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战2》。
4分。
白宗烈导演,赵震雄主演作品。
没查到编剧的信息,有理由相信是AI自动生成的剧本,不然真的好难写得这么差。
前面一小时其实没毛病的。
赵震雄饰演的缉毒警官的调查线,吴承勋饰演的顶级毒品生产线,车胜元饰演的复仇线,以及从特么中国大连赶到韩国的韩孝周饰演的大刀线,这四条线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完成了介绍以及交叉,大刀以一己之力在韩国贡献了强大的杀伤力,抓走或重伤了另外三条线,并通过关系将他们带去了泰国。
如果不去计较第一部的剧情,那么“李老师”确实仍然还是个谜,似乎人人都想成为李老师。
然后等这四条线在泰国相遇后,故事就开始瞎编了。
特别提及一下韩孝周和徐河正的表演,非常浮夸,非常无趣。
这么说吧,全片就没有一位演技在线的,全都在瞎演,尤其是还特么讲什么中国话。
《毒战》韩国版由网飞出了第二部。
在第一部中,它就已经暴露了太多也太典型的韩影缺陷,而第二部则更是错误方向上的“再续貂”。
在结尾处,港版给出了古天乐的逃走(原结局)或死刑(内地公映结局),都将他还原成了一个最基本的“原始人”。
警匪双方激烈枪战,古天乐抓住机会向双方无差别补枪,引申出了两个结局,但都无一例外地剥除了他身上的正邪属性,成为了对立战场中的第三方,即“只为了自己活命”的存在,这也是人最基础的本能。
而内地版的死刑结局里,古天乐直接表现出死亡的恐惧,方才不断吐露出此前对警察隐瞒的毒贩情报。
这淡化了他此时交代的“助警”动机,当然也不是“助匪”,又一次强调了他所做一切的“求生“动机,而非此前一直误导式推进的“他与警察、毒贩之间亲密关系”,由其引出的“阵营选择”,他似乎在对双方的感情中摇摆,带来了影片的悬念,实际上这种价值观立场的选择对他根本不重要,那些人对他也不重要,他只是想要作为一个“无需任何前缀定义的人“去活命。
港版展示了警匪双方在各自内部同伴间的人情味,又用彼此之间的火苗和警察吸毒后的排斥反应来强调阵营对立,而古天乐则站在这一切的社会性划分之外,港版对他的设计是“先误导为阵营摇摆,后下沉到人之本能”的向下兼容主题,从社会人落到“人”。
而在韩版中,警察在结尾与自己一直认为无辜的boss面对面,对方问他“你告诉我我是好人还是坏人”,他一脸迷惑。
这种点出主题的方式简直是标准的韩影打法,它看似“震耳欲聋”,表面上戏剧张力十足,实际上却是“向上逆兼容”,boss此前对动物的善意与对手下的凶狠以一种非常粗陋的方式强调着他的两面性,却是“天使”和“魔鬼”的两个极端,似乎非常冲突,却无论是哪一方或结合起来都像高概念作品里才会出现的浮空角色。
而他最后对警察的提问,似乎让人回味,实际上却是粗暴的文字式告知,并用警察的表情代替观众“迷茫”,进一步地告知。
更重要的是,这个冷静的提问让boss“向上”,先不说是不是“原始的人”,反而升到了“掌控而不陷入人心的神”。
古天乐是自己不那么明白自己是什么,只是出于本能地做出反应,而boss却仿佛站在一边看着自己进行有条理有结论的总结,理智克制地在对着一个“其他人”。
“人”主题应该落在他自己的身上,而不是让他做语文阅读里中心思想提炼的高考考生。
这就是韩影一贯的问题,功夫下在了最表面的“声势”上,大胆,冲突,深刻,尺度,实际上都只是最粗暴简单直白的“把一个极端化处理后的东西摆到眼前”,甚至再加上一段对如此直给之物的更直给“解说”。
他们似乎在玩深度,实际上想/能引起的更多是思想愤怒+观影或许多但绝不扎实+自我定位“艺术信徒”的浅度接收者,他们会满足于这个表层阶段的东西,并因为其的极端而享受,这是他们最容易接收理解之形式的所谓“深度”。
在这种对一切议题之表面状态的极端式包装中,真正的纵深设计是不可能的,甚至他们都会与自己想表达的东西自相矛盾。
第一部里,导演将聋哑兄弟从朴实变得更强调凶恶,姿态行动都自带“狂暴”,这是一个极度脸谱化的改动,似乎有腔调。
实际上,原作里的警匪都是各自阵营里的“有情之人”,亲情与友情正是他们作为人的内心,阵营则是社会性的身份,而古天乐对一切有情于他之人的“反人心”之无情,以及社会性身份的去除,才让他在对比中成为了“原始而更接近动物”的存在。
聋哑兄弟的状态,他们对古天乐的忠诚和被背叛,正是重要的表达线索。
而在韩版里,由于他们过于接近单纯的悍匪,其表达效果削弱了太多,包括所有罪犯都保持着“疯癫狂人”的状态,以暴力为乐趣,这似乎带来了所谓的“人性黑暗本能”,实际上却只是让这些人在欠缺现实语境基础的情况下变成了夸张扭曲的“暴力符号”,一个只为了强调“人的本能是疯狂动物”而存在的注解便签,而原版里只集中于古天乐一人的主题表达却是层层推进的,其人物更接近于现实里的存在。
那么,到了第二部,他们甚至失去了原版的支撑,且一个在打法上比韩影还韩影、直白粗暴+拿极端当深刻的网飞入局,结果会如何呢?
当警察开始面对不理解他的领导(对抗官方组织),当车胜元开始血腥复仇(暴力尺度),当韩孝周的人物邋遢肮脏得我都替她感到浑身痒,像一个行走喷粪机地每句话都带脏字,每一秒的表情都像要啃掉对方的小鸡鸡,每一个姿势都极度拿捏着想办法不好好站,凹出一个比前作更夸张数倍的刻板非人兽化杀手时,我们看到了各种标签、元素的组合,它们属于韩国电影,也属于网飞,似乎由网飞的“观众喜好大数据调查”系统计算而出,再让ai堆叠了出来。
它比第一部还多元素,也几乎必然更少“纵深”。
当然,第二部有着一些似是而非的设计。
导演显然也知道“李老师”真身的已揭露对主题表达的巨大削弱影响,徐永乐在第一部中的“表善实恶”以前者提供混淆性,以最终揭露的后者支撑起复杂度,其实已经颇为浅薄,并非是港版中脱离善与恶这种人类文明社会给予定性的存在--即独立的“只求活命“之原始本能---而只是一个“拥有一些善念的恶人”,在对人性的表现力上显然落于追求肤浅冲击力的下乘。
而即使是这种程度的摇摆,当他在第一部里坐实李老师身份时,也已经不复存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他的善恶归属。
因此,第二部凭空增加了一个未知的李老师真身,试图将善恶的悬疑带回到第一部的开头。
但是,这个新李老师完全被放在了幕后,导演显然不能抛弃“警察追击徐永乐”和“徐永乐逃离”这两条系列主线,转去大量从头开始建立一个新的人物形象,其与“警察、徐永乐”的核心纽带也并不相连。
因此,李老师只能借助其执行人韩孝周之口略作交代,并配合徐永乐与车胜元为了取代李老师而做的回忆补充。
韩孝周代替李老师出现在前台,以追杀徐永乐的方式接入主线。
但是,这就导致了主要人物的集体“徐永乐化”。
韩孝周会妒忌哥哥,会依恋李老师,就像哑巴兄弟会彼此关怀,徐永乐会爱惜狗狗一样,都只是“略有善意的恶人”,而徐永乐的表现也依然亳不出奇,只有一个爱抚狗狗和因枪声而惊吓的细节。
他们的阵营已经被划定在了恶人一方,善不过是其上一点所谓的“双面人性”点缀而已,毫不深刻,反而是最套路的存在。
同时,影片还设计了一个小反转,先让徐永乐和车胜元合作对抗韩孝周,随后再由徐永乐推翻之,以抹除“恶中之善”的存在感,试图让人物的摇摆更加频繁。
但他们本就是恶人,善已经份量不足,还要做回调处理,未免显得多此一举。
而在处理港版中非常关键的哑巴兄弟的部分,第二部的不智甚至更甚于前作。
徐永乐对哑巴兄弟始终真心实意,面对他们被杀的危机甚至会直接破防,这似乎带来了恶中之善,但比起港版里“古天乐对兄弟很好,最后却为了自己活命而抛弃二人,随即转过来又抛弃警察”的“恶中之善--倾向绝对之善--否定所有”的递进结构,它与整个韩版两部曲都最多只做到了“恶中之善”的“阵营内部有情”这个最浅层次,并试图将其带来的摇摆放大而形成复杂性的主题。
最后,承载厚望的李老师必然也无法挽回什么,他草草出场,直接用抛弃韩孝周、曾经骗杀徐永乐父母的方式,打破了自己的善,随后面对徐永乐时的温和形象甚至还不如其他人的“恶中之善”,沦为了单纯的假情假意之恶。
这也是自然的事情,本作中的大量资源都给到了对“恶”的呈现,量大管饱的凶态、暴力与打斗,人物的形象定格于此,而打斗也没有发挥港版的作用---杜琪峰手里的打斗是双方阵营的对立,是为了最后古天乐同时杀死双方而逃的“脱离善恶”之主题表现升级而存在,而韩版的打斗更多发生在恶人里,就只是单纯的打斗罢了。
我们看到的人物,都像是一直播放着莫扎特《安魂曲》中《落泪之日》,并始终信奉基督教的车胜元,上帝发声的音乐反衬出他的“逆反上帝之恶”,被韩孝周直接关掉,揭穿了其真正的形象。
事实上,第二部的主题载体更多地落在了警察的身上,只有他具备完成阵营模糊化的条件。
我们看到了他对徐永乐的过往进行追查,而不惜以放弃警察身份作为代价。
在理想架构下,他会逐渐了解到徐永乐的复杂性,他为了向寻找到李老师报仇而犯下所有罪行的不得已,消解其犯罪中纯粹之恶,让警察自己感到正邪立场的动摇,最终在舍弃一切的巨大代价中抓住徐永乐,却对将之绳之以法已然迷茫。
事实上,电影也这样做了,当警察抛弃其公职身份时,事实上就已经意味着原有阵营的脱离。
此后他更是与车胜元合作,正式步入了犯罪的一方。
最后,当警察在餐桌前对徐永乐完成开枪时,他已经与此前在相同构图下杀死李老师的徐永乐完全一致---徐永乐是为了替双亲复仇的“善”而杀人,警察则是为了死去的后辈与自己的正义念想而杀人,却都是脱离法律公正的私人犯罪,甚至二人在开枪前面对眼前“善意形象之人”的犹豫都是一样的。
警察变成了“善意杀人”的徐永乐,但其动机又更加出于警察的公义,并非警察与罪犯的任何一方,而是由公义扭曲形成的执念。
但是,这其实同样显得效果不佳。
警察纳入恶的阵营,其实也方便了电影对犯罪与暴力的呈现堆积,在罪犯的段落中可以带入警察。
因此,警察的线索其实同样让步于“恶阵营的表现”,他对徐永乐过去的追查非常单薄,自身涉足罪恶后的内心转变与堕落,特别是格外需要大力描写其程度的执念,也几乎没有具体表现。
退一步说,哪怕他做到了这一切,最终的他呈现出执念,其实也显得不够有力,完全不如“为了活命”那样的易于共感,且完美贴合所有动物的本能,执念依然属于人类范畴,于“本性”表现而言显然不如“动物性”来得有力。
最后一个镜头中,他被杀死在雪中,死亡与淹没一切颜色的白意味着其追查与枪杀行为中原有正义立场的抹除。
而杀人者哑巴此前在兄弟面前的亲情之善,此时为徐永乐杀人的“恶中有善”,其实显得多余了一些,他在主题表现力上显然还不如主角警察。
《毒战2》无疑成为了网飞和韩影珠联璧合之下的一代标志性作品,双方的缺陷完美融合,效果叠加翻倍。
这种珠联璧合,大概也是网飞和韩国合作较多也效果较好的原因。
它的缺陷是电影的缺陷,在本身水平有限且表达方式直接的电视剧赛道中,却可以用高概念与大尺度进行超模打击。
当然,无论是韩国的电影还是电视剧,是否值得全民打分网站上的那么高分,就是另一回事了。
第一集有几个人都出来冒充李先生,第二集终于等到真正的李先生了,剧情方面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看,不如第一集!
血腥、暴力、装逼、强行反转…不知道如何评价了
李先生平时笑呵呵的,对待这个女孩真的是严厉啊,这个女孩在外面心狠手辣,做的所有坏事情都只是为了获得李先生的认可,看来李先生给她的心理阴影很巨大啊。
这个女孩长期受权威打压,根本不懂自己爱自己,完全为别人活着。
没有完成人格的独立。
心理还是一个躲在黑暗角落的孩子,处理事情上还是特别不成熟、暴躁易怒,心狠手辣,所以一定要远离长期打压你的人,学会独立和自我成长
电影中的场景我看完感觉没什么,剧情也没有特别吸引我,但是那个小女孩很像曾经的我,被长期打压,一直以来都不成熟,做事急躁,根本没法独立思考🤔所以我给五星好评了,看完一部电影让自己有收获、能思考反省就挺好的,
韩版《毒战》的第二部,感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续集,而是在第一部基础上改编的另一个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
第一部的《毒战》故事已经讲的比较完整,从头至尾都是在寻找李先生,最终警察知道了李先生并找到了他。
但是第二部里把第一部中的李先生完全推翻了,设定了另一个李先生的存在,继续寻找李先生,有点画蛇添足的感觉。
第二部的《毒战》已经并不是一部续集这么简单了,就像第一部《毒战》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翻拍杜琪峰版的《毒战》一样。
如果说第一部是警察追查毒贩的警匪片,那第二部就是一部复仇剧。
首先就是徐永乐向真正的李先生复仇。
真正的李先生杀死了徐永乐的亲生父母,徐永乐为了复仇才计划出了第一部的情节,冒充李先生,使李先生注意到自己。
再就是布莱恩理事向徐永乐复仇。
第一部中徐永乐的手下聋哑兄妹将布莱恩理事的背部烧焦,这一部中,布莱恩理事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依然选择复仇。
不管是徐永乐还是布莱恩理事,最终都是复仇成功了。
韩版的《毒战》将这部电影的格局在一步一步的做小。
杜琪峰版本的《毒战》感觉宿命感很强,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命运,没有善恶之分。
到了韩版第一部的《毒战》,宿命感没有这么强烈,转变成的警察追击毒贩的警匪剧。
再到第二部的《毒战》,转变成了复仇剧,警察的存在感比较低,彻底从警察和毒贩完全对立的场面转变成毒贩之间的复仇故事。
如果没有第二部的《毒战》,韩版的第一部还能与杜琪峰的版本比一比,虽然整体上不如杜琪峰版本,但是感觉故事还是比较完整的,其中一版的结局是徐永乐活了下来,这一版和杜琪峰其中一个版本的结局很像。
但是到了第二部《毒战》,与杜琪峰的版本完全没有了可比性,更像是为了续集而续集。
这一部的《毒战》有三条线:一是徐永乐对李先生的复仇,二是布莱恩理事对徐永乐的复仇;三是聂小倩向李先生证明自己。
这三条线都已经与警察没有了关系,是毒贩与毒贩之间的斗争。
在第一部的结尾,警察找到了徐永乐,徐永乐与警察相对而坐,给警察讲了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就是第二部的情节,徐永乐为了报复而假装李先生。
故事讲完,又回到了这个画面,依然是警察和徐永乐相对而坐。
但是在这条线之外又出现了布莱恩理事和聂小倩两条线,三条线不分主次。
这部电影看的让人有些混乱,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黑白对立的警匪剧变成了毒贩之间的斗争。
刚看完原片😂一个渴望“父爱”形象糟糕的疯p女人,“聂小倩”实在让人出戏。
没有什么关键作用的角色,但非要硬加戏,不知道是表演太过“用力”还是角色设定,表情总是很拽很疯很欠打,最主要还是中国人。
对比第一部真的觉得这2拍的很多余,这个加设的角色也不知道是什么目的,想进中国市场?
还是带着恶意?
男二换人是最大的败笔,新男二虽然也是个好演员,但气质没有那股邪乎劲儿,跟上部男二完全不同,男一过了五年变胖了,这就没办法解释本部是发生在上一部大概一个月之后的剧情这个事儿。
中间还有上一部中国黑帮老大的剧情,但那个演员已经去世了,所以不得不换人,不过换了根本认不出是他啊。
韩孝周和李老师死的也太简单了,白渲染那么久老大的气氛。
还有,李老师是怎么被找到的,也没解释清楚。
李老师的家人是被男二杀了吗?
最后布莱恩一伙怎么没有被绳之以法?
不和谐啊?!
最后的结尾不是说跟第一部一样吗,怎么女哑巴瞎了,男哑巴手断了。
男一最后结尾的衣服跟第一部也不一样了,导航定位的手机也不一样了,为了这个我还特意看完又去看了一次。
还有最重要的,李老师的逻辑反了,第一部他是布莱恩这方提供毒品的啊,不是中国黑帮这里购买毒品的,怎么到了第二部,变成中国黑帮的老大了。
再一个,他怎么控制黑帮的,一个老年教授而已。
最后,全员死了。
最近短视频里密集轰炸韩版《毒战2》,基本都是说韩孝周又贡献了一次突破性的演技,看着短视频里面韩孝周疯癫癫的样子,觉得“突破性”还是应该当之无愧吧,然后就下了这部电影。
我看过杜sir版的《毒战》,也看过韩版《毒战》。
客观说,韩版毒战虽然剧情上和中国版有区别,也习惯性的带着偏见看中国内地,不过总的来说,还是走出了韩国自己的特色,就如同《新世界》于《无间道》,或者另一部让韩孝周封后的《监视者们》于《跟踪》。
杜sir的电影,剪辑凌厉,节奏飞快,剧情上强调因果论。
而韩版毒战1,则在剧情上玩了一把转折,让柳俊烈饰演的徐永乐成为了最终boss,这一点其实蛮惊喜的,柳俊烈在其中也奉献了一把极其克制的表演,这一点很难得,韩国演员大都信奉不疯魔不成活,就比如毒战1里面,虽然包括赵震雄、车胜元、金柱赫以及朴海俊都表现出色,但是除了赵震雄还算克制外,其余演员的表演都极其外放,演技力度非常大。
第一部的剧情其实很圆满,虽然最后的结局有点多余,但也算给了个交代。
而第二部的剧情,就很莫名其妙了。
我们退一万步说,哪怕徐永乐真的不是李先生,那请问布莱恩假冒李先生的目的何在?
按照第二部的逻辑,李先生、陈和霖以及聂小倩(这个名字很扯淡)是中国朝鲜族贩毒集团;而包括布莱恩理事、徐永乐代理和朴昌宣常务、以及一出来就领了盒饭的吴妍书都是韩国贩毒集团。
这两个犯罪集团压根就没有交叉,他布莱恩一个韩国人,冒充明显是中国贩毒集团老大的李先生干毛?
而如果李先生是两个集团共同的老大,那布莱恩和陈和霖以及聂小倩之间的关系,就不会如此生分。
第一部陈和霖去韩国,是因为徐永乐到中国去找了陈和霖,目的是为了陈和霖手中的原料。
而第二部莫名其妙的原料提供商就变成了韩国方面,更不要说徐永乐莫名其妙的就成了制毒技术专家了,明明在第一部,徐永乐只是因为那两个哑巴技术专家只信任他而已。
另外,毒战2里面的枪战也挺莫名其妙的。
布莱恩偷渡去泰国,自己的手下一个都不带,偏偏要让他们在泰国去干聂小倩的人,也不怕中途聂小倩的手下直接就把他杀了。
布莱恩手下撞车,其他聂小倩手下坐的车都跟暴力飞车一样被撞得飞几圈,偏偏布莱恩坐的那辆车就撞得只往旁边偏了几步。
明明可以先让自己手下把自己接了,掌握原料在手上也不怕聂小倩不干吧?
接了之后再去干聂小倩不行吗?
非要把自己陷入险境?
13年前济州岛那个事也很扯淡。
明明13年前,布莱恩根本还没跟李先生接上头,那徐永乐跟踪布莱恩干嘛?
未卜先知?
知道布莱恩是今后的重要角色?
布莱恩手下有那么牛逼的枪手,结果第一部被徐永乐区区两个残疾人给干了,王牌女手下那个时候不知道在哪里。
最后那段复制毒战1的最后片段,也很莫名其妙,不知道目的在哪里。
说完剧情,再说说演员。
棒子日常辱华就不说了,以中国的禁毒禁枪反黑力度,在中国境内还能存在那么庞大的一个贩毒集团,这个集团还能人手一把自动步枪,真真是搞笑。
韩孝周的演技也是,不知道是她对聂小倩这个角色的理解出了大问题,还是编剧就这样刻画这个角色,第一部的陈和霖夫妇虽然疯,但是黑社会老大的派头总是有的,第二部那么牛逼一个女老大,就成了一个极其邋遢的女神经病?
这他妈是黑社会老大,不是街边的小混混。
然后就是看不懂的45°歪头,也不知道为什么刻画一个老大就要习惯性的45°歪头杀。
除了韩孝周,这部其他的演员也都奉献了一次集体不及格的演技大赏,赵震雄和车胜元完全失去了第一部的灵气,演徐永乐那个演员更是差了第一部的柳俊烈一个次元。
最后就是那蹩脚的中文,请几个留学生或者其他中国人来配音行不行?
实在不行就干脆全部韩语好不好?
最后那个李先生,你反正都请华裔了,请个正宗中国人行不行?
马志的中文也是让我尴尬得脚指都发麻。
放在韩国类型片中,本片唯一的亮点是赵震雄杀人后长达77秒的虚焦镜头,算是比较大胆;韩孝周造型、反派风格、三次爆头、动作场面还有杂烩的剧情套路,都带着满满的刻意6.5分,最刻意添加的普通话每人扣0.5分,预期最终4.5分收官……另外,网飞刻意的“文化融合”电影剧情路线也该收收了,屡屡有败笔
毒战2 5/100典型的一部,以为自己又行的装逼电影硬生生的升级到什么人性内心的电影,很无聊我是被骗进来看的,就是那段AK扫射的哪一段吸引进来的然后呢,然后就后悔了硬生的装逼普通话,怎么了演神了?
这个毒女也是二货来的一接到电话就是像喝了蜜一样甜,一直装逼一直拽,拽脸恶心的要死又邋遢又丑隔着屏幕都感觉到臭了,换成美而优雅杀人动作行运流水才是比较的符合。
毒女爸,就更加装逼了,天天叫自己做李老师,然后说这生硬的中文还不入说韩语。。。
男主警察就是个废的。
男主也是个废的。
最后还摆着一个大家都死了后镜头,是不是导演自己觉得很有创新?
电影又长又臭!
垃圾电影拉低韩国电影的质量。
一塌糊涂,故弄玄虚。
与第一集相比割裂的太厉害。
韩孝周演的乱七八糟,装腔作势。
几段枪战还可以,一个男的拿一个手枪追着干掉了几个拿ak的,我就服了,那么大的毒品工厂,外面没有人守着,方圆几里没有监控警戒,人家直接开门就打,l两次团战都是这样,毒贩子的枪法太垃圾。
失败透顶的续集。
看不看都行
这韩孝周是来搞笑的
男主演的还行,有些角度长得像张大大,韩孝周的人物设计倒是不错,最后着力点居然是需要父爱认可的小女孩。李老师这个角色演的还行,形象不行,应该找个比较帅的老年大叔演,里面的拗口中文听着别扭死了,实在原声讲不好,请个配音行不行?
有点水土不服。
徐代理复仇记。
又一次没太看懂…
没看过第一部。直接看第二部也可以的。喜欢韩孝周姐姐才来看的。发现和香港的那个区别很大。
如一封染血的信
就非要给韩孝珠弄成这样吗……本来觉得第一部狗焕不太行,这一部换了人更不行……
韩孝周好帅 还蛮喜欢这个结局的
没有赢家…
剪辑非专业感觉蛮好的。眼里不错,配乐不错。就就剧情很懵逼啊,还有装过分了吧。
故事简单了一点,画面还是很燃的。一个帮派分出了一正一邪。
众生皆苦
BIFF 10.6 KNN theater 2排22座。 给韩孝周个人打十星!!
真没看懂到底想表达什么,酷酷的,又迅速的死光
为什么好多人会给一星呢?我觉得很好看啊
“那是我爸!”
都是很有魅力的演员,但剧情没有吸引力
不如不拍
挺无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