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特别喜欢原版,所以来看下翻版演什么样,看完只想尽量客观的吐槽下。
其实国产剧有很多好的题材,符合中国文化价值观的,适合中国演员表达的剧,比如琅琊榜 ,中国风特征很明显,演员演起来也驾轻就熟。
《约》翻拍自日版的《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呢》,现在就我个人看到的对比下。
:首先,从演员角度讲,杏演的女主理性淡定中透着一点可爱,王演的女主在尽量地从外形上靠进杏演的,比如瞪眼,的确乍一看有些神似,但是不知道是由于王的脸盘大还是她的演技有点硬,演出来的效果是一个机械呆板满身怨气的大龄剩女感觉,像一只河豚鼓着肚子,用针一扎随时会爆炸。
再说郭演的高等游民,长谷川演的男主,刚开始出场时有种懦弱略加畏缩的气质,到后面渐渐展现出文人的优雅气质,尤其是长谷川叔皮肤白嫩,身形纤细,自带少年感的面相,演这种久居书房足不出户的宅男毫无压力;郭是一个演技不错的演员,就是觉得接这个戏节操不保。
受外形限制(毕竟长得比较汉子),身材魁梧,再配上满脸的胡茬,套用前面影评说的演成了赵本山风,同时夹杂着一些智障感,尤其是他掐着嗓子演文弱感时有点让人起鸡皮疙瘩,感觉一个老大不小,满脸沧桑的大叔在那里强行卖萌,特别尴尬,目前看到第四集,郭吐槽萝莉女前台时那段算是演的比较好的了,毕竟可以正常说话,听起来不那么做作了,我觉得这个角色选角时就应该找面相文气一点的大叔,太过阳刚褶子多的文弱起来很违和;再说男二,中岛芋头演的男二有一种萌萌的痴情感,但是樊野不知道是台词功力不行,还是演技本身渣,念起台词感觉不入戏,底气不足,感情不到位,还有一种特别娘的气质附体,看他的戏是全戏最尴尬的。
这部戏里演员里面目前看到最好的应该就是发小了,没有受日版限制,自己演绎,发挥起来比较自然。
然后就是配乐,虽然大量沿用原版的配乐,但是配乐和画面特别不融合,原剧的配乐一响起来,配合演员在线的演技和像蹦豆一样的台词,让人马上燃,可能是中国话比较适合慢慢说,背景音乐一起,演员说话的节奏跟不上音乐的感觉,就觉得bgm和剧情割裂开了,浪费了原版那么带感的bgm。
最后,台词方面打磨得不是特别好,尽量在照搬原版,但和本国文化背景又有点不符。
总之感觉这部剧翻拍的有点生硬,没有原版好看,有点不伦不类,就像山寨机一样,乍看挺像,细看哭笑不得,还是多找些适合本土文化背景的素材比较好,没必要非翻拍别的国家的,我们自己也有很多好的素材待挖掘。
女主是个有严重强迫症的数据控女博士,每个动作都要在固定时间点做,开车之前一定要检查好所有项目,连走路都必须沿着一条线笔直行走;男主是个热爱诗歌、二次元的死宅,妈妈眼里的弱智,朋友眼里丧心病狂的死盲流,围观群众眼里连相亲对象手都不敢握的怂货。
这样的俩人在大数据时代开始相亲,继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本剧内容幽默,情节相对比较紧凑,作为男主来讲郭晓冬也有了一定突破,从居家好男人的形象走出改演这种不修边幅热爱二次元的角色,本剧的惊喜是士兵突击里的马小帅同志和台湾综艺教父王伟忠。
我觉得这部翻拍还是值得支持的。
这部剧的主角和类型我觉得都不是大陆观众能普遍接受的,从这点上就可以感觉制片方起码不是纯粹为了钱而进行翻拍,是为了让国内不关注日剧的观众能够领悟这类剧表达的东西。
至于翻拍的剧情等基本和日版相仿,应该是日方所要求的,因为日方有工作人员全程参与拍摄。
总之,我认为这部翻拍是值得支持的,要让国内的观众接受的新的思想冲击,从而逐渐提高国产剧的品质,这样高质量的翻拍是必要的,当然这不是说支持一直翻拍。
被这部剧吸引大概有两个原因。
其一,它赤裸裸地抛出了一个问题: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有力度,如果换成“约会恋爱是什么”,那效果定会大打折扣。
“究竟”正是人们百思、百试而不得其解时,最无奈的追问。
我盼着更新、恨不能直接看大结局,很大程度上是想知道答案。
当现实中的恋爱经验不足时,通过影视得到些许弥补或许能让人更有底气。
其二,剧中的男女主都是常人眼中的奇葩。
男主已过而立之年,从不出门,酷爱读书,自称“高等游民”,是常人眼中的啃老族、废物。
女主是高级精算师,生活富足,形貌俱佳,是常人眼中不懂感情的怪物。
这样的两个人会有怎样的碰撞?
因而会好奇,甚至内心深处还潜藏着对自身的庆幸和哀怜——幸好我是“正常”的,可若我读了博士,是否也会成为常人眼中的“怪物”?
或许多年后我会觉得此时的想法幼稚而肤浅,可在这个阶段,这就是我最真实的想法。
或许这部剧吸引人的另一个原因是,每个人都能在欧阳羽飞和陆依依身上看到曾经的或现在的自己,只是为了成为一个“常人”,我们努力掩盖着自身的“不一样”。
比如,或许你曾经热爱文学,却渐渐害怕被称作“文艺青年”;曾经喜欢独自呆着,看书、画画,甚至发呆也是享受,可渐渐害怕被说成是“不合群”。
因而大多数人选择掩藏,而欧阳羽飞和陆依依却选择了诚实地面对自己。
那么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
陆依依说,她以前以为只要恋爱了就会幸福,就会充满快乐和喜悦,但事实并不是这样,但就算要饱尝痛苦,就算要遭遇苦难,可正是因为有了那个人的陪伴,漂泊的生命从此才有了意义。
但欧阳羽飞说,可这样的话,恋爱和结婚就是一件苦差事。
别说恋爱和结婚是一件苦差事,就是活着本身同样是一件苦差事。
这也是剧中陆依依所说的。
可因为苦,就不活着、不恋爱、不结婚了么?
显然不能。
会因为那个人感到痛苦才是真正的恋爱,如果一直开开心心的,那么那个人和朋友又有什么区别。
这是20集的电视剧给我的最终答案。
我不确定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也不确定是否真的明白这个答案。
我只是想到了大学时很喜欢的一个男生。
对着电脑屏幕和他聊天会心跳加速,知道他受委屈会心酸,那时真的能感觉到心里涌出了一股液体。
知道他并不是真的喜欢我而只是感动,会心疼。
那时才知道原来真的能产生生理性的心疼。
我想,或许那是我的恋爱,尽管只是我一个人的恋爱。
以下是在腾讯视频下看到的评论,非原创。
编剧改编的不怎么好。
1理解原作品感觉不到位。
原作品有多视角的观察。
会让人觉得人物的价值观对于他们本身是合理的。
作者改变后变得单一视角,让人觉得人物本身不认同自己的价值观。
例子,女主角问别人你觉得我是神经病吗?
说明该编剧台词不符合人物。
显得潜台词是女主不认同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也不合理。
2 不少日本元素。
没有很好的本土化。
所以显得有些突兀。
高等游民的概念属于日本文化,引用起来显得很突兀。
人物演绎的自己的角色很不自然。
并没有刻画出自己的特点。
3 形式大于内容的表演中版的表演完全就是照搬日版,但对角色的理解却天差地别。
就男主角坦白自己不喜欢现实中的女人这个部分:人在自白的时候,通常是不需要交流眼神的,眼睛乱飘想看而不敢看的情绪,多发于做贼心虚。
没看过日版的,看到评论里有很多人骂,其实挺不理解的,难道翻拍就一定是毁吗?
为什么要那么偏执?
作为一个只看国产剧的人来说,看到郭晓东演一个奇葩,一开始内心是去拒绝的,第一集没看到十分钟就弃剧了,回来周围有朋友说挺好看的,我很纳闷,于是决定再往后看看,是不是我自己太武断了…果然,看了前五集,简直是又哭又笑,虽然演员长得有点枯燥,但是剧情真的不枯燥,而且顺带还把演员衬托的可爱了许多。
我们的这部剧可能更适合80后看吧,在一件件看似奇葩的故事中感触颇深。
人生很短暂,能够让自己爱的人每天都开心的笑,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作为一个从“未成年”的反町隆史看到“逃避可耻”的星野源,并且视日剧为男朋友的独身妹子,我就已经打算坚定不移地狂黑一把这些被移植过来的本土化产品,为那些陪我多年独守空房的男朋友们正名,当然,即便在我还没有看到它们的时候。
就在这时,《约会》上!
线!
了!
我在上海参加了试映(第九、十集),结果真的让我很失望,因为我居然不自知地路转粉了……总体而言,本土化产品沿袭了原剧的人物设定、风格、故事走向甚至是诸多的事件和场面,对此,我看到有人疯狂诟病编剧和导演的改编力度和水准。
作为一个追完原剧的原剧粉而言,我倒是欣慰些许,毕竟他们既没有拿一个一模一样、无脑统一的“Made In Zhongguo”来圈我的钱,也没有用一个面目全非、丑陋不堪的“完全创新手册”来告诉我说:“对呀,这就是之前跟你朝夕相处的那个男朋友啊!
”如果说原剧是一个人,那么本土化的《约会》并没有给他换上一张让我们十分陌生的面孔,更没有为他篡改一个我们绝不接受的灵魂,而是告诉我们:“你们看,他穿和服很美,穿唐装也很漂亮啊!
”上线之后一口气看了六集。
相比于原剧,本土化给我最大的感受在于,我妈居然看乐了。
不得不说,它将原剧一集的体量划分为两集,叙事节奏尽管拉缓了但并不影响我的观剧体验,与此同时,它在原剧中很多一笔带过的过程和细节上做了有效填充,比如说巧和依子(欧阳宇飞和陆依依)的游乐园约会活动,这次事情结束地并不仓促,反倒饱满得很,水土相符的笑料也是十足。
自此,我再也不用担心妈妈的看剧了。
“插入”、“嘴她”、“SM”、“让她怀孕”……它污,它不堪,可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啊。
我们不会再看到接吻就蒙眼睛,我们也不会再与老铁以“同志,你好”相问候;闺蜜偶遇心上人,我们以“扑倒他!
拉他开房!
”代替了“一定要端庄大方,笑不露齿”;老朋友过生日,我们把工工整整写着“生日快乐,笑口常开”的贺卡变成了长着大象鼻子的豹纹丁字裤和限量版铁盒杜蕾斯。
我不是欧阳宇飞,不是陆依依,也不是董子俊,更不是香香,但他们却把我的生活拿进了荧幕。
人们总喜欢吃饭的时候拍美食,出游的时候拍风景,节日的时候拍礼物,甚至失恋的时候拍自己,为了记录此刻的美好抑或是不快,那如果把这一切串成一个故事,拍成一部网剧,又何尝不好呢?
《激情燃烧的岁月》记录了我爷爷奶奶那一代人,《渴望》记录了我爸我妈那一代人,而哪部剧能记录我们这一代人呢?
不要告诉我是那些都市言情偶像剧,我不是公主,不是千金小姐,至今也没有王子,没有霸道总裁来为我承包鱼塘。
本土化的《约会》,它或许不成功,或许有很多人偏执于非议,或许在几年后没有人记得曾有这样一部剧出现过,但我真的希望它能成为阿姆斯特朗的第一步——也是记录我们生活的电影电视剧的一大步。
但即便如此,实话说,本土化的《约会》也并不完美,之中难免有差强人意的地方。
于是我顺手百度百科了一下本剧的导演,居然发现这是他第一部影视剧导演作品,原本觉得不黑不好的我又一次打消了黑它的想法。
想到我此生做的第一道菜,连小区里的野狗都不愿吃;此生第一次化妆,居然吓哭了邻居家的小孩子。
那么,我有何资格去怒斥或是嘲讽别人的第一次呢,又怎么能要求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去跟博尔特比赛跑呢?
更何况这个第一次,要比很多人出色太多,最起码的,欧阳宇飞和陆依依的第一次打动过我,这就够了。
一直不懂什么叫“路转粉”的我总是对各种翻拍报以漠不关心的态度,因为我以为翻拍就像是经典球鞋的复刻,复刻再好也比不上原作。
但《约会》这部悄悄而来的翻拍剧似乎强行逼我交出了一波处女转!
我,路转粉了。
没看过日剧。
刚看到手机上的推送内容时,我就已经对它产生了反感,只因为“大龄剩男啃老(婆)族”这几个字眼,扎心了。
这种事对旁人来说可能是陌生的,但对我确是自小亲眼目睹过,儿时父亲与母亲的生活状态便是这般,所以这也成了我心里的一道伤疤。
良药可以治顽疾,真爱可以治心伤,看个翻拍剧就能治愈成长中的伤痛?
好吧,《约会》做到了。
剧中的台词句句金句,像郭德纲的段子集,在恰到好处的点甩出包袱,让人啧啧称快。
“天线宝宝”“公瑾留步”我可以笑一年。
把“啃老(婆)族”这一令广大老爷们所不齿的事变得有趣而令人接受,不停的反转,特别是我本来是想看看它翻拍的有多么烂,但是却一口气停不下来看完8集。
笑的拍桌子的同时释怀了父辈的做法,治愈功效就是这剧副作用吧。
一千个观众心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部电影,一本书,一部翻拍剧,只要有一个瞬间能触动你心弦,就够了。
打一星,发恶评,做个充满愤怒的键盘党,太容易了。
现在看到喷子和黑粉,我选择默默走开。
毕竟在喷的过程中寻找存在感和话语权,是他们(仅剩)的权利。
男主演技浮夸,气质不似宅男,一副中年社会油子腔调。
而且明显没好好背剧本,不仅语速不济,还经常性背错台词和吃螺丝……就这工作态度也能蒙混过关?
男二演技根本不在线,台词功力零,外形虎背熊腰,怎么混进剧组的?
整个剧节奏严重注水,时间线被改的乱七八糟。
最可恨的是:非要在一些论辩的地方画蛇添足的改编,完全缺乏自身逻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节奏控制能力远低于原作的自知之明。
剧组很缺钱缺时间吗?
只要一对话就摆个三角形机位两个镜头之间来回切,又不是婆媳唠嗑剧,换几个角度多拍几个镜头剪进去会死吗?
没发现那单调的剪辑画面已经跟快节奏的语速和BGM完全脱节了吗?
所谓本土化改编不过是强加了很多用烂了的网络段子,以及把男主改成了“妈宝”,但男主不可能又宅又妈宝:妈宝是妈让干啥就干啥,但男主他妈让他宅着了吗?
他妈让他找工作他找了吗?
改编时有搞清楚“妈宝”的概念了吗?
……多余的改编做了一堆,该本土化的改编却连最基本的都没做到,比如:女主噘鸭子嘴的梗照挪日本文化,在中国没这审美;男主“高等游民”的身份也是照挪日本文化,在中国没这身份。
问题很明显了:中国不是没有好剧本,而是整体工业制作水准所有环节通通不及格,如果整个剧组90%以上都是混日子的态度,剩下的10%又心有余而力不足,那就算请神来写剧本都没用。
update 2017.04.24今天,同样由SMG翻拍的张艺兴版《求婚大作战》,已经在电视台和腾讯视频同时上线了。
只因看到这部张艺兴版已从原版11集翻拍成32集了,我都失去了看的勇气(大学时代,大妈是我的女神啊)。
只希望,来这部翻拍打1星的朋友们,到了张艺兴版那里不要手软啊,不然不公平,呵呵另外,这部《约会》还是只看了6集,最近工作较忙,没时间看后面的。
等看完再补齐……========================================================================进来,请先问你自己一个问题,“讲真,你真的认为,现在国内能拍出超越原版的翻拍吗?
”假如,你的观点和我一样:目前以国内目前的水平,是不可能超越原版的话;那么,你可以继续看下去了。
看了下评论,其实最主要不满的地方是两个。
(一)“完全copy原版。
”“抄袭的太难看。
”“没见过这么恶心的翻拍剧,每一个镜头,表演,台词细节都抄,实在生硬,和原作简直两个世界。
"但只要看一下相关的报道以及采访,你就会发现,这应该是日方的要求。
“中国版剧本由古沢监制,要求叙事方式、故事发展与台词的精神内核,统统要和原著一致。
就像高考英语阅读有道大题,要求用类似的表达方式说同一个意思。
剧本改编也差不多这个要求,台词都是同等替换,就连主角喜欢的偶像类型都不能变。
”“孙佳亮透露,《约会》的剧本由国内编剧执笔,一开始打算完全推倒重建,按照国产剧常见的线性时间顺序来改编,但写完后发现,效果变得非常平淡,戏剧冲突不够。
“我们写完大纲之后发给古沢老师(古沢良太)看,他的回复是‘平淡,建议修改一下’。
我们改了很多版,发现还是不行。
这个故事最有趣的一点就在于先抛出最大的冲突,再用倒叙的方式进行诉说。
”“人设方面延续奇葩的人物设定。
男主角保留“高等游民”身份,仍然是一个在家啃老的文科男。
但女主职业从公务员改为精算师。
关于这点古沢也质疑过,还询问过精算师年收入多少,是否和原女主的薪水一样高。
最终考虑到这一改动在中国更符合刻板严谨的理科女形象,古沢才予以认可。
""实拍过程,日方特派六人小分队跟组,人员组成:监制+监制助理+2摄影+2灯光。
日方对细节都严格要求,比如灯光随时会掏出米尺,拿出杆子来笔画,点出灯位的具体坐标。
”因为拍摄风格不同,中日代表队几乎天天发生激烈争执。
以倒车戏为例,中方认为要十秒,方便后期剪;日方坚持拍三秒,他们觉得倒个车要什么长镜头,把车停进车位就完事。
期间光是邮件沟通就两千份,现场沟通量更大,随行的九名翻译倒了仨,体力不过硬的,直接就被送进医院。
"所以综上所述,我理解的情况是:翻拍是SMG和富士台签订的三年5部的合约,这部是第一部。
中方本来是准备用国内编剧自己来,日方不答应。
然后不论是从剧本的核心,台词的核心,拍摄也好,灯光也好,日方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古沢良太负责监督剧本和台词的修改,摄影,美术,灯光日方几乎是半壁江山)。
所以呈现再我们目前的这部成品,才是现在我们看到一部高度还原,故事没有跑偏,人设基本没有大的变动,核心台词大多得以重现,摄影和灯光等有高品质保证的作品。
我个人认为,如果完全本土化,很大可能是改的一塌糊涂,整个故事都会跑偏。
你觉得呢?
(二)选角的问题如果你和我一样,觉得大多数的选角有问题。
请继续看下去。
是的,我承认,我也觉得大多数的选角有问题。
比如男主郭晓东老师。
郭和郝蕾的《XXX》是我很喜欢的一部影片,郭的演技应该是毋庸置疑。
但郭(43岁)与原版长谷川博己(40岁,拍摄那年38岁)相比,确实显老,而且书生气不够。
郭确实看上不像30+(本来就是40+),而长谷川又要比实际年纪显得年轻。
另外,郭确实没有长谷川表现出的那种书生气。
但是这个角色应该换哪个38岁的中国男演员来演呢?
佟大为?
邓超?
朱雨辰?
比如男二樊野,和原版中岛裕翔相比。
哎,这,还是不要比了。
其实我觉得差距没那么大,主要是服装和造型的问题。
这件毛背心穿的(服装和化妆全是中方的),哎……见下图
中岛裕翔VS樊野比如女二朱梦瑶,和原版国仲凉子相比。
哎,这,也还是不要比了。
(和男主的年龄差设定也不对)看图说话
朱梦瑶VS国仲凉子最差最差的,我不能接受的就是男主好友(男三)李泓良,原版的设定两人是同龄人都是35岁。
而国产翻拍版,怎么看不是同龄吧。
这就算了,国产版里面这个人物的演出变得流里流气,粗鄙低俗。
如果是为了剧情需要,偶尔开开黄腔也就算了,但这种一天到晚挂在嘴上的设定,真的没问题吗?
真的忠于原版吗?
但是,我个人觉得女主王姿允的表现,真的不错。
和原版渡边杏相比,很多小的动作细节还原度很高,而且让人不那么尴尬,比如鸭子嘴,比如让幻想中的母亲消失的小动作。
而且难能可贵的是,某些小的本土化的细节上,喜剧效果甚至超越原本。
比如在游乐园和鬼互动问鬼五险一金的场景,无论是王的表演还是鬼的表演都让人忍俊不禁;比如,还是在游乐园开碰碰车的时候,自己一边打着手势一边嘴里发出避让声的小细节,都值得称赞。
而且,个人觉得,女主比渡边杏好看,不是吗?
(下下图)
王姿允VS杏如果稍微留心一下评论,就会发现,没有看过原版的观众的评价,是会普遍高于看过日剧原版的观众的。
这当然是因为一相比较,差的会显得更差的原因,但也或多或少会有先入为主的主观因素吧。
作为看过原版的资深日剧迷,刚看国产翻版第一集的时候,那是无比尴尬,但考虑到有了原版整体故事架构的保证,不会出现什么奇葩的逻辑和狗血的剧情,坚持看到现在的第6集,虽然也还有很多场景尴尬,但已经没有原先那么尴尬了。
所以,综上所述,我觉得这样一部翻拍作品,打1星是有点过了,如果算上整体的高还原度,摄影和灯光的拍摄质量,以及女主让人惊喜的表演,勉勉强强应该是能打及格的。
如果你希望荧幕上不要总是充斥着《孤芳不自赏》《亲爱的翻译官》《老九门》等这种粗制滥造,三观奇葩的国产剧的话,那么,应该能给这种还算良心的翻拍剧加1颗星吧。
链接是关于这部剧的一些采访和报道:《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呢》翻拍日剧的正确姿势网剧"约会"翻拍日剧 制片:不能超越就先踏实还原
好看,三观极正无比,翻拍日剧还原度很高,虽然有人诟病但是日剧的剪辑和时间线就是优秀啊,就是从极端逐渐向中庸过度的时候那种生活的哲理和感动,特别感人。所以这样拍出来我觉得很不错。男主和女主演技在线,优秀,感动。
颜值没有原版高,如果剧情差不多就没必要再看一遍了。
翻拍……
半路弃剧,不一鼓作气就看不完
哎,翻拍日剧也好韩剧也罢,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文化差异问题,尤其像日剧这种本民族的特色很重的剧种,要不就真的不伦不类了
东施效颦
还行
。。。。。看不下去。。原版笑成狗,翻拍生搬硬套剧情桥段没有灵气只剩满脸的尴尬,大概没看过日剧的原版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看法吧。。ps女主模仿痕迹太重没有自己的风格,但确实很漂亮啊
这种风格比较独特,两个极端的奇葩相爱,剧情细细想还是很感人,感谢两个家庭的包容与温暖,才能让他们有机会相爱。
怎么讲吧 中间有些诗句文言选的还是蛮有诚意的 两位主角演技也还行 就是配角没有出彩的。。。再说吧这两个设定日版都演的很完美了,所以不管怎么演都会感觉是在模仿日版,无可厚非。还有一点就是如果选择看的话 一定要开1.5倍速!不加速慢到窒息!!
不去想原版,其实还不错。
没见过这么恶心的翻拍剧,每一个镜头,表演,台词细节都抄,实在生硬,和原作简直两个世界。还有一点都不中国化,演员又跟不上,就算请的是日本编剧又怎样?这样的项目有意思吗?!真是辣鸡!
台词很逗,好久没看过怎么乐的片了
我也想知道约会恋爱是什么这剧能告诉我吗??
这种剧 分居然这么高……
剧情一般,不给力,就是演员还行
中国跟日本的生活氛围不一样 男主愣是演出一副社交恐惧的样子 真正的社恐人员才不会外在表现那么多 动作那么浮夸。他们内心再慌乱 表面仍会装淡定 如果慌乱的要死根本无法“演”的像正常人一样时候 是打死都不会出门的。负分。
挺适合自己现在的心境吧……
没看过原版,感觉还不错。偏喜剧形式的讲述方式,有些夸张点人物设定,表现出约会恋爱的意义。
比日版差太多了,郭晓东也只能演个农村出来的凤凰男。演这个很浮夸,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