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日本和香港热映的影片《导盲犬小Q》(Quill),在宁波只安排了很少的场次来映出。
海报上面的宣传词是:“久违的爱与忠诚”。
影片中让我关注的一点,恰巧不是影片感动观众的桥段,而是隐含在其中的细节。
这点是影片反映出来的导盲犬从选拔、训练的整个过程。
Quill和它的兄弟姐妹们一出生,主人便不断地联络关西导盲犬训练所,希望能够将家里的狗选拔送训。
因为血统问题,关西导盲犬训练所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而东京的女主任也一而再,再而三地电话申请。
最终选中了Quill。
要成为导盲犬,幼犬必须在45天离开母亲,然后在寄养家庭生活到一岁;然后再进入训练程序。
训练过程对狗的性情、反应、动作,等各个方面都有严格而有序的课程。
训练完成的导盲犬仍要经过与盲人主人多个程序的互相适应和训练后,并要经过训练员的指导后经测试“毕业”才能成为一条导盲犬。
我比较感慨的是:在中国大陆根本就没听说过,而且我根本就不相信有机构能够组织、完成导盲犬的训练。
无论在北京、深圳、上海、重庆还是现在的宁波,每个城市都炫耀大都市的浮夸,但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盲人体面地行走在城市的盲道上——当然见过大街上的盲人,他们是卖艺乞讨的。
日本社会能够有关西导盲犬训练所这样的机构,能够通过社会一个接一个的自发组织来完成导盲犬的选拔和训练,并能够将导盲犬提供给那些并不富裕的视障者。
日本的文明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国大陆,而可笑而可悲的众多无知无畏的国人在“仇恨”“嘲笑”一个文明的社会。
影片中反映出来的,无论是Quill的第一个主人,东京的女士;还是Quill的寄养家庭;关西导盲犬训练所的工作人员,他们不是经济动物——“经济动物”是世界上经常诟病日本人的称谓——他们完全靠自觉和志愿来参与这些工作。
相比之下,现在的中国大陆人就只能够用“经济爬虫”来形容。
Quill帮助的对象不是富有者——显然导盲犬的训练成本是不赀的——而是居住在寒碜住所的渡边先生。
盲人不用到城市结伴乞讨卖唱,而还能得到资助。
我希望有在日本居住或自诩了解的人来告诉我,影片不过是虚构的,完全是日本导演臆想出来的;来告诉我日本社会压根就没有,或没可能有关西导盲犬训练所这样的机构存在。
或者,北京、上海、广州的愤青或是精英们能够告诉我中国社会也能训练出导盲犬,能够训练出为普通视觉障碍者服务的导盲犬来。
可惜。
Google告诉我,“导盲犬对于广大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出现导盲犬协会及导盲犬训练服务。
”(http://life.563.net/article/2003/2003-11-27/4199.html)当然,中国有望训练出第一代导盲犬,为08年的残奥会服务,“王靖宇(动物行为学博士——引注)说,在2008年北京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很多外国运动员将带着导盲犬来中国。
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能让咱们中国的运动员用上中国人自己培养的导盲犬。
”(http://nea.northeast.cn/system/2004/12/15/018100797.shtml)这该是多么值得夸耀和自豪的事情呀。
很多年前~就看过~只不过是书,图片本,有少许旁白.书名叫<再见了,可鲁>~地点是,西单的图书大厦~之后的最近,才看的电影.电影和书里的内容一样,只不过稍微形象的点~不过,还是那本书,让我印象深刻!!!
不过当时因为,流了太多的眼泪就没有买.以后,就一直买不到了!!
可以说,我是后悔至今~~~~~还有一本书,在此提一句.叫<一只狗的遗嘱>.也是,让我看的眼泪横流~ 最近,看了一本宠物的权威杂志,上面,提到了导盲犬的生活,一生.写的很详细,看过以后,会让你更伤心!
1.它们没有自己的童年.1000只狗里,只有3-5只,才可以成为合格的"小Q".它们被集中饲养起来,接受枯燥而严格的专业训练.不象现在的宠物们,过着被主人疼爱的日子!
2.饮食单调~同志们可以想象... 3.它们的健康问题!
由于它们的工作原因,会有10%的犬只,都有严重的近视!
由于工作的专注性,它们对身旁突来的物体,也会反映迟钝!
(在此,郑重的提醒诸位,要是在路上,碰到正在工作的它们,千万不要去,打搅或问候!!!
因为,这样会影响它们的注意力!!!
间接的伤害它们!!
以免造成事故发生!!
) 4.从小就受到压抑的性格!!
作为一直合格的导盲犬,它必须学会,也必须做到"憋尿"~~当然,这是普通家养犬而做不到的~~想想这些,你会觉得心痛么?
5.社会的接纳程度低~~~~~可怜的生命们~为人类奉贤了一生,却得不到相应的尊重!!
6.它们的归宿.~~~~~.你们可能会说,它可以回到主人哪里~~~~是的,也许吧~~~那样它们就会开心么??!!
电影里的小Q,是因为生病,才会到原寄养家庭的~~而大部分犬只呢??!!
我来告诉你们~~它们的归宿.~~~让一只跟随主人大半辈子的狗,从新回到训练营地,它由于和前主人建立的很深厚的感情.而很难适应新的环境了~~~~而,留在主人身边的犬只呢??!!
~这时,主人已经有了,新的导盲犬为他工作,虽然主人依然爱它,~但是,长期以来的工作,让它已经无法和同类成为朋友~年老的它,就会在嫉妒和失落中漫漫死去~~~~~这是何等的凄凉啊~~~~~就算,它们能象电影里的"小Q"一样,回到寄养家庭.~它们也是活在对自己主人的思念中,总之结果都是一样的~~~~~在每天的无所事事中,等待死亡~~~~~ 流泪,为了一生命的美好,而单纯的流泪~心痛,心痛它们一直的付出,有可能,它们结果什么都得不到.~ 这部片子,确实很能赚人眼泪!!!
也真的确实能叫你流泪.一直狗的出生,成长,命运的对它的安排.以至它对所有主人的情感.和自己最终的离去.无不叫人,感动,伤心,流泪.~ 可能,有人不喜欢狗,也不愿喜欢他们~但是,我希望诸位,可以适当的看看此片~我想,你们会喜欢.就算还是不喜欢.至少也会对它们适当的改观~ 可以实话告诉大家,我在图书大厦,看同名书的时候,就是哭着看完的~眼泪流的不可收拾~可能,会说我太脆弱!
~我也养过一直可爱的狗狗~还看它死在我的怀里~而无能为力~ 最后,要告诉大家的就是~~~~~"爱它,请不要养它"~~~每只宠物,都是一个小生命~~既然,养了,就要对它们,负责到底!!!
~~~不要把责任,推给社会~~~~善待,身边的每一个小生命~~~~
周日的下午,它在一堆盘的上面,曾经几次拿出来,又几次放下。
几年以前偶尔看过的书,为着封面的缘故买下来的,那些书中的文字,稀松平常,一个小时就能看完,可我还是哭了。
2004年,根据书籍改编的电影上映,不知为了什么,一直没有买盘。
它叫Quill,大羽毛的意思,在它左后腿的根部,有一个接近于十字形黑色的羽毛状胎记,这在拉布拉多犬种里,是很少见的。
不是纯色的小Q,反应并不是最灵敏的小Q,一生与亲人分离三次的小Q。。。
而当我坐在电脑前,才发觉感情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的。
怕是太仓促的缘故,即使影片在擅长处理细腻感情的日本人手里,拍得也不尽如人意,比如下雪场景的特效,或者羽毛状花纹位置的细小差异。
可是,这样一本书这样一部电影,即使一开始就知道了结局,我还是从头一直哭到结尾。
想起我在宿舍的时候每天给乖打电话,常常被同学们嗤之以鼻。
很多人不理解我对狗的感情。
可是如果有这么一个人,无论你多晚回家,即使是三更半夜,无论多么寒冷,即使是天寒地冻的冬日,它也会从温暖的被窝里钻出来,甚至都顾不上伸懒腰,跌跌撞撞地跑到你面前,而你所能做的,无非就是对它笑笑,或者摸摸它的头。
它有时也会生气,会不理你,像小孩子一样撒娇耍脾气,可是只要你跟它说两句好话,或者干脆你也假装生气,它就会一点儿一点儿试探着碰碰你,用它的温暖融化你。
它可能不会说话,总是睁着大眼睛看着你,像孩子一样会做梦也会哭泣。
只要你不离开它,那么,它穷尽一生,也会和你不离不弃。
有人说那是因为它的一生太短的缘故。
是的,即使你善待它,大中型犬的寿命一般在10多岁左右,而小型犬也不会超过20多年。
可是即使在有限的十几年的时间里,就算是人,就算是你我自己,又能不能保证始终相依。
当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薄脆弱甚至不堪一击,而只有想起它们,才让我觉得有所依托。
小q的生活,并不是多么的幸福风光。
少小离家老大回,生活也被人类的伟大事业占据,没有娱乐和爱情的滋润但是,它给于人类的是忠诚,需要的是人类的关心。
人类却让他一再的离开自己的家。
可以说,它就是雷锋啊。
也许是因为他傻吧,好像是那些小狗里面最傻的,对外界的反应有点迟钝。。。。。。。
一只狗做到这样,真的可以和我们可敬可爱的周总理相比了。
或者是说白求恩的那句,一个人拥有的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思想!
我的小Q,这是我第一次通过电影了解了导盲犬,之前真的不知道,谢谢有这么一群人为了一群特别的人想的如此周到。
小Q的一生经过多次离别、相识相知。
帮助了人,也得到了人最大的温暖。
老了的Q被送他最初的家,安度晚年,当他玩着玩着踩空台阶倒下时,我的心duang的一下,这就叫触动吧,虽然已经猜到了这结局,可如此的心理冲击,还是这么强烈的温情的冲击,哎,跪了。
Q安然的走了
狗年看狗片。
据说这部《导盲犬小Q》是“适合全家老小共同观看”的电影。
如今这样的片子真是不多啦。
我一位女同事曾经无限深情地推崇过这部片子,我当时怀疑她是否是爱狗人士才这样。
很多信息都让我一位这是一部从头至尾煽情的片子,却没想到平淡朴素得像纪录片。
整部电影几乎没什么让人意外的戏剧冲突情节,有的只是关于一只狗的时光流转,讲述性质很强。
看完片子后我没有期望中的太深刻感受,可能跟我不太喜欢跟动物打交道有关吧。
我了解到的只是:1,狗之通人性到了很令人吃惊的程度,其忠实可能是这个特种动物的生命本能;2,导盲犬这个品种很可怜,太压抑自己了,它的一生没有快乐。
给我和清水留下较深印象的反而是盲人渡边,他脾气倔强,容易暴怒,却无比热情地为残疾人权利和公益到处疾呼奔波。
最后的葬礼上那位女宾跟大伙儿说着渡边生前的好,然后突然痛苦出声。
这一点很令人感动,清水为此泪盈满眶。
影片还剩下15分钟时,我并不觉得这是一部不尽如人意的片子,至少保有了一贯的日本风格,灰白清爽的基调,棉质的感觉,嗅得到阳光的味道,这是我一直喜欢的风格,不管是电影还是摄影作品。
但也许仅限于此而已。
没有忧国忧民的愤慨激昂,没有审视人性的深度,也没有生离死别的情感纠缠。
有的只是淡淡的,一只普通又不平凡的狗的一生。
也许和我本身没有养狗的经历有关吧。
我并不惧怕狗,但也没有和它与生俱来的亲近。
这一点我很佩服那对夫妻。
我完全可以理解别人和想象自己如何把一只刚刚出生的小狗仔养成垂垂将逝的老狗的感情,即使没有过多的相互照料和依偎,但时间是最好的情感润滑剂,十多年的光阴让原本陌生甚至毫不相关的两个生命有了在一起的原因也有了难以分离的理由。
哪怕这次是上天的旨意。
然而,这对夫妻竟然可以担任这样的工作,负责导盲犬出生后一年和将死前一段时间的抚养。
事实上,他们没有见证到小Q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导盲犬的一段光阴,在他们相处的时候,小Q就是小Q,一只安静的平凡的喜欢和小熊做游戏的小狗。
没有波澜起伏也没有惊心动魄,小Q很平静的过完了一生。
然而最后的15分钟里小Q却让我我想到了自己。
和小Q一样,我出生的时候没有过多的天分,也许要说的话就是安静听话吧。
虽然没有像Q一样明显的胎记,但谁又能说自己身上没有一点特有的标志呢。
我们本本分分的学习着技能,然后兢兢业业的工作,有时回受到褒奖和鼓励,但没有的时候我们还是一样的过着生活,丝毫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然而生活中总是会经历多少次的离别,纵然我们不停的回望和流连,可终究过往和现实隔着一层玻璃窗,生命的轮盘在不停的前行,于是痛苦和伤心就这么散开了。
太多这样的生命如同小Q一样在这个世界上来了又去了,并没有留下过多的痕迹,但这就是真实的我们。
理想太遥远,现实太乏味。
如果有足够的幸运,请让我们死的时候和小Q一样,回到最初的怀抱。
豆豆是我和女朋友买的一条狗,它陪着我们走过一年多的时间之后死了。
从那以后,我看每条狗的身上都有豆豆的影子。
也许狗们确实比较相似,特别是他们的眼神,单纯、忠诚又楚楚可怜。
我至今清楚地记得小小的它趴在我的脚上睡觉时的情景,特别是那种从它软软的身体里传出来的淡淡的热量,让我的心都变得很软。
这样一只小动物,从我这里得到了一点食物和一个简单的住所,却给我了毫无保留的信任和依赖。
我想,养宠物的人们最享受的就是这种感觉吧。
小Q能善始善终,得以在最初的养育者家中颐养天年,它无疑是幸运的。
但是我想,我们的豆豆在天堂里一定有它小小的窝,还有它喜欢的玩具陪着它,它会过得很开心的。
希望所有的狗都能快乐自由地生活。
也希望所有的主人都能真心爱它们的狗,因为对于它们来说,你们是它们的全部。
自己也在养狗,那种感情真的很好。
可惜买到偷拍的DVD,画面不是很清楚,但依然喜欢。
一直想再看一次~!
小Q是一只拉布拉多犬,流着优秀导盲犬的血液.他身上有个特别的胎记,好像一副太阳眼镜.小Q和我们家的缘分是上天的安排.怎么说呢,祖父失明后的第一次独自外出便巧遇了训练中的小Q,训员说服他尝试让即将毕业的小Q来带路.结果一拍即合.小Q是个好伙伴,聪明而忠诚.今后的几年里,祖父的衣食住行都完全依赖于他,直到去世.祖父离开前的半年一直卧床,小Q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帮上忙的了.父亲说导盲犬是很难适应没有主人的生活,可能会回去训练基地.这太不公平了,小Q难道不是我们家的一员么?我忿忿不平地跑出屋子.小Q就蹲在外边往屋里望.他一定是通人情吧,知道我们在说什么.我俯下身抚摸他.他身上的那个胎记好像一副太阳眼镜.但小Q最后却并没有离开我们.就是当天,发生了惊人的事件.早晨起来,父亲的房间一片凌乱,眼睛流血躺倒在床,角落里受伤的小Q发出微弱呻吟,很多狗毛.应该是盗贼晚上潜进来,弄伤了父亲,最后被英勇的小Q击退.母亲过早地离开,祖父也在弥留,父亲遭遇横祸.我抱着小Q,眼泪滴在他的胎记上,那里像是一副太阳眼镜.我留下了小Q,为了父亲,也为了破碎的家.可惜即使是小Q,也安慰不了沮丧的父亲.失明后他的脾气日渐暴躁,认为是小Q带来了霉运.小Q有时候会来我这里寻求温暖,有胎记的那部分摸起来很光滑,好像一副太阳眼镜.几年里家境败落,父亲很快步了祖父的后尘.失去主人的小Q到孤独,我则为不能一直陪伴他感到内疚,考虑做些安排.而我看得出他不想离开.一天天大概要亮的时候,我被弄醒了.原来是小Q伏在床上看我.我冲他笑笑又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这是我最后一次看见小Q.父亲的事情重演了.像邻居一直说的,好在还有小Q.有时候小Q带我上街,也会有以前的熟人帮我们打招呼,他们不知道我瞎了.他们说,这狗的胎记好可爱啊,好像你戴着的这副太阳眼镜.
还记得遥远的小学 在数学课上看可鲁的书时哭的稀里哗啦。。。。
看过书的,超可爱的家伙,眼神会说话。看得时候截了几张图。很感动最后的那句“到了天堂,记得报上自己的名字:仁井可鲁."
拍得不三不四的感觉
这是小狗传记片。忠犬八公看的我哭的稀里哗啦,都不敢再尝试看狗狗电影了,鼓起勇气之后,但它给我无限失望,平平淡淡的叙述,仅此而已,削特
在北京,导盲犬不可以去超市,上公交车,坐地铁,甚至市区个子大点儿都不能办狗证。如果狗狗拍部电影看人类,会是怎样的场景和态度呢?
看困嘞~
恩恩,就是这个,记得小时候看过。小Q感人 印象很深~
煽吧就
如果有一天我失去光明了,我只相信狗能告诉我这个世界的最初摸样
泡妞的时候去电影院看的,据说会让人哭的一塌糊涂,结果,索然无味,小厅的灯还不关....
我深深地记着小Q最好的朋友——小P……
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没有之一。
典型流水账日式温情片。
我看过,不喜欢
虽然还没被催哭 但是很喜欢这种简单的温情 毛茸茸的小Q实在可爱 而且也真的帮助很多人 温暖了很多人 当看到最开始对导盲犬的要求的时候 我开始有点疑问了 难道这不是一种天然呆?对声音不能太敏感 让趴在一个地方就趴一下午 工作的时候不大小便 这活儿真不是一般狗狗能做的。。。
看到最后的30米那段哭了,唉,一心以为会柳暗花明的。
本来节奏蛮好,一路伪纪录片的过来,不煽情不刻意,最后干嘛非要拍摔那一下,为什么命运的关键节点摄影机就必须得在场?藏拙不好么?
拜托日本拍动物电影用点心行吗,以为只是一味的让动物卖萌就可以赚取观众的眼泪得到好评?!演员能不能拿点演技出来,类似这样的电影拍一百部也不如一部老美的“八公”。
拍狗狗的一生,接近于纪录片了。我由衷佩服导演的耐心与立场。但故事也太纪录片,不能算好的电影。5
看书在先,当时是直接在书店流泪了。再看电影,怎么都觉得投入不了,完全失去书中的感觉。电影方面总有点做作姿态的感觉,可能只是我先入为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