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说,爷爷这辈子第一次找对了自己的位置。
他安详地睡在热水和鲜血中,面带微笑,拥抱被自己遗弃的信仰、割裂的记忆和拒不承认的视力,像灵魂嵌入最初的躯体,复归完整。
我一直在想,他的选择,到底意味着活着,还是死亡。
他最后的吐息和身体里流出的热血,到底是满意地迎接了最完满的自我,还是抱愧忏悔着这些年对信仰的背弃。
这个问题的答案甚至牵涉到死亡的含义。
死亡究竟是我们获得完整生命历程中最后、最庄重的一步,还是一切可能的终结之处?
我更愿意相信前者,至少在纸面上如此。
因为任何人都希望自己拥有豁达的生死观。
所以我更愿意相信电影的结尾是一个圆满的结尾:一个寻根的人将自己的寻根经历编织进了往后的生活中;一个终日迷茫无所事事的人将自己偶然取回的信仰和一个闯入生活的陌生人安放在书中;一个逃避了一生的人心满意足地遵照灵魂的指引获取了生命最后的硕果。
我相信爷爷死去的那一刻才是真正的活着。
我相信人的一生原本是圆满的个体,生命和时光,只能通过添加色彩、积累木块而把我们塑造成各种形状;任何削减与磨损都是残缺,任何残缺都意味着部分的死亡。
我们或许还在喘息,但生命的一部分已经先行死去,一切不过是行尸走肉。
在这个世界中穿行,远不是穿行在那片梦一般的向日葵田里那般静谧安详。
没有桃源供我们躲避尘世,没有任何人可以在时过境迁后茫然地发出一问:战争结束了吗?
如果你足够幸运,请圆满地活着,不要残缺着死亡。
一场温暖而感人的寻根之旅,引出了一部出乎意料的作品。
和所有表达二战作品不同的是,寻根路上的美好风光,成就了我们对于乌克兰的最深刻记忆。
那一点一点的感动随着情节的融入,慢慢的渗透出的情感,一点点流露。
影片改编自乔纳森萨弗兰•弗尔所著同名小说,一个年轻的美国犹太人乔纳森,去寻找一个二战期间救了其祖父的一个女人,要前往一个因为纳粹入侵而从地图上消失的乌克兰小镇,随行的是一个脾气古怪的老头鲍里斯以及其孙子向导亚历克斯,一个人的寻根计划,却因为每个人藏于心底的历史,而成为三个人的寻根之旅。
当那张泛黄的老照片从封存的塑料袋中拿出,那里面封存着一个蝗虫的琥珀,那满墙的保存着记忆的塑料袋,一个喜欢收藏家族物品的小伙子,一个多么有趣的爱好,却衍生出一段早已被催化的历史。
一个脾气古怪的老头,一个喜欢装瞎子而且有一条更为奇怪导盲犬的乌克兰老人,一种莫名其妙对于犹太人的记恨,一段同样深藏于其心底的历史,在最后的寻根过程中,逐渐找回的片段,以及回到故里的满足,落叶归根的结局。
一个喜欢流行文化的乌克兰青年,一个对美国文化好奇甚至迷恋的孩子,一个在奇怪家庭中长大的街头小伙,一种在寻找过程中逐渐清晰的信念,一种成长过程中不断增加的情感砝码,不断的浑浊,不断的清晰,不断的不断成为人生组成的最重要的部分。
还有一个一个名叫丽斯塔德女人,一个家里塞满了各种盒子和来自战争年代的纪念物品的女女人,一个生活在向日葵怀抱中的美丽的女人,一句不经意的提问:“战争结束了吗?
”却让我们泪流满面。
半个多世纪前的欧洲,犹太人惨遭纳粹铁蹄的蹂躏与践踏。
不过也有少数有幸者在他人的全力帮助和掩护下得以逃生。
四个人面对这段找寻的历史,每个人收藏到内心深处的各不相同。
当因为这一段历史的重合,几个个人终于找到了可以相互了解共通之处,一场心灵的寻根却刚刚开始。
不管是《指环王》三部曲中成功出演哈比人的伊利亚•伍德此次却带上眼镜,扮起了四处“寻亲”的犹太小伙子;还是导演利夫•施雷伯首执导筒的重视,或者还有乔纳森萨弗兰•弗尔所书写的故事,还有分章节的表述电影的构成,一切都已经次要。
因为一段历史而击溃我们脆弱的情感,因为一段情感而对人生清晰的人们,因为一部电影而记住一段故事的你我。
一切都将藏于心底。
向日葵带着黑框眼镜的Jonathon 操着俄语口音的Alex还有那辆典型的拉达画面很安静--只是那一句: 战争结束了吗?我哭了.
关于who i am & where i came from的一部电影,最开始对男主的收藏癖感到不理解,也对乌克兰爷爷的喜怒无常感到困惑。
当看到男主站在河边,河里漂来无数收藏物的时候,领会到了那些死在法西斯手下的犹太人们是以这种形式留在他人心中。
“留下婚戒不是因为为了提醒世人我的存在,而是为了告诉他们是因为有了这枚婚戒才有现在的你们”,不要对自己的出生和从前的自己感到羞愧,无论是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出来,过去的一切都成就了现在的我们,人是由内向外的,inside out。
男主抓起河边的一把土装在了袋子里,带回了美国洒在了爷爷的墓旁,给了爷爷一个归宿。
乌克兰爷爷出场就喜怒无常神神叨叨,总像在做梦一样。
在那场大枪杀犹太人的事件里,他侥幸活了下来。
睁开眼看到周围一片尸体的那一瞬间就丢掉了他的六芒星,放弃了做犹太人。
就这样变成了老头子,一个对犹太人骂骂咧咧,嘲笑+鄙夷的乌克兰老头子。
最后的自杀我想是源于他终于敢直面最真实的自己,不再当“叛徒”,自杀后露出轻松的表情是因为这才是他想要的归宿吧,也许早在他扔掉犹太人这个身份的时候,他就当自己早已死去。
电影开篇就带领着观众,跟随一个有收藏癖好的美籍犹太男孩乔纳森寻找祖父遗留照片中救命恩人、探秘家族往事的步伐,踏上了乌克兰西南港口城市敖德萨。
乔纳森因祖母“乌克兰对犹太人并不友好”的告诫而对这场寻宗溯源之旅既期待又忐忑。
而这份忐忑随着敖德萨祖孙向导的加入而愈发惶惶。
一辆蓝色旅行车载着三个性情迥异、各怀心事的旅伴外(雇主:谨慎内敛、用收藏填充归属感与安全感的犹太男孩乔纳森;司机:自称眼盲、用暴躁脾气掩饰重重心事的敖德萨老头巴鲁;翻译:性情洒脱、受美国文化吸引的敖德萨新新人类亚历克斯)行驶在敖德萨的城野之间,开启了一场“节外生枝”的旅程。
土地就像一个收藏家,保存着生活其中的人们的历史:棋盘般的街区记载着这座建立于叶卡捷琳娜大帝时代“理想城市”的传说;腐朽破败的乌、俄式建筑诉说着这座从沙俄帝国暴虐统治、内战纷争、二战屠戮下重新站起来的“英雄城市”的动荡往事;而点缀于街边的麦当劳广告牌透露出外来文化对新敖德萨的影响……土地承载的历史是民族的记忆,然而民族和人一样,往往只记住自己愿意记住的事情。
亚历克斯祖孙毫不掩饰对敖德萨的自豪感:“战争之前,这里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
敖德萨是一个用来相爱和建立家庭的完美之地。
”当乔纳森违不顾叮嘱用英语向当地人问路时,亚历克斯因羞臊而愤怒:“他们会嘲笑我是笨蛋美国人的向导。
”敖德萨人骨子里的骄傲毕露无疑。
然而,当乔纳森道出从他祖母那听来的关于“乌克兰人是反犹太人”的传闻时,老巴鲁沉默了,而亚历克斯则因祖父的反应困惑不已。
在敖德萨一路寻找,目的地Trachimbrod竟无人知晓。
乔纳森、亚历克斯、巴鲁迷失在途中,更迷失在各自的彷徨里。
乔纳森想知道祖父是如何逃出的那场骇人听闻的种族灾难,明明是屠戮中的被害方却因“幸运”逃脱而笼罩在难以释怀的沉重中。
从那场屠戮的死人堆爬出来的巴鲁,不单是被害者更是见证者,而他却不愿回忆德国纳粹的惨无人道,更无法接受乌克兰起义军对同胞犯下的罪行。
亚历克斯在对敖德萨历史的片面赞美声中长大,当他意识到现实并非如此简单时,在祖辈处得不到答案的他感到蔽身之所被掀翻一般空虚。
终于,于旷野中一片金色的葵花田深处的木屋里,他们找到了乔纳森祖父照片中的女人。
而她说她并不是乔纳森祖父的救命恩人,于她口中道出了一段与乔纳森揣测并不太一样的往事,与其说乔纳森祖父有幸躲过那场屠戮是受惠于人,不如说是受惠于对那个人的爱。
而艰难找寻的Trachimbrod也并不是一个村落,而是埋葬着1942年3月18日被德国法西斯杀害的1024个村民和他们遗物的河边空地。
女人向他们讲述了当年纳粹在这片土地上施以的凌辱与暴虐,也讲述了犹太人的屈辱遭遇与信仰坚持。
并向他们展示了一整墙她从河边收集的被害者的遗物,小雕像、眼镜、银饰、纸风车、香水、杂志、小品集、内衣裤、木头玩具、戒指、金钱、照片……“这一切就是Trachimbrod。
”这些如收藏品的遗物被他们的主人埋藏之时,被寄予的意义并非纪念自己,并非证明自己还活着,而是以防“万一某天有人寻找”,这些可以告诉寻者想要的答案,告诉后人来处,而埋藏它们的这片土地是召唤、凝聚、解惑、重新出发之地。
一场寻找家族恩人、探秘家族往事之旅至此成了回顾敖德萨那段几乎被抛弃的沉重历史之旅。
乔纳森于其中触摸到一段动人家族的往事,也重新认识到当年沙俄在西部10省设立栅栏区时,敖德萨曾给予犹太人的友好。
巴鲁终于在摘下墨镜重新审视那段伤痛的记忆之时,与自己的过去紧紧联系在一起,生命如他苦苦追寻的明月般得以平静圆满。
亚历克斯因为靠近敖德萨这段沉重的历史而卸下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敖德萨柔和了俄罗斯、乌克兰和犹太文化的城市灵魂让他的内心更加包容深邃。
调转车头,同样的来时路却因为Trachimbrod明丽耀眼的向日葵、令人震撼的遗物收藏、静谧等待寻者的纪念碑而变得不同。
影片从一场激萌三人行的公路片外衣开始,一层层深入,终于揭开一颗战争历史题材的良苦用心。
人类历史总是在遗物、重蹈覆辙中螺旋前行。
十几个世纪里,接踵而至的诸多王国、帝国在这片欧洲最肥沃的土地上留下了一个个熟悉或陌生的名字,而今波谲云诡的国际政治又一次次让乌克兰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
影片中女人向巴鲁问的那一句“战争结束了吗?
”是否会拉扯到拨弄政治风云者的内心?
《真相大白》提醒着所有经历过屈辱奴役、内部纷争的民族,所有的历史都该被正视与铭记,特别是那些滴血的、疼痛的历史。
对一个民族的入侵和征服,最可怕的往往不是对被征服者身体的奴役,而是思想文化的颠覆,选择性地遗忘历史、篡改历史。
历史失忆只会伴随着重负,不拿起只会让前路变得越加曲折与沉重。
同时,《真相大白》提醒着那些自我中心意识极端膨胀,企图扰乱来之不易和平果实的黑手到历史中去反省,因为无知的骄傲会遮蔽了广阔的时空视野。
西拉姆曾说:“人类如果想要看到自己的渺小,无须仰望繁星闪烁的苍穹,只要看一看我们之前就存在过、繁荣过,而且已经灭亡了的古代文化就够了。
”所以每一段历史都应该被铭记,它们告诉我们从哪里开始,又走向了哪里。
赘赘如斯还是觉得表达不全影片带给我内心的震颤,影片中的那份静谧与深沉也只能意会吧,所以强烈推荐去影片中感受吧,去收获属于自己的真相大白吧。
其实我一直很迷惑影片中爷爷的行为,不知道导演如此设置是想要说明什么。
男主一家开了个“寻根公司”,打着帮助因二战流散的犹太人寻找祖先的名头,带他们花钱参观墓地和纪念碑。
男主有个美国梦,说着蹩脚的英语。
乌克兰在他的心中,是落伍和衰败的象征,是饱受欺辱的国度。
男主的爷爷痛恨犹太人,一度让男主怀疑爷爷是不是个老纳粹。
爷爷的转变开始于乔纳森的出现。
乔纳森拿着一张旧照片,要求男主帮助他们寻找一个村庄。
就是这张旧照片,改变了爷爷的态度。
他带着乔纳森,走上了寻找村庄,寻找记忆的旅途。
到了村庄之后男主才发现,爷爷根本不是老纳粹,而是幸存在大屠杀枪口下的犹太人。
最后,乔纳森找到了真相,男主找到了“寻根生意”的意义,而爷爷,我认为他自始至终也没能面对自己,在找到真相的时候自杀了。
爷爷的所做所想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战后锡安主义盛行,犹太人纷纷声讨纳粹的法西斯行径,为什么他仍然坚持隐藏自己的受害者身份以及公开发表反犹言论?
既然一切真相大白,为什么还要自杀呢?
一般不都是大团圆结局吗?
由于没有字幕,没有完全看懂,于是上网搜索了相关的信息,和我猜的大致也差不多。
原著自然没有电影中那么多的温情联系,比如In the movie, Lista is portrayed as Augustine's sister. In the book, Lista is not related to Augustine and does not know her(Lista和Augustine在书中并非姐妹,也不认识对方。
摘自维基百科)。
我认为导演有一个地方真不该修改原著:In the book, Alex's grandfather was forced by the Nazis to choose between his own life (and the life of his son) and his best friend's, and due to his pain and fear, he covers it up by taking on the persona of being anti-semitic. In the movie, he is portrayed as having survived the massacre by pretending to be dead, then assuming a new identity to hide the fact that he himself was Jewish. (原著中,Alex的爷爷心中之痛的原因是纳粹让他在自己以及他儿子的命和他好友的命中作选择。
摘自维基百科)我想经历过如此抉择的人在最后选择自杀就是理所当然的,不会像电影中有些突兀。
不过很久没有这么让我感动的电影了,那句台词说得太好了,Alles ist erleuchtet in der Vergangenheit, 一切都被过去唤醒。
怎能忘记过去,Alex的爷爷从来就没有忘记过,他一生都背负了那样沉痛的心灵的折磨。
而当他终于有勇气去面对那物是人非的故土时,他也终于释然了,比死亡更可怕的就是忘记和背叛。
那段屠杀的历史虽然在影片中没有被大肆的渲染,但是导演仅仅用了几个镜头就让人很震撼了,而且往往是用现在带出过去。
特别是Lista带他们到村子的故址去,站在纪念碑前说这里就是Tramtrod的时候,那种平静的语调和宁静的现在,更衬托出那段残酷的历史。
Actor's lines--- what do you collect?- things. family things.- it is a good career,it is?- no, it's not a career, it's just something I do.- why?- I don't know. why does anybody do anything?it's just something to do.- I understand,I also enjoy writing., but I truly feel I was born to be accountant.- are you hungry?- yes. I hope they have something I can eat.- what do you mean?- I',m a vegetrian。
- You are a what?- I don't eat meat.- How can you not eat meat?.....- no meat? steak?- No- chicken?- No- and what about sausage?- no, bo sausage, no meat- he says he does not eat any meat- not even sausage?- what's wrong with him?- what's wrong with you?- nothing, I just don't eat meat.--- why do you do this?- maybe sometimes I'm afraid I'll forget.--- may I ask a question it is the war over?--- I have reflected many times upon our rigid research. Ithas show me that everything is illuminated in the light of the past. It is always along the side of us on the inside, looking out like you says, inside out.Joufen, in this way, I will always be along the side of your life, and you will always be along the side of mine. Our families will be with us, and our families' families. Your grandfather, and perhaps insome way my grandfather as well.
我是从头笑到尾的,即使在结尾混着眼泪和心痛,却也是笑着的。
在飞机上,困到眼皮沉重,可是这片却抢了我的眼。
傻傻的,憨憨的他,总是把每一点小的东西用廉价的塑料袋保存着。
过往人的假牙,谁的项链,等等。
中间,人物的描述,性格相当鲜明。
可是越是强悍的形象,越是粗鲁的外表,越隐藏着一颗不安的心。
秘密,纠缠着历史,成为影片的一个线索。
不平凡的故事,却在平凡的眼神和动作中展开。
自责,自杀,却深深的幸福着。
Everything is illuminated.所有的,哪怕灰尘都是记忆,是真真的发生过的历史。
片中的高潮似乎在自杀的时候掀起,一切真相大白。
其实,都是过往,但也是一个人的一生,一群人的一生,一个永远记住的历史。
说今早看的一部电影。
[everything is illuminated],[万物尽骄阳]或者[真相大白]。
是去年威尼斯参映的一部华纳独立制片公司的小成本电影。
在去年威尼斯除获奖影片外众多不尽人意的参展或非参展电影中,这是难得的精彩的一部。
不知有多少人会去关注Elijah Wood伊利亚·伍德除[指环王]外的作品,要知道他接拍的那些电影大多都是些独立小制作的影片,在[指环王]之前就是如此,说更早一点那就是他的童星生涯了,以前他最早演过[回到未来II],与著名童星麦考利克金合作的[宝贝小煞星],以及李安的[冰风暴]等都是些半热不热的电影或文艺片,再有名一点就是[彗星撞地球]了。
但那时他还小,选角色也不是他自己决定的。
直到[指环王]让他出尽了名,可除此之外他再没有什么参演的大片了,如果[Sin City]罪恶之城里那个只出现了几分钟的小角色不算的话。
其实我也就是喜欢看[指环王]才喜欢上他的,才开始关注他的所有电影。
记得那时侯还是很无知的追星小姑娘,看见长的帅的就喜欢了,然后就拼命找他主演过的所有电影,可是由于他以前演都是些文艺片或者不太知名的电影,所以很难找,一直想看他在别的电影里是怎样的。
意外的是,某天我翻爸爸以前买的VCD时看到了有小伍德与麦考利克金合作的那部[宝贝小煞星],兴奋得不得了,他小时侯的样子是真好看,不过与现在也差不多,他就是个娃娃脸,好象也因此被很多同性恋网站归为最理想的男友。
我觉得伊利亚·伍德是从童星变为真正电影明星中很成功的一位,曾经在小时侯比他还出名的麦考利克金现在就是一文不值的家伙了。
不扯了,还是说电影。
[everything is illuminated]的导演叫Liev Schreiber利夫·施莱伯,这是他的导演处女作。
这部电影是改变自乔纳森·萨弗兰·弗尔的同名小说,电影的主人公也就是此人。
我又要扯到伍德了,因为电影是说一个美国人到乌克兰的事情,这与我前久看的他演的[Hooligans足球流氓]情景看似很相似,那是一美国人到英国的事情。
他似乎被看作是太典型的美国人了,所以演的电影都是讲述美国人到异乡之事?
也或许仅仅是巧合吧,还有一点相似就是两部电影中美国人在当地都是不太受欢迎的,可是影片最后却又都与那里的人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且都死了个人,奇怪奇怪,我越想越觉得太巧了吧?
但是电影给人的感觉和气氛却又是截然不同的,故事发展只是剧情需要,真的只是巧合而已。
相比之下,我比较偏爱[万物尽骄阳]。
算起来这是非常典型的文艺片,虽然是美国华纳出品的电影,但是与一般美国文艺片有所不同,而且更具文艺气息,确切的说是有着欧洲文艺电影的那种细腻,舒服,异国风情很浓的电影气质,从电影的配乐更能感受得出。
这与电影故事发生地是乌克兰有很大关系。
电影的前半部分给人感觉很愉快,一开始对话很少,都是用音乐和画面来表现,之后来自不同地域的两拨人就开始了以文化冲突为主要内容的公路喜剧。
伍德饰演的美国犹太人乔纳森根据祖父留下的细微线索去乌克兰寻找一个在二战时期因纳粹入侵而消失了的小镇,因为那是他祖父从小生活的地方,他想去看看。
而且他是一个“收藏家”,喜欢收集他觉得有意思的东西,在他美国的家中,有一面墙就是他专门用来挂收藏物的,奇怪可爱的家伙。
这次他的乌克兰之旅就是带着自己收藏的两件东西作为线索来寻找那个地方的,一就是祖父的老照片,还有就是一块里面有蝗虫的琥珀掉坠。
在乌克兰接应他的是一个专门为二战时失去亲人的人寻找根源的老头,此老头自称瞎但其实并没有,还有他的疯狗“小小萨米·戴维斯”以及老头的孙子蹩脚的翻译。
我不想再叙述故事了,很累…… 我想说电影这前半部分给我的感觉有些让·皮埃尔·热内的风格:一个娓娓道来的旁白者,喜剧的是此旁白操着一口乌克兰味或欧洲味的英语,听上去有些搞笑却很舒服;瞬间定格开始回忆讲述人们的来历;一些不和时宜的搞笑场景,但很多被剪掉了,我看的DVD上有幸有花絮既被剪片段,如果不剪的话,那热内电影的感觉就会更重了。
除了这些,我觉得摄影也非常优秀,有时电影的画面超越了电影本身的魅力,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片绿绿的肥沃土地和后来的那片向日葵了,不论是故事讲述得极其顺畅的时候,还是少有的平淡时,电影镜头都会用刺激视觉的新鲜画面令人眼前一亮。
到了后半部分,影片开始有些凝重和严肃,因为毕竟还是关于二战大屠杀的主题,导演施莱伯把握得也非常好,这是他身兼编剧和导演的必要工作,影片从开始的轻松喜剧荒谬气氛到这里转入政治的严谨,开始讨论存在意义,都显得很合理也很顺畅,这也使得这部电影的结尾有些感人。
还值得一说的就是电影的配乐了,开始配合着影片愉快的气息,音乐感觉也很有趣,与画面的结合非常巧妙,有着浓厚的欧洲感觉,印象最深的是当伍德饰演的乔纳森抵达乌克兰时,接他的Alex带着在候车厅为人们演奏的小乐团跟着火车跑了一阵,然后Alex拿着乔纳森Jonathan名字错误拼写JonFen的纸用口音浓重的英文问他是否是乔分这一段的配乐极其有意思,同时这个镜头恐怕也是显示出不同文化背景的喜剧冲突的最有效作料了。
看完电影,我微微一笑,真是难得碰到的优秀作品,很久没有看电影看得那么尽兴了。
但此类毕竟还是少数。
太深奥的电影看得我头晕,太肤浅的娱乐片看得我眼睛涩,只有这样的才刚刚好,哈哈。
看不懂
原来看过 记得片头 很自由
2.5 音乐几乎塞满。有点刻意营造.....(呃嗯..战争是结束了,但你们又让它开始了...)
不是我的菜
片尾没有片头感觉来的好。
5分。
有些人永远被困在了那一天,即便改头换面,也逃不出那一天的挣扎
【7分】寻根之旅,可爱、有趣,配乐超棒。
很喜欢~
唔 谁看谁寻思
开始有点闷。而且前面的和后面的好象连不上。越看越有味道。
腾讯
收尾拖了点,但仍然很动人。少女虎的导演风格居然如此诗意,向日葵花海一段感觉是热内的片和大鱼合体了。摄影非常赞,一查发现是达伦御用Matthew Libatique(安魂曲+黑天鹅),难怪了。
其实拍的还成了 不过看过书再看还是缺了不少东西的感觉
为什么收藏这些?我怕有一天我会忘记••••••
男主很可爱尼!魔戒的主角~异国风情片,前半笑死俺了~结局的真相很沉重,不过既然有这段历史也并不难猜。
近乎轻松愉悦地讲了两个悲伤沉重的故事。去乌克兰旅行就应该有一个Alex一样的小混混做向导。
居然是《了了》的电影版……果然也很奇怪,而且感觉跟书不是一个故事……囧了……|||不过画面好好看,我就想拍出来这种梦幻的画风啊~~~大片大片的葵花最好看了~
干净美丽的电影。背景音乐都很好听。
温柔的浴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