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关于青春的喜剧,充满了欢乐,但不适合每个人。
男孩纯真的天性和电影的背景融合一致。
影片故事是在一个无名(不记得叫什么名字了)的乡下小镇发生的。
电影中的背景很好的衬托了电影的发展,空旷的田野,明亮的太阳光,傻傻的孩子,没有任何邪恶的东西可以在这里容得下去。
看电影的时候总觉得里面的人物,尤其是拿破仑有些呆呆地,戴着一副宽大的眼睛,说话的时候,眼睛看起来几乎是闭着的,说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什么多的犹豫;即使前方是失败,还是要走下去。
他的朋友,也是如此,在我看来就是两个活宝,傻傻的活宝。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配乐是一大特色,无论是舞会上的舞曲,还是竞选时候表演节目的音乐,都分轻松愉快,让人听起来就感到青春,我最喜欢影片的片尾曲,不自主的让人想扭动起来,果然是年轻的电影。
后来看了电影的介绍,得知导演24岁,编剧23岁,他俩是情侣,片中绝大多数演员都不超过二十周岁,他们的表演看起来是如此自然,清新,没有一丝雕琢。
最搞笑的应该是影片的结束,在哥哥的婚礼上,拿破仑骑着一匹黑马在草原上远远跑来,看来他还不大会骑马,身子向后倾着,随着马儿的跳动一起一伏,仍然是那副表情,纯真无邪的面孔。
有这样的活宝一起玩,想起来都是件美事。
本片也算是cult film了,的确值得一看。
郑重推荐,想想我们的青春,有多少事情错过了,不是没有机会,而是自己放弃了。
保持一颗纯真的心看来也不是坏事,为什么要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呢。
《大人物拿破仑》,MTV出品,如同大部分MTV出品的其它电影一样,风格怪异。
不过实质上这是一部励志电影,虽然人物古怪,情节荒诞,但是宣扬的依然是主流价值观。
这样的电影虽然还不多,但是这些年来也有成为类型片的趋势。
这部电影基本上算是冷笑话版的励志电影。
其冷笑话的来源主要是其人物设定。
小镇居民个个都有点白痴相,和男主角拿破仑的关系越近,症状也就越明显,以拿破仑本人为最。
不过在笑料的铺陈上,电影明显的收敛。
拿破仑和身边这群人犯起傻来也是一本正经,小心翼翼的,虽然同为另类笑料,但是和《蠢蛋》的显摆明显不同。
而且电影讲故事的手法也是点到为之,绝不刻意夸张。
所以,虽然有笑料有笑果,但是很冷。
稍稍没有控制住的是时间机器一段,我明显的捧腹大笑了。
当然,这一个桥段的故事性太强,冷不下来。
与拿破仑相对应,小镇上的其它居民,例如班长候选人美女Summer明显要正常很多,当然另一个方面来说,就是要平庸很多。
电影的励志一面,其实藏得颇为小心。
尽管拿破仑在电影一开始就说,“做我想做的”,不过之后,拿破仑只是在追女孩,打工,帮朋友三件事情上轮番犯傻,励志的一面并不明显。
一直到电影的最后,全班同学为拿破仑欢呼,另类的面纱才被揭开,励志的主题方才显现。
所以,这部电影有边缘的人物,有着另类的视角,但是在点出主题后,电影必须要以某种价值观来回馈主角做回自我的努力,这历来是励志片必不可少的部分。
而在这一部分,《大人物拿破仑》回归传统,依然以大众的认可来承认拿破仑的价值。
边缘人物回归大众价值观的happy ending。
尽管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大人物拿破仑》的冷笑话还是讲得很精彩。
IMDB得分6.9(39635人投票),我打6分。
http://likeyesterday.spaces.live.com
我热爱这部电影!
疑似弱智青年拿破仑名字超级响亮,但巨搓无比,嘴从来没有合上过。
他的朋友pedro来自墨西哥,表情的弱智程度和好哥们napoleon半斤八两。
外加napokeon的哥哥脸部白痴程度和前两位也有得一拼,搞网恋居然给成功了!
GOSH!
就这么巨挫的一家人,一伙人,一群人,首先让我想到的是《喜剧之王》一开始的那群僵尸群众演员。
然我被僵尸片感动了…音乐,音乐,音乐,人的大脑又一次被音乐左右。
造物主的奇迹啊!
舞蹈,舞蹈,舞蹈,四肢就应舞动于天际。
而假如你玩过山口山,那你将会看到很熟悉的东西,嗯嗯…最后,摄影胖妞很甜,很居家,很令人欢喜。
哦对了,此片有点类似little miss sunshine,或者应该反一反说。
还有就是,此片很杜兰杜兰。
舞·曲·班·霸!
where did the director find all those actors.....i cant help....
网络上曾经流行一句话,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原创,活着活着就成了盗版。
一点儿也不夸张,在我有记忆以来在学校里见到的人什么模样的都有,千奇百怪。
小学的时候我划片到一个全校只有300人的小学校,全校一栋楼,操场就一个篮球场大,现在这个小学已经变成鼓一小分校了,中学也是在一个二流学校念的,到了大学也还是那种报了名字然后别人都要回一句“什么学校?
”现在的父母可关心孩子了,教育从小学抓起,孩子要读好学校就得买划片好的学校的房子,迁户口,做父母的什么办法都想得出来,这两年福州的政策又紧,走什么门路的都有,儒家教育的典范,都是和孟子他老妈学的。
我以前那小学安插的都是些什么外来工子女啊,领养的小孩也有,二年级有人在上课尿裤子,三年级的时候还测出几个IQ不及格的,四年级有人辍学,五年级有人死掉,当然六年级也有人转校。
现在想想我们那时候的精神状态都不正常,也许现在只是一个缓慢的矫正过程,能矫正到什么程度不好说,而你置身那样的环境中用某种特定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的时候,你就会对这部影片有感同身受的体验,Napoleon太像我们生活中遇到的某些家伙了,并且你和那样的家伙不会有太多的交集,更多的是他人的谈论和一些生活细节所得出的对某个人的印象。
影片本身就是靠这样的人物性格去支撑起来的,刻画人物性格的支线剧情比主线剧情要更耐人寻味,结局不可避免地走向美国式的大团圆,影片的调子非常诙谐又不同于黑色幽默,更接近冷幽默,影片中几乎所有人在这种气氛下都显得有些不可理喻。
于是这部片子把现实中所有和社会复杂性有关的东西进行淡化处理,就连佩德罗和惠特利竞选学生会主席这种剧情都变得像是朱德庸的四格漫画。
Napoleon这样的人给人的印象一般来说就是:“我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这样的家伙印象中小学最多,然后就开始递减,在社会上他们就像是消失了一样,或许被归到哪个我们无法窥探的角落,Napoleon不是SAM和甘那样的智障,并且对于我来说,这个角色实在太招人喜欢,可以用老子来形容:“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what ever I feel I want to do,其实非常难,这就是为什么过了几年我又回过头为这部片子写些什么的原因,一开始我们都是按照我们自己原本的样子成长的,在这个过程中被不断的修剪,然后就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满大街的虚伪,趋炎附势,唯唯诺诺,小心地掩盖自己的想法和他人相处。
有谁愿意在别人眼里是一个怪人呢。
这部不算励志的励志片可没有任何高姿态,却呈现出一种颇为深刻的质感,有很多值得回味的地方。
最初听到这部电影的名字,还想当然的以为它所描述的,是被法兰西人民爱戴的军事政治家拿破仑一世。
后来发现大错特错了,因为这其实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和大人物没有任何关系的片子。
电影的英文名叫《Napoleon Dynamite》,是剧中主人公的名字。
或许是为了突出这个毫不起眼甚至有些不招人待见的小人物,电影的翻译者故意反其道而行之,在他的名字前加了“大人物”三个字。
剧中的拿破仑是一个爱达荷州的普通高中生,留着一头像是爬满了毛毛虫一样的褐色头发,总是穿着不怎么搭调的衣服和笨拙的登山靴。
脸上的表情几乎不变,说话的语气也总是没有活力的降调,给人的感觉像是一个呆呆的idiot(白痴)。
然而,他却有一句名言,就是经常用忿忿的口气说着别人:“Idiot!”不只是他,他的家人也都表现着某种程度的idiot特征,他的已经30多岁的哥哥,失业、游手好闲、迷恋网络。
一个莫名其妙冒出来的叔叔,整天毫无分寸地向他的女同学以及女同学的母亲推荐丰胸产品,让他在同学面前万分尴尬。
然而,这种有些滑稽可笑的情景和人物并不是片子想要表达的主题。
拿破仑同学虽然有些呆呆傻傻、有些青少年的迷茫,但这些都无法掩盖他内心的那份纯洁善良,那份为了帮助朋友把自己豁出去的勇敢真诚。
看完片子,我们才发现,在一个被人当作笑话的内向忧郁的男孩儿的精神世界里,其实有着美好的让人崇敬的东西。
最吸引人的,是拿破仑同学身上哲人般的呆傻孤独范儿。
天才都是敏感而孤独的,而最吸引一个孤独的人的,就是另一个同样孤独的人。
顺便说一下,据我观察,片中拿破仑每天要喂的那个tina,应该就是神兽了。
2025.2.22 Monterey 除了Kip以外的三个主演到场,显得我们这个小镇都异常热闹,剧院基本没空座。
实际是21周年了,但是谁管呢还没进去就已经看到了众多cos粉丝,这个片在美国真的知名度还蛮高,属于那种indie电影里面最知名的那一类,已经形成了一种迷影文化,在LA的唱片店还看到了拿破仑的傻脸印在蜡烛上。
关于电影片头很韦斯安德森《青春年少》,然后精美程度就急转直下,仿佛从曼哈顿一不小心坐过站到了皇后区,人家是上着私立学校才华横溢的精致boy,这位是嘴呼吸的纯纯弱智小青年,他最酷的只有他的名字,拿破仑炸药。
我英语听力一般,Uncle rico说的很多话都没听懂,看下来感觉还蛮有趣的,最后的结局也是非常之美式大团圆,欢欢乐乐一部没脑子的二逼青年的弱智生活小片子。
片子剪辑有点像youtube纪录片风,时常突然特写,蛮有趣的,但是技法什么的就不要提了。
拿破仑的舞蹈确实厉害!
真的让人目瞪口呆的程度,单独剪辑出来也是非常精彩的。
关于映后记录一下有趣的:uncle rico 和Fedro 一个弹吉他一个吹口琴上场,然后拿破仑骑着小自行车从外面飞驰而下,引起阵阵欢呼。
以下基本是Jon Heder (拿破仑)说的1,电影基本全部实拍,被打也是真的实拍,画全是演员本人自己画的,鸡💩也是真的鸡💩,全片只有牛不是真正被杀。
问就是压根没钱不实拍。
2,电影中的爱达荷老农民是真的老农民,导演根本没给他台词,他就真的随便乱说的,射杀牛的时候导演给了一个道具枪,这位老农民愣了一下说这不是杀牛的枪,这一段直接放入电影里了,还成了笑点。
3,校霸演员没有衣橱,导演跟他说你爱穿啥衣服穿啥。
拿破仑的衣服全部购入于慈善商店。
4,拿破仑的舞只排练了一次(本人说的,可信程度不高,哈哈哈)5,拿破仑演员Jon Heder的孩子都不怎么喜欢这部电影。
6,演员们最喜欢的角色是Kip7,观众问Jon Heder希望谁能演拿破仑,有人喊提摩西查拉梅,Jon:他连旺卡都演不好,演什么拿破仑。
演我得Jeremy allen white,但是他又锻炼过度了,得是唇哥和甜茶的结合体。
8,观众里的petroleum (pedro dynamite)
9, 硬核粉丝互动
和小孩一起演手势舞
全场氛围特别好,美国人民特别爱这种弱智喜剧,感觉是美国文化的精髓了,全场笑声没听过,我旁边的老白男笑到咳嗽,大家都吵吵闹闹的,口哨声此起彼伏。
不要在骂美式情景喜剧的罐头笑声了,美国人真的就是这么笑的。
这是我参加过氛围最好的映后了,真的,映后更类似于一种show了,粉丝文化大展示。
观众中不乏白发老头和小小孩,大多是当时在剧院看过的中年人。
会带上字幕再看一遍!
盖哥的哥哥推荐的电影 两个人看trailer觉得是常规的无聊喜剧电影 抓着你给你挠痒但是一点也不痒的那种. 于是约定无论如何也试试看 不喜欢就直接换一部电影. 结果出乎意料. 一开始看起来痴傻的男主[出场的第一个镜头就被我吐槽怎么看起来不怎么聪明] 像个黑社会的寡言的墨西哥人[其实我以为他是印度人] 过于拘谨不合时宜的女主[有着喝百分之一的牛奶的少女们共通的敏感] 每个人都是现实里的无聊人 做一些现实里我们都会做的无聊事. 心心念念买的时光机器并不能让你回到过去只会伤害你的balls 一路跑着追着约到的妹子也没多想就被别人领走 说一点无伤大雅的小谎只是为了维持自己的体面. 可现实也真的很奇妙 有时候也发展得像剧情一样不可思议. 谁想到你网恋居然真的约到了一个性感女票 在选举时自暴自弃可是你的朋友在赛前答应挺你还真的就挺你到底 明明看起来局促却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有些纤细极致的审美 真的可以在三杯牛奶里准确喝出不同的成分然后拿到金牌 在舞会上被女伴丢下却最后在舞台上大放异彩. 从来也没有多么与众不同 每一天却都那么与众不同. 回想起来 不过是昨天看的电影 很多电影情节都已模糊 却又像是和朋友一起经历的一般真实. 最后 看了男主 我才明白原来全世界的小孩子上课都会偷吃零食 都要被叫到教室前面背课文 不分重中外.
看电影的时候,我在纠结一个问题,拿破仑的嘴巴就不能闭上片刻么。
虽然这并不是重点。
可是,就是这个小细节,让我对拿破仑产生了“怪伽”的感觉。
但我想,对导演,对观众,对“拿破仑”自己而言,永远合不上的嘴真的很重要,这不仅是外形的与众不同,而也是导演匠心独运的拍摄点之一。
拿破仑是个挫人,大家是这么认为的。
行为举止的不合时宜和怪异让拿破仑显得那么的不合群,但是拿破仑好像偏偏少了点叫自知之明的东西,当大家都想迅速变得合群,变成一个样子,变得所谓的受人欢迎时,拿破仑却并不为所动。
但,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偏偏有自己的坚持。
电影略微沉闷,亮点来自竞选会的精彩舞蹈。
结尾处拿破仑继续在操场独自玩着风车球,然后黛比加入了他。
一切照旧,拿破仑还是那个拿破仑。
这也许是影片想要告诉我们的——“怪伽”的生活哲学。
我们生来自由不设防,但是参与社会活动后,从幼儿园开始,我们渐渐明白我们应该合群。
我们为那些不一样的特质焦虑,我们害怕被孤立。
其实我们内心不够强大。
我们甚至会为了合群而刻意改变自己。
这种改变看起来悲哀,却也无奈。
可人么,说白了也就一辈子,不为自己活,为谁活?
也许没有想象的那么坏,如果你真的和别人不一样。
就算你没有改变社会的能力,但至少你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活出自己。
某些时候,你不一样的频率和步伐还能活出不一样的精彩,而不是所谓的同样的面具。
这部电影是社会学的老师最爱的电影。
他说,每次看这部电影就能从中获得很多力量。
特别是听到那句“我做我觉得应该做的事。
”台词确实给了我些许的触动,但是于我自身而言,它更像是一个心理暗示,需要自我不断的供给勇敢和果断。
《大人物拿破仑》是一个自传,但又像是一个乌托邦,既治愈又疗伤,有时我们偏要这样的一个幻象来深陷其中,逃避现实。
直面血淋淋的事实,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对看不惯的事做出微薄的抵触,这样简单的事做起来却并不简单。
对多数普通人来说,看得太透不是好事,因为无法解决问题,还让自己难受。
而每个人总有自己在乎的事,那个就是本我的软肋。
这个社会,没有特殊之处,平凡的人是很难活得又拽又自在的。
我们太害怕成为“异类”,即使知道活出自己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糟糕,勇敢的表达,或许真能收获不一样的东西。
挣扎也好,找寻出路也罢,总有一天我们会被这个社会磨平而变得圆滑世故。
不算坏事,因为我们需要生活,需要好好生活。
不管怎样,我想在内心保留一个没有被改变的位置,为自我留一个地方,不会迷失。
就算是“怪伽”的生活哲学吧,一个强大的自我也比什么都强。
搞笑、灰諧的確是看此片的主要因素,是實情,但笑過後想想,其實也很寫實,本人亦建議一些已經脫離了校園生活的朋友再三回味片中的一磚一瓦。
Napoleon 未必一定是您校園生涯中出現的一角,因為他可能就是您自己的倒影,那些焦慮、煩燥不安、任何時候總要「有自己一套」。
有位愛出風頭的、有位欺善怕惡、加多位怕羞仔,這種校園中的戰隊模式早就在《叮噹》中出現過。
片中往往都有些淡淡的笑話跟愚蠢的行為令您發笑,但更加會是大笑一輪後再匯心微笑;年少無知,就當要跟心儀的女孩子搭訕時第一句竟問「妳覺得自己很胖嗎?
」,這樣「精警」的對白毫不間斷地出現,那就看您跟哪一段產生共鳴。
但不得不提是結尾 Jamiroquai音樂伴著Napoleon從影帶中秘密練成的「舞功」,禮堂立刻變成的士高,務必留意。
*有位切雞員朋友都寫了編《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http://21thfriend.blogspot.com/2005/09/blog-post_15.html)》,他介紹我看的,但講到尾講TYPO,激死!
這裡我更有興趣的是以下這一幕。
Deb見Napoleon坐在樓梯上畫畫,便問他在畫甚麼,他答:「Liger(獅虎)」。
我的反應是「頂!
玩呀!
」。
不過我原來「頂」錯人,Liger(獅虎)是真的,是一種雄獅與雌虎交配後所生下來的,其實就像驢的情況,相反言而亦有Tigon(虎獅),則是雄虎與雌獅的配種,更有一些雜種及雜雜種,甚麼Tig-liger、Ti-tigon、Tiglon...真的有興趣的話,這裡的連結(http://www.geocities.com/pride_lands/Liger_Tigon.html)大概都可解答,內附各種父系母系圖表,很詳盡。
再說,古谷實的漫畫中也曾有一則會令人有起疑的章節,究竟貓跟狗混種後生下來的動物會怎樣叫呢?
書中的答案是「啊」。
我都講到尾講National Geographic,哈哈。
GOSH IDIOT圖片來源 : http://www.geocities.com/pride_lands/Liger_Tigon.html《Napoleon Dynamite》Officel homepage : http://www2.foxsearchlight.com/napoleondynamite/http://kahsone.blogspot.com/2006/02/napoleon-dynamite.html
神经病
jiong片……
呃!
小人物的圣战
似曾相识~~
waste of time
我认识一个老外,那老外认识这电影的导演。
呆逼
平凡小子的琐碎生活
弱智得超级摇滚,嘴巴从来没合上过,那段舞蹈太精彩了
一本正经的讲冷笑话
真tm好看...(看的睡着了两次)
青春是平凡而唯一的
啊??我觉得多牛逼啊,当年在看MTV爆米花奖的时候就惦记着这部了,果然不错,这让我想到了前年看的《鹰与鲨》一个类型的冷和闷的幽默,但不得不说,这《鹰与鲨》学别人真的没学到家啊,看看人家,多学学人家,要不你就别跟着人家拍这类的电影了,你不是那块料。
napoleon在jamiroquai的canned heat中舞中我天地!~
勉强及格。95分钟版。像是电影版的四格漫画,结构松散,围绕几个主要角色铺排各种冷笑话,几乎所有镜头都是固定机位,演员们做着面无表情中偶尔激动一下的神经质表演,但好在控制的到位,全片都充斥着丧丧的气质,不会让人觉得造作。男主第一次找女主搭话,这傻丫头吃的满嘴残渣,她给男主老叔拍照,想象你在一群海马周围的话术也是没谁了。后半段那场学校竞选总算让剧情有了个主线,墨西哥好友殴打竞选对手娃娃,男主为好友抛头露面大秀舞技终于让全片漫长的蓄力释放出来了,这段舞跳得非常好,反差强烈。你看男主这伙人,活在自己怪异的世界里,笨拙、被看不起,但还是有黑人大妞、墨西哥酷炫表哥、和男主一样笨的姑娘来拯救他们,很治愈了。而且全片充满伏笔,剪辑交代事情也很利落,充满自信洒脱的独立电影气质
young forever..cold story...boring sometime
怪逼的春天
好冷啊~~~~~~~~~~~~~~~~~~~~~~~~~
片子的主人公Napoleon和他的好朋友们非常蠢,看的时候仿佛自己翻相册翻到初中毕业照、高中毕业照,甚至大学毕业照时候的心情一样。那时候思考世界的方式很简单,觉得30岁的时候要是还没有征服半个世界,就没有活下去的必要了。也很想起一个叫什么拿破仑或者炸药这样霸气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