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好玩的,这部电影的主角是大妈。
七十多,脸深受地球引力影响往下垂。
如果说年轻时是巨峰,年老时就成了马奶子葡萄。
每个月只有六百块低保收入,她抱着去世丈夫的照片,冷漠地站在一旁看法院执行人员搬走家具。
欠了两年水电费煤气费,连台灯都被拿去用来抵债。
唉惨也是真惨,连基本生活也不能维持了。
很难对这位大妈生出同情心。
她骂接手她家餐馆的中国人,偷偷往餐馆的菜里放小强-唉你生意失败跟别人有什么关系?还口口声声黑鬼。
嗯,镜头推过去,听她忏悔的神父很尴尬:他是位黑人。
跟别人抢东西的时候,面相很凶恶-有没有想到那些插队抢座的大妈......
对唯一的女儿也不好,还打小孩(喂?
幺幺灵吗?
这里有人打小孩)。
外孙问她为什么讨厌他,她直言,因为你是黑人。
咳......比川普还直接。
然而谁没年轻过啊!
主演伯纳蒂特·拉方特年轻时长这样。
浓眉长睫,鼻梁笔挺,唇丰胸大。
只能说时光如逝水。
看资料,曾经是新浪潮导演女主角的她,在这部电影上映那年去世了。
电影中的女主心脏不好,吃药如吃糖,有回差点被小外孙气死。
不懂事的外孙把她珍藏的老照片翻出来。
他哪里知道对外婆来说那是宝物,让她想起自己曾年轻过、幸福过,而不是无奈地坐在空荡荡的屋子里发愁。
就这样的身体,她老人家还想发横材,主动找上大麻贩子的门要求做分销商。
理由一,你原来的手下被抓了(真能抢机会上位);理由二,警察不会怀疑她(倚老卖老)。
第一回买卖,路人以为她遭遇强行推销,拔刀相助。
-这部电影处处不正确喔,歧视老年人?
难道年纪一大就该无欲无求?
生意最终还是成交了,老奶奶踏出不归路第一步。
有没有良心不安?
有,又去找神父忏悔了,并捐了钱。
她让神父拿着,直言道:外头捐钱箱的钱不够支撑教堂开支。
上帝可能感受到诚意,最终给出一个好结果。
害怕吗?
也有,她问做缉毒警的女婿,贩大麻会判几年,晚上私搓搓翻书查找相关条例。
最可怜的是因为抢了小混混的生意,被夺走货和钱。
唉老人家何必呢。
可没办法啊-要还债、穿新衣服、恢复电话、有电视可看,带小外孙去看海,补贴下岗的女儿。
都得有钱!
做掺大麻的蛋糕(敢吃嘛?不要随便吃东西哟)挣到大钱后,她和她的朋友们在电影开头活死人一样麻木的脸不见了,变得风趣可爱。
小外孙十分惊讶其中的变化。
为什么?
小朋友,一个穷得快要活不下去的老奶奶,没办法对黯淡的生活笑啊。
虽然,夕阳红也很美...但是-法国电影有趣的地方就是无论主角怎么落泊,还是要想办法活得好点。
老奶奶又贪婪又野蛮,虽然老,她的欲望可不老,想要有大电视机。
穷的时候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茶杯亮晶晶。
有钱后她穿上新买的皮衣,抹了口红。
活得特别生机勃勃。
1- 发现别人能挣大钱-一路找过去,比警察先找到大麻经销商。
2- 不知道特殊商品能标什么价-好学地跑去警局参观赃物。
3- 被年轻的竞争者毒打后-受触发灵机一动找到新销售方式。
不过,做坏事不会有好结果,老奶奶毕竟年纪大了,没考虑到突然猛增的销量带来的坏事,最终受了场惊吓。
也许有人说,安贫乐道,无欲无求清苦地过下去不好吗?
有那样的人。
但想活得更好是生来的本能吧,只是相差在有没有那个心劲能吃苦。
法国电影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欲望不可耻,正视它解决它。
我们国产影视吧,大概人老了除了跟儿女媳妇作怪,带带孩子,没别的事好做了。
比较起来,还是哪怕七十多也要穿着华衣吃喝玩乐来得有趣。
(图片来自电影截屏)
阿喵的娱乐生活
1,有钱了,你就可以拥有一切:充沛的物质生活,性爱,爱情,尊重,小弟,权力2,神父和教堂都会收钱,为信仰送钱和行贿受贿没啥区别。
烧香的人和行贿的是同一批人,只不过烧香的受众是神灵,受贿的是手中有权的。
3,挣钱的渠道其实不重要。
罚款也是营销成本。
4,当你有了市场,老板也是给你打工的。
5,生意场上就两种关系,资金(销售和客户群)和商品(生产商和货源),。
你如果一样的都不占,那就会出局。
吃饭的地方,你会饿着肚子和人讲道义?
不可能的。
所以过去的成绩没用的。
6,有钱,除了可以拥有充沛的物质生活,有生理愉悦,还有精神上的满足。
7,你接触的任何事务,其本质都是有毒的蛋糕。
无论是音乐还是快乐,无论是食物还是睡眠,都会让人上瘾。
8,任何技能,本质是对人的压迫和残害。
关于小费的尴尬从初中我就知道一件事“在国外吃完饭要给小费”,当然后来国门渐开、影视日繁,实际上只要是涉及到人力服务的,小费都是必不可少,然而这之间又存在一些模糊的地方,比如导游和出租车司机。
后来又看《破产姐妹》,再次勾起这些记忆,我才悚然而惊--我在香港澳门吃了五六次饭,一毛小费的事都没想起来,然而两地同胞并没对我这个大圈仔嗤之以鼻--大约是《花样年华》里曼玉去买猪肝粥的风韵让我忘记了。
然后又想起来这么多年看豆瓣的各种游游游、吃吃吃,好像大家也没怎么提过给小费的事情,穷游的自不必提,但是那个被抽中了去坐星级邮轮游南太平洋的哥们儿,也没说这件事,我也只顾着看他拍的房中大香槟还有对着自助餐菜单流口水。
国内是不存在这种普遍而明显的规则的,原因想来也很简单,我国基本消灭了剥削和剥削阶级的时间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为人民服务是一种光荣,按劳分配是一种共识,大家都是国家的主人,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我们都有光明的前程”。
小费这种封建的带有赏赐性质的糟粕,彰显着等级社会里腐朽堕落的上下尊卑,自然应该扫入历史的垃圾堆里。
所以,在为数不多我脑中闪过“给小费”的时刻,多半确实是对方做了超出自己职分的服务,让人有一种感激之情,这种时候就给的比较自然,差不多有一种“给你添麻烦了”的日和感。
然而在港澳给小费则多少有些尴尬,颇有一点屌丝劳动人民被卖了猪仔,还要给富邻居交保护费的感觉,又有一种“这里难道就不人人平等”的别扭意思。
你若说是劳动人民经济互助,在了解了港澳基本工资水平之后,着实让我这拖了祖国人民收入水平后腿的人汗颜。
祖国人民都在团购聚划算,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我在这里装大尾巴狼给资本主义上供,一碗20块的牛腩粉我到底、应该给多少小费合适?
打赏or嗟来之食?
其实打赏跟小费基本一个意思,《霸王别姬》里面看见唱得好,下面各位爷直接就看赏,武侠里面,吃完了阳春面,也要给小二些零碎,更别说现在在直播间里面哥哥姐姐满天飞。
直播的姐姐们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都不收门票,赏不赏全凭自愿,呜哇哦,超喜欢在里面的。
这真真是市场经济下的把式,倒不像是收小费,而像是正经的劳务付费了。
当然其中很多是有经纪公司的,也有固定的保底工资,这个另说,反正没收我们的门票不是。
然而终究是带了讨好的意味,极易流于媚俗、浮躁,让人忽视了艺业的精进,就不像是那个什么国家の主人样,没有贬低的意思,他们很多人一年挣得顶我干半辈子,只是给人的感觉而已。
毕竟论初心,程蝶衣是不愿演那个旦角的,剖开来都是血泪。
金刚经讲:“若以色相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
”大抵如是。
这里面搞创收还有淘宝店里卖零食卖衣服的,也有代言鼠标键盘等小玩意的,看起来像是早年卖大力丸的那些手艺人,只要不是三无产品,我觉得倒也无妨。
术业有专攻,电竞也是体育项目,唱歌也看艺术功底,还有教人做饭、化妆、陪练游戏的,凭本事吃饭都是体面人。
国外有人画超级英雄的搞笑漫画,蝙蝠侠和钢铁侠斗富,撒的漫天都是钱,蜘蛛侠打巧经过,开始趴在地上捡钱。
“富人靠投资,穷人靠变态”,大家都想站着就把钱挣了,问题是百样米养百样人,非要你表演个空口接飞盘,体藏高尔夫,让一个小助理帮大咖拿外卖盒饭算甚么,组织“妖精会”又算甚么,做得好有赏,看不惯滚出!
这就有点经济绑架的味道了。
又或者,说说以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手术室门口塞红包的陋规,其实也不怎么遥远。
这盗泉之水,曲水流觞,光靠人民的名义可堵不住。
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
书上写的、老师教的、长辈念的,条条句句,如在眼前。
可现在说的是,如果有人喊着“嗟,来食”,千万别端着,赶紧跪过去把钱拿了。
你有了钱,还不是想怎么样怎么样,大可以再把面子从别人身上找回来。
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
设计小费的初衷,大约是为实现一种“群众的监督”,“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所谓操持贱业,很难让人爱岗敬业,搞点经济措施,可以提高服务质量。
若以人性本恶论,似乎是一种效率的设计。
不过因为并非“明码标价”,又沦为“潜规则”的对象,导致以防贼买首之心,反过头来倒逼服务者损失人格,透着一种看人下菜的势利,将二者实质放在了不平等的地位。
骆驼祥子最后没了嚼裹,只得去给人打幡当孝子整两个大子度日。
为什么欧美人费尽力气消除岐视和搞社保体系,到了宁可去美国乞讨、不在中国干活、欧洲被绿绿领福利领的爆出挪威枪击案的地步,就是怕大家把下限拉到没底,跟索马里的狗窝和马尼拉的鸡窝似的,还有水面下不知道真假的泰国杀人生意https://sanwen8.cn/p/1d3L7rr.html。
并没有夸欧美的意思,特别是美国很多工作最后也是流于表面,但正经在面上谈起来,该有的底线一样不少。
“有三样东西是无法隐藏的:咳嗽、贫穷和阶级属性。
- Cloudberry”看来终究是要走到这条路上去了。
毒师绝命,喂你袋盐。
--其实从业者之所以都是精壮汉子,多半是怕黑吃黑,毕竟这买卖没法去工商局申诉不是么。
老港片里打开箱子一摞白纸,关上箱子一发枪子,喜剧终究不能深究啊。
我真的爱了这部电影了 没有美女帅哥 全程几个老太太撑起全剧 轻松诙谐搞笑 让人看着放松且有思考我们常说的一句话 物质条件决定基础建筑 用在这部电影真的太对了 老太太才开始很穷啊 对人对事都很不友善 嘴毒 并且讨人厌 没有喜欢她 我想这大概是 生活的窘迫让他对生活没有感恩之心 只有厌恶 之后 日子实在过不下去 她开始卖毒品 这个行为是否正确 暂且不论 但确实她独辟蹊径 卖毒品卖的很好 有钱了 生活质量上来了 对人友善多了 其中第一次变化 是她病发 孙子给她吃药 救了他 他孙子 问她 为什么讨厌所有人 她谢谢孙子救了她 她孙子说 因为你是我外婆 然后依偎在她怀里 之后波莱特就在为人处世上有很多变化 对黑人女婿的友好 对朋友的友善 对孙子的关爱 乐观面对生活 一定要乐观的看待世界 友善的跟周围的人相处 世界是面镜子 你怎么对他 他就怎么对你多美好 我特别羡慕 波莱特有钱之后 和她的闺蜜们一起玩 羡慕他们的友情 进一步相信 物质条件真的很重要 钱真的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烦恼最后 大佬想让波莱特做毒品蛋糕给小孩子吃 波莱特虽然卖毒品但还是有良知的 不是没有底线的人 她拒绝了 我想 人啊 底线和良知一定不能缺失 我常常想 我去年看了一百多部电影又记住了什么东西呢?
有哲理的台词?
深刻的人生感悟?
茅塞顿开的醒悟?
我想大概只在看完电影的那几天 之后便开始淡忘 但我知道 你看过的电影 有过得感悟 还是在你脑子里面 他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你电影没有强大到看一遍就改变你 看完能感觉如沐春风 就已经很棒了 电影对我而言,是一场不愿苏醒的梦,一次雅致的意淫,一段短暂的逃离,一管容易上瘾却不伤身的精神鸦片。
电影是救世主🙋
一个困窘的老太婆跑去贩毒。
情节搞笑,充满法式幽默,开头十几分钟就将一个被生活逼入穷途末路的孤僻老奶奶形象深刻展现出来,老太太为了生活不惜选择混进贩毒行当也是尤其不俗的一个点。
贩毒的都是社会不良青年小混混,老太太混进去不但没有如大家想的“吃不起这碗饭”,反而是出人意料一路披荆斩棘成为大老板最赏识并立马授命的一个小领头。
中间的好多斗智斗勇情节都特别精彩。
习惯蛮横霸道的小混混们被老太抢了生意还得了,立马就揍了她一顿,并警告她不准在他们地盘抢食。
老太太没有后退,而是想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办法继续自己的贩毒生意,就是将毒品加进美味的蛋糕,进而销售。
美中不足的是跟孙子女儿友好相处转变太快,有点落入俗套。
另外警察女婿这个角色也没发挥到实质作用。
本来岳母贩毒,女婿正好是警察应该要有更精彩的情节出现才是。
美剧《绝命毒师》里化学老师怀特因患癌症走上了制毒贩毒的路,成了一名大毒枭,他的连襟汉克刚好是名警察,于是在其中充满了两人不动声色却紧张万分的斗争。
但是在这部电影,警察女婿的智商简直低出了宇宙,连作为警察本有的一丝警惕怀疑本能都没有,不免失真,且让整部片少了能将整部片推入高潮迸发的一个点。
当然除了这些,当作喜剧电影看还是非常不错的,一群老太太将整个黑帮混混玩的团团转,拿着手上的钱各处逍遥玩乐,这应该是大家都向往的老年生活吧。
一群闺蜜,奔着一个目标去完成一件在当下年龄并不可能完成的事,本身就是一件特别爽和飒的事。
老奶奶波莱特正在经历人生低谷。
老伴已经离世10年,餐馆生意经营不善被迫转让,因为欠债财产被法院收走,连一盏台灯都没给她留下。
当然,造成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为没钱,她要靠每月600欧的低保、四处占小便宜、在垃圾堆里捡吃的艰难度日。
不仅如此,老奶奶的精神世界也相当糟糕,在法国这种时刻标榜“自由 平等 博爱”的地方,她红果果的把种族歧视挂在嘴边、对家人冷漠粗暴、对朋友言语刻薄。
终于有一天在这种愤怒的低谷里出现了转机。
老奶奶无意发现楼下的年轻人正在靠毒品赚大钱,于是强悍的抓住机遇,从此开创了自己的商业帝国。
1 寻找货源。
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一级代理商拿下分销授权,当然这个时候是没有余地讨价还价的,只有九一分成。
2 定价、渠道。
不得不说老奶奶是有两把刷子的,靠警察局缉毒卷宗确定市场价格,靠市场调查发展销售渠道,展现了超强的逻辑和执行力。
3 销售。
“从第一个用户到第一桶金”,成功来得如此容易,上线和老奶奶都非常开心,老奶奶凭业绩说话,拿到了更多货源和更多分成。
4 恶性竞争。
因为在全是年轻人卖家的市场上鹤立鸡群,加上老态龙钟的姿态让买家们放下了防御,当然还有她不可忽视的销售技巧和热情,老奶奶一跃成为销冠,引来了同行的嫉妒和破坏。
5 产品多样化。
这可以说是建立整个商业帝国最重要的一步,老奶奶用更少有效成分(更低成本)开发了新产品,比初代产品更受欢迎,这大概就是对每个时代创新精神的褒奖了吧。
6 扩张。
招募员工,发展合作伙伴,终于不负众望抢占了所有市场份额,掌握了绝对话语权,甚至挤掉了一级代理商自己成了大巴黎区总代理。
7道德困境。
供应商要选“更大的市场”,打算新开面向小孩子的产品线;而掌握了足够话语权和金钱的老奶奶此时良心发现,拒绝了新的战略。
于是昔日的合作伙伴撕逼反目。
8 海外市场。
这一段很像很多互联网公司在生意如日中天的时候被各种约谈/封号,因为国家说你违规了。
然后用惯了网站的大批粉丝齐齐跳出来抗议(当然,中国只能在网络上)。
最后皆大欢喜的结局就是公司把服务器放到海外去,生意继续做。
(对了,现在还能不能这么干了?
)
笑得我一脸褶子,完全没想到!
典型的法式荒诞喜剧:穷困潦倒的毒舌老太竟把贩毒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最后还拉三个老闺蜜入伙,一起穿浮夸的名牌拉风地去度假、一起拿玩具枪解救被毒枭绑架的小孙子……看到有大神在讨论三观正不正的问题,真想说句剧里神父的台词:哈利路亚😄!
(当时,毒舌老太正劝说听她忏悔的神父接受自己对教堂的捐助,神父经过一番剧烈的心理活动最终战战兢兢、但速度极快地收下钱卷,同时手划十字架说下这四个字)
喜欢片头那种摄影风格,op很好听。
整个片子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所谓的法式幽默? 还有老奶奶去垃圾堆捡起的第一样东西居然是花😂,果然生活没有着落但是精神不能落下。
以前想起宿舍楼下玩插花的阿姨,每天路过楼下看到漂亮的花心情都会变好。
(最后一张是阿姨的作品)。
片子四个女人一台戏, 老了也能靠自己活得精彩,还是蛮好玩的一部电影,温馨搞笑吧。
“要用多样化迎合不同客户” ——发家根本。
电影是二外课看了Todo sobre mi madre 然后发现 阿莫多瓦这个导演好厉害,在B站搜他出来了这部电影,然后随意点开结果是法语片,并不是他的片子,只是一女主演是 阿莫多瓦的御用女主。
太阴差阳错了发现这个好玩的片子。
老太做的蛋糕看起来真的好好吃。
<图片1><图片2><图片3><图片4><图片5><图片6><图片7><图片8><图片9>
如题 今年没新片可看 愁坏我了 就看了两部国产新片 西瓜视频看的 真的心酸(180线小城市)这片就看了5分钟我就知道太可了 我本来就对法式片特别感冒 我居然不舍得看了 我也是可怜 🥺求各位大佬法式幽默片子推荐!!!
140140140140140140140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在这个青春美貌泛滥的时代,有多少人敢直面老年的惨淡?
满脸的皱纹,浑身毛病越来越多?
老年,一个阅历丰富的年纪,却似乎排不上用场了。
老年,过的是日复一日的日子,而且连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做不了主。
老年,这个让大多数人害怕的年龄。
但如果活着,就会有老去的一天不是吗?
即便做手术拉皮,年龄也依然在那里,不是吗?
《最好的告别》书里讲了国外养老的问题,而《美味毒妇》讲了普通老年人的倔强与不屈。
老太太靠600元的救助金过日子,房租水电电话费物管等等,拖欠着没交,每天还去垃圾桶里翻东西,甚至为了抢一捆葱和另一个妇人打架。
这样的老年生活,谁愿意?
国内老年人也越来越多,关于老年人做恶的,悲惨的,自杀的,越来越多…老年的幸福,真的是一生努力的结果,对人对孩子的好,积的德,在老年会回馈。
中国在发展,发展阶段解决的问题是一步一步的,也在试错。
而有些人就成了牺牲品。
比如物质生活的追求,在饿死一大片人的时代,能吃饱穿暖就是天堂,但一味的追求物质,忽略了关怀家人,到头来落得个儿孙尽挣财产不顾老人心情。
子女骂骂咧咧:当初我妈病成那样,你也只忙着在外做生意!
(子女的怨恨,老人的委屈,这怪谁呢?
)有时候要去理解父母、子女,是很难的。
因为隔着几十年,有些事不是说几句话就能理解的。
如果有人以为所有的水果都同草莓一起成熟,那他对葡萄就一无所知。
—巴拉塞尔士幸福不是因为升职加薪就可以了;也不是因为成绩考第一就可以了;也不是因为公司做到上市就高枕无忧了~幸福不是单一维度,是立体的,而且随着年龄增长会变化。
少小不知愁滋味。
年轻的理解不了老年,年轻的时候也没空想老年,大多数都觉得那是很遥远的事。
时间有它脚步,不紧不慢,走着走着,就老了。
老年人的生活,值得更多人去关注,因为活着的人都会有老去的那一天。
说的伟大点,让老年人能安度晚年,说的自私点,让自己老去的时候舒服点。
如果你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关注老年人,那你就关爱自己,关爱你的家人,你家的老人!
别让老人们只有铤而走险才能体面点活着!
老太太也要过春天,体面的老年生活更需要钱。
一个想看60寸3D大电视的老太太,卖大麻了,这不是单身毒妈的梗,似乎是老年人问题的缩影,卖大麻让老年人有了社交,有了钱,生活有了目标,甚至还把钱捐给教堂,支持自己的信仰,如果最后老太太不被抓,我都以为这电影三观歪得有点艺术,不错的周末电影。
生意就是生意,事业还是事业,底线不能破
很有意思啊,老太太简直太毒舌了,虽然情节能猜到一二,但是那几个老太太的演技太厉害了
哈哈以为是攻心计竟然是老太太喜剧,好久没看法片。
太扯了
Pauvreté de la mise en scène (quasi absente), stéréotype des personnages, facilité des rebondissements… en dépit de ses idées sociétales un peu prometteuse. On peut quand même espérer mieux, même pour une petite comédie à la française.
大妈演技还是牛的 但我感觉我是真对不上法国喜剧的点
首先,老太太威武!然后,法国喜剧,嗯,是另一种喜感;不过,开心是一样的开心。大赞!
搁我们这就是卖火锅了吧
老太太们很有爱
也就是电影而已
绝命毒师法国老妇人版本
沃尔特·怀特后传妻子版,显然斯凯勒从美国来到了法国,并做了创新,在制毒这条路上加入了美味元素。最后在阿姆斯特丹产业化了。
Vive amsterdam !
意外的优质轻喜剧.颇有法式诗意现实主义风格.先不说贫困潦倒而奋起贩毒的老妇人的故事有多坏的社会影响.也不谈如此一帆风顺地把生意做大做强的剧情设定的合理性问题.波莱特这个人物塑造的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出彩.老太婆的尖酸刻薄和凌厉的行事作风让其他人物色彩黯淡的差点只剩个符号.人贱人爱的老太婆!
讨人厌的毒舌老太太晚年穷困,为了赚钱贩毒,还把大麻加到材料里做蛋糕🍰,做大做强了前边挺好的,很有意思,最后部分有点太快了看着蓝色夜幕海边的奶奶们,感叹要想做快乐的寡居老妇人,还是要有一群朋友和足够的金钱,才有美好的晚年生活啊
pas mal
80分钟电影从法国社会老龄化和移民问题入手,拍一群老妪朋克为了改变生活而贩毒,既解决了跨肤色的祖孙情,又端了黑帮、谈了恋爱、开了烘焙店,讨论问题之多,叙事效率之高十分惊人,虽在人物关系铺垫与转折方面还有囫囵之感,故事上也没脱开一般的温馨喜剧套路,但背后的人物创作基础与社会问题原型却很扎实。2000世代后英、法这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都拍出了这种老太太勇闯天涯的喜剧片不是没有道理,她们代表了曾经经历五月风暴的一代进步年轻人老去后面对全球化和移民问题,产生排斥转而保守,他们所维护的正是年轻时要打倒的,这种嵌入人生经历的自相矛盾也是彼处的一代伤痕文学,因此这类影片的大团圆落点往往落在这一代人最终的接受与妥协,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回了年轻时的朋克与嬉皮精神,所以这种末路“老”狂花的人物原型是非常地域限定的。
老太太演得蛮好的。发现四个女人的组合中,主角是聪明的,有爱的,另外三个,一个是有某方面条件明显差的,一个是成熟事故些的,一个是纯的,爱幻想的。小时代,欲望都市都有点吧?这是编剧的稳定架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