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晨我本想把这篇影评的题目取为《“日”久,见人心》,又觉得用这么不正经的语气,去调侃一部正经而严肃的电影,虽然多少能夺点眼球,但那种自以为是的机灵和幽默,其实很是不庄重。
另外它能够概括的面也太窄,远不如“都市空心人”。
电影一开始的内容倒确实可以概括为“日”久见人心:一个充气娃娃,在一次OOXX之后,忽然活了,化身为人。
随后去爱,去受伤害,去迎接毁灭。
整个电影简而言之就是这么个内容。
电影的画面始终清新、明亮,镜头唯美、迷人,让人乍看之下还以为是部纯爱片,但是细看之后,发现根本不是这回事。
大体上,我觉得这部电影可以分成三段:第一段如同小望(裴斗娜)蹦跳着的小碎步和俏皮的配乐一样,轻快,基调宁静,从开始到小望发现影碟店,认识了店员纯一(井浦新),时长18分钟左右;第二段从小望开始在影碟店工作开始,虽然也有很多清新的时候,但整体沉闷纠结,基调压抑,时长70多分钟;第三段爆发,基调绝望,从小望去到纯一家里,割开他的肚子开始,一直到电影结束,时长20多分钟。
风格上,第一段才是以往是枝裕和的调调,那种不紧不慢的感觉。
第二段则是多数日本文艺片都常见的。
第三段更像早期的金基德,一下打碎,连一点喘息的余地都不给。
只是因为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的落差,和第二段稍嫌冗长的铺垫、积蓄,多数人没能坚持到第三部分就望而怯步了。
电影一开始,猥琐大叔(坂尾创路)就对人偶说“有一堆人排队替代你的位置”。
这种自嘲并不是说那个位置多么重要,反而是说明他的可有可无。
他之所以只能在一个充气娃娃面前那么絮絮叨叨地自言自语,正是表现其内心的这种自卑及惶恐:“他真是没用。
”及至他和人偶OOXX,那种如对情侣般的激情简直让我瞠目结舌。
当然起初我并不明白这种惶恐,包括诸如“可燃垃圾”与“不可燃垃圾”等对白,也以为只是寻常的对话而已。
等看完全片才恍然大悟,这些安排都是铺垫和暗示,饱含深意。
“心”是什么?
无非就是被在乎、被重视的存在的意义。
一个有了心的人偶,一群没有灵魂的人,这本来就是对现世的最大嘲讽。
小望只是个充气娃娃,供人发泄性欲的替代品,而且还是旧的、便宜的。
她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内心充满了沮丧。
她或许并不明白,事实上,现世之人比之于她,更像是一个个无用的玩偶。
但是小望的“心”其实并不透彻,而是原始而混沌的,她既欣喜于来到这个世界,又因为有了“心”而受到伤害。
她无法理解,为什么生活在钢筋森林里的那些都市人,空虚更甚于一个充气娃娃。
与人偶相伴的大叔、被忽视的女人、絮叨的老妇、偷窥的顾客、活在垃圾堆里的宅女……这些人因为空虚而动荡,因为无用而不安,那种不被需要的深重的孤独感,既是小望的困惑所在,也是导演的沮丧所在。
那么能让我们理解这部电影的“眼”在哪里?
我觉得有两处。
明的自然就是老人,他的话:“你知道一种叫做蜉蝣的虫吗?
它出生后一两天就死了,所以它的身体是空的,没有肚子也没有肠子,却装满了蛋。
它是为了诞生而出生的东西。
人类也没太大区别,漫无目的。
”还有他的诗:“生命/可能是/无法以自身之力/成功的完满/而被创造出来的/好比花/就算将雄蕊与雌蕊聚集/也不足够/仍需昆虫与微风的造访/连接起雄蕊与雌蕊的关系/生命在本质上/便怀有重要的匮乏/并因他者的存在而完满/然而/我们彼此/对于自身这份重要的匮乏/毫无知觉/也未曾被告知/原来我们是被播散的种子”。
小望似乎理解了,她对老人说,她也空空的。
老人说他也空空如也,最近大家都是,特别是生活在这种城市的大家。
暗的就是人偶创造者(小田切让),他的话。
小望走到人偶制造间的时候,看到了满地都是残肢断臂、饱受伤害的人偶。
“它们一开始都是一样的,但当它们回到这,你可以从它们的脸分辨出它们是否被爱惜。
我猜它们可能也都有过心。
”“每年春天时我会把它们丢掉,可惜,它们是‘不可燃’垃圾,不过,我们死后却是‘可燃’垃圾,也没什么区别。
”是的,没什么区别。
黄小桢在歌曲《赏味期限》里唱到:“我们不过是罐头,过了期就不值得保留。
”可是对电影里的小望和其他都市人来说,他们甚至连罐头的意义都不如,随时就被当成过期处理。
纯一在知道小望是个充气娃娃之后,说了一句“我也是”。
小望相信了,还说难怪会觉得有种熟悉的感觉。
当时我也相信了,后来又以为那只是一种安慰。
但是现在想来,那未尝不是一种充满自嘲的觉悟。
“我们都一样,都是空的。
”你是真人又如何?
内心一样空空如也。
小望对自己的这种意义感到悲伤,所以才会在纯一说有一件事只有她能做的时候那样高兴,尽管那让她痛苦。
后来,小望在纯一肚子上割了一刀然后也要给他吹气,那一幕莫名的让我想到了《感官世界》。
纯一死了,被扔在了垃圾堆里,应验了“人类是可燃垃圾”。
小望也躺在垃圾堆里奄奄一息。
那漂浮的蒲公英,是小望对这个世界的眷恋,还是嘲讽,以及道别?
“或许你也是,曾吹拂我的风。
”有人说这部电影太过绝望,从头到尾都不给人一点明亮。
我以为这种说法不对,原因有二:一是在人偶制造间里,道别的时候,人偶创造者问小望:“你在这个世界上看到的事都是悲哀的吗?
有没有,任何美好的事情?
”小望点了点头。
当然还会有温暖。
餐馆里,陌生人齐齐为小女孩萌唱起《生日歌》;公车上,小望主动把肩膀让陌生人依靠;垃圾堆前,萌将布娃娃放到小望身边,说:“我和你换”,和她握手……另外一个就是电影末段。
结尾的隐喻太深,我不知道多少人和我一样,相信那是暗示一种“重生”、“新生”。
那一场生日惊喜不是小望离世时的幻觉,还有布娃娃的那一句“妈妈”,以及最后的俯视镜头和那一句“好美啊”,这些也都预示着心窗终会打开,生命总有希望。
2012-12-1
本来是感觉题材新奇便看看,结果惊喜到了。
是枝裕和厉害。
影片对现在人类内心“匮乏”别出心裁的表现,足以让人忽略情节设定不合理之处。
中年餐厅服务员大叔抛弃了妻子另寻新欢,年轻DVD店员失恋后寻求安慰被虐恋所杀,何尝不是一种“日本魔幻现实主义”?
不要觉得空气人偶有了生命太离奇,日本社会恐怕不少这样的人偶,我们的大都市又何尝不是。
用放气和吹气来隐喻性爱,缠绵悱恻,很动人,绝了。
带弹珠的玻璃饮料瓶、腐烂的红苹果、飘散的蒲公英、拌饭的生鸡蛋、天花板上的星座,是枝裕和太会选视觉“hook”了,唯美。
原声音乐也是很唯美,空荡、落寞地美,却不凄凉。
翩翩起舞的身体飘到天花板的星空,微笑地抱起地球,轻盈。
店长大叔、店员小哥、服务员大叔、长凳老爷爷、和服阿姨、落魄宅男、警察……一起为她唱起了生日快乐歌,温暖。
喜欢这两个场景。
可能我的底色暖色调吧,这部片子整体上并没有让我压抑难过,反而是感到慰藉。
“空气人偶是不可燃垃圾,人类是可燃垃圾。
”“其实我跟你一样,也是空的。
”经典台词很多啦,不抄了。
最后放一下电影中的这首诗吧。
祝大家都能勇敢地去爱,安心地被爱。
生命可能是...无法以自身的力量 成功地圆满,而被创造出来的好比花.就算将雌蕊与雄蕊聚集,也不足够它需要昆虫与微风的造访,连系起雌蕊与雄蕊的关系.生命本质上,就包含重要的匮乏,并因为他人的存在而圆满然而我们彼此,对於自身这份重要的匮乏,毫无觉察 也未曾被告知.
这是一部关于生命的片子,城市之中的人与人之间因为缺少联系和交流,而变得自私、麻木、疏离。
公园的长椅上,人偶和老人讨论一个关于生命的话题,“”一种叫浮游的虫它出生一两天就死了所以它的身体是空的没有肚子和肠子,却装满了蛋它是为了诞生而出生的东西人类也是一样没有意义“”从一个大的维度来看,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的寿命显得微不足道,人类也是为了生殖而存在的生物而他有读一首诗
“生命不能靠自身的力量而成功完满,而被创造出来。
好比花,就算将雄蕊与雌蕊聚集,也不足够。
仍需要昆虫与微风造访,联系雄蕊与雌蕊的关系。
生命的本质上,便怀有重要的匮乏,并因他者的存在而完满。
然而,我们彼此对于自身这份重要的匮乏,毫无自觉,也未被告知。
原来我们是被散播的种子。
然而有时,再难忍却也能维持住的关系,就这样,世界被巧妙地构筑了,这是为什么?
马蝇,浮游在光里,向盛开的花,慢慢飞近。
我也是,也可能是别人的马蝇。
或许你也是,曾是吹拂我的风。
” 生命的延续从来不是靠单个的个体来完成需要人与人的相互联系然而从一开始就开始描述城市里面的人与人的直接的联系开始越来越少秀雄 独自一个回家把人偶当做真实的人一样聊天,这种荒诞的场景表现他内心的寂寞和无处安放的温暖
当人偶有了心,复活后走出去开始客观的了解这个世界的时候发现人们之间非常的冷漠,完全没有交流,只是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其中说到了一起谋杀案
和在桥上去牵小朋友的手而被拒绝
这种冷漠和疏离感是她第一次见到这个世界的样子她害怕被孤立一直在寻找她的同类人或者说她一直在希望自己被认同被接受但是她慢慢的发现自从有了心以后,开始变得有所不同了把自己放得及其的卑微,只为获得那一丝无意义温暖
有了心,就有了想要得到的东西,这就是欲望的产生当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产生了痛苦
人类为什么会有心人偶为什么不能有心有了心就会有感觉、感受还有情绪。
人和人偶的区别可能人是可燃垃圾而人偶是不可燃垃圾有时候一个活生生的人被别人当做玩偶一样不考虑对方的感受和情绪做出一些让人痛苦的事最可怕的是整个世界充斥着黑暗当看到一丝光亮而寻找过去时,却还是无尽的黑暗当被主人遗弃而去寻找另外一段想象中美好的感情时却面对着同样的结果
在明知道在被放气会很痛的情况下,还是坚持做这件事而且不愿意说出那个龌龊的时理由。
纯一在这一刻同样也没有把她当人,同样没有考虑她的感受,只是为了自己的喜好,做出伤害她的事情再一妥协,再一次受到伤害,再一次遁入无尽的黑暗,我觉得纯一最后的死更像是一次复仇。
当 秀雄 知道人偶有了心之后希望她回到以前的样子,因为他觉得要去考虑对方的感受顾及对方的情绪是件麻烦的事情。
看完了这部片子,我一直在想充气娃娃为什么会突然有了心呢?
电影中的充气娃娃也很想知道答案。
娃娃说有了心很痛苦,不如说是作为一个有感情会思考有自我意识的人很痛苦。
来到这个世界之后,她从未体会过美好。
就像电影里的老人所讲的,其实故事里的每个人都和充气娃娃一样空空如也。
难道寂寞是都市人通病?
在城市绚丽繁华的外表下生活的人却是空虚,孤独,无助,恐惧,绝望的。
就像把娃娃当作自己女朋友一样每晚亲热的孤独男人,他为什么不敢找一个正真的女孩去交往 做爱,而是要用一个没有反映的娃娃来代替?
但当他发现娃娃活过来的时候,他乞求娃娃变回那个没有知觉供人发泄的玩具。
他说,正真的人是很麻烦的;刚开始很喜欢和善的店老板,没想到后来他却强迫娃娃和他做爱。
责任感缺失,善于伪装,这不是现代人的通病吗?
其实我觉得这是一部反映都市人心理的片子。
就像在医学上过分强烈的倾诉欲也是抑郁症的一种表现,其实每个人都很寂寞,只不过大家表现出来的方式不同罢了。
导演是想用有了心的娃娃和人类对比吗?
电影里说,皮肤冰冷的人都有一颗温暖的心。
那流着温暖血液的人呢?
是不是心里都很冷漠?
可以说,这一部充满着情色意味的电影,影片中无时无刻不充斥着娃娃白皙的大腿,光滑的脊背,以及做爱的场景。
孤独的人用性欲来排遣心中的寂寞,我不知道导演有没有这一层面的意思。
其实电影里的娃娃就像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只是渴望收到周围人的关注和宠爱。
有了心,就需要有东西来填满心房。
那就让爱人的气息来填满自己。
充气娃娃为回报以为和自己一样的纯一,拿到割开了他的皮肤,想要把自己的气息也灌输给爱人。
可纯一最后却因为失血过多死掉了。
我不知道导演这样做的意图是什么,难道是想表达在这个冷冰冰的城市中,一个炽热的心其实是伤人的武器吗?
温暖在这个城市中很难存活。
看到娃娃在垃圾堆中幻想自己生日那段很伤心。
她就像一个渴望被重视的孩子。
导演为什么要用这么温暖的画面表达这么冰冷的主题,看起来让人很难过。
每个人都是充了气的没有心的人偶。
活的如行尸走肉的躯壳,还比不上一个有了心的玩具。
如果要以一個詞語去形容這個故事,是「虛空」。
充氣娃娃獲得了一個心之後,最初的好奇和喜悅,畢竟只是生命的一小部份。
生命總有千百萬種方法讓你痛苦不堪。
員工、充氣娃娃、情人……所有的,都可以找一個替代品。
差不多每個人內裡都是虛空的,一吹就散了。
充氣娃娃獲得了一個心,人類的心,同時他也獲得了疾妒、購買慾、被愛的慾望、嫌棄,即是所有自私的總和。
當然,他還獲得了愛的感覺。
對,只有愛才可以對抗自私。
能夠為所愛的人做盡一切事情,可是愛又能夠維持多久?
中年大叔,連吹氣公仔都嫌棄他,怪可憐的。
這世界,只有美麗的、富有的、聰明的人去嫌棄一些他們覺得比自己低等的人。
說到底,人類總是喜歡美麗的,完全沒有仁慈,如果這充氣娃娃長得像如花一樣,一開始,他就被人放盡所有氣,放氣,死了,沒有任何故事可言。
我覺得男主角不斷要娃娃痛苦地放氣和給她充氣,一方面是一種對前女友的報仇,一方面是快感。
兩方面都是全為了自己。
很自私。
看到這裡,真的看得心痛,畢竟我還以為這個男主角象徵著一點愛與奉獻的希望。
但到底還是一個自私漢子。
最後娃娃自我放氣,放棄一顆人心。
我看得很灰。
沒有絕對的自私,也沒有絕對的愛。
朋友說該為愛劃一條低線,該為自私劃一條底線。
我沒任何理由說那是錯的。
但我仍十分討厭自己的任何一點自私,我接受不了。
但每天我都會做著大大小小自私的事情,是需要時間把自私的底線拉底一點再拉底一點。
娃娃臨死也做著被愛的夢。
人匆匆一生,萍水相逢,最終在乎的,只是曾否愛與被愛。
散場時,前面的女生們說:「咁悶架,都唔知佢講乜野!
」對對,人生,真係乜野都唔洗講。
充左氣,又洩返氣,又充,又洩……
随《步履不停》的情逾骨肉,之后,是枝裕和峰回路转地推出了一部极具魔幻现实主义的电影《空气人偶》。
拥有了“人心”的空气人偶,开始了一场无所适从的人间之旅。
她哼唱着《无仁义之战》的主题曲,在一所名叫“马戏团之旅”的影碟出租店,上班。
下班后,她脱去衣服,躺回床上,重新做回人偶。
她的功能——人们泄欲的工具——成为了某种指涉:人们该如何充实自己?
按照日本传统文化的诠释,人们的灵魂是“藏”在腹部之中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是枝裕和将小望赋予“人心”,是一种西化的表达方式。
更进一步地说,《空气人偶》的影像母题是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心空虚。
宅现象、女仆装、萝莉控、化妆控,都能在影片中找到一定程度的揶揄。
尤其厉害的是,是枝裕和在这个“漫游人间”的视角中,注入了关注人类根本存在方式的设问。
到底怎样生活,人们才算是活着?
高潮段落,小望用小刀划破了纯一的肚皮,问他,“请问,你的充气孔在哪里?
”小望与纯一之间的互为参照,跃然银幕。
最后,小望宿命般地成为一种不可燃的垃圾。
总体而言,是枝裕和的《空气人偶》仿佛一曲优雅而淡然的电子乐。
它的音符,跳跃出的是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遭遇到的存在危机。
(寫的很亂都是想到哪裡寫到哪裡)故事開始於一個忙碌的城市的雨夜里。
在靠近高樓大廈的一個住宅區里,每個人都在繼續自己的生活。
帶著女兒的單親爸爸,自暴自棄的女孩,膽怯中二的毒男,孤獨的餐廳服務員。
每個人都在掙扎著以自己的方式活著。
一個作為性慾的發洩替代品的名叫小望的空氣人偶有了心。
連“小望”這個名字都是作為替代這個作用而出現的名字。
剛有了心的她懵懂的摸索這個世界,但是她不知道這個世界原本就是物質孤獨的。
小孩子會因為冰冷的手不去牽你的手,沒有人會在乎你是誰你將要去何方。
但是有了心的她戀愛了。
一個叫純一的男孩,乾淨溫柔知性的存在。
因為我自己沒有戀愛的經歷,所以看到他們坐通勤一起去海邊,在溫柔的陽光下赤腳一起在海邊走著;在夜晚的城市里輕輕地散步,害怕純一看到自己透明的影子小心翼翼的走著;去美容院化掉自己身上的縫合絞線。
真的很感動,也許喜歡一個人就是這樣的感覺,努力的小心翼翼的變成對方喜歡的樣子。
戀愛的小望一定很幸福吧。
但是剛有心的她並不知道這個世界並不是戀愛中的小望想像的那樣,我們的這個世界是殘酷是寒冷的,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人與人之間的勾心鬥角,每個人都爲了自己披上刺衣活著。
而這些都銳化成架子上的刺。
小望毫無防備被刺中。
逐漸乾癟的她很無助,但是愛情的力量有時候很強大,純一的氣息吹進了她的身體,愛情讓她又重新活過來但是故事到這裡卻越加悲傷,替代品最終也會被取代,另一個小望出現。
自己被關在狹小的櫃子里,點老闆強姦了她,洗自己的下體的那一部份真的難過,也許人們只是需要一個符合自己需要的替代的東西罷了。
我想她只是單純希望被人重視被人關愛著,和普通人一樣。
所以當老爺爺說,“這裡的人都是空空的”,她很開心。
何嘗不是呢,偌大的城市,生活單調乏味,日復一日,我們,他們,都是這樣隱忍的活著,和蒼白的空氣人偶一樣。
生活一刻也不會停下來,我們呢,也不會。
她希望和大家一樣,所以才會對別人說“我告訴你喔,我也老了”不過畢竟只是一個空氣人偶,要去改變真的很難,連拯救心愛的純一都做不到。
她希望藉助重新吹氣的方法去讓純一重新溫暖,告別以前的陰霾,就像他那樣對自己一樣,然而人終究不是空氣人偶。
我特別喜歡這裡的一段。
人偶師問她——“你能告訴我一件事嗎?
你在這個世界上看到的每件事都是悲哀的嗎?
有沒有,任何美好的事情?
”——點頭——“那就好,再見,一路順風“這句話我的印象很深,就猶如朋友和我說過村上春樹在《1973年的彈珠玩具》被問到[你相信這個世界上有永遠不會失去的東西嘛]他回答,我相信,你最好也相信。
我覺得這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縱然最後她在垃圾堆慢慢消失但是她身體殘留的純一的氣息吹著蒲公英去扎下發芽,她也夢到了許多的人給她過生日,也許這已經足夠了。
是枝裕和還是給了我們希望。
宅男開始在碟片店工作,自暴自棄的女孩拉開窗簾讚歎道外面的美麗。
生活也許依然是那麼殘酷,工業叢林的我們也許依然戰戰兢兢地如履薄冰得活著,但是請不要絕望。
依然會有某些溫暖的東西如清風般吹進我們乾癟的軀殼里萌芽,這便足夠。
不走心的剧情,配不上这么唯美的画面和创意。
导演费尽心机煮的这碗鸡汤,抱歉,我还是喝不出味道来。
“买充气娃娃的人仅仅是为了性”。
光光这一点。
我就觉得这个导演道行太浅,这么有创意的电影,讲出这么个鬼东西。
我也是曰了狗了。
导演应该回去把充气娃娃多艹几遍。
艹出灵感再来拍。
也许能拍出一部好电影。
一如很多日本电影,一定会讲到生和死。
还记得第一次看的时候想到说,即使有了思想,她也只是充气公仔。
但是,每天枯燥重复生活的我们和充气公仔又什么区别。
空氣人形 Air Doll港譯 : 援膠女郎總感覺港版譯名跟這套電影的風格不太貼切談不上是影評, 純粹記錄, 所以有大量"劇透", 敬請注意*- - -總結來說, 這是一個異色純愛故事整套電影集合了所有被社會排斥、孤獨的個體把吹氣公仔當作女朋友的中年男人活在舊女友陰霾下的純一來自單親家庭的小女孩喜歡偷窺的宅男外表像歐吉桑內裡是大色狼的店長暴食症少女無所事事終日去警署自首投案的老女人害怕衰老的中年女人獨居老人因此獨居老人對望美說 : 我們都一樣的所有人徒具空殼行屍走肉地過活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 缺乏情感交流為了填補內心的空虛而尋找代替品中年男人其實一直真誠地對待每個"女朋友"他真正害怕的 是"相處" 是"關係"獨居老人害怕失去 於是痛恨短壽的狗小女孩最後拋棄了心愛的玩偶 換取一隻玩具戒指店長的口頭禪是「現在的年青人呀」有夠諷刺的電影的畫面很純淨 鏡頭下的男女主角都比真人好看蒲公英 / 玻璃瓶 / 絲襪 / 影子 / 水滴都是重要的意象電影一開首 望美, 一個舊款吹氣公仔, 被窗外的水滴喚醒她一直在喃喃自語 : 好美麗生命的起源本應是美麗的然後一切開始腐朽「擁有了心, 因此學會說謊」她說她沒有喜歡的男生她還學會了羞恥當純一發現她"漏氣" 她露出尷尬的神色純一問 : 當空氣從你身體溜走的時候, 你痛苦嗎她說很痛苦結果純一卻以這種方式來滿足自己的慾念「我們都一樣」於是這個純愛故事變了樣望美直到最後也意識不到原來大家是「不一樣」的純愛故事的男女主角最終化作可燃v.s.不可燃垃圾她在"死"之前看見眾人慶祝她的"生日"吹蠟燭的那刻 鏡頭一轉 蒲公英散落在每個角落 [ 很喜歡這一幕 ]蒲公英的種子為每個孤獨的人送上祝福只有歐吉桑店長拒絕接受幸福少女從睡夢中甦醒 被窗外景色觸動她喃喃自語 : 好美麗生命就是如此循環不息互相感動。
结局什么乱七八糟的,两星都给裴斗娜,白百合原来一直在模仿裴斗娜啊。完美的裴斗娜。
可能因为自己不是特别专心在看。片子应该是很平和很淡漠也很温暖的。男人嘛,无论女人有没心、顺不顺从,玩腻了,都会买新的。哪怕是充气娃娃~
王珞丹当了一熊逼唯美清新的充气娃娃,一没心的姑娘,还需如此内省,不容易。
裴斗娜又裸露了,从这个体型来看《青春》里面她没有用裸替。
好压抑,没有眼泪的悲
我不该有心的,长出来的话,也只能孤独度日,他可以把气吹进来,我不可以...如果没有心,当个合格的替代品,任凭主人爱惜与否,都不会痛苦。你会爱了,你体验了灵动的新鲜感,但自私和冷漠,足以让你痛苦地走进垃圾堆里。世界末日的女朋友的ost配的太好了。
无聊的泥哄。。。
手冰的人都有温暖的心
日本人的心态确实恼火!
节奏慢得我简直困死。
补
有新意,相当兴奋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题材,就是拍得有点偷懒,没把道具和人物结合好,配角也没用到位,当然不完美也不是件坏事
太恶心了!
有知有感的《空气人偶》要比有尾有鳍的《水形物语》以及有目有耳的《木星之卫》早八年诞生在日本。是枝裕和不拍科幻则罢,一拍就拍成富士山那般远瞻唯美近观巍峨的地标性建筑。千万不要以为这个产生了自由意识寻找身份的塑料娃娃仅有一副华丽皮囊,她夯实的心脏是笛卡尔那句“我思故我在”的人性回溯。
裴斗娜长得真奇怪。好悲伤的故事。我们都是“空心”人。这里的“空”是能指。只有女主是实实在在用了“空”的所指。
真人影片的效果很差,不推荐。
剧本有点小问题 但不失为一部佳作
借复活人偶之壳探讨生命本质的匮乏与空虚,从某种角度来看指涉了日本都市人的体质,裴斗娜独白的那一段诗也佐证了这点。影片注入了是枝的迷影情结,充气人偶也在电影马戏团里的完成了一场纯净之恋,残忍中保有美好。不太喜欢的原因是内容松散且空洞,情绪外化多过是枝一以贯之的克制内敛。
not my 菜 看完直接阳痿
这就是日久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