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四星未达到五星的原因是,剧情的前半部分,姥姥特俗的当恶姥姥阻拦宋宇生和江路在一起,差点没把这剧掐了🤦🏻♀️。
还有宋征一开始的叛逆不懂事,让本来有点厌童症的我很不舒适,也差点把这个剧掐了。
但好在在严歌苓作者的小说剧情描写细腻写实及几位老演员姥姥、宋宇生、江路、宋征、宋隽、大姐、大姐夫、舅舅、王团长的活灵活现的演技下,让我还是耐心把这部让我有些许童年回忆家庭温暖的中式大团圆结尾式的剧看完了。
好作者好演员好导演让我数不清几次落泪了,姥姥养孩子的不易,江路维持婚姻的辛苦,宋征青春年幼时的渴望被爱和在成长后的懂事坚强,大姐心疼妹妹时发自内心的伤心难过,尤其是宋征即杨紫,小时候演技真的太好了,就像发生在身边的真事儿似的,数她让我落泪次数最多,唉,是部充满儿时回忆家庭温暖恩爱婚姻的好剧,能治愈人心,推荐受挫时看看,能有所启发和心灵慰藉。
台词真给力,可以给满分。
疑问放在开头为什么这个世界对女性恶意这么大为什么这个世界对善良的人恶意这么多前半段很甜很美好,后半段真的为江路心疼难过,情节虐死人,但是剧情里面那些离谱的人和事一定都源自生活,只能说现实远比电视残酷,我太能共情了,真的……今天眼睛水哭干了都,在寝室看抹个眼泪都要藏着掖着的⊙﹏⊙花了一天多的时间看完了这部剧,难怪小时候看总是充满了亲切感,特别喜欢蒋雯丽演的江路,感觉她温柔又坚强,善良又上进,偶尔情绪激动,却总是充满了爱,和我妈妈简直一模一样……江路和我妈真的好像啊,气质啊,个性啊,穿的衣服啊,还有笑起来露出的牙龈,让我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
虽然我妈没有蒋雯丽那么美@_@但她一定有影响到我健康成长豆瓣有个评论说有江路这样的女性作为长辈真的很好;对啊,对啊,真的有感激我妈妈在离婚之后都还时常关心我,常常打电话给我,相反的,我爸从来不管我的死活,我每次给他打电话想分享一下学校生活,他总是以为我生活费不够了……我妈和我爸是在我六岁时离婚的,我从小就是在离异家庭、重组家庭长大,母亲离开家后,作为留守儿童,爷爷奶奶接着把我带大,我又成了留守儿童……后来家庭变故,爷爷奶奶在我上初中时相继离世,我又在几个姑姑家流浪长大……上高中后,我爸,我妈,我哥都让我去城里读书,又在我爸的重组家庭里待了三年……高考完就一直住在我哥家,直到现在……我一直都没有一个固定的家,在我世界里就是没有一个“家”的概念,我习惯了独立,我特别擅长适应不同的环境,因为一直以来改变对我来说就是家常便饭的事情。
还让我想起了,关于前任的遗憾,真的很可惜,我们没有坚持走到最后,不过我也没有那么遗憾,我真的尽力了,如果不是走到最后一步山穷水尽的时候我是不会放手的,可是到最后我真的没有办法了。
当那天他给我打电话分手的时候,我真的没有办法,我苦苦坚持也没有了意义。
剧里面有一句话特别特别戳我:宋宇生退缩了,想和江路做普通朋友,江路回宋宇生说“和最爱的人做不了普通朋友”。
我一下就流泪了,当时不得不分手,我要求把所有联系方式都删了,他问为什么不能做普通朋友,我没说什么别的。
其实就是因为爱啊,我怕我情不自禁,我怕我痛彻心扉。
算算时间,都快两年了,现在都过去了,前段时间从朋友那儿听说他过得不咋样,我已无心关注,目前来说管好自己比较重要。
扯远了……看完这部剧真是感慨良多,或许是自己的经历太能让我共情了,又或许是我憧憬着有一个这样圆满、充满人情味的家庭。
进入现代,中国家庭的感情似乎总是这样,不言离别之恨,只重团圆之情,可是,对于我来说,团圆从来都是一件极其珍贵的事情呢。
自从爷爷奶奶去世后,我家就散了,在老家过年人就再也没有齐全过,我也再也没有期待过年了。
所以这两年,和表妹侄儿在老家一起过年真的很开心,真的有小时候过年的感觉,那种团圆的幸福,那种其乐融融的美好,让你这一年的辛苦奔波都好受了很多很多。
情绪很多,写得乱糟糟的,时间有点晚了,先睡了💤
太爱这张剧照了
我截图的
这个世界永远都不公平,男女也永远都无法平等。
男人犯了错,可以用悔恨、忏悔,乃至眼泪来得到原谅,而女人要付出的估计是一辈子的讨伐。
就象江路(蒋雯丽饰)一样再那个年代迫不得已用身体的代价换来回城指标,这本身就是女性的悲哀。
男人窥视女人的往往身体大于精神,性欲大于怜爱。
而江为这个“错误”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
男人的鄙夷,自身的懊悔。
在当时所有爱情都建立在处女情节上,女人的失节那一定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事情。
别的不说,宋雨生的表现实在让人失望透底。
江要委屈求全的讨好、献媚江的孩子、前任媳妇老妈和江,只有这样才会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可”。
可无论她如何努力都抵不过一片薄薄的处女膜的力量。
男权社会里,女人永远是附属品,直到现在仍是这样。
不是某电视节目里的大妈还鼓吹“处女膜是女孩送给婆家最好的礼物”吗?
一个女人的贞操,不是她自己的,而是她将要配属的男人和他的家庭的。
她更没有真正的支配权,女人的性取决于男性,而不是自己。
我没有看出《幸福来敲门》里有哪点幸福,如果真要说出幸福的话那幸福不是江路的,而是宋雨生和他家庭的。
因为江路可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伺候他们一家老小任劳任怨。
如果江路最后没有孩子呢?
他宋雨生还会回来吗?
答案是肯定的:N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值得注意的是片中的道具基本复合80年代的感觉。
鸡啄米闹钟,带有剧团抬头的信纸,凉杯,挂历,室内一些零碎摆设基本都是80年代的物件,细节把握不错。
但也有唐突的地方,很明显的就是宋筠的polo衫,在86年左右是没有的。
生了孩子由于没有婆婆,老公的小姨来带,小姨干活带孩子都给我很大的帮助,就一点,热衷看央8剧,从什么麦香,到绽放吧,百合到幸福来敲门,我跟着带孩子也免不了看两眼,每天下午小姨打开电视看剧的时候我恨不得关电视或者跑隔壁屋去,可小姨看的津津有味,还和我讨论剧情,,我一口盐汽水喷死写这些剧的编剧,一群煞笔,这都是什么剧情,全是女人受苦受难,圣母奉献,然后大团结。
我说这都9012年了,央视给我们看这些啥意思,告诉女人们,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鳖,婚姻生活受到不公受人欺负就该委曲求全,只有这样才能幸福。。
恶心他妈给恶心开门,恶心到家了,凭什么。
作为央视,天天放这种剧还想开放二胎,真把女人们当傻逼啊!
为什么心血来潮找这部剧看呢?
印象中第一次看这部剧就被当时剧中80年代的场景吸引,小四合院、打饭的食堂、极度模糊的洒水车、简单的杂货铺、绿树,这些虽然现在仍然存在,却失去了当时的味道。
江路带宋隽骑车时,bgm是《乡间的小路》,两个人在寂寥无人的小路上骑着一黑一红两辆自行车,那种自然淳朴的感觉让人回忆起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
并非是经历过80年代的人,竟十分感动。
蒋雯丽饰演的江路真是“明艳动人,善良得体”,然而“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仅仅是因为自己漂亮又打扮出众变成了“众矢之的”,那个年代甚至现在,对于“反传统”的人总是带有或多或少的恶意。
因为自己不敢做的别人做了,而且是那么勇敢地去做。
江路骨子里却是十分传统的中国女性,温柔重情,因此在爱上宋宇生之后便义无反顾,跟定了他,“爱屋及乌”,去奋力维持丈夫的前一个家庭。
不禁感叹这样的人怕是打着灯笼都难寻,过于理想化的人物往往给人以不真实感,却是人们认可的。
蒋雯丽的演技无可挑剔,举手头足间充满了女人味,自然流露,不显矫情和做作。
之前看剧并不觉得宋宇生多么多么差劲。
作为女婿他是合格的,作为丈夫和父亲就有些不太合格了。
这次看剧很让人感动的是江沛和宋征。
江沛真是一个好姐姐,作为唯一的娘家人,对江路时时告诫和安慰,江路的苦除了自己便只有姐姐能够分担一二了。
杨紫饰演的宋征就是青春期的我们,诸多叛逆,患得患失。
江路走后,宋征问爸爸,她走了,你难过吗?
一滴泪从她的眼中流下,这滴泪是对江路的愧疚也是对爸爸因爱却分离后的苦闷最深沉的慰藉。
杨紫的演技也是可圈可点的,不过还是稍稍带点“小雪”的影子。
虽然结局确实过于仓促,接下来的故事会是怎样,宋宇生还会不会珍惜江路?
那便是另一个故事了。
在看幸福来敲门时候,首先让我想起了他们俩曾经合作的一部电视剧《好想好想谈恋爱》,我非常喜欢他们俩的戏,特别喜欢是他们俩合作的!
欣赏蒋雯丽在戏中那种敢爱敢恨的劲,以及孙淳在戏中特别深邃的眼神,我倒感觉他们无论在戏里戏外都是天生一对,可惜的是现实不是的!
《幸福来敲门》,首先我觉得情节不会太普遍以及庸俗!
剧里的情节都与生活非常贴近,处在80年代,那里面的生活方式,生活背景都与现在决然不同的,其实自己很喜欢那个年代某种因素,江路的打扮等等……最重要的还是真情实感打动了我,也深深地感染了我,里面描述爱情的东西实在太美了……这个剧,首先我非常喜欢一见钟情!
在现实生活中,对于一见钟情我感觉是不太踏实的,毕竟一见钟情的前提之下,俩人必定有着生活的稳定性包括事业金钱等吧,因为现在的现实生活实在是太现实了!
有经历一见钟情的人才会相信一见钟情的,没有经历过的人肯定不会自信勇敢地相信的。
里面塑造的一见钟情很美,就是一种简单很淳朴的美!
其实里面的那个小卖部是一个很重要的导火线,如果没有这个小卖部出现,也不会有那么多凑巧的情节出现吧!
其实他们的爱情可一点都不容易的,一个是有孩子的父亲,一个是有过去的女人,如果他们身上都不存在负担,其实早该轰轰烈烈地恋爱着呢,就是彼此身上都有这负担,即使是负担,他们也勇敢了,这是生活中很少有人可以做到的!
我很欣赏蒋雯丽剧中的江路,洒脱,很煞,时髦,敢爱敢恨,为爱可以牺牲很多……
这部戏是我妈硬逼着我给她买碟在电视里放来放去 而我没办法的情况下扫了两眼才入戏的情况下 而被吸引的 看得我一阵阵的掉眼泪 入戏太深都是因为感同身受 当我奶一把屎一把尿把我拉扯大了 而我却带着行李去我妈家住的时候,我从来都没想过我奶的感受 而我看到隽隽姥姥那伤心的表情跟心碎的说 你要知道 这个世上没有人比姥姥更爱你了 我的眼泪就哗哗的掉下来了 我妈是我奶憎恨的女人 就连昨天回奶奶家的时候 奶奶跟我说 我以前那么恨她 因为她抛弃了你 现在我也不恨了 至少她是你的亲妈 我一点都不以为意因为她每次都很说很多怨恨我妈的话所以我有点麻木了 这话我也根本没进心里去 因为我以前也恨她 但是现在说不上恨不恨 只是觉得这话没意义 而隽隽姥姥却勾起了我所有的回忆 不是恨的回忆 而是我从来都没有感受过奶奶因为我离开她的痛苦和心碎 她不说不代表不心疼 她那么爱我 而我因为长大了 有了自己的思想 需要自由 和她有代沟 就离开了她 我想起小时候她带我去市场 必定先给我买个鸡腿让我边吃边跟着她走 我童年的母爱全部来自奶奶 我怎么可以轻易忘记 当我跟妈在一起幸福的看电视时 我没有想过老人家寂寞的在家里 当我跟我妈吵架哭着回到奶奶身边说 她打我时 我忘了奶奶那心疼的表情 这部戏里没有一个让人憎恨的角色 就连倔强的老太太 她也只是失去女儿而坚持着守护2个孩子作为她人生的全部希望 在幸福敲门的时候我们因为欣喜幸福感把曾经的不幸和痛苦全部淡化了 可是在它没敲门之前 我们所经历的 不该忘记不该仇恨 只是需要记得曾有人为你的幸福付出很大的代价 唯有好好珍惜现在
看到29集开始写的,在网上最后看了结局的剧情。
前半部分 宋征实在有点太矫情,自行车的事嫉恨那么久,后来自行车的事情真相大白了,还是不释怀,一直矫情着。
跟很多家庭不健全的孩子来说,即便是他爸爸给江路买的自行车,她也犯不上恨成那样。
江路真是……一个那么天生丽质又小资的美丽女人,可以为个男人眨眼就变家庭主妇,一夜之间冒出白发,还是任劳任怨的对待丈夫前妻的儿女,和那个已经没有关系的前老丈母娘。
完全不计较、尽心尽力的付出,就那老太太那么咆哮加上恶毒侮辱她的人格,她都忍耐。
花尽自己积蓄照顾老太太生病饮食,还默默无声的做。
作者让江路面对三个需要巴结的无亲无故的人,对她的爱心和忍耐力真是极其大的挑战。
孙淳是很熟悉的老演员,但年轻观众很少关注他以前的作品,突然看他演这种亲民家庭片,乍一看距离感油然而生,犀利严肃发怒时候的表情比较到位,开怀大笑轻松喜乐的表情简直是很痛苦。
再加上从始至终那三脚踹不着火的破摩托、破头盔、从来不换的脏外衣觉得看起来那么不舒服。
真无法进入到剧情中体会这个男人让江路着迷的吸引之处在哪里。
宋征是如何从一个可以考取北大的学生立刻就被二流子的世界吸引,差距实在有些太大,使劲体会很久仍无法明白。
被二流子带到篝火晚会的MIX小甜甜布莱尼《BABY ONE MORE TIME>在八十年代还是有点荒唐。
喜欢江路的姐姐和姐夫,姐姐真是犹如妈,姐夫真是细腻体贴,老好人也做得恰如其分,南方人的细腻演的很讨喜,姐姐的直肠子也不像老太太的频繁咆哮让人头大。
林永健演的角色开始没那么恶毒的时候,和江路总对着干,林永远吧角色演的很幽默,俩人很多次的吵架,几乎觉得像过家家,不是来真格的,但最后却是阴损下绊的伎俩。
宋宇生最后真是太缺德,因为过去的事情对江路那么绝,江路都没嫌弃他拖儿带女拉着前妻丈母娘的大累赘,他到因为别人的过去不依不饶,江路一个女人高龄怀孕,期间遭遇那么多不幸,各方面承担的太多,真不是一般女人。
她那么受挫的时候想不开要打掉孩子,宋宇生还真好意思同意了,他也不为江路留个后,难道一辈子就是照顾他前妻和前丈母娘的命么,对江路的一生简直无公平可言了。
女人也许就是这样,宁可为爱,过酸甜苦辣的百味人生,而且苦远远多于甜,也不愿选择那个歇顶的david chan,也许david caen真的可以让江路一直保持着一个从始至终的小女人情怀,会过的舒心平淡很多……
这剧挺写实的,就算跳出那个时代背景,也一点不违和。
1、普罗大众依旧容不下自信美好又特立独行的存在,他们不在意事实,只会任意诋毁侮辱,为啥呢,因为没有任何惩罚。
社会偏见2、继父继母依旧难当,让老的小的接受新人换旧人谈何容易,一时不合心意必然恶语相加,还得被说居心叵测,配偶如果无法平衡关系,那受苦的必然是自己,做多错多,不做也错。
家庭偏见3、女性想在这个社会活出自我需要比异性更强大的自我觉醒与自信,女性群体面临的偏见比异性要多出几倍。
即使经济独立,甚至财力雄厚也依旧无法避免。
性别偏见4、社会依旧存在着对受害者的偏见,明明他们才是需要被珍惜被呵护的群体,他们是事件的受害者,但是他们却被迫掩藏起来,独自承受伤害的同时,还担忧着万一被大众知晓后那更大的伤害。
5、婚姻中的女性,在这个时代依旧被默认为是需要打双份工的人。
如果在家相夫教子,会被认为对家庭无所贡献还花钱。
上班工作,又会被嫌弃不顾家。
挣得多,容易被人怀疑钱的来路不正,挣得少又会被调侃还不如在家待着。
总之,何种选择都有后话在等着。
6、一部分男人,依旧是普通又自信,不知道是几千年的历史惯出来的毛病,还是小家庭的教育偏失,总有一部分人,看不到配偶的付出,觉不出配偶的奉献,舔着脸享受。
他们眼睛没有生理性的问题,心理上的问题却很大,当然被人戳穿点破后也会无地自容,然而第一反应却是退缩逃避,还美其名曰不让对方跟着受苦。
难道,真正负责任的态度不是双方平心静气的谈谈,然后在未来主动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或者家务事嘛,男子汉啊,就这样的男子汉嘛?!
7、孩子是父母的,教育却是母亲自己的,身为母亲担心儿子女儿的心理健康交友问题等,作为父亲,竟然是:有那么严重嘛?!
不是父亲不懂心理学,不是问题不严重,问题在于,父亲在孩子成长学习中的角色缺位,他不了解孩子,他们不与孩子沟通,学校和校外的事他们一概不知,问题就在于他们没心思去知,没了解的想法,而且觉得这样理所当然。
丧偶式育儿8、俗话说: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那个时代或者这个时代,小辈儿的事老辈儿的人依旧爱掺和,美其名曰:都是为了他们好。
一代有一代的想法,一代有一代的社会风气,三年就会有代沟,何况是差了一个辈分的。
怕下一代走弯路,敦敦教诲耳提面命没有用,历来都是纸上学来终觉浅,才知此事须躬行,只有走了弯路才会发现直路的好,才会有经验,才会有教训,才会成长,南墙到底怎么样,只有撞过才知道。
9、街坊邻里的互相帮助是很好,但是某些无来由的谣言也会压死人,好心办坏事的情况有的是。
冷漠不好,过分深入别人生活也不好,中庸,果然是大智慧,放在哪里都适用。
嘚嘚半天,有些可能写的有点偏颇,但绝不是危言耸听。
这个剧名字里的幸福,很扎眼,可能是男性眼中的幸福,对于女性,只是现实人生吧。
身为姥姥,真的是在尽全力做了。
女主呢,也由光芒万丈的潇洒生活,进入了大部分女性会经历的现实。
孩子们呢,总有一种接受继母就是对亲生母亲的背叛的心理负担,唉,重组家庭,谁都不易。
女主呢,在火坑里各种煎熬挣脱,生活事业全被打乱,幸亏女主争气,靠自己拼出了事业第二春,还以为她会醒悟,没想到结局她又一头撞进去了,好吧,命运就是选择,这是她的选择,那就是她的命运,一切都会改了吗?
一切都不会改,这些一直都在,不出意外,这些未来还会在,还会在很久。
综艺节目当道的天下,无论我们多么唾弃恶俗与恶搞带来的心灵与视觉折磨,但综艺节目依然有着居高不下的收视率,但当《幸福来敲门》这部电视剧轻易打败综艺节目,翘首收视率榜首的时候,我并不觉得意外,电视剧播出过半,一直走高的收视,破5观6的成绩可以用傲视来形容。
我们不仅需要在别人奚落和插诨打科之间来找点幽默,还需要那些让我们感动,感到“幸福”的事来温润心灵,这也就是这部剧能走高的原因,它诉说了我们内心深处藏着的怀旧的梦,对青春的缅怀,对爱情的遗憾,还有对幸福的渴望。
《幸福来敲门》改编自严歌苓的小说《继母》、这个女作家的书从来不乏喜感与戏剧性。
优质的剧本成就了演员表演创作的空间,如果说严歌苓把一个经过精心雕刻过的女人推到了大众的面前,那蒋雯丽诠释的江路这个角色将一个张扬的女人,一段就饱受非议的半路夫妻,一个从来就不讨好的后妈角色,现实但不乏温情的表现了出来,我想每一个女人都能从江路身上找到那种执着,那种被岁月和现实逐渐 抹杀掉的执着。
对于幸福,我们只停留在向往中,停留在打分,定标准上,谁又像江路一样坚定而痴狂呢,看过本剧的观众,是不是也在心灵的深处叩问自己一下,幸福来敲门的时候,我们在哪里,我们现在是不是幸福的?
剧中的江路是八十年代所有时髦女性的代表,时尚,大耳环,与众不同的言行与风格,36岁待嫁的身份,这个女人身上散发的是一种神秘而执着的气息。
她最吸引人的地方我想是她的执着,她不婚有她的坚持,她从一开始就坚持相信爱情,这种信念让宁缺毋滥,可以坚守,可以等待,可以倒追。
然而结婚是两个家庭的事情,面对丈夫的一双儿子以及前丈母娘,传统女性的隐忍与坚持在江路的身上变得尤其的可贵与让人心疼。
当看到蒋雯丽骑车带着小儿子穿越过街道的时候,让我想到了那些平凡的母亲们带孩子去上学的场景,无论多轰轰烈烈的爱情,无论多纠结的矛盾的家庭,都在过着平实而普通的生活,在点滴之间的感动是一个坚持的过程,而坚持过后的理解和融合是最终的真实的幸福。
我们很欣慰,江路将会得到这样的幸福,理解温馨,和谐的幸福。
《幸福来敲门》这部剧感动了很多人,让人看得忍不住落泪,剧中的生活就在身边,平实的生活让人觉得主角就在身边,我们和她一起遇到问题,改变问题,无论是爱情的挫败带来的伤害,还是家庭矛盾带来的反目,我们都有一样的感受,那是一个幸福的家庭离不开平实与和睦,而我们何尝不是和主人公一样在追求这样的幸福呢。
对于江路而言,一开始她是不婚的另类,她纠结周旋在选择和非议之中,但她是幸运的,因为孙淳一直爱着她,和她步调一致的相互一见钟情,在她愿意嫁给他的时候,一样愿意娶她。
中年人的爱情是醇厚而内敛的,孙淳的给蒋雯丽的爱情也是这样的,炙热的,有责任的,是太多人向往的一种。
每一次看到他们亲吻,打情骂俏,看到蒋雯丽在孙淳的车上环住他的腰,我觉得,年轻人的爱情固然火热,但缺乏责任。
中年男人的爱是深沉的,孙淳塑造的宋宇生,坚韧,执着,坚守着对生活对爱情的信念与理想,这打动了所有人的心,我们追求的爱情其实不过如此吧。
“宋宇生是个简单而执着的人,他固守着对爱的追求,尽管生活里有许多磨难,但爱来临的时候,他还是伸手去接了。
”孙淳这样评价宋宇生。
心中怀有磨之不去的信念和纯真才能追求到真爱,这个年代,我们需要相信,这样的纯真才能有简单和谐的幸福。
每一个家庭都有一个家庭的问题,青春期叛逆的另类继女能带来多大的麻烦是可想而知的。
调皮的杨紫转型期的角色诠释是到位的,也许是她的年纪正好切合了剧中小女儿的年纪,抵触,叛逆,极端的做法,尖锐是因为缺乏保护,而她小把戏,小心思除了让觉得小鬼难缠之外,却依旧对这个没有妈妈的孩子多了几分心疼。
并非所有的后妈都不好,并非所有的继女都难缠,大团圆的结局水到渠成,最后的理解是一步一步的累积,一瞬间就感动了,就明白了。
理解是一个家庭的根本,和睦和谐了,自然也就幸福了。
而这种和睦与和谐也表现在剧中宋宇生和前丈母娘的身上,无论丈母娘多么的难缠,从跟踪调查到叫孙子装借钱,面对岳母频频制造的干预和阻挠,他要么当做什么都没听到,要么心平气和地与其讲理,周旋于岳母与爱人之间,将双方之间种种的矛盾冲突都控制得恰如其分。
一个男人的隐忍和沉稳化解了一触即发的种种矛盾,这是何其的难能可贵呢。
两个人的幸福,是一个家庭的成全,这包括江路姐姐江燕一家的成全,我们何尝没有感受过家人那种热切的关怀,这种关怀让人觉得有归属,有期待,有勇气会面对伤害,有能力去解决面对问题。
江路与宋宇生的幸福是所有家庭所追求的,一种融合与平实,而江路与宋宇生面对的问题也是所有家庭所曾经面对的,儿子,长辈,世俗,别人怎么说,别人怎么看。
这部80年代做背景的电视剧,将时代背景圈定在那个懵懂而破茧的时代,用另类的角度与时尚幽默的桥段讲述了一个可以发生在任何时期的半路夫妻的故事,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揭示了生活种种的纠结和矛盾,我们幸福吗?
我们可以看看江路,我们是不是有勇气执着与追求,当幸福来临的时候不放手,当幸福要离开的时候能主动去抓住。
我们幸福吗?
我们可以学学江路,隐忍而坚持,简单而坚定。
我们幸福吗?
我们可以对照这个故事,这个家庭,我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和睦和温馨,是不是该更加去珍惜。
一部《幸福来敲门》温情回顾了那个我们都曾走过,激扬四射的年代,解析了我们内心中也许不敢表露的温情和向往。
一部让人感动在内心的剧,不仅仅是剧中主人公的故事,不仅仅是演员表演的到位,更多的是,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从来没有停止对幸福的追求!
终于看完了,好累啊!歇歇,想想!
全家一起看,一起笑一起哭,呵呵,和我们家真像,只是电视剧的他们是在80年代~蒋雯丽在里面真美,隽隽真可爱这孩子,姥姥真讨厌,不过老豆说姥姥不讨厌就没戏演了~不过老豆羡慕的说他们家条件真好,阿哈哈
八十年代
但是他们却不约而同受到来自双方家庭的压力,幸福的道路上充满坎坷……
30多集,一个受尽屈辱不被理解的却坚持无底线为“爱”妥协的“独立”女青年爱上了一个从始至终都没维护过她怀疑她拿她撒气发泄极度自私的男人。还设计的完美大结局,每个人都很开心的样子……基本等于强奸犯和受害者过上了幸福生活一个性质。
结尾 太无力了,姑娘啊,你如此死心眼为哪般?
孙淳,我的菜
相信温情满人间,相信一见钟情。
非大爱者不嫁,蒋雯丽一直是我很欣赏的女人,做女人就应该敢爱敢恨
寿司不错,胡杏儿衣服很靓!松仁叔很有范儿,没想到也有这样一面
二婚远离这样的男人,他们的渣不是感情上的,而是道德绑架式的。他的事业,他和前妻的家庭,都要现在的妻子去牺牲去奉献,现妻需要融入他的生活,而不是他们一起过共同的生活
是爱喂别人男朋友蛋糕和爱戳别人鼻孔的小亖海猴子一枚呀~旺夫人设好玩吗,b女?嘻嘻😁
“姥姥”是这个家庭里面各种悲剧的罪魁祸首之一。私以为要不是她在里面挑事儿,俩小孩对后妈也不会这么排斥。“姥姥”这个角色代表着中国的各种控制欲望超强的家长,控制完女儿控制外孙、女婿,教育小朋友除了温饱只有控制,以貌取人,诽谤与自己的价值观不同的人,可叹“姥姥”居然还是个正面角色
典型国产完美女主角,喜欢俩小孩演员
演的真的挺好,杨紫把叛逆的女儿演的很深入,蒋雯丽也很好,把后妈的矛盾都演出来了
这剧的三观我真是吐了
我喜欢蒋雯丽和孙淳。接地气儿,戏好。
蒋雯丽成功塑造了江路这样一个特立独行、不惧物议、坚强伟大的女性形象。宋宇生这样普通而卑琐的人物,竟然能让江路爱上,实在是过了头的好运。 整部剧集相当成功,结尾也干脆利落。
各种无聊电视剧中比较有味道的一部
强行大团圆真的太狗血了,毁三观的剧。为蒋雯丽加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