非常专业,但她始终无法面对被自己拯救的急救病人,更重要的是无法面对自己,她将病人送到医院之后从来不敢进病房探视病人,因为一是担心会因看到病人的苦楚或感恩加重心理和情感负担,但更重要的是她对自己不能成为医生怅恨不已,因此不敢进病房重揭内心的伤疤。
但经过这次生死考验后,特别是多次被威尔不惜牺牲自己拯救生命以后,她最终勇敢面对自己和他人,不仅奇迹般地成功挽救了受伤警察的生命,而且在片尾终于鼓起勇气进入病房探视当天早上自己亲手急救的受伤小女孩,而小女孩的康复和天真可爱的笑容又反过来彻底拯救了卡姆,使她重新审视了生命,认识了自己,从而完成了自我救赎。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可能是因为自己太脆弱敏感,即使你说这是俗套也好,煽情也罢,总之我就是喜欢这样的关于自我救赎类的电影。
我觉得整个电影就是在讲述这样一个个看似平常而又感人至深的关于自我救赎和爱的传导的故事。
真不明白为什么在国内首映时观众反响如此惨淡,很多观众表示对大导演迈克尔·贝很失望,说什么对影评主题不知所云云云。
也许我又少见多怪了,或者也许我又对电影过度解读了,从而读出连导演本人都没想那么多的寓意来了吗?
不管怎样,总之我觉得影片不失为一部好电影,甚至堪称一部伟大的电影。
窃以为,一部电影堪称伟大,不仅仅在于剧情、人设、动作、场面、演技、特效、悲情、幽默等等诸多外在表象,而在于温情、温情、温情(重要事情说三遍),而且理应仅仅在于影片所呈现的源于生活并真挚感人的温情而已。。。
storyline不出所料地弱智。。但是观影蛮爽的。。。。太久没进影院啊啊啊
有为了老婆抢银行的,也有穿着拖鞋抢银行的,有带着狗去抓贼的,也有差点被贼打死转头就原谅的,当然还有现场视频教学手术立马就能上手的,不过这并不妨碍艾莎的美,即便经历枪林弹雨也能保持秀色妆容,更能内心美到众目睽睽下将歹徒的脏款给到威尔老婆~这角色塑造已经无脑到可以与放飞自我的剧情一起双宿双飞。穿越机的大量使用的确带来不少刺激体验,但就连简单的对话都要来段炫技般的花式运镜完全大可不必,本身就密集的特效再加上不停摇晃的镜头只让人感觉炫目的同时也很目眩,能看清的就没几个画面,仿佛经历一次晕车。
爆米花🍿️指数很高!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套路,熟悉的Micheal boi,甚至女主和年轻时的Megan Fox长得一摸一样…贝女郎是同一个face gene吗
取消限时,也强化了《生死时速》中的社会元素,无人机天旋地转神出鬼没,迈克尔·贝最有趣的电影之一。但由于缺少喘息和变化,整部电影实在是太、长、了……
超长追车戏+“we are family”,速激是吧?JG果然还是演反派比较有魅力。
卖拷贝是不是迷上了穿梭机啊,插了一大堆窜来窜去的素材。晕死我了
ACAB
哈哈哈哈哈哈哈神剧本
一路跑跑跑、炸炸炸!整体体现的是一位美女急救员的牛逼与大杀四方!所有正方反方都是渣渣!故事的起因:一位警察为了泡银行女柜员而进入正要抢劫银行的匪帮碰在了一起,故事的结尾是因为一个退伍人员无钱看病而找到正准备抢银行的好友杰克,最后在疯狂的时候干死了好友杰克!中间所有人洗白了,钱拿到啦!中途该死的黑帮那一幕才是真的炸炸炸!贝爷的拿手好戏!只是这么个故事干了2多小时加上不停的镜头运动(追拍、旋转、高楼垂直俯冲、穿堂等,看的脑子疼还晕),差评!
摄影很炫技很花哨,各种无人机的特技运动镜头和快速剪切,但大量的重复使用严重影响整体观感,尤其追逐戏的部分实在是看得人好累。故事就像把gta5线上抢劫任务搬上了银幕,角色设置上警匪双方都是一黑一白,吉伦哈尔无疑是最出彩的那一个。
爆炸贝的抢银行飙车,比速激好看
从故事上来说其实没什么好看的 不过这毕竟是迈克尔贝 看爆炸就好了 而且那几个追逐场面时穿梭机拍摄的镜头是真的很帅
果然不在电影院看效果大打折扣,剧情弱智,人物动机一会儿这一会儿那,2022年是世界电影的大衰败年
迈克尔·贝发现了无人机摄影,从此以后世界便是另一番模样。扎扎实实的bayhem,从疯狂的动作戏到土掉渣的煽情段落,爆炸贝彻底回归自我,期待他接下来的作品。
最后的转折是没有想到的,为了家庭牺牲了亲情。有些镜头是真的酷炫。作为爆米花电影,不错了。
剧情有很多逻辑漏洞,经不起推敲,不过,特效和情绪煽动很到位。可以看看
笑点量大,杂糅一气,爆米花味儿足够。
简直是献给LA社畜的情诗!!满分满分哈哈哈!!第一次看到比IMAX片头那个倒数视觉效果好的电影,可以堪称奇观了。这电影就像LA这座城市本身一样,inviting且entertaining。看这电影,熟LA的观众可以看门道不熟的也能看热闹,所有人都可以have a good time,随处都能看到小小的但极其重要的人文关怀。太棒了!最顶的essential LA film!(杰克吉伦哈尔演的太好了!
急救是一组争分夺秒的计时步骤;抢劫是一场全方位监控下的自投罗网与夺路狂奔;连迈克尔·贝的拿手好戏也在多变的镜头拼接中,散碎如一场漫长的炸裂。深谙警道的传奇之子也只能招募到一群乌合之众,电影里的这场银行劫掠就像一场不合时宜的告别秀,不再有童年时观看虎胆系列时气定神闲的智勇决斗,一切时刻维持高肾上腺素运作,但代之以碎片化的时代风格,唯有闪回里的童年显得悠长缓慢,却在寥寥几幅无声画面中刻画出某种令人心碎的情绪,也让我被结尾那句简单的“别松手”轻易打动。这世界变化太快,慢不下来时别松手珍视之物。
一部电影足以见得好莱坞影片在疫情的大环境下退步到何种地步,随意乱转无法连贯的镜头,虽然看着实拍花了很多钱但最终效果就是多机位随意剪辑出来的动作序列,以及所有角色没有逻辑,没有弧光,只剩下嘶吼的表演,让本片荣膺本年度的超级垃圾电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