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字叫《非法入境》,没有详细看简介便打开来看,刚好消磨吃饭的时间。
影片开始的时候,一群法国北部加莱的伊拉克非法移民,几辆携带偷渡客入境的大卡车,戒备森严的出入境海关,以为不过是一部带点小暴力的男人电影,没想到丝丝入扣的情节却是关于两段截然不同的爱情。
比拉尔从伊拉克徒步4000公里到了法国,他的目的地是英吉利对面的英国,因为那里有他的女友米娜。
他的第一次尝试是躲在一部载货的大客车里试图逃过海关的监察而顺利入境。
严格的二氧化碳检测让偷渡客们必须将头埋在塑料袋里屏住呼吸,而比拉尔,曾经在穿越土耳其国境线时,警察用塑料袋罩住他的头八天之久,他无法克服这样的阴影,只得白白损失500欧元。
被遣送回法国边境之后,偶然一次机会他看见了英吉利海峡上开过的货轮,一个新的念头从此诞生,他要游过去,游过这几百公里冰冷的海水就能见到心爱的米娜。
抱着这个信念,他遇到了学习游泳的教练西蒙。
西蒙曾经是法国游泳队的国家冠军,却刚刚失去自己的妻子玛丽昂。
影片并没有交代妻子为什么离开他,却可以从超市的一小段冲突里看出端倪。
就这样,一个对生活充满绝望并且刚刚失去婚姻的男人遇见了一个对生活充满憧憬并且一心想游去最爱的人身边的男孩相遇了。
我想从一开始,西蒙并非出于对比拉尔真正的关心而去帮助他,他只是为了迎合妻子的价值观,为自己已经失去的婚姻做出一些空洞的弥补,即使只是精神上的靠近似乎也能让自己免于来自失去和绝望的诘难。
西蒙试图劝阻比拉尔,并警告他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疯狂,他低估了一个年轻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也高估了横跨在两人之间的波涛胸有的海峡。
就在比拉尔逐渐在游泳上取得进步的时候,米娜要结婚的消息传来,他不得不尽快敢去米娜身边拯救他的爱人,于是他瞒着西蒙一个人悄悄去横渡英吉利海峡,被警察敲门惊醒的西蒙发现了同时消失的泳衣和比拉尔,他不得不向警察求助,虽然这会给所有人带来麻烦,包括他自己。
警察找回了比拉尔,他的第二次尝试宣告失败。
与此同时,西蒙再次接到了米娜的电话,她告诉西蒙她将要完婚。
西蒙将消息转告给了比拉尔。
比拉尔再一次做出了尝试,这一次他已经看见了不远处在雾气中晃动的英国海岸线,却被海上巡警发现,为了躲避警察的追捕,他葬身于大海。
故事到这里,比拉尔的爱情结束了,而中年的西蒙却寻回了重新开始爱情的婚戒。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想起了另外一部德国电影《Die Frau, die sich traut》,同样是横跨海峡的故事桥段,却是全然不同的背景。
一个是罹患绝症的中年女人为了完成生命最后的仪式而做出充满艰辛的尝试,一个是十七岁的偷渡少年为了追逐生命里第一段绽放的爱情而执着的前行。
如果比拉尔放弃了追逐爱情的念想,开始在法国安稳的寻一份工作,迎接全新的生活,终有一天他会忘记米娜开始另一段爱情,然而西蒙的故事似乎又在冥冥之中否定这样一种假设。
似乎每个人的生命里都会遇见那样一个人,TA是你爱情的终点,不管在生命的哪一个阶段,你都会为TA承担痛苦,前者如同比拉尔,这份爱给予他希望,让他奋不顾身直至生命的终点,后者如同西蒙,千回百折,最后还是是走向了更长久的相守。
这两个男人,改变了彼此人生的轨迹,却也让对方得到了救赎。
死亡对比拉尔来说何尝不是解脱,试想如果他真的游到了英国,找到了米娜,米娜的父亲也绝对不会让这对年轻的情侣修成正果,两个未成年将如何携手走过人生的磨难,如何在异国他乡生活下去,如何经历世俗的磨难和终会到来的平淡生活,这一切都还是未知且并不乐观。
而对于西蒙来说,妻子的回归将引导着它本来一团糟的生活重新回到正轨,一个曾经载誉辉煌的游泳教练也会开始一段新的人生之旅。
一得一失,人生的真谛全部贯彻其中,人性的阴暗与光芒躲在那一张张看似平凡的面孔之下。
比拉尔,米娜,西蒙,玛丽昂,法国警察,他们代表了不同的人群,揭示着着生命里我们无法逃避的痛苦,将人性的虚伪与阴暗赤裸裸的展现在屏幕之下,却也不忘向人诉说黑暗里点点的星光。
忘不掉影片里西蒙在离婚后对玛丽昂说的一段对话:"Tu sais pourquoi il veut traverser, lui ? Pour aller rejoindre sa copine. Il a fait quatre mille kilomètres à pieds pour aller la retrouver et maintenant il veut traverser la Manche à la nage. Moi, quand t'es partie, j'ai même pas été foutu de traverser la rue pour te rattraper."
用两天时间看完了这部电影,两天的分割点是拉斐尔第一次横渡失败后被救起的那个情节处。
虽然分了2天看但只要那个重复旋律的配乐一响起,第一天看时的情绪还是能无减弱的延续到第二天的观影中,这也许说明该片的配乐已经完美的做好了它的本职渲染影片情绪,它甚至做的更多,充当了一个观影者情绪的开关。
旋律响起,情绪也跟上来了。
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断背山的那个吉他生一响起,就立马能感受到影片里那张西部大山,草原的辽阔情绪。
这个实在是一个好剧本。
首先它有了一个充满人文关怀但又充满悬念的基本故事架构---一个伊拉克战争难民少年试图游过英法两国之间海峡去见女朋友。
这个基本架构的基础上,编剧对这个故事进行进一步丰富。
引入了西蒙和拉尔菲朋友这个两个角色。
其中更是对西蒙这个人的描述非常深入。
其中一部分的原因是导演想表达中年男人危机这个话题,一方面也是为基本故事服务。
对其描述深入才可以解决一个基本逻辑问题,为什么西蒙会决定去帮助拉尔菲。
这个虽然是个文艺电影,导演注重情绪的描述但其实本片的冲突和悬疑的部分很多,小细节也非常多。
开篇即以一场紧张的偷渡开始,偷渡过程扣人心弦,偷渡最终也引出拉尔菲战争心理影响的事实。
事实上,观影过程让我感兴趣的部分就是,为什么西蒙会决定去帮助拉尔菲。
虽然答案是毫无疑问就是因为西蒙的中年危机。
不知为啥,我一直对这种中年男中年危机的故事一场感兴趣。
像迷失东京和杯酒人生、在云端这类影片都是在我最喜欢的影片行列里面。
西蒙本是一位全国游泳冠军但现在却只是为一名游泳教练,刚和妻子离婚,完全无法适应一个人孤独的生活。
现在的他完全已经失去生活已经完全背变得无力虚脱,无所适从,他急需一件事情来找回自己生活的重心。
我一直对屌丝中年男士的生活状态感兴趣。
他们的生活事业已经停滞不前,年少时的梦想也渐渐远去,身体机能的急速下降,身边的妻子,儿女熟悉的变得越来越陌生,以及对老去的恐惧,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他们该如何度过这个时期。
当然另一方面的原因当然是因为爱情。。。
因为妻子是一位协助难民团体的成员也曾责备过西蒙对难民的无动于衷。
可能一开始西蒙帮助拉斐尔的东京市因为他想挽回妻子,试图以这件事来表现自己,当发现自己已经不可能再挽回妻子的爱,他却被拉斐尔对于爱情的执着感动,---“他步行8000千公里来到法国,现在又想横渡海峡,只是为了见他女朋友,而我却去挽回就在街边的你的勇气都没有”。
他开始去帮助完成一个童话般的爱情故事来填补自己在爱情里的无能。
【1】卡车上男孩突然坚持不戴塑料袋 这一行为给我带来了违和感,因为这种行为未经解释,我也没法脑补出一个常见的合理理由说服自己。
而我本来已经进入了影片,这种违和感突然强行把我从电影中轰开,所以即使后面剧情对这行为做了解释,但我心里还是萦绕着这股不舒适,无法再自我代入。
解释如果放在上车前,观众会有更多期待故事进展的兴趣和紧张感。
【2】丈夫为什么在被律师,警察和妻子告知留宿难民违法的情况下还是留宿男孩?
影片呈现的只是男孩学游泳有天分,没有更多刻画个人感情的画面,无非是男孩给丈夫看了张女朋友的照片而已。
甚至即使有,这种感情可以浓厚到让人忽略自身安危么。
【3】结尾突然莫名其妙地告诉我们金牌在男孩身上,而影片却未做更多解释。
这个细节想告诉我们什么?
我想观众第一反应肯定是男孩偷了金牌,而导演不做任何解释似乎默认了这种想法的正确性。
所以,透过这个细节可以看出这部貌似打着控诉政府主题的电影还是在迎合政府:看吧,难民果然和宣传一样坏,我留宿他,他竟然还偷东西。
很久之前在大学某节课上偷偷拿手机看完的一部电影,那时候抱着随便看部小成本电影的心态点开的,没想到看完之后那么揪心,也记忆深刻。
后来的几年时,有两三次,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又想起这部电影的某些片段,想起那个为了爱情,每日练习游泳,试图穿越海洋的少年。
他天性并不勇敢,但却做出了勇敢的事,或许因为他无人可依,也因为他无路可退。
用两天时间看完了这部电影,两天的分割点是拉斐尔第一次横渡失败后被救起的那个情节处。
虽然分了2天看但只要那个重复旋律的配乐一响起,第一天看时的情绪还是能无减弱的延续到第二天的观影中,这也许说明该片的配乐已经完美的做好了它的本职渲染影片情绪,它甚至做的更多,充当了一个观影者情绪的开关。
旋律响起,情绪也跟上来了。
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断背山的那个吉他生一响起,就立马能感受到影片里那张西部大山,草原的辽阔情绪。
这个实在是一个好剧本。
首先它有了一个充满人文关怀但又充满悬念的基本故事架构---一个伊拉克战争难民少年试图游过英法两国之间海峡去见女朋友。
这个基本架构的基础上,编剧对这个故事进行进一步丰富。
引入了西蒙和拉尔菲朋友这个两个角色。
其中更是对西蒙这个人的描述非常深入。
其中一部分的原因是导演想表达中年男人危机这个话题,一方面也是为基本故事服务。
对其描述深入才可以解决一个基本逻辑问题,为什么西蒙会决定去帮助拉尔菲。
这个虽然是个文艺电影,导演注重情绪的描述但其实本片的冲突和悬疑的部分很多,小细节也非常多。
开篇即以一场紧张的偷渡开始,偷渡过程扣人心弦,偷渡最终也引出拉尔菲战争心理影响的事实。
事实上,观影过程让我感兴趣的部分就是,为什么西蒙会决定去帮助拉尔菲。
虽然答案是毫无疑问就是因为西蒙的中年危机。
不知为啥,我一直对这种中年男中年危机的故事一场感兴趣。
像迷失东京和杯酒人生、在云端这类影片都是在我最喜欢的影片行列里面。
西蒙本是一位全国游泳冠军但现在却只是为一名游泳教练,刚和妻子离婚,完全无法适应一个人孤独的生活。
现在的他完全已经失去生活已经完全背变得无力虚脱,无所适从,他急需一件事情来找回自己生活的重心。
我一直对屌丝中年男士的生活状态感兴趣。
他们的生活事业已经停滞不前,年少时的梦想也渐渐远去,身体机能的急速下降,身边的妻子,儿女熟悉的变得越来越陌生,以及对老去的恐惧,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他们该如何度过这个时期。
当然另一方面的原因当然是因为爱情。。。
因为妻子是一位协助难民团体的成员也曾责备过西蒙对难民的无动于衷。
可能一开始西蒙帮助拉斐尔的东京市因为他想挽回妻子,试图以这件事来表现自己,当发现自己已经不可能再挽回妻子的爱,他却被拉斐尔对于爱情的执着感动,---“他步行8000千公里来到法国,现在又想横渡海峡,只是为了见他女朋友,而我却去挽回就在街边的你的勇气都没有”。
他开始去帮助完成一个童话般的爱情故事来填补自己在爱情里的无能。
1.Based on a true story.在片头和片尾都没看到这行字,看完之后我还在网上搜了一下,也没找到相关内容。
所以真不知道现实里是不是真的有一个17岁小孩能独自横渡英吉利海峡,直觉告诉人那是一件不太可能完成的事,尤其是在冬天。
当我还是一个中学生的时候,记得CCTV曾经用大篇幅报道过一个成功横渡过琼州海峡和英吉利海峡的人:张健。
在他的横渡之路有船和摄影机跟着,上岸的时候他就像一个英雄一样。
正如电视台所说,他做这样的横渡并不为了追求什么。
“只是想突破人类的极限”。
当人类怀揣着“突破极限”这种目的去做一些事时,我一点都不怀疑,他们往往是能取得令人惊讶的突破。
而说起人们因为爱情而去展开某些挑战,不知为何,我好像越发倾向于持有一种不甚乐观的态度。
曾经有很多长辈和我说,先有面包才有爱情。
其实我从来没有听不进去,相反,我深信不疑。
文艺作品里有太多千回百转的爱情故事,它们都值得让吟游诗人诵唱千篇。
尽管如此,我常常会想,它们会不会只是存在于想象中,或者说它们永远只是“少数的别人家的故事”。
因为生活里还有千千万万个,庸俗、沉闷、平凡的故事,它们才是主角。
2.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每次脑海里浮现出这句话,总是会想起温莎公爵和辛普森夫人的故事。
人们总是只记得,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实际上,即使一个爱情故事以一个看上去很美好的成果告一段落,可是接下来王子和公主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呢。
那也不重要了吧。
或者说人们也无力去折腾太多。
爱情也许和生活中很多的事一样,左边的小天使说,Why so serious?右边的大魔王垂泪:You Jump,I jump!3.至于关于非法移民的问题,我也不止一次在论坛上看到很多人讨论广州的黑人问题,所以有些话似乎呐喊起来也不甚有底气。
有人曾经写过文章说,生活就是由一个个鄙视链歧视链构成的,不要大惊小怪。
有些问题,简单又强烈,引无数人竞折腰;有些问题,复杂又浅薄,人们无可奈何。
通篇都在讲少年想游过英吉利海峡去找女友,一个看似非常有勇气的举动,却被作者披上了“偷渡客”的外衣,游泳教练刚好在经历一场离异,看似教练在帮那个孩子,事实上孩子也帮了他。
很平淡的一个故事,在社会舆论,法律限制的压力下,你还有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你还能不能坚持你认为对的?
在重重阻碍,屡次失败之后,你还有没有勇气 去兑现当年那个许下的诺言?
整场电影都在为这孩子能否成功穿越英吉利海峡而揪心,终了还是失败了,这注定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可又被导演给予了生命与希望,最后的最后,他接到妻子的电话,坚定地说:戒指找到了,我这就回家。
故事定格在C罗的进球,伦敦的天气还是一如既往的灰色,酒馆里的人们正尽情的为刚刚的进球而欢呼,他拉紧领口走出酒馆。
好像这一切,并没有什么不同。
补看的影片,欧洲难民问题的大背景。
海曼之后又一回被泪目了。
爱情的内核很煽情,因为比起更常态的生存、亲情等等,被现实碾碎的时候,爱情迸发的声音更悦耳更有共鸣,而后者则是一地鸡毛。
库尔德男孩的演技确实,欠缺爆发力。
当决心再泅渡一搏的前夜,不应该还是那样冷静甚至泄气的神态,如果是人物性格设定,那至少可以捕捉到通红的眼睛和须发皆竖的神态,你知道,一个要赴死上战场的人,身上的血都在烧。
没想到是09年的电影,现在是2019年,情况有些改变。
德国因为接受难民问题导致人民对政府很不满。
到2018年,德国共有1,781,750难民,从2015年开始增速减少。
大部分难民来自叙利亚,伊朗,伊拉克。
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难民。
有那些不工作不学习只靠救济金过活的人, 喝酒抽大麻,到处想办法从政府手里多闹点钱。
也有很多努力学语言,努力读书,努力工作的人。
这部电影还是太有法国的浪漫气息了, 17岁的少年为了爱情非法移民到英国。
现实则残酷得多的多。
有个朋友,叙利亚过来的,到德国花了4个月,走路坐船游泳,睡在海边,东躲西藏的。
他们家里在叙利亚是很有钱的,有农场的那种。
为了让他过来,因为汇率贬值,家里卖了好多地才能让出来。
小伙子20岁,我觉的有种超过那个年龄的成熟。
(当生活中处处面临的是危险,死亡,会变的意外的成熟,而且要的很少),他学习挺认真,我们偶尔抽烟喝酒,偶尔喝个咖啡。
他不经常吃饭,最后期末时搞坏了胃。
每个月从政府那拿400多欧,自己再打点小零工再挣个一两百的,每个月还定期往家里寄100欧。
后来语言班结束,段了联系,whatsup也没有了信息。
希望生活善待努力善良的人。
男人啊,不管长多大,总是傻呵呵,以为有了梦想就有了一切。
看看媳妇儿的话,我不知道你想证明什么,但是我们之间结束了。
但是男人还是不死心,都说一个男人是看着另一个男人的背影成长起来的,梦想我实现不了,可以传递啊
钻石和蓝宝石的古老戒指在男人们的指尖之间传递,象征着光荣与梦想的薪火传递,也就是傻气和傻气之间的相互传递。
当女人对着追求者声嘶力竭的吼出:我爸爸/我妈妈/我哥哥/我七大姑八大姨,要我嫁出去,我该怎么办?
的时候,基本上就意味着她要把全部的责任推卸出去,然后毅然决然的走向新生活啦,没有意外。
我觉得本人的遭遇简直一毛一样,同样样貌的专制的爹,同样有哥哥的一大家子,甚至同样的拒绝的内容:你别再打电话来了,你永远也别再见他了。
去你妈蛋,草泥马比,我要是转身走开,社会给我一个定义:渣男。
我要是钱不够你的价码,社会给我另一个定义:卢瑟。
你愿意你不愿意你又愿意了你又不愿意了。
每次女人要拒绝男人的时候那个戏啊,真的是足足的。
反正你死你的,我结我的。
美女在卢瑟面前永远代表了理想。
理想其实本身也不一定能找到更理想的,比如这个17岁的米娜就要委身一个秃头四十岁油腻男。
其实我也懂,还是那句真理,相比得到,人类更惧怕失去。
每个人都是精打细算的利己主义者。
米娜和餐馆老板结婚,爸爸可以当分店经理,哥哥可以当大厅经理,两个弟弟也可以健康成长接受英国教育,自己有钱花,有和睦的家庭,可以在英国扎下根,繁衍下一代再也不用回到梦魇一般的伊拉克。
如果跟了少年呢?
他能不能养活自己还是未知数,他能不能成足球明星更是未知数,说不准因为难民身份还会一起被遣返伊拉克。
自己要是跟了少年,自己的家庭铁定解体。
难道最后一起哭死?
那个眼神,执着的一塌糊涂····
愛情是人類共同嘅語言,正因為呢種共同語言。改編自真實故事,來自伊拉克庫爾德地區嘅男孩Bilal為了去英國與佢迷戀的女子相會,而不惜涉險進入英國,為愛啟程,佢的決心深深打動法籍游水教練Simon嘅心靈,而有了同理心。在同理心嘅召喚之下,佢願意冒著「幫助非法移民」嘅罪名,陪伴Bilal渡過難關。Simon投射系Bilal身上的關懷,其實亦反映了佢對妻子離去的悵惘。套戲大膽地結合法國最敏感、也最禁忌的非法移民題材,藉由17歲少年隔海追愛嘅故事帶出。
处在中年危机的游泳教练善意地引导一个未成年偷渡客横渡拉芒什海峡去英国见他的恋人,结果少年差点葬身大海....令人无语的愚昧。
兼有法国电影的优缺点
法国凯撒电影节上,有史诗黑帮气质的《预言者》狂揽9项大奖,而Welcome提名9项却颗粒无收。不知是对弱者的同情还是抵触心理,个人更喜欢Welcome,虽然影片有多处画蛇添足的细节,但总体能让观众在平淡的剧情中经历震撼感动和思考。值得一看。
对电影来说,讲故事比主题更重要
没有希望的希望比绝望更伤人。他失去了一个孩子。他失去了一个父亲。从同一棵树干上慢慢分枝出来的人类,逐渐异化,高处和低处的枝干变得截然不同,而泥土还在巩固着所有。严重的事件,无论是幸福的还是不幸的,都不会改变一个人的灵魂,但是它们会让这灵魂变得明确起来。闷骚男你的评论真到位。
《Welcome》被译作“非法入境”,看完电影来看这个译名,觉得它缺少了一种对命运的调侃,也隐去了西方国家对移民问题上的道德困境,直接用“非法”二字来盖棺定论并不是电影的初衷。
我的徒弟得了冠军,但我的儿子却死了
没有圆满但不真实的结局,好!
没看完
一边是年轻偷渡客的“诗歌与远方”,一边是中年危机的“眼下的苟且”,所以消解的方式是以旁人看来不可理喻的方式,以身试法去帮助那位年轻的孩子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和爱人。燃鹅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无论是提供的帮助给自己带来的无尽麻烦,还是这个孩子距离彼岸只有800米就能触及的生死一线,最后都是一场空,甚至于连曼联都失去了再造辉煌的可能。不过本片在上映的时候还是遥远的2009年,片中又把年轻的偷渡客比拉尔塑造得过于单纯无瑕,没有人的一丝复杂,本身就是有些刻意的,时过境迁,经历了从库尔德人到叙利亚人再到乌克兰人的“洗礼”,法国人还会为非法移民的悲惨故事而动恻隐之心吗?
比拉尔和西蒙两条线很相似,都为了追回女人,得罪旁人,忍受不住时不顾一切,最终失败。西蒙最后“我会回来”与 曼联进球,作为一个美好的骐骥。音乐很煽情,但整片力道不足,还有进步空间
结尾过于悲观,其实在差800米时,人会选择获救。而不是自杀。
执着的伊拉克偷渡客,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一场凄美的爱情!
这不像是展现偷渡者的真实电影,更像是关于游泳教练因为偷渡这件事而发生的内心波动和男孩对于爱情的执着意念。我想起了《少女小渔》,同样是相处中相互吸引摩擦感动,带点小温暖。不过此片男孩最后的悲剧收场是执着爱情的幻灭,更集中体现游泳教练对于生活的感知色调偏冷男孩倔强的眼神演的很动人
不管拿没拿奖,都是我心中的第一。
爱与永恒,生与死~不可避免的议题.
梦想永远距离现实彼岸还有800米或者更多,而伴随轰然倒塌的所有信仰而来的丁点怜悯都是奢侈的。
那天突然想说能不能游泳去法国,就发现了这部电影。法国人总是爱心泛滥,帮着帮着就变成了共犯⋯⋯看得我好难过⋯⋯其实出生在天朝真的算不上是困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