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把剩下的一半从心开始看完了,明显是后半段开始发力,前半段有点拖沓了,不过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主要是演员的演技很棒,没想到亚当桑德勒能演这样的角色,他在我印象里都是演喜剧的额。
剧本很好,讲的是911后遗症,这让我想起了最近发生的一系列天灾人祸,国内的国外的,遇难者很多,这些遇难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人生,每个家庭都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只是我们不是亲历者根本无法感受到,只是看到新闻上的数字,发出一些感慨,生活还是得继续,时间不会停下。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避免一切灾难的发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
里面那段男主人公不停的装修厨房是因为他和妻子的最后的对话是在电话里讨论装修厨房,而男主人公却因为要出门而草草的挂上了电。
这让我想起了我和爷爷的最后一次通话,那会爷爷已经住院了,而且精神已经不太好了,但是我不知道,那天我是在食堂里打饭,兰州拉面,排了很长的队,等了很长时间,正要端面的时候来电话了,因为爷爷耳朵不好,所以每次说话我几乎都是喊着说的,但是那会在食堂,后面排了好多人,也不好意思太大声音讲话,然后我就小声的跟爷爷说话,但是爷爷根本听不见,只是在电话那头不停的啊?
啊?
啊?
然后我手里还端着拉面,然后我就只能跟爷爷说 把电话给我爸吧,后来电话给到我爸手里了,我就跟我爸说我现在在打饭,打电话不方便,以后再打吧,我爸说好,下次再给你打。
结果就没有下次了,当我再一次看到爷爷的时候爷爷已经在icu里插着呼吸器了,结果就再也没有跟爷爷说过话了。
关于爷爷的事我是不太愿意回忆的,因为我知道我根本收不住,和爷爷在一起的回忆太多了,根本就不敢想,不想再哭了,只是突然看到电影这一段,忍不住去想,唉。
扯远了,四星的电影,很平静,音乐很好。
恩,就这么多 睡觉了。
After watching this movie, I thought of "Babel", which also talks about communication. Although “Babel” shows its great capability of controlling the whole story, "Reign Over Me" brings audience into tears with subtle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among small potatoes in a small range. However, both “Babel” and “Reign Over Me” set up the same signal of the plotterrorism.In fact, if in ten years ago, I believe that the scriptwriters would not have to explore "communication" this point of view with such issue. But the problem is, in this day and age, what affects our survival is no longer the plight of nature or assassination and shooting. There is real terrorism existing in this society and real social upheaval, as well as the real peace process of the world. This "hollow" political issue is on the stage at whichever latitude. At this point, it is obvious that terrorism has become an essential issue of this era, or we can say it is a special spokesman of the era.Therefore, contemporary scriptwriters often take terrorist incident as the cause of a story, which has a stronger directivity. On the other hand, exposed to today's society, people of peace, suffer an abstract sense of tension, which is so-called pressure or so-called modern disease. The writer of "Reign Over Me" cleverly makes a superposition of these two questions. Living under the harm of terrorism, those ordinary people start stirring into modern disease day-to-day, year after year. The whole story represents the original trivial life, behind which there is a nerve with worldwide problems in tension at the same time.The film does not talk too much about 911 attack, even in the film, till its former one-third no a word has been mentioned. In contrast, a lot of camera scenes of displaying the city night highlight a picture of harmony. As the audience, we may only have the feeling that the main character, Charlie, is entirely drawn for loss of family. But if this is just what the film wants to present, we cannot call it a great film then. The impact comes from a conversation scene between the dentist, Alan and the mother-in-law of Charlie. The mother-in-law deliberately hides the anger out of the sentence: "Who knows those monsters flew over here cross the world, ruined my Dan’s card." She calls them monsters. Such a straightforward expression points out Americans’ strong anger toward that attack, and also provokes instant heroism among audience. The film director did not rush to tell the story, he played a beautiful emotion card at the opening shot instead, followed by specific interpretation of “communication”.One of the film's success lies in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haracters. Every role is set to focus on one issue, and in this matter each individual shows their own interpretation of "communication" from failure to brightness.Every come-out of little persons expresses their depression and tension.Alan's parent sits in front of the TV, crying like a child, and is unable to adapt to this cold city life. Donna can not escape the morbid dependence after knowing her husband’s affair with another woman. The psychologist insists that she would only give consultation in the office and refuses to help others with basic humane feeling. Charlie’ father-in-law and mother-in-law do not accept Charlie as a part of the family at first because of the insurance payment. Everything is true, but also very apathetic.The two main characters, Charlie and Alan, are set to be a pair of contrast. Charlie has not thought about hiding his emotion. Every time when talking about his wife and daughters, he becomes so hysterical. He expresses a strong sense of protection. He locks himself in the room playing video games and rocks himself with music, talking nothing about them. When anyone access to the restricted area, he would act like an angry beast, showing reckless counterattack. The door of his heart is closed.However, Alan is a happy man. Of course, it is just a superficial impression. Stable job, happy family, all these things become uncertain after emergence of Charlie. Wearing business suit is a kind of constraint. Not admitting such restraint is not sad, but not recognizing such restraint is restraint makes him so woeful. In daily life, his tireless pursuit leads him to the bright way, but he has lost himself unconsciously.Therefore, in such a cold life, the key to communication is trust. In the beginning, the trust is a type of deformity as Alan knows nothing about Charlie’s family. So Charlie can be rest assured playing with Alan. In the final analysis it is just an escape from real life. He wants to escape a pressure, a responsibility, to flee a sham. But Alan is his friend. Their friendship established in university. Simple as Alan, his emotion does not contain any impurities. Step by step, finally, the warmth let Charlie see the real trust so that he could open the door of his heart and embrace the sunshine. With Alan’s help, Charlie quietly finishes the kitchen one last time and moves into a new apartment, not leaving a forwarding address. Alan secretly invites Donna to the new place, and after playing another game with Charlie, leaves to give the two some alone time.Besides, the freedom of Charlie also releases Alan’s nature. Particular electric vehicle, crazy rock and roll, giant screen game and laugh in the cinema. All of these let Alan get rid of old-fashioned briefcase and come to a real happy life. When Alan holding the cell phone, claim to his wife his sincere love for her, we can feel truly release.The story ends on a high note when Alan is told by a disgruntled desk manager that Charlie can't be leaving his scooter laying around the lobby; Remembering the good time he had riding through the city with Charlie and knowing that taking the scooter back up stairs would mean getting pulled back into Charlie's world, Alan decides to ride the scooter into the night.It is manifest showing two distinct Charlie and two distinct Alan before and after communication. Which is our future? The movie gives us a happy ending. It is a number of fragments of ordinary civilians that inadvertently form the full dress of "communication". Those seemingly insignificant objects are found perfectly suitable on the body. Those small details we may neglect turn out to be so indispensable. With such a profound theme, this warm and emotional little cost film lead to the return of original standard, especially in such a mercantile society.No publicity, no artificiality, no gimmicks. This is “Reign Over Me”.
这个周末看了四部电影。
而最想写的就是《REIGN OVER ME》中文译名为《从心开始》。
之前还在想为什么会用这样的一个译法。
现在回味起来真的很是完美。
I am a simple man . So I sing a simple song …… 伴着轻柔的声音,淡淡的配乐。
渐渐从晨曦中明亮起来的纽约。
一个头发蓬乱的男子,独自踏小电动滑板,流逝在孤城。
就这样好似离开幸福枝叶的一片落叶。
我做正的身体。
因为我知道。
这是我喜欢的风格。
Charlie——一个遭遇了噩运交加的人。
在911恐怖袭击中失去孩子妻子和那只狗的人。
他思绪无法承受这一切。
他被阴影笼罩。
他想抹去周遭的一切相关联的人。
他不断的重新装修着那间厨房。
他的世界失去控制。
或者已经不复存在。
没人敢接近他。
也没人去用心的力量带他走过那片痛苦。
Johnson——Charlie大学的挚友也是室友。
经常裸睡。
收集唱片。
没错,是他走进了Charlie的身旁。
分担他的痛苦。
用尽办法去拯救他。
喜欢整个电影的音乐。
还有Charlie的那份痛苦。
不断调大小白的声音。
肆无忌惮的跟着哼吟。
其实心底是撕裂般无法压抑的伤痛。
还记得那场听证会后Charlie对他的岳父岳母所说的话吗?
I don't need talk about or look pictures. 我不想谈论那件事 也不想看照片.Because the truths a lot times i see it on the street.因为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会在街上看到.how won't times street i see it someone other faces.我走在大街上 我能在别人的脸上看得到.clarity the any your pictures , could you.比你们带得任何照片都清楚.i get your pain but your guy each other.我理解你们很痛苦 但是你们可以互相为伴.you guy each other. and i am the one who's the gril see all the time everywhere ago.你们互相为伴.我才是总是看见她和孩子们的人.i indeed the dog.That's fuck ..... 我甚至看见,狗太他妈的惨了.。。。。。。。。
(因为没有找到英文原版字幕,所以听译的,水平有限,其中定有错误 -_-|| ) 《REIGN OVER ME》正统译发应该是《支配我》.而更喜欢《从心开始》 即是从心开始,亦是从新开始!一语双意...
生活总会有很多的意外,足以把我们都变成精神病,Charlie和Allen就是两个极端的例子。
Charlie因为一场灾难失去了所有的家人,而Allen则在压抑的家庭生活里被折磨地发疯。
所以Allen帮助Charlie也是在帮助他自己。
这样慢慢的电影很好,不太逼着你去找寻什么答案,可以跟着Charlie和Allen一起变快乐。
开心的时候就骑上滑板车满大街溜达,打游戏机,不高兴的时候就带上耳机把自己隔起来。
他们都在不断地尝试通过他们强大的内心来治愈自己的精神病,而这样的努力却反而使得压力越发地不可承受。
去听张震岳的《很难》吧,里面唱得很好,有时候想把自己关起来,还是学着把心门打开,谁不希望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谁不希望啊,谁不希望只是很难。
如果你遭遇了一瞬间失去全家人的惨痛打击 会像Charlie一样坚强的活下去吗?????
平淡的电影 就像是用局外人的眼睛去窥探一个病人的生活 自从去年看完《人生遥控器》后哭的稀里哗啦 就觉得亚当不对劲了 今年果然出现了奇怪的组合亚当桑德勒和唐钱德尔 前者是牵引我进入电影的因素 后者则让我做好了严肃观看的心理准备其实故事很好 是标准的美国式煽情 和前阵子威尔史密斯的《当幸福来敲门》有异曲同工之处都讲述了现实的残酷 如何面对 在人生最低潮的时段.....电影是伴随着NASH的歌曲《simple man》开始的一个年轻男人的背影 踩着电动车 戴着耳机 看似悠闲的穿梭在萧瑟的冬日街道上导演给了我们一些特定的未知 就像你看不见他的表情 是幸福还是痛苦 包括之后我们与片中的这个主角相遇 然后我们要做的就是看着他如何一步步走出阴影 从头开始亚当扮演的Charlie是一名牙医 在911恐怖袭击中失去了家里的五口人:妻子孩子还有一只狗 从此一蹶不振 自暴自弃 甚至像是患了精神病 脾气怪异 不理任何人 每天在家里靠着听唱片打游戏来度日子这时他遇见了大学室友 一名成功的牙科大夫 开了私人诊所 拥有英俊的外形 年轻的身体 幸福的三代同堂 每个人都嫉妒的事业出于和Charlie旧交情 他决定帮助Charlie走出阴霾 国人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并不是很好 就连亚当桑德勒吧里的几个骨灰级FANS都不是很喜欢 首先BUBU认为这样的剧本应该最受OSCAR青赖只是导演麦克·宾德尔也许太在乎电影画面的意境 有点理想化 像他注重的首尾呼应 有头有尾固然不错 却错过了怎样用他的意境去体现故事的高潮 人物内心的挣扎 如果光靠钱德尔和亚当的演技 也只能让我们在尴尬的情境中去感动就像朋友问我 电影如何 我会说:我已经很努力的让自己去感动了 当然 片中还是有很出彩的地方 之前 我习惯了亚当呆头鹅的形象 《初恋50次》里的可爱 《最长的一码》里的疯狂或者是在好朋友罗伯特施耐德的片中客串一个卖古董的吸毒患者每次都是以让人一见倾心的形象出场 他在《最长的一码》里说:橄榄球是一个和我脑袋形状差不多的球体在这部片里 我看不见橄榄球了 鹅蛋造型的脑袋加上了一头乱糟糟的头发 颓废着 眼神呆滞并且紧张人们说 他转型了 在我来看 亚当一直有自己的一套演绎方式 不属于正剧也不属于喜剧 他没有过和金凯瑞一般夸张的表演 没有罗宾威廉姆斯幽默的谈吐从来不和标准靠边 只是尽其所能的表演 名气不是特别大 却依旧热爱着自己的事业 当我看着片中的他 拿着枪冲到街道上 无助的双眼含满泪水 他恨不得所有人杀掉他 杀掉痛苦的他作为观众 特别心痛 他是失去至爱的 真正迷途的人当生活失去方向 谁还能为他做点什么 他需要什么 他全都不知道只能任其发展 一直到崩溃了 看见死亡来临的那一刻 都在迷茫作为中国观众 我不能体会911给美国人带来的悲剧 但却深知失去至亲的痛苦.....电影的结局 很美好 在人们的帮助下 他开始面对现实 他敢于说出内心的痛苦 那句台词说的很棒:我不想谈论那件事 也不想看照片 因为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会在街上看到 我走在大街上 我能在别人的脸上看得到 比你们带得任何照片都清楚 我理解你们很痛苦 但是你们可以互相为伴 你们互相为伴.我才是总是看见她和孩子们的人 我甚至看见 狗太他妈的惨了这一刻 我们知道 他终于解脱了人类的每一种情感都是如此....当你哭了 当你倾诉了那么你一定开始好转了战争、饥饿等灾难每天都在世界上夺走多少人的生命 所以这样的故事不是少数 而我们可能一辈子都会远离这样的灾难 与那些来之不易的可贵比起来 我们更加要懂得珍惜懂得去尊重爱的权利......
治疗心病的最佳方式就是从心开始。
绕过自己心理的障碍很容易,但那个坎永远在你面前。
查理在911中失去了妻子三个女儿一只卷毛狗,他从一个事业稳健发展,生活安定团结的中产阶级,一落为边缘的摇滚中年。
丰厚的保险赔偿金,纵容他刻意自闭,御宅族一样靠音乐和电游过日子。
他是只鸵鸟,把脑袋埋入沙堆。
直到有一天遇到了大学校友艾伦。
查理似乎艾伦是本来的影子。
艾伦拥有娇美的妻子和快乐的几个女儿,有一家不错是牙医事务所。
他活得节制,过得简单,但是他似乎总有点不开心。
觉得生活单调,但是他隐忍着,是一个掩耳盗铃的人。
直到有一天遇到了大学校友查理。
查理需要与人自如沟通,艾伦需要更多小小犯规后自由的快乐。
两人5年邂逅街头。
查理让艾伦更加清楚自己的本性,艾伦则让查理打开了心扉。
电影感人。
动人的地方,不是查理在心理诊所就着回忆哭泣,不是他在法庭后向岳父母讲述自己可以城市的任何角落看到妻子女儿甚至那条卷毛狗的身影。
而是他站了起来,准备好重新生活。
电影故事的落点当然很小。
两户家庭。
放大看就很有意思。
911过去之后,美国社会其实只有两类家庭。
受难的和没有受难的。
灾难5年后,继续我看到影片的6年时,还有些人还在回忆中挣扎,更多人还被恐惧镇压着,他们迫切需要站起来。
美国拍摄了很多相关的电影,纪录片。
《reign over me》或许不是最艺术的一部,但却是我看最温暖的一部。
作为受难者查理站起来了,似乎预告了很多人都会站起来。
然而恐怖威胁之外,强大的经济压力,超载的社会责任让更多人喘不过气来,不是每个人都能改变现状,怎么办?
导演和编剧本告诉大家可以学习另外一个人——艾伦。
这是个新的山姆大叔的形象,他健康、俊美、乐善好施,他当然也是有困惑有欲求的血肉之躯,所以他强大精神巨人的过程,格外真实而美好。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救世主,一切都要靠我们。
革命歌曲很多是用真理铺就的。
9月11日于宁波
连看三遍,我只能说这是很有美感的电影。
有时候我判断电影的标准很简单,看它是否表达出了思想,看它是否有节奏感。
我更被具体人物的内心吸引。
关于Charlie有时候选择逃避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因为人类的心灵没有那么坚强。
我们假装忘记是想让此刻能好过一些,能活下去。
也只能如此。
但是我们也失去了真正的快乐。
关于Allan他好像离我们更近一些,因为身边有很多类似的人。
自己有时候也会变成压力人。
所以我们要提醒自己,在做好很多社会角色的时候,不要忘记还有一个更真实的、隐藏在内心的自己,要给真实的自己一些机会来展现,否则即使有成就,受别人认可也是背叛了自己。
发现有些说不清自己的感受,好像喝了杯回味悠长的咖啡,我只能说感觉真好,却形容不出每丝味觉体验带来的震动。
活着跟死了的人差别是什么?
我想是前者还在继续感受这个世界,不论是快乐还是悲伤。
究竟他们这对兄弟谁是更幸福的一个呢?
真想试试骑着那个小车的感觉,穿过大街小巷,听着音乐,忘记这个世界。
断断续续的看完了这部电影。
查理是911事件的直接受害者,他的妻儿和爱狗都在这场灾难中丧生。
查理从此一蹶不振,开始了严重的自闭抑郁。
而与之形成对比的艾伦有成功的事业和美满的家庭,但无论是工作还是家庭都让他承担着巨大的生活压力。
当查理和艾伦在街头相遇,大学时期的室友情让两个人开始了互相治愈之路。
艾伦陪着查理一起玩闹,查理则让艾伦完全忘却压力,重回童真,最终完成彼此的心理疗伤。
查理的疗伤之路本质上是有人陪着他,完全的走入他的生活,才从一开始的慌张和警惕最后敞开心扉。
所以沟通一定是要站在对方立场上的,而不是想当然的苛刻的要求。
陪伴,然后给予他们时间,相信人性的力量,他们一定可以摸索出自己的道路。
这里形成对比的是查理的岳父母,他们也是灾难的受害者,但是与查理的相处却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一味的要求,并不能真正的感同身受。
而艾伦又是典型的心理压力很大的普通人,更有普遍意义。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要放松自己重回童真,而不是被生活裹挟着前进,出现情绪却刻意回避,如他和妻子之间的关系。
但是当时间推着往前走的时候,自然可以想明白一些事情,所以不用着急,劝慰自己。
他和他是大学同学。
在一次街头偶遇中彼此的人生开始有了交集。
1。
他。
他是一个收入高名誉好的牙科医生,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彼此深爱的妻子,活泼伶俐的儿女。
表面上看来,拥有一切,看似圆满,因为太过圆满,连诉说都变得矫情且无聊。
没有朋友,没有爱好,没有除去家庭与工作之外的生活。
不是不正常,只是少了自己。
内心深藏的自己。
大多数人的生活。
大学毕业,努力奋斗,建立家庭,事业有成,逆来顺受,见招拆招,一切都好,只缺烦恼。
他和他一起通宵打电玩,看喜剧电影至清晨,弹唱大学时的音乐。
他在他的世界里找到自由与快乐,他在他的世界里找到温暖和陪伴。
然而,他并不是他。
他在蓦然失去父亲的清晨里踟躅独行,终于对他的怆痛有所领会。
2。
他。
他原该有着和他同样的圆满。
直到911,瞬间失去深爱的妻子三个女儿和一条狗。
一段漫长的时间,一个封闭的空间,已经被他生生停顿下来并竭力要去抛弃的记忆。
电动踏板车,耳机,电玩,黑胶唱片,不停地整修厨房。
他的生活静谧而自由。
除了不再见任何熟悉的朋友,不再谈论关于过去与将来,拒绝听见任何会询问的话语。
有什么悲痛比得上在刹那间失去至亲至爱?
朝夕与共的日夜,突然天地仍在,而只剩你此身孤孑。
而你连追随的勇气都没有,除了把头埋进沙砾,把记忆割断。
“我不需要谈论她或者对着她的相片,因为,实际上有很多很多时候我都看见她,在街上,我曾在街上,在别人的脸上看到她的脸,比你带着的任何一张照片都要清晰,我知道你们很痛苦,可是你们拥有彼此,而我却时时刻刻的见到她们,她们出现在我生活的每个角落,甚至是那条狗,分明是条德国牧羊犬我看到的却是该死的贵宾狗。
”他对着同样失去女儿心怀悲痛的岳父母说。
要学习诉说是多么艰难的事。
如果你肯哭泣,肯流泪,肯谈论,是不是这种怆痛就可以过去?
是不是就可以带着曾经美好的回忆重新活下去?
3。
你。
你只肯与自己对话。
每个人都极其自闭。
是因为言语的无用,还是因为原本就不相信言语?
门外的人进不来,门里的人不肯开门。
你即使把门窗关严,却终该还是要留有呼吸的缝隙。
而我,要怎样才能找到这一线光?
我们谈论文字,谈论音乐,谈论电影,谈论风景,谈论天气,谈论他和她,可是唯独不能谈论自己本身。
她说,这就失去了所有的意义,你必须找到一个人去诉说,即使这个人不是我。
4。
我。
我并不相信真正的悲伤可以淡忘,即使时间的力量再强大。
亦不相信真正的悲伤可以诉说,即使言语与文字的力量再强大。
那些真正埋藏在心底的怆痛,永远都在,每次掀起,都有新鲜的血液溢出。
生存的真相,是永不被诉说的伤痛。
可以麻痹自己的神经,可以欺骗自己的心灵,可是不管逃避或面对,怆痛其实一直都在。
我们的身体和记忆都将与它共存。
我们有时不得不沉迷在某种行为当中,只是因为找不到出路。
只能在黑暗里,以自己的方式慢慢去摸索出一条路。
期望会有一点光,明知不是坦途,可是,我们唯一能做到的,是看似停留却其实在以极其缓慢的速度走着。
911能不那么明显么?不要总是低估观众的智商
这是一部灰常压抑氛围的电影,911背景下讲述灾难症候群的,好么听着粉专业,其实就是大灾大难后无法摆脱那种伤害而精神分裂的人。人生太惨酷,尤其是亲历911这种飞来横祸的,本来毫无招架能力的人总要被迫去接受残酷的现实,所谓的生下来活下去 ,坚强中透着残酷和无情。
SO SO
谁能告诉我怎么着女病人就和男主看上了眼?
没想到亚当桑德勒还能演绎这样的角色,吃惊不小。每个人都需要走出这一步,因为时间只能滚滚的向前流走。
本来只想给三颗星的,但是音乐实在太棒了,而且亚当桑德勒演得也很投入,无论何时,爱是唯一治愈伤痛的良药。
戴上耳机,最大的音量,自己的世界,不出去
总觉得他会在低头痛苦时 会猛的抬头对着镜头说 just kidding~还是一句话 老美拍起来各种年龄段、社会阶层的心路历程 都是相当之细腻 恰到好处 不欠不溢~
其实挺假煽情的 但是给两个妹子多打一分吧!ps有妹子主动上门要求bj还拒绝不是搞基是什么
真的很沉闷,我受不了
@2013-04-26 14:33:46
哈哈,那个得了忧郁症的男人竟然是初恋五十次里那个爆笑的男主角,反差太大了~
2014.2.5 16:48
2009.3.16和老婆一起看的,感人至深的友情,心理学上的东西我不懂,但是人过自己的生活也没有什么不对,又没有妨碍到别人 ,这么多人出来干涉他,也没干涉出什么结果,Charlie开始了新生活,但是一样是与原来的生活隔绝的.......小车很帅!
It is not a very good movie,but not a bad one either.
Liv Tylor脸都浮肿了
前面不错,故事铺叙太罗嗦,尤其是charlie开始治疗后一直想快进。我觉得这种症状像返老还童多过post-stress disorder吧,听他说话装可爱我就烦。
哦!那位自暴自棄的大哥,你跟我用同款的ipod耶(欠揍)!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一个朋友,你会帮助他吗?
两个主角都有着忧伤的脸,让人无法拒绝~ 当失去妻女绝望自闭的查理,遇上迷失在狭小自我空间的艾伦,两个同样受困于家庭问题的男人奇迹般地互相治愈,能有这样的友情真是幸运!里面的歌也都配的不错~ 能够哭,能够诉说的痛苦,都不是最深的~ 假装忘记,才是最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