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有这么多的导演们,希望观众们欣赏和围观精神病+变态,有那么多的片,矛盾冲突的是没有动机没有导火索,只因为主角变态,只因为主角有精神病,然后导演就开始让观众们欣赏精神病或变态做的一切事,在“暴力美学”之后,我认为可以出一种称谓叫“精神病美学”,本片描述的就是一个严重精神病及变态男患者+一个轻微不正常的女患者,合作去杀别人的故事,别问为什么去杀,导演说了,因为人家主角精神病。
看第一遍正常看的时候很懵逼,很不衔接,各种猜测。
第二遍看就是看杀手夫妇的各种计划和对话。
一句台词,两种诠释。
剧透,眼镜夫妇就是变态杀人狂,特别是眼镜先生,半路遇到的雷神夫妇,其实雷神已经感觉他们不妥,所以要求女友下车,其后还一直紧跟着他们,说眼镜先生说谎,其实应该就是知道了他是危险人物,在军人出现时,雷神当着军人面特意问了眼镜先生几个问题,可能是想提醒军人他是坏人,没想到眼镜先生回答如此快,所以雷神笑了,军人与雷神的眼神也透露着什么。
接下来的剧情中,其实军人已经对眼镜先生产生怀疑。
军人经常与眼镜先生说电影情节和事情,眼镜先生都被问到心慌了,无法对话,直接说能否换话题。
眼镜先生多次回头观察环境,并确定是否无人跟随,方便作案。
并且紧张上网查看新闻,是想知道自己和妻子有无暴露了。
当知道军人是厉害人物时,眼镜夫妇觉得不好下手慌了,而眼镜先生的言行开始有点生气。
后来警察开直升飞机搜寻时,眼镜先生是被吓醒的,当雷神夫妇被抓,他完全卸下了担忧紧张的心情。
后来的一段,就是眼镜夫人趁眼镜先生不在,按耐不住对军人女友道出了真情并流泪,这段相信是发自内心的,而那个变态男友正式眼镜先生。
眼镜先生开枪射击军人时,通过前面军人女友反复提醒军人死不掉的,并且之前有透露军人脑袋加了铁片埋下伏笔,可以猜测到军人并没有中枪。
最后眼镜夫人在直升机的内心波澜,可能一开始她想告诉警察军人情侣才是杀人犯想救眼镜先生,可是看到军人情侣如此相爱不忍心,再加上对比眼镜先生对自己的感情,觉得她本该也有完美爱情,而他毁掉了她的人生,内心彻底反转归正,道出了一句捡枪的人是凶手。
警察开枪那一刻,她完全释放了自己。
个人见解。
估计多数人看的都是韩文字幕转过来的中文字幕,实在烂转部分内容自百度一次完美的逃亡吧顺手贴过来以下为转帖内容,感谢这两位网友,我也是看了才明白帖子1:可能你是看没有水的鱼翻译的```如果你是看英文原版的应该不会有这种想法```其实他们之前的对话一直都很中性的```在过河男主装洒尿和女主商量那段也不是那样的```反正很多都不对```如果你看了英文的原版,其实眼睛男中途有想过放弃杀大兵夫妇```因为可能感觉没把握```而且大兵夫妇也不完全相信他们```直到那对纹身夫妇被捉了后```后面还有很多```很多```都是翻译给人产生的错觉```其实剧本和人设都非常好```尤其是女主```他对眼睛男的复杂情绪```如果翻译得好的话```其实这电影真的拍嘚很好``` 作者:怪物的猎物 2009-10-12 01:20 回复此发言 帖子2:没有水的鱼翻译的很要命,看他翻译的估计最后的地方都看不明白,我转了个解释! 在看了众多影评与留言后,发现有许多朋友都对一些问题非常的不解,并且有很多人纷纷质疑在结尾的许多情节不符合情理,都没有看明白是怎么回事,警察怎么就开枪了,女主角西德尼究竟说了什么?她是骗警察开枪打那个女的而警察却看穿了他在撒谎从而开枪杀了真正的凶手克里夫吗?众多疑问很难给出符合情理的解释.其实这一切全是因为中文字幕翻译的严重错误而导致的(最后飞机上对白的翻译全部都错了)!我其实在边看中文字幕翻译的对白,边看情节的时候也有很多不理解,但后来重新一句句仔细听了女主角与警察之间的对话后才看懂到底电影结尾是怎么回事究竟是怎么发生的.以下我的解释也许能够解开一些人心中的困惑,帮助大家真正理解这部片子. 首先这一切还得要从女主角西德尼拦下直升机的那一刻开始说起,不然很难说的清.在那时男主角克里夫继续去追吉娜,并且叫西德尼去另一边包抄相信这大家都应该看懂的.然而此时西德尼已经开始犹豫和挣扎了,因为她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冷血杀手,只是她非常爱克里夫这个精神疯狂的连坏杀手,所以她愿意陪他一起到处跑,做任何事情,陪他一起杀人.但此时她已经后悔了,不想再看到有人死了.并且之前吉娜在帐篷时也和她聊了许多生活的点点滴滴,她不忍心再看吉娜死在这个疯子手里了,所以她本身可能是想去阻止的,看到警察的飞机来了她下定决心告诉警察那里有人有枪并在试图杀人,就带警察一起去找(但我估计此时在飞机上她也并没有完全说出真相,没说他们两夫妻就是连环杀手,只是告诉警察那里有人杀人希望警察去阻止)! 然后来到正题,他们一起飞到了最后的事发现场.然而此时下面山里的一幕却有点出乎西德尼的意料.那时应该已经死了的尼克却出现了,还拿着枪对着克里夫,西德尼一下楞了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此时拿枪的警察以为尼克就是她说的那个杀手所以开口问了西德尼(这里注意,警察问他的话非常关键,翻译完全错误了):"是那个站着的拿枪的男人对吗?他就是你说的我们要找的那个人对吗?我要开枪吗?"...但此时西德尼一下子不知该怎么回答了,因为他看到拿着枪的是尼克,而吉娜又没有出现,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她可能心里又起了一丝侥幸,心想要是警察把尼克打死了,那说不定一切都死无对证了,他也可以告诉警察尼克就是杀手,而他和克里夫是受害者!所以她并没有做声,而后面的警察头头看到下面境况非常危险,就命令狙击手:"开枪射他(此时他指的是拿枪的尼克)",西德尼也没有否认只是轻微的点了点头(心存侥幸).就在扣下扳机的前一刻这时吉娜出现了,抱住了尼克并说:"不要杀他,不要丢下我."原本尼克在克里夫的一再挑衅下肯定是准备开枪了的.而杀了克里夫他自己也跑不了了,但是他为了吉娜放弃了复仇!此时飞机上的西德尼一看才彻底感到绝望了!看到别的男人可以为了女友放下枪,而再想到自己和克里夫,她知道一切都完了.知道他和克里夫要一起死了,此刻她才明白自己多么恨这个男人.这时她看到克里夫又准备去捡枪的时候她向警察说出了克里夫,让警察赶快击毙克里夫.所以西德尼最后与警察的对白正确的应该是:"你们要找的那个人!那个杀了所有人的人!那个毁了我一生并且我一辈子不会原谅的人!他正准备要去捡枪(意思就是让警察快点击毙他)!"而并不是字幕上翻译的:"凶手是那个女的."然后警察自己猜出了她在撒谎!!完全不是! 当然西德尼最后的结局肯定也是被捕了的,只是导演省去了没有拍...直接给了尼克和吉娜获救的画面..故事就此结束了..... 作者:媛来是力 2009-10-12 00:29 回复此发言 --以下是豆友scicarl给我留言提供了结尾处的一种解释,谢了其事那疯女人找警察飞机的时候还是想要跟疯男人一起继续演戏, 欺骗警察的, 直到她发现男大兵没死她还是告诉警察向大兵射击, 就在这个时候, 男大兵的女人出现了, 她用身体挡住了自己的男人。
警察无法射击原定目标了, 疯男人则要捡起地上的枪, 在这个时候, 疯女人才被真挚爱情感动, 向警察指明了谁是罪犯
我没明白,这完美的逃亡只针对那个女人西德妮吗?
逃亡单单是指她摆脱了一起犯罪的男友克里克,也摆脱了杀人犯的身份?
那知道她底细的另外一对情侣里克和吉娜逃出生天,又怎么可能让她逃出法网?
没明白没明白刚刚看了别人的影评,他们认为是西德妮最后良心发现,觉得一路相处非常投机的吉娜命不该绝,遂投案自首,协助警察杀掉克里克。
如果编导真是如此认为,那电影名字为什么还要叫《一次完美的逃亡》,干脆叫《痴心女迷途知返,协警察击毙邪恶男友,助友逃出生天》好不好?
所谓逃亡,还是完美的逃亡,必定是大案在身,却有奇思,一路磨难,终脱法网,如果这部戏在最后让克里克和西德妮成功取代另一对情侣的身份,过上另一对情侣的生活,还算是我想象中的完美逃亡。
如果电影是针对陷入险境的里克和吉娜侥幸逃生,整个过程十分狼狈,何来完美??
我不懂我不懂。
这部电影还是非常好看精彩的,非常值得一看!
剧情在后期有很大的反转,故事发生在夏威夷的小岛上,风景美如画,整个电影看完之后,就感觉很爽!
🤗🤗🤗🤗
没想到在第一视角的男女主角,看似人畜无害、胆小怕事,没想到会是隐藏的杀人凶手!
真的伪装得太好了,一点都没有看出来。
悬念还是有好多处的,美丽的夏威夷风景给影片增色不少啊,太棒了👏🌟🌟👏🌟🌟
中间还穿插着很真挚感人的爱情,让人内心更加震撼!
🫢🫢🫢🫢🫢
连续看了两遍,知道谜底以后再回头看前面的对话,发现很多都是一语双关。
比如女杀手说了好几次要适应“新的生活”,跟Gina聊天的时候还说过I'll just be happy being called Mom and Mrs. Sydney Anderson, FOR A WHILE,看第一遍的时候可以理解为“仅仅是被称作母亲,安德森太太,我就可以高兴上好一阵子了”看第二遍就知道,她其实是想说,能维持“一阵子”Sydney这个假身份她就很高兴了,女杀手喜欢上了Sydney这个假身份,所以不太支持丈夫杀这两个人。
还有,每次当Gina高兴地说她的男人很强大很难杀死的时候,杀手夫妇两人都会有点忧心忡忡的对望一眼。
但是,编剧为了保持悬念,淡化了电影前半部的线索,尤其是杀手夫妇私底下的对话,确实有故意误导的嫌疑,仅仅用杀手角色扮演入戏太深不能很好解释,否则这绝对称得上一部五星的电影了。
(本文不涉及剧透,请放心阅读!
)我没猜到开头,也没猜着结尾。
光是旅游探险悬疑的噱头,已足够让我点开播放器,何况“生化女”演绎一个甜蜜小媳妇,咦怪怪的感脚,好奇得不行。
果不其然,一场盛大欢乐的婚礼拉开序幕,接着就开始一段美妙的蜜月旅行——阳光沙滩,丛林小道,Hawaiian的无敌美景尽收眼底,而那厢也没闲着,一路的恩爱秀得,简直羡(ling)慕(ren)死(fa)人(zhi)。
看着“生化女”娇嗔的模样,让我一度相信这个世界nothing is impossibe….打住,不要忘了,这可是一部惊悚悬疑剧啊,怎能当做一部旅游风光片或言情片儿来看,罪过啊。
这正是导演的精明之处,谁又会知道一场扑朔迷离、生死逃离的戏码,正悄然上演,且过度得如此自然。
谁是坏人?
影片依次给出了至少三种可能,随着故事的推进,观众预想的答案被不断的推翻。
但,作为资深悬疑剧迷,我们是不会轻易满足的:早早想好答案,一阵窃喜,然后鄙视电影的俗套把戏,又担心如果猜中太没意思,最后恳求上天给我一个意外结局吧……那种五味杂陈、主动求虐的心情,有几个导演是真正懂的?!
是的,《完美逃亡》的导演做到了!
非要挑点毛病,就是为了制造悬疑,影片强制性的隐瞒若干线索。
至少,为了虐我们的诚意还在,瑕不掩瑜。
如果你已经观影完毕,我想,最后我们都会不由自主的唱起那首“民谣”:“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哦,对了,别忘了给打酱油卖肉的“锤哥”一个赞。
刚看完,立马看第二遍,看第二遍的时候有完全不一样的视角,非常棒的电影。
给4星,不完美的就是电影美国的,我对欧洲人脸盲,总非不清谁是谁,要一直注意着装才能分清刚看完,立马看第二遍,看第二遍的时候有完全不一样的视角,非常棒的电影。
给4星,不完美的就是电影美国的,我对欧洲人脸盲,总非不清谁是谁,要一直注意着装才能分清
对于这部电影,我给它的评价比较高。
因为从一开始我对这部电影的定位就是一部反杀类的血腥片,正如简介里介绍一对夫妻去夏威夷度蜜月碰到了另一对夫妻,两者共游,中途听闻有新婚夫妇杀手,然后陷入凶险之境…的确,简介的套路完全是反杀片的套路,主角一定碰到杀手,最后完美反杀。
带着这个想法,我准备按照以往观影经验,不带脑子地去欣赏这场赤裸裸的杀戮大戏。
But 我错了,直到影片揭露真相,我才知道凶手是谁,谁反杀谁,导演巧妙地利用人们的惯性思维制造盲点,我们很容易把拍摄电影的第一视角人物当做主角,在恐怖片中也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是好人,带着这个惯性思维,我不断地猜测除“好人”以外的任何人,就这样掉进了坑里。
这样在最后真相大白时,带给观众的感受是非常具有冲击力的,因为谁也想不“主角”竟然是凶手,影片前半部分以凶手为第一视角,后半部分转换为受害者,打破以往反杀片中的简单人物设定,显得别具一格。
这样一来,影片开头那段婚礼视频便有了特殊意义,背景音乐旋律的低沉,总是模糊不清的新郎新娘,在最后都有了合理的解释。
其实这种制造盲点的拍摄手法,在悬疑片中并不少见,例如《电梯里的恶魔》《无人生还》《小岛惊魂》等等,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也经常在他的小说里运用这一手法。
而相比这些将我们认为的已死之人做人凶手的影片,《完美逃亡》则是比较新颖地转换视角,这对于一部观众定位为反杀片的电影是一场惊喜。
至于战斗力爆表的男女主角,他们之间暴力的爱情,这又是另一种惊喜啦。
到片尾我才认出她是生化危机的米拉!
一部典型的青春风光片,俊男靓女,夏威夷风情,出人意料的结尾!
虽然我知道好莱坞的编剧风格一定是在众多嫌疑人中最不可能的将在结尾变态出现!。。。。
还是被情节角色的急转震惊了!
我们得承认两个男主人公在后半段大变脸的演技!
好莱坞总会在紧张情节后用煽情好玩的台词收尾!
“你买了多久?
”“一年半”“你在等什么?
你个蠢蛋!
”“等合适的机会!
”“你是个真汉子!
”“我不想度蜜月!
”。。。。
至于为什么好玩,自己去看吧!
摘取赫尔豪森职业生涯里最高光且最悲壮的生前一年时光,演绎他彪炳的人生。触觉敏锐、眼光超前、胆识过人、临危不惧,如果有幸不被日本赤军的衍生恐怖组织、德国红军派暗杀,他生命的延续,目测将会成为柏林墙倒塌后德国的伟大政治家。赫尔豪森、CIA和红军派的三线叙事并最终闭环,清晰交代了暗杀事件的来龙去脉,一部历史人物传记的佳作。
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