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我李肆#热搜第一了!
李肆是《迎风的青春》的男主角,这是一部以90年代为背景的青春题材电视剧,讲述了程苗苗和程芽芽两兄妹在油田家庭中的成长故事。
剧中通过两代人的视角,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和青春的挑战。
自从开播以来,这部剧就好像热搜挂件一样,多次登上微博热搜。
平平无奇的一部青春剧为啥这么火?
网友们跟没见过世面似的!
主要是因为真实!
#谁家黛玉拿鸡毛掸子追着人跑#指的是程苗苗的妈叫贾代玉,脾气火爆,一言不合就拿着鸡毛掸子揍程苗苗。
除此之外,#程芽芽 暗爽哥##第一次见偷感这么重的青春剧#等也成为了网友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哎,本来周末打算休息不更新的,但看到《迎风的青春》马上完结了,总觉得应该贡献一篇。
目前,该剧更新至26集,其他的要加更礼,说白了就是花钱。
最新的热搜#还我李肆#实际上说的是最新的剧情里李肆去世了!
妈耶,这个编剧好疯啊,最后竟然是BE。
都说官配是程苗苗和小娃,我当时还不信呢!
觉得“竹马比不上天降”的定律一定会被打破的!
但没想到,编剧为了收场,竟然让竹马挂了。
说实话,这部剧是我这几年唯一一部认认真真追完的青春剧。
受够了饶雪漫、顾漫、辛夷坞的那种神经吧青春文学,同样是写80后的青春,她们非要让人家堕胎、车祸、失忆一条龙,初恋被劈腿或者莫名被甩,没有一部HE,全都是BE。
好像在她们的眼里,80后女人过得就很惨。
《迎风的青春》算是正常的,至少整体节奏还算正常,写的确确实实是那个年代的油田生活。
除了李肆挂了,我觉得都还行。
不过,网友们也替我骂过了,#迎风的青春 烂尾#也是在微博上讨论过几天的。
所以在这里,我就不说这部剧不好的地方了,单纯谈谈我喜欢的地方吧。
双线结构书写两代人的青春在青春的长河里,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迎风的青春》实际上写的是两代人的青春,两代人的成长。
每一集的开头都会回顾家长们青春的故事,然后与孩子们经历的故事指向同一个主题。
青春期的代玉因为想要离开油田,而与心上人私奔,但是没想到对方是一个怂包,不仅偷偷放了油,而且还向厂里告密。
代玉因为叛徒永远留在了油田,而女儿程苗苗为了整蛊弟弟程芽芽,意外中伤了竹马李肆,落下了“叛徒”的罪名。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而在这部剧中,大人不再是高高在上,只会指责孩子,而是也在跌跌撞撞地成长着。
胡悦一生都困在失败的婚姻里,二婚嫁给了老杨之后总是希望争口气,一直觉得自己被杨家看不起。
不仅老杨全家PUA她,她自己都在PUA自己。
反而小敏很成熟,她看到了两个人婚姻的本质,也受够了这样的婚姻和争吵,于是在看到妈妈离婚之后选择了真心的祝福。
80后的青春虽然懵懂,但也绝对精彩,虽然和父母那一辈的青春存在隔阂,但是他们遇到的事情却极其相似。
代玉和程鹏飞在年轻的时候也有梦想,但最终却败给了现实,比如代玉想走出油田,却不得不留下来。
而她的女儿程苗苗和儿子程芽芽的梦想也是走出油田。
有趣的是,迎接香港回归的那天,代玉在接受油田电视台采访的时候表示自己的儿女将来也要留在油田,为油田做贡献。
但是却遭到了儿女的拆台,代玉立刻改口“这俩不是亲生的”。
青春的样子究竟是怎样的?
吵吵闹闹、跌跌撞撞,大概每个人的青春都是如此。
百态的妈,写的都是我妈让我能看下去的电视剧,大概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吧——共情。
高中生的父母究竟是怎样的?
剧中的三位主角,拥有了三种截然不同的家庭。
但是每一种家庭,写的都是“我们”的家庭。
代玉是个没什么文化,却每天都抡着鸡毛掸子追着孩子打的典型妇女。
她拥有着稳定却收入微薄的蓝领工作,而丈夫老程却是体面的医生。
两个人巨大的文化悬殊并没有影响两个人的爱情。
程鹏飞的包容和智慧,让这个家特别和谐。
虽然鸡飞狗跳,但却是充满爱的。
程鹏飞喜欢鼓励孩子,在程芽芽小时候画粉红色的海洋的时候,他就带着孩子查资料,后来发现世界上真的存在粉红色的海洋。
而代玉却只会一味指责,每天都把“你怎么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挂在嘴边。
她的唯成绩论,神经敏感又紧张,不就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典型父母吗?
李肆的父母则更是有趣,有钱还宠儿子的妈,在厂里当领导每天对儿子拳打脚踢的爸,而且李大海还是靠着老丈人上位的。
所以自卑敏感,却对家里人脾气火爆,唯独对老婆言听计从。
胡秋敏的妈妈胡悦更是典型的家庭妇女,她虽然有工作,但是挣得没有老杨多,而且又是重组家庭更是敏感。
她经常怀疑老杨外面有人,抓着证据就不放,对女儿也很苛刻,总是拿她和哥哥比,就是为了在婆婆家里争口气。
这样畸形又变态的爱,也折射出了那个年代女性的传统和低微的地位。
敢闯敢干的才是青春孙千、翟子路饰演高中生,一点不违和,他们把高中生的那种虎劲儿演出来了。
兜里身无分文,说走就走就敢去香港,他们可是连油田都没出去过的高中生啊!
但可惜,因为“一只马蜂”,他们无功而返。
他们的青春也是恣意张扬的,是仗义执言的。
当袁山青因为父亲是诈骗犯的事情被同学们排挤,程芽芽挺身而出,就只因为小时候袁山青救过自己。
程苗苗不计回报地帮助普通话不好、家境贫寒的新同学强小娃,哪怕遭到了李肆的吃醋、阴阳怪气,她也义无反顾地把强小娃拉入自己的小团体,让大家一同帮助强小娃融入集体,学好普通话,甚至带领强小娃参加了朗诵比赛。
他们的异性交往没有任何歪心思,就是单纯想交朋友,单纯团结友爱,他们的善良是难能可贵的,哪怕有很多阻挠,哪怕被大人们误会早恋,他们也可以振振有词地解释“我们是兄弟”!
不过,这部剧的剧情进展确实很慢,而且后面逐渐走向了狗血。
袁勇就是个戏剧化的人物,他就像个定时炸弹,袁山青的生活好不容易恢复了平静,他又突然出现要卖掉袁山青的妹妹小紫。
还有油田的洪水导致老杨瘫痪,本和老杨离婚的胡悦还承担着妻子的职责,照顾老杨。
这些都让剧情变得有些扑朔迷离,回归到了一种狗血伦理剧的写作方式,尤其是最后李肆死了,更是让观众看不懂了。
目前,该剧在豆瓣还没有开分,豆瓣上有6000多人评论,但是评论非常两极分化。
我给了四颗星,因为这的确是我喜欢看的青春剧。
追剧到现在有点不敢往后看了,如果最后是刀,我宁可逃避。
把内容写成这个样子,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像余华???
诈骗犯的女儿也有春天是吧。
“还毕竟是自己的爸爸”,他对她和她妹妹都不好,还家暴。
这么圣母心啊,让程芽芽不要报警。。
真6。
脑子抽了是吧,亲妹妹被收养了,称呼她为嫂子????。??
编剧想表达什么。??
这么烂的剧还能过审。
诈骗乡亲们的全部身家逃去外省,那么多人被他骗得家破人亡。
回来了不报警?
袁山青还说什么“毕竟是她亲生父亲。
”哦,你诈骗犯父亲的命是命,别人的命就不是命了。
程芽芽也是没有三观的。
6。
这剧烂的无以复加。
开分了,竟然过6分了。
这个针儿我还真就叫上了。
故意的是吧?
故意恶心完观众又嘲笑观众是吧?
创作组是不是这么想的:我就恶心你们了?
你们这些屌丝观众怎么滴吧?
恶心你们,你们也得受着。
不信?
我买水军把评分推上去。
你们能怎样?
行,够嚣张!
…………这部剧就是编剧故意恶心观众的。
用开头几集引大家。
用青春,轻松,快乐的青春主角团来吸引大家。
让大家喜欢上苗苗,李嗣,胡子,芽芽。
看开心了吧?
上头了吧?
想追了吧?
嘿嘿,开始慢慢下毒了,开始慢慢喂屎了。
扔出一个袁山青。
让她一步步的吸收主角团的气运。
让她一步步取苗苗而代之。
先是芽芽,跟被她下了降头一样。
无脑帮她。
为她放弃原则,后面甚至想要为她顶罪。
后面又给苗苗爸妈下了降头。
芽芽因为她受刀伤,爸妈没怪罪。
芽芽显些顶罪,爸妈也不生气。
后面甚至干脆替袁山青养起妹妹。
为了更大程度的恶心大家。
编剧直接把李嗣写死,让苗苗永远困在青春,单身20年。
最后,曾经幸福,简单,热心,活泼的苗苗。
成了永失我爱的孤家寡人。
而恶毒女配袁山青,顶替了她,带着妹妹进了程家。
跟成家三口组成了新的五口之间,开心的吃着团圆饭。
所以,编剧是懂得怎么恶心观众的。
在袁山青包庇袁勇之前,我是打四星的。
这个情节出来后,直接降到一星了。
就像一道还可口的菜,厨子非往里放蟑螂。
你看着菜里的虾啊,鱼啊,肉啊,觉得还是很想吃的,但偏偏这菜里有蟑螂,你下不去嘴了。
袁山青这条线,已经变成了蟑螂!
为什么袁山青要包庇袁勇?
哦,父女亲情,血脉相连。
多么深刻的人性探讨?
多么体现人性的纠结与挣扎?
多么体现创作团队情感与内心的细腻和柔软?
屁!
都是伪善!
高高在上,隔岸观火。
泥占不到自己身上式的善,都是伪善。
他们希望袁山青保留着父女亲情,血脉羁绊。
他们希望看到袁山青的挣扎。
挣扎个屁。
在袁勇诈骗了那么多人,害了那么多人的情况下。
在罗政的奶奶死了的情况下。
在袁山青口口声声说袁勇犯罪跟她没关系,说她最想袁勇最抓,说不会包庇袁勇的情况下。
在他接受了那么多人的捐款和帮助,甚至连罗政都给她捐款的情况下。
她有什么资格挣扎纠结?
有什么资格谈父女亲情?
想谈?
想纠结?
想包庇?
离开学校,接受警察的调查,把大家的捐款还回去,把大家给她的帮助还回去。
再谈,再纠结,再包庇。
主创人员们,当你们不停给袁山青加戏,想在她身上看到情感纠结的时候。
那些被袁勇骗了的人在你们心里吗?
罗政在你们心里吗?
当袁山青选择包庇袁勇的时候。
她和那些被袁勇伤害过的人,和那些帮助过她的人,就占到了对立面。
谁是善谁是恶?
还是你们想让那些被坑的人,继续发扬风格,用牺牲自己利益和情感以及立场的方式,原谅你们自以为塑造的很好的“无助少女袁山青”?
你们把注意力和情感给了袁山青,却对真正被害的人视而不见。
这就是伪善!
这就是价值观混乱!
你们把原来正义阳光的芽芽,变成了见色起意的伪君子。
他要不是伪君子,为什么在袁山青阻止他报警的时候,妥协了?
他的正义呢?
他的善良呢?
他口口声声说的,无论需要帮助的人是不是袁山青,都会选择帮助呢?
当袁勇出现的时候,真正需要帮助的难道不是那些被骗的人吗?
他不应该帮助他们抓住袁勇,让他受到法律制裁吗?
哦,美丽无助的少女,让他的善良抑制不住的喷发。
甲乙丙丁的受害者,勾不起他一点涟漪?
你们看看自己塑造的袁山青和芽芽,已经变成了个什么玩意?
半夜睡不着,评价一下。
首先对于我个人来讲,第一集的开头是我判断一部剧好不好看的重要因素。
所以编剧可谓是掌握了爆款流量密码,开局一些似是而非的“慢点,轻点,别用力,我来找”这样的台词设置和场景设置实在令人恶心。
我根本找不到这样设置剧情的笑点是在哪?
是让观众觉得可能有人在偷情诶但其实是有人在偷车,请问下这好笑吗?
国产编剧什么时候能放弃这些烂俗的黄梗?
当然你也可以说我心脏眼脏。
此外,想还原过去的日子能不能尽量和过去贴合一点?
给我感觉就是一个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想象出来的1997,好像那个年代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手机。
整部剧都充斥着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不和谐感,女主经常说啊我的1997啥也没有,我们条件不好不像你们能享受,首先就限定生活区域在油田,给出交通不便利购物不方便的前提。
但是主要的三个家庭目测没有一家房子小于九十平,衣食住行四大基本生存条件以及一些基础设施的设置几乎能超过那个年代70%以上的人。
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仍旧是台词,你想把人带回过去那个年代,让人有共鸣,就不能只靠大事件,靠那个年代的音乐,要靠表演和台词。
女主随口一说“你可真奇葩”,奇葩最早出自于司马相如的美人赋,但这个词用于形容人不太正常有正式记载的应该是自09-13年开始,所以我绝不相信一个97年的学习不好的女孩儿可以随口说出这个词并且明显包含调侃意味。
再说回表演,父母辈发力稳定,刘琳老师的舒适区,也是为了刘琳老师看的,只是曾黎老师可能不经常演这种角色,融入的不是很好。
以鼓励为主,期待后期的表现。
子女辈堪称各有各的烂,演的最好的竟然是弟弟和闺蜜。
女主和另一位男生的问题就是表演痕迹过重,能看得出来很想演好,但是发力过猛就是油腻。
让人感觉就是一群人在玩年代剧本杀。
孙千把萌探探探案的人设直接拿过来用可能都比现在舒服。
此处愈加发现张颂文老师那句“演得越好你就演得越差”(大概类似不能回忆出原话)的含金量。
以上,这只是一部披着97年代外衣的青春剧。
即便设定在油田想贴正剧的边,目前来看也只是一部21世纪群相青春剧。
能看得出来很想模仿请回答1988,也很期待国产剧能有自己的“1988”,正剧赛道很多作品都很不错,但大多都是着眼于那个时代真正在发力的人,对于青春期少男少女着墨不多。
新赛道的开辟是值得肯定的,但目前来看也足够令人失望。
最后,以上只是个人意见,会持续追更,如果后续让我有新感受我会修改,最后的最后,刘琳老师少接点烂本。
果然是孙千,我可太喜欢她了!
还行!
翟子路在这部剧演技上来了啊!
还有好多熟人!
女主弟弟演技不错,但看着太不像弟弟了,比孙千看着大多了!
前几集剧情还是有些生涩,为了加大冲突,上了很多梗,一会儿像在看1997,一会儿像在看1988!至于说他们条件是不是太好了,这种厂矿条件本身就高出当地生活水平一大截,人就不是小镇做题家呀!
5集开始顺畅一些了!
现在的剧,总让人想起一些词,比如绥靖什么的!
这剧其实对女性挺恶毒的吧!
小芳多好的人儿啊!
偏要让她出各种洋相……这个剧对男人真是各种好,虽然他们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他们是有大义大爱的,再不济也是对所爱的女人真心,前期为了剧情冲突设置的奇葩人设后期都洗白了!
而女人嘛,虽然前期也有描写正面的,但总体是情绪的、没有逻辑的、不通情达理的、遇到问题只知道哭的……无论里面的哪个女性遇到问题,总是要找一个男性倾诉才能得到心理安慰!
这就像所有人在为“家和万事兴”做注解,一切都掩盖在这个前提下,男人偶尔出来说两句大义凛然的话,女人收起哭泣的脸笑着说你爸他挺好的!
看到24集,整体人物行为逻辑方向大致还在的应该只有男女主了,但真的坚持不下去了,又被剧透了李肆最后还死了!
什么鬼?!!!
孙千,期待你的下一部!
翟子路,去看山花烂漫时了!
1.程芽芽人物塑造失败,剧情开始以为是一个正直感恩的青春少年,原来是个彻头彻尾见色起意的恋爱脑白眼狼。
最终沦为俗套…2.李肆,一个高中生不思进取、从小到大的理想是是娶程苗苗为妻……就挺无语的。
性别一转,要是苗苗不求上进一心嫁李肆为妻,我要是她的亲友怎么都得把她骂醒。
相对来说小娃和胡秋敏才是正常人,有原生家庭的烦恼,有自己的目标,靠自己努力并达成。
这不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吗?
不知道为啥编剧要把两个戏份比较吃重的角色都写成恋爱脑……就非得把青春的友情变成爱情才深刻吗?
孩子们青春的友谊不写,父母们的爱情不写,你给我写狗屁救赎,所有人都在帮你,都相信你不知道你爹的下落,这袁山青竟然还包庇你爹,报警都不让,绿茶婊都没你能装。
青春剧非要整个苦难感,前半部本来就是李肆和苗苗这两个角色撑起来的,结果后面都在整什么青芽救赎、苗娃种子,还把李肆写死了。
这编剧是不是来报复社会的。
本来以为编剧够逆天了,后来发现导演更逆天,女演员清一色女网红,你搁着选妃呢,狗屎一坨!
结局恶心到让我把四星瞬间改成了一星,毫不犹豫!
啊!
呸!
下了老爹新车的轮胎卖了,凑离家出走的费用,却在半路被尿憋下停车解决,结果尿到了马蜂窝,然后雀雀被蛰肿了,怎么破?
在线等,挺急的!
十七岁的李肆(翟子路),在这一天,把一辈子的脸都丢干净了。
有卧龙的地方,必有凤雏。
李肆的死党程苗苗(孙千)当仁不让,对于劝爸爸妈妈离婚这件失败的事情,使得她被揍真的一点不冤。
只顾着当爸爸的小棉袄,竟一时将爸爸捂得汗流浃背。
只是一次吵架而已,可怜的爸爸真的承受不起好大儿如此厚重的爱意。
弟弟程芽芽虽然清醒聪明,但终究还是少年心性,一点不妨碍和姐姐以及小伙伴们一起发疯,一起经历。
四人组的胡秋敏来自一个重组的家庭,一方面不被继父在乎,另一方面遭受亲母道德绑架,生活并不如意,唯一让她感觉安心和开心的就是程苗苗和李肆这两个不太聪明的玩意儿。
他们来自三个不同的家庭,却拥有着比起亲人更美好的情谊。
【迎风的青春】披着青春和家庭的外衣,正上演着一出令人捧腹的东北喜剧。
我甚至觉得,这是我今年看到的最好笑的喜剧,前四集让我笑到流泪和失语。
不知道是因为东北因素,还是演员表现,亦或是导演编剧,真的,太好笑了。
在这里,我先推荐为敬。
…故事发生在油田,一共涉及到三对家庭。
刘琳和田雨是一对,一个是17岁就敢私奔的主,另一个是上过大学当过兵的医生。
一儿一女,一苗一芽,女儿随妈,儿子随爸,虽然每天鸡飞狗跳,但也热热闹闹。
贾冰和曾黎是一对,儿子长相遗传妈妈,性格多少来自父亲多一些。
父亲脾气不好,非打即骂,儿子也不争气,因为基本被揍都是应该的,好在妈妈居中调和,其实就是偏心儿子。
李乃文和黄曼是一对,重组的家庭,儿子随父姓,在深圳上大学,女儿随母姓,正读高一,有一种总想逃离的叛逆。
儿女们都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死党,父辈们也都相互认识,三位妈妈关系亲密,三位爸爸因为工作少了者联系,但是都有知根知底的交情。
…看上去其实平平无奇,只不过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而已,但是,不仅小辈,而且父辈都演出来了一种烟火气。
而且选角,对于演出效果的加成来说,太多,太大了。
刘琳和田雨都演过喜剧,有一种熟人局的感受,曾黎和贾冰这对挺有反差的惊喜,李乃文那一对,演技出色,角色的处理手到擒来。
孙千饰演的高中生,瞬间想到了当初的【快把我哥带走】那个和曾舜晞合作的“几个意思”的名场面,流传至今。
虽然年纪更大了,但是演技也更好了,并不出戏。
另外翟子路,有些惊喜,不知道是原本就有的天赋,还是被导演调教出来的,喜剧方面,竟然意外地不错。
李卿和李羽桐,分别是学霸芽芽和闺蜜胡子都是可圈可点。
年轻一辈可以看到足够的笑料,老一辈的可以看到演技互飙。
这里有教育成长,有生活细节,有哥们情谊,也有青春阵痛。
大人们老怀念过去,小孩子也不想长大。
并不害怕矛盾和冲突,为每一次经历鼓掌。
大人们终将老去,小孩子也会成为大人,一代又一代,没有绝对的对错和后悔,只有永不停歇的狂奔。
推荐。
油某代在我理解是家里在油田系统工作的第几代人,在这个语境下我其实算是油断代——因为我已经不在中石化的胜利系统工作。
这个词某种程度上是计划经济和大建设、大国企时代的遗产 油田子弟这个词代表着一种光荣:他们为父辈祖辈为石油事业做出的贡献而骄傲。
油田子弟也代表着优质的生活条件:一个的职工的工资可以养活一家四口,如果夫妻二人是双职工可以说这个家庭是一个上等小康家庭;单位在过年过节提供各种米面粮油水果副食和那个年代很稀罕的物资,文体活动等精神建设也都拉不下;更会由一个或几个单位修建居民区(小区里都是油田系统的职工)以油田职工的收入水平可以很轻松地购买一套单位盖的房子,冬天油田小区地暖气烧得像春天一样暖和,还有单位办的医院(一般医疗水平都比较高),子女上的比地方学校教育水平更高地油田学校,职工退休后的退休金也非常可观。
我可以说有时油地关系的矛盾大都是后者造成的。
我外公最早也是鲁中地区农村招收的工人,六十年代带着家眷随着单位来到了东营,一直在油田的建设单位工作到退休,只可惜去世得比较早,外婆则是像很多当时的女性样是家属(当时的爷爷奶奶辈如果像剧中一样的双职工家庭少之又少,用今天的话真的可以说是人上人);爷爷则也是因为工作调动来到了东营地区的一个非油田单位,八十年代也被借调到油田单位工作过几年,但因为我奶奶比较拖后腿最后人事关系没有调动到油田,后来我爷爷单位改改也改没了,如果当时调到油田我家的家庭条件要比现在好太多。
我父亲则是上的油田的技校,最后毕业分到了油田,母亲和舅舅舅妈也是以差不多的方式进入了油田系统工作。
这是当时二级单位稠油厂(现在叫胜利石油化工总厂)的居民点电影院在当时这是标配,因为建厂较早污染比较严重加上离市区就十几公里这个居民点就算废置了,现在围绕着石化总厂已经形成了油田企业与地方企业共同发展的大型化工工业园区 这部片子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不真实的割裂感。
在我看来一部合格的电视剧最起码你要把故事讲清楚:剧情连贯,演员演技不说是影帝级别但起码你得能看,摄影剪辑,服化道什么的倒在其次了。
本片的剧本在我看来是勉勉强强刚刚及格,标准的青春剧,如果生活场景真实,服化道考究我倒是愿意给三星,如果演员演技很棒,群戏精彩我会忽略剧情为了情怀宁可打四星或五星,但很遗憾惜此片根本没有做到。
演员根本就是偶像剧演员,年轻演员是靓丽的,但是演技是尴尬的;服装不像是二十多年前的放到现在都可以说是时尚;居住环境到现在都不算差。
我上了九年油田系统的学校但是没有一家的校服像剧中一样,摄影和剪辑更像是MTV的手法加暖色滤镜。
如果上述的几点没有做到,那么情怀和主题会成为电视剧的卖点或者是加分项,但是我并不认为该片做到了。
片中的剧情与人物关系设置我更愿意看作是带着美好青春滤镜的童话故事,而且是很蹩脚的童话。
这是我初中毕业时的场景,我们2015年穿的时这个样式的校服 《漫长的季节》非常令我动容,它贵在一个真实,贵在贴近生活,再加上演员演技都在线甚至是超常发挥,剧本合理考究,所以它堪称神剧。
中最令我动容的是马队头几次来桦钢查案,警车轮胎被一个桦三代给偷了,王响去台球厅找他说他游手好闲他却说了这样一番话:厂里效益不行,不招工了,他没有事情干,也只能游手好闲。
《迎风的青春》说的是:坚守祖国的石油事业还是去大城市追求自己的梦想、“高中毕业仍然可以当采油工”我几乎是气得破口大笑,看到这些情节我觉得编剧像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
就像剧中所说的一样,油田单位(现在的中石化单位)是铁饭碗,即使放在现在也是份收入客观且稳定的工作。
但我们九零后油三代面临的是《漫长的季节》里的困境。
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化推进,大国企时代可以说是一去不复返。
而你看到油三代油四代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小:随着技术的越发成熟和输油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中石化不再需要那么多石油工人。
近几年胜利油田的校招正式工人数大概在五六百人左右,而分到二十几个二级单位后平均也就二十几个人,这同剧中那个年代的招工人数是天差地别的:我们这一代油田子女长大后会发现我们成为父母那样的油田职工不再容易,而我们进入社会体会了工作的不易后则会更加怀念曾经的那个年代。
我们这一代有很多中考被分流,高考考不上本科大学,大学学的也不是太容易就业的专业的同龄人比比皆是,他们选择不回东营发展的直接原因是东营这座工业城市没有他们的就业就会。
石油工业部改革以后胜利油田分到了中石化系统,而最后一批高中学历就可以当正式工的政策几乎是卡在1997年前后,从那以后专科或者高中学历成为正式工变成了一件比较难得事情;等到零几年如果你是个本科学历,不限专业也可以当正式工;一零年代之后则开始限制专业学历等等。
等到了我本科毕业的时候,成为中石化胜利系统的正式工几乎变得跟考上经济发达地区的事业单位公务员一个难度,甚至更难。
我不愿意叫自己油三代或者叫自己油断代的原因是我已经不在中石化工作,而且这种现象我本科学习成绩还不错,六级五百多分,能考的证书都有:初级会计,证券从业,期货从业,就连税务师都过了两门。
只可惜我本专业学的是社会工作,即使有另外一个会计学的学位投简历时依然被中石化拒之门外,然后赶上疫情无法出国读研,会计专硕管理类金融类的研究生考试卷得无比,国内研究生我不出意外地落榜。
因为我爹妈单位不像剧里的三家一样好,2023年我必须在留学跟婚房间做出选择,毫无疑问我选了后者,然后我去了东营本地一家大型地炼干了财务,领导还不错,一年半领导给涨了两次工资,现在每月税后收入跟我爹差不多,但是各项福利如社保基数公积金等等差的中石化胜利系统不是一点半点。
请编剧带点脑子,不要想当然:过去你想为祖国献石油,OK没问题,五湖四海都欢迎;现在呢则是对不起,你专业不对口,不好意思,你不是研究生。。。。
即使是放在程苗苗这个高中毕业的年份高中毕业就成为油田正式工人的机会也是错过了,按剧里推算我舅妈跟程苗苗一般大,但我舅妈是当了十几年子女工之后因为工作认真并且考过了高级技师才给转成正式工的。
本剧最大的槽点就是程家是两个子女,编剧知不知道胜利油田是第一批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的单位,可以说一有这个政策就施行了,我外公79年那会儿是中队的书记,还专门查过超生的问题。
我舅妈80年生的,他们那一代八零后除非是双胞胎,否则都是独生子女。
除非你不要公职,不想继续在胜利油田干下去,不然你何来的两个子女?此外姐弟俩算是公式化的欢喜冤家但演技尬的我不行,我父母那一代哪会像他们一样矫情做作,那一代的人都是二十出头就拿起焊枪,扛起管子就去工作了。
在服化道方面也很拉跨,也就个别的物件能称得上是那个年代的东西,服装和道具让我有种穿越感。
我第一次见到咖啡豆都是2014年,那时父亲单位有个加蓬的管线项目,然后回国的同事带回来的,带回来也不太会怎么做,虹吸壶,摩卡壶那时候搜遍全市都不一定买得到,我真正能每天喝上手冲咖啡都是2019年了。。。。。。
程家住的房子我觉得更像是石油大学的教职工宿舍,因为职工大部分是住50的两室一厅或者是60的三室两厅,而且根本没有那么大,即使是60的每个房间也就放得下一张床,一个柜子和一个小书桌罢了,按他们三家的平均水平我认为连管理局级别的领导都不一定达到。
我所希望的电视剧并不是这样的,我一般也不看青春偶像片,而油田的背景并不能让我回忆起什么或者产生什么共鸣,我,很失望。
我更希望我去石大附中和胜利二中的拍摄现场凑热闹时没有被拍到。
青芽戏份过多后就烂了,三观不正,曾经正义善良的帮助弱势群体,就是打着幌子的谈情说爱,见色起意。2个高中生抱着一个娃,这画面真的辣眼睛,
群像还是很不错的,去香港那一段真的热血,可惜感情线不好磕,而且主角团的生活感觉缺少真实感。
包庇罪犯、三观不正的诈骗剧,高开低走,前几集的氛围特别好,结果到后面剧情崩完了,放着青梅竹马的男女主不好好拍,给白眼狼、既要又要的女配和恋爱脑、伪君子男配狠狠加戏,然而此剧的救赎线真的难看的要命,请问编剧脑子进水了吗😅
在苦弔生活里搞出些圣父角色,没意思,袁山青圣父心害人害己。芽芽这条线太难看,篇幅还多,两人单独开个剧多好。老一辈的剧情好少,所谓的年轻辈的剧情也好少。说到底还是两颗老鼠屎,坏了一切观感。2.5星。
前面的几集挺好看,但出现袁山青后看不下去了,这结局为啥把男主写死了,袁山青是女主吗,什么破剧
肆哥死了还有必要看吗 哼
孙千和程苗苗还挺搭的,她演这种活泼e人完全没有违和感
突然就想起一句话“有时候不好的事情也会发生在善良的人身上”,这句话太适合李肆了
阴风的山青。喜欢漆昱辰,很讨厌袁山青,更讨厌导演编剧,一个合家欢电视剧,非要最后两集弄死主要角色,有一种韩国泡面吃多了的智障感。
很喜欢老胡妈妈那一条离婚线,不坦诚的关系最后都会走向失败
观感挺丰富,有温暖的感觉,也有怀念青春的情绪
这片子就是取名错了,年纪大的不想看青春片了,还好有个孙千吸引我勉强点进去看的。结果这是人生百态片啊。根本不是什么校园青春片好吗!!!每一集都有意义。
一星给演员…袁山青那个角色怎么做到放走她爸之后还能心安理得和罗政出去玩的。。。好难看的剧
看了7集,后面不想看了……
明天和意外谁也不知道哪一个先来,白月光就是够美好够优秀才能成为白月光,李肆也成为我意难平的角色之一了
肆苗就这么be了....好歹毒的编剧,没十年的脑积水写不出这剧情....(这三星完全是给前19集...前面看的有多开心,后面就有多糟心!!!)
3星半,演技全在线但剧情不连贯,完结还有两集番外篇
炒鸡喜欢李肆,阳光幽默小狗的类型是我的心头爱,程苗苗and李肆这对青梅竹马+乐子cp我先嗑上头了
你一个青春剧给我演带娃我忍了,给我演中老年狗血三角恋我也忍了,请问男主做错了什么要把男主写死,编剧是从多年前的韩国穿越过来的吗?还写癌症治不好这种老掉牙的桥段。本来冲着翟子路的演技不想打一星的,但是编剧不配!!!!!
编剧是💩!全剧就诈骗犯的俩闺女是好结局,程芽芽以后直接去摆地摊就行了,反正政审啥都过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