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一个很好的女性朋友推荐我看
不思异:电台 (2019)7.22019 / 中国大陆 / 悬疑 惊悚 奇幻 / 欧丁丁 / 孙嘉浚 赵阵雨她说她有的没看懂,希望我看完之后可以和她探讨一下剧情。
昨天抽空看完了整部剧,我只想说这部剧不是牛逼二字可以概括得了的。
全剧共12集,每集时长不一,但都压缩在10分钟之内,对于能在几分钟内说清楚一件事我都觉得这类人很牛逼,如果你能在几分钟给我讲一个吸引我的故事,我对这种人会佩服得五体投地,而《不思异:电台》就做到了,遥想上次做到这点的是
爱,死亡和机器人 第一季 (2019)9.22019 / 美国 / 喜剧 科幻 动画 恐怖 奇幻 / 维克多·马尔多纳多 加布里埃尔·彭纳基奥利 阿尔弗雷多·托雷斯 弗兰克·巴尔森 阿尔贝托·米尔戈 蒂姆·米勒 达米安·纽诺 杰罗姆·陈 维塔利·舒舒科 欧文·沙利文 罗伯特·瓦利 戴夫·威尔逊 乔恩·叶 哈维尔·雷西奥·格雷西亚 / 斯科特·怀特 诺兰·诺斯《黑镜》一般是对未来的探讨,《不思异:电台》每一集都很反映社会现实,立足当下,当然理应是对当下的事情更加关心,也对当下的事情感触深一点,故事播放出来,莎士比亚有语: 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每个人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在阅读文学作品或者观看电影电视剧等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下面我主要对《不思异:电台》的第三集《美杜莎病毒》的感想以及由此散发出来的一些思绪。
先开个坑,以后有时间有机会再探讨一下其他的。
美杜莎病毒其实说的是一个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事情,说的是我们注意力的问题。
最好的例子是,现如今,抖音,快手吞噬了人们很多时间,就像黑洞一样,当人们再次醒悟过来的时候发现已经过去了很长一段时间,一个抖音视频可能也就几秒钟,但一般人刷抖音花费的时间少则半小时多则一个上午一个下午甚至乎一天。
我身边的例子是我叔叔的女儿吃饭时都要捧着手机边刷抖音边吃饭,我姨的两个孩子也是一拿到手机就刷抖音个不停。
而这种事情可怕的地方在于,局中人对此毫无察觉,局外人倒是可以感知,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想过国家为什么要求各个视频平台都要设置一个「青少年模式」呢,我是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的人,当然相关部门的负责任也是考虑过这个问题的。
主要是有两大原因,一个原因是小孩使用父母的手机或者账号观看直播的过程中会乱花父母钱送礼物给主播,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如果不这么做,国家下一代就废了,娱乐至死不是一句空话。
120年前梁启超就写出了《少年中国说》,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你当然可以说看抖音,快手,B站也能学到东西,但这是一个自制力的问题,人都是有贪图享乐倾向的,世界上能控制得住自己的人还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怀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态,所以去他妈,先玩。
全世界为什么要开设学校把一群人都困在一个地方学习,就类似于圈养一群猪一样。
你们可能也有过类似我经常想到的疑问「在家学习不好嘛」,去学校学习不说别的,如果是走读生的话,通勤路上也得花费不少时间,即使不是走读生,在教室-宿舍-食堂的路上也会花费大量的时间。
如果是大家都在家里面学习,不是可以省下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答案是不能。
这段疫情期间,如果你家有小孩,你会深切地体会到,如果你没有小孩,网上的只言片语或许也可以让你管中窥豹。
绝大多数的人名义上是在家学习,实际上玩耍的时间比学习的时间多的要太多。
本来优秀的爱学习的学生即使没有疫情,他在学校在家或者无论在什么地方他都会自觉得去学习;本来自制力不是很强的学生,根据正态分布,这类学生是占了大头,大概能占到80%左右,可能困在学校里,被没收手机,没有了其他娱乐方式,可能在学校时也会拿起课本看那么一两眼,至于到底看没看进去,学没学进去,答案是显然也是肯定的,「谎言重复100遍也会变着真话」,如果看了多多少少都会学进去的,这也是为什么成绩也是正态分布的来源,而在家里面,由于自制力不强,或者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那么相对于在学校而言这类学生的学习质量会大打折扣。
还有一类学生是天生不爱学习课本的知识,所以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里他们都不会去学习,其实疫情对这类学生是没有任何影响,他该玩玩的还是玩。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富有家庭与穷人家庭的孩子会在这个疫情期间差距会拉的越来越大,富人家的孩子可能家长在家有空了给孩子请私教,一对一教学,这样的投入孩子的成绩能不提高么?
至于穷人家的孩子,前段时间看到个新闻一个穷苦人家的小孩因为家里买不起一台设备来看网课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新闻能报道出来的都是极少数,还有很多类似的案例没有报道出来你我都无法知晓,如果连一台能看网课的设备都买不起,还谈何学习,这就是相关部门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国家也有很多孩子连饭都吃不饱,别动不动就给国外某个地区捐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美元,美其名曰外交,即使很多善良的人想捐款给这些孩子们,钱在流转过程中你吃一点我扣一点,但钱能到达这些孩子手上的少之又少,你我明白,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可能要花费几代人的时间和努力才能改善那么一点点,但不能因为这件事情难就选择不去做。
就像当年肯尼迪总统在解释我们为什么登月时所说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in this decade and do the other things,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我们决定在这十年间登上月球并实现更多梦想,并非它们轻而易举,而正是因为它们困难重重。
同样为了实现人类相对平等,特别是教育平等,我们不能看到了某些现象而坐视不管,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尽自己的努力去改善他。
由于疫情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自制力不足,我想2020年的各省市高效初高中的录取分数线都会做相对应的下调。
如果考题现在还没有做出的话,考题也会相应得调低难度。
这篇文章思绪飘得有点远,如果你有耐心看到这里,那么恭喜你,你的至少「5分38秒」被我这篇文章获取到了,当天再次看时间的时候,你发现时间已经过去了...
国产恐怖有三宝:片名、海报、穿得少。
99%的国产恐怖电影都是烂片,不用多说,这已是一个共识。
平均每月有5—7部,每周至少有一部恐怖片上映,也已是市场常态。
因此每月做观影指南,最轻松的一件事是只要看到标签含有“恐怖”、“惊悚”的电影,就可以轻松pass。
作为恐怖片的常客,“校花”“寡妇”什么的一听就很让人有观看的欲望。
笔仙、筷仙什么的也能骗进去一帮观众。
实在不行,笔仙撞碟仙,两大仙同台竞技够有看点了吧!
再来抄袭一些高口碑电影海报,也是常有的事。
《守灵》海报
原版《中邪》海报谁能想到这部和《中邪》海报、上映时间几乎一模一样的恐怖电影,竟在豆瓣连评分也找不到。
如此乱相,谁还敢相信国产恐怖片?
万万没想到,近来小栗子却被一部每集不到10分钟的国产短片牢牢吸引住了。
一口气看12集,简直不能太酣爽!!
这就是:《不思异:电台》
从第一部《不思异:辞典》(豆瓣7.2),到第二部《不思异:电台》(豆瓣7.5),其进步也非常明显。
最让我喜欢的是其故事感和现实的连接。
夸张变形下的故事,每每都会有很多惊喜。
以第一季中的《洁癖》为例。
故事主人公小白是个重度洁癖➕强迫症患者。
她见不得家里有一点灰尘,每天都要拿着抹布这里擦擦那里抹抹。
遥控器、花瓶、画框、纸笔、书籍等都要按自己的心意,摆放得整整齐齐,两者之间间隔的距离都要一模一样。
有次她打完电话,不小心碰了一下马克笔,胳膊上多了一个点。
这怎么能忍?
于是她又是用水洗,又是用牙刷刷,黑点不仅没消失,反而更大了......打开柜子找别的工具时,突然发现一个搓脚刀。
犹豫了一下,她开始咬牙猛搓。
尽管到最后,小白胳膊一片血肉模糊。
但黑点终于看不到了,她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
伤口刚包扎好,下一秒门铃就响了,朋友来了。
因为天气太热,他顺手就脱下外套。
看到他胳膊上、背部布满的黑色斑点,心中不安情绪陡起。
下一幕果然小白脸色大变,她咽了一口唾沫,拿起放在桌边的搓脚刀,蹑手蹑脚地向朋友走去........
留白的结局,给人以无数的想象空间。
《不思异:电台》第五集——《床底惊魂记》。
讲的是很多人都会有的经历。
恐怖片看多了,难免有许多幻想。
洗脸时,镜子里映照出的人影会是我自己吗?
背后总感觉凉飕飕的,会不会有什么东西在背后盯着我?
看不见的角落里,到底藏了些什么......《床底惊魂记》中,男青年刚盖好被子,准备睡觉。
突然间被子好像被什么猛地扯了一下,从他身上滑落。
吓得他一个激灵,赶紧坐了起来。
难道床底有人?
他壮了壮胆,慢慢探下身子朝床底看去。
另一边,一个独居的女生也遭遇了相似的情况。
她同样以为床下有人,低头看了下去。
结果可想而知,双方都被彼此吓破了胆,发出一阵尖叫。
在周围寻觅之际,女孩突然在地上看到本书。
上面写着:“勇敢是处于逆境时的光芒——茨维格“。
受此鼓励,两人都爬上了床,拽起了被子。
你来我往之间,背景乐竟是“拔萝卜,拔萝卜,嘿呦嘿呦拔萝卜”????
画风瞬间从恐怖片切换到中二爱情片,泛着浓浓的爱情酸臭味。
这不就是恐怖版的《超时空同居》吗?!!
镜头一转,男青年成了爸爸,正给女儿讲睡前故事,讲的就是爸爸和妈妈相遇的故事。
故事讲完,爸爸关灯离开。
正在睡梦中的女儿被子突然也被扯了一下,也不知道接下来这个故事是什么画风。
是青梅竹马甜甜的恋爱?
还是毛骨悚然的恐怖片,我们都不得而知......
反套路、反鸡汤的还有《人生修改器》。
不用时光机器,也不要哆啦A梦,只需轻轻一按,你想要的智慧、魅力、运气、力量同、通通都可以拿到手。
身处逆境的少年在即将迎来一顿痛殴之际,随手一按键就接住了对方的拳头,这在以往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
尝到甜头的他,开始频频变换自己的属性。
他可以是全校最帅的男生、也可以是体育最好,跑步速度最快的那个。
直到在一次考试中,他全面提升了自己的智力,却将运气、魅力归零。
涂答题卡,没有一根铅笔能用。
想借笔,却让周围所有人都产生了戒心,纷纷避之不及。
直到此时,少年才明白,任何事情的得到都会付出的代价。
与其坐享其成,还不如脚踏实地靠自己赢取来得安心。
如果事情在此结束,那也太鸡汤,太套路了吧,无甚新意。
直到某天,少年才发现拥有人生修改器的,并不只自己一个。
自以为的男主光环,原来只是幻想。
每个人的起点都不一样,也许有人生来就站在了别人的终点线上。
而且人生修改器的技能点是可以买卖的!!!
10万钱买你一个点,你答应吗?
来不及细想,少年身后同桌的一句话,让人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如果你听完了我的故事,希望你能永远记住。
你的天赋,绝不能卖给别人。
”
直到此时才猛然发觉,原来他竟是故事开头被人欺负的那个男同学......从人生鸡汤到人,生来不平等,再到阶级讽刺。
不到10分钟,深度层层拔高,编剧实在是高!
除此之外,黑白影像下讲述时代变迁的《寻隐者不遇》;
有些沙雕,结尾却细思极恐的《消失的尸体》;
以“美杜莎”为线索,讲述手机族、低头族等剧集也很让人惊艳。
所以恐怖片拍的不好,别怨影片中不能有鬼。
剧本写得出彩,永远不怕没观众。
作为一股自来水,《不思异:电台》强烈安利给大家!!!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在【B站】收看。
一年多以前,派爷安利过一部恐怖短片集。
不少宝宝很心水。
现在去B站刷,还能看到泥萌留下的爪印。
老粉应该能猜出这部小片。
现在,它出了续集了——《不思异:电台》(2019)
一帮穷鬼,为啥能在两分钟内给你留下恐惧和震颤?
派爷先来带大家复习一下。
《未来照相机》。
一个女人在家闲着没事,拿着照相机在家里随便拍。
在等照片显影的时候,她咬了口苹果。
奇怪的是,照片里,苹果也被咬了,而且缺口与手里的苹果一模一样。
她再去拍挂钟,照片里的时间比现实中要快5分钟。
她非常惊喜,又去拍盆栽。
果然,盆栽也不老实,就剩个底盘了。
问题是,苹果是她吃的,时间流逝钟摆会动,都是正常事。
那,盆栽怎么不见了?
于是她又拍了一张,突然门铃一直响,一直响……她一边等着照片显影,一边走去开门。
突然,她看到骇然一幕。
故事戛然而止。
这个故事涵盖了《不思异》这系列的精髓。
脑洞创意+强力反转,短短几分钟,留给你不寒而栗和细思极恐。
续作来了,加量不加价。
时长升级,故事也是。
以前的短片讲求吓人速战速决,到了这部续集,导演敢于在恐怖片里加入其他元素了。
比如,喜剧。
首先还是脑洞。
都市传说里常有的桥段:扯被子。
仅仅如此,当然还形不成一个脑洞。
如果两个人一起扯…
有木有想到《超时空同居》如果,两个人同时往床底看……
当你刚准备胆儿被吓破,画风突变,BGM《拔萝卜》在你耳畔响起。
接着男子出场,原来他在跟女儿讲安眠故事。
这床底惊魂记,其实是姻缘一被牵。
但别忘了,这个系列的特色,反转。
导演狠起来,孩子都不放过而在另一集,派爷觉得,主创的故事创意更加信手拈来了。
美杜莎,是古希腊神话里的蛇发女妖,看见她眼睛的人都会被石化。
就这一个概念,看它怎么讲出恐怖感。
一个男人收到朋友一张图片,怎么也打不开。
他把图片从手机传到电脑上还是不行。
不经意之间,保洁阿姨出现在了身边。
(没被吓到的,可以观察下阿姨的发型和图片上人物的发型)这还不是最可怕的,这男人发现,每看病毒图片一下,他的时间就会匆匆流逝一段,而且,流逝的时间会越来越长。
脑补下老太太的停留,你心里会不会发毛。
接着,他走出办公室,发现身边的同事低头看手机时就会定住。
不寒而栗的结尾留给你去看。
这个创意,其实已经不仅仅是讲个吓人的故事那么简单了。
想想看,对外人来说,低头族是不是就处于石化状态?
那个美杜莎病毒代表啥,不言自明了吧。
现在《不思异:电台》放出了五集,剧组,还是那个穷剧组。
故事发生地,还是最平常的生活空间。
树林。
第一集:只能活一个校园。
第二集:人生修改器像《床底惊魂记》,就只需要一个房间。
在画面上稍加布置,惊悚的氛围也能做出来。
do something amazing道具,还是在哪都是凑齐的平常物件。
但《不思异》做出来的效果,却一点也不平常。
要说审查,它没碰鬼怪,也不必靠梦境、精神病来圆场。
它能成功,最关键还是死磕创意。
创意来源,就是大家口口相传的都市奇谈,甚至是同事听来的好故事。
《不思异》的监制袁哲在知乎上分享过一则——以前做过一场春梦,梦见和一个美女缠绵,别提多兴奋了,正到妙处,突然发现她长得像我老婆,越看越像,越看越像,这一下子就没了兴致,后来每次梦见美女,完事以后,都觉得像自己老婆。
从那以后,春梦对我来说,就是最可怕的噩梦…这个故事拍出来,也就是几分钟的长度。
但恐怖效果脑补一下就能感觉到,有点歪心思看到更会炸毛。
这是《不思异》团队最值得借鉴的地方,他们以各种都市奇谈为原点,做创意,保证一集一脑洞。
故事呢,也是短小精悍,丝毫不拖泥带水。
但一样赢得满堂彩。
再看看市面上那些动辄六十集+的注水剧。
这帮穷鬼,显得更加高大伟岸了呢。
目前不思异电台看到了第五集,从这集的故事来看,不思异电台不愧为国产悬疑的新星,而这个故事,无疑是可以给五星好评的。
第五集这个视频看了不下十遍,有些画面反复地一帧一帧看,也百度了很多东西,再综合一些其他看法,谈谈我对这个视频的理解。
首先,这绝对不像有些弹幕里说的,是一个喜剧,也不是一个爱情故事。
这个视频,初看搞笑,细看最极恐的一个!
它讲的是一个人格分裂的故事,小女孩,她的父母,其实都是一个人,而小女孩及其父母,都是这个人幻想出来的人格。
(至于谁是本体,后面再讨论)为什么这么说?
其实视频里多处出现了大量小细节暗示男女主是同一个人。
第一,男女主的床和被子。
细心的人都发现了,男主的床是白色的,被子是黑色的,而女主的床是黑色的,被子是白色的,而且他们的床和被子的款式都一样,只是颜色不同,导演在用这个来暗示男女主本也是同一个人,只是人格不同,一黑一白。
并且,两个人衣服上的图案也都是熊,不过男的熊大点,女的熊小点,一大一小。
仔细看的话,会发现两人家里很多地方都相似。
女主家的床和被子
男主家的床和被子第二,女主日记本上茨威格的那句话:勇敢是处于逆境时的光芒。
乍一看以为是句很励志的话,其实不然。
茨威格的名言茨威格这个作家,代表作有:《象棋的故事》:德国法西斯将一名象棋手囚禁,他无比空虚孤寂中靠一本偷来的棋谱培养了象棋才能。
但这种没有棋盘、没有对手的长期自我对弈使得他精神分裂乃至疯狂。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十三岁女孩和作家相爱然后被抛弃和忘记,女孩临死前以信的形式将自己的故事告诉作家。
《心灵的焦灼》:奥匈帝国骑兵少尉霍夫米勒偶然结识了下肢瘫痪的少女艾迪特,出于同情常去陪伴、关心、帮助她,天长日久,使艾迪特萌生了爱情。
霍夫米勒发觉艾迪特倾心于自己,便惶然不知所措。
经过一番痛苦、矛盾的内心挣扎,霍夫米勒出于同情和怜悯而答应与艾迪特订婚,但旋即后悔。
艾迪特得知霍夫米勒毁约,痛不欲生,跳楼自杀。
霍夫米勒因此带着沉重的负罪感而抱恨终生。
茨威格在视频中的出现并不是个偶然,从他的代表作可以大致推断整个故事前半部分:女人精神异常,男人是医生对女人进行治疗,长期的相处过程中,女人对男人产生了好感,然而男人却并不爱她。。
后半部分等会接着说。
如果说女生日记本的茨威格暗示太过隐晦的话,那么男生家贴的海报可以说很赤裸裸了。
男主家贴的海报——fight club(拳击俱乐部),是一部很经典的电影,关于精神分裂的,里面的主人公就分裂出了两个人格,篇幅问题就不介绍了,有兴趣可以百度一下。
男主家贴的搏击俱乐部的海报视频中还有很多细节可以看出现实中的女人是精神异常。
比如,男女主睡觉的时候门都是开着的!!
试问哪个正常人睡觉不关门的?
想想就毛骨悚然。
女主睡觉,门开着不关
男主睡觉,门开着不关再比如,男女主明明都是一个人睡,却都在床上放了两个枕头,因为另一个枕头是女人幻想出和爱慕的人一起睡的。
还有,女人在另一个枕头下藏着一个手电筒,这也很不正常,因为没事谁会在枕头下放一个手电筒?
说明经常有晚上用手电筒的需求,才会随身放一个,至于为何不开灯要用手电筒,大家自己想。
女主枕头底下的手电筒还有床和被单,大家不觉得特别像精神病院里的床和被单吗?
以及视频的最后,为什么没人关灯,灯自己灭了?
还有爸爸给孩子讲故事,妈妈却在门外听着,爸爸出门了,妈妈才突然出现,并且没有露脸,只在阴影中出现了一个轮廓,仿佛一直在黑暗中等着爸爸出来。。
太多的反常都在暗示着我们。。
视频中途出现的拔萝卜bgm更是诡异的不行,本来是一首很欢快的儿歌,唱着唱着却突然变得惊悚起来,这也是视频里最明显的一个暗示:这不是一个温馨搞笑的爱情故事,而是一个惊悚故事。
接着说故事的后半部分,并猜测几项疑点。
1.男人、女人以及小女孩三个人格的关系及含义:三个人格其实是同一个人,按照视频的结尾,应该是女人和幻想出来的男主结婚并生下了另一个小女孩人格,这是他们的关系,但我觉得他们的含义不止于此。
男性人格,代表的是暴力倾向,他的内心是被暴力愤怒和嫉妒支配的;而女性人格,则是本体人格,或者说第一个出现在身体的人格,她代表的是柔弱和多情,爱慕医生却又深埋心底,而小女孩则代表的是童真善良美好的人格。
当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简单,他们还和后半部分的故事有联系,这个等会继续说。
2.扯被子并不是单纯的扯被子,扯被子其实是三个人格之间争夺身体的控制权。
这个很好猜测,因为如果视频拍扯被子这段,只是想让男人格和女人格结下一段姻缘的话,那么,视频最后又是谁在扯小女孩的被子?
总不能这么小的女孩也能通过扯被子找到一段姻缘吧?
所以显然,扯被子的含义是三个人格在争夺身体的支配权。
从视频结尾男人的话“如果我们其中有一个人放弃了,就不会有你了”,可以推断出,小女孩人格是两个矛盾人格在争夺身体控制权的冲突中诞生的,在两个男女两个人格争吵冲突的过程中,现实中的本体不堪其扰,非常痛苦,于是诞生了小女孩这个人格,她的出现就像现实中大人吵架小孩子的作用一样——劝大人不要吵架了,也就是说当两个矛盾人格谁也无法夺取身体控制权时,小女孩人格就会出现,取而代之,夺得身体的控制权,以停止无休止的痛苦。
视频结尾男人的人格显然在欺骗和安慰小女孩,因为小女孩人格睡觉的时候老是感觉有人在扯她的被子(被大人的人格争夺身体控制权),所以大人的人格编了一个故事来欺骗小女孩,以让她不要在意被扯被子(被争夺控制权)。
然后等小女孩人格稍稍安心的时候,大人的人格就又开始抢夺身体控制权了(视频最后一幕,小女孩被子被抢)。
3.谁是身体的主人格,或者说第一个出现的人格?
从种种迹象来看,我个人觉得是女人格。
有几点理由:一是在视频里有个画面,女人从床上爬起来,不光看起来比男人格高。
都快和窗帘等高了,这实在太高了。
不排除是演员的本身的身高很高,但我觉得也和拍摄手法有关系,应该是从下往上去拍的,所以才显得高。
我个人猜测导演用这种拍摄手法,就是想凸显女人格是主人格。
从后面两人扯被子(争夺身体控制权),最后一个画面是男人格被扯倒了,这也太不正常了,男生的力气居然没有女生大。
这其实也表现的是这个时候女人格还是主人格,对身体还占有主控制权。
男人力气不如女人大
女主身高与窗帘等高二是视频最后男人说话的声音,实在太温柔绵软了,特别的女性化甚至可以说是娘了,不像一个男人的声音。
这其实也可以解释,三个人格的本体就是个女人,男人格说话的时候就是本体女人在自言自语,所以声音才听起来这么女性化。
4.故事的后半部分?
从视频结尾来看,男性人格的身高已经超过了女性人格,女性人格最后甚至都只在阴影中出现了一个轮廓?
这是否在表明,此时男性人格已经占主导地位了?
而男性人格占主导地位后,是否会做出过激的事情出来?
女孩房间墙壁上的那句“do something amazing”是否在暗示着些什么?
继续解答。
阴影中出现的女人轮廓,此时已经矮于男人了5.关于那张全家福的真伪?
我的理解部分是真的,部分是假的。
四个老人是真的,三个人格是假的。
因为三个人格可以是假的,但小女孩的(外)祖父母没办法是假的,所以问题来了,这张照片的原型是谁的一家?
很明显,是现实生活中女人所爱慕的男人一家的全家福,在现实中它无意中被女人看到了,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外)祖父母是真的,三个人格是假的,那么照片中原来的三口之家去哪里了?
诡异的全家福大胆猜测,是被占主导地位的男人格杀了!
这也是故事的后半部分,现实中的女人因爱生恨,爱而不得,逐渐被男人格争得控制权,最终将所爱慕的男人一家全杀了。
然后在自己的世界里,用三个人格取而代之,假装自己和所爱慕的男人组成了幸福快乐的家庭。
而现实中,女人因为精神分裂,没有被判决死刑,而是被送到了精神病院,这也是为什么房间看起来像病房的原因。
小女孩墙壁上的“do something amazing”(做一些疯狂的事吧)为故事的后半部分提供了证据。
另外,如果有人觉得我是过度解读的话,片头的这个故事名字的英文翻译说明了一切:“Psycho beneath the bed”(床底下的精神病人)。
这个标题的信息量可太大了,我们甚至可以从中大胆推测出,现实中的女人是怎么杀掉一家三口的:偷偷躲在床底下。。
当然这部分延伸的过多了,不作太多讨论。
Psycho beneath the bed视频还有疑点没解开,比如两人在发现对方时候的怪叫声,似乎像老虎和猪或者熊的叫声?
反正一定是野兽的叫声,导演为什么要在人的叫声外配上野兽的叫声呢?
似乎有深意,但又琢磨不得。
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看过第一季的我慕名而来,果然不一样了,不再是跳吓的尴尬,更加深研故事内核和基调了,把更多的空间留白给观众去体会和理解,这点很高明又更显深沉。
刷完12集,我爱上了《隐者不遇》这个很富有古典气息的故事,从构图到镜头语言,乃至旁白的自在逍遥感,真的很富有文化涵养的操存。
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得道的老者,在和你聊天,讲述着一个清奇古怪又不可思议的故事,就好像自己拿着《聊斋志异》细细品读一般,语言或风趣或轻快,让人意犹未尽,对古人的所见所闻不由称奇而又为之动容感叹。
这种风格拉进了距离感,既真实又感觉离自己很遥远,同时又能被很好的带入去相信。
这个故事刚开始,我理解为樵夫误入了一片坟地,蜡烛高香真的很是诡异,后来他接二连三的进进出出,这个解释就说不通了,或许这个地方存在于不同的磁场空间里,刚好樵夫自身的磁场和这个地方有某种契合,所以只有他看得见,还进得去,可是啊,樵夫忘记了一句话,山中一日,人间千年啊……可是又有奇怪的地方了,当樵夫毕恭毕敬求见主人的时候,门在这个时候自己自动开了,这就说明有人在,还可以操控门。
是不是又有一种可能呢,这个地方其实是一架很大的ufo,降落到深山,幻化为一间四合院。
然而樵夫偶然误入了,所以外星人和樵夫产生了第五类接触,保持着联系,从樵夫心心念念日思夜想都要见隐者可以看出。
换一般人难道不觉得害怕吗?
为何非要去?
是不是一种心灵联系,让他去,外星人又对他做了什么?
樵夫突然不明就睡着了?
那这段时间外星人又对他做了什么?
有没有可能带他离开了地球,去完成一些什么?
然后把他带回地球,洗去他的记忆,可是当樵夫回到地球的时候人类已经进程到了现代……看看故事是不是很有趣,又很让人回味无穷,而且还可以大开脑洞,创作者的答案是,要问樵夫在何处啊,就在这座山中,只是啊山深云厚啊……这就更加迷雾重重啦,答案啊永远都是个迷啊……其实吧单元上可以分几个,灵异的,奇幻的,不可思议的,人为可怕的,这样丰富又迎合了不同喜好的口味。
总之,用文化底蕴挥洒山水之间的缥缈空灵真的非常新颖也值得开发,请坚持做下去……一定……
深夜走小道,你是否幻想过被黑影尾随?
独自坐电梯,你是否担心电梯门关的瞬间,有一只手把门撑开?
上无人的卫生间时,你是否竖起耳朵听过门外的脚步声?
这些无数人在现实中幻想过的恐怖小情节,被一部国产迷你网剧拍了出来。
最近,这剧的最新一季也出了,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它——
2017年,《不思异》系列的第一部《不思异:辞典》播出,收获无数好评。
这部一共26集,每集只有3分钟左右的恐怖短剧,淋漓尽致地诠释了“短小精悍”四个字。
豆瓣评分7.4,在同类型的国产影视作品里算是很不错的分数。
前段时间,此系列的第二部作品《不思异:电台》也与观众见面了。
还是原班主创,评分却更高。
这高出的0.4分到底体现在哪?
首先,剧集有了像样的片头以及后期,摆脱了制作粗糙的手机短视频质感。
其次,每一集的时长升级,从3分钟扩容到8分钟。
最重要的是,剧集涵盖的题材和类型更加丰富。
从第一季清一色的悬疑恐怖,到新一季的惊悚、奇幻,甚至还有喜剧元素。
此处BGM:《拔萝卜》废话不多说,先给大家介绍这一季里我最喜欢的几集。
第一个故事——《美杜莎病毒》。
一个IT男收到一条求助的微信:朋友说收到一张神奇的图片,怎么也打不开。
IT男点开一看,果然,图片一闪就黑屏了。
IT男不信邪,又重复试了几次,但仍然以黑屏结束。
他冥思苦想半天,也没发现其中的奥秘。
突然,他灵机一动——难道是手机本身的问题?
要是把图片发送到电脑上,是不是就能打开了呢?
试验的结果,依旧以失败告终。
正值愁眉苦脸的时候,IT男无意间瞥了眼墙上的时间,6点35分。
他又点开了图片,黑屏之后,时钟却跳到了6点40分。
IT男惊了,脑海里冒出一些可怕的猜想。
当他打开电脑的设置后发现,电脑的息屏时间正好是5分钟。
联想到关于美杜莎这个人物的神话传说,他似乎意识到了什么。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他打开办公室的监控,终于明白了一切——在他打开图片的那一刻,整个人就被神秘力量静止了。
五分钟后,电脑息屏,他才恢复意识。
为了提醒朋友不要再中招,他立刻往回走。
可当他走出办公室才发现,被这幅神秘图片操控的,远不止一人……
第二个故事——《寻隐者不遇》。
这一集的标题出自贾岛的同名古诗,灵感来自于《烂柯山传说》。
它是此系列唯一发生在古代的故事,旁白也全是文言文。
故事的主角是一名樵夫,一天,樵夫像往常一样去山间砍柴。
突然,他在林中发现了几间从未见过的房屋。
樵夫一脸疑惑,准备前去查看究竟。
房屋的院中种了几棵树,地上满是落叶和杂草,看起来很久没人住了。
樵夫四处打量,果然没见着半个人影。
他进入南边的屋子,发现桌上烧了几炷香,墙上贴了几幅墨迹未干的字。
樵夫满脸疑惑,然后离开了此地。
到了傍晚时,樵夫砍完柴准备回家,没想到又绕到了这间房屋前。
他又一次进入房间,发现白天烧的香几乎没有变化,墙上的墨迹也还没干。
最让人诧异的是,屋里依旧看不到半个人影。
回到家中,樵夫还在想白天经历的怪事。
妻子知道后,让他第二天再去一次,但态度一定要谦和有礼。
这一次,樵夫进门后先毕恭毕敬的行了大礼,又自我介绍了一番。
可当他进入房间后,还是没见到屋主。
樵夫有点乏了,就在屋里坐着打了个盹。
当他醒来后,才发现自己睡过头了。
前几次来都一成不变的香已经燃尽,墙上的墨迹也已经干透。
万万没想到的是,怪事还在后面——当他往山下走时才发现,自己现在身处的,已是若干年后的另一个世界……
第三个故事——《只能活一个》。
两名女子结伴去露营。
到了河边,蓝衣女子忙活着搭帐篷,红衣女也拿起斧头,准备去砍点柴火。
到了林中,红衣女却发现了惊人的一幕——蓝衣女死于砍伤,尸体僵硬地躺在地上。
红衣女受到惊吓,原路跑了回去。
可到了河边才发现,蓝衣女毫发未伤,一脸轻松地在生火。
红衣女以为自己眼花看错了,又返回林间砍柴。
可这一次,她却看见了更骇人的一幕——自己被砍死的尸体躺在地上。
惊吓过后,红衣女壮起胆子,上前查看。
在衣服兜里,她发现了一个神秘的计数器,上面的数字为900。
红衣女百思不得其解,决定回去找蓝衣女。
当她回去的时候,却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蓝衣女在厮杀。
最后,其中一人相当残忍地杀死了另一人。
不仅如此,她还提醒红衣女:只能活一个。
红衣女一脸惊恐,决定往回走。
她没发现的是,此时计数器上的数字,已经悄然变成了899。
夜幕降临,红衣女依旧在河边徘徊。
而另一个和她一模一样的红衣女,正拿着斧头向她靠近……
除了这三集之外,《不思异:电台》里还有不少脑洞大开,让人细思极恐的设定。
比如可以修改本人参数的“人生修改器”,可以迅速减肥、但会带来副作用的“减肥口服液”,以及可以和他人互换灵魂的“不等价交换”等等。
每集一个不同的故事,不同的类型和主题。
正如其海报上的slogan:世间诡事,脑洞奇谈。
因此,也有人把它叫做中国版《世界奇妙物语》。
此片的监制袁哲,从事影视行业以来命途多舛。
从小,他就喜欢看科幻、奇幻、悬疑题材的故事,沉迷于电视剧《X档案》和《圈套》。
由他操刀的剧本《北极》,曾被韩三平看中,并决定打造中国第一部科幻惊悚类型片。
也因为这个机会,他从事业单位裸辞,全身心投入影视创作。
只可惜,后来由于导演、资方等各方面的变数,这个项目最终夭折。
随后,他和席文婷导演共同创作出电影项目《童图》,并顺利入围了第十七届上影节电影项目“市场青年导演计划”。
不少业内前辈对此予以好评,并助其拿下“最具创意项目”的奖项。
万万没想到的是,在经历了一年漫长的开发工作以后,这个项目又因为各种原因被耽误。
袁哲的经历可谓坎坷,好在他始终坚持,从未放弃。
终于,在2017年的2月,他遇到了不思异系列的导演以及其他主创。
在这些人的努力下,《不思异》系列作品陆续与观众见面。
客观说,这两部短剧都存在一些硬伤。
比如由于成本低,很多场景都较为简陋,演员也经常重复出镜等等。
有时候演员不够,导演、造型师也要上镜凑数。
上:导演欧丁丁下:造型师卡戴三即便如此,它却以高概念、低成本、强情节的优势,实现了国产类型剧的逆袭。
尤其对于喜欢恐怖、悬疑、惊悚类作品的观众来说,不可谓不惊喜。
从前,国产恐怖总是屡拍屡扑,而审查、成本、题材等因素,也屡屡成为说辞。
但好在有《不思异》系列这样的作品,让观众看到:成本并非借口、题材不是桎梏,审查更不是作品低分的遮羞布。
只要用心,哪怕“戴着脚镣跳舞”,也能创造好的作品。
*本文作者:张不才< END >
下面是我对每一集的一些解读和疑惑完全剧透!!!
慎看 ---分割线---第1集 只能活一个 这一集复看了两次,最后跳转到特定画面找了些线索,但仍然是无法清楚地把一切串联起来成一个逻辑行得通的故事。
所以当前我的理解是:空间A中,红衣女1(就是刚开始搭帐篷的红衣女,下简称小红1)和蓝衣女1(就是刚开始搭帐篷的蓝衣女,下简称小蓝1)在湖畔边。
随后小红1到树林里砍柴,此时有一只兔子,碰见了被斧头砍死的红脸蓝衣女2(下简称小蓝2),这里我认为是进入树林的小红1进入了一个不同的空间,称空间B。
小红1恐慌中回到湖畔,即逃离了空间B,回到空间A。
见到了原来的小蓝1,她大概是以为自己看错了什么吧,但是这种设定很蠢,为什么不能直说自己遇到了什么然后和小蓝1一同再回去。
总之小红1又作死回到了树林里。
这次树林出现了两只兔子,我觉得这种情况是跟刚刚小红1从空间A穿梭的空间B一样的,某一只兔子也进行了空间的穿越所以这里出现了两只兔子(导演好像比较喜欢这种隐晦的表达手段来暗示帮助故事解谜的点)。
这时小红1见到了另一个死掉的自己,称小红2。
在小红2身上有一个计数器,数字是900,暂且认为是当前空间里小红的个数。
这时候又一个小蓝3出现抢夺东西(抢夺的应该是斧头而不是计数器),随后小蓝3在追到小红1后被某一红脸小蓝砍死,这里我觉得红脸小蓝是小蓝2,则这个空间不是小红1第一次进入的空间B,而是新的空间C。
在空间B里是小蓝2被斧头杀死,而在这个空间C里是小蓝3被杀死。
到这里为止我认为小红1,小蓝1都是普通人,就是说最初每个人都是普通的,生活中并没什么岔子。
而后来出现的他们(也可以说是后来的他们)都是知道这个法则的,小红,小蓝分别在一个空间里都只能有一个,所以小蓝3也就是是另一个空间的一个知道规则以后后悔把斧头给了小红的小蓝1,所以要抢夺回来来杀掉同空间的其他小蓝来让自己存活下来。
所以在那个空间C里的小蓝2把这个规则告诉了小红1,而她红脸的原因大概就是已经杀了很多个小蓝了。
最后一幕,小红1看到计数器的数字已经变成了899,则意味着又一个小红死了。
最后画面切到了两个小红相遇,与其他人的解读不大一样,我认为这两个人并不是来杀掉我们主角视角的小红1的,也就是说最后的画面不是又帐篷里转到帐篷外的,而是切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场景。
所以我认为这两个人的相遇是在小红1看计数器前的事,他们之间展开了一场厮杀,有一个死掉了,所以数字变成了899。
故事走到这里结束,后面的故事走向应该是小红1目睹了更多的小红相杀,也看到计数器数字的变化后知道了这个游戏规则。
后面她也会像其他小红小蓝那样去杀别的自己,所以我们看的是这个法则下的小红逐渐了解游戏规则的记录,每个小红经历了这样同样的事后都会变成这样。
第2集 人生修改器 这一集比较轻松,氪金玩家收买别人的天赋点成为人生赢家,开头的傻子就是以前挺聪明的后来因为把智力给卖了才变成这样。
第3集 美杜莎病毒 当人们看到那幅图的时候会进入石化状态,所以他们认为他们看不到那幅图是因为手机电脑设置了在无操作的情况下息屏,这时候人就看不见图片了。
不过此处有一个bug,你图片打开后就算息屏你恢复清醒了,再打开手机电脑,图片还是大图状态或者说是能看到的状态,那不就进入一个死循环了吗。
映射了当前时代的人们一旦玩手机电脑便会在无意识中消逝了时间还有一个有趣的点是最后尽管男主已经知道了大家都在看那幅图石化住了,但还是忍不住扭头去看他们在看什么。
我觉得是针对比较清醒的人,尽管他们清楚的知道玩手机电脑不好,但还是会控制不住自己。
第4集 消失的尸体 这一集是我觉得最不解之一的,结合了B站评论区大神的观点和跟朋友讨论得到一些简单的推理。
特效化妆师想整蛊好友就把他叫来,自己假装自杀(所以他蹲坑的时候在翻看恐怖图片想看看出血恐怖的妆容是怎样的)。
(这里说明一下这个整蛊能成功是因为整个屋子只有厕所亮灯,朋友会慢慢找到全屋唯一亮的地方,然后朋友会先再外面叫化妆师,叫了一段时间发现没人回应就会好奇打开门去看看里面,然后他就会发现化妆师死在浴缸里了)这时候杀手进来了,把小狗给k了,小狗发出惨叫,化妆师听到以为朋友进来了,赶紧提裤子化妆做好一切准备躺在浴缸装死。
然后杀手发现了死去的化妆师,吓懵了,忘了拿刀就走了,然后又回头拿刀被化妆师吓到头撞马桶上。
然后是朋友进屋子,在一楼到二楼的楼梯上,化妆师跟朋友说报警,回到厕所发现杀手不见了,连马桶的血迹都被清理了。
这里我认为是杀手后来清醒了过来发现化妆师是耍他的(判断的可能点1.想明白了那个浴缸的人并没有真正的死掉,而是故意吓他的 2.听到他说报警,反应到自己被耍了),然后把自己的血迹清了,躲在二楼的某个暗处在厕所外背刺前来的二人。
想不通的点:1.杀手进门后先是照了下镜子再到处游荡的,后面朋友进来也是有这个镜子的镜头,会不会有什么寓意。
2.如果是按照化妆师整蛊好友这个思路来的话,那么他本来是想在哪个点进行整蛊计划的揭露,也就是说他是想在朋友拉开帘子后吓到就立刻哈哈哈哈笑他,还是怎样。
3.为什么化妆师离开了又要回来厕所,而且当他看到杀手时是表示惊讶的,那么就是一开始他并不知道拉开帘子的是杀手,那么他原本的计划不是被拉开帘子后立刻取笑朋友,那该是怎样的呢。
4.最后一幕杀手又戴着头套进到屋子里了,隐约可以看见手上是有刀的,那就是说他回来并不是因为忘了把刀带走,那么为什么他又再次回来了。
5.一切的一切,杀手到底是不是杀手,还是普通的小偷,因为他的手段和表现并不像一个杀手。
如果是杀手,那么他的目标是化妆师吗?
如果不是杀手,那么他为什么要在最后杀死那两个人。
6.如果最后杀手没有杀死两人,那么为什么杀手又会回来,他没有任何理由再回来了,所以我才觉得最后是他杀了那两人,因为有什么重要的东西落下必须回来取。
第5集 床底惊魂记 这一集因为看到豆友大神 @薛定谔的喵星人 的分析觉得很有道理,我甚至觉得这就已经很接近官方解释,就不自己瞎分析了。
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130661/第五集这个视频看了不下十遍,有些画面反复地一帧一帧看,也百度了很多东西,再综合一些其他看法,谈谈我对这个视频的理解。
首先,这绝对不像有些弹幕里说的,是一个喜剧,也不是一个爱情故事。
这个视频,初看搞笑,细看最极恐的一个!
它讲的是一个人格分裂的故事,小女孩,她的父母,其实都是一个人,而小女孩及其父母,都是这个人幻想出来的人格。
(至于谁是本体,后面再讨论)为什么这么说?
其实视频里多处出现了大量小细节暗示男女主是同一个人。
第一,男女主的床和被子。
细心的人都发现了,男主的床是白色的,被子是黑色的,而女主的床是黑色的,被子是白色的,而且他们的床和被子的款式都一样,只是颜色不同,导演在用这个来暗示男女主本也是同一个人,只是人格不同,一黑一白。
并且,两个人衣服上的图案也都是熊,不过男的熊大点,女的熊小点,一大一小。
仔细看的话,会发现两人家里很多地方都相似。
女主家的床和被子
男主家的床和被子第二,女主日记本上茨威格的那句话:勇敢是处于逆境时的光芒。
乍一看以为是句很励志的话,其实不然。
茨威格的名言茨威格这个作家,代表作有:《象棋的故事》:德国法西斯将一名象棋手囚禁,他无比空虚孤寂中靠一本偷来的棋谱培养了象棋才能。
但这种没有棋盘、没有对手的长期自我对弈使得他精神分裂乃至疯狂。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十三岁女孩和作家相爱然后被抛弃和忘记,女孩临死前以信的形式将自己的故事告诉作家。
《心灵的焦灼》:奥匈帝国骑兵少尉霍夫米勒偶然结识了下肢瘫痪的少女艾迪特,出于同情常去陪伴、关心、帮助她,天长日久,使艾迪特萌生了爱情。
霍夫米勒发觉艾迪特倾心于自己,便惶然不知所措。
经过一番痛苦、矛盾的内心挣扎,霍夫米勒出于同情和怜悯而答应与艾迪特订婚,但旋即后悔。
艾迪特得知霍夫米勒毁约,痛不欲生,跳楼自杀。
霍夫米勒因此带着沉重的负罪感而抱恨终生。
茨威格在视频中的出现并不是个偶然,从他的代表作可以大致推断整个故事前半部分:女人精神异常,男人是医生对女人进行治疗,长期的相处过程中,女人对男人产生了好感,然而男人却并不爱她。。
后半部分等会接着说。
如果说女生日记本的茨威格暗示太过隐晦的话,那么男生家贴的海报可以说很赤裸裸了。
男主家贴的海报——fight club(拳击俱乐部),是一部很经典的电影,关于精神分裂的,里面的主人公就分裂出了两个人格,篇幅问题就不介绍了,有兴趣可以百度一下。
男主家贴的搏击俱乐部的海报视频中还有很多细节可以看出现实中的女人是精神异常。
比如,男女主睡觉的时候门都是开着的!!
试问哪个正常人睡觉不关门的?
想想就毛骨悚然。
女主睡觉,门开着不关
男主睡觉,门开着不关再比如,男女主明明都是一个人睡,却都在床上放了两个枕头,因为另一个枕头是女人幻想出和爱慕的人一起睡的。
还有,女人在另一个枕头下藏着一个手电筒,这也很不正常,因为没事谁会在枕头下放一个手电筒?
说明经常有晚上用手电筒的需求,才会随身放一个,至于为何不开灯要用手电筒,大家自己想。
女主枕头底下的手电筒还有床和被单,大家不觉得特别像精神病院里的床和被单吗?
以及视频的最后,为什么没人关灯,灯自己灭了?
还有爸爸给孩子讲故事,妈妈却在门外听着,爸爸出门了,妈妈才突然出现,并且没有露脸,只在阴影中出现了一个轮廓,仿佛一直在黑暗中等着爸爸出来。。
太多的反常都在暗示着我们。。
视频中途出现的拔萝卜bgm更是诡异的不行,本来是一首很欢快的儿歌,唱着唱着却突然变得惊悚起来,这也是视频里最明显的一个暗示:这不是一个温馨搞笑的爱情故事,而是一个惊悚故事。
接着说故事的后半部分,并猜测几项疑点。
1.男人、女人以及小女孩三个人格的关系及含义:三个人格其实是同一个人,按照视频的结尾,应该是女人和幻想出来的男主结婚并生下了另一个小女孩人格,这是他们的关系,但我觉得他们的含义不止于此。
男性人格,代表的是暴力倾向,他的内心是被暴力愤怒和嫉妒支配的;而女性人格,则是本体人格,或者说第一个出现在身体的人格,她代表的是柔弱和多情,爱慕医生却又深埋心底,而小女孩则代表的是童真善良美好的人格。
当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简单,他们还和后半部分的故事有联系,这个等会继续说。
2.扯被子并不是单纯的扯被子,扯被子其实是三个人格之间争夺身体的控制权。
这个很好猜测,因为如果视频拍扯被子这段,只是想让男人格和女人格结下一段姻缘的话,那么,视频最后又是谁在扯小女孩的被子?
总不能这么小的女孩也能通过扯被子找到一段姻缘吧?
所以显然,扯被子的含义是三个人格在争夺身体的支配权。
从视频结尾男人的话“如果我们其中有一个人放弃了,就不会有你了”,可以推断出,小女孩人格是两个矛盾人格在争夺身体控制权的冲突中诞生的,在两个男女两个人格争吵冲突的过程中,现实中的本体不堪其扰,非常痛苦,于是诞生了小女孩这个人格,她的出现就像现实中大人吵架小孩子的作用一样——劝大人不要吵架了,也就是说当两个矛盾人格谁也无法夺取身体控制权时,小女孩人格就会出现,取而代之,夺得身体的控制权,以停止无休止的痛苦。
视频结尾男人的人格显然在欺骗和安慰小女孩,因为小女孩人格睡觉的时候老是感觉有人在扯她的被子(被大人的人格争夺身体控制权),所以大人的人格编了一个故事来欺骗小女孩,以让她不要在意被扯被子(被争夺控制权)。
然后等小女孩人格稍稍安心的时候,大人的人格就又开始抢夺身体控制权了(视频最后一幕,小女孩被子被抢)。
3.谁是身体的主人格,或者说第一个出现的人格?
从种种迹象来看,我个人觉得是女人格。
有几点理由:一是在视频里有个画面,女人从床上爬起来,不光看起来比男人格高。
都快和窗帘等高了,这实在太高了。
不排除是演员的本身的身高很高,但我觉得也和拍摄手法有关系,应该是从下往上去拍的,所以才显得高。
我个人猜测导演用这种拍摄手法,就是想凸显女人格是主人格。
从后面两人扯被子(争夺身体控制权),最后一个画面是男人格被扯倒了,这也太不正常了,男生的力气居然没有女生大。
这其实也表现的是这个时候女人格还是主人格,对身体还占有主控制权。
男人力气不如女人大
女主身高与窗帘等高二是视频最后男人说话的声音,实在太温柔绵软了,特别的女性化甚至可以说是娘了,不像一个男人的声音。
这其实也可以解释,三个人格的本体就是个女人,男人格说话的时候就是本体女人在自言自语,所以声音才听起来这么女性化。
4.故事的后半部分?
从视频结尾来看,男性人格的身高已经超过了女性人格,女性人格最后甚至都只在阴影中出现了一个轮廓?
这是否在表明,此时男性人格已经占主导地位了?
而男性人格占主导地位后,是否会做出过激的事情出来?
女孩房间墙壁上的那句“do something amazing”是否在暗示着些什么?
继续解答。
阴影中出现的女人轮廓,此时已经矮于男人了5.关于那张全家福的真伪?
我的理解部分是真的,部分是假的。
四个老人是真的,三个人格是假的。
因为三个人格可以是假的,但小女孩的(外)祖父母没办法是假的,所以问题来了,这张照片的原型是谁的一家?
很明显,是现实生活中女人所爱慕的男人一家的全家福,在现实中它无意中被女人看到了,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外)祖父母是真的,三个人格是假的,那么照片中原来的三口之家去哪里了?
诡异的全家福大胆猜测,是被占主导地位的男人格杀了!
这也是故事的后半部分,现实中的女人因爱生恨,爱而不得,逐渐被男人格争得控制权,最终将所爱慕的男人一家全杀了。
然后在自己的世界里,用三个人格取而代之,假装自己和所爱慕的男人组成了幸福快乐的家庭。
而现实中,女人因为精神分裂,没有被判决死刑,而是被送到了精神病院,这也是为什么房间看起来像病房的原因。
小女孩墙壁上的“do something amazing”(做一些疯狂的事吧)为故事的后半部分提供了证据。
另外,如果有人觉得我是过度解读的话,片头的这个故事名字的英文翻译说明了一切:“Psycho beneath the bed”(床底下的精神病人)。
这个标题的信息量可太大了,我们甚至可以从中大胆推测出,现实中的女人是怎么杀掉一家三口的:偷偷躲在床底下。。
当然这部分延伸的过多了,不作太多讨论。
Psycho beneath the bed同样我也有这个疑惑的点,两人在发现对方的时候的惊叫为什么要加上野兽的叫声,是想要暗示些什么吗?
我只能想到一个无厘头的解释就是男主叫的不好听,不够惊讶,所以加上野兽的叫声来更突显他的惊吓程度,导演并无意要让观众知道那是野兽叫声。
第6集 不等价交换
01《只能活一个》★★低配版恐怖游轮。
02《人生修改器》★★★★小伙多次洗点重练人生点数依然不能改变生活,最终选择出卖点数给富二代。
03《美杜莎病毒》★★★★★手机图片怎么都打不开,原来是病毒图片能让人意识停止。
小伙准备将此发现告诉好友,却发现众人都愣在原地纷纷中招。
04《消失的尸体》★小偷入室行窃,主人假扮尸体又复活吓晕小偷。
主人正想报警,却发现小偷的尸体又消失了。
05《床底惊魂记》★★★★男生睡觉发现床底总有人扯自己被子,用力拽回却惊动了另一边的女生。
原来两人各自活在对方的床底。
06《不等价交换》★★★★小胖在病房醒来竟发现自己获得了一旁帅哥病友的身体,兴奋之余准备与女友亲热却遭女友再度刺杀。
原本的帅哥获得胖子身体却逃过一劫。
07《无头人像馆》★美女杀人后,选择进入照片化作人像避风头。
08《爸爸去哪儿》★★控制狂母亲杀了父亲独占儿子,藏尸家中。
儿子成年后,母亲引导其女友发现密室再将其杀之。
09《减肥口服液》★★胖女喝下减肥口服液发现周围人眼中的自己瘦了。
胖女为了同帅哥约会,减肥液一口闷结果悲剧。
10《寻隐者不遇》★★★★烂柯人。
樵夫进山遇无人大别野,在其中小寝,醒来发现世已逾千年。
11《夜半迷离曲》★鬼娃娃吓人事件。
12《不思异电台》★★小伙追杀boss,通关之后没有保存只能重开。
这片子的整体剧作水平其实达不到五星,但我着实是喜欢这种短片,感觉像是导演编剧在唠嗑闲聊间不断蹦出来的片子,是创作者每个灵感的收集和具体呈现,不能有任何注水,几分钟的事情要起承转合完美呈现,这里我不得不拉踩一下第三季 录像,过于故弄玄虚,已经到观众不明所以的地步,要做到能靠观众推理出剧情细思极恐是需要足够多且严禁的细节的,录像显然没有做到。
另外第一季的问题是,过于密集的使用鬼脸来吓唬观众。
相比下来还是第二季 电台 我最喜欢,故事脉络基本都很完整清晰也放弃了鬼脸吓人的套路,虽然有不好的短片,但也有比较惊艳的短片。
我强推的是 寻隐者不遇 ,细思也是有bug的,但在短片里面气质确实独特,还有 美杜莎病毒,这个病毒的点子非常的巧妙,但我总有种既视感,好像哪里见过这个。。。
总之,给五星是希望能再接再厉在剧本上多下功夫,希望能成为中国的世奇,黑镜,九号!
我知道,把一个东西和另一个东西放一起比较并不是很好,但我觉得这个系列真的太像世奇了,但并非是纯粹的模仿,而是带有自己的想法,带有中国特色的一次升华。
里面最为明显的可能就是《寻隐者不遇》了,就如此集的编剧说的那样,本身只是个脑洞,因为金主的包容,导演的理解,最后呈现出来了我见过的最有意境的一个中国风短片,最后那个4:3镜头拉成全景,由黑白变成彩色,简直不能更加凸显恍如隔世的那种感觉了!
更让我惊喜的是最后一集,用一集的内容将前面所有的集都串在了一起,包括前面有的像是小bug一样的东西,比如《寻隐者不遇》的因为跑步声的突然回头等。
而且不仅仅是将第二部串在了一起,还加上了第一季的《婚前检测》,那句只要找到他了,就能找到你了,真的意味深长。
我并不想写太多关于影片本身内容的东西,只是觉得第二部真的比第一部进步了太多,在第一部里我看到更多的是鬼神的恐怖,比如鬼打墙,纸箱吃人之类的,但在第二部里我看到了更多的反转,增加了搞笑的元素,但最后却突然惊悚,比如拉被子的那一集,这种反转我在世奇里看到了很多,也可能是我个人偏好问题,我觉得这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恐怖,第一部就像是突然拍你一下,被吓到后并不会有什么愉悦体验,也不会被记住,而第二部的感觉就像是世奇中的《雪山凶灵》,几个人一起出行,本来相安无事,最后却发现,多了一个人,这种经过思考后的恐怖感是由大脑皮层传递到脊椎进而引起的全身战栗,是普通的惊吓无法做到的。
除了恐怖元素,第二部里还增添了很多现实问题的反思,比如美杜莎病毒,其中或多或少体现了低头族的问题;人生修改器中也表达了做自己的一种激励,最后的“凭什么你认为所有人都只有15点”也极具讽刺意味;减肥口服液也映射了当今社会,人人追求苗条,对于肥胖的歧视。
我一直认为艺术除了带给人美的体验,其次就是应带有现实意义,能使人思考反思,不思异做到了。
另,我真的爱第二部的拍摄剪辑,无论是《寻隐者不遇》的4:3到全屏,还是《爸爸去哪儿》的横拉(?
)式的两线拼接,都让我看到了新的可能,新的突破。
如果说“爱死机”让我看到了目前动画短片的顶峰,不思异让我看到了未来国产短剧的繁荣谁说高成本高制作流量效应才能带来成功的,若不是不思异只能靠口口相传来宣传,碾压一众高成本的口水剧
整体及格,没有特别惊喜的故事,但相对也没有特别难以下咽的故事,3-8分钟能讲好一个故事就挺不容易了。(评分:7.0,日期:20220620)
导演的拍摄手法逐渐的娴熟,厉害厉害,当然比起耳袋怪谈这样的成熟剧相比,本系列还是太稚嫩了
衣湿加一星
看了三集 一般般 弃
劣质,拙劣
如果和最近看的《爱,机器人和死亡》相比,被秒到渣都不剩。
我对泡面番要求不高,总体观感不错。说个趣事:我在手机上看《美杜莎病毒》一集,视频放到男主逃出屋外,正要回头时,突然接了一个黑屏镜头,我在想:“创意不错啊。”点手机看一下时间轴还剩多少,结果毫无反应。我就好奇现在视频的交互都这棒吗?然后按了一下开机键发现是我想多,只是手机没电了而已……
蛮不错的国产恐怖电视剧,其实不会很恐怖,但也挺有看头。
第2季相当于第1季真的是有质的飞跃了,可以看得出剧组虽然依旧没钱,但是经费上好歹比第1季的时候有了很大的提升。也舍得花钱布景了,有不少集的创意着实不错,这里要点名表扬《美杜莎病毒》和《寻隐者不遇》。至于最后一集把前面串起来,并且将自己也套进了故事之中的自我指涉,让人不由得玩味第3季《录像带》最终出来的效果,会是怎样的惊为天人。
第一集直接copy《湮灭》的配乐啊,剧情也有点模仿的意思,几个奇幻剧集和世界奇妙物语系列差远了
无聊
虽然明显制作成本,演员和时长都好了很多,但是反而感觉比较拖沓,不如第一部那么惊艳了。不过还是在国内同类型的影视剧作品当中非常良心,期待续作!
演的啥呀,看的想睡觉
编剧还行
看过
一集接一集的看,根本停不下来,脑洞也越来越大,不能深夜一个人看系列。
好一般,为什么这个评分如此宽容?
比以惊吓为主的前季《辞典》高深许多,五星给《寻隐者不遇》和《美杜莎》以鼓励。
这尼玛不是世界奇妙物语???
补标。创意不错,表现效果平平,部分故事演员表演痕迹太重,入不了戏。比同系列的《录像》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