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三个女孩

Three Girls

主演:玛克辛·皮克,保罗·凯耶,吉尔·哈弗本尼,蕾娅·斯密特洛维兹,莫莉·温德索尔,丽芙·希尔,彼得·辛格,安东尼奥·阿克儿,杰森·休斯,鲁伯特·普格特,罗斯·

类型:电视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三个女孩》剧照

三个女孩 剧照 NO.1三个女孩 剧照 NO.2三个女孩 剧照 NO.3三个女孩 剧照 NO.4三个女孩 剧照 NO.5三个女孩 剧照 NO.6三个女孩 剧照 NO.13三个女孩 剧照 NO.14三个女孩 剧照 NO.15三个女孩 剧照 NO.16三个女孩 剧照 NO.17三个女孩 剧照 NO.18三个女孩 剧照 NO.19三个女孩 剧照 NO.20

《三个女孩》长篇影评

 1 ) 女孩们要懂得保护自己

我觉得那些女孩们都缺少安全防范意识,无知,容易相信陌生人,随意就和别人走坐上车;缺少家庭的照看和关心,更多的是缺爱。

而且每次坏人找上家门来,父母都不在家,才人坏人有机可得。

看着她们硬生生被带去虐待的时候真的好气啊!

作为人类应该要懂得如何保护好自己。

接下来就是政治上和社会上的问题,之前看《spotlight》也是一样。

社会上的许多受害者需要得到可以倾诉和倾听的对象。

不可以默默无闻,让坏人逍遥法外。

当看到amber看着holly被父母亲带回家的那一幕流下的眼泪,也渴望自己能够被爱和关心。

 2 ) 意识

看了第一集 感觉自己快失控了 我总能被内容情节带入戏 泣不成声 内心充满了压抑她们手足无措 不知道如何去保护自己 及时采取了行动 似乎也得不到相应的回应 所以霍丽只能逃避 她害怕 她不敢面对家人 她绝望 身边的朋友保护不了她 还不得不把她向外推 面对那些渣滓的迫害 她无力反抗 父母之前不理解她 外人觉得她自作自受 她就像一只弱小的小鸟 没有保护 只有欺凌 还有多少女孩也像她一样 得不到援助 只能在这绝望的深渊徘徊 她曾是多么美好的花 却惨遭别人的摧残 谁能拉她一把 让她上岸 让她不再彷徨 不再受人凌辱当三个女孩得以救赎之时 我真的非常的感动种族问题 保护不到位 伸张得不到回应 故事里充斥着各种各样尖锐的问题 在英国这个国家 竟然还会有这样的问题发生 着实令人惊讶 这是我们不得不关注并认识到这类问题的重要性我们自身也应该加强对这方面问题的防范 而且当权利被侵害时 应该为自己维持应有的公正 几时个人力量微不足道 但也不能放弃

 3 ) three girls

第一集的Holly从鲜活的和家人争吵,到自爆自弃的和朋友鬼混,一直都很动人,然后慢慢开始转变,被性侵的时候的无助,报警时的愤怒,再慢慢变成毫无结果的暮气沉沉,在她只能借酒消愁时的暮气让我觉得这才是最大的伤害,没有了目标,没有了朝气,没有了生活的意义,到最后那些侵犯者都是guilty,她很平静,甚至在最后一个镜头面前还带着一丝若有似无的笑意,让人感觉到她的成长。

而安波尔,我觉得她很让人同情,她明明知道Holly说的是对的可是她却会在采访时诋毁Holly,因为她很谨慎,因为她害怕,这也是为什么她没有被选为证人后的失望与麻木吧。

但是她就是和Holly Ruby一样的受害者。

 4 ) 三个女孩‖草稿

这部剧不残忍。

残忍的是这部剧是真实事件再现。

才看到第一集,要出去玩了很久看不上,先把有关第一集的写下来。

第一集压抑笼罩着第一集,沉默无声,无处可见,又无处不在。

这一个小时里,我在心里不断的呐喊着“快停下啊,醒醒啊,帮帮她们啊”……当Molly第一次拒绝司机时,我希望他能放过她;当司机开车来要求第二次时,我希望她和她朋友的拒绝能起到作用;当她告诉警察自己被强奸后,我希望警察能有所作为;当她第一次回家时,我希望她父亲给她的不是吼叫是温柔的关爱;当她和朋友被塔里克带去被人强奸她说不被拒绝时,我希望她能夺门而逃不再被侵犯,哪怕只躲过了这一次;当Sara一次次呼吁大家的重视时,我希望执法部门能看到女孩们看似咎由自取背后脆弱敏感和不得已;当Sara第一次试图关心Molly时我希望Molly没有拒绝……这所有的“希望”都没能实现。

三个女孩在带去被强奸的路上喝着伏特加女孩们大口喝着伏特加,喝醉了或许就不会记得了,或许就不会那么痛苦了。

最绝望的不过是自己爬不出沼泽,无助地越陷越深,惊慌失措时向别人求救,不仅没有人帮助,还有人啐一口唾沫说“呸!

你活该!

”Molly刚开始为什么会拒绝Sara?因为她单纯地把所有能帮到她的人划为一类,那一类人中的警察让Molly深深地失望了。

求救后事情没有变得更好,反而更糟。

Molly会理所当然的认为求救是错误的,是没有用处的。

不求救只是被强奸,求救却会被杀,更会殃及到家人。

那,就忍下吧。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所受的罪是本应该的,他们有着你所不知道的处境。

刚开始看的时候特别震惊,为什么社工和警察没有一点点的同理心?

你们衣冠楚楚的坐在办公室喝着咖啡,与此同时你们辖区内有多少女孩正在受着煎熬忍受着随时可能发生的侵犯?

她们不是生来如此,她们的脆弱迷茫正在被人利用,你们怎么就意识不到?

你们怎么就是不明白不是所有孩子都懂得怎么拒绝别人、怎么保护自己?

看到后来,我突然意识到我和他们犯了同样的错误。

我怎么就没意识到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良知呢?

我怎么就不肯承认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衣冠禽兽呢?

他们没有错。

所有人都无意识地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世界,从这点看,我和他们没有任何区别。

不应该有所谓的道德制高点,人和人的本质不同而已。

(😂可我又总觉得哪里不对,这场悲剧谁应该为此负责呢。

那些强奸犯没有意识到自己做的不对吗,还是也觉得自己做的不对?

我记得谁说过“没有人会做自己觉得不对的事情”。

这句话真的对吗?

我去仔细思索再来写啊哈哈哈哈……)2017.6.11————————————————————————2019.10.29 一转眼,距离上次写这个已经两年半了。

看第一集时,我刚刚高考结束,看完最后一集时,我已经大三上学期了。

这几年,我的变化真的是太大了。

当我再看这部剧时,心里已经没有了之前的心痛和悲愤,就这么对于社会之恶产生了习惯,会皱眉,但不再惊讶。

对于文章最后的问题,我也有了答案。

他们确实,没有错。

但是没有错不代表合适,没有错不代表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没有错不代表不会给别人带来伤害,没有错当然更不应该代表不用承担责任。

You didn't mean to do it. But you actually did it.

 5 ) victims of the system

看完是真的很压抑了,真实案例改编,这47个女孩在生活中是受到了多少的压力与无奈呀就因为平时看起来像社会妹所以所说的话不值得信任?

我一直以为zgzf已经算腐败的了没想到外国也是这样啊希望那些崇洋媚外的狗们看看了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很美好,法律都很完善,警察都会一呼百应,这个社会常常会出现很无奈让人无法相信的事情。

女孩们也就十五六岁甚至更小,哪里懂这么多道理呢,被人威胁强迫,不敢发声是很正常的吧,更何况她们会觉得承认自己被猥亵强奸是件很羞耻的事情,所以整件事并不能怪罪于她们。

要怪也只能怪这个社会太黑暗,好人太少而坏人太多。

因为种族歧视,而导致这桩案件迟迟没有被通过,这多恶心啊。。。

种族歧视?

我们说过什么了,我们才被歧视的更严重,再说了我一直觉得他们那边的人都蛮。。

一言难尽吧。

不多做评论。

就是这样的傻逼,到了法庭上还敢义正言辞的说自己没草过他们,还依然能把事情说道种族歧视上,想来这样的人也真的是无可救药了,希望他在监狱里能被好好修理一下,这样的坏人啊最好永生都不要再被放出来,让他们自生自灭,永世不得安宁吧!

整部剧让我感触最深的是holly的父亲 他永远站在她的一边,相信她扶持她,就算在最后也抱着她对她说你是我的骄傲,经历了这么多却依然选择相信女儿我真的超级无敌感动了,我的家庭向来没有这么完美也得不到父亲的疼爱,所以这可能是我看到这一幕内心被触动的原因吧。

正义会迟到但不会不来,可我觉得这一次的正义来的也太晚了,晚到这些姑娘们根本不在乎那些坏人们是否会被抓进监狱,而sara这么一位尽心尽责的人却在最后被辞退,这个社会也太恶心了吧!

我觉得造成辞退的原因可能是腐国政府不想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想让外界评论自己缓慢的行动,更不想让群众对社会感到失望,可当他们辞退Sara,并且对当年那些不负责任的警察只进行口头教育时,他已经让那些民众们的心碎的一塌糊涂了。

正义已经落在了这些女孩们的身上,为什么就不能再降落到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帮助她们让她们重获自由的人们身上呢?

这个世界未免也太不浪漫了吧!

最后的最后,我真的很佩服holly这么多年以来一直没有放弃追求更好的生活,即使被强奸了,生活一团乱了,甚至怀上了那些坏人的种也依然没有放弃生活,先是把孩子生下,再去考大学,一路走来这样的心酸又有谁能懂,这样惨痛的经历又有谁能体会,她终究是个英雄,是个令所有人敬佩的女英雄。

 6 ) 关于女性性侵,我必须要说的那些话

这几年性侵案层出不穷,社会舆论多了,媒体关注度也高了,但思想还是老样子 。

前几年的三色幼儿园,空姐奸杀,再到滴滴事件。

还有更多更多我们所不知晓的性侵在发生。

但旁观者,舆论又在对受害的女性们做些什么呢?

他们说“为什么你会被强奸,还不是因为你不检点”“为什么这么多女孩他偏偏强奸你?”“你穿着这么暴露,强奸你是活该”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作者林奕含说过:“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屠杀是房思琪式的强暴。

”性侵仅仅只是开始,后面旁观者对受害者的辱骂才是无穷无尽的地狱。

前段时间大热的英剧《她说:女性人生瞬间》中有位小姑娘提出了质疑:“为什么我们明明是受害者,却反而要被囚禁?”

《三个女孩》中,当警察知道霍利在被强奸之前有过几次性行为,马上就把被强奸的原因归结到女孩的身上。

警察的态度为什么施害者被你们可怜,而受害者却被你们攻击?这个社会很奇妙,当孩子被性侵时他们会站出来攻击施暴者,我差点就以为这个社会真的醒悟了。

他们会在看《素媛》《熔炉》或者是国产的《嘉年华》假惺惺的哭几声,以证明他们不是吃人的怪物。

“天哪,这个孩子真可怜”“校方必须负全责”但当受害者成年了,或者稍微大了一些之后,他们就连惺惺作态都不愿意了。

之前老听奶奶念叨,说他们那年代有个女娃被强奸了扔到了河里,第二天被人给捞了上来。

叫她妈来认,她妈也看出她是她的女儿,却死不承认。

把头背过去连看都不愿了。

她嫌丢脸。

象征正义的人们就更胆大了,他们把女孩的衣服扒光,往她的下体塞石头,做尽了之后,还要一人跺上两脚。

仿佛这样才能把她的罪恶洗尽。

但是女孩做错了什么呢?

奶奶很冷漠的说:“谁叫她不检点,骚货。

”这种事她见得多了。

我听完有点难受,但那时我还古板的以为,时代变了。

受害者会被维护的。

直到这段时间的滴滴事件,网上对受害者的谩骂,我知道,我又错了。

这个社会,还是老样子。

Sarah让女孩报警

之前看过别人写的一篇文章,讨论于到底女孩的穿着和被强奸到底有多大的关系。

讨论的结果是,没有任何的关系。

归根结底还是法律和社会管理的问题。

旁观者永远在受害者的身上挑刺,只因为你不是完美受害者。

难道,做一个受害者,都要讲究资格论吗?

但是,这个社会必须改变了。

因为受害者没有错。

《她说:女性人生瞬间》二零一八都快过去了,这是新社会。

真正的受害者应该被保护,被信任。

而不是被二次强暴。

 7 ) 我叛逆,嗑药,滥交……但我真的是个好女孩?

花了好久时间追完了这部三集短剧,然后想到了同期看过的《亢奋》。

一部是女孩们的不公遭遇,一部是青少年们的堕落史。

八竿子打不着的内容,但是我却有同样的感受——关于成见。

《哪吒》里说,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

《三个女孩》,第一集以霍莉为视角推动。

这一集是我看的最慢的一集,当然一部分原因是事件太沉重。

可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成见……我自己的成见。

她为什么要和那些人在一起?

她为什么在遇到强迫性交易后还和那些伙伴鬼混?

她为什么可以对父亲做出那样的举动?

她为什么如此叛逆,对家人,对帮助她们的人?

……她为什么这么不讨喜?

她为什么这么不讨喜?

她们为什么这么不讨喜?

这是我看剧时,一度出现过的感觉。

这么不讨喜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经历吧?

我一度觉得,这是她们作出来的结果。

这,很可怕吧?

因为她们不是我想象中楚楚可怜的好学生,所以类似于《熔炉》里的遭遇,却一度得不到我的同情。

真可怕!

前几天追完的《亢奋》,似乎更极端阴暗了一些。

迷茫颓废的少年们,每天沉醉于毒品.性爱.暴力中,然后……各怀心事?

想想都不可思议。

相比于《女孩》中的三个少女,这是一群更沉沦而不要救赎的青年,这是一群看到就想要远离的青年。

她们应该是每个家长嘴里的噩梦吧:离那个人远一点,别被他带坏了。

嗯……就是这样的孩子。

即使追完了剧,即使剧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有揪心的点,即使他们选择堕落无关乎他人,即使他们中很多人并不想伤害别人,我依然不知道这些角色是否有什么现实照应?

或许是被国内根正苗红的电视剧教养得太好了?

我学会了不要看不起有某一方面不如你的人,帮助那些被欺负的人,把机会给认过错的人……但那些过着和你的生活截然不同的人生的人,当他们出现在我的世界格格不入,又能不能平静的,不多思虑的对待他们?

她嗑药……她裸播……他变成了她……她滥交……这些过着极端生活的人们,如果受伤了,如果遭受了不公平的对待,如果被欺负了,如果需要帮助了,我会不会公正得对待,还是心里已经失了衡正等着幸灾乐祸?

不不不,如果这些太极端了,那还有,ta的性向……ta来自……ta信仰……或者只是单纯的,就ta,能干出什么好事?

你看,成见有多简单,有时候一个名字就是成见。

就像《三个女孩》的最后,女孩们虽然在法律上胜利了,但是人们依然会带着成见:一个十三岁的姑娘怎么会……犯人们虽然被惩戒了,但也把成见带给了巴基斯坦人:要远离他们,他们很危险……不仅仅是这样哦,即使是我们这些观众,也在借题发挥着我们的成见。

哼,信仰?

哼,国家?

哼,……你瞅,明明一个暗含“剔除成见”的故事,却成了成见的佐证……而最可怕的是,想着呼吁剔除成见的我,在写下了这些之后,依然改变不了脑子里那些“果然……就是这么……”的判断式,怀疑电视里都是骗人的,觉得那些不符认定的情况只是个例……结果,当我发现我改变不了一些成见的时候,我告诫自己要善良,那些成见不表现,不渲染,不张扬……呵呵,多……伪善。

 8 ) 政治正确

在开庭前,有个英国人对被告律师吼:巴基斯坦佬!

明明他愤怒的是巴裔犯罪团伙,却因为肤色骂错了人。

这类人往往会评价这部电视剧的重点是欧洲大圣母。

巴裔社区讨论中,被告律师说事实是,90%案件都是白人单独所犯。

有出租车司机说如果有人因为不愿意上车怎么办?

有人回说那乘客就是种族歧视分子。

接着开始讨论对女性歧视:穿那么短的裙子,过早的性交化妆,晚上出门等等不就是增加被性侵的风险么?

只从赵国未成年女性角度说,贵国改动女性校服为裙子,有很多人说天啊这不是学日本增加援交少女的几率么?

外国人那么小的岁数开始化妆不是教坏小姑娘浪吗?

我恶意揣测贵国要求女孩纸不打扮,不追求美的出发点是类似巴基斯坦等绿绿国家男性所想的,穿得骚才会被性侵,女人一浪就是贱货。

可大数据显示,未成年人被强奸基本是熟人强奸。

能理解赵国父母希望女孩纸也能上进有个好前途的心情,但这不是建立在女性的羞耻心上。

在一个父母关爱的家庭里,学习完整性知识保护自己身体,正确处理可能的性侵等情况,同时社会严惩罪犯。

在这部电视剧里,holly父亲训斥不要和这个社区的做朋友,跟我辈长辈说不要跟成绩差的孩子交朋友真异曲同工,一个种族歧视一个成绩歧视,但就是不告诉你怎样交朋友。

ruby说那是她人生中最美妙的时期,除了被性侵,其他时候男人对她都是甜言蜜语和鼓励支持,满足口腹。

因为她们还是孩子,在自己家庭只能得到嘲讽式关爱,没有受到正确的爱护,没办法辨别什么是爱什么是利用。

ruby怀孕时见到她妈第一反应是我妈会打死我,这跟holly不回家宁愿跟狐朋狗友一起混是一样的,当holly父亲第三次跑去青少年之家找holly哭着说是爸爸的错,不应该指责你,你能回家吗时,Amber那个帮助犯罪集团吊妹纸的姑娘躲在窗帘后哭。

有人指责林奕含的父母,男朋友为什么不帮助她杀了那个禽兽老师。

因为我们活在法制社会,因为"就是那种态度"。

holly告诉了警察,社工,但是社会执法机构恐怕歧视少数种族这个罪名,恐怕非处女告性侵评审团会认为妹纸贱。

也许跟林奕含那样的乖乖女有所不同,但我看到有人说都能跟禽兽保持那么长的关系,证明乐在其中嘛。

恩,男权无时无刻都能找到女人贱这个证据来歧视受害者,却不思考为什么未成年人斯德哥尔摩症的源头是什么,"就是这种态度"。

甚至还有人指责林奕含自杀很懦弱。

剧里holly本来都想考着上大学,现在强奸她的罪犯还能在社会光明正大行为,而holly家又没钱搬去好一点的社区,总会见面和害怕被报复的这份痛苦,连社区sara那样的好人都没好气说,过了四年才来调查,难道我们还要感恩吗?

更何况,林的那个禽兽老师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如果未成年女性时时刻刻活在被性侵走去歧途的风险下,到了成年人的选择自由下,那些家庭教育缺陷导致自尊自爱心缺乏就变成让人嘲笑的自作自受。

而稍微聪敏的女性就被歧视剩女不好嫁,老了离婚好辛苦等社会舆论,再加上工作强度的上升和工作男性的自由对比,竟然能让工作女性群体撕逼家庭主妇群体跪着口交不腰痛。

自由得做自己,永远得不到主流的承认和鼓励,出力还要被扣上大帽子。

难道获得真爱的爱就可以解决自身的荡妇舆论(更不用说婚姻出轨率60%),还不是夸你伴侣对你好,你才命好?

当然,不在乎男女歧视,闷声赚大钱是种现实主义活法,往往某些智障还会跪舔。

但平权远远不是如此逃避。

平权站队只有支持与不支持,没有中立这一说法。

还有评论说只要自己女儿不被强奸,这种逃避式保护主义胜利法真是比改变性取向还难。

成年人被性侵主要发生在婚内,贵国结婚是常识,其他形式都是有点病的表现,真的觉得林奕含笔下的事实还不能让自以为是男权受益者的中产警醒吗?

 9 ) 有什么能比真实更骇人

首先,你会看到“This is a true story.” 。

然后,你每看一段都会想要杀那么一两个人。

这部电影告诉我:我必须非常强大,才会敢生一个女儿,因为我要教会我的女儿很多。

我要给她富足的生活,让她无需接受其他人的赠予甚至强迫的交换;给她足够的关怀,让她受了伤知道回家;还有,教给她最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无论发生什么,说你真实的内心,向你信任的大人发声,没有什么不能解决。

当无用的大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尝试解决,可最后我们得到什么?

萨拉,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为之奔走的社区未成年人性保护者,事件后被立即调离岗位,第二年被裁员。

那些警察,当初报案时视若无睹还对她们带有偏见,不立案起诉而让孩子们在那之后的两年都生活在阴影之下,最终却无人受到任何指责和惩罚。

对这些孩子,我怒其不争,又哀其不幸。

女孩子应该受到更多保护,得到更多爱和教育,并且永远学会保护自己。

 10 ) 姗姗来迟的体制自我反省

这两天买的《局外人》这本书到手刚看完序言,感觉跟此片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剑有所指资本主义的体制问题。

短短三集,却交代了一个大案和整个体制的腐朽之处,看罢也才觉得这些仅仅是冰山一角。

受害者曾在被迫害的第一时间求助过警局,但不了了之,后来加上施暴者的威胁,在那个年纪只能抱着对整个体制的失望继续遭受迫害。

当然,什么社会和团体中都会有明眼人,能将案情翻然于天下,替所有受害者在数年之后讨个公道,也实属不易。

不过,好人就一定有好报吗?

片尾交代了,那个女警察内心过不去觉得背离当时做警察的使命离职了,沙拉后来被裁员。

所以,这才是第一季,这是真实改变的事件,莫非续集要讲体制改革了么。。。

《三个女孩》短评

非主流模式

9分钟前
  • 积极向上
  • 很差

正義被政治綁架

10分钟前
  • Wingsu
  • 力荐

我大概不太适合看剧……还不如拍成纪录片

11分钟前
  • 蒙娜二世
  • 还行

Sara跟Holly真的是太A了。制度是越用越僵的;且与此同时,钻制度漏洞的人也只会越来越多,所以导致越来越多的诉讼程序因为法律漏洞而成为“完美犯罪”而定不了案;以及体系内的人,整个监管机构的麻木跟人浮于事。但在某个角落仍然会有Sara跟Holly这样的微光闪现,这可能就是值得我们“再相信一次”的唯一理由吧。

15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女性导演拍的非常细腻到位。第一集的让我差点压抑的没有看下去,受不了女孩子如此的懦弱,受不了那些男人令人发指的兽性。。第三集,看到19岁的holly说,i want justice,一下眼泪就爆炸了。震撼,触目惊心,bbc的短剧水准真高。

18分钟前
  • ztlpoppy
  • 力荐

看完有些压抑,心情不是很好,降一颗星

19分钟前
  • 呆呆
  • 还行

还是很程序化的叙事和表演。看完这些暗地里鼓吹司法进步,受害者又成了旗帜的剧有种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作故乡的荒谬感。做中间人的老鸨女孩惹人心疼。

22分钟前
  • 深鲨
  • 还行

她们也许不完美,也许是问题少女,但在这个未成年人性侵案中,她们是受害者。

24分钟前
  • 倪娜
  • 推荐

交朋友比学习重要。。。。。真的

25分钟前
  • 王大可
  • 还行

希望越来越多的正义能够得到伸张

27分钟前
  • Bandersnatch
  • 还行

那些打着“种族歧视”当挡箭牌胡作非为的人渣 活该你们被歧视

30分钟前
  • HE
  • 力荐

主题有心机,女主演技不错,剧本不太行。那些人被告上法庭后还像坐在电影院看电影一样的演绎方式不知道导演有没有注意到。

34分钟前
  • 行走的雕像
  • 还行

坏女孩的成本更高。不能单方面指责体制,坏女孩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玩弄警察。父母啰嗦劝导,十二三岁就已经有过多次性行为,十四五岁怀孕生产。嚣张跋扈,你以为她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这样还能成绩优秀,能到保护。这部片子太天真了。循规蹈矩的人都是傻子。逻辑混乱,演技还可以。

39分钟前
  • seszhu
  • 较差

2017.07.04看于科翔。真相就是这样,体制也是这样,哪里都一样。

41分钟前
  • hir0
  • 推荐

许多人姑且了这类事,如果她们不站出来的话,若干年后她们也会成为加害者。

44分钟前
  • bohegao
  • 还行

“因为你家境不好行为放荡,又不反抗还过得不错,所以你不是完美受害者,你活该你咎由自取你就是妓女!” 结尾正义虽然被伸张了但好人却离职了真难过……

45分钟前
  • 又又
  • 力荐

希望多一点sara这样的好人

49分钟前
  • 曹夹里
  • 还行

前两天看到一个新闻,学校的职工搞大了一个14岁孩子的肚子,国内的相关新闻永远都追踪不下去,也推动改变不了什么,心痛。别给女孩tag,她们需要在面对坏人时的保护

53分钟前
  • Stay alive❤️
  • 推荐

其实拍得一般……

57分钟前
  • ▚▛▙▜▞▟
  • 较差

镜头语言太烂了,时间跨度之大,跳切完全让人对时间产生模糊感。好故事全被这种剪辑和拍摄手法搞砸了。

1小时前
  • 较怂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