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视剧我是完整认真,没有快进看完的。
02,03的电视剧吧。
我是13年看的。
刚开始看的时候想给他起码4星,后来是3星,2星,直到最后看完称为1星电视剧。
看完最后一集,我的感想是,终于看完了。
演员:假模假式,矫情电视剧里面只能看三个演员的演技,陈道明,他老婆,还有银行胖行长。
我是不善于记演员名字的。
但是很多都是熟面口。
陈道明就不用说了,他把这个人物刻画的很到位,从八字脚弓背走路,到老好人的说话,装傻的学问都挺到位的。
虽然有人一直说陈道明演电视剧太假,总是那一个表情。
但个人觉得还好。
陈一平的老婆,是个很熟悉面孔的演员。
看过她演的大法官。
印象挺深。
虽然长得不好看。
但是细眉细眼有中国女人的古典美。
在这里把这个中国妇女的所有都表现到了。
护着丈夫,孩子,有小人物的自私贪婪,泼辣,上一阵的泼妇,冲动。
我觉得她的表演超过了陈道明。
第三个就是胖行长,对这个演员留下印象是从黑洞的张峰开始。
胖子太适合演这种角色,官话套话圆滑就像是他自己本人如此一样。
除了以上三个人。
剩下的都是让我呕吐的演技。
蒋寒。
这演员演过不少角色,警察尤其多。
但永远给我留下这一种印象。
假模假式。
剩下的警察我都觉得是些个弱智。
那个女刑警。
是脑残吧。
哪有一点刑警的样子,蹦蹦跳跳一把年纪,把得瑟当青春,好恶心。
死掉的警察,演员哭的稀里哗啦,我都快笑喷了。
一点头脑都没有。
他哪里牺牲了?
他做出什么贡献了?
根本就是无脑白送死,没制服罪犯,也没找到人质。
刑警队长,这演员总演坏人,这里面和脑残女刑警时不时凑戏搞些让人恶寒的暧昧暗示。
OMG局领导,一天到晚指示,等着你们的好消息,中国警匪片经典一贯的桥段发挥极致。
因为看的太晚。
所以发现里面很多现在我们都熟悉的演员。
《雪豹》里的陈怡。
《家产》里的陈爱萍,我记住了他的名字,柴鸥。
哈哈,深得我心的一女演员。
剧情:故弄玄虚。
很多狗血不make sense的地方。
举几个例子。
刚开始于青青让老叶给陈一平偷偷放了几千块钱。
陈一平最后拿了。
请问这段寓意是什么?
后来也没有再提。
按理说于青青是应该有深意的。
但没有,因为后来于青青威胁陈一平那是因为通过戴薇知道了陈一平知道密码。
所以这段设计的莫名其妙。
陈一平的邻居,姓马的剃头匠死了,最后警察也没有查出来是顺子干的。
就不管了。。。。。。
陈一平的邻居炸臭豆腐的两口子,打电话屡次威胁陈一平,也不知道是干嘛的。
开始以为是勒索,后来也不是,就是一次次的骚扰。
晕死了。
陈一平找富婆捐肾设计转账到国外。
这个太牵强了。
一个人再聪明,就凭一个小广告,不做任何调查就可以那么相信对方吗,认为一切都会按照自己设计的来吗?
血型不相符呢?
女的不爱上他呢?
总之太狗血。
导演:每集开头都反复用小镇拍的风景。
开始几集觉得很美很有意境。
后来就觉得一直多余。
都腻歪了。
尤其是最后还是风景。
烦不烦音乐:是这部电视剧比较好的。
除了魔笛,几个背景音乐都很不错。
最后,对我来说的重大发现。
太震惊了。
一直很讨厌戴微,不是他和他姐姐,陈一平不会落到那个下场。
再加上他和那个一直烂眼哭瞎永远苦大仇深的女人磨磨唧唧的恋爱(为什么她老演这种角色呢?
黑洞里也是),让人烦透了。
但是啊但是,看到最最后,我猛然发觉,戴微,这。。。。。。
他不就是狄仁杰里我们一天到晚提到的元芳嘛嘛嘛嘛!!!!!!!!!
开始看的时候入戏很慢,因为太多熟悉的面孔了,可称道的地方是大家演技都很扎实,后来慢慢入戏以后觉得在看一幕一幕的小话剧,没有出戏的地方。
缺点是剧本不是很扎实,有些人物写得很单薄甚至有点笨。
这是一个很平凡的人掌握了一些不为人知的信息以后面对的为难和跨过心理边界以后作恶的顺畅,不对,可能像他写日记的习惯一样,他内心是个有欲望翻涌也被欲望羞辱和支配的人,他有心理动机。
中间几集有点垮了,剧本不太扎实,拖沓得很。
后面从戴嘉自杀开始,剧情又入佳境,非常值得玩味,但是和刑侦纪实不同,蒋寒是个直觉派,他的直觉之准确可能是因为他对人的兴趣本身就大过对事的兴趣,从刑侦术语来说是能够掌握犯罪心理,就可以准确预测罪犯的下一步的行动,能够找到他犯罪过程中的蛛丝马迹,把他称之为沉浸式的侦探不为过,很有意思,因为我只在西方有宗教和哲学和心理科学的背景下看到过这种侦破的方式。
更有意思的是陈一平这个人的不平,陈一平从冬至起完全颠覆了从前的自己,颠覆了从前的轨迹,从戴嘉死后又再一次颠覆,心理学预测对他完全失效了,因此蒋寒不得不将他称为老师,哲学意义上的老师,蒋寒带着很多的思索和未解的疑惑离开了,陈一平到最后没有给出任何回应和解释。
唯一可以断定的是陈一平当然不是个天生的恶人,他和白宝山不一样,他内心也没有很多愤世嫉俗和仇恨社会的想法,他承载不了那么多的罪恶,但是他又渴望那样的不平凡,可能是他四十来年本本分分的生活实在是太过好又太多平凡了吧。
我发现陈道明经常演这样的角色,和王志文在黑冰里演的郭小鹏临死前大段独白非常不同,陈道明饰演的聂明宇和陈一平,属于心理动机非常非常复杂,但是表演非常非常内敛的那一型,很特别。
到结尾的时候也不会有过多的话,更不会去交待这个人的心理变化,聂明宇临终前说的是“这回仍然是你输了,得奖状的还是我,你不是一直想逮我吗,求你件事,为我收尸,提前谢谢你了,下辈子再做好人吧”,陈一平最后说给蒋寒听的话是“一个人做坏事并不难,难得的是一辈子做坏事,不做好事”。
都很简单,也都在努力地界定好坏,并不回避自己作恶,但是这是忏悔吗,我认为这不是,似乎是他们通过作恶或者说犯罪完成了他们的人性中不断召唤他们去完成的一些使命,他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或者没有完成但是不再纠结或者害怕了。
在这个意义上,蒋寒也好,刘振汉也好,虽然他们是正义力量的代表,是警方,甚至是讲求程序正义和犯罪心理的非常优秀的警察,正邪力量在剧本阐述中是如何相像,在人物深度上是远远逊色于这些反派的。
这个剧整个色调很冷,戴嘉,陈一平的人生既不嘉也不平,青青和红叶也都掩盖在郁家一派老朽的气质之下,神经质听墙角的左邻右舍,莫名出现又莫名死亡的求肾女人,有个影评说最后大家都发疯了,我觉得是蛮中肯的,结尾顾新到来,坐在陈一平的工位上,说自己是回顾的顾,温故而知新的新,我和廖小琼反应一样,我觉得蛮吓人的,不是新的故事又开始了,而是人是逃脱不了旧循环和宿命感的。
看了两集,三条线,银行劫案和丢钱,小院在拆迁,警察在破案。
陈老师生活的家长里短。
目前好像还有点悬念,要是总不走正题,就没意思了。
看了第三四集。
觉得薛菲有点作。
要保陈一平,居然让老向铤而走险。
老向为啥要听他的?
那个日本回来的女看样子是核心人物了。
认识警察蒋寒,认识陈一平小舅子戴威,还是拆迁老板的合伙人。
但她演的太轻浮。
看过这个演员好多戏,她时演不出那种老谋深算对样子的。
第三四集里赵佳华的警察角色很让人讨厌,小本位主义,执法者法律意识淡薄,仅仅因为陈一平不配合测谎,毫无证据就非法关押陈一平。
警探每个人都觉得他做的有点过分,却没人制止他。
从这个剧中就这样的人怎么能当执法者,怎么能作为法律机关的代表?
人们怎么能在这种治下安心?
每个人都问陈老师,他们打你了么?
说明打人审讯太正常了吧。
冬自何至 日记 以前有过一篇杂文登载在人民日报上面叫做《日记无罪》(见袁鹰《风云侧记》)。
提到日记这个东西往往是亲人朋友之间谋杀对方的利器,但即便如此还是有人甘之如饴道理也很简单:人不仅是谋害自己的元凶,更是最大的帮凶。
譬如有个教授在隐藏了一部分日记之后在新的日记上记载了:今日藏匿日记一批于某地某时。
而陈一平的不同是在于真正有所行动的日子他不过写了四个字:今日冬至。
之后他再也没有翻开过自己的日记本。
陈一平写日记意味着他有一个自己的世界。
就像许彦成不愿意面对杜丽琳,他用废旧木料给自己做了一个狗窝,直到遇见姚宓。
(杨绛《洗澡》)陈一平一直没有这样的艳遇,所以他一直在日记上铺陈自己的方丈须弥。
他写得都关于什么呢?
工作、学习、生活,还有其他。
如果不是作为破案辅助线索,日记也许不过就是一件旧衣服,不同之处在于这件衣服只此一件,亲历亲为。
在日记里有什么也许不能一一历数,但总该有只有他自己懂得的尊严。
陈一平的尊严可以表现为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所有的人都甘心情愿地接受测谎实验的时候他坚决不予以配合,使得审查工作马上可以简单到不用再进行侦破工作,而可以直接定性为这件事就是陈一平干的。
第二件事情是当行长怀疑了所有人可能是肇始之尤,却断然否认了对陈一平的怀疑:这个人没有用,一定不是他干的。
巧合得是正反两个结论都是断然被认可的,周围的人也觉得理所当然,但前提有一点是相通的:陈一平是个没有用的人(警察觉得他是不经吓,行长觉得他不够胆)。
这些揣测和判断很多不止是暗示而是直接告知,陈一平能做的反应就是不动声色。
最后他干的事情其实和发财致富很快脱离了干系,他只是在无声地告诉那些藐视他的蠢人:干事情靠的不是胆子,所以讨论是否够胆毫无意义。
围棋 人生难得一知己,吾当以同怀而视之。
这句话的另外一层涵义就是除非有人要灭了你,否则了解你的人永远不会出现,当然前提你不能一灭就给掐了。
蒋寒是在所有的人都被陈一平弄得烦死了的前提下出现的,出现之后他所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去和陈一平下棋。
然后天南海北。
剧中陈一平原来的好友(李诚儒扮演)和他并不是棋友,如果陈一平喜欢打麻将倒是可以凑一个搭子。
围棋古时候被称为木狐,驰骋其中如怒海操舟,舟毁人亡往往是最好的解脱。
棋秤盈尺,但可以放进去无穷无尽地思索和沉默。
两个本来擦肩而过的男人默默地你来我往,他们都没有主动提到案情,似乎只是来下棋,时光就这么流走,大家的路都没有尽头。
棋局之外,大家都锁定了对方是唯一的对手,结局并不是谁输谁赢,而是谁能知道输赢背后的路该怎么继续走。
陈一平何其不幸,经年累月无人对弈,闲敲棋子落灯花,灯花毕剥,棋子和他总是寂寞。
陈一平何其幸欤,还是等到一个人来坐在了棋局的对面,不至于死于宵小庸吏之手。
犹如他写了大好文章,总有人知道他想写的永远在纸上看不到也猜不着。
有人拿起背着灯,逆着太阳,轻叹一声:这样的文章,何必要写出来才被人知道。
魔笛 陈一平喜欢莫扎特,于是便想到莫扎特说:原谅那些庸人。
而这话本来不是莫扎特说的,莫扎特只是放纵狂笑,吐血而亡。
他的敌人意识到他的消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再也没有那狂笑突兀响起,意味着再也没有配被嫉妒被中伤。
陈一平干的事情其实不过就是黑吃黑,借财过路。
似乎是借别人之酒浇胸中块垒,酒喝得越来越多,块垒也随之而神采奕奕,两不相忘。
再多的酒也无用,只是多了个爱喝酒的习惯。
当低劣破旧的电匣子里吱吱呀呀传出"魔笛",陈一平听得非常平静,非常享受,非常沉溺,非常安详。
他在旋律中面对的只有自己摊开的日记,他旋开钢笔,欲说还休。
在他即将崩溃的时刻,妻子也不敢打扰他听音乐;在他卑微苟且的日子里,妻子也不忍心打扰他听音乐。
如果说写日记是一种宗教仪式,管风琴里传出的旋律就是"魔笛"。
那一刻,莫扎特都在陈一平面前匍匐下来,因为他不是庸人。
香烟 在破案的推理过程中,有人质疑罪犯无法离开现场(本格派的密室?
)。
蒋寒近乎忧伤地说:他的确没有离开现场,他在冬夜的沉寂里缩在柜台下面。
伴随他等待天明的除了被抓捕的焦虑,道德感的交织纠缠,对自己人生的绝望和倔强,还有一只只被燃烧殆尽的香烟,还有很多。
还有什么。
男人抽烟经常被斥责为燃烧生命,那么生命是什么,活着为了什么?
自然有责任,自然有担当。
就像活着似乎就是自然的事情,可惜自然的另外一个面目就是往往这些不能足以支撑活着这么一个高难度技术工作,所以必须有附加值的出现使得这场含辛茹苦哪怕是一种苦役,也是一场有高额或者至少是合理回报的苦役。
健康似乎就不仅仅是奖赏,而很多时候还更多是一种生产设备的感觉。
那么就再加一个自然:幸福。
人为了幸福感可以赴汤蹈火,但问题随即而来,幸福是否等于幸福感?
如果幸福感很多时候就等于一切的话,点上一根香烟的时候是否幸福呢,至少在那么多东西在陈一平的心里翻江倒海暴风骤雨,陪伴着他的还有一枝枝香烟。
他看着烟灰被抖落的时候,哪怕不浪漫地以为那是生命的一种遗蜕,他至少可以知道,有东西正在离自己越来越近,但是毕竟也有逝者如斯夫。
亲人 曾经有大量的文艺作品讨论过独囚是最残忍的一种责罚。
也许就是那种被遗弃,孤立,禁锢的感觉就像沙漠那些叫人窒息。
没有人关心,没有人动心,遑论其他。
陈一平活着的一个意义在很多时候是零。
譬如那个妻子在自己弟弟好吃懒做的时候觉得你这个姐夫就是没用。
因为在讨论对她有没有用这件事情大家应该已经有了共识,剩下的就是你这么没有用的人为什么这么点用都没有。
所以她理所当然动用陈一平用生命和尊严换来的东西,(其一生命这种东西其实最不值钱,其二在她眼里不觉得一个没有用的人要尊严这种奢侈品作为常备药太奢侈了)所以她在一步步发觉丈夫已经变成笼中困兽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你说我弟弟会不会有事情?
(她不是不知道陈一平也会有事,但对于他有事她已经习惯了)。
陈一平已经没有了日记,也再也没有时间去听音乐,他还有自己的肾脏。
当妻子这个时候开始争风吃醋大肆吵闹的时候,他平静地指出:我必须变成她的亲人她才会不仅仅把我看成一个卖下水的,她也不会在银货两讫之后翻脸不认人而给自己几分脸。
而以陈一平的智慧胸襟,他何尝要通过卖下水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
因为他觉得他的下水都比不上猪的下水,因为他下贱,因为他没有亲人。
陈一平最后的结局是疯了。
他用一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办法(法理和情理)逃脱了这个世界的折磨,他真的不再需要亲人了。
他都不是人了。
下午 陈一平也有快乐的时候。
当一切只是萍末微兆的时候,当蝴蝶的翅膀刚刚开始挥动并没有渲染出滔天巨浪的时候。
陈一平莫名其妙得到了两万元的奖赏,他给妻子买了首饰,然后全家一起去挑选女儿觊觎很久的电脑,晚上还去镇上最大的饭岛饱餐了一顿,全院的邻居都看在眼里,大家至少在表面上不得不向他恭喜:陈老师今天大出血啊?!
陈一平近乎羞涩腼腆地说:没什么,没什么。
这一刻的陈一平是幸福的,幸福得如此具体,幸福地如此天风浩荡。
但下午是什么,下午就是马上要天黑之前的一段时间,既然是一段,自然很快就过去了。
冬至据说是一年里可以美美睡一觉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夜最长,昼最短。
其实,很多时候也就是一种感觉,长短不过就是"可堪"与"何堪"的距离。
冬至何至?
不招自来。
陈一平知道这一点,所以他缓慢而坚决地走入冬天的深处。
---这部电视剧是拍得非常糟糕的,但陈道明的演出五星都不止,迄今为止这是我觉得最好的电视剧演出。
但,同时这个电视剧实在非常糟糕。
这个电视剧的骨架搭得特别好,三条线交替进行:银行职员利用职务之便挪用拆迁款最终被绳之以法,庸碌怯懦的小职员一家在巨款的诱惑下一步一步陷得更深最终家破人亡,贪财阴险的豺狼虎豹互相倾轧最后或死或被抓,谁都没有好下场。
骨架真的特别漂亮,立意也很精准。
每条线都是人性的缩影。
欲望和克制的此消彼长,利益和情感之间的对抗抉择,说来说去,依然是人性。
陈一平从一个人人眼中极其老实的小职员,变成敢于挪用过千万公款的疯癫汉,在大事前夕,他烧了棉被,写了日记,给自己的冬至留一个纪念,大概在那个时刻,我们的小人物陈一平已经有了预感,回不去的,他再也回不去了。
但不管如何,陈一平还是一个普通人,甚至可以是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人。
谁知道这个看似冷静的人脑袋里有没有疯狂的念头?
这也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人性本就如此。
要燃起一场大火,只需要一点火星。
所谓“勿以恶小而为之”,也是告诫人不要过于放纵内心的欲望,很多事情有一就会有二。
当然,陈一平这个角色本身的设置非常很具代表性。
陈一平这个人的性格,平庸却敏感,不知道他是生来如此,还是几十年的无为让他变成如此。
做着一个铜臭味很重的银行柜员,晚上却喜欢听着交响乐写日记。
这种眼里看不着多远,心里装着山河的人设,其实也很贴大部分人,谁不想“放下包袱,到处去看看呢”,谁又不是为了那点“柴米油盐酱醋茶”脱不开身呢。
再来,电视剧的设定也故意制造了很多冲突和矛盾来把这个角色推向疯狂。
比如剧里好几个他的“同学”,无一不是功成名就,唯独陈一平庸庸碌碌。
又比如摊上了戴嘉这个老婆和她弟弟,目光短浅,趋名逐利,“妻不贤”,自然“祸”不少。
一桩桩一件件,造就了这个陈一平,也映射着生活里每一个你和我。
但很可惜构成血与肉的故事细节,不是特别理想。
蔣寒和几个女人之间莫名其妙的纠缠,过于粗糙的贪污和侦查手段,反复无常也不知道到底想做什么的郁青青,最后为了制造奇怪小高潮不得不被打死的刘凯,大概是因为足够善良竟然可以用爱缩小肿瘤的沈囡,还有很多很多现在看回去觉得“智硬”的细节。
当然,考虑到这已经是快二十年前的作品了,不好在这方面过多苛责。
总归是,好人有好报吧。
最后,除了剧情以外,演员也还是比较给力。
看到梁帝和静妃竟然在这里有了感情戏,很是惊喜,或许可以和琅琊榜凑个前世今生。
陈道明一如既往的给力。
但可能他的气场毕竟过于强大,他一笑我就觉得锋芒毕露,怎么看都不像一个小人物。
看过很久了,现在依然回味无穷,真的是一部值得深思良久的电视。
人性的善与恶或许有时候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真的直到看完你也完全没法用好人或坏人这个词来概括片中的每一个人。
虽然我还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学生,但我真正从这部电视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人之初,性本无善恶之分,许多时候,是后天的环境促使我们向某一个方向发展。
每个人都有罪恶的一面,一旦你具备了某种条件,又得到了绝佳的机会,再加上你承担着巨大的外界压力时,人性真正的欲望就会将你拖入深渊,很难淌过这滩浑水。
欲望就像一个黑洞,越往里面它就越深随,看不见摸不着,而这一切促使你走向光明的出口时身后的巨大黑暗已一点点将你吞噬。
每一个普通人,都会像剧中的陈一平一样,不会对金钱视而不见,而剧中人的最后结局,将会是对我们的最好警戒。
第一次看的时候最大的感觉就是剧情很扯 在看过之后发觉这部剧主要不是讲刑侦破案 它应该是剖析人性 剧中反映的的一些社会现实问题 以及中国这个国家和这个国家的人特有的气质特点 包括整个体制问题 它更像是包了一个侦缉的外壳 去讲一些在这个社会这个国家不敢讲不能讲的事情(鉴于我国对于意识形态的把控🙂)文艺的创作带有隐晦性质 像陈一平他代表的是绝大多数一辈子安分守己当个好公民的人们 平凡的大多数 他们梦想着过上不愁吃穿家人康安的好日子 然而如此简单的愿望在这个社会却很难办到 很难说是什么原因 在这种只有少数人掌握游戏规则的环境来说 绝大多数人都被蒙骗 即使想要挣扎但找不到突破口 被逼到无可退路的地步也就只有鱼死网破了 人们越来越虚假 白天是你晚上是我 说难听点就是白天是人晚上是鬼 世界上哪有什么正常人 正常又是什么呢?
很绝大多数无能虚假的人一起和稀泥?
我在想即使是到了今天 我们社会上的陈一平也绝不会少 社会生态环境更加严苛 社会达尔文主义永远通用 上层的人在欢狂 底下的人看不见 其实许多时候也是这样 没有亲眼见过一些丑恶的事情也能带来巨大红利时 你也不会亲身涉险 尤其是一个物质条件不充裕的家庭 当生存成了头等大事的时候 就会屈从的 人嘛就是这样 其是一种“观赏动物”本来处在社会各个双眼睛的注视中 观察别人 了解人性 去探索那些不为人知的一面是真的很有趣 我明白剧中蒋寒的人物心理 陈一平是生活中平凡的每一个我们自己 蒋寒就是创作者的意图 他审视着每一个人的动机 心理 思想状态 冬至这个名字很高级 意味深长 当你正成长着 一事无成 被生活各种人 事无情鞭挞时 大约是在冬季
喜欢陈道明和黑洞中演张峰的胖子,才看的这部剧。
本剧中此二人演技依然精彩,无奈剧本实在是烂。
看头几集我还以为是部很伟大的剧,埋伏了很多悬念和伏笔,我不禁佩服起来:国内编剧啥时候这么牛了?
这手法很有美剧推理悬疑片的风格啊。
看完大呼上当:虎头蛇尾不说(这已经是大陆剧集通病了),完全是在忽悠人。
俗套的剧本为了吸引眼球前面拍的很像模像样的玩悬念,后面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失望。
回味黑洞,误入这个“子妹篇”首先,针对的是电视剧...故事题材为讲述人性的蜕变,人性与物质的关系,很不错..故事推进力及冲突点的设置,很差,尴尬得分分钟出戏...1. 所谓的郁家势力?
为了设置这个冲突点,弄一个老仆人,一个老银行柜员....用这配置来推动剧情?
尴尬不!
2. 戴小混蛋,用来推进剧情,从最开始为自己赚钱坑亲人的混蛋,到最后誓死保卫家人的义薄云天....妈的,看的尴尬不...再说,如果设定他是混蛋...他还需要诚心诚意的和郁青青搭伙逼自家人?
自己早独吞...3. 郁青青....剧本给予她的“传说” 完全没体现出来啊....尴尬不?
4.陈一平在邻居中莫名的“受尊敬”?
很脱离现实好嘛,或者根本没拍出来为什么这么受人尊敬....马恒健之死,只是通过邹奶奶说了句份子钱交上来了....其他时间只看到这个男人与邻居相处方式很冷漠,面子活而已,实际情况是,这类人即使再有学问,也不会受到这般尊敬....6. 陈一平对门新搬进来的换肾租客...完全为了悬疑而悬疑,去掉丝毫没有影响...尴尬...7. 时不时响起恐怖配乐...顾新入职以上,大概可归类于行为与角色定位不匹配....演技方面,陈道明演绎的挺好,只能说这个人角色适合他,印象中,他的角色就是台词少,一说话还准有人听的那种....正如康熙和聂明宇,话少,言出必重是完全符合角色设定,但是这部,话少还言出必重就会给人尴尬...行长的演员太适合笑面虎角色马恒健,老杜小人物刻画的很好...
终于以2倍速,连拖带拽地在中秋节这天将《冬至》看完了,我的心情也从一开始超长铺垫的不耐烦到剧情发展的引人入胜到最后渴望知道故事结局,经历着起起伏伏。
故事说的是一个老实巴交的银行小职员在各种机缘巧合以及现实推动下一步步走向犯罪深渊,其实到最后花在他自己以及家人身上都没有几万块,可悲的是最后人财两空、家破人亡……一个人做坏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坏事,不做好事。
守好自己的心:勿以小恶而为之。
两个细节:一是陈一平第一次跟戴嘉说他一夜未归发现问题后,戴嘉没有及时阻止,反而无心地说出这是一条发财的路子;二是陈一平第二次拿着钱说要把钱拿来还掉邻居的欠债,戴嘉说先拿去给他弟弟还债。
戴嘉的心性可见一斑,也是在戴嘉和戴威的的各种劝说下,他终于没有守住自己的心,开始了犯罪:从两万到三十五万到一百万、五百万、一千万……心中的界限一旦开始松动,在内外因的作用下,只会走向崩塌的结局!
守好自己的嘴:祸从口出。
如果在意识到戴嘉的贪婪后能够有限地和他“分享”,或者戴嘉能够控制自己不和戴威“坦诚相告”,就不会有那么多人知道陈一平有渠道能弄到钱,甚至后来地被威胁、家人被绑架等诸多事情发生。
我一直都觉得,陈一平的罪恶之路,她老婆“功不可没”,都是因为她那张嘴,自己是个伏地魔还不了解弟弟的品性,什么事都和弟弟说……嘴上没有把门,纷至沓来的只有祸事!
守好自己的人: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这里的人不仅仅是爱人,还有亲人、朋友……陈一平没有遇到好的爱人和亲人,通过身边人的围猎,最终走向犯罪;戴威身边有郁青青和顺子,所以他围猎了自己的姐夫,自己也开始犯罪,同时,他身边有沈囡和谢队长,所以他没有在犯罪的路上越走越远。
选择好的爱人,选择好的朋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有了好的爱人和朋友,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立场。
这么雷人的剧情演员们愣是都出色完成了,可见都是对自己塑造的人物充满信念感的好演员啊!专门查了下字典,“管”有负责的意思。这部片,演员们负责好好演,管虎就负责虎呗!
开头起高了。第十集之前铺垫已经够了,可以起了。比起绝命毒师,冬至更让我感到灰暗和绝望。海报骗人了。
剧情拖得想骂人,听不得蒋寒在那旁白bb。两星送给道明叔。
陈道明用炸裂的演技演绎小人物,正片略文艺略阴冷
补标,居然是管虎拍的……
16集往后越来越扯 随随便便杀人 挪用公款的事情到处说…
黑洞看完来的,但没有期待的好,节奏太慢了,再加上旁白,郁青青的表演,给人感觉做作极了。阴郁的小镇,阴郁的结局,不义之财不可取啊,没那能耐让钱留住,一开始就不要干这事。
导演塑造的女性角色总是如此令人厌恶
臭长又装逼 就一简简单单被欲望吞噬的剧为了装逼编的不着四六乱七八糟的 三星顶多了。。。。
陈道明饰演卑微懦弱的银行小职员很绝。之后心理上的逐渐转变也演绎的很棒。但是我不喜欢这个剧的故事以及其他几个副线的人物。
垃圾
啥破玩意儿,看的我都要气死了,傻逼姐弟俩,弱智女犯带个无脑光头犯,木头桩子一样的警察,完全没有智商可言的一部剧,还硬要装高智商犯罪,笑尿了
又臭又长,情节缓慢,
谢嘉华有病吧,这种人也能当警察局队长?不分青红皂白也没证据就把人抓了,办案毫无逻辑。演技在线但是剧情经不起推敲
没看下去。。。。
挺有年代感的剧了,真的是冲着陈道明来看的不过觉得这片子总体有点故弄玄虚用力过猛了,可能这是那个年代电视剧的拍摄方式吧。真心看不惯里面那个什么蒋寒,一副他最正义他最正常最聪明的样子,神神叨叨的╮(╯_╰)╭还有郁青青和那个总戴个围脖装文青的角色,真的是太奇怪了。。。矫揉造作
不合情理的地方太多了……
装神弄鬼,故弄玄虚,漏洞百出,逻辑混乱。自恋的导演,狗血的剧情。
主角配角的脑回路都太奇葩了,看不下去
如果你真的太闲了 那就看看吧 不过也要三倍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