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情感加上西方的CG,便成就了一部能够打动人的灾难片。
韩剧煽情的功夫是一流的,本片里的几个小故事,都紧扣亲情、爱情。
生离死别那一刹,才发现此前种种恩怨,原是如此不值一提。
救生员牺牲的故事,抄足了“飓风营救”,虽然知道这小伙子必定要被编剧写死,还是感动的。
只因为,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人性中迸发出的都是最美好的一面。
如此动人的情感,即使看过很多遍,也还是值得感动的。
有些道理,人只有死过一次才明白,有些感情,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这些代价,未免太大。
但愿这电影,能挽回一些失去的亲情和爱情。
据说这片子找来了“后天”和“完美风暴”的CG团队,场面的确上了档次,甚至觉得有些夸张了,但是想想印度洋海啸瞬间便能夺取数十万计的生命,那真实的状况,应该更恐怖一些。
难怪李连杰死里逃生后,便放下一切搞“壹基金”了。
灾难的发生虽然不可预知,但之前也的确有很多迹象。
可大多数决策者们就如本片里那个利欲熏心的官僚一样,对技术一窍不通,只想着万一没发生怎么办,却没想想万一发生了怎么办。
在看的见的利益和看不见的生命面前,他们大多数选择前者。
我们拍的“超强台风”里的领导可谓又懂技术又甘于冒政治风险,可这样的领导也仅仅存在于中国特色的电影中。
真实的情况,近的就不说了,唐山大地震却是有过决策上的教训的。
话说冯小刚也在拍这个题材,但愿他能将重点放在人性的光辉上,而不是服务于政治。
2009.9.5还是不错的一部片子,前面还是很搞笑的,知道海啸发生的时候,才显露出了人的本性。
民基啊没想到还有你演一个救生员那么朴实的救生员最后牺牲自己生命的救生员!
我原来一直否认伟大这个词,但在生死面前,选择了让别人生,自己死,你割断自己救生带的那一刻,真的很伟大!
直面死亡,很少有人能做到吧!
想想那些英勇牺牲的救援人员,你们真的是太大无畏了!
今天本来准备去看动画片来着,无奈旺财明天上学,于是拣片不如撞片,海云台的时间正好,只好它了。
作为好莱坞灾难片看麻了的科幻片死忠,韩国灾难片实在让人提不起兴趣,尤其是广告捆绑的让人倒足胃口的《洪水》,本来是绝对该被忽略的主。
要是想等特效,请迅雷《先知》,《洪水》《明天》……要是把本剧当灾难片看, 那一定是很无聊的。
一大半的时间都是搞笑+爱情+家庭伦理剧。
只有地震学家爸爸到处在神经质一样的碎碎念,地震要来了!
海啸要来了!
让人很恶趣味的在心里呐喊:赶紧来吧,来的猛烈写吧!
但是韩国人的强悍之处在于,编剧很细心,灾难只在后三十分钟出现,作为在日常生活中间被各种琐事烦麻了的人发现真爱的窗口,虽然很煽情。
但是情也是要时不时的煽一煽的,就像是时不时的ZHUANGBILITY一下,简单直白的软化一下血管,防止过度简单实用变成机器人。
说起煽情,那就是韩国人的强项了,人家可是动辄百多集的肥皂剧老鼻祖,细节处,韩剧的优势就出来了。
比如说地震学家爸爸去警察局接迷路的女儿,女儿从不知道世界上有这么个爸爸存在,两个人坐在沙发上,一个心里是愧疚,一个心里是疑惑。
然后闯进来一个卖饭团的老奶奶,老奶奶差一点被赶出去,但是被爸爸阻止。
爸爸买了炸鱿鱼给女儿,买了饭团给自己。
老奶奶说要四千块,爸爸给了老奶奶五千块,然后说不用找钱了。
好萌这个爸爸啊全剧塑造的最成功的就是这个地震学家。
从一开场神经质的对着地震局的头儿拍桌子说一定要建立一个监控海洋地震的委员会,到在警察局很生气的对跑到国外去又带着小男友回来的老婆说,我不管你交多少男朋友,不许把我女儿搞丢。
海啸之后,老婆被困在电梯里差点被水淹死,最后和女儿通电话,爸爸让女儿跟妈妈说话,自己疯了一样从楼顶往底下冲。
再到把女儿送走之后一百多米的海浪袭来,快要淹没楼顶的时候颤抖着拥抱妻子。
十足的韩国家庭剧范儿,琐碎又温暖。
救生队员和女学生的爱情戏中规中矩,大约是要强调一下每一次天灾中都会有以职责为先的救生队员献出生命,还是挺感人的。
然后是贯穿全剧的渔船船员和04年海啸时候遇难的老船员女儿的爱情戏。
很不好看。
想了想,大概是因为第一,某鱼是外貌协会的,那男的长的太抱歉又没气质,更有某只最讨厌的吐口水的习惯,女主疑似浪漫满屋里面的小三儿女配,不是喜欢的类型。
更因为男的一开始就差点死掉,女的是个遗孤,所以大家心里面都明白,这两位怎么折腾都死不了。
反而是原来唯利是图的议员为了救那男的被砸死了。
让人心里小小震撼了一下。
总结一下,某鱼是神经质工科男控加唯利是图坏人控……最不爽的是,地震学家居然最后死了!
我家旺财说的,相信会来海啸的人都没死,咋就他死了呢。
好人有好报也不是那么准嘛。
身边不喜欢大韩民国的人不在少数,对于韩国商品对于这个民族的种种都持抵制态度。
此次《海云台》来上海宣传,不得不说,这个国家的人做事方式是你不能理解的,anyway,无关国籍,只说电影,上周试片会看了这部电影,又哭又笑地走出来,还是极力推荐这部灾难片的。
亚洲能拍出这样特效逼真影片实属不易啊,想想《机器侠》最后那山寨版的变形金刚,虽然刘导不怎么认同,但观众看在眼里,山寨就是山寨,做不出就是做不出...情节上,“情”还是主线,在灾难中,“情”更令人动容:暗恋妍熙的万植,与前妻女儿形同陌路的金博士,金仁权饰演的吊儿郎当的小青年,对姜艺苑深情万分的李民起。
这四组人马贯穿整部电影,以一个“情”字感动观众,爱情,亲情,友情,对以往的饶恕之情,对同胞的手足之情...总之,这是一部很温暖的影片,一直认为,一部电影能让你感受到写什么,它就已经很成功啦,老师说,对电影宽容一点,更何况对这部不错的影片呢...
一般这种灾难性的电影都是好人不长命的,就像剧中的金教授夫妇还有勇于救人的正植弟弟,而且这种灾难剧中就算大团圆了,真正的情况应该是很惨的,能生还的人太少了,像剧中那些在大桥上还能生还的人,真的是奇迹了。
其实灾难是难以避免的,我们人类一是对灾难的防范意识还不够强,二是对于灾难的防范办法也不多,人还无法与大自然抗衡。
剧中更多的还是在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感人的亲情。
那位母亲不是给儿子买鞋也不会死去,而儿子对母亲的关心还不屑一顾,等亲人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
人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脆弱啊。
这就是整部剧的精华了……这就是整部剧的精华了……这就是整部剧的精华了……这就是整部剧的精华了……这就是整部剧的精华了……这就是整部剧的精华了……这就是整部剧的精华了……这就是整部剧的精华了……这就是整部剧的精华了……这就是整部剧的精华了……这就是整部剧的精华了……这就是整部剧的精华了……这就是整部剧的精华了……这就是整部剧的精华了……这就是整部剧的精华了……这就是整部剧的精华了……
同为灾难片,韩国尹齐均导演的《海云台》的票房远不如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然而,同为抒情片,《唐山大地震》的单线条结构的叙事模式却未能有《海云台》多人物讲述来的精彩。
如果说冯小刚是为观众讲述母爱的伟大,那么,尹齐均就是在为观众讲述情感的哲学。
影片《海云台》中,海啸无情的侵入富饶的海滩城市海云台 ,一座座大厦被海浪推翻吞噬。
死亡临向了每一个人 。
死亡是人类不愿提起但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面对死亡时,人们的情感才会真情流露,直视死亡时,人们才会顿悟哲理。
尹齐均正是借助灾难带来的死亡来给观众讲述情感的哲学。
情感总是在死亡前爆发,爱情作为情感的代表,在死亡前绽放的更加绚丽。
导演在片中讲述了三对男女的爱情故事。
在导演精心的设计下,平行式蒙太奇巧妙的运用起来,亨植在死亡前终于向女友希美问清了内心的疑惑,万植在死亡前对妍熙喊出了我爱你,金博士与离异的妻子在死亡前紧紧相拥,相互说着对不起。
情感在这一段彻底的爆发出来,与影片前部分的平淡叙事并有些喜剧元素的气氛形成强烈对比,低沉急促的音乐加强了影片节奏的紧张感并渲染了悲伤的氛围,画面中灰色的主旋律色彩笼罩着影片,死亡的震撼与压抑不断的带动起观众的情绪。
片中,三对情人的故事并没有联系却平行的发展着,看似繁乱,导演却有条有理的将他们的故事叙述出来,不得不赞赏导演把握结构的能力。
亨植是万植的弟弟,金博士的女儿与万植的儿子也有过纯真的相遇,故事不同的人物,在社会上也总会有交集,如何对待与他人的关系,表达自己的情感,就成了人们面临的情感问题 。
导演以悲剧的形式表达主题,为观众讲解情感的哲学,悲剧确实令人悲伤 ,可正是如此,悲剧才能有更好的教训意义。
尹齐均通过银幕讲述三对情人的爱情与遗憾,告诉观众:要学会表达情感的重要性,人的生命如汹涌的海浪,没有回头的机会。
在人潮如涌的城市里,简单的沟通可以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减少误会与仇恨,情感的及时表达,可以使人少一些遗憾,多一些美好。
情感的哲学,除了爱情,亲情也是永不可磨灭的存在,《海云台》中金博士对未曾相认的女儿的爱体现的是沉默而厚重的父爱。
母爱则是通过冬春的母亲表现出来的。
片中另一大亮点就是在于对冬春这个小人物的形象设计。
从外表上看,冬春就是一个十足的小混混。
矮小的个子,单薄的身材,圆脸黄豆眼,一身松松垮垮的灰色衣服。
他的行为也确实令人生恶。
不务正业,对母亲的关爱置之不理,时常想出自以为精明的坏点子,冬春把万植的儿子成贤脸上画着黑斑,戴着独眼罩,唱着动画片的歌,自己戴着墨镜草帽,敲着木棍在街上游行乞讨骗钱。
被抓到警局时,冬春无理的对警察大吼大闹,而对赶来的万植却如老鼠见猫一样猥琐。
这一段的喜剧元素让观众忍俊不禁,冬春这个混混的形象也鲜明的印在观众的眼中。
这样一个不务正业,粗俗胆小的人。
如果没有这么一场海啸,也许他还会一直是那个小混混,过着没有尊严的生活,可是,残酷的灾难改变了他的命运。
据说冬春在海难中救了13个人,但是没能救得了他自己的母亲。
他获得了勇敢市民奖牌,但也得到了母亲的遗像...冬春知道母亲是为了给他买皮鞋才中途下了去野游的车,不然,母亲也不会死。
冬春抱着他母亲的遗像靠在深红的墙上痛哭流涕。
镜头中,冬春穿着白色衬衫靠在红色墙上,与周围灰暗的主色调形成显明对比,色彩在导演的刻意创作下有着深刻的用意,白色象征着冬春的内心已经被流过的泪水洗涤干净,鲜艳的红色隐喻着一种希望,一种寄托,一种爱...冬春这个人物形象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因为他将人物塑造的生动典型,而且因为这个人物所带来的深层的思考,一个人对生活是什么态度,那么生活对人也是同样的态度,可是在母亲面前却由母爱的伟大而改变,母亲的死令冬春惭愧后悔,伤心悲痛。
留下的是悔过的泪水和无尽的遗憾。
导演借此告诉观众:不要忽视身边的爱,亲人的爱是无私无价的,一旦失去,纵使泪尽也追不回来。
另外,影片在一些细节的设置上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味,值得仔细体味。
如对人物衣服色彩的构思,身穿白色衬衫的金博士与穿着黑色上衣的妻子在楼顶紧紧相拥,黑与白本是极端的两面,而此刻却和谐的相融了,色彩的融合隐喻着他们关系的愈合。
灾难片总是悲剧的,不过,悲哀过后留下的是深刻的思考与重生。
城市将会重建,生活仍将继续,正如片中的妍熙重新找回了红丝巾一样。
Sololau/文提起灾难片,大家意识中的第一反应估计就是好莱坞,毕竟在好莱坞生产的灾难片早就作为一种成熟的电影类型为影迷所熟知,像《后天》、《海神号》、《完美风暴》、《世界末日》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灾难电影不在少数。
面对灾难电影,司空见惯之后,对于它最起码的标准也就是看电影特技的震撼效果和剧作的精致程度。
就亚洲灾难片的整体水平而言,《海云台》绝对是一部合格的灾难电影,而且很可贵的做出了自己的韩国特色,暑期档的这部韩国电影给华语电影结结实实地上了一课。
制片方斥巨资请到了《后天》、《完美风暴》、《星球大战》等多部好莱坞大片的后期制作高手汉斯·尤利团队来担当电影《海云台》的特效班底,制作出来的电影特技效果非凡,甚至使人产生一种惊艳的感觉,与以往灾难片都发生在昏天暗地或者风雨交加的黑暗天气不同,本片的海啸灾难特别安排在了白天。
在明亮的光照环境下制造出恐怖的海啸效果对于电影特效人员而言无疑是提出了新的挑战,幸好本片的电影特效并没有有失水准,而且绝对震撼。
可能也是因为前面铺垫的剧情过长的缘故,观众从进电影院那一刻开始就盼着海啸发生,可惜一直到了影片的三分之二处,一场惊天海啸才姗姗来迟般地登场,使观众在灾难发生前一直紧绷着的那刻心终于有了畅快感。
于是,光天化日之下接天般的惊涛骇浪放肆地袭来,那股吞天食地气势步步逼人,浪兮滔天,不由得使得观众都产生了一点窒息的感觉。
这种海啸袭来时的压迫感以及人类面对自然灾难的脆弱和恐慌不逊于好莱坞同类作品的效果。
很多人都骂韩剧烂俗,当然事实也确实如此,韩剧泛滥成灾自然流俗变质,但有一点不得不承认,韩国人对于细腻感情的拿捏相当到位。
就拿本片来说,预告灾难的科学家有,面对警告丝毫不作为的官员也有,灾难袭来恐慌的民众也有,这基本上已经成为了灾难片的样板,而我们发现本片除了那些公式化人物之外还有很普通的生活,很琐碎的情感,关注的人物也不是什么开着飞机轰外星人的总统和台风来临冲在人民前面的市长,只是一般的小人物。
类似于《撞车》似的多线索叙事为本片细腻的情感设置了基础,也增强了电影的可看性。
可惜的是三条线索虽然细腻清晰却都是浅尝辄止,以至于本片细腻有余而动人不足,犯了和韩剧一样的毛病。
相比之下,那个为救女儿而在逃难中途折返的父亲以及为了儿子的面试提着一双皮鞋的母亲来得动人。
《海云台》虽然是灾难电影但是它有细腻的感情,只是这份韩国特色的细腻最终因为用力不足而流于俗套,但就整个巨作而言他是合格的,而且也有一些带有人文意味的东西可以挖掘,这已足够。
这部韩国灾难电影《海云台》视听效果震撼,故事规矩中透着细腻的灵动,虽然有些俗气,但不乏感动和深度。
当看着电影中铺天盖地的巨浪冲击银幕时,中国电影人能不能想想为何这种水平的片子我们这个电影大国至今没有出现,如果那股山寨气十足的主旋律《超强台风》是所谓的中国灾难电影的话,那中国观众看了本片之后要寒心了,像《海云台》这样的电影才称得上是灾难片嘛!
希望华语电影人能在这场巨浪中好好上一课。
我喜欢看灾难片。
喜欢看了害怕,流泪,然后更珍惜现在的生活。
可惜,这部灾难片实在让人无感。
前面一堆普通生活场景的描写和介绍,为了反衬灾难之后的悲惨。
可惜,太过冗长又太过刻意。
一直等待着关键时刻的来临,可……真他妈让人失望。
浅显的说,我有种没有感觉到高潮的失落感。
居然还号称韩国第一部灾难片……我想,韩国的电影真的还没有到能驾驭这种大题材的时候。
他们对大痛苦大悲哀的认识真的还不够深刻。
有时候觉得拍不好的灾难片是对在灾难中失去生命的人的一种侮辱,像我国那部臭名昭著的震撼世界的七日。
所以,我对这部电影只好嗤之以鼻。
《海云台》因为之前没有仔细看影片介绍,还以为是描述2004年史上伤亡最惨重的印度尼西亚海啸的故事,去影院看了之后发现不是,而是一部韩国的灾难片。
刚开始的画面是一艘远洋渔船驶向印度洋,却被突如其来的海啸卷入,直升机在空中救援,因为时间有限,不得已舍弃了一位最信任和尊敬的长辈,妍熙的爸爸。
接着画面一转,就是2009年夏天,在美丽的海云台,是一群过着宁静日子的民众,以及海坛浴场上众多的游客。
影片用很长的篇幅絮絮叨叨了三对男女的爱情故事,穿插了一位母亲对儿子最无私的爱的亲情和其他人的友情,这段时间的人物关系令我模模糊糊甚至昏昏欲睡,直到金博士的观测越来越明确,越来越扣人心弦,瞬间,大海浪在恋人的争吵中,在母亲为儿子买鞋,奶奶送孙子上幼儿园,海云台的开发筹备会议中发生。
我不想说电影的前也不想说电影的特技做的有多糟糕,史铁生说:“每一个有每一个乏味的演员都是因为他老以为这戏剧与自己无关。
每一个倒霉的观众都是因为他总是坐得离舞台太近了”。
当看到渺小的人类面对巨大海浪的惊恐,惊慌的夺路而逃,海上救援队员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救助别人,画面的纷杂繁复,抨击我们的感官和感受,惊恐,感动均有之。
一个国家任何时候,对大自然的力量都不可小觑。
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至高无上最重要的。
我欣赏并且钦佩金辉金博士的专业判断以及不断的为人民请命,我对那个漠视灾难降临并且不听金博士劝告的局长领导深恶痛绝。
另外,海云台过着宁静日子的民众,因为城市规划开发,不得不出让自己的店面,想到我们城市的规划拆迁,禁不住感慨,为什么城市规划不能从老百姓的实际利益出发呢?
人民乃国之根本。
如果不是灾难的发生,没有人意识到亲情,爱情,友情的宝贵。
看完电影,我想我们永远要保持一颗感恩的心,珍惜身边和手里的幸福。
否则,说不定哪天,我们就Game over了。
比怪物差的几个档次了
没什么意思,韩剧一贯的拖沓,到了关键部分又迅速简写……难道是因为预算不够……哎
狗血之王
特效也好,剧情也好,逻辑关系也好,人物之间的情感也好,比起埃默里奇的《2012》差得太远了。以上。
一开始就没想看,要不是电视播,实在无聊的话我才不看,给到三星不错了,本想给差评,但凑货下做人也别太刻薄了呵呵!
前半段太爆笑了....后半段哭得很惨.....
拖拖拉拉,除了特效没啥可看的。
拜托CCTV6别再放灾难片了——尤其是在周末晚上。
只能看浪。。。其他实在是太假了
和韩国以前的片子很不一样,这片子还是去电影院看好看
怎么说呢,只能看成场面和特技的堆砌,我一直认为灾难片不在于场面的描述,更应该关注震动的人心。
跟汉江怪物完全不是一个等级 只有灾难发生以后那部分还算电影
泪点低如我看得快睡着了……高潮未免也太短了一点
基本上 不好看
因为是两个人一起看的甜蜜剧,加一颗星吧~
因为事先知道是灾难片(如果事先不知道可能还好些吧),所以看的好着急!铺垫的也太长了太复杂了太啰嗦了。。终于到了后面的大场面,可一到人物对话就又啰嗦起来,镜头慢的不像话,一贯的韩剧作风,真要命
特效花了大价钱,但故事支离破碎,毫无感人之处——有的人物是为了死而死的
鼓励一下。能拍出这样的灾难片,说明韩国电影正在走向成熟。
要忍一个小时才到灾难场景,本想说九年前的水视效还是经得起小屏幕的考验的,但一到爆炸就破功了,更没想到折在了毫无节制的戏剧化煽情上。说东方人内敛含蓄,中韩两国是决不答应的,哭叫笑骂高涨汹涌无比
不能说不好看,也不能说多好看,结尾匆忙是最大败笔,灾难的段落其实拍的非常有力量,看得出他们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