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突然很想再次看看《祝君好》诉说的故事,几经波折找全的全集本来答应自己只能在背完三十多个lesson的单词之后才看却在一时手痒点击了一集之后便无法停下天昏地暗从白天到黑夜再从黑夜到白天地看了十多个钟头。
好久没有尝试过这样子疯狂地追一部电视剧,也好久没有感受到捶胸般痛彻心扉、眼睛像装了个水龙头无法自已地流泪的感觉。
小时候不懂,那么现在老大不小,爱一个人无法亲口述说,思念而只能默默成全不去打扰的感受,不得不懂。
许多事情的发生都自有它的时机,我越来越信,多年前买下的《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却一直到书页已经泛黄的最近才看并且看完。
遇见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一个人大抵都如这本书一般——需要时机。
否则不懂,也会终无所获或者错过。
这么想,那么又何须执着何须迷茫呢?
既然万事万物都有它的缘由,那暂时地无法得着又何须害怕?
又或者永远也得不到,也该是有它的缘由。
上尉教了我,自我牺牲,也是生命中的一部分。
人与人,事与事都是互相联系而非独立存在,无法得着的大抵也算作一种成全。
初哥哥不就这样?
即使他不知道他自己也有足够的力量给予幸福,但他还是选择自我牺牲,自我伤害总比伤害别人来得好些,而结果也是如此。
只是如果是我,背着最爱的人那么亲昵地哄她睡觉,那么默契地知道对方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出现说出什么样的话来,该如何接受放下之后没有了温暖而不得不承受背后的寒凉与辛酸?
所以俗人与圣人的差别就在于能不能为爱牺牲,我是做到了,但那也只是自己不得不接受的一种自我安慰,而他却能那么彻底,可见比我高明比我高深的爱,还是存在的,而我还差得远呢。
看,却一话也无法诉说,便只能在心中祝君安好。
听 你不断呼叫我划破宁静 我的心下堕在难过讲不出 爱没结果口和唇紧紧闭锁看 也一话都不说害怕连累你一生 日月憾无缺只差跟你曾遇过给过你太多波折宁愿没拥抱共你可到老任由你来去自如在我心底仍爱慕如若碰到他比我好只望停在远处祝君安好虽不可亲口细诉说太多话我想说但我还是要哑口道别任由我天空海阔流翔去只要你白似冰雪宁愿没拥抱共你可到老任由你来去自如在我心底仍爱慕如若碰到他比我好只望停在远处祝君安好虽不可亲口细诉宁愿没拥抱共你能够终老任由你来去自如在我心底仍爱慕如若碰到他比我好只望停在远处祝君安好多么想亲口细诉
本来我只是循例翻一部电影来消磨周五的晚上,闯入眼帘的是《十月初五的月光》,今日大陆上映,好巧。
话匣子和思绪当然双双把持不住了。
TVB的日渐式微终于到这步田地,间或寻出一两部创收视纪录群众基础广泛的电视剧拍个电影续集挑逗一下观众早割断的神经(如果这也算电影的话),活活的二世祖。
真别说什么艺术什么怀旧什么致敬,不过是见着韭菜多,都想来割一茬。
港剧在我眼中大概就是小成本和快消品的代名词,无论经典或者烂头烂尾烂全身的,它也胜在这一点,观众不用攒够力气才去观赏,拖着地洗着衣服就把此地市民的家长里短观摩了一番,顺带着还能接受点儿公民意识或者专业教育,管他靠谱不靠谱呢,怎么说也够本儿了。
事已至此,如果编剧再不上心,真就是黄鹤一去不复返咯。
然而当年我们痴迷追剧时,它还叫做《澳门街》,至少国语版是这个名字,编剧非要说澳门才有这么单纯的情感。
一众年轻演员胶原蛋白饱满到哪里需要什么高级的服化道和打光特效,又怕什么逼仄的场景和俗气的情节,隔十多年去回看,照样青葱抢眼质朴暖心,真是,岁月静好。
结局是一如既往的老套,时光飞逝后,该事业婚姻如意的就双丰收,反叛鲁莽的就洗心革面,促狭蛮横的就自食苦果,温吞平和的就细水长流,每个人都有和谐的归宿,只余一人得遗憾。
偏爱这老套。
你看,一身套裙的君好在听到男声的《分分钟需要你》,怕是就确定了她的初哥哥,即便这是她第一次听到他的歌声。
而,一个缓慢的转身,不过是这两句似答非答的对白。
“——你好,祝君好。
——我好挂著你。
”“你好,祝君好”,这是最妙的道白,重复十遍,尚噙在主演眼中的泪水在我这里早消耗无数纸巾,我大概是心理扭曲了才不愿见到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戏码,这样分离又牵绊,挺好。
被评为对爱的感知力极弱的我,一直不知道爱情里的爱,究竟是什么感觉,很久之后,才明白,爱是,想到一个人,心里堵得慌。
在澳门的一角,上演着一段段普通人的经历.这是我第二次重温.第一次看,我处于青春期,很年轻.不懂太多情.但最深刻莫过于文初打手语问QE是不是不要他了。
那种可怜真的令人崩溃。
还有就是文初和QE的付出,换来君好的幸福。
真的很伟大。
第二次细品十月初五的月光。
令我再次感受到那种现实的生活中,充满温暖的情。
依然感动,现实中人类太缺乏这些爱了。
五年前,文初的温和,包容,善良,喜欢君好,爱护她,疼爱她,无条件付出,努力工作,因为君好,就算生活平淡也很幸福。
文初,从来没有想过君好会离开他。
直到礼信的出现....君好,天真单纯,任性也不懂事,或许偏偏这种女孩,能得到上天的爱护。
很多人喜欢她,爱护她,她的人生一直都是平顺的。
没有什么大波折,而且最后幸福美满。
如果我身边有这样的人,我也希望她能够像君好一样,能家庭美满,有儿女,有好老公,有事业,生活美满。
毕竟,这种性格不能给社会的负担给压变,我明白,为什么君好身边的人总是为她付出,因为,他们都是善良的人。
他们爱护这种纯真。
礼信,一个积极自信有责任心又有事业心的可靠男人。
对比起文初,出身不同往往造成分别对比。
但礼信也是重情义的人,他帮助文初,爱君好,就算他得知文初可能成为他情敌,他都能自信地积极地面对最坏打算。
没有君好,依然可以生活,他不用别人担心。
金胜,从小给人遗弃,不羁,不会周旋陷入感情,因为他知道自己重感情,同时也害怕面对感情,他选择孤独,情义谁真谁假,他很清楚。
所以对朋友很真诚。
他知道文初喜欢君好(自己也是),他帮文初,同时也很尊重君好一个懂得尊重他的女子。
他甚至将这种爱,轻轻地转化为一种感激。
很潇洒,很放得开。
而文初,默默地付出,把痛苦留给自己,只是希望君好得到幸福。
这点,很多人做不到,爱情是自私的,但这里,文初的爱情是伟大同时是孤独的。
QE,也是感情付出型,为了女儿的将来,牺牲了亲情。
为了成全自己喜欢的男人,也牺牲了自己的幸福。
爱,是一种牺牲精神。
不能求回报,拥有这种心灵的人,是非常伟大善良的。
海林,爱情波折多多,最终都不能和所爱的人一起。
但这些波折经历,看出她是一个对爱情有承受力的勇敢女子,她坦然面对,接受一切的不幸,她的心 温柔又坚强,她把这种希望延续到孩子。
同时,她经历过,懂得爱,她给君好的意见也是最中肯最为理智的,这里,我看到的不是一个为爱情哭哭啼啼的海琳,她的形象甚比于圣母。
海景叔,他为了红颜开心,愿意把大半生的时间都放在QE身上,可惜你以为时间很多的时候,时间却很快地带走了生命。
生命本来就是有限的,人总不会是每个80岁死,当生命标上了倒计时,你会发现身边的爱情,感情,友情,显得无比的重要。
人走了,没遗憾。
只要永恒的情充满了内心,是多长时间都难以体现的。
依文,重物质,亲情淡薄,也注定她的感情,爱情,亲情没有结果。
她眼里只有钱,其实每个人出生,情才是最重要,而不是钱。
或许是生活有比较,人有欲望追求。
钱变成社会的一种攀爬工具。
她,为了生活好,把自己的意愿投向了钱。。。
她说她爱钱。。。
内心何其空虚,何其孤独,寂寞。
这种人,不止是她一个。
很多城市人都是这种人。。。。。
我对依文 很有感触。
朱砂华,和她老公,把儿子作为交易手段。
不顾儿子的感受,他们两个不算无恶不作的大奸人。
不过也是太重物质的人,一己私欲,当作理所当然,最后的惩罚是残酷,同时也是最教人醒觉的。
人生在世,物质可能很重要,一个人,没有爱,他是不会明白亲情的可贵,友情的珍贵,爱情的重要,这些,其实可以拯救一切。
辉和他老婆,爱情其实没有对错,也没有谁先谁后,如果把这些都分得清楚,带来的伤害更多,不过最后,两人明白到夫妻感情,一个家的重要性,他们没有分开。
如果把感情,爱情,亲情排次序,两人结合是爱情开始,经过些许日子变成了固有感情,但能够升华到亲情,是很难得的。
再把3者结合,更是难能可贵。
还有很多的人物,他们都各有特色,就是太切合人活周边,所以感触很深。
五年后,很多人和事都变了,君好有了她的幸福。
海琳拥有了坚的孩子,礼信他实现了他的家庭梦。
QE和文初也达成了他的愿望--君好的幸福。
金胜得到了尊重和幸福................等等。
每个人都有情,就看看你怎么用你的情去描述你的人生。
在这个万花筒,看到了百味人生。
也许每个人的结局都因为此刻的想法不停地改写,你呢,你想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我,我也想和君好一样,拥有自己的幸福。
不知道是否是古早剧的某种特定毛病,以为用主角无私的泪水画出一幅遗憾结局,就是一种贴近“现实”的悲剧美,能感化屏幕外的芸芸众生。
这部剧的大部分我还是挺满意,台词节奏把控得很好看。
但我最大的无语之处就是:文初和QE这两个角色就展现出“反人性”的奉献精神。
文初喜欢君好,喜欢,不说,情敌给机会,不说,兄弟劝,不说,对方亲自问,不承认,对方示好试探,疯狂躲避假装喜欢对方闺蜜,却在夜深独辗转难眠……如果前期是因为自卑和不清楚对方心意,后期的行为就是虐待对方加自虐。
要不是男主又甜又靓我一定已经骂“怂货”。
QE更加夸张,为了女儿没有顾虑地去美国,装作不爱女儿,搞得母女反目。
恕我浅薄无法理解这种做母亲的无私,维持关系和留学结婚完全不矛盾,纵然上一代的关系复杂些,也绝非是不可调和,为什么要自顾自断腕牺牲呢。
于是从16集之后如坐针毡终于看到结尾。
文初君好重逢这场戏我还蛮喜欢,时过境迁大家都变了,文初还是如初的样子,美好又让人唏嘘。
但伴着深情款款的片尾曲我还是嘀咕:为什么这部剧爱的方式是把对方推开?
我完全可以接受君好选择了礼信,但这样的走向有很多种达成方式,目前文初和QE的的姿态和做法让我如鲠在喉。
文初和QE这样的人是有问题的,他们一直打着“我为了你”的名义自虐。
对他们来说,消化自己的委屈比消化别人的迁就容易的多。
他们的性格导致他们永远在感情的弱势方,道德的制高点,惹观众怜爱。
但做他们的身边人是很折磨的,因为永远只会觉得自己被爱,同时也在亏欠。
此外,明明是君好自己的人生,文初QE却替她划分好了康庄大道和崎岖小路。
美国一定比澳门好,杂志社一定比酒楼强,嫁礼信一定比嫁文初幸福(虽然礼信确实被打造得完美),但这何尝不是自以为是?
事实上人生无常,谁知大道有没有坑,小路会不会有美景?
反观礼信,交友恋爱都随心尽力,如果人人如此,无愧旁人也无愧自己,世间的人会少些遗憾,故事也都会利落得多吧。
宁愿没拥抱共你可到老 任由你来去自如在我心底仍爱慕 如若碰到他比我好 只望停在远处祝君安好 虽不可亲口细诉…… 真是太虐心了,前面看的《鱼跃在花见》和《水浒无间道》都比较轻松幽默,这部剧简直形成鲜明反差,不得不熬更守夜的赶快看完,不然夜夜难以入睡。
一想起文初看着君好与礼信谈情说爱时自己那万箭穿心的模样就难受,每次看着那么伤感的眼神心都碎了一地,唉一次次的看着他的眼神心碎,还要一次次再把碎了的心补起来继续看,再继续碎,纠结啊!
虐心啊!
祝君好真的越来越欠揍。
身陷三角恋,明明清楚两个男人对自己的情意,却就是搞不清自己的心意。
一会儿和礼信恩恩爱爱,一会儿和初哥哥兄妹情长,犹豫不决不说,还很懦弱。
我最讨厌她的,是每当文初故意对她强调“我喜欢你是因为你是我妹妹”时,她一边听了伤心哭泣,一转身礼信来了就又埋入礼信怀抱寻求安慰。
当看见文初和海琳亲吻后,转身跑去香港找礼信,表明在一起的心意,然后居然就上床。
我真的不知道她在上床时想的是温柔的初哥哥还是骄傲的礼信?
拜托,有点自尊好不好!
我真的很为文初和礼信不值。
同样都是很优秀的男人,喜欢这样的女人,说她见异思迁一点都不为过。
我可以理解她和文初自小长大相互陪伴20年,还没搞清他们之间到底是兄妹情还是爱情时,出现了礼信,勾起了她少女的初恋情结,但事情发展到后面,那样明显的,身边所有人包括礼信都跟她说,文初爱了你很久,她却就是不信,或者是半信半疑,非要文初亲口说出才算。
说不出或说了别的就转身去找礼信。
这不是报复文初是什么?
枉自文初那样的呵护着她,宠出来这样一个不知爱情是什么也更不知亲情乃何物的人。
文初和娇姨为了君好的无牵无挂的幸福牺牲得如此彻底,她作为妹妹和女儿,竟然完全不信这两个朝夕相伴二十年的亲人,忘恩负义。
而她对司徒礼信,又真的会是爱情吗?
文初那儿得不到的,在礼信那里得到补偿,总算是平衡了她心里的那杆秤吧。
若说她到底是爱文初,还是爱礼信,她自己都分不清到底爱谁多一些,其实说到底,她爱的是自己。
她终究不想自己一场空。
什么手心手背都是肉,什么谁都割舍不了,我不信,坚决不信。
割舍一定会痛,但手心的痛与手背的痛,一定有差别。
三角恋的结果,终究必定有人受伤。
不是一个,就是三个。
如果是我,无法割舍一个,唯有两个都不要,干脆的解决,好过三个人纠缠。
伤害必定会有,但短痛总是一时,长痛却是一世。
文初选择了他自己一个人承受,尽管我不赞同他认为这样做就能给予君好最大幸福的想法,但我敬佩他的决定。
礼信也没有错,接近于完美,而他的决定也始终如一,他也相当通达,察觉到文初和君好的异样时可以开诚布公和君好说明:我尊重你的决定。
问题关键在于君好,在于她的犹豫不决和退缩,在于她的贪心。
她什么都想要,既要礼信,也要文初。
文初很清楚的看到这一点,很深刻的了解君好性格中的弱点,所以很果断的,替她做了决定。
虽然这个决定,对他自己而言是那样的残酷,每一次都像在心上剜肉一般,但他还是这样坚持了,没有犹豫,没有变。
文初的爱,已经远远超越了寻常男女的爱情,他的爱太高尚,太伟大了,太稀少了。
我爱你,不等于要拥有你,而是看着你幸福到终老,即便我只是在你身边稍作停留。
这样的含义,在文初的行动中彰显明确,在《祝君好》的主题曲中,也很明确,在我之前看的《鱼跃在花见》里,chilam给失忆了的胡杏儿留的言里,也有过。
当时我就对这话印象深刻,如今看着文初,一遍遍的听着《祝君好》,觉得他唱歌时都简直伤感的快要落泪,太令人心碎。
我其实暗自庆幸,是现在的我,看了这部戏。
如果是高中时看,恐怕不会有现在这般深切的感触。
一直在想,如果是自己,会选谁?
司徒礼信,天之骄子,几近完美,简直就是一道突如其来的炫目金光,晃得人如此耀眼。
文初,温暖,贴心,亲和,尽管学历不高,却极有天赋,且极其善良宽厚。
唉,现实社会,也许都会情愿选择司徒礼信,尽管对他的爱,或许只是一时错觉,一时新鲜,但优越的物质条件是真实的。
和文初在一起,放心,开心,生活简单平凡,却窝心温暖。
如果是我,会选文初。
对我来说,世间最大的幸福不是名利钱财,这些够用就好,最大的幸福,是拥有可以吵架可以驳嘴也可以恩爱,完全无拘无束的老公,是可以完全放松的幸福家庭,而不是借着男人可以有机会出国留学,拥有别人眼中的好生活。
我妈一直说我笨,说我傻,因为我当年干了件和君好相反的事,两个都割舍,自己痛的支离破碎,放弃了有钱的那个,尽管完全有可以飞上枝头变凤凰的机会,因为始终觉得不合适,即使拥有再好的物质生活我也不会感觉到幸福;也放弃了那个爱我很深的才子,因为得不到祝福,我也缺少足够的勇气。
但我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就要自己负责。
所以,我相信,文初一定会遇到他可以携手终生的人,一定可以组建温暖幸福的家庭,就像当年我放弃的那个才子,他已经有了幸福家庭。
善良的人,上天一定会眷顾他。
而祝君好的幸福,其实,我并不看好。
她对礼信的爱,并不真诚,她对文初,还有超出亲人感情的挂念,尤其是知道文初故意和海琳拍拖之后。
她从来都不知道自己的心真正的归属,就算有了完美老公,有了龙凤胎,还是犹豫不决。
这样的情况,很危险。
只愿文初,还是远离君好,心存曾经的美好,寻找自己的新生活吧。
为君好牺牲了这么多,应该为自己的幸福想想了。
无怪乎,《澳门街》会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chilam扮演的文初,几乎全靠肢体和眼神表演,如此细腻真挚,如此深入人心。
除此之外的其余爱情、亲情、友情也刻画得非常深刻,感人至深。
无怪乎,《祝君好》这首歌成为当年的十大金曲之一。
chilam如此用心的深情演绎文初,如此深情的演唱《祝君好》,真的,很赞,很赞。
再联想到chilam2011年的演唱会里,他说2000年时拍了《澳门街》,那时对已经恋爱近十年的袁咏仪说,若拍完这部剧,他的工作成绩有所提升的话,他们就互相携手走完人生的后一半。
那时听了很感动,现在再想来,其实chilam已经对自己很有信心了,他可以预感到自己拍的《澳门街》一定会有所成就,果然。
《澳门街》2000年播放时正值我升高三最紧张的一年,在那之前,大概是96年,我还在上初中,看过《天地男儿》就对张智霖迷得不行,还买了他的专辑来听。
当时就为了高考,硬是忍住没看,一直一直到现在。
为什么会现在看这部十三年前的剧?
换做我以往的风格怎么都不会,这次却真的,叫缘分。
闲时想找部TVB的剧来看,今年的一直没看到好看的一直很郁闷,在PPS里翻啊翻的翻到《鱼跃在花见》,看见张智霖。
本来没什么想法,就看到评分挺高,且看看先。
结果,看到chilam第一眼就惊诧万分。
想不到,96年看《天地男儿》一直停留在脑海中的罗子健,那张英俊帅气的面孔,时隔17年,竟然几乎还是那个样子,只是更多了分成熟男人的气质。
天,难怪chilam的昵称叫大仙,真的是,岁月如歌,我已从小女孩转为人妻人母,他也从大男孩转为人夫人父,时光却丝毫未在他脸上留下印记,笑起来仍是那么好看的酒窝,说话声音仍是那么好听。
外表还是其次,主要在《鱼跃在花见》里,我又见到了chilam细腻真挚的表演,勾起自己少女时代的美好回忆。
翻看百度,原来这十几年间他一直没有停止过拍戏,只是我不再关心而已。
错过那么多,就从《鱼跃在花见》开始,回头一部部看过来。
接着看了《水浒无间道》,看了chilam在2011年开的红馆演唱会,再然后,就是这部《十月初五的月光》。
所有的感觉,真的,很美好。
就像他在演唱会里唱的几首主演电视剧的主题曲,恍然发现,原来这个人,绝少绯闻,拥有帅气的面孔和幸福无比的家庭,拍的电视剧几乎部部经典却相当超然淡定的男人,已经陪伴了我将近20年。
万分感叹啊!
真的很巧,在我这段时间又很迷chilam的时候,他主演的《冲上云霄2》开播了,收视也一路飘红,他再次成为人气王。
之前我都不知《冲上云霄2》里有他主演,这次又能多部他的新剧看。
少女时代的偶像,以为已经淡忘,却发现原来还是那么的钟意。
有时这缘分,真的不得不相信。
小时候看这部剧很不喜欢娇姨,觉得她又自私又自以为是,她想把最好的给君好,却不考虑君好最想要的是什么。
现在重温又能理解她了,一边是从小当儿子一样带大的文初,而另一边是家世好有学识人品又好的司徒礼信。
如果是童话向的言情剧,结局应该就是文初和君好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可是从现实的角度考虑,应该大部分当母亲的人都会选择司徒礼信做女婿吧
小时候很喜欢很喜欢的一部tvb电视剧。
直到现在听到“祝君好”和“分分钟需要你”,万千情感仍能涌上心头。
永远忘不了,礼信用银鸡向君好表白时文初的那个受伤绝望的表情。
以前年纪还小,只会一味地为君好和文初那没有结果的感情感到难过和惋惜。
长大之后渐渐能够理解,文初在爱情面前的自卑和无私:为自己不能给君好最好的生活而自卑,为了让君好更加幸福而牺牲自己的无私。
“初哥哥”代表的是最纯洁无暇、感人至深的爱情。
我能理解,但并不认同文初的爱情观。
“如若碰到,他比我好,只望停在远处祝君安好。
”首先,真正的爱情看的不是家境,不是学识,而是两颗心能否紧紧地靠拢。
文初不该因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礼信而放弃追求君好,甚至冷漠拒绝君好的示爱。
15年拍的电影续写了这个充满遗憾色彩的故事,给了初哥哥和君好一个再续前缘的机会。
电影无论拍得好坏,总算弥补了剧迷们多年的遗憾。
还记得独自在电影院流泪的情景。
人这一辈子,最无能为力的恐怕便是自己的出生,没有人想做一个私生子,一出生就遭人嘲笑、低人一等。
可惜命运偏爱捉弄人,对于文初和金胜来说,他们的出生就是一场悲剧,不被人祝福。
由于金胜不是特别重要的角色,刚开始我并没有很注意他,对他的印象停留在小混混的层面:想赌钱,去赌场喽;想泡妞,勾搭妹子喽;想睡觉,回家喽;看到不爽的人,挥拳揍喽。
不管是和温柔懂事的文初还是谦谦君子司徒礼信相比,他似乎都差了很多。
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金胜人物性格的层层拨露,我渐渐被这个男子汉的成熟气质所吸引。
按理说,同样是被遗弃的孩子,金胜应该和文初一样,有些自卑,有些文弱,但剧中偏偏塑造了一个血气方刚、心胸宽阔的金胜。
他似乎是文初的反面,活出了最豪爽的姿态。
文初曾对司徒礼信说过:“他是我见过活的最洒脱的一个人。
”说话的时候,他的眼神中带着笑意与欣赏。
在金胜的生活里,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他总能在几天之内消化、吸收、回归自我。
最初引起我的注意的,是金胜和依文这一对不算情侣的“情侣”的感情走向。
依文嘴上不说,但她对金胜的感情是认真的,一心想跟他好。
可惜的是,她不知道怎样去爱一个男人、怎样尊重和爱护他人,只会好强和不断地报复刺激,将他们的距离越拉越远,让金胜误以为依文不过是数十个跟他上床的女人当中的其中一个。
我想真正让金胜感到寒心的大概是依文为了报复他而跟沛琪走在一起,并几次当众侮辱他。
这一招对金胜是致命的,他一辈子也许什么都不会放在心上,但唯有对朱莉沙华的恨、对母亲自杀的恨缠绕心头,因此他气愤地一把拉过依文:“你跟谁都可以,就是不能跟他!
”而依文似乎体会到了自己报复成功的快感,恶言相向,把金胜的尊严踩在脚下。
依文用这种方式刺激金胜,伤害了金胜,也伤害了自己。
她使得金胜“看清了她的真面目”,以为她只是和其他跟过他的拜金女一样,对他没有留恋,不是真心对他。
于是,难过了几天后,他又回归了自己,变得泰然自若,因为依文的行为是人之常情,他不怪她,只是不再把她当好朋友。
而两人关系的可惜之处就在于,金胜并没有真的看清楚依文的内心,她所谓的侮辱,不过是想用极端的方式引起他的注意。
如果不能让一个男人爱我,就让他恨我好了,恨也是记住一个人的一种方式吧。
只是,依文的做法是幼稚的,她用报复的方式伤害金胜,更伤害了自己。
想到这里,不禁会思考金胜为何会爱上君好?
从整个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说,君好是女主角,有两三个备胎也属正常,尤其是金胜这样和她处于两个世界的人,多个人爱慕体现女主的魅力。
但如果换个角度,从金胜的内心世界来看,大多数女人跟他在一起无非为了男女之欢、为了钱、为了他私生子的财产,只有君好是唯一一个真正关心他和尊重他的人,这份尊重来之不易,让他情不自禁地爱上了君好。
即使是浪子,也渴望被人关心和爱护呀。
遗憾的是,依文虽然真心爱他,却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不管是对金胜也好还是对亲妈也好,依文都不具备爱人的能力。
如果依文能用些许理智分析,金胜和君好根本是两个世界的人,君好也不可能喜欢上金胜,他们之间根本不可能。
那么她是有希望的,如果她能变得温柔一些,关心和尊重金胜,知道怎样对自己爱的人好,我想他们是有可能在一起的。
金胜身上的另一个亮点,是他敢于勇敢地向君好表露真心。
我想,这也是这部剧的一个核心论题,到底该不该给心爱的人表白?
是成全对方牺牲自己,还是勇敢说出心声不留遗憾?
要说配不上,金胜可能比文初看起来更配不上君好,他喝酒赌钱上女人,没干过什么正经事,怎么看都让人觉得和君好是两个世界的人。
然而,我却佩服于他敢于袒露自己的内心,而这份勇敢,源于他性格中的自信和潇洒,他对君好说,你不喜欢我没关系,我只是想告诉你我的这份心情。
我很喜欢金胜这样的男子,该表达的不含糊,该争取的争取,该放手的放手。
金胜的魅力还在于他的善解人意和心胸宽阔。
古东为了给老爸筹钱,跟了沛琪以后,因为沙华的一句“出价一百万,十二点之前要金胜的一只手”而毫不犹豫地拿刀对准金胜,丝毫不念旧情。
如果是我,我一定觉得寒心,一个跟了自己这么久的小弟,从未亏待过他,到头来却对自己恩将仇报。
就算我不记恨他,也会和他一刀两断,再也没有瓜葛。
可金胜不这么想,他觉得这都是人之常情,没什么大不了的,反而到监狱看望古东,安慰他鼓励他,看着古东羞愧地泪流满面,向他道歉,我也觉得心头一热,佩服佩服!
沛琪和沛坚出事后,万世光才想起自己还有这么一个儿子,恳求他回家去。
金胜断然拒绝:“这句话我等了二十多年,今天终于听你说了出来,原来一点都不好听。
我想以后我的儿子也会姓金。
”看着万世光落寞的眼神,他没有一丝留恋,转身离开。
这就是金胜,一个有血有肉有骨气的汉子。
很多时候我都想不通,沙华和沛琪多次羞辱他,亲生父亲对他视而不见,连一天的父爱母爱都没有享受过,为何他却没有形成畏首畏脑、胆小怕事的性格,反而豪爽潇洒、勇敢自我,是全局中活得最畅快舒服的人。
像文初和娇姨那样为爱牺牲的人固然伟大,但如金胜一般活着,更觉舒服自在,酣畅淋漓!
祝福他,祝福这个洒脱自我的浪子金胜!
在家无聊的几天,随机打开了二十四年前的电视剧可能是带入了最近的心境,看的时候很心疼文初,很多家庭的场景都会莫名想哭看到第八集最后,实在好生气又好无奈呀!
看到张智霖回头两眼含泪“你不要我了嘛”真的忍不住想一起哭,年纪大了看到家庭剧好容易就想到自己,被抛弃的感觉,连自己的感情都无法好好表露。
娇姨对文初的养育之恩,却又如此残忍剥夺一个很懂事的孩子表达爱的权利,好难啊!
几乎每个人物都塑造得很丰满,演员的形象很合乎角色性格,有着最淡静真实的结局。
厮杀半生、跌宕漂泊的金胜离乡背井,最终归于平淡,甘于隐匿在凡人堆中;依文在红尘路上渐行渐远,内心凉薄依然外表美艳,食得咸鱼抵得渴,没什么好埋怨;胡桃姨一生无须双眼便能通晓世故,只是命由天定,孤独终老也与人无尤;海景叔这种三流言情小说中浪漫长情的过气公子,两袖清风地驾鹤而去;Madam顺如所有单纯的市井小市民一样,随遇而安,随处可见地活着;古东洗心革面,不见得飞黄腾达仍能自力更生;文贵芳留下假地址继续她富贵生活,当日企图毒死亲生子的女人今日并不会为亲情所动,人性本该如此无须神化;万朱莎华痛失两个爱子后失心疯,应验了自己诅下的毒咒,了结了风光显贵、只手遮天的大半生,虽然过于教条主义,却不失为出色的艺术加工;沛祺这样的败家子虽然嚣张跋扈挥金如土,也是家长过于溺宠不善管教的恶果,罪不至死,却为母亲的恶行承受惩罚,可见父母作下的罪孽往往要子女去偿还;沛坚的死让我想起《家》里面的觉新,在家族的摧残下最终与相爱的人阴阳相隔,成为金钱主义的牺牲者;海琳独自抚养情人的遗腹子,不食人间烟火的痴情女子不见得能有好归宿,但至少生活恬静,无人打扰;初哥哥同娇姨退隐乡间,成全了君好便终生无憾;君好过着普通人意义上的完美生活,嫁一个普通人意义上的完美丈夫,生一对普通人意义上的完美子女。
然而这不是童话式的完美结局。
童话里面公主都是嫁给王子的。
如今公主只嫁个驸马,无论再风光也不是心底爱慕的那个。
这个世界上没有童话。
所以这是最逼真的完美结局。
怀念澳门。
有着博彩业的丰厚利润作后盾,那个地方生活着一班内心淡定安静的人。
深受广府文化影响,这里的人有着强烈的我行我素的特质。
被葡萄牙人侵占的时候口口声声地叫人回家削薯仔;对食物有追求,名利排到不知第几;各自扫着家门的落叶,整条街都能保持洁净。
终于熬到葡国人撤走,这班人安安逸逸地赚着世界各地赌徒的钱、过着自己宁和的生活。
第一次去澳门,买了半打热辣辣的葡挞走在十月初五马路。
对面就是珠海,退朝时会有咸腥的海风吹过来,风和日丽。
最好的结局也不过如是。
搞不懂三个男生为什么喜欢君好?外貌性格气质品德智慧,并没有过人之处啊。已经拥有礼信那么好的男朋友,却在明知道文初喜欢自己的情况下仍然不划清界限。文初的妈令人发指,娇姨圣母白莲花,祝太的姐姐日常挑拨离间碎嘴三八,这部剧里鲜有女性是讨喜的,怎么能打到8.7分也是费解。
因为当初萌张智霖跟马浚伟的时候看了这部戏,以至于很讨厌佘诗曼,性格跟长相都好讨嫌的说。。现在的马浚伟眼袋都垮了,captain cool还是很有型。。刚前不久去了澳门,赶紧又重温一下第一集,真的有新马路跟议事厅前地呢,第一集的教堂好像不是玫瑰圣母堂哦
其实我很喜欢马浚伟!!!
张智霖帅 澳门夜晚下雨的时候光溜溜的石砖路反射灯光 好美
看完《新闻女王》来考古,阿佘居然演过这么不讨喜的角色。整部剧下来君好几乎就没有成长过,这个角色设定真的太低龄
额,8.7分是怎么打出来的?这部剧没有剧情啊,佘诗曼总是接我特别讨厌的角色也是绝了,祝君好、阿man、马国英……祝君好在这里面演的像个智商很低的巨婴,很吵,很傻,很肤浅,喜欢全世界都围着她,可是看不出来她半点人格魅力,然后三个男的喜欢她,太扯了。这部剧真的没剧情…………
张智霖各种帅...
我真的讨厌佘诗曼啊
多少年前看过一点啊
1999
可以看的港剧.
虽然我喜欢马浚伟 但是这次 你不是文初 你也不是张智霖
想给编剧寄刀片 ps有时候你以为是为人家好 但其实会伤了别人 也带来永远的遗憾
玛丽苏,关键佘诗曼还没有资本。。。
祝君好~
全程快进君好的戏,领教了佘诗曼的鸡仔声,真是吵到头痛!角色更是婊得全世界男人只爱我,最过瘾的莫过于依文甩她那一巴掌了!
一直拿好人卡的初哥哥~~
2016-1-30.QE太圣母。。。嗯。。。感情不如阶级的观念呗。君好太年轻太幼稚。感情戏OK,然而亲情的处理方式太过。。。戏剧化了吧
很温馨的片片~
祝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