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拍器
Metronom,严密监视的派对(台),派对有罪(港)
导演:亚历山德鲁·贝尔克
主演:Mara Bugarin,Serban Lazarovici,弗拉德·伊凡诺夫,Mihai Calin,Andreea Bibiri,Mara Vicol,Alina Berzunteanu,Mihnea Moldoveanu,Andrei Miercure,Mariuca Bosnea,Eduard Chimac,Marius Boboc,Tiberius Zave
类型:电影地区:罗马尼亚,法国语言:罗马尼亚语年份:2022
简介:听摇滚乐是罪的年代,罗马尼亚青年只能在家里闭门派对,抓住稍纵即逝的放纵与自由。十七岁的安娜,得知男友将移民他方,情绪跌落低谷,不顾母亲反对,参加犯禁派对。偷偷收听西方广播,心仪电台节目却无法点唱,于是联手写信。没料到秘密警察上门拉人,勾结外国的罪名如何担当?亚历山德鲁·贝尔克首部剧情长片,细致重塑七十年代氛围,捕..详细 >
结尾莫名其妙,和Solin的性爱情节看得我彻底萎了……为什么要做啊。加一星给秘密警察的刻画
铁幕下压抑的青春,每个人都是任意摆布的旗子,你可能是受害者,你也可能成为帮凶。
人72年虽然也那样…不过人72年可比咱们强多了
挺奇妙的 感觉是恋爱脑+罗马尼亚政治回溯
被剧照吸引而来,但全片最精彩的也只仅限于剧照和剧情简介。故事很简单,简单到我觉得它精简成个四十分钟的短片会很亮眼。如果是部长片的话,虽然有点冗长,但至少剧情简单单一,场景也很精简。作为一部导演首作能干练成这样也已经是上乘。
就是没有太明白为什么非要做爱
每次在欧洲能看到熟悉的体制制度的国家永远是罗马尼亚…
期望可能过高了,大时代的小切片,但是感觉戏还是不够有点浪费题材了,人物动机太模糊和片面了,但是威逼利诱的恐怖太有带入感了
最后一段床戏大可不必
或许没那么好,但是罗马尼亚往事对我有天然的吸引力
何为大人
这很难评,女主演技更难评,故事也感觉未完待续。不过最后的作业大讨论还蛮喜欢的。
想打开的门打不开,想寄出的信寄不到,收听欧洲电台不重要,通过当前的毕业考才最重要。教法律的父亲跪下来求我,你却不识抬举。选择让你当叛徒,这是我们之间的小秘密。年轻人疾呼要做爱不要作战,独裁政府却在洗脑去作战别相爱。自由是禁忌,派对是罪过,朋友与恋人彼此背叛,我们便都有光明的未来。
影片的最後女生還是和男生上了床 然後留他一個人在房間錯愕 只能妥協 只能往前 於是一群人坐在台階上聊結束的考試 仿佛什麼也沒發生過
芝加哥电影节打卡。到目前为止唯一一部“啊?我刚刚看了啥”的电影。同样听这些歌,同样经历过这个年纪,也能理解当时罗马尼亚的社会背景,甚至挺喜欢电影前四分之三的,但就是感觉有的地方衔接的很生硬,观众的(主要是我的)情感跟不上。可能是有什么点我没get到吧。
#Cannes22 NO.327/10 Sadly I’ve watched The Silent Revolution (Lars Kraume, 2018) before this. A thought that is not restricted to this film or The Silent Revolution and applicable to history in general… Different time and space, but the past is the present.
围绕一个典型的“案件”现场完成一个故事,结构有点腰粗了
记录时代的小视角
中间警察局的那一段刻意但又蛮有共鸣。政治与青春爱的紧密扣合,甚至有时候让位于政治,最后我不能用“恋爱脑”来描述主角,或许故事里的人,无论政治还是情感的实践,都只是想证明什么,并不能真的爱什么。
感觉罗马尼亚导演一直都在不断地触碰及回应属于上个世纪的禁忌历史,从未放弃探索那段独特时期中存在着的青春与人性。听西方的乐队,给电台主持写信,跳双人舞,它们代表了那一代人独有的集体记忆,对自由与爱的渴望。文本间保持了相互呼应,比如广播提到“音乐将成为未来的政治力量”,于是年轻人便集结组织起来,这一小股动员就足以让秘密警察展开行动。而安娜在结尾时与男友欢爱也和“要爱,不要战争”的口号(列侬-洋子)形成微妙回应。无论躁动勇敢的青春,背叛与忠诚的考验,残酷高压的政治手段,只有时间能碾压一切,这一代的故事(安娜怀孕及自杀的结局)也只成为后一代人口中的轶事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