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然想起写一下这部片子。
因为想到尹子维的缘故,便想随便说说这部戏的感受。
这部戏耍了很多人,不得不承认,我也是被耍的那个,从开头的歌被泄露,到尹子维与吴彦祖的吵架,我都信以为真——不是说看电影时信以为真,而是他们在布这个局的时候,我就在局中!
这实在是很神奇的一个点子,冲这一点,我PF他们四个。
吴想拍这部戏,连凯说不如我们就真做个组合,于是这部片子,便以一种纪录片的方式出现了。
吴说这部戏的好玩之处在于,你在看的过程中便会去猜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看了以后我真的完全迷惑哪些是真哪些是假的——尹和歌迷开房是真是假?
他们吵架是真是假?
他们签公司被蒙是真是假?
雇职业粉丝是真是假??
难得的是这部戏里,居然很难得的四个人物的个性都十分鲜明,虽然有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他们做戏的台词。
印象深的台词有三处,一是连凯有些犹疑地对吴彦祖说,你,会不会觉得,我们三个有点拖累你?
吴没有说话。
第二个是连凯说,吴这个人,就喜欢控制一切。
而另一个镜头里,吴说,他们太不着调了,所以我必须控制。
第三个是尹对连凯说,你一开始就是有私心的,你找吴是因为他有名气,找我是因为我会唱歌,找陈子聪,是因为你要找个人垫底。
连凯瞪目结舌——此处的瞪目结舌我将之理解为内心的不善良被人窥视到时候的手足无措。
这三句台词是很戏剧化的,但是看的时候还是让我有些吃惊。
好吧,从我的角度看,连凯当初提出这个提议的时候说不定正是有这个想法呢(他的采访里也说,我觉得做这个组合可能会对我的事业发展有好处),既然他的阴暗想法都敢说出来了,我们还何必藏着掖着我们的想法呢?
因为这四个人的定位,正是如尹所说:一个会唱歌,一个有名气,一个帅,一个有话题。
骗那个女记者的那段,听说当事女记者哭着痛斥吴的不HD,导致HK传媒扬言集体封杀他们。
但是现在我的后遗症是,会不会这个女记者,其实也是假的?
中间有一些故意搞出来的片段,比如夸张的舞蹈老师,比如夸张的造型师。
真是讽刺的可以。
总之算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片,尤其是看在导演是一直被认为花瓶的吴彦祖的份上。
说回我说到的四个人的个性,吴的角色,就是那个比别人红,因此会觉得自己是老大;尹呢,是太有个性的,放任自流;连,真的有点如他们说的有私心;而陈子聪,就是那个好好先生。
最大的讽刺其实是结局。
这个结局打翻了所有的前面的铺陈,让整部戏看起来更加像一幕讽刺剧。
另,一定要看广东话版的!!
【06年“四大天王”事件之后专访文,蛮有意思的,如果你也喜欢吴彦祖,不妨看一下】又一个长毛—吴彦祖 明星能「红」,涉及种种因缘际遇,其中一道板斧,是用最自然的方法顷刻消除与观众之间的陌生感。
吴彦祖成功了,并非单靠他的帅气。
他首次执导的电影《四大天王》以伪纪录片(Mockumentary)形式,把香港演艺界梦工场的迂腐赤裸裸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不过,原来并非每个人都爱看National Geographic,不甘被刺破娱乐圈美梦的人骂他恃才傲物,娱记甚至集体数落他的「经营」手法,更有人嗤笑他在「自毁长城」。
独独这位「乐坛卧底」丝毫无悔地抛出一句:「就算有媒体杯葛我,到死也不介意!
入行九年,我实在有好多问题要问!
」 明年香港将庆祝回归十周年,亦标志着吴彦祖在香港影坛打滚了十个年头。
他认为,香港回归后多了祖国这个大靠山,但影坛、乐坛,甚至香港市民却失去了一个身份(Identity),大家都显得失落,致令娱乐圈不但没有长进,还在不断倒退。
「其实电影也是一种study,外国人好钟意以前香港的Cult movies,《PTU》、《枪火》等等都反映香港独特的文化,回归后香港电影反而变得好General,我想香港人要寻回失去了的灵魂。
」吴彦祖边吃生果边说,那双剑眉像在舞动着。
Individualism 「香港只系不断地做紧明星工厂(Star Machine),唔理一个人是否能唱能跳,最紧要个样OK,电脑便会搞到佢好似唱到歌,又会迁就到佢唔驶跳舞,好有问题?
」吴彦祖强调,他不是愤世嫉俗而是嬉笑怒骂,他的讽刺没有如钱塘怒潮般惊涛裂岸,他甚至不认为他是在讽刺社会,而是question。
「我唔系想鼓吹『非主流』,我只系想问问有无选择呢?
」他强调并非想搞事,他要让外界知道,只要对社会有启发,低成本、无爱情元素的都可以是好电影。
「点解一定要商业先行,推同一种味道的电影、同一种题材的音乐?
咁样好闷,会令创作人都不想创作了!
点解非主流便会被排斥,唔系物以类聚就能建立乌托邦!
」Individualism是《四大天王》及吴彦祖经常挂在口边的主张,可能是天秤座性格的驱使,他认为做自己想做的事并非一种奢想。
随着《四大天王》徐徐落幕,吴彦祖部署三年的Project亦将完结,但Alive解散了,Alive精神不灭。
日后他会以演员作为职业,拍商业片,导演则会沦为他的嗜好,他将以独立导演的角色,拍一些自己喜爱、没有压力、不受制於任何人、题材的作品。
传说中的吴彦祖拥有深情双眸及强壮体格,以不标准的广东话、亦正亦邪的气质迷倒本港七至七十岁的女性。
采访现场,笔者看到一身休闲服饰的他,却是个很有主见、有抱负、真情流露的热血青年,甚至有点「长毛」(当然是靓仔版)的气质,跟银幕上光芒四射的性感偶像完全沾不上边,更打破他几近供人膜拜的冰冻花瓶的形象。
谈起本港的救市行动,吴彦祖更有话说,质疑政府对推动本港艺术事业发展的心态:「投资者不要只顾赚钱,监制也要俾啲空间导演,不要为保票房侧重个别演员。
好似『西九』,极其量只系令外国表演人士一个靓啲嘅表演场地,但对香港本土艺术的帮助不大,最开心还是班地产商。
」拥有耿直个性的他,说时手舞足蹈,也没有计算他的言论会否影响他日后的影艺生涯,这种就是Individualism的最佳演绎。
三年Project 吴彦祖认为,荷里活的大制作都可以生产出烂片,史提芬史匹堡加汤告鲁斯的《War of the Worlds》便很「垃圾」,但美国市场给予观众很多选择,令独立制作人都有立足余地。
香港要开一部片,往往要说服八岁至八十岁的人,又要顾及卖埠市场,诸多掣肘下令香港制造变成毫无特色的作品,故他怀念八、九十年代百花齐放的本港艺坛。
「香港有好多好有talents嘅人,但因为佢哋唔够主流、唔肯妥协,所以无公司签。
大家应该支持社会有alternative,因为很多主流的艺术创作都是由非主流创作启发而衍生的。
Madonna很主流吧?
但她背后聘用了很多非主流的创作人,令每张唱片都有独特性。
」香港没几个人肯花时间反省的问题,吴彦祖出「招」抒发意见。
三年前,吴彦祖开始筹备这个Project(或者说是一个局),他与尹子维、连凯加上陈子聪成立「Alive」,由签唱片公司碰壁、学跳舞到度桥推销自己,巨细无遗地展现,还加插了张学友及黄贯中等乐坛老手的肺腑之言。
自编自导自演的,还有Alive新歌被盗、制造成员不和解散的假新闻,真相变成道具穿插於黑色幽默之中,塑造成这套意念大胆、很Cult的实验电影。
吴彦祖以《四大天王》作为的作品名称,也是反讽当年社会以「捆绑式标签法」制造了乐坛四人帮。
对於光怪陆离的梦工场,杨千嬅在戏中的自白发人深省:「这是一个game,但不是fair game!
明白这一点,在娱乐圈生存会开心好多。
」 佛陀度化众生,教众人懂得「放下」。
访问期间,吴彦祖说得最多的是「系咪有问题先?
」系,他确实点出了很多当今娱乐界存在良久、或制度或风气的症结,笔者实在欣赏他打滚了这麽多年头还有反思的冲动,以及挑战专制传统的用心良苦。
吴彦祖明知放下会开怀一点,但仍是坚持那点执着,我们是不是也就盲目妥协呢?
Wednesday, May 03, 2006
看了TT之前就推过的《四大天王》,觉得真好。
特别是那个很贱的造型师那段,真的是一次比一次劲爆,完全笑翻了。
TT说这是一部好片,因为它讲了很多道理,很多香港娱乐圈迂回曲折的来龙去脉。
我倒是觉得,这部片的好,其实是好在了那种态度。
从开始到结束,一切不过一场游戏。
大家尽兴参与,学习、熟悉规则,娱乐彼此,最后,HAPPY ENDING。
于是,你笑了,我笑了,漂亮的不得了的吴彦祖在漂亮的不得了的非洲笑了,故事就此结束。
我们也就得以心满意足的离开屏幕,洗洗睡了。
又,吴彦祖真好,真好看,真用心,真聪明,真是让人要命的心动!
最近看的一部有吴彦祖的片子是《夜宴》,不过我觉得不好看——吴彦祖在里面又不帅——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我觉得这部片子并没有将宏大的场面与精彩的故事情节结合起来——会不会张艺谋、冯小刚和宁浩合作一下,真正的中国大片就出来了呢?
所以还是写一下倒数第二部的《四大天王》吧。
前面有一篇我已经写过《四大天王》了,这一篇旧“影”重提只是要说其中一个细节。
尹子维在台北演唱会的时候迟到了,上了台又忘记歌词,事先四人说好不跳舞他又突然跳舞,弄得场面混乱。
演出结束后,吴彦祖认为尹子维做错事应该道歉,但是尹子维却认为只要歌迷觉得High用什么方式不重要而死不悔改,两人争执起来,吴彦祖一气之下走了。
连凯让尹子维打个电话给吴彦祖说说,却被尹子维劈头盖脸的骂了一顿——这是背景。
上海演出前十五分钟,吴彦祖终于出现在休息室里,连凯一看到他就激动的立刻站了起来,陈子聪也站起来说“换衣服吧”,尹子维却依然坐着没动,吴彦祖有点失望的转身向衣架走去。
这时,尹子维突然说:“Daniel!
”,吴彦祖转过身来,尹子维说:“欢迎回来”。
于是四人拥抱一下,过去的事就都过去了。
也许这就是男人之间的友谊,我是女生我不懂,不过我真是羡慕死了。
多少次听到身边女生说:“这次我原谅他,下次他再这样,我绝不原谅”一类的话,语气决绝。
可是这不是原谅吧,这是“这次先放过你,我们秋后算账”吧。
也许这就是女孩子的小心眼,道歉可以接受,但是要有诚意、够正式,绝对不能妄想蒙混过关。
而且接受了你的道歉不代表原谅你,倘若下次再犯,则将死无葬身之地。
而alive,没有用任何有关“对不起”的字眼,就冰释前嫌。
他们的这种美德,让我认为他们是真正的四大天王。
我希望我也可以这样真正的心胸宽广的原谅别人,可以接受别人因为面子而说不出口的歉意,并且可以放下面子真心诚意地向别人说一句对不起。
现实中的唱片界只有更混乱更无艺术良心毕竟在法律框架内违背道德并不会需要坐监。
然而这情节的的确确戏剧性十足:就四个人搞组合,管理起来也这么困难,演出前还能失踪一个,又不是5个6个人的小型室内乐队或者几十个人的小乐团;谈起音乐竟然缘起KTV,难道不是音乐爱好者俱乐部;四个人各有各的不靠谱,极其专制的队长,极不敬业的队员,这样竟然能成团(好似花瓶主唱+因练不好吉他SOLO吉他行业内卷转战根音的贝斯手+懒癌患者吉他手+泡妞大师鼓手,不过目前好像这样的乐队也是存在的,且还能持续运作),按理说这样的乐队早玩完。
最后只能说这几个唱歌不行(除了跟着椰树牌性感女嘉宾混的那位),但是演技还是抗打的:无论几个说台词像是普通人接受采访自我暴露的团员(从最开始讲述“初心”,在组合运行期间的怨言和争议,以及最后的崩溃爆发);还是编舞师,经纪人,服装设计师,助理等(不确定有哪几个是真的从事他演的职业)。。
是所谓的生活化演法吗?
毕竟是职业演员,这专业素质还是在线的。
没什么艺术理想,艺术天赋,艺术技能,艺术良心的四个演员只凭颜值突然搞起音乐组合却广受听众追捧,没有比这更讽刺的了。
反而这里面出现的真实的摇滚乐队(秋红)并没有这般受欢迎,主题不言而喻吧。
在这造神的世界里,产品质量并不重要。
http://mach.yculblog.com/post.1230449.html事情从连凯开始。
这个长得很忠厚型的帅哥,某天突然想拍一部反映娱乐圈生态的电影,把娱乐圈里面那些有的没的统统放到台面上给大家审视。
他跑去和别人商量,这个别人就是从小在鬼佬那边长大,作派诡异的吴彦祖。
吴彦祖把老连的想法推进了一大步,说不如我们真的来组一个组合,进军乐坛,然后把背后的点滴拍到电影里面去。
于是他们又拉来了两个半红不黑的家伙,一个是尹子维,好像是过去明星的第二代,类似于没那么红版谢霆峰,另一个是陈子聪,他最为人所知的就是娶了一个老婆叫何超仪,这位何姐姐是赌王的女儿,还曾经拿过金像奖最佳女配,算是赌王众多女儿中比较另类的一个。
他们于是就组成了“ALIVE”,开始唱歌,也开始拍这部《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并不是纯粹的纪录片,看片尾就知道有不少东西是编出来的情节,但是当中的内容,穿插了太多这几年相关的娱乐新闻,让人看来有真实的感觉。
加上拍摄手法的关系,纪录片的调调很浓。
也因为这个,里面的那些欺骗记者博版面的东西在电影里面大白天下的时候,引起了香港传媒很大的反弹,据说当年被骗的女记者泪洒当场,一时间也传出ALIVE要引咎解散的消息。
但好在这四个家伙还比较能挺住,刚上去他们的主页,他们发了公告承认弄这个组合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拍这部电影,但也否认说要解散,因为从中发现了音乐的乐趣。
花了两三年的时间,灌录唱片、记者会、商业演出、八卦绯闻……所有戏份都做足,现在才发现这原来都是这四个演员在做戏,看到这部电影,再想想过往的娱乐新闻,真的是很有趣的回味。
在笑声中看完的。
对现在的音乐的创作有了肤浅的认识。
没想到吴彦祖也能拍出如此不错的电影。
比较感动的部分应该是连凯对Andrew的那段话,说Andrew是alive里最私心的一个。
连凯分析了Andrew的私心。
确实Andrew确实是因为实现父亲的期望而提出组建一个band的idea。
人的动机都不是那么单纯,但开始做以后才能发现做的乐趣,刚开始的动机也许消失不见了。
alive。
不是甚么新电影了。
挺真实的。
呵呵,理论上来说不是演的。
本来就是真实的。
娱乐圈就是这么回事。
然而,还有那么多孩子想趟这滩浑水。
想不通。
帅哥原来除了帅还有点想法也有几把刷子,这片子一下就拿了啥啥新晋导演奖呢!
知道这一两年吴同学折腾了个alive组合进军歌坛吧?
原来进军歌坛是假,拍这部电影是真,这一年多两年来,他们看起来似乎在做歌手,其实整个组合的活动都被拍了下来作为素材,又经过一些加工,成为一部半真半假,思想是真、情节难辨真假的伪记录片——“我们就是想拍一部假的记录片”吴同学如是说。
为什么?
为了反映娱乐圈的现状,为了说出他们想说的话,关于音乐和唱片公司,关于音乐和盗版,关于音乐和会不会唱歌,关于艺人与媒体的关系,等等等等。
我认为这个idea极负想象力和杀伤力——香港媒体被彻底得罪袅~~~~咳咳,感兴趣的同学去看看吧,小吴同学是真当的起帅哥和聪明人的称号,但他小人家正如每个成年人一样不是天使,片中对他的一句评价可以参考:He`s a fucking asshole.另外说一句,我小人家似乎对吴同学总是不太来电,就外貌而言,我比较喜欢尹子维,不过介可真是一糙老爷们儿~~~汗~~~他也是演员,通常演变态杀人狂,说实在的,他的面相还挺配这身份的~~~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真得很惊愕,如果一切是真的,那吴彦祖也太大胆了吧!!!
牺牲了自己不说(揭露自己歌艺最差,就单靠一张脸就能赢得粉丝无数),竟然还敢明目张胆的揭露香港娱乐圈的好多黑幕大家都多多少少知道这些潜规则的,没想到那些资深艺人,张学友、杨千桦、莫文蔚等,在片中的随兴采访中也会亲口承认看完连忙狂google了一番,原来alive玩弄媒体是真的omg那个可怜的女记者很gay的造型师也是真的还有职业歌迷!
汗死所谓歌手,唱歌根本不是重点了。
想起hot dog的一句话,要想停止盗版,就要先停止翻唱也许唱片业在质问大家为什么都不掏钱买正版的同时,是不是也要审视一下自己?
科技太发达了,连声音都可以是假的。
不红可以自己炒新闻。
长得帅,你可以做偶像派,长得不帅,你可以先整形再来做偶像派。
想要转型做实力派,没问题,任何声音都可以用软件修的完美。
过分包装,也只是为了架势好看,场面火爆,跟音乐没有任何联系。
演唱会没有fans,居然也可以拿钱来买,很专业的哦!
名字牌还有灯说实话,我看到那个名字牌我刺痛了一下,我看到很多相似的牌子,在一些人的演唱会上。
我努力说服自己那些都是真的,哈哈 要出名,似乎很容易。
有点担心他把游戏规则捅破,难道不怕歌迷对他失望吗?
片中的很多部分,特别是前半段,都是他们艺人生活的真实体现,并不是后来表演出来的几年之内摄影师长期跟着这四人贴身拍摄!
为了拍一部电影专门组一只虚拟的乐队!
真是佩服他的创意和用心!
拍摄方法很有新意,香港电影历史上史无前例阿,不过后期剪辑的人可能要累得吐血,呵呵对了,结局很烂 我不喜欢。。。
google之后发现很多新闻都对他们很不利,我想是惹怒了众媒体造成的巴真的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策划并以吴彦祖登上了香港电影金像奖的领奖台而完美告终!
那些常常把别人玩弄到鼓掌之间的唱片公司、香港传媒真是彻底蒙羞了一把觉得以前太小看吴彦祖了,他还是蛮有才的,又靓仔下面三段新闻:第2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今晚(4月15日)举行。
吴彦祖凭借《四大天王》夺新晋导演奖。
仿纪录片(Mockumentary)是采取了纪录片的形式,但并非完全纪实,而是将现实和虚构的情节融合在一起表现的一种影片形式。
吴彦祖说:“拍摄这部影片最初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好奇心,因为我实在是好奇为什么既不会创作音乐,也没有什么好音乐作品的男子偶像组合现在能这么走红,本来是想拍摄普通的影片,后来才改主意要拍摄纪录片,其实我创建“ALIVE”也是为了拍摄这部电影。
最佳新晋导演吴彦祖:我的目标伊斯特伍德 吴彦祖也是少年成名的代表。
1997年,这个美国长大的男孩回到香港,误入模特圈,次年便以“惊艳”影坛。
十年间,他已经拍摄了30多部电影。
11岁开始习武的吴彦祖以偶像面孔屡屡挑战反派角色,效果出奇制胜,从《旺角黑夜》到《门徒》,他已经俨然香港中生代男演员的领军人物。
出道时,吴彦祖便许下心愿:希望十年内能当上导演,演而优则导的奥斯卡金像奖导演伊斯特伍德是他的偶像。
根据自身经历自导自演的《四大天王》获得最佳新晋导演奖,终于让他美梦成真。
作为演员还没得过金像奖,而第一次做导演却能得奖,实在让他开心。
“感谢大家的参与,这个奖是属于大家的。
”吴彦祖透露,他准备成立一个工作室,下一部导演作品想拍摄一部黑色幽默喜剧。
粤语版的很好看,千万别看国语的,那个配音把人都要搞死。
光怪陆离的世界……
一部记录本
作为建筑学出生的吴,这套电影镜头感视觉感都很弱,不过就用客观现实讽刺娱乐圈,勇气可嘉
最佳新晋导演的最佳表演!
两星半吧 吴彦祖胆肥 贵圈真乱 就是有点劣质 最神的还是最后吴彦祖的结局 那不就是他的婚礼吗!
没啥技术含量
吴彦祖 完美男人
伪纪录片,香港歌坛娱乐圈之现形记。吴彦祖导演处女作,半属玩票,半属自黑,也算勇气可嘉吧。
组合
什么都好 动画太烂了
Alive组合起来挺好的呀。BUT越来越讨厌吴彦祖了。尹子维的脸一看就是变态。陈子聪也就配角的命。就连凯最牛最帅最有味道,而且是化妆师。
香港娱乐圈的生存启示
一颗星给香港 一颗星给尹子维
有点意思,但比同类型的《情非得已生存之道》弱些,结局太shi了
2009-9-25 13:37:39 8/6.8(128) 敢玩就值得鼓励,但似乎还是没有那种彻底豁出去的劲,毕竟还是要吃这口饭,能玩多大……真打算去非洲唔捞咩
四大天王不是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黎明吗?什么时候变成了吴彦祖、尹子维、陈子聪、连凯了?
偏纪实性的··
以前看的。其实电影本身水平4星可能还有点松,但是Daniel的勇气太值得嘉许
看完后觉得吴彦祖绝对是个野心家 为了拍部电影居然特地组个boyband 用了2、3年时间来跟娱乐圈玩票 揭露娱乐圈黑幕 很真实 几乎算是纪录片 除了结尾……总的来说还是很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