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央一忠实观众,基本是每部必看的,有些哪怕拍的无聊点,也可以接受。
不过一旦有过了期望再绝望,那就很失望了,比如说这部电视剧。
冲着还不错的阵容以及题材去看的,第一集开头很精彩,法院宣判的戏份。
但是后面故事就渐渐俗套甚至无聊。
因为有心上人而拒绝媒妁之言果断逃婚的少爷,不得不出来支撑家业的二少爷和大少奶奶,幡然醒悟发现多年情人是兄妹后浪子回头的大少爷……恍惚以为自己是在看琼瑶剧。
天啊这是什么烂俗剧情啊?
有什么必要吗。
强行两条线也是很莫名其妙,大少爷的革命线太单薄撑不起来,酒楼的生死线太单一太模式化。
男角色的刘海也很让我不适,可能是因为逐渐开始不爽所以看什么都不顺眼。
对于李春贤这个角色,我有点闹不清了,她不算单纯的好人,也不算单纯的坏人,真是一个复杂的角色。
一开始的时候,她有当家主母的风范,处处为楼外楼着想。
在爱情上,也是坚贞执着,她还跑到战场上去找家柱,看到她与家柱相见不相识,真是很虐心了。
可是后来,她的小心思越来越多了,先是怕家宝抢走家柱的掌柜之位,故意使些小心思,甚至到洪母那里去告状,显得她很小心眼。
后来,她又主动怂恿赵田雨强娶秋水,真是太自私太可怕了,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但是我继续追了几集后,突然想明白了,人本来就是一个复杂体,会因为处境的改变、价值观的改变等,而做出不同的选择。
会改变,会成长的才是活生生的人,能一条道走到黑的,不是傻子就是圣人。
总体而言,李春贤这个角色塑造的还是比价成功的。
单纯记录一下,偶然发现这个电视剧有两个版本,一个就是最早央视以及现在爱奇艺的36集版本,最近发现贵州卫视在播放一个(网络版,这个名称来自于贵州卫视的微博和公众号)具体多少集未知,随便对比了两集,开始我以为贵州版压缩了时常导致集数不同,后来发现是央视版爱奇艺版大幅压缩了这部电视剧!!
央视版29集和贵州版38集居然同步,不同之处:贵州版38集多了在司令离开楼外楼后,周恩来到访了楼外楼,男主兄弟在偷听,然后男主被丫鬟叫走,男主才得知老婆怀孕。
其他地方数不胜数,可以说删了这么多,完全两部电视剧,我在网上找了半天也没找到贵州版的下载。
只有严重删减版的36集以下几张图作为证据
司令埋怨洪家柱话多,央视版没有。
男主电话得知市长带着客人(周恩来)要来,删减版没有
周恩来到访楼外楼,注意右下集数
男主被叫去,才得知怀孕,删减版直接去找了这个删减程度直接毁了这部剧
这部戏我一直在看,但是我一直没有看到这部戏的灵魂是什么,要歌颂的是什么,要表达的是什么。
看过《大宅门》或者《大掌柜》的都知道,至少都有一种精神在那里,有一种家族传承下来的魂在那里。
但是这部戏我到现在都不知道它到底是表达的是什么,每集都是对门带着个算命的下套,最终楼外楼不是靠运气就是靠着小聪明莫名其妙的躲了过去,背后女人承担了太多,兄弟两个除了骄傲自大认为自己全对还有什么?对于感情,这两兄弟也是垃圾,老大莫名其妙的跟李春贤上了床生了孩子,赵家小姐为老二死了,死了就死了,也没看到老二有什么难过的,反而在上海又有了新欢。
整个剧情幼稚缺少逻辑,像过家家一样,不知道要表达什么。
整个楼外楼有核心人物吗,有能真正拿得出手的吗,还不如秋水和赵家小姐来得有骨气有担当,还不如杜小笙来得有义气有人味。
这部戏的灵魂到底是什么,楼外楼的传承的精神又是什么?
《楼外楼》的播出热映,一下子把传统中国文化的风又吹了回来,像《大宅门》《范家大院》这些剧的反响一直很强烈,足以说明我们观众的审美观还是在线的。
看到弘一法师和雪子的对白,让我觉得热泪盈眶,大爱无言,爱情并不是长相厮守并不一定是朝朝暮暮,楼外楼像一个沧桑的老人见证着历史的兴衰和年轻的爱情。
心疼秋水、心疼赵琳涵、心疼马蕊、心疼春贤……总之心疼剧里的所有女人。
正如国家的成长需要许多人和事的牺牲,剧中男人的成长同样需要这些女人的牺牲。
家柱醉酒秋水砸琴的片段拍的唯美又伤感,但我们又知道这是必经之路。
现在只希望家秀的结局不要太惨。
我家的伙食最近突然变好了,我还以为我妈和我爸要离婚了,没想到我爸说,是因为我妈最近迷上了央视播的《楼外楼》。
我妈看人家大厨做个什么西湖醋鱼,她也要做一个,可是说实话,真的挺不好吃的。
还好我妈不玩豆瓣,要不然一顿打是免不了了。
不过我看了几集,感觉里面的菜确实挺诱人的,隔着屏幕都能闻到香味。
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要带我妈去楼外楼尝尝鲜。
还有就是,她看个剧,感觉像是自己老公被抢了似的,大骂新郎不要脸,这也太入戏了吧。
以前我和男朋友分手,也没见她这么义愤填膺过,真是亲妈了。
不说了,我要出去点份烧烤压压惊了。
前年去杭州旅游时,到楼外楼吃过饭,听本地的朋友说是杭州的特色,以前还有很多名人去吃过。
人超多,菜挺好吃的,就是价格有点小贵。
前几天发现了一部叫《楼外楼》的剧,到网上一查,说是专门写楼外楼在近代几十年的变迁的,就去爱奇艺看了几集。
一看吓了一跳,他们不会真的是在楼外楼拍的吧,外形牌匾还有做的菜,都和我上次见到的差不多。
果真是名楼啊,都拍成电视剧了。
从超豪华的演员阵容和精美的场景道具上来看,这个影视公司应该是下了血本了。
下次去杭州玩,一定要再去吃一次,真的好想念叫化童鸡、西湖醋鱼、东坡肉、宋嫂鱼羹啊,口水流了一地…….
追了一个多月的《楼外楼》,终于迎来了大结局。
看完这部剧,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秋水了。
秋水本是西湖一船娘,吹拉弹唱样样强。
倾心洪家大儿郎,无奈郎娶新嫁娘。
日日守在西湖旁,只盼与郎爱一场。
结果,她不止没有等来情郎家柱,反而遭到了日军司令的奸污。
白璧染瑕,秋水的心也在那时便死了。
后来家柱被捕就义,她站在船上唱了一曲缠绵悱恻的情歌,与家柱遥遥相望。
也许此时的她心中想的是,生不能同寝,那便死后同穴吧。
最后的时候,秋水为了给家柱,也为了给自己报仇,在船里布满了炸药,与日军司令同归于尽。
真是如秋瑾般贞烈大义的女子,西湖一枝连,最终长眠于西湖中。
都说红颜祸水,但秋水的经历告诉我们,红颜并不是祸水,她们是高洁的莲花,是民族的英雄。
关于今晚央视一套黄金档20:00首播的大型史诗传奇剧《楼外楼》的初印象,从回顾历史到与诸多名家的渊源,想必所有剧迷和观众都颇感迷惑和愈发高涨的期待!
特别是当其神秘面纱下那一点点关于剧情的简介内容,更让人们对于这个闻名中外,横跨一个多世纪的名餐馆,到底会在小荧屏上散发出怎样的魅力?
一连串的问号等待着精彩又确切的答案。
从目前大型史诗传奇剧《楼外楼》的简介来看,全剧以“楼外楼”饭庄于上世纪二十年代至新中国成立这段最为波澜壮阔、风云变幻的历史为背景;以洪氏家族在乱世之中,面对黑恶势力敲诈、同行倾轧、军阀盘剥和外侮欺凌种种错综复杂的乱世乱局为故事主线;以浙商“自强不息,厚德经营,求精进取”的精神为内涵;讲述了老店家族是如何从千方百计保护祖传家业,到为抗日救国忍辱负重,顶着汉奸罪名搞情报,直至不惜毁家纾国的动人故事。
想必,如此融宏大历史与小人物家族情节于一处的历史题材剧,情绪的抒发与细节的体现,定会在求实的基础上有自己一套风格独具的演绎。
而那些曾光顾过“楼外楼”的名人名家们,以及他们钟爱的那些名菜佳肴,想必也是诸多观众和吃货们的期待!
据笔者的初印象,大文豪鲁迅与楼外楼的渊源,恰恰在这段波澜云起的剧情之中,占多大比重?
将如何演绎?
太让人期待,猜测……
史料有云,其实是《鲁迅日记》上就有记录。
那是在1928年的夏天,鲁迅先生携夫人许广平自上海到杭州,并在西湖休闲游览了四天,这也是这位伟大思想家、文学家平生唯一一次的“西湖之旅”。
其实,在诸多的影视作品中,文豪鲁迅的形象多以“符号化”示人,像极了我们当年学生时代的课文里的种种文字描述的具象。
而《楼外楼》的故事里,观众们肯定是“躲不开”对于鲁迅先生与爱妻的那一段作为浪漫游客和食客的新鲜内容了。
我们再看让人期待的细节:《鲁迅日记》里提到,当天也就是7月13日中午,许广平的老师郑奠教授邀请鲁迅、许广平、川岛(鲁迅学生)等人前往楼外楼用餐。
鲁迅先生高兴而幽默地对郑奠说,“一个姓郑的先生请我吃楼外楼,还让我坐上席。
”饭后,郑奠教授拉开皮包,拿出一条高级香烟。
鲁迅见了说,“你买高档的烟,太破费了,其实,我是吸普通烟的人,高档烟我买不起,也吃不惯,犹如牛吃薄荷不知其味。
”
两天后,鲁迅在楼外楼回请郑奠等友人,他高兴地说:“50多天前,我和广平结婚了。
今天请饭,虽非喜酒,但也包含了这层意思。
”大家鼓掌,向鲁迅和许广平表示祝贺。
饭后,他们到虎跑喝茶、嬉水,据当当时同行的人回忆:虽然也常见鲁迅先生愉快地笑,但像游览杭州这次笑得那般快乐高兴,真是少见!
如此温馨场面,想必今晚央视一套黄金档20:00震撼热播的民族史诗剧《楼外楼》不会错过,而鲁迅及其夫人等主要角色,又将会是哪位明星演员来领衔?
是按“史料”逼真讲述?
还是会全新演绎?
特别是世人皆知的鲁迅先生特别钟爱的那一道“虾子烧鞭笋”。
也定会在这段重要的剧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吧!
观名店名家名剧?
闻鲁迅喜(事)从何来?
盼神秘《楼外楼》快快给出答案。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出自宋代林升所作的《题临安邸》的这句诗句就像一副缱绻的画卷,西湖美景,楼映生辉,非常具有画面感。
西湖因白娘子许仙的爱情故事而无人不晓,但“楼外楼”这块金字招牌可能就算是资深吃货都不一定对它多了解,因为要论老字号,可能没几个比它资历更老。
如今坐落在西子湖畔的楼外楼不仅仅是一个地标性的建筑,还见证着160年来的历史。
央视近期播出的电视剧《楼外楼》把这一诗句,这一招牌打造成了一个带有强烈文化符号的大IP。
在电视剧播出之前,对杭州“楼外楼”的那段历史了解的人并不多,尤其是北方观众,想当年,所长下江南游西湖时也只是把它当成一个古色古香的饭馆,真没想到它会有这么多的故事,背负着这么多的历史。
本剧中的故事大多都在历史上有据可查,看它就等于看一部《百科全书》,正剧结合野史,既有普及知识面的功能又不乏娱乐性。
这也是这部剧播放至今受众面比较广的原因之一。
饭馆里的故事饭馆里的人,当然少不了大量的菜品和做菜的人。
剧中的菜品堪称“舌尖上的中国”,西湖醋鱼,龙井虾仁……剧中都一一道出了他们的由来。
还有一场戏是讲在西湖边上举办的烹饪大赛,“老燕京”“楼外楼”这种在当地有一定知名度的饭馆都派伙计前去参赛,三轮比拼,评审打分,这段戏虽然以直接照搬美食节目形式来展示,但却是自带一种讨喜的地方,西湖岸边,翠烟袅袅,万人空巷,各位大师傅手中的食材也变得流光溢彩,恐怕国内任何美食节目都营造不出这种极具市井人文的氛围吧,这也让这部剧的情节格外热闹有人气。
但美食美景只是这部大戏的外包装,整个故事还是讲动荡年代普通老百姓的一种家国情怀。
在这样的包装下,剧中的人物都是立体的、鲜活的,不是死板的。
楼外楼的洪家三兄妹,老燕京的鸡贼老板和账房,攀权富贵的赵雨田……每一个人物都活灵活现跃然屏幕上,观众也感同身受着主人公的命运浮沉。
《楼外楼》就是通过普通家族的视角折射出了中国人民面对外敌入侵不屈不饶、英勇抗征的民族精神,这就是最质朴最纯粹的家国情怀,就像每日一茶一饭那样简单自然。
最后再说说关于“楼外楼”的几个小tips。
鲁迅、许广平曾在此宴请浙大校长郑介石;郁达夫在此登楼赋诗;孙中山在此演过讲;周总理在此宴请过外宾;马叙伦在此忧国忧民愤然题壁;柯灵、黄佐于日本投降之日在此狂欢大醉;弘一法师出家前亦在此吃过红尘中最后一次世俗盛宴,留下《春游》这首经典诗词……剧中还有一集说的是京剧大师梅兰芳来杭州演出唯一的一餐就指定在了楼外楼,这一事件真实与否无从考据,但1960年,周恩来总理、贺龙在楼外楼会见过著名京剧艺术家盖叫天可是有图为证的。
可以说,一个“楼外楼”,不仅见证了一代伟人名家的历史,也为今天慕名而去的食客们带来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哎,没文化真可怕
秦海璐的电视剧都不错,演技很好值得看。
我妈跟我外婆津津有味
……人物太没有魅力了 甚至可以说是面目可憎
抓捕周树人,跟我鲁迅有什么关系?
家庭活动,跟着我妈在看,剧情实在太扯了,人物演技也很不在线,煎熬
1920年的楼外楼风雨飘摇,如今越来越红火。 一百年了,那条路还叫南山路。 奚美娟妈妈有一家之主的霸气。 叶璇的沧桑写在脸上。 封建婚姻害人不浅,大嫂秦海璐,这个可怜的女人啊。
服化道是够精,但人设有些尬,为了推动情节,将几个人的脑子抽了根弦。
金句:你们要抓的是周树人,和我鲁迅有什么关系?
sh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t
后面剧情也太烂了!主角智商全部掉线……
典型慢热,前20集拉不住人,20集以后开挂一样吸引人。洪家两位少爷没开挂缺点多就让看惯杰克苏的2b狂黑,看到最后就会发现洪家宝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最大赢家是他。洪家柱一句“我一个大老爷们又不靠脸吃饭”打了多少颜狗的脸
好久没看民国剧了,剧情发展给力,推荐给老爸看了
除了奚美娟和秦海璐,大部分人演技真是一塌糊涂…………
全剧奚美娟老师演的最好还有蔡国庆唱的片尾曲什么玩意难听的连看下集预告的欲望都没有
你们抓周树人跟我鲁迅有什么关系
我是在看片尾曲部分的片花时就感觉该剧还不错的,演员、服装、场景都可以,几位主演的演技都是很好的,看起来故事也不错,mark一下。
补标
抓捕周树人和我鲁迅有什么关系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哈
一星秦海璐一星奚美娟;洪家柱洪家宝一个比一个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