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作,,,我的天哪多么动人的故事啊!
多么叛逆多么反传统多么幽默多么浪漫的故事啊!
女主按着拉丁文缓慢念出诅咒时监控室一片欢呼,争论虐待狂僵尸和普通僵尸又让幽默上升了一个度;我们不要你塞给我们的人设,俊男靓女就一定要是金发荡妇和运动健将吗?
不入群慢吞吞的走神小伙就一定是早早死掉的笨蛋吗?
一群可爱真诚的青年人,天真地走在命运设定好的道路上:海哥演的深情男孩,跨上摩托车说I never do,接着向一只飞鸟一样撞死在屏障上时我眼泪止不住往下流。
女主在码头和僵尸纠缠变成娱乐的背景,所有人开香槟欢呼仿佛她的痛苦是幕后布景。
可真的只有热血笨蛋无知小孩才沿着这世界的虚假翻开污浊不堪的真相,随着让我们狂欢吧一场盛大的在恐怖电影史上赫赫有名的怪物大屠杀展开了,要我说这个创意其实掩盖了电影本身的光芒,最后女主和Marty浑身是血相互依偎着抽最后一支烟,笑眯眯地说我觉得是时候让其他生物来接管这一切了,碎裂的石梯,崩塌的地面,怪物要从深渊返回,天啊你要杀掉眼前的男孩你就可以拯救人类,可是去他妈的吧!
我们要在一起甜甜蜜蜜笑着见证人类末日的到来!
太浪漫太够劲太颠覆太炫酷了!
如果这个电影商业气息淡一点艺术气息强一点绝对会成为我的恐影前几!
可我依然为这个如此动人的故事打满分!
《林中小屋》的开场让人摸不着头脑,几个科研实验室里的人在瞎对话,几个悲催的年轻人开车上路。
看起来,它和一般的无脑恐怖片没啥区别。
然而,当那只电脑特技做出来的老鹰撞上了隐形防护网,我开始明白,这是恐怖片版的《饥饿游戏》,一场献给观众的真人秀。
加油站怪大叔预示了恐怖来袭,挑逗狼头是戏弄观众的有惊无险,而这部电影的最大爆点并不是僵尸虐人。
至于最大乐趣,那当然不能被剧透,可以稍加提示的是到了后面,《林中小屋》变成了怪物的大联欢。
尤其是出现小屋开始,电影开始变成了各种恐怖片的致敬,像《鬼玩人》的场景、《寂静岭》的小姑娘。
与年轻人在小屋受虐的心惊肉跳相比,实验室的气氛轻松幽默,这些都为结尾的大反转留下了伏笔。
影片的创举不在于致敬或引用了众多恐怖片的人物形象或者精彩桥段,而是架空了世界,引入正常故事以外的全新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恐怖片的元素成为了各种被随机触发的道具,电影甚至进一步把观众的不满引申为诸神的怒火。
所以,来自全世界各地的献祭活动,表面是为了平息诸神,实际上是纾解观众的情绪。
因而,当日本出了《午夜凶铃》,瑞典出了《生人勿进》,一切就平安无事了。
表面上,《林中小屋》延续了女英雄、受害者和怪物的架构模式,众多被人为修改的设定成了某种讽刺,因为很多恐怖片会出现类似桥段。
实际上,在恐怖片已经被拍滥了的今天,观众想看到新鲜元素,就像超级英雄都要组成联盟来并肩作战。
《林中小屋》揭示了这个残酷的循环,各种惨死的角色,其实就是观众恶趣味的牺牲品。
面对《Cube》一样的魔方迷宫,我们不免要想到,其实,观众已经参与到这个机器程序的构建当中,成为了变相的编剧。
【mangazine|名牌】
起初关注这个片子,是因为Joss Whedon有参与这部片子,我想:哦,没准儿很有趣,但是我又担心他的fanboy故意吹捧他,在看了预告片之后我的怀疑就更加深了,但是在看完影片以后,我不得不说这是我今年到现在看过的最聪明的一部电影。
评论家往往把这个电影归为meta一类,但是这类电影有两个倾向,一个就是过于嘲讽,以至于变成喜剧,比如Scary Movie系列,真正的恐怖片迷是不会去看这类片子的,另一个就是Scream系列,虽然它也对同类型的影片加以引用并讽刺,但是没有什么深度。
这部影片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恐怖片,恐怖片迷不会对它排斥,同时它也是讽刺剧,它是对于恐怖电影的解构,告诉了我们在这些恐怖片后真正隐藏的是什么。
影片的开始却并不像一般的恐怖片,而是由两个喜剧天才Bradley Whitford和Richard Jenkins在实验室一本正经的谈论家庭生活,但是随着Amy Acker的加入,说什么瑞典出了事,然后日本日本的,你会意识到事情不会这么简单,随后影片进入老套恐怖片套路,我就不说你能从这片子里看到多少经典恐怖片的影子了,于是这部片子就在恐怖片,科幻阴谋剧,超自然神话之间不断变化,以至于最后它变成了讽刺剧而收场。
在我们看完了血浆,僵尸,贞子以及各种各样的怪物之后,影片更要让人们思考的是:我们为什么爱看恐怖片?
我们为什么会制造这么多怪物和鬼怪神话去满足这种欲望?
为什么全球各种文化中都有这种故事?
这些故事为什么会有一致性?
是因为我们对未知事物的恐惧还是对于生命的留恋,还是因为人类残存的阴暗面(屠杀,偷窥),亦或是因为我们仅仅想发泄生活中的种种不满(恐怖片中的贱人们往往死的最早也最惨,而现实中他们往往得志)。
在好莱坞不断向我们输出粗糙劣质的恐怖片的时候,这部片子是对他们最好的揶揄讽刺,作为观众(也就是片中的上帝)的我们观看这部片子一次又一次的觉得偏离了自己的想象而出乎意料,你要想的是我们为什么会这样想象,我们是已经被好莱坞洗脑形成定式思维了还是我们本来就要求看这样那样的恶俗情节?
我只希望某些愤怒的观众没有因为未得所需而像片中那样一巴掌把这部影片拍死。
所以片子最后说的:“People do need to change”不仅在说好莱坞,也在说我们观众自己。
这个电影受无数恐怖粉赞誉,称得上是近几年来恐怖电影中的神作,其匪夷所思的创意,颠覆性的情节设置,不同凡俗的结局,蜂拥而出的怪物,让人发噱的吐槽都让我欢乐不止,而最令我惊奇佩服的还是本电影创造了一个囊括一切地球怪物,可以解释所有相关恐怖事件的宏大世界观。
这里的所谓本地怪物指的是来自地球而非来自外太空的有生命无生命物体,异形外星人之类属于另一个题材,这些本地怪物大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动物类。
如本电影中出现的超大型巨蟒,变身杀人狂的unicorn,来自恐龙时代的食人翼龙,深海大章鱼,美男鱼,还有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纲目科的动物们第二类,人类。
两个小类,变态和变异。
撒汽油烤人肉的,推人下楼的,捆起来作解剖,捂塑料袋的,小丑……等属于前者,僵尸、狼人、受辐射变形的、满脸牙齿的……等则属于后者第三类,机械类。
我只看到一个电锯组合行走机器人第四类,妖怪类。
摄魂怪,日本贞子,树妖,会飞的东东……等和一般以现实世界为背景的电影不同,创造一部恐怖电影的同时也就是创造一个与现实世界迥然不同的新世界及支撑其运行的世界观,比如吸血鬼的世界,吸血鬼只能在夜晚出没,犬齿红眼身手敏捷,永生不死,惧怕十字架大蒜圣水等物,木钉入心而死,遇太阳则灰飞烟灭,;狼人的世界,狼人月圆变身,变身前为普通人,变身后力大无比血腥暴力,只有银可以克制;鬼魂的世界,恶鬼们由怨而生奇诡恶毒,祸害生人追魂夺魄,但也有佛道之流可以消灭之;僵尸的世界,人被咬后传染而成僵尸,食肉为生无知无觉,行动迟缓不惧刀枪,除了爆头别无他法;魔鬼的世界,天使和魔鬼,上帝和撒旦,天堂和地狱,圣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恐怖电影的增多,有一些世界观逐渐成熟从而成了固定套路,形成了类型电影,比如东方的鬼故事,西方的吸血鬼、狼人、僵尸、变态类型电影,这些类型电影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套世界观,虽然有一小部分电影大胆地对这些世界观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和融合,比如《僵尸肖恩》里僵尸打电动,《暮月》对狼人和吸血鬼的重新定义,《黑夜传说》中波澜壮阔的狼人和吸血鬼恩怨血泪史,《生化危机》僵尸起源新考,《黎明破晓》吸血鬼统治世界……等,但还从来没有一个电影尝试将所有这一切世界观全部统一。
在绝大多数人看来这种统一的世界观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况且还有实际的困难,比如东方的鬼怪和西方的天使魔鬼就不可能统一,基督教下的魔鬼和古希腊神话中的怪物不可能同台竞技,金刚和巨蟒恐怕不能上同一座山……《林中小屋》却完成了这个不可能任务,并且完成得相当漂亮。
本电影把所有以上一切地球怪物都置于一个全球性机构控制下,每一个与这些怪物们有关的恐怖袭击都是一次例行任务,现实中的恐怖电影其实都是这些任务的实况录像,这解释了从东方的怨灵到西方的鬼怪,从北极荒原的怪兽到亚马逊河的大鱼,从野外隐匿的食人者到城市中流窜的变态狂……的一切恐怖事件。
任务的最终目的则是为了保持人类种族的延续,目标人物的死亡标志着任务的达成,目标人物的幸存则可能预示任务失败——“处女的死活由命运决定”的游戏规则解释了为什么绝大多数恐怖电影的幸存者往往是一位女性?!
又由于献祭必须年年举行,所以恐怖事件总是一件接着一件没完没了,其潜台词就是——人类只要想生存,就必须得有人死于恐怖袭击,还真尼玛印证了“生命不死,恐怖不止”!
可又一次出乎我意料的是,导演在完善了一个具有如此颠覆性的世界观之后,却又亲手将这个世界颠覆。
这样一个强大无匹的组织竟然栽了无数跟头,贞子被一群九岁女孩化成了青蛙,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牛头怪被虐死,马德里的怪物被炸得粉身碎骨,连一向自吹“环顾天下,唯有日本可与争锋”的美国人也可耻地失败了,而且是败在一个爱吸大麻的“Fool”手里。
最终,两个幸存者在知道真相之后没有慷慨地选择“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反而毅然决然地选择让人类玩儿完,我可是邪恶的以为导演是在为拍摄恐怖电影寻找最高级别的道义支持——不拍恐怖电影,人类就要完蛋。
所以呢,最后我还是不得不佩服导演的创意和人文关怀。
《林中小屋》由克里斯·海姆斯沃斯 (Chris Hemsworth )饰演科特和安娜·哈彻森 (Anna Hutchison )饰演的茱尔丝,而且锤哥在影片中也显得稚嫩。
锤哥 从进入林中小屋开始,所有人的命运就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深渊。
还有影片中出现的画也挺有意思的【地狱场景】
意义不明的话 里面出现的各种怪物,还有地狱领主【类似于《猛鬼追魂》中的地狱修道士】,多少有些致敬前作的一部分电影。
地狱领主 还有就是里面的神秘机构,被主角团释放的怪物活活虐死【幸存下来的两人】,善恶终有轮回。
【千日谈春节版】20130209【动漫镜像】《林中小屋》:从春节格式短信说起 文/丹达 又到新的一年,蛇年。
那些格式祝福短信又会不断塞满我们的手机,微博和QQ。
尤其是今年,蛇,是一个非常难组出吉祥话的动物,也是非常方便和年份串在一起做设计的动物。
所以,在这里先祝各位新年快乐。
同时,这也和这部电影《林中小屋》,有着莫大的关系。
以往看完一部电影,我都不愿意去看各大网站写的影评,害怕和其他影评撞车。
但这部电影不一样,看完《林中小屋》后,你再去看那些几乎千篇一律的影评,颇有一种戏里讽刺带到戏外之感。
说起来,自然不只是影评,学术界每年制造大量的学术垃圾文章、过年收到的各种春节短信以及前几日看到的抗日奇葩电视剧作为《林中小屋》的反衬,更显得这部电影尤为的讽刺意味尤为突出。
如果因为先入为主看了百度百科里的影评,你的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一)隐喻与过度解读 有深度的文字,说了一百遍,自然也会变得肤浅不已。
再翻开影评的过程中,基本上可以断定,把最后的上古邪神解释为电视机前的观众这种说法,是最别致也是最深刻的。
为什么影片开头要围绕斯德哥尔摩进行讨论,为什么要把瑞典和日本牵扯进来;当影片演到中间,为什么一个恐怖片最后成为大团圆结局,屏幕上反而会打出“FAIL”的字样,要满足祭祀的神灵是一个方面,如果把恐怖片作为一个类型化电影,观众开始不断审美疲劳,又是另一种解读。
当最后存活的黛娜和马蒂来到地下石板,从更下层走出来的中年女子告诉他们,我们必须要满足这样的杀戮顺序,才能最后完成祭祀。
其实这里的含混与隐喻,已经可以走出两条完全不同的解释方向来: 如果把上古邪神比作喜欢不断满足自己周而复始的恐怖片情结的观众,那么如果不按已经模式化的类型套路来进行,观众就会不满意,用脚投票离开电影院; 如果把上古邪神比作已经不耐烦于类型化电影的审美疲劳观众,那么如果按照模式化的处女活到最后甚至成功逆转的结局,观众的态度就是电影中间很多屏幕中出现的“FAIL”。
究竟是哪一种,我们不得而知。
唯一知道的,是这种隐喻直接指向正在获得观影体验的观众,而不是一些人生思考。
俗话说“别人家的苍蝇最好打”,也是在说,当很多看似清楚的情况落到自己面前,大多人总也是看不明白。
当本文被创造出来,呈现到读者面前,已经成为其作品,对作品的阐释,就变成了一种再创作,只不过,究竟是遵循作者之意,还是遵循读者之意,发展到至今,成为隐喻与过度解读的一条分界线。
电影中的“有关部门”作为表意存在,其隐喻必然有着监视与控制的意味,当然也有命运与操作之意,而他们是否真的如同影评中,有着“电影文本类型化”一说,便摇摆与过度与不过度解读的模糊之中。
从二次元文化中分化出明确的BL倾向,到“心中有腐,所见一切皆是腐”的过度解读;从大量与成功学齐名的“阴谋论”书籍堆到各书店的柜台上。
我们的日常生活,因为个人偏见带来的过度解读,已经变得尤为突出。
去年年初的韩寒代笔门事件,挺韩方的意见便是“构筑阴谋论”,群体性事件尚且如此,日常生活那又如何?
当你认为《林中小屋》的深意是对恐怖类型电影的绝妙讽刺而旁人并未看出来,你是否有着“优越的智商凌驾感”,而未看出来其深意的旁人是否又有“那是你过度解读,他是不是那样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的想法呢?
(二)解构与结构重组 所谓解构,便是颠覆经典与传统,但当解构本身成为一种经典与传统时,再次解构,便成为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无论选择如何解构,伴随本身的,就是再结构。
亦如《西游记》之于《大话西游》,既有传统的经典结构下的严肃文学,又存在着无厘头美学体验下的荒诞化表述,再要拍摄同等类型的影像,要想不落窠臼,恐怕难上加难了。
如果真要如同出现“FAIL”字样的影视作品一般,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大小电影便会一股脑涌到你面前。
不仅剧情会相似,恐怕剧目也会更多雷同。
几乎所有一切动画片,我们都可以叫做“总动员”,玩具总动员、飞机总动员、超人总动员;几乎所有60年代的美国片,都可以叫做“风云”,西部风云、赌城风云、高校风云;几乎所有的爱情片,都可以叫做“之恋”,孟买之恋、东京之恋、广岛之恋;几乎所有的恐怖电影,大概也可以叫做“惊魂”,电锯惊魂、雪山惊魂、荒岛惊魂...... 想必我也不用再多提起,雷同的剧目或许比雷同的春节过年短信还要多。
说是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想必会颇为贴切。
在地下石板处,中年妇女走出来,她说,我们需要至少5个人当做祭品,一个荡妇、一个学者、一个运动健将、一个单细胞,还有一个处。
这个女子把这些在各种恐怖影片中出现的经典顺序尽数列举出来,让人想起所谓的各种回忆中必定会出现的人物模式。
想必自然是各种微博搞笑排行榜已经说烂了的段子,不过春节新年期间你看不到这些营销号继续刷屏,那是因为全民刷屏的年代下,已经不需要专门的俗套搞笑了。
比如我们总是会听说,在你的学生时代,总有一个眼镜、一个娘炮、一个假小子、一个胖子、一个傻子......细细回想,还真是这么回事;比如我们也总是会看见,每一个热血动画,总有一个没头脑和一个不高兴。
为了完成这样顺序的祭祀,中年妇女选择人为将这五个年轻人控制为他们必须找到的五个祭祀品,妄图再一次引进经典模式,让人们在心理预期中再次获得安全感的满足。
不可否认的是,如果光看电影介绍,我们会对这个带着尖锐反讽的电影抱有相当的成见,想必他一定是那种营造出恐怖、隔绝、神秘、人物等早已耳熟能详的方式电影。
恐怖不够,血浆来凑;血浆不够,尖叫来凑;尖叫不够,传说来凑。
尽管《林中小屋》确实是一部黑色喜剧电影,但它依然充满着经典恐怖电影的所有元素,只不过他以一种高度嘲讽的姿态告诉我们,以往的电影都会把这些元素处理地非常自然,仿佛来自人内心的真实意志,而这部电影则告诉我们,所有自己的选择,都是外在人为操控的结果。
如果你说这是对传统模式的颠覆,将我们习以为常并能给人带来持续刺激的感受的经典进行了消解,但外在人为操控这种方式,其实更多是隐藏于传统模式之中,在《林中小屋》里,把这种模式浮上了水面。
或许,就算传统模式也好,其他也罢,这模式本身,内部就充满着矛盾与同和。
(三)定位与外部认同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黛娜最后因为一句“处女”,而露出吃惊的表情。
因为在影片一开始,我们就知道黛娜和“混蛋教授”上了床,至于那个“混蛋教授”是不是片中的光头老头呢?
我们不得而知。
中年妇女说,我们需要五个祭品,我们对手上的材料了如指掌。
那个我们,指的就是研究人员们,同时包括了影片一开始在屋顶监视的人。
不过,既然黛娜不是处女,那马蒂也可能不是单细胞。
于是影片中潜伏了许久的细节被热爱考据的观众们又一次捞了出来。
有人说黛娜不是处,那就是那个荡妇,因为她从最开始就失去了贞操,而黛娜在电影中对马蒂和霍尔登都有好感; 有人说马蒂不是单细胞,那有可能是学者,因为马蒂在很多地方都展现了聪明的一面:知道古时逻辑、能设计自己的大烟枪、对那些神秘事物有警惕心、因为抽大麻防疫系统免疫,最后甚至撬开了通往楼下的大门。
于是朱尔斯其实不是荡妇是单细胞,霍尔登其实可能就是处。
不过马上就有另外的细节考据党将细节翻过来,说,不是这样—— 黛娜不是处,是单细胞,因为黛娜做事情总是很傻,也非常好控制,从她召唤出巴克纳兄弟就可以看出,同时她做事也是傻里傻气的,只知道尖叫; 那马蒂其实才是那个处,因为他吸食大麻,性功能丧失了; 这么说霍尔登不是学者,而是运动健将,我们从电影开始接橄榄球可以看出; 那么科特不是运动健将,是学者,因为科特在电影开始和黛娜对话时发现他懂得非常多。
...... 不管是什么说法,黛娜都绝对不是处,所以黛娜其实不是应该活到最后的女子,而是应该死去的人。
但为什么黛娜要对马蒂举起枪来?
因为中年妇女的一句话“我们对手上的材料了如指掌”。
中年妇女,绝不可能不知道黛娜不是处,但她还是这么做了,而且所有研究人员都这样相信,因为他们能够改变——外部认同。
于是我们发现,黛娜说“每个人都变得好奇怪”,那是因为朱尔斯被染发剂的催情素改变了;原本让大家抱团抵抗的科特因为气体发生了变化;大家马上就要逃离之前,隧道终于被炸毁了;就连百毒不侵的马蒂,都能听到相关人员的暗示“我要出去散步”。
所以,自我认定在这部电影中,其实是无效的,因为所有的研究人员,都能够改变自我认定,使其符合外部认同。
黛娜明白了这一点,终于举起了枪,对准马蒂。
而正如考据党们调查的那样,其实这五个人,每个人都有着五个祭祀需要的特质中或多或少的一部分。
上古邪神不需要管这些,他只需要“看见”就可以了。
当一行五人进入隧道,一只老鹰撞在电子屏幕上开始,上古邪神就只相信他“看见”的剧情。
正如我们观众,进入电影院开始,不会去预习这个演员到底在生活中是怎样面目,而只是相信他在这部电影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四)命运与自由意志 正如每个恐怖故事都会提前插一个预言者,在驶进林中隧道之前,一行五人遇到了一个满脸褶子的老年人,他像我们预计到的预言家一样,说一些含混不清的话,而这次语言,不仅仅是预言了这五个年轻人,同时预言了那些楼下的研究人员的结局。
不管怎么说,最后祭祀看起来是没有完成。
表面上看,是因为黛娜确实不是处,她被误认为处,导致整个顺序被破坏; 而在研究人员眼中,是因为马蒂没有死,本来应该死的人居然活着,导致祭祀不能顺利进行(这也是为什么当血盘滴入祭祀画的时候,马蒂没有死上古邪神震怒的原因); 中年妇女问他们:你们可以选择,或者和全世界人民一起死,或者为了全世界人民而死。
然后,要解释祭祀成功,也可以。
如果完全按照祭祀的定义只需要符合外部认同就可以,那一种奇葩的解释:巴克纳家族的女僵尸算作处,中年妇女算作单细胞,一起坠入地底。
最后露出一只大手的上古邪神,我们看不到尊容,他既可以被认为是因为祭祀没有成功而觉醒,也可以认为是最后祭祀成功之后的挣扎。
说来为什么最后会出现中年妇女,中年妇女说“最后一人,或生或死,命由天定”。
她说,这样的祭祀是需要不断轮回的,或许,她就是上一次祭祀成功剩下的处女,然后女僵尸便成为了单细胞。
这让人想起来一个已经被认为是谣言的段子: 房间里面有香蕉,有一大堆猴子,有猴子去拿香蕉就会被雨淋湿,所以大家自发组织起来惩罚拿香蕉的猴子,后来研究人员把猴子一点点换完,拿香蕉会被雨淋湿的设定也没有了,但所有的猴子还是会自发地惩罚拿香蕉的猴子。
当然,被“谣言粉碎机”粉碎之后,这个段子只能骗高考作文了。
不过,当某运货司机因故抛锚时,就会有一大堆村民抢货,前几天农民老秦取工资之后,被一阵风吹散的一万七...... 我就不用再说下去了,很难说,这到底是自由意志,还是命运选择你只能这么做。
当所有人都在地下室时,每个人都有可能唤醒他们的死亡噩梦时,他们有选择唤醒什么东西的自由意志,却没有不唤醒的选择,你能说这五个年轻人是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吗?
就连最后,黛娜和马蒂确实逃到了地下室,这样的追问一直都在,他们试图改变自己将死亡的命运,但他们的所有选择,都会通向死亡。
这和《俄狄浦斯王》是不同的,因为俄狄浦斯王和相关人员都知道命运会发生,但他们都选择了回避命运,然而正是因为“回避命运”的选择,才导致了命运的发生。
而《林中小屋》,这五个年轻人拥有的,只是“选择如何去死”的自由。
到底哪一个故事的悲剧意味会更浓,我们也不得而知。
在这个所有恐怖怪物都像博物馆展览品一样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故事里,《林中小屋》让我想起海德格尔对“林中空地”的定义,我们不知道的一切,就是“茂盛的森林”,当我们感知到自己存在时,便成为了不可逆的“空地”,而我们在“空地”上建出“小屋”,便象征了“所有的自我与他人、自由与命运、解构与重组、隐喻与显现的一切组合”。
Alien Beast - Generic reference to alien creatures. (ex. Alien). [Bet on by Bio-Med] 异形 电影:异形Ancient Ones - Generic reference to god-like beings such as Titans and Lovecraftian Elder Things.远古天神类似泰坦Angry Molesting Tree - Specific reference to The Evil Dead (source: Kristen Connolly). [Bet on by Wranglers] 电影:鬼玩人(1981)讲述五位青年去丛林小屋从一个老收音机中的咒语释放出了恶鬼(cabin in the woods有点影射此片)Bloody Bride (Possibly Summoned by Wedding Dress) - Possible reference to The Bloody Bride of 13 Curves Road. [Bet on by Digital Analysis] 血新娘 可能由那件婚纱召唤触发 传说:60年前的纽约Onondonga的Cedarvale Road(13 Curves Road是后来人们给的昵称)发生过一场车祸,一对新婚的年轻夫妇在他们的新婚之夜驾车在此路行驶此后车子莫名失控撞入附近小溪,两人当场死亡.此后60年,人们声称经常能在此路上看到一个浑身是血的新娘在路肩走过或者从后视镜看见她坐在他们的后座上.Clown - Generic reference to killer clowns (ex. It). [Bet on by Electric]小丑 电影:小丑回魂(1990)Deadites - Specific reference to The Evil Dead franchise. [Bet on by Story Dept] 电影:鬼玩人Demon - Generic demonic reference (ex. Night of the Demons).恶鬼 电影:恶灵之夜(1957)Dismemberment Goblins - Seen on the betting board and listed on credits. 肢解哥布林Doll Faces (Possibly summoned by matching doll face masks in basement)- Specific reference to The Strangers.面具杀手 由面具召唤触发 电影:陌生人(2008) Dragonbat - Unique creation (ex. Graveyard Shift). (Source: Script)巨型蝙蝠 电影:林中小屋Escaped Prisoners 越狱囚徒Evil Surgeons - Generic reference to evil medical staff (ex. House on Haunted Hill) 外科医生 电影:猛鬼屋(1999)Fat Zombie - Seemingly specific reference to Boomers from Left 4 Dead. 肥僵尸Boomer 会吐绿胆汁打爆了有绿烟的那位 游戏:求生之路 Giant - Generic fantasy reference (ex. Trolljegeren).巨人 电影:追击巨怪(2010)Giant Cobra - Generic reference to Giant Monster/Eco-Terror films (ex. King Cobra). [Bet on by Internal Logistics] 巨蟒 电影:眼镜王蛇(1999)Giant Spider - Generic reference to Giant Monster/Eco-Terror films (ex. Eight Legged Freaks).巨型蜘蛛 电影:八脚怪(2002)Hell Lord aka Fornicus, Lord of Bondage and Pain (Summoned by Puzzle Orb) - Specific reference to Cenobites from Hellraiser. [Bet on by Sitterson] 地狱领主 头上有电锯刀片拿着球与女主在电梯中对视的那位 由那个球召唤触发 灵感来自电影:养鬼吃人(1987)Japanese Floaty Girl (Kiko) - Generic reference to Japanese Yurei films (ex. The Grudge & The Ring.)日本女鬼Kiko 可能是贞子or伽椰子 电影:午夜凶铃&咒怨Kevin - Seen on betting board. (Possible reference to Sin City).食人连环杀手Kevin 电影:罪恶之城(2005)Killbot - Generic reference to Killer Machine/Robots films (ex. Hardware). 杀人机器or机器人 电影:霹雳战士龙(1990)Kraken - Generic fantasy reference (ex. 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 巨型章鱼 电影:海底两万里Merman (Summoned by Conch) - Generic fantasy reference (ex. Creature from the Black Lagoon). [Bet on by Hadley] 鱼人or水怪 电影:黑湖妖谭(1954)Mummy - Generic reference to mummies (ex. The Mummy). [Bet on by Psychologists] 木乃伊 电影:木乃伊Mutants - Generic reference to mutants (ex. Wrong Turn). [Bet on by Demolition] 变态食人魔 电影:致命弯道(2003)Patience Buckner - Specific reference to Alessa from Silent Hill. 寂静岭里的小女孩Alessa 电影:寂静岭(2006)Reptilicus - Seen on betting board. Direct reference to Reptilicus.怪兽 类似奥特曼里的 电影:异形再变(1961)Sasquatch / Wendigo / Yeti - Seen on betting board. (ex. Abominable).野人or温迪哥 电影:野人来袭(2006)Scarecrow Folk - Generic reference to Killer Scarecrow subgenre (ex. Dark Night of the Scarecrow). [Bet on by Data Archives] 稻草人 电影:稻草人的黑夜(1981)Sexy Witches - Seen on betting board (ex. The Craft). [Bet on by Archives] 性感女巫 电影:魔女游戏(1996)Snowman - Seen on betting board (ex. Jack Frost). [Bet on by Communications] 雪人aka连环杀手Jack Frost 电影:白色杀机(1997)Sugar Plum Fairy aka Ballerina Dentata (Summoned by Music Box) - Unique creation (source: Drew Goddard). 满脸牙齿的芭蕾女孩 由音乐盒召唤触发 电影:林中小屋Twin Girls aka Grady's Daughters- Specific reference to The Shining.双胞胎女孩 电影:闪灵Unicorn - Generic fantasy reference.独角兽Vampires - Seen on betting board (ex. Vampires). [Bet on by Distribution]吸血鬼 Werewolf - Generic werewolf genre reference (ex. The Wolf Man). [Bet on by Finance] 狼人 电影:狼人Witches - Generic witch genre reference (ex. Darkness Falls). [Bet on by Operations] 女巫 电影:暗夜鬼叫声(2003)Wraiths - Generic ghost genre reference (ex. 13 Ghosts).幽灵 电影:十三猛鬼Zombie Redneck Torture Family aka the Buckners (Summoned by Diary) - Mash-Up of Zombie, Torture, & Killer Family films. [Bet on by Maintainence & Ronald the Intern] 僵尸 由那本日记召唤触发 由很多混搭Zombies - Generic Zombie genre reference (ex. Night of the Living Dead).僵尸 电影:活死人之夜(1968)
这部电影对于天生的选择性障碍患者来说,是个噩梦。
如果我是片中的主人公之一,光是要不要和朋友出去玩儿,我就要研究一段时间。
在遇到那个加油站的所谓先知时,我肯定会被蛊惑。
在房间的地下室门打开后我不会进去,那些怪物所代表的召唤物,我可能根本不会碰触……好吧,恐怖电影不适合过分谨慎的人。
《林中小屋》的背景设定真是屌到爆,开始我还以为那个正在幕后观看游戏进程的是国家首脑或财阀,没想到就是恶魔本人。
片中最后“愚蠢者”和“处女”互相选择上的逆转着实能让我思考一生,到底是保护自己还是保护人类。
好在美国人在结尾时表现出了“爱咋咋地”的风格,让我释然。
不然一个男人因为一部电影沉思良久,显然不是一条汉子。
可做汉子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肯定先死。
精神病人思维广不是瞎说的,你看愚蠢者抽完大麻脑袋和身手那叫一个灵光。
有时间这部电影可以考虑出品电子游戏,我一定会买来玩一玩。
我很期待对抗那个脸上只有一张嘴的芭蕾舞女孩儿。
今天聊的虽然是恐怖片,但文字和配图都不恐怖,请放心地往下看,不过有严重剧透。
如果你是恐怖片爱好者,可以到 B 站搜索关注【网易王三三】或点击播放下方视频,《林中小屋》的视频讲解就非常恐怖了。
非战斗人员看的时候建议小窗。
如果你是个恐怖片爱好者,那么这部片子绝对会让你高潮的_腾讯视频
五年前,就是全世界都嚷嚷末日的 2012 年,有家电影公司特别应景地拍了部《林中小屋》,让观众感受下末日来临的恐慌。
《林中小屋》的老东家是狮门影业。
这家公司可以说是恐怖片生产专业户,二十年来做了一大堆经典恐怖片,比如《恐怖蜡像馆》、《人皮客栈》、《电锯惊魂》、《异形》。
故事刚开始就很套路:一群被荷尔蒙冲昏头脑的年轻男女,打算去一个人迹罕至的小屋度周末。
这一群人必然包含:一个温柔漂亮的好姑娘女主角,一个性感淫荡的坏女孩金发闺蜜,一个四肢发达的英俊小伙大锤哥,一个成熟理智的正人君子小黑哥,以及一个喋喋不休的话痨小马哥。
三男二女五个人,两对情侣一条狗,大家大手拉小手,去给敌军送人头。
这种五人组合的团战标配最早由《鬼玩人》发明,后来就变成恐怖片的常见套路。
按国际惯例,这一行人路上肯定经过一家破败不堪的加油站,然后遇到一个长相凶残的站主,收获一句意义不明的警告。
到达目的地后,他们肯定会看到一个小破屋,然后发现一个半遮半掩的神秘地窖,里面放着一堆很有年头的物件。
然后每个人瞬间智商欠费,开始对这些东西动手动脚。
好姑娘无意召唤出僵尸家族,主角团接二连三地去领便当,只有好姑娘活到了最后。
你以为故事真的就这么结局了,太天真了少年!
细心的观众早就发现了不少隐晦的铺垫。
比如电影刚开始出现的那位监视人员,比如飞鸟一头撞死在了隐形的屏障上,再比如这群神秘的科研人员。
你猜的没错,这个故事远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在五个年轻人被强行智商下线的时候,一场恐怖的直播早已开始。
这个神秘组织拥有操控这一小片世界的所有工具,他们在兴奋地下注,赌这群年轻人最后会召唤出什么怪物。
就在女主马上要被僵尸KO的时候,血厚的小马哥跳了出来,救了女主。
小马哥带着女主闯入神秘组织的基地。
异形女主雷普利化身幕后黑手跳了出来,解释了来龙去脉,想要强行给两位主角洗脑。
原来世界上存在一种上古邪神,这种邪神需要人类的血肉献祭来满足自己,否则就要毁灭世界。
神秘组织为了维护世界核平,就会定期派出各种怪物杀死一些年轻人来满足邪神的要求不过好姑娘和小马哥可没有牺牲小我拯救世界的高级思想觉悟,放任上古邪神破土而出。
看到这里,你有没有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反恐怖片套路的恐怖片!
小情侣为什么总爱在深夜钻小树林为爱鼓掌?
因为观众想看大尺度,于是神秘组织就释放了催情烟雾。
机智的大锤哥为什么突然智商掉线让大家分头行动?
因为观众想看怪物杀人嘛,神秘组织就喷了点变傻喷雾,让大家都变傻。
小马哥为什么中途掉线居然没死?
因为恐怖片中,肯定有个角色会中途诈死,然后再回来。
这个角色太出彩了!
一定要给大家讲讲。
刚开始很多观众都以为小马哥是抽大麻抽傻了的炮灰,看到最后才发现他才是真正的满级大佬。
第一,金发问小马哥社会分崩离析了吗?
小马哥说:社会在凝聚,一切都被记录存档在网上,我们可以随意定位任何人,社会需要离散,但人们没这个勇气。
仔细想想,你会发现小马哥很睿智地指出了网络社会的问题,人们愈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更加害怕脱离群体,也更加限制和禁锢自己。
第二,小马哥第一时间发了情况不对,他试图阻止女主好姑娘念出咒语,但是没成功。
紧接着他又发现金发和锤哥出问题了,保守的金发突然变得放荡,学霸锤哥突然脑袋犯浑。
第三,小马哥不但成功反杀,还用小铲子肢解了僵尸。
他发现了隐藏的摄像头,还破解了电梯开关,带着女主杀入神秘组织内部。
可能是大麻吸多了有抗体吧,这货根本就是个头脑睿智、观察力敏锐、战斗力超群的大佬啊!
你们可能都发现了,《林中小屋》整个影片都是在调侃恐怖片产业的发展现状。
从大尺度擦边球,到熟悉的杀人模式,这种模式化让我们形成了思维定式。
批量生产的怪物是电影公司和观众共同的杰作,我们对恐怖片的热爱似乎暴露出一些内心深处的东西,电影公司便把这种东西放大了,双方的欲望在流水化的运作下便成了恐怖片的业界现状。
话说这个片真是把全世界的惊悚片拿出来调侃了一遍,我随便举几个例子给大家看看。
1. 斯德哥尔摩分部失败了,谁都知道瑞典人说话没谱。
这个指的是2008年,瑞典拍的恐怖片《生人勿进》,当时轰动一时好评如潮。
制片方说的失败指的是《生人勿进》脱离了恐怖片的常见套路,打破了常规。
2. 日本人从未失手。
这个是说日本的恐怖片确实足够惊悚,在世界范围内都很受欢迎,也为后面日本献祭失败埋了伏笔。
3. 98年那次,化学部门出了问题。
这个梗可能来自《生化危机》系列电影,暗喻98年浣熊市事件。
按照《林中小屋》的献祭逻辑,浣熊市事件可以解释为,献祭失败,主角吉尔跑了,导致上古巨神族“暴君”被放出来了。
4. 装满了全世界怪物的魔方电梯。
这一幕称得上是经典镜头了,数不清的怪物被关在电梯里,电梯可以上下左右地移动,这可不就是《异次元杀阵》的既视感。
5. 永远的幸存者——异形的女主雷普利。
这位异型系列的长期幸存者,无意中形成了一种恐怖片的设定,那就是女性必然是活到最后的那个,《幸存的女孩》就是用这个梗拍的电影。
那个所谓的上古邪神不是别的什么,就是屏幕前的我们。
上古邪神和神秘组织什么关系?
那不就是观众和制片方的关系嘛。
为了满足观众对恐怖片的需求,每年制片方就得安排一些年轻人去送死,否则观众就要发怒,观众一发怒,对制片方而言可不就是上古邪神要毁灭世界。
说到底这种黑色幽默的自嘲和调侃才是本片的中心思想。
所以说,屏幕前的大家都好好反思一下,自己为什么会被卖片的盯上?
最后附赠一个小科普。
《林中小屋》出现的怪物种类非常齐全,在官方小白板上就出现了34种,电梯里收集的种类更是丰富,除了巨人、异形、闪灵双胞胎等经典角色之外,甚至连3K党都被收入囊中。
因为怪物实在太多了,挑几个典型给大家介绍介绍。
其实是因为懒
01 地狱领主说到闷骚,可能谁都比不上地狱领主。
影片中含情脉脉略带羞涩地看着女主的男人,其实是个杀人狂魔。
地狱领主的原型出自经典恐怖片《养鬼吃人》中的钉子头,在《林中小屋》中,钉子换成了锯齿,魔方变成了机关球。
地狱领主会把人倒吊起来,用圆锯分尸,最可怕的是,受害者被分尸了也不会死去,地狱领主会将他改造成与自己一样的怪物。
不仅如此,地狱领主还能读取记忆、制造幻觉、收割灵魂,简直就是撒旦一样的存在。
他从球中被释放出来,如果想要阻止他的杀戮,只能想办法逆转机关球,让他回到球中去。
02 糖梅仙子很多人都对这个原创的怪物糖梅仙子念念不忘吧,这个轻巧优雅的小姑娘,把脸长在了嘴上。
仙子一回头,灵魂抖三抖。
糖梅仙子的脸,尖牙利齿,层层叠叠,与七腮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种杀人芭蕾舞者的身份和电影《铁青》中的芭蕾舞者雷同。
值得一提的是,“糖梅仙子”的名字取自柴可夫斯基著名曲目《糖梅仙子之舞》,不知道他老人家地下有知,会不会从腐朽的棺材中发出愤怒地呐喊。
03 男人鱼西方的美人鱼源自希腊神话中的女海妖塞壬,她在海上用歌声混乱水手的神智,让无数行船葬身大海。
影片中男人鱼,原型出自1954年的恐怖片《黑湖妖谭》,不过这货没有继承到祖先的美貌,反倒和克苏鲁神话中“深潜者”的形象极为相似。
男人鱼在岸上行动缓慢,靠腹部及尾部摆动前进,力量极大,一嘴獠牙,吃嘛嘛香,吞食猎物时有血柱从背部气孔喷出。
性格特点不详,但杀人的时候会美滋滋地摇尾巴,大概是个闷骚。
在中国,人鱼的作用就是药用和食用,药效和用量在《困舆图说》和《本草纲目》中均有记载。
04 独角兽童话中的神兽,自带白月光属性,但在《林中小屋》中,温顺高冷的独角兽撒开蹄子狂奔,一下子把人捅了个对穿。
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独角兽堕落杀人的背后,是谁在露出邪恶的微笑?
事实上,这才是独角兽的本来面目。
独角兽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公元前389年,古希腊历史学家的手稿中,在《圣经·旧约》也有不少关于这种神兽的记录。
这种马身鸟翅螺旋角的神兽,不爱与人接触,却喜欢年轻的处女。
清醒状态的独角兽非常危险,堪称移动的利剑,额前的螺旋角最长可达2米,杀伤力惊人,它会主动攻击冒犯自己或者“不纯洁”的人。
05 小丑杀人小丑在很多影片都有出没,比如《小丑回魂》《外太空杀人小丑》《一百滴眼泪》等等。
小丑这的舞台首杀,最早源于雷翁卡瓦洛歌剧:在剧中身为小丑的主角发现自己的妻子出轨,便身着小丑戏服亲手杀死了妻子和奸夫。
比起艺术创作,真实案件更加惊悚,美国上世纪70年代,出了起震惊全球的小丑杀人案,至少33名幼童和年轻男性遭到名叫盖西的小丑强奸和谋杀。
去年欧美地区更是发生了性质恶劣的“恐怖小丑”流窜事件,造成了大面积的“小丑恐慌”。
小丑正从欢声笑语的喜剧世界分离出来,成为很多人的心理阴影。
06 面具杀手面具杀手最早出自08年的《陌生人》,一对夫妻在废弃的房子中被三个戴着面具的陌生人虐杀。
不过,《林中小屋》里的面具杀手,其佩戴的面具和“陌生人”相去甚远,反倒是和美国著名舞团假面舞客的造型极为相似。
一般情况下,面具杀手体型与正常人无异,但体能非常优越,多为专业杀手或雇佣兵出身,往往作案手法残忍,智商高超,偶尔会出现具有超能力的面具杀手,可以控制人的精神。
惯用的杀人手段是点火浇汽油,可以算是腹黑又残忍,优雅又做作。
小丑和面具杀手都是由人转化而成,却似人非人,他们带来的恐怖深藏在人群之中,让人时时刻刻提心吊胆,毛骨悚然,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恐怖角色。
《林中小屋》拍摄于09年,那时候克里斯·海姆斯沃斯还不是雷神锤哥,但后因MGM陷入财政危机,这部电影辗转流徙到了狮门手中,到今年才得以和观众见面。
这也算是一件幸事,狮门恰好也是拍小成本恐怖片发家的影业公司,这次《林中小屋》的口碑风评,或多或少也给狮门影业更多挺直腰杆的勇气,以《电锯惊魂》等血浆片为名的狮门,这次又带给了观众一次震撼的视听经历:You think you know? Think again.《林中小屋》是一部给恐怖片死忠的献礼,也是对恐怖片产业的一次嘲讽和揶揄。
电影本身其实仍旧是一部恐怖片,丰满的剧情和令人咋舌的恐怖场景,巧妙杀人模式设置和血腥的结尾,绝不会让恐怖片死忠们失望,而电影无处不在的反思维,反套路设定,各种辛辣的讽刺,又让电影有了新的意义。
可以说,《林中小屋》聪明的设定和恐怖、讽刺的均衡配比,正是它打动恐怖片粉丝的心的地方。
电影的开场就令人匪夷所思,两个男人一本正经谈论着让人瞌睡的实验室工作,观众的神经都要游离走了,当大家还在怀疑是不是走错了放映厅时,The carbin in the woods的电影标题却伴随着电光火石般的轰鸣音效乍现在电影银幕上,观众也突然被惊醒:《林中小屋》才不要那么无聊和套路化呢!
从电影剧情的大结构说,这其实和《饥饿游戏》的设定有些类似,两部电影中都有一个凌驾于普通人之上的组织操控着一场真人表演,区别在于,《林中小屋》中的神秘组织,必须以通过向全世界的选拔出来的参赛者提供恐怖场景,并最终期待恐怖怪物将参赛者全部杀掉,以祭祀地下的神灵,拯救全世界:参赛者对被操纵这件事是毫无所知的,而比赛的结果也关乎组织者的成败生死。
这种天马行空的科幻设定,给了在银幕前看电影的我们一记耳光:为何我们会有这么多关于恐怖场景的联想?
这些如机器般批量生产的怪物从何而来?
我们为何会洋洋得意,鄙视按照套路发展下去的剧情呢?
Answer(Da An居然是敏感词!
)其实在我们心中。
好莱坞套路化模式化生产的恐怖片,以及大量的日系、泰系恐怖片让饱览恐怖片的观众们形成了思维定势,怪物的样子也无非那么几种,所以当电影中五个青年最终误打误撞选中丧尸恐怖模式的时候,观众们不禁扪心自问:这些恐怖场景的联想,其实不都是来自我们的内心么?
我们内心黑暗恐怖念头的萌生,这次被《林中小屋》给带进了现实。
如机器般批量生产的恐怖怪物,影射的正是如机器般生产的流水作业的恐怖片,狮门自己也脱不了干系:《电锯惊魂》系列一路拍到了七,《死神来了》也拍到了五,就连《咒怨》和《午夜凶铃》,也被拍了再拍。
这些恐怖片之所以这么火热,又恰好来自于我们这些恐怖片粉丝的热捧。
于是这种恐怖片影响观众思维、观众继续热捧恐怖片出续集的循环模式,给了观众这样的思维定势:逃杀恐怖片就一定是挨个挨个死,而且一定是贱人最先死,然后一个个全部死完,到剩最后一个的时候,电影就快要播完了。
为什么?
因为观众就是上帝,我们对恐怖片有怎样的期待,恐怖片就把我们最邪恶的念头拍出来给我们看。
所幸《林中小屋》没有落入这样的窠臼,否则它也不过一部稀松平常的恐怖片。
它聪明的地方在于,先给观众平常恐怖片的甜头:大胸少女和壮男geek,吃饱了撑着要去丛林小屋野游,然后geek掏出趴体圣物水烟枪,大胸妹和狼头舌吻,壮男美女在单面镜前脱衣服,这都是观众们想要的情节。
当杀人模式开启后,我们当然会想当然地觉得我们都懂,野外逃杀系恐怖片,咱看过!
然而电影却一步步证明:我们想错了!
本以为少女也要死了电影就要结束了,geek男却死而复生,带少女进入控制组织老巢,放出各路怪物,真是恶趣味大爆发,这时候观众的思维才完全被颠覆,恐怖片粉丝也会为全屏幕的怪物大集合,恐怖片大汇总而肾上腺加速分泌,高潮迭起。
当然《林中小屋》的剧情太天马行空,以至于逻辑并非很严谨,不过这部电影的主题也很明确:认真你就输了!
咱玩的就是无厘头!
说几个爆笑的地方:1.少年啊少年,你的水烟枪太赞了,能抽能喝还能当武器。
(该物品真实造价居然高达5000美元)2.日本女鬼被孩子围着转,最后变成了一只青蛙,孩子们捧着青蛙喃喃自语,组织人大喊WTF!囧orz3.电梯里被剁下来却不死心的僵尸手!
笑疯了!
4.快到片尾时西格妮·韦弗(《异形》)又冒出来五分钟客串,说人家是处女,"We work with what we've got",咱有啥不就得用是不?
5.纯洁可爱的unicorn独角兽,变身杀人狂魔.6.电梯叮一声,全世界欢乐.7.才不要拯救世界,咱来吸口烟.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算是颠覆极了,将思维的反转玩到了最后一刻,恐怖片粉丝绝对会爱得不行。
果然2B青年欢乐多,三观不正的楼主也爱得满地打滚。
虽然不少普通青年看了没多久就WTF?!了,笔者还是忍住偷笑向广大恐怖片死忠们吐血推荐该片:这绝对是这几年恐怖片里为数不多的神作啊!
你们懂的!
翻页: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5409131/?start=100#comments
结尾还满有新意的。。。。
fool+virgin?
吊丝男女勇闯黑暗小屋,惨遭摆布,奋勇反抗,直至地球毁灭
我还是需要时间去接受恐怖片的血腥...
隐喻满分,片子流畅度减分。震撼人心的高潮让人目瞪口呆!
这是一部关于上帝与人的电影。
设定太棒了!好有趣!故事编排超级给力,节奏很紧凑,一边紧张一边给你点好笑的吐槽,日本贞子那部分我笑惨了……强力推荐的电影,不过不能剧透,一定要从头看到尾!
你在无数恐怖片的页面能看到吐槽角色智商低的议论,所以这片的编导就设置了“角色这么傻都是工作人员故意设置”的剧情,我不觉得这种反讽恐怖片的桥段有什么高智商的,而且你知道这些都是玩笑以后片子的恐怖感荡然无存,只有最后的大乱斗还符合本片黑逻辑,编导最后也编不下去了,弄个远古邪神就算交代
几乎不看恐怖片,但是还是要说,好好看!!!
需要很有耐心~~全剧亮点仅在最后二十分钟,来回看了好几遍,简直就是怪物博览会,很多不认识的总想着去补一补~~
没有最扯只有更扯,一点说服力没有,一个字:烂。
自认愚钝,看不出point在哪。
各种鬼怪我的爱么
吓死我了! 这部电影得出的结论就是- - 处女才能活到最后!
我赛,立方体杀人、养鬼吃人的山寨版本啊、僵尸、吸血鬼、怪物、生化病毒还有因为受原子核污染变成巨大的怪兽、人吃人互相残杀啊等等都是浮云,这么混乱这么奇葩这么颠覆世界观怎么做到的呢!!
影片题材不错,各种恐怖成分挺和谐的放到了一起,但总感觉演员的表演不自然!导演野心很大,演员不给力!
一般
跳着看完的,各种热门电影综合体吧
如此高智商的电影果然豆瓣又一次6.0了. 林中小屋拥有所有恐怖电影的套路,但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痴情怨女不断受折磨的老套情节, 片中提到很多关于人性, 公祭, 牺牲, 对象却不是片中的上帝,而是坐在观众席上的你我. 话说要没有你我这样喜欢恐怖片的人,又怎么有这么多恐怖片牺牲者?
这评分我又不懂了 原谅我是个没品位没大脑只知看画面的俗人 它的精彩到底在哪里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