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片名,还以为是那个《荒野大镖客》呢,结果是个喜剧片,阵容很强大,四位主角都是比较有名气的“腕儿”,为本片增色不少。
喜剧片看的不是情节,因为大多俗套,本片也不例外。
四个好朋友人到中年,厌倦了平日的生活,因为每人都有一辆拉风的哈雷?!
所以每周都会开到酒馆喝酒,伍迪•斯蒂文斯因为离婚和破产,郁闷的心情无处发泄,所以怂恿好友们来次“惊骑之旅”,为了久违的原始生活,他们扔掉了手机,放弃了GPRS,骑着哈雷来次真正的旅游,没有明确的目的地,只要是沿着马路走就对了。
一路上笑料百出,遇见美女高兴甚至去追求,遇见不平勇于抗争,不过就是被打的惨点,童心大起,在池中脱光光洗澡被人误认为“断背”。
虽然挫折不断,但是四人在这趟旅途中走出了生活的压力,远离了喧嚣的都市,在哈雷的陪伴下彻底的体会了把自由……约翰•特拉沃尔塔,一个我曾经的偶像,曾主演过《低俗小说》、《矮子当道》、《变脸》、《断剑》等。
想想这些电影哪部不是经典?
可是到了新世纪,日渐“衰老”的老约翰大不如前,虽然仍有大片问世,不过像《箭鱼行动》、《惩罚者》这样的片子早已经不复当年之勇了。
今年带来了这部喜剧片,表演依旧是酷劲十足,不过里面的形象可就有点那个,尤其是当他得知自己把飞车党的酒馆炸了后,那害怕的表情十分有趣,很难和他在《变脸》、《断剑》里酷酷的坏蛋相比,从而再一次证明了这个个性影星的多元化表演水平。
马丁也不用说,戏剧表演天赋十分了得,前一阵的那个“奶霸”还在让我喷饭,现在这里面的表演又让我捧腹。
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有些“哈雷”情结,反正我是看了阿诺主演的《终结者2》后迷上了它,简直就是酷的代名词,一身黑夹克,配上一副墨镜,双手握把,转动油门,然后配合着强有力的马达声驰骋在公路上,只能用帅和酷来形容!
故事其实就是四个中年人,因为对平淡而又有压力的生活充满了厌倦,于是打算开着哈雷来次真正的举行。
这期间发生的很多事情:裸泳、吊美眉、剪“飞车党”的油管、充英雄等等。
仔细想想都是小孩子们经常干的,但是这些事却发生在一帮中年人身上,不得不说这是现在生活的压力造成的,为了工作,为了生活,失去了原本的自由,更失去了一颗孩子般的心。
也许只有在这种远离喧嚣的城镇公路才能让人体会到人生还有这么多美好的事情等待我们去追寻。
在这里,我们才可以脱下大人们的伪装,像个孩子一样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本片很多元素比较好笑,很幽默,这种搞笑始终贯穿本片,也许很多东西现在的我看还有点早,不能够真正的理解和体会,毕竟讲述的都是人到中年的压力,但是就是这种对人生的解读,让我觉得更加真实,也许我们以后都会经历这种美好而又疯狂的生活,都会像四个主人公一样来次“惊骑之旅”。
星期五剛剛去完了同事的karaoke歡送會,也忙於晚上去“暴走四壯士(Wild Hogs)”特別場,雖然是11:45的時間,可是大家也沉醉在銀幕的歡笑聲中,笑過不停,快樂地渡過一個難忘的晚上。
一個簡單的故事,四個人想離開工作,家庭,生活,感情的壓力當中,想重新改變,不只是想法,而是切切實實的去面對,雖然有不同的好笑的地方,鐵騎上去四處自由奔馳,不只是心理上的層面上,而是你可選擇怎樣去活出來,有先得罪黑幫,後有想一走了的心態。
站在他們的角度,不是選擇了什麼,而是他們選擇了後,不斷撞板,不斷的有笑位,不斷的說"點算",最後故事的波瀾不諒過去,當承擔了結果後,又有不一樣的天空。
1。
骑哈雷的不一定都是坏人2。
你所看到,或者以为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3。
好莱坞也有很多著名的跑龙套的4。
流行歌曲,不管现在是否还流行,总是很好听的5。
好的故事,即使很俗套,有好演员,也会满好看的
《荒野大飚客》如果叫“荒野大嫖客”会更卖座。
对我来说,这部电影有两个看点。
第一,是影片的几位男演员。
John Travolta、Tim Allen、Martin Lawrence和William H. Macy,四个名字房在一起,就让人对影片有着无限的憧憬。
特别是Tim Allen,我很喜欢他的满嘴fxxx废话连篇的风格,很容易让人想起年轻时的Eddie Murphy。
希望Tim在片中的表现能让人满意。
第二,是影片中一样非常重要的道具,几乎是本片的灵魂所在——Harley-davidson。
因为Harley-davidson自由、个性、独立、进取和品位的精神是触发主人公改变生活的原动力,之后才有了一连串的故事。
下面说说影片的片名。
我一开始很奇怪,一部关于摩托车的电影名字竟然叫Wild Hogs。
翻阅一些资料,也没有找到答案。
今天看了一部关于Harley-davidson工厂的纪录片,才明白其中的原因。
这里的Hog不是真正的猪,而是指哈雷骑士自己,也就是说,骑士们喜欢把自己叫做Hog。
这是有历史的。
上世纪20年代,有一个叫做破坏大队的哈雷赛车队,这个车队有个很特别的习惯,获胜的车手要抱着一只小猪开车绕场一周。
这是最早哈雷最早一次和猪扯上关系。
后来这个习惯慢慢演变为现在骑士自称为Hog的风俗了。
甚至于现在的哈雷主车队的名字就叫Hog(据说是简称造成的巧合。
没找到主车队的名字)。
想想,中文译名真垃圾,不知所云,干脆翻译成“疯狂骑手”都比什么“大飚客”好。
在路上除了那几个红得发紫的演员外,我不知道娱乐的视点还有多少在这部电影身上。
的确这不是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横横八卦的东西,场景特效或者其它,甚至连歪批的东西都不好找。
很有可能,它被淡忘的速度跟你早起时却不记得五分钟之前的那个梦一样快。
不过,作为电影,它值得一定看。
道格、鲍比、达德利和伍迪已届中年有着各式想要摆脱的困扰,在伍迪的组织下他们开始了一场为期一周没有任何计划的公路摩托车旅行。
这是场没有任何限制,没有电话、没有地图、没有手表,只带上帐篷、高速公路、车子和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任何事情,朝着太平洋走,直到到达海岸的旅行。
这种旅行并不为每个人所认同。
不巧,我最重要的几次旅行都是这样进行的。
这恐怕也就是今天我推荐这部电影最主要的原因。
扮演伍迪的那个人实在没有什么好讲的,他取得的成就太多,银幕上太辉煌,大家应该比我了解多了。
电影里他是个“从来都没有具体的计划”的人,天生乐观且享受生活。
所以尽管生活有点困扰(公司已经破产、老婆马上要离婚),也没有什么。
他有一段台词“我已经没什么可失去,没老婆、没工作、没房子。
可我有朋友,友谊天长地久”。
我喜欢这句话,喜欢这句话后面故事里所隐藏的坚持与执著。
这个人,很象我。
至于其它几个角色我也不想说什么,这不是我的特长,我即不想把网路上的资料复制粘贴下来欺骗大家。
倒是这几位名角会聚在这部可能并不叫好的电影里的原因直叫人猜想。
我只能这样理解,这是部给飚车献祭的电影。
电影以它独特的方式阐述飚车的真正含义:不是速度、不是刺激、不是年龄、不是力量,只要在路上就好。
“在路上”就是感受自己享受无拘束的生活。
突然想起了那本有名的《在路上》,买了很久一直懒得看,不知道是不是也是讲这个意思。
电影最值得一看的是开头和结尾之外的那段内容。
不多说,大家自己看吧。
不过感肯定有很多人会不以为然。
不过,管他呢!
ps.突然想知道导演是谁。
2007.08.09 崇州暴力团
同为公路片,与Easy Rider相比,Wild Hogs用更诙谐的方式抖出了最后的包袱。
Peter Fonda的那一句Ride hard, or stay home道出了骑士精神的真谛。
无论我们经历着怎样的生活,内心依旧会有狂野的一面,也许你现在并不知道,也许这种深埋的情绪永远也不会爆发,也许忽然有一天,你会将手中的便当(请原谅我的理性,摔手机实在不划算,我很穷的。。
)扣在老板脸上,大吼一声“滚蛋!
这才是我!
”让我们暂且不讨论这样做的后果(其实后果无非就是另找工作而已),但至少你能透彻的爽一回!
鉴于经济危机正大行其道,工作难找,所以咱还是暂且忍耐片刻,看看片儿得了。
哈雷,车队骑行,在戈壁中伸向天边的公路,以及最钟爱的摇滚老炮们的经典曲目,我实在找不到不向自己力荐该片的理由。
朋友们,这100分钟的欢乐和轻松,值得你们去享受。
自由并不是一种形式。
华丽的分割线我要买哈雷!!!!!!!!!!!
哈雷的highway属于每个人,每个精神独立、思想自由,特例独行的 my way--lifestyle的人。
哈雷---团体有爱巡航的归属。
飞车党highway上的帮派,让原本的tour of adventure and explore the fascination of the unknown。
变成 tour of danger。
帮派的排外与孤立自命不凡,人上人的样vs黑 she会。
对于路上的酒吧,ms的一种有型的归宿,但除了人,任何的东西都可估价,不同年代有不同年代的玩法vs因循守旧固步不前。
保护古迹,建成的东西都保留成古迹?
那样思想负担太重。
我们只是生活。
对于美好的记忆记忆的是曾经的在xx地方发生的“事”,而不是那个地方,那个地方/事物只是勾起那份美好的回忆。
有时感觉比起有型建筑、事物。
照片、视频好像更真实---因为记忆会遗忘会淡化。
即使有型建筑、事物还在。
人生如梦,做好梦。
不是yy,是perfect picture memors。
四个中年男人,爱逞强被模特妻子抛弃,失业怕老婆,不敢跟女人说话,平庸被儿子看不起。
当他们聚集在一起,以“Wild Hogs(野猪党)”的名义,决定放下所有,踏上机车去南方的时候,这段旅行有了不同的意义。
剧情很搞笑,是部让人轻松的电影。
穿插在里面的还有辽阔狂野的西部风光,金黄的沙漠,机车手聚集的小酒店都是公路片的要素。
约翰·屈伏塔扮演其中爱逞强要面子的中年男,帅气不减。
我最爱看一段就是他为了“夺”回朋友的机车,又害怕别人追上来,然后偷偷摸摸把所有的机车输油管剪断,最后不料想把别人的机车酒馆都给炸飞了。
哇,好大的一朵蘑菇云啊!
另外喜欢这部片子的一个原因是,里面有Tichina Arnold。
之前看过她演“Everybody hates Chris”,亦是一个大女人的戏码。
每每看到她铜铃般的大眼一瞪,男人就缩回去的场景,都让我忍俊不禁。
时间:2007年3月1日晚7点地点:Paramount影院事件:《惊骑四贱客》Wild Hogs超前首映场连续两天晚上都在Paramount看电影,有种上电影课或者是参加电影节的感觉,因为总能碰到一些regular moviegoer的同学,看着他们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做为电影开场前的开胃菜,颇为开心,同时也是不错的暖场。
抽奖环节,再次没得到命运女神的青睐,礼品虽然是比较一般化的东东-Wild Hogs的T恤衫,可也总觉得是小小遗憾。
查询了一下中文译名,光是在台湾居然就有两个版本:《惊骑四贱客》和《荒野大飙客》。
前者显然是仿《南方四贱客》South Park,而后者显然直指老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荒野大镖客》A Fistful of Dollars,个人认为从剧情内容和整体感觉都是前者更贴一点,而且后者跟名片的片名也太容易混淆了,乍一看还以为他们胆敢跟经典“撞车”,起完全一样的名字。
四个中年贱男的出场顺序是这样的:道格(蒂姆艾伦饰),住家男,牙医(总喜欢自称Docter),节食减肥中;鲍比(马丁劳伦斯饰),辞职在家专心当“作家”,可惜只是个“坐家”,模范“妻管严”;伍迪(约翰特拉沃尔塔饰),道格的大学室友,典型的花花公子,可惜与身为著名模特的前妻离婚,自己又破产中;杜德利(威廉H麦西饰),电脑软件开发师,标准的Geek,情商/智商比值相当凄凉。
由于各自的更年期情绪问题勃发,加上伍迪的极力怂恿,四贱客终于披上“Wild hogs”的战袍,踏上南方一周游的行程。
一场电影看下来,当中自然是笑料不断,比如杜德利的声控电脑、杜德利的光猪畅游、杜德利的情窦勃发,咦?
怎么都是杜德利?
这就是本片特别的地方:表面看上来,四条友的戏份都差不多,性格各异而导致不同的“笑果”;但仔细一想,威廉H麦西的角色还是占了主导地位,几个矛盾冲突都跟他紧密相关。
从而他获得发挥的机会也是最多的,而且也没让人失望。
所以论表演,四中年贱男都算不错,但若硬要排个座次的话应该是:威廉H麦西>约翰特拉沃尔塔>蒂姆艾伦>马丁劳伦斯,值得指出的是,后者主要吃亏在戏份上面。
在四人帮之外,不得不提到的一个人就是雷利奥塔,他带领的骑士黑帮可以说有着极强的周星驰《功夫》中斧头帮的感觉,而我当时,也不断从脑中闪出那个斧头帮大哥的形象跟他对照。
老biker彼得方达的客串无疑可以看作是本片向《逍遥骑士》的致敬,而他的地位显然也映射出《逍》片在美国公路片的地位,因此他的出场,头顶都仿佛带着一圈光环。
这种感觉就跟当年《赌侠》的最后,周润发的“赌神”尽管只是一个侧面出来,就让两个小的惊呼“师傅”那样差不多。
提醒一下,如果你有机会在电影院看这部电影的话,看完正片不要急着去取你的哈雷车,后面的片尾字幕部分还有精彩表演。
突发奇想,这部电影拍部前传应该也蛮精彩,因为道格跟伍迪的大学同学关系可以再挖掘挖掘;不过,转念又一想,前传的话,这些人肯定都拍不了,而如果随便找几个青头仔来玩,像《四仔旅行团》Road trip甚至《美国派》那样反映大学生活的那些青春片、公路片我们一直都不缺。
就这样吧,挺好。
8分,推荐观看。
原铁链接:http://www.blogcn.com/User5/tintin76/blog/53950606.html
久违了的公路片(一提到这个类型,就要说说《逍遥骑士》这部里程碑似的作品),其实也不算正统,现如今已经很难给每部电影划分类型了。
没办法,观众的口味越来越多样化,只有把所有卖座的元素杂糅到一起,才是给票房上了保险。
四个身体状况和家庭关系在走下坡路的中年男人,决定来一次完全自由的冒险之旅,没有计划,没有手机,没有GPS。
NO.1这位大叔是个编写软件的,没有胆量和女性搭讪,在自己的右臂弄了个苹果商标的纹身,是个菜鸟摩托车手,经常出状况。
可他是个环保人士,在野外用朔料带装好自己的方便之物,等找到垃圾桶后才扔掉。
最有个性的是他的眼镜,两个镜片居然可以从中间分开。
性格有点傻傻的,不过有时候很勇敢,或者说是一根筋。
他笑到了最后。
NO.2这位是妻管严,放弃工作,在家搞创作。
因为没赚钱养家,只好看妻子的脸色过日子,连两个女儿都没把他放在眼里,他的老妈也对他冷嘲热讽。
骗老婆说是去开会,结果和几个死党一起旅行。
年青时被称呼为黄金车手。
NO.3他是位社区诊所的牙医,常常让别人称呼他为doctor。
但是尊敬并不是放在嘴上的,他的儿子觉得他的球技太逊,不愿和他打球。
不良的身体状况加上无时不在的压力,生病住院。
妻子为了让他减压,同意并劝说他参加了这个旅行。
NO.4他是为了摆脱残酷的现实才极力怂恿同伴开始这个公路旅行的,因为他的名模老婆和他闹离婚,会计师说他的帐号已经零资产,客户也抛弃了他。
他在途中为了夺回一辆被飞车党抢去的摩托车,只身前往他们聚集的酒吧,剪断了输油线,结果闯了祸,酒吧被炸。
四人差点命丧黄泉,最终有惊无险的到达西海岸。
他很勇敢,喜欢出风头。
有一次第一个拍了牛屁股一巴掌,结果已经有警觉的牛把第二个以身犯险的人顶飞。
本片票房过亿,估计是因为应发了观众的共鸣。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逍遥骑士梦,都想摆脱现实的困顿,潇洒一把。
但是梦毕竟是梦,于是更多的人选择了电影院,而不是公路。
片名是四人小组的名字,直译为野猪。
来历嘛,是因为他的外套上面有其中一人老婆绣的野猪的图案。
又拿《断背山》说事,看来gay们潜在的消费力巨大。
开车去nowhere~~
多年前看的了,觉得一般吧
不错,我喜欢女主
每个男人在某个阶段都需要一次找回自己的旅行,和白日梦想家的男主相比,他们已经幸运太多了,至少路上还有几个好兄弟的陪伴 #排挡摩托我怕是搞不定电动车行嘛
应该叫《公路大彪叔》。扯~20130901
wrong jack!It's my highway!
很漂亮的公路片,中年男人的激情之旅 :P en,小店女老板娘很有魅力~
真他妈傻逼
ride on the road or stay at home
最近我看够烂片了
扯淡有余
四个中年男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路上竟然没有美女和艳遇,怎么好意思说“男人至死是少年”
标准中年危机,,
老怂逼骑士
其实想法并不坏,给两星是因为从相对专业的角度看这片子确实质量不高,有点偏美国爆米花喜剧的感觉,但是故事内核还是挺好的,只不过没拍好吧
我想该片最好的印证了那句话: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旅行的心情。每个人心中都一定有梦想,而生活常常让梦想不得不被搁置一边,我想在有机会的时候,尽早的去实现它们把
很不错的故事 又全是明星 很不错~推荐!
故事生动,精神可嘉,演员也很放得下。人到中年,我也定会希望跟兄弟们有这么一出。
强戳卧榻胖了也有范儿啊
笑死我了,4个大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