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指挥家

De dirigent,挥动传奇(港),首席指挥家(台),The Conductor

主演:克里斯蒂亚娜 ‧德‧布奥恩,本杰明·温赖特,斯科特·特纳·菲尔德,塞马斯·F·萨金特,安妮特·马尔赫毕,雷蒙德·提哈瑞,吉斯·舒尔腾·范·艾查特,理查德

类型:电影地区:荷兰,比利时语言:英语,荷兰语,德语年份:2018

《指挥家》剧照

指挥家 剧照 NO.1指挥家 剧照 NO.2指挥家 剧照 NO.3指挥家 剧照 NO.4指挥家 剧照 NO.5指挥家 剧照 NO.6指挥家 剧照 NO.13指挥家 剧照 NO.14指挥家 剧照 NO.15指挥家 剧照 NO.16指挥家 剧照 NO.17指挥家 剧照 NO.18指挥家 剧照 NO.19指挥家 剧照 NO.20

《指挥家》剧情介绍

指挥家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是一部真实的女性职场奋斗史,看出身底层的女性如何突破职场“天花板”,成为史上第一位女性指挥家!当爱情和梦想“狭路相逢”,看她如何“指挥”人生,成就自我!电影根据真人故事改编,讲述“史上最伟大女指挥家”安东尼娅‧布⾥克勇敢追求音乐梦想,在女性社会地位极度受限的上世纪20年代,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她出身微寒,却心怀音乐梦想。追梦途中,在以男性为主导的音乐世界中历尽荆棘和冷眼,却永不言弃。当希望的曙光初露,她深爱的男人却希望她为爱止步,最终她毅然选择飞往追寻音乐梦想的欧洲,可他们的爱情又将何去何从......电影由荷兰名导玛利亚·彼得斯执导。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男人如衣服盗贼之歌逃出无人岛流浪狗鬼镇灵异杀人事件这丫环我用不起谁?异能者醉晕了读心无怨无悔你在我心上再见初恋阳台前的夏天法兰西大师蓝色珊瑚礁:觉醒燃情克利夫兰第一季乔蒂的烦恼倩女幽魂:人间情臆想魔友十里桃花后传大地母亲蛛网男孩恋上你的床新基督山伯爵柠檬和罂粟籽蛋糕秦好与时鸣镜中花刁蛮俏御医从不,很少,有时,总是隐形战队

《指挥家》长篇影评

 1 ) 执着是一种爱,实现自己的梦想

布雷克是个家境贫寒,热爱音乐的美籍荷兰裔女孩,但家里并不支持,在剧场做接待,坐第一排被解雇,第一次认识弗兰克。

一心想成为指挥家,主动出击怎么寻找入学的机会,先找到音乐学院的教授戈德,弗兰克是他的朋友,勉强答应其入学。

为了学费继续找工作,认识罗宾加入一个低端小剧场做钢琴配乐。

戈德叫她,带她去参加弗兰克家办的聚会,里面有很多音乐家,弗兰克开始也瞧不起他,但是爸爸对布雷克很好,晚宴见到剧场时的指挥家,她介绍身世和当指挥家的梦想被全场鄙视,尤其是弗兰克妈妈,愤然离开,女人结婚后基本放弃事业的美国现状,布雷克和弗兰克产生感情。

妈妈知道她学习音乐生气,告诉她她不是亲生的,是买来的,爸爸是环卫工人很爱布雷克。

妈妈把家里钢琴砸了,离家出走,暂时住罗宾家。

罗宾团队接了一个为有钱人募捐的派对演出,会场遇见了弗兰克一家,弗兰克妈妈继续鄙视她的身世。

戈德想潜规则布雷克被拒绝后被学校找理由开除。

布雷克找寻亲生父母,母亲过世了。

弗兰克到处找布雷克。

布雷克要去荷兰,两人相爱发生关系。

布雷克回到荷兰,找剧场的大指挥家门格尔堡求学,弗兰克写信给指挥家让他送布雷克回美国。

布雷克找到修道院的小姨,得知亲生妈妈不是故意不要她,还一直找她,后因伤心过度去世。

门格尔堡写信把她推荐到德国给讨厌美国和女人的穆克先生,因为战时就因为他是德国人演出时拒绝演奏美国国歌被关了监狱,但信里没写好话,不懈努力说服教授,开始正式学习指挥。

弗兰克来德国找布雷克,想让她回美国结婚,布雷克拒绝继续努力学习,学习期间收到一个热爱音乐女人的经济资助。

布雷克和罗宾一直有书信得知弗兰克要结婚了,布雷克意识到自己真的爱他,写信告诉他不要结婚,可惜没有回信了,弗兰克结婚。

在德国也有女指挥家,演出因为平庸被鄙视直接晕倒。

布雷克终于迎来自己的演出,害怕失败,最终取得成功,在欧洲取得轰动。

布雷克回到美国,和继母摊派,其实生母卖掉她后在考虑期后悔了,但继母带找她回了美国,没有出庭。

弗兰克暗地帮助布雷克在美国开音乐会,罗宾帮经营。

乐团都是男的,不服她,对一个小提琴手发飙,讲述男女不平等的现状然后走了,因为票都卖了,原来高傲的主办者来求布雷克指挥并许诺再开一场,演出很成功。

政府要布雷克给事业的音乐家做培训,有钱挣单不受关注,无奈接受。

但其他乐团找人,男的都被招走了,布雷克很生气,干脆组建女子乐团,发现多年的好友罗宾是女扮男装,因为女人没地位,这么多年资助她学习的也是罗宾。

戈德出来阻挠女子乐团演出。

此时布雷克接到总统夫人的信,接见她并邀出席演唱会。

布雷克见了弗兰克,总统夫人关注和场地的免费事宜都是弗兰克暗地做的。

弗兰克说不去听演出,结果还是去了并和以前的布雷克一样,拿板凳坐在第一排,演出非常成功。

女子乐团演出了四年,后来录用男的后,失去新鲜感,乐队解散。

布雷克经常担任客座指挥,但从未单位固定职位的首席指挥官,音乐界著名的指挥家排名里也还是没有女性。

她把一生奉献给音乐。

 2 ) 短评过长才转来这里,随便写的,随便看看

本来是因为看见简介才看的,为什么说女性奋斗史总是要扯上爱情(这里指的是觉得电影中感情线比重有点大,像是一部爱情电影)。

“sent her back”,Frank看来是根本就不懂Antonia的。

那为什么要在Antonia拒绝Frank之后又让Antonia后悔,请求他不要结婚,还说会在完成学业之后立刻回美国呢,那前面所表现的Antonia对指挥的热爱又算是什么,难道是想说终究抵不过爱情的力量吗?

(虽然说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但是不知道这里的情节是否跟现实中一样。

)以及Antonia之前为了学习指挥所遭受的一切又算什么呢?

更为可笑的是,Antonia居然在音乐会那天因为没收到Frank的回信而没去指挥。

这实在是……她用了多大的努力才得到这个机会,即使是另外一个女性指挥家的不成功也没让她退缩,难道她会因为没收到回信而放弃自己追求了那么久的证明自己身为女性也可以当指挥家的机会吗,后面的剧情更加凸显了这里的可笑。

Robin在巴恩斯说他听不出这是一个女指挥的时候表情太好笑了哈哈哈哈。

Robin是女性应该算是一个很大的亮点(在揭晓之前就有点怀疑她是女性)。

一个为了成为音乐家而假扮成男性的女性,多么地讽刺啊。

最后又让Frank帮助Antonia见罗斯福夫人,真想把这里改了,就像是最终还是要靠男性,并且这里又让电影增加了一种“爱情的味道”。

影片最后的数据像是在说,即使到现在,我们也是不平等的,虽然这也是事实。

总之,感觉完全没表现出应有的重点表现的地方,东拼西凑显得很混乱。

作为一个以女性奋斗史为主要的电影,显得有点差劲。

 3 ) 性别平等不是各司其职

周末在搬家收拾东西的空隙里去电影院看这部由真人故事改编的《指挥家》,好像很久都没有在电影院里看这种真实方向的电影了。

看下来还是非常感慨,所谓性别平等,即使是在做得比较好的西方世界里,也只是刚刚开始了几十年而已。

而有时候大部分的平等,其实只是简单地四个字,zz正确。

电影真实地表现了女人一直以来因为性别而受到的歧视,哪怕对方也是个女人。

结尾字幕说女性乐团在四年后因为开始招收男性演奏者而失去了观众对它的兴趣,其实人们对它的关注点依然不是实力。

全球50位有影响力的指挥家中,没有一位女性,这就是到现在女性都没有得到平等对待的血淋淋的事实。

每当我们说到职业对性别的区别对待时,总会有人说因为男女体力上的差距等等原因,有些职业确实不适合另一个性别来做。

这句话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说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真正的性别平等,我认为是在一个人足够有能力的情况下,想要去从事一个职业的时候,不会因为他的性别,而受到歧视或者限制,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

回到电影本身,演员是我觉得一个非常像安妮海瑟薇的女生,浓眉大眼的风格,很适合演这种坚毅的角色!

看到女主从开始追寻自己的梦想,到最后实现首尾呼应的交响乐响起的时候,在电影院里非常感动。

对我来说,受到的触动就是,永远都要坚持自己的梦想,不管在别人眼里是有多么荒诞不经。

搬运于自己2021.1.25写的影评

 4 ) 没有逻辑性

看前很期待,看完很失望。

关于女性的电影我都非常支持,但是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有种莫名其妙的感觉。

首先没有看到多少关于女主音乐才华的描写。

除了开头,女主记下公园乐队的曲子,跟男主说了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之后都没有女主才华的情节,倒是非常多的描写了女主怼人的才华。

除了罗宾,其他三个男人帮她都显得很突兀,本身都是歧视女性的人,就被女主短短几句气势汹汹的话给说服了,有种都是被女主暴躁的脾气给镇住了,杉菜既视感。

看的过程跟女主一样烦躁,并不是说女主演技好,而是整个角色本身就令人很烦躁,到最后二十分钟心情才平和一点。

也许有人会说,因为遭受了巨大的不公平,所以没办法温和对待。

但是现实社会也不像电影那样,在不平等的环境中去硬碰硬,一般都没有好结果。

去查了一下电影背景资料,原来是真人真事改编,致敬历史上的首位女性指挥家Antonia Brico,非常佩服,电影其实能拍的更好一点的。

 5 ) 直面惨淡人生,梦想之花终会绽放!

很励志的一部片子,深深地被打动。

女主对梦想的渴望、百折不挠的勇气、在情感间取舍的决绝,值得学习。

本片基于真实故事改编,现实也许比电影更残酷。

里面塑造的几位男性形象颇有意思。

富家公子哥,咸猪手的首任老师,傲慢却真心帮助她的第二任老师。

不知道该不该把罗宾归为男性,ta就是ta。

那个年代女性为难女性倒是跟现在也蛮像的。

反观百年后的中国,好像也没有更乐观的理由。

冲破性别的束缚,女性注定要更坚定、更努力、更强大。

[加油]

 6 ) 这部电影整体上令人失望。

这部电影整体上令人失望。

从拍摄手法来看,显得杂乱无章,缺乏统一的风格和节奏把控。

故事叙述更是毫无条理,情节推进混乱,让人摸不着头脑。

从开篇起,女主角的形象就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反感。

影片开场时,作为领座员的女主角,因沉迷于交响乐团指挥的表演而心不在焉,甚至将观众带错了座位。

在我看来,工作时应全神贯注,这是基本的职业操守,而女主角的行为却完全违背了这一原则。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影片最后她竟拿着凳子直接坐在舞台下,这种行为是对职业尊严的严重亵渎。

热爱音乐固然重要,但这绝不是无礼的借口。

如果她真的热爱音乐,完全可以采取其他合理的方式,例如向领导请求许可观看,而不是选择如此莽撞且失礼的行为。

这究竟是在刻画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呢?

难道是一个不顾职业操守、行事鲁莽、毫无礼貌的人吗?

影片中对爱情、亲情和事业的刻画也十分混乱。

例如,罗宾一开始就被发现束胸,但到结尾,女主角又突然“发现”罗宾是女性,这种前后矛盾的情节设计令人费解。

此外,有几段情节让我完全无法理解。

女主角为了追求音乐梦想而放弃爱情,但在学有所成、即将大展身手之际,却因前男友的婚礼而想要放弃自己辛苦争取来的指挥家职位。

这种情节设置让我感到非常困惑,完全无法理解她的动机。

我原本以为这是一部展现女性开拓新领域的励志影片,结果却大失所望。

性别平权不应仅基于性别本身,而是应该建立在每个人为这个位置所付出的努力之上。

整部影片让我感到非常不舒服,女主角的形象就是一个缺乏礼貌、行事鲁莽的人。

影片的爱情线比重过大,而我原本期待的是一部以职业为核心的作品,而非单纯的爱情片。

我不清楚这部电影与《爱乐之城》的上映时间关系,但在观看过程中,当女主角赤脚奔跑时,让我联想到《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身影。

然而,接下来的情节发展却让我感到非常无语。

两人之间突然亲吻、相爱,我完全无法理解这种爱情是如何产生的。

关于亲情,我不理解她养父母的行为,也不理解她的某些举动。

给家用本是理所应当的事,除非不住在家里。

养母烧掉钢琴是因为发生了争执,但因为愤怒而在大半夜弹钢琴确实有些无礼。

当时的社会确实对女性存在深刻的偏见和刻板印象。

在宴会上,当她宣布自己的梦想是指挥家时,引起了大家的哄堂大笑。

钢琴老师教授她钢琴课似乎更多是因为贪图她的美色。

她的男友也不支持她的音乐梦想,甚至企图干预她的求学计划。

最后德国老师愿意毫无保留的教她。

而她在美国成功的时候,我没有看到她与德国老师的师生情,这一点让我感到十分惊讶。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给人一种东拼西凑的感觉,最终成了四不像。

2025.02.02 Yuki

 7 ) 忽略一些不完美后看到的。。

1每天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老师问她,你做好竭尽一生去努力的准备了吗?

2失去爱情固然会悲伤,但是人生总是要选择的,因为婚姻而放弃成就自己的才华?

这是不可以的。

所以不必去羡慕别人的婚姻,这是每个人不同的选择。

3有些努力也许不会成功,但是自己知道自己做过很重要。

4也许现实有重重困难,但是总有办法看到希望(成立女性交响乐团)。

5别人怎么轻视我评价我不重要,我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保持自己的骄傲。

6女主好多次被拒绝,但是自己争取得来了机会,目前没有体会。

7如果想一见钟情,需要好好打扮

 8 ) 女性的地位

在当时战争的背景下,导演以音乐的笔触出发,讲述一个女性想成为音乐家梦想,向着自己的梦想不断前进,在途中也遇到许多挫折,最大的挫折就是男性对女性的歧视。

认为女人天生就应该在家里带孩子,导演将女主设置为女性的代表,争夺女性应有的权利,但是在结尾的设置中,也没有女性的成功,这进一步的说明女性在现实生活中地位的不公。

其中塑造的女主形象是一个不怕困难,勇敢前进的女性,在面对所有人的反对下,只有她的好朋友罗宾帮助她。

而罗宾本是一个女性 但她符合着社会从而变成一个男性生活,是影片中很巧妙的一个设计,而最后罗宾勇敢的做回了自己。

在结尾的设置中有一个影子的设计,将男主与女主的影子重合,并且女主在上男主在下,这象征的是一个成功女人的背后 有一个男人默默的支持。

 9 ) 女性指挥家

推荐一部电影 《指挥家》 (以下疯狂剧透)女主威莉拥有超凡的音乐天分,养母不支持她的音乐梦,甚至砸了她那架养父从垃圾堆里捡来的钢琴。

在那个到处都歧视女性的环境里,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了指挥家,还组织了只有女性的交响乐团。

不得不说 她自信且努力的样子 真的很酷。

男女主第一次碰面,就是在交响乐团的表演中,女主是音乐厅的工作人员,没买票 搬着椅子坐在了离指挥家最近的过道中央 只是想离指挥家近一点 结果被男主拎着撵了出去两个人慢慢也发展了感情~ 因为威莉要去学音乐 学指挥 两个人最终没能在一起影片中的一位母亲,曾经也是歌唱家,但是在结婚以后就不再唱了男主成婚的那天 正是女主第一次登台指挥 在爱情和事业之间,安东尼亚(威莉)还是选择了事业,自信大方地指挥着交响乐团,男主的婚礼和女主的交响乐现场的来回切换,弹幕也都说 男生会逃婚吧……结果并没有,后来男主还有了很可爱的小男孩,名字叫威廉 和威莉很相似男主从最开始的不支持 到后来默默地帮她联系总统和音乐厅~ 其实两个人还是相爱的 换了另一种方式看着最后她自信的在台上指挥着自己的女子乐团,扛着所有的舆论压力 在场1500位观众 从怀疑到肯定和赞赏,没有人知道她一路上经历过什么。

有好多台词 现在听来很离谱 让我记忆深刻想调戏女主不成的钢琴老师 说 女人就是用来生孩子的。

女人 不可能找出一个会打鼓的(当然后来打脸了)不支持女主办演出的老板 说 闭上眼睛 还真听不出这是个女人指挥(???

这跟男女有什么关系?!

)我可能无法理解在那种大环境下 他们所作所为,所处的话。

弹幕里都说 好像生他的不是女人(我想 可能他们就认为 女人就这么点用处吧)女主的好朋友Robin 非常绅士,默默地支持她的学业,后面才知道她一直是女扮男装,就因为想上舞台演出,仅此而已。

Robin第一次以女装的样子出来 确实没认出来…大家都在为自己的梦想 想做的事情 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着。

我很欣赏女主,因为她自信,和那些富人对话也不显丝毫胆怯,面对质疑也能一一回应(怼得漂亮)除了自信,还有一些不守陈规,凭一己之力 让老师接收她,教她指挥。

我想 这一点我应该是很难做到的。

影片的结尾 自然就是女主办的女子乐团演出,最后的最后 影片里说 至今,世界优秀指挥家里 仍然没有一位女性。

或许是在说 后人仍需努力。

#电影推荐#

 10 ) 《指挥家》

一部很励志的电影。

讲的是上世纪二十年代一位热爱音乐的女子安东尼娅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美国第一代女指挥家的故事。

影片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背景设定在1926年。

安东尼娅是一个寄养在别人家的孤儿(这和乔布斯的出身几乎一样)。

那时在美国,妇女获得选举权仅仅才六年,社会上对女人的偏见无处不在。

由此可以想见,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女子,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指挥家是多么艰难。

贵族沙龙上的嘲笑,汤姆森夫人的不屑,门格尔堡近乎诋毁的所谓“推荐信”,这些都没有动摇安东尼娅的决心。

当德国著名指挥家卡尔·穆克拒绝了安东尼娅的收徒请求后,她踩着垃圾箱,登上卡尔·穆克家的窗台,和他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安东尼娅:“史怀哲是你的朋友吗?

”卡尔·穆克:“我们是有些相似之处。

”安东尼娅:“一次大战他在法国被抓,他什么也没做,只因为他是德国人。

你现在谴责我,不是因为我做错了什么,只因为我是美国人、或荷兰人、或女人或年轻人、或不吸烟。

这叫短视。

”卡尔·穆克:“那就短视罗。

”安东尼娅:“在他写的关于巴赫的书说,那些音乐家为了他们最重要的日子来到,竭尽一生精力。

我就是那样。

”卡尔·穆克:“你在损我吗?

”安东尼娅:“还没有。

史怀哲放弃了音乐,选择了其它。

而为了音乐,我宁可放弃热爱的生命。

就算你不帮我,先生,我就是要成为指挥家。

”安东尼娅的执着终于感动了卡尔·穆克。

他最后问了一句:“所以,你准备竭尽一生精力了吗?

”他无疑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安东尼娅对音乐的热爱,来源于她的遗传天赋,更是因为只有音乐才能使她在这个黑暗的世界上看到光明,得到快乐和希望。

获得精神的慰藉。

她并没有高远的理想和伟大的抱负,仅仅就是喜爱。

当法兰克问她:“你会仰望天空的星星吗?

”她回答:“不会,我只欣赏脚旁的花朵。

”为了音乐,她可以忍饥挨饿,忍受屈辱,甚至忍痛放弃了她渴望得到的爱情。

当法兰克对她说:“我要你,我想娶妻生子。

”安东尼娅毫不犹豫的告诉他:“那去找别人吧。

”或许我们会质疑安东尼娅的思维太极端。

可是,世界上许多的“第一次”的出现,不就是因为有了这些极端的人极端的想法和极端的举动吗?

她没有伤害任何人,也没有向任何势力屈服,这样的奇女子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

最后安东尼娅的目标并没有在“凡事都有可能的美国”实现,而是在德国获得了成功。

我们不妨做这样的假设,如果安东尼娅的所有努力换来的并非是后来的成功,而是归于失败,那将会是怎样的情景?

实际上,我说的这种情形更加常见更加普遍。

目标没有达到当然很不幸,然而只要你做出了努力,经过了百折不挠的过程,看遍了人间冷暖,经历了世间的酸甜苦辣,即便失败了又怎样?

即便是无人知晓又怎样?

你的勇气仍然是值得称颂的。

你的人生仍然是完美的。

影片的编导根据情节的发展,配上了许多我们熟知的音乐片段。

反映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古典音乐的发展趋势。

也体现了编导对于不同时代音乐的喜好。

即;尊崇巴赫,喜爱德沃夏克,追随马勒、格什温、斯特拉文斯基。

并且这些配乐和情节是那么契合。

举例来说:影片的第一场音乐会是马勒的《G大调第四交响曲》;安东尼娅全家在街头上观赏的音乐并使得她养母头疼的是苏萨的《自由钟进行曲》;安东尼娅在法兰克和指挥家里弹奏的是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在富豪募捐会上,安东尼娅和罗宾等组成的乐队演奏的是德彪西的《梦幻曲》;当安东尼娅得知自己的身世时疯狂的弹奏钢琴的是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安东尼娅在德国指挥的首场演出是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和《美国组曲》;在安东尼娅圣母去世的教堂里管风琴弹奏的是巴赫的《亲爱的耶稣,我们在这里》;在美国第一场演出是舒伯特的《第八交响曲》;最后的结束曲是埃尔加的《爱的礼赞》。

影片的编导对于情节的剪辑和调度非常出色。

特别关注了一些细节。

如五次出现的洋葱,两次出现的那根筷子和被毁坏的琴键,与情节都密切相连。

可见编导确实是用了心了。

饰演安东尼娅的克里斯蒂亚娜 ·德·布奥恩和饰演罗宾的斯科特·特纳·菲尔德的表演都非常出色。

尤其是菲尔德完美的表达了罗宾这个亦男亦女复杂的人物性格,还注意了相关的演技,如在酒吧的演出中,很自然很优雅的将大贝斯原地转了几个圈,很符合当时的演出风格。

比较差劲的是饰演法兰克的本杰明·温赖特。

虽然很白脸很鲜肉,但是一遇到需要表达复杂情感时,便力不从心了。

虽然不能说演砸了,可实际上让观众不知其所以然。

本人评分:7.5。

《指挥家》短评

我买票不是想看女主又当又立,感觉她下一句台词就是“首先,我不叫喂”,荷兰楚雨荨分荨…

5分钟前
  • momo
  • 还行

虽然把女性奋斗史和性别偏见拍成了言情,仍然赚取一瓢热泪。

6分钟前
  • Keigom
  • 推荐

罗宾的线安得莫名其妙,前面还以为她喜欢女主。女主演技许多用力过猛的地方,整个情节像是所有励志电影的集合,一切的drama都有了(自然很容易调动观众情绪看得“热血沸腾”)而且专注女主在技艺上提升的情节太少,她不是被“女性”这个身份束缚,反倒很多的成功是吃了“女性”这个光环的红利(引起轰动、好奇)。片中最好的情节是女主含着泪拒绝了心爱之人的求婚,“他妻子婚前是伟大的歌唱家,但婚后她不再唱了。”

8分钟前
  • telisha
  • 还行

2008年,权威的《留声机》杂志发布世界排名前二十的交响乐团名单,这些乐团没有一个用过女性首席指挥;2017年,《留声机》发布了另一项排名,在全世界最伟大的50位指挥家中,也没有一位是女性她没有放弃,就应该得到我们的敬意

11分钟前
  • 白甜珍宝金
  • 力荐

电影拍得太一般了,节奏很有问题,感情戏相当画蛇添足,把那么多感情戏分给成长部分该有多好,失望。

15分钟前
  • 陈赖汉
  • 较差

剧情

18分钟前
  • 尘世流年
  • 还行

感情线看得乱七八糟感觉。

19分钟前
  • 安非
  • 还行

充满正义感的指挥棒 都把我指挥傻了

20分钟前
  • 西瓜草莓火龙果
  • 还行

不要再打着平权的名号来装饰玛丽苏电影了!那只会让女性的平权之路更加难走!剧中其中之一带着平权任务上来的工具人一开始似乎是transgender语焉不详,后来疑似为了增加女性控诉社会不公的情节才明确性别补拍,因为那一段跟后面的剧情都衔接不下去。

21分钟前
  • 馒头
  • 较差

感觉没把握好重点,把感情线置于事业线之上(音乐都不多),但女主和弗兰克没有cp感(弗兰克的演技也略捉急),女主曾经兼职的歌舞团和她的友情也没什么道理(太单向了),拜师全靠嘴炮,人物也普遍脸谱化,只有女主决定要组建女子交响乐团的时候燃了那么一下。

22分钟前
  • 人间洗具
  • 较差

演员没有原型指挥时杀伐果断的气质,还是很柔弱的感觉。另外非得塞进去一个跟富少的恋爱故事是干嘛?感情到最后都还是靠男的在背后的帮助呗?经历也跟原型很有差。。

24分钟前
  • 未见青山老
  • 较差

当偶遇一部自己非常喜欢的电影,会情不自禁手舞足蹈起来。那些经历让我感同身受,那些音乐把我的心都融化了。好感动。致敬所有怀抱梦想的人。

26分钟前
  • 大内刺客
  • 力荐

爱情的部分确实很奇怪…

31分钟前
  • 筱晗
  • 推荐

为什么每次出现的交响乐都戛然而止,很难受

33分钟前
  • OZAOZA
  • 还行

忍着看了三分之一多 再看不下去了。。。如此表面光内里荒的电影怎么得这个还可以的分数的???豆瓣人真是集体盲崇洋

35分钟前
  • 长袜子尼尼
  • 较差

最近闲在家里偶尔出门除了健身也就去影院,虽然戴着口罩不方便但这不能阻止我看电影的心,说回正题,这是最近这周唯一一部英语原版的电影,虽说内容不是首选但还是毫不犹豫看了。从制作来看这是一部中等投入的电影,演员不能算有名但还是很努力,还包括了Robin的扮演者是位变性者。但是故事被改变的有点弱,首先,筷子和饭盒的出现让我在开场5分钟就出戏,难道在百年前的纽约已经中餐馆遍地?之后到了德国也是同样的情况?女主角的演技有点生硬,只要一指挥就出戏的厉害。其实对于Antonia的故事留下不多,但的确大的架构有,只是编剧扩散了很多故事没有必要,反而不知道是要说什么?总体而言像一部有点浪漫色彩的励志电视电影

38分钟前
  • 迪少的摩天轮
  • 还行

彻底被女演员征服,太酷了,越看越心潮激荡,为那些音乐🎵《自新大陆》、《梦幻曲》、《蓝色狂想曲》……马勒、德沃夏克、德彪西、格什温、埃尔加…… 字幕翻译让人作急,其他的不苛求了,只为女主和音乐

41分钟前
  • 牟仃
  • 推荐

很幸运通过不散观影团看到了这部片子……第一次对指挥家这一职业有了深入的了解,片中女主那种不顾一切,都想奋力去完成自己的指挥家梦想,特别触动人……

46分钟前
  • CC
  • 推荐

我满脸黑人问号。所以男主动心还是因为女主好看,穿着好看的礼服呗,女主作为工作人员完全没有礼貌地坐在第一排弄出那么大的动静完全不感到抱歉,女主的人物塑造失败的这么彻底好意思说自己是女性电影???我服了。看了一个小时真的看不下去了。傻逼。

49分钟前
  • 菠萝油条虾
  • 较差

男主巨帅!神似乔什哈奈特。但是,希望他和女主的戏份不要那么多,感觉作为一部女性传记片这条感情线有点喧宾夺主了。毕竟根据片名,应该专注搞事业啊!拍得太平,无功无过。但是最后看到介绍说八十年后的现在,顶尖女指挥还是为零,不由感慨。

54分钟前
  • 阿蛮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