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真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故事,或者说是故事套故事。
并且还有些灵异片的元素。
真是令人难以理解,而结局也非常之错乱,虽然初岛隆史夫妇算是合好了,可是光司的命运是什么,是美咲还是富永美优,而那逝去的幽灵又将怎样。
影片中的情感真是凌乱,合着初岛夫妇虽然问题重重,却还算是正常,无非是倦怠罢了,当双方明白了心中依旧有对方的事实也就融洽如初了。
而这也算是线索,引出光司以及美咲和富永美优的故事,另外还有逝去的但以幽灵存在于光司身边的美优的前男友。
而照相也成为了引领全片的重要工具。
很独特的故事,怕是需要细细品味。
这是一部看了海报就有观影欲望的电影,更深的原因是任谁都无法无视这强大的偶像阵容和导演青山真治。
日影总是那么唯美,但又总是那么暧昧,两者合二为一的话,虽然很闷但还是能勉强看下去!
人物的情感不紧不慢地推进,没有情节的动力,只到最后,优雅的结束,让人的心绪未免无法发泄无法寄托,也许生活本是就是如此,但描摹这样的生活是不是太过没劲了!
宁愿打工者强暴了富永,光司与美幸逾越了伦理,或百合香发现了尾随者,追根溯源--或许这部电影呈现的就是有着无限可能的初始状态,即使在结尾,每个人也是都暂时的解脱!
那么,由此看来,青山君可不是一般的狡猾了!
幽灵的设置不错,但一下子让男主有三条不同年龄层的“暧昧线”着实让我觉得这其实叫做“三浦君年龄歼灭粉丝会“更好,这更像是一部用来为三浦定制的宣传个人魅力的电影,编剧跟导演是想要这样深刻结果那样浅薄了,想要那样云淡风清结果又这样平淡无奇了,看的观众觉得就是一个不咸不淡也说不出道理的多层”汉堡“没什么营养啊!
抛开艺术专业跟平凡眼光的界限,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好的东西好到一定程度你就没法反驳了。
但不够好的也不要拿”艺术追求“说事儿。
而且这么小的孩子就能在那么小的年龄喜欢姐姐吗?
故事设置不太合理,不是少年跟姐姐见面而是一个孩子跟一个大人初次见面,可能性很小吧!
不好看,这戏里面我只喜欢男主跟富永的对话部分其他的部分都不太自然所以不喜欢,最后说一下,三浦其实是个天生的演员。
看了很多遍《东京公园》,说实话,青山晦涩难懂的叙事方式让我很久才慢慢理清了影片中人的曼妙的人物关系。
这不仅仅是一部清新的纯爱影片,当我们看到我们爱着的那个人却只有在自己拿起镜头对准她(他)时才发现原来她(他)早已在我的生命中时,会不会有丝伤感的情愫悄然奏起。
光司似乎爱上了那个他偷窥镜头下的美丽女人。
就如同大多数导演都会爱上自己的女主角一样,只有爱她才会发现她与众不同的美,才会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美丽形象。
也许光司自己也不了解自己爱着的那个人到底是谁吧。
他一直拿着相机到处拍着其他人的幸福景象,而对于自己身边的人他却从未好好的去看过,从未认真的帮他们拍过照。
他不了解姐姐的爱,直到美优的提醒他仍旧一知半解,当终于决定拿起相机要好好的拍拍姐姐时才骤然发现原来姐姐也早以住进了他的灵魂之中。
他们的拥吻情到所致,就这么理所当然的发生了,我也跟着停止了呼吸,是爱吧,就是爱,只是发现的太晚,又带着那些无限的惋惜以及无可奈何。
人们总是一圈一圈的把自己套在漩涡中,寻找着幸福出口的方向。
其实停下脚步仔细的看看自己的周围,你也许会发现那些意想不到的幸福。
亲爱的们,仔细看看我们身边那些爱我们以及我们所爱的人。
Love is real , real is love .Love is felling , felling is love.……Love is you , you and me.Love is knowing , we can be.
继2008年的《东京奏鸣曲》和三段式《东京!
》后,《东京公园》又是一部以东京这座城市为片名的电影。
《东京!
》明显带有城市明信片系列的潮流影响,重在猎奇和异趣,看得出对《东京公园》有一定影响(电影趣味上像米歇尔冈瑞,但在手册2000s十佳里,青山选择了卡拉克斯)。
因此,如果选择《东京奏鸣曲》作为《东京公园》的比较对象,可能更为合适。
两部电影同入围了《电影旬报》的年度十佳,青山真治和黑泽清都是出自立教新浪潮,这些年好久没有推出新作。
相比《东京奏鸣曲》的现实主义写照,《东京公园》完全就是文艺青年的口味,它没有透露太多的社会信息,人物和场景更显零散。
《东京奏鸣曲》以一个家庭为矛盾冲突的漩涡中心,而《东京公园》只是安放了一个人。
两部电影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人物在城市中的游荡,隐约传达出离奇荒诞的感觉。
三浦春马饰演的大学生是个摄影爱好者,他用相机来记录公园的一切。
在来往的陌生人中,生活和电影一样,充满了偶然和不确定性。
事实上,拍摄者通过拍摄对象来寻找某样东西,这是不少电影的常见题材(伊斯特伍德在某部片子说:摄影之于我的意义,是使我越来越走向你)。
即便安放了一段私人侦探般的跟踪追查,《东京公园》的情节依然显得过于戏剧化。
很多人难免要猜测,大学生和少妇间总该发生点什么吧……神奇的是,青山真治并没有打算深化这条线索,它就被晾在一边,拾取了不同的公园风景,化为洗印出来的照片,然后丢出一个意料当中的结果,戛然而止。
片中的东京有点不像东京,那些熟悉的街景、建筑和区域,它们都没有出现。
在青山真治的导演思路里,《东京公园》主要反映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几个人,人与人的情感关系,它们就像漩涡,爱情也只是其中的一道水波和纹路。
如果仅有这些,《东京公园》可能跟青山过去的《月之沙漠》差异不大,依然是一部闷片,而且是闷爆人的那种级别。
但看得出十年过去,导演改变了,他更加随心所欲,往电影里添加各种想要的东西。
如果一定要归类,我肯定会把《东京公园》放到影迷类电影,原因不在于青山真治如何小众,而是片中透露出来的各种迷影信息。
痴迷看碟的朋友、丧尸题材的恐怖片、乔治·A·罗梅罗(George A. Romero)……导演甚至让荣仓奈奈直接说出了拉蒙特·约翰逊(Lamont Johnson)的《朱唇劫》(Lipstick)和加藤泰的《留在记忆中的母亲》等等。
对绝大多数影迷说来,他们只会是一些较为生僻的名字组合,可也不能说青山真治因而就显得高端。
或许只能说,他对老电影的兴趣确实有点与众不同。
北九州三部曲里,人物的家庭都是支离破碎。
再有《月之沙漠》的弑父,青山真治一直以比较激烈的态度来对抗周围,放任虚无和消极。
通过人物无意义的飘荡游历,来完成对制度和权威的反思,寻找答案。
到了《东京公园》的恋母,他的主题依然没变,但故事背景换了,风格也转变了。
由于影片的轻柔调性,这可能是最温和的一部青山真治作品。
即便拿着相机的三浦春马总有点做作,然而只要竖起耳朵,听下配乐,那么,青山真治的音乐敏感依然还在。
这种敏感就有如他的电影特质,自成一派,哪管你旁人不解闷骚。
【南方都市报 见报有删减】
和春马酱以往饰演的角色有点不一样。
这部片子还是挺让观者琢磨的,镜头下的人其实早在拍摄者的心里,却浑然不知。
这不是一部简单的日式小清新文艺片子。
总之这电影一切都很诡异,各种让人无法理解的事情堆砌在一起,不看都后半部会觉得云里雾里。。。
其实此电影很多元素融合在一起灰常的牵强,至少我是这么觉得,我原本想着一美男加三美女治愈我一下,抑或者是发展成泡菜的四角恋让我泪崩一下,但事实显然并非如此。
120分钟我是如何平静地消灭我手能触及的范围内的零食的,其实我也并不太知情,只记得在光司他姐坐沙发上拉着他手那一段我曾一度屏息,我以为导演能给我一点应有的情节,让一段本不该有的爱情继续在肉体中烧成灰烬,但事实显然并非如此。
为啥还有这么大段的偷拍素人的场景加上各种虐,这让我想起了《爱的曝光》,竟然还有鬼魂这一套(为啥鬼的长相这么受 = =),联想到前阵子追的《还有第11人》,现在的鬼混都让大家颜控啊。
最最无法忍受的是还有僵尸,太恶心鸟,真让我无语。。。
还有,剪辑多个片段碎片式的剪法不但没有让我产生震撼与共鸣,相反觉得剧本节奏诡异。
部分片段光影效果处理倒是很特别,摄影功不可没。
公园真的很漂亮,导演是被东京观光局收买了么,最近我这里日本游的广告铺天盖地。
nana表现很好,尤其是几段对白很好。
亲情+友情+爱情,唯独缺少基情。。。
其实我感觉酒吧老板肯定喜欢三浦春马,但是导演为啥没有把编剧的意思变现出来呢,你就算翻个裤兜暗示我们一下也好呀,如果这样此片必定会更加完美。
也许多年以后,我只记得那台contax,还有一句话“单反穷三代。。
摄影毁一生啊”PS:东京公园完全不如池西口袋公园,呵呵
这部电影大概讲了这样一个(几个?
)故事: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人因父母的再结合成为了姐弟,然后姐姐爱上没有血缘关系的弟弟,弟弟爱着有血缘关系的妈妈,可是妈妈死掉了。
男主最好的朋友的女朋友爱上了彼此是青梅竹马的男主,然后男主的好朋友死掉了。
男主的老板是个gay,却和一个传说中的好女人结婚了,可是这女人不知为什么也死掉了。
然后某牙医怀疑自己的老婆有外遇,派男主去跟踪,男主在玩了一次次的尾行之后又看上牙医的老婆了。
然后姐姐哭过吻过释然了,牙医哭过醉过想通了,好朋友变成鬼魂出现了之后又消失了,朋友的女朋友跑来和男主同居了,最后影片就这样结尾了。
我只能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实在是一部让我找不到看点却又能发现无数槽点的片子。
至于被很多人所盛赞的美型演员,好吧,我承认黑白照片里那不知是谁的女人确实不错。
日本电影常会让人陷入不知所云的迷茫。
也许在看电影前先看看导演关于这部电影的自白,弄清楚他想表达什么以及是如何表达之后,再抱着一种验证的心态来看本片,才会明白其中的奥义吧。
总之,我没看懂。
(2012-03-17 23:30:38)拥有恋母情节的光司,能看到死去的弟弟的光司,被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姐姐爱着的光司,富永的前恋人和现知己。
一个梦想成为摄影师的不断在捕捉生活美好的男人,一个简单的充满爱的男人。
富永,一直以为她还对光司抱有幻想,殊不知还想着死去的光司的弟弟。
最后,她住进了弟弟以前的房间,感受弟弟犹存的温度。
其实我内心还是很希望光司和富永在一起的,但是,如果光司这样做的话,那么就相当于用黄泉把富永和弟弟隔开了。
男医生是一个疑心很重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极度缺乏自信的人,所以他常常不放心妻子,怕有外遇出现。
所以,成了妻子的跟踪狂。
最后,是光司开导了他,让他燃起了自信,消除了疑心。
不知道为什么,这是一部让我说不了太多观后感的电影。
那么就这样吧。
词穷得厉害的我。
东京的公园像漩涡一样,一圈一圈的包围着东京,东京也是公园。
呐,外星人来了也这么告诉他。
本来是严肃的话题,可感情细腻得一笔一笔像描绘了掌心的纹路,如同树状神经,布满全身的细枝末节,每个突触都被温暖包裹。
是时光伴随了我们成长还是我们成全了时间的流逝?
镜头记录下的,或是温暖,或是有爱,大抵是要成为一个终点,以开启下一个起点。
姐姐凝视镜头的眼睛,纵使有千言万语也不消说了,,躲在镜头后的那双眼睛,也一定是要明白了这万分心意,才有勇气放下相机。
心意未决时,该好好直视才是。
然后是接吻,小心翼翼的,一点一点试探,一丝一丝抽离,要怎么做,才可以深情到只用一个背影,一个低头就传达了心意?
看上去是行云流水的画面,但心里感到的却是断裂,隐忍的。
姐姐说,在面对现实之前,就好好的享受吧。
那个旋涡,还没到最外层呢,继续走下去吧。
可是,一旦要面对现实了,我们的关系还是不曾改变过,因为也许这样,才能一直在一起,不管有没有血缘。
带孩子的母亲,像是出来兜了一圈,终点时,丈夫就在那里,一切又回到最初的中心,但是下一个旅程又开始了,一层又一层,一圈又一圈,每一个终点若是同一个人在等待或是心里期待的那个人,一定最是幸福。
很诡异的弘,其实是放心不下吧,老那么看着,等安心后才离去。
这么多牵牵缠缠的小关系,像弯弯绕绕的小路,目的不是要走出去,而是走这路,不管走到什么样的程度,都是会被公园里深秋的阳光所包围,很温暖。
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很细腻的电影。但是也不乏日式的矫情和顿悟。小西真奈美演得真好!青山真治肯定是个折磨演员的导演:)他居然还参与了配乐!8 out of 10
完全看不懂现在的日本电影
整个元素太多 并且脆马拍照的姿势以及扮相实在是不顺眼
没看懂
小闷,养眼。不可能的爱情,最感人。
等了很久 错过两次的电影 看着看着 心绪就跟着平静了 与其去叹息那些失去的 追寻那些未曾拥有的 不如把握眼下的 如果能把所有美好的时刻都定格就好了 可是即使不愿意也会永远被推着向前 还不如开开心心的左顾右盼着大踏步回旋
那段拥吻。。。。。
看完突然想写影评了哈哈~
一层一层,一圈一圈,公园温暖的包裹着的,是每个人的内心。
这个片子我唯一看懂的部分就是片尾他们去逛了一下宜家
“在东京的中心有个巨大的公园,而东京是包围这个公园的更大的公园,休息,喧闹,邂逅,是为我们而存在的公园,这就是东京。”
都不如一隻鬼。(前有青山後有婁燁,腦殘粉不知該盯著誰看,看有p用能看出三萬六千字嗎。
节奏还能再慢点儿么。。。
>> 公园观光片、节奏慢、味道不够浓郁...
真心没耐性看完整部剧,没有高潮也没有低谷,跳着跳着就到end了。还有2011年出的新电影画面怎么这么渣?
日本片中最喜欢的生活味。毫无装饰。
春马拿相机的动作。。真的是。。
“如果錯過了機會,幸福就會變得無比艰難。”
locarno
日式小清新,小情小调小平淡,除非你有特别的喜好目的,否则真是一场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