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植的出场只让人觉得是个乖戾的普通人,总是站不正,温驯,甚至老实得让人看不起。
怪不得慧珠第一句话会问:”你是智障吗?
“而去公共澡堂时,也因对新的锁的好奇而不断开关引起管事的不满,遭到辱骂。
泰植表现的是比一般人更胆小怕事般的道歉,而第二次管事的再过来想骂时,看到泰植全身的纹身,呆得说了“对不起”。
那个议员的出场让人恶心,和市民亲和,握手,上车后就拼命擦手,虚伪。
而那些警察也一样,对黑帮的人欺负向日葵女士一家就袖手旁观,“再等一下,再等一下” ,是等黑帮的人自己离开,等向日葵女士和慧珠受伤,还是等泰植回来大开杀戒好逮捕他?
不清楚韩国的政治,这算不算讽刺政府。
泰植和那个警察的对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我们是高中同学,以前被你欺负得很惨的那个”。
我仿佛看到了当初这位警察跪在地上求泰植饶命的画面,虽然这都是我个人的想象。
只是觉得,曾经那么懦弱的人,如今是人民警察,拿国家薪水,在偷懒的小警察面前耀武扬威。
那个误会慧珠和泰植的人也是,召集一群人殴打泰植,直到看到泰植全身的纹身,才悻悻离开。
而在泰植被黑帮一群人殴打后,来到餐厅讽刺。
总是欺软怕硬的人多么。
泰植的小本子,记着”不再喝酒,不再打架,不再哭”,以及所有要做的琐事。
他真的始终没有出手,为的是对向日葵女士的承诺。
我以为,真是和睦的家,直到那卑鄙的小孩的挑衅时才发现,原来泰植当初杀的人就是向日葵女士的亲生儿子,向日葵女士却宽容的接纳泰植,让他作为慧珠的哥哥,称呼她本人“母亲”。
很奇怪,十年的牢狱生活,泰植深深悔悟之后,原谅他,帮助他的都是曾经被他伤害的人:被他打断腿的炳津,被杀了儿子的向日葵女士,失去亲生哥哥的慧珠。
而曾经靠他发达的兄弟,现在却为了自己的利益,残害他现下拥有的家人。
仿佛兄弟间的真正无间,还不如仇人的原谅来得容易。
当妹妹慧珠被毁容时,一家人终于决定卖了餐厅离开,议员及黑帮却不给他们这个机会。
“既然承认错误,就要受到惩罚。
”泰植宁愿决定留下一只手也不打架,议员却表面表示了事,背后又派人杀害向日葵女士。
或许他们觉得是他们在让着泰植一家,却不知一直是泰植迁就他们。
终于,愤怒、伤心,一齐涌上,泰植喝酒了,哭了,也要去打架了。
在餐厅那块地上建成的夜总会开业,也是他们的忌日。
喝了酒的泰植像当初般发狂,在出口处放火决了后路,又终于,打倒了一个又一个,独自在火中哭泣。
喝酒了,打架了,哭了。
然后一切都不存在了。
就像中国电影表达的“人就是江湖,你怎么退出”一样,特别是曾经叱咤风云的人,说退出,别人却怕。
“生者还要继续生活。
”向日葵女士曾说。
慧珠的论文通过, 像泰植那样,在小本子上划去已完成的事,又响起了慧珠和女数学老师的对话,原来那曾经是泰植的爱情么?
我不知道。
文/三木http://diliuwei.yculblog.com/我知道我应该写点文字给《向日葵》,不要追究深刻的原因,单是自己毫不虚假的眼泪,就足以让我为此驻足停留。
向日葵,它总是朝着有太阳的方向生长,慢慢的长高,这种温暖的植物,似乎只要但看这三个简单的字符,就足以联想到幸福。
之前,也曾看过一部内地电影,名为《向日葵》,彼时是2005年,导演是张扬,成长的轨迹,那副画,温暖的亲情,至今都徘徊在我心灵最柔软的部分驱散不去。
以至于当我看到韩影《向日葵》的宣传时,一种似曾相识的情愫如化学反应般的弥漫开来。
不为什么,单是为向.日.葵这三个字,我也要去亲眼目睹这其中最真实的影象。
此,便是我对这部《向日葵》最原始的初衷。
彼时,我对它的剧情还全然不知。
对一部电影的欣赏和认可,我似乎很少去考虑它的演员攻势,导演的知名度,投资的强大或者是其他,这些对于我来说,完全是一个可以忽视的概念。
就好像我很少看部分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不管其宣传攻势有多大,抄作的手法有多么高超,我都不会关注的很上心,也许会去看,那也是茶余饭后的打磨时间。
除非,这部电影真的能以极大的感情力量攻击我的心灵,那才是真活儿。
电影的魅力在哪里,不是特技越多越好,不是故弄玄虚,而是从人最本真的情感出发。
而《向日葵》正是如此。
于是,也有了我今天关于此的文字。
很客观的说《向日葵》的剧情发展并不是十分的出彩,浪子回头,从悲惨的过去到不可预料的现在。
其实,影片开始的时候,我就已经预测到金涞元会在最后死去,那本NOTEBOOK也将成为导演用来删情的最好的筹码,虽然结果真是如我猜测,但我还是给这部电影打了很高的分数。
影片的成功之处就是对感情的掌控很到位,表面是浪子回头的故事,其实在这之中充满了对亲情,人性,生活态度的思考,尤其是影片中对亲情的刻画,为其增色不少。
亲情,不得不谈的感情,一位母亲接受了一位亲手杀死自己儿子的年轻人,并且称呼他为儿子,这样的事情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是没有,而这样的宽容,这样的理解,也许真的只有为人母之后,才能切身的体会。
这应该是导演给我们的意外之一。
影片中的很多场景还是延续了韩国电影所特有的温暖,道必妈妈亲手喂太植吃饭;一家三口那张浸透着幸福的相片;十年的时间道必妈妈以一种常人所很难具备的宽容用一位母亲的姿态去探望这个曾经亲手杀了自己儿子的人。
“你现在还喝酒么?
你现在还是打架么?
那你也不要哭了,永远不要”,那一段,导演处理的真是漂亮,泪眼模糊。
人性,这是一个我想谈但是又不敢谈论的问题。
社会的复杂,人和人之间的勾心斗角,权位的争夺,金钱的诱惑,它活脱脱的就是另外一个现实。
只是,在这个色彩斑斓甚至花哨并且浮躁的年代,一些人已经失去了他所固有的职守,便的麻木,便的堕落。
单是凭借我们个人的力量,又怎么能去挽救这个慢慢腐朽的世界。
道必妈妈说的对:我们会幸福的。
只要,你和我都能在任何事情面前,都会事先和自己那颗跳动的心打个招呼。
我想,也许正是影片中如此复杂并且深刻的主题,才会让这么多人爱上这棵温暖的向日葵。
所谓的不约而同的幸福,大致应该就是如此吧。
金海淑 ,真是个好演员,总是能把母亲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
不服输,有点泼辣,坚强,直接......但是在她坚强的背后却隐藏着自己最脆弱的心。
我一直固执的觉得有着这样性格的人,心底都是善良的,因为她不擅长伪装,她不擅长虚假,她用自己最真实的心对待着每一个人。
影片中金海淑 有两段戏演的十分出色,一段是熙珠知道太植是杀死自己哥哥的凶手,在那个房间,她侧躺着,闭着眼睛 ,告诉熙珠:我从来没有看到一个人哭成那样,看到他哭,我明白了,他只不过是犯了个错误,他并不是一个坏人。
10年来我一直去看他,他是个好孩子,所以我决定认他做儿子。
她强忍着泪水,一字一句的说完,那种无助,那种复杂,演的淋漓尽致。
另一段是就要离开向日葵餐馆时,她一个人坐在房间,自己和自己说话:换个地方就会好的,我们离开这儿。
泪水流下,只是一切来的太快,那双太植给她买的鞋子,她还没有来得及穿,就匆匆的走了。
涞元,在韩国的男演员中,是我一直很欣赏的。
影片中他剪短了头发,穿着暗淡的衣服,一下子还真的让我有点不适应。
影片中的他扮演的这个在监狱10年的太植,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他飘离的眼神,不可适从于是不断摇晃的脑袋,将一位离开这个生活10年之后浪子的茫然,内疚,以及决定好好生活的心情表现的很是漂亮。
我倒是没有觉得他的五官有多么的精致和漂亮,如果没有后天的包装,也许并不是那么起眼。
但是在他的身上有着一种独立的亲和力,而这样的亲和力让你觉得他就是你身边的一个朋友,自己的兄长,或者是似曾相识的一位朋友。
尤其是在他微笑的时候,透露的仍旧是一个男孩最单纯的一面。
影片的结尾,那段打斗场面,大量的慢镜头,熊熊的火焰,拍的真是过瘾。
虽然,在情节真实性上还是有所缺乏,但是,当音乐慢慢响起,当太植为了自己的妈妈和妹妹忘乎所以的打算付出自己生命的时候,我们还用得找去考虑那么多吗。
一切的一切,在亲情的笼罩下,都会黯然失色。
如此,是我眼中的《向日葵》,单纯的金黄,也许没有五光色的绚烂;普通的植物,也许没有物以稀为贵的荣耀。
但是,我爱这棵向日葵,因为它是如此的温暖,如此的灿烂。
它告诉我:总有那么一天,我们是会幸福的。
不再喝酒、不再打架、不再哭,刚出狱的他,只是希望有个新生活,重新做人。
他已不是以前的流氓,10年的牢狱足够改造了他。
当他回到家乡,国民妈妈出现在镜头里,一定是苦情戏了。
果不其然,其后的发展,就是个悲剧上的悲剧。
他只想重新做人,找个工作,与认养自己的母亲和妹妹一起开心生活。
但快乐总是短暂的,恶势力总会不断找上你,把你往死里逼。
一次又一次的折磨,甚至伤害到家人,怒火终将爆发。
结尾的打戏非常劲爆,所有的不快通通都用拳脚来发泄,当年的神勇重新再现,让观众也觉得兴奋和解气。
影片再一次让人见识到了韩国乡绅土霸的黑暗,他们可以在地方为所欲为,会为达到目的不折手段,打人、砸店、甚至灭口,无恶不作。
而领头的往往有政治背景,这就导致从上往下一般黑,连维护民众的警察只是充当旁观者。
你想要生存,要么吞声忍气,要么就有一身本事敢于反抗。
而处于弱势的老百姓,真的很难有出头之日,只有被不停的欺负。
还是金来沅的戏,这次出演的角色转变还是比较大,从只想好好生活、忍气吞声的老好人,到为了母亲报仇、大开杀戒的打架高手。
那种内心的矛盾、复杂的情感,都很考验演技,实在很赞。
而国民妈妈的每一次出演,都表现得那么的自然、舒服,悲情戏份简直是为她量身定做,根本没的挑剔。
说实话,影片的宣传虽然是想说一个结束,也是另一个开始,只要努力面对人生,生活便会充满希望。
但是片子的发展却是很悲情、很绝望,结尾妹妹的大学生活,是母亲和哥哥的牺牲才换来的,这并不是人们所期望或者选择的。
在这个过程中,有过多次能避免这个结尾的机会,只是每次的选择都是将这个家庭引入不归路。
如何在生活中作出抉择,真的很值得思考。
向日葵在阳光普照的时候面朝太阳,当所处一片黑暗,也会低落。
姜石范在电影里有几个场景的戏惊了我,归根到底,是利用视听语言来割裂不同时空的叙事,达到突其不意的惊悚效果。
第一个场景是泰植出狱后去澡堂打开衣柜的摇镜。
温子仁在恐怖片里面的摇镜运用已有造诣,但是以个人为拍摄主题,通过摄主人物视角的转换来达到吓人的惊悚感。
但这里的摇镜是一个长镜头,在泰植不知道怎么打开这个新型衣柜的时候,旁边的小哥在喋喋不休让他别弄坏了,澡堂的环境被摇镜头分隔成两个空间,分别是泰植和小哥单独的影像空间,摇镜切换泰植还穿着格子衬衫,小哥开始发牢骚,当小哥进入到泰植的画框时,却发现脱掉衣服的泰植,是一身黑社会的纹身,这时姜石范想要制造的喜剧效果,和塑造泰植以前的黑社会形象就出来了。
小哥开始打嗝,不敢再出声。
长镜头的运用很好地保持了时空的统一性,在视听上不会有太大的割裂感,但分割两个场景所表达泰植的人物落差,是非常出乎意料的。
第二个是市长赵鹏书第一次出场时演讲的运动长镜头。
镜头的起幅是给到赵鹏书脚跛的手下炳津,然后移到路人、抱孩子的父亲、严肃表情的中年男人、穿着围裙的中年妇女、最终到戴着帽子的菜贩握着赵鹏书的手。
演讲完,镜头拉开,鼓掌,赵鹏书被一阵掌声包围。
在这里打造了一个虚假的环境——赵鹏书民心所向,爱民如子。
但在赵鹏书上车关上门后,对菜贩厌恶的一面才表露出来,骨子里其实是瞧不起他们的。
利用人物进行过渡的摄影技法并不罕见,多数为切换叙事和人物情绪服务。
但在这里的运用是为了煞费苦心打造一个虚伪的人物形象,再通过车内的独立空间来对赵鹏书的虚伪人格进行巨大的反差,展现出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反面性格,处理的效果是为极好。
再到泰植第一次去整容医院消除纹身的桥段里,姜石范再次用不同的技法来割裂空间——景别。
在泰植向整容医生询问消除刺青的难度和价格时,一直是在拍摄泰植和医生对话的中近景,最多在泰植的机位中再包容两个护士对浑身刺青的惊讶表情,制造泰植与医生单独诊断的假象。
最后再切一个监控视角的广角镜头,原来医护室里已经围满了医生护士观看泰植的纹身,瞬间往这个空间里增加了很多人,创造了第二个不同的空间感受,来突出说明泰植纹身的特别和以前黑社会的狂野生活。
第四个是警察与手下谈论泰植以前的故事,这段对于时空的处理用得极为大胆。
在警察叙说泰植的故事中,直接把泰植之前的故事环境与现在所处的现实环境空间相结合,达到穿越时空的效果。
第五个割裂空间的技法是利用固定镜头切换两段叙事,最终再融入一段叙事结构的割裂方式。
在慧珠上完数学课后,和老师聊着走出来,这是一段叙事。
发现正在外面等待的泰植,于是开始去调侃泰植的学习,与老师的谈话结束,开始与泰植的对话。
中间,老师突然喊出了泰植的名字,打破了慧珠和泰植的空间,又掀开了泰植的陈年往事。
对电影理解浅陋,作此笔迹仅是为了将前辈的技法记录下来,如将有一天需要用到割裂空间的叙事时会想起《向日葵》,会想起这个一无所有,终将把善良变回暴力的可怜混蛋。
前几天刚好看完,突然心血来潮想写一下观后感。
放在前面,这部电影上映时间是2006年,按照现在的警匪片/剧情的评判标准去评价这部电影,未免有点耍流氓(对,对喜欢的电影就是这么偏袒。
)总论这是一部让人捧腹大笑,又致郁系的电影;一部让人羡慕为什么会有那么和谐的家庭关系的电影;一部让人觉得这世界真美好,却又需要一杯威士忌才能咽下忧伤的电影;一部看到自己的电影,if you ever desperately desire for a second chance。
The Sun Of The Sunflower1. 慧珠这部电影里,慧珠就是他人的阳光,她也是照耀着自己的阳光。
她积极、乐观,活像落在凡世间的小精灵,稀奇古怪,又有着小女生的可爱;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即便是遭遇校园暴力,也还是会乐观的和泰植说,这只是这个世界对她美貌的嫉妒。
这样的她,怎么会不给还在黑暗中踽踽独行的泰植阳光呢?
这部电影前半部分的让人捧腹的部分,很大缘由于这般可爱的慧珠。
在第一次泰植被向日葵女士喂烤肉噎着的时候,立刻就去拿水,还是泰植因为她被校园小混混打,默默送膏药的时候,都体贴的让人怜惜。
还有各种为了学会微积分而试探泰植的小聪明和可爱,真的是让观众的自己也感叹,这般女生,哪里找啊!
看似任性、霸道,实则体贴至极,这样的人,怎么会不给周围人温暖呢?
这样的人,本来就是这个世界最美丽的馈赠。
遇到这样的人,人生便已值得!
当时出演这部电影的她也才年方18、19之际,也算本色演出了,但是演技也好,还是本来性格如此也罢, 满分!
只是对于结局,比较遗憾的是,提到了爱,个人感觉是变成对泰植的爱情了?
(直觉如此。。
)我反而觉得这里留白的对爱的猜测,涉及到爱情部分,反而破坏了这部电影的美感。
2. 向日葵女士我始终无法想象,如何在十年的时间里,她是如何放下对泰植的恨,并建议他做自己儿子的,泰植可是亲手杀了她儿子呀!
这大概是真的以德报怨了吧,即便自己儿子太作恶多端。
我更加偏向于,因为她看到了泰植真的不是故意的,和泰植也是个可怜人吧。
可怜人,又何苦为难可怜人呢?
在这个角度,给与她阳光的,大概是放下了心中的恨,并给爱打开了一扇窗吧。
因此,她能真心的像对亲儿子一样痛惜、爱泰植,不曾偏袒,在泰植第一次送她鞋子的时候,亦真的会因为儿子会孝顺自己而感动落泪。
向日葵女士的设定,这部电影里的爱,反而是更高维度的爱,更大度的爱。
3. 泰植 & Second Chance泰植是真的很难写的部分,对我而言,泰植很致郁,治愈的部分倒很少。
回忆电影里的泰植,真的需要一杯威士忌。
想起他,不禁想起朴树的那首重新填词的《forever young》,"所有曾疯狂过的都挂了/ 所有牛逼过的都颓了/ 所有不知天高地厚的全都变沉默了/ 你拥有的一切都过期了/ 你热爱的一切都旧了/ 时光不再/ 已不是我们的世界/ 它早已物是人非/ 让人崩溃意冷心灰/ 有时你怕/ 不知道未来在哪/ ", 又或者是coldplay的viva la vida里的“i used to rule the world/seas would rise when i gave the world/ i used to roll the dice/ feel the fear in my enemy's eyes”,但是都需要更加悲壮的曲子。
又不禁想起很爱的《激战》里的张家辉,戏里的他在黑暗中吞云吐雾的情景,还有他质问姜皓文的时候,“我以为整个世界是我的,但怎么知道这个世界是不等人的”(大意如此)的那种落魄。
但不变的是,泰植也好,那两首歌的歌词也好,还是激战里的张家辉都好,他们都在救赎自己,不同的是,泰植用了十年的铁窗生活加上出狱后的改头换面的生活,和对自己的不打架,不喝酒,乃至不哭泣的誓言。
另外,共同的都是,断肠人,在天涯。
但!
泰植的演技,吹爆!
吹爆!
吹爆!!!
即便是现在的评判标准!
吹爆!!!!
刚出狱时,面对十年后日新月异的世界的那种无所适从,那种害怕自己又冲动做错事,变回以前的自己的小心翼翼,真的是演技爆炸!
他第一次和慧珠见面的时候,第一次去公共浴室的时候,出狱后再见回自己小弟的时候,还有第一次见那个议员的时候,肢体动作的木讷、笨拙,演得就像个智障;对别人对他的好的不可思议和不敢对亲近的人,如慧珠,如向日葵女士,做出例如拥抱的动作,真的是演得太好了!
而戏里,他正常的时候,是警告校园小混混别搞慧珠的时候,是向日葵女士的餐馆被他以前的小弟砸了,他发怒箍小弟脖子的时候,是他向高中数学老师道歉的时候。
后面是慧珠、向日葵女士对他的好、爱慢慢融化了他表情、动作上的寒冰,亦表现得慢慢开始像个正常人了,这样的转变,很自然,很合理。
演技,真的是太太太太好了!
关于在黑暗中踽踽独行的泰植。
曾经差点统一了一个镇的地下世界的他,是在酒后杀人,而后入狱,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所作所为是错的,并且在十年的铁窗生活里,不断的责怪自己,而救赎的开始,则源自于向日葵女士对他的探望、原谅,并且他不曾期待、突如其来的、无条件的爱(那个让他做她儿子的提议),在这里,向日葵女士是他在黑暗里的第一束光。
也因此,他才觉得自己是可救赎的,也是可以寻求自我原谅的,如果他能改变的话。
也因此,才有了“不再打架,不再喝酒,不再哭泣”的誓言,那个每天睡前都要默念一遍的誓言。
不再哭泣那个,估计是牢狱生活里发现,哭泣真的一点用处都没吧,唯有行动方能自救。
虽然影片对泰植如果度过牢狱生活描写不多,但是那段笔记本的由来的讲述,是真的太催泪。
那本笔记本,亦象征着向日葵女士对他的原谅,他的第一束光。
因此,他在寒冬暴雪里,闲下来,就拿着它;放工的时候,默默看着它,偷笑。
他看着那本笔记本,就像辛苦才买到的玩具一样,无从下笔,因为不舍得,以为是一场梦吧,怕这束光忽然消逝吧。
因此,干活很脏的时候,立马宝贝般放进储物柜,怕弄脏,亦会在夜里关灯后,不断拿出来看。
他真的很珍惜这道光吧,这个笔记本,也记录着他内心最深的小秘密,也是他对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件掩体的衣物或者保护服。
但在慧珠看他的这本笔记本的时候,他却未曾真正阻止,因为精灵古怪的慧珠,没有真正血缘关系却真的把她当妹妹的慧珠,是她的第二道光。
对于那些对他好的人,他是真的以真心还以真心。
所以,慧珠帮他划掉去野餐的时候,他笑的像个傻子一样,却也是像个正常人一样。
笑的像个傻子一样,影片里还有几次,一次是野餐慧珠为他演唱最爱的歌的时候。
野餐的时候,带有纹身的脚,在清澈见底的水里,就是他目前生活的状态,真实,却梦幻。
也因此,他才会看着水发呆。
而他带上耳机,慧珠为他无声演唱她最爱的歌的时候,他看到的,是他生命里的不可磨灭的那道光吧。
最后一次,就是慧珠叫他用工读书,和她去同间大学的时候,他在夜里偷笑。
很有意思的是,背景是黑暗中,有着两道光。
关于纹身,纹身在这部电影里,其实就是他的过去的最大的印记,因此,他对他的纹身只有想摆脱,就如同他想摆脱他的过去一般,即便是在公共浴室一开始态度趾高气昂看到他纹身后立马怂了的浴室工作人员,又或者是打他的小混混看到他的纹身立马停手,他亦不曾怀念他那在旁人乃至警察看来传奇般的过去。
他,只想重头来过。
纹身在整部电影里,未曾全部消失,就像他的过去未曾全部离他而去一样,也因此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串起了后面的剧情,例如他的小弟毁了慧珠的容、还有杀了向日葵女士。
关于必须被夺走的一切。
这个是这个悲剧的起点和终点,也是关于一个坏人是否值得救赎,变成好人的部分。
以前曾有人问过我,是否一个罄竹难书的坏人做了一件好事,就变成了好人;而终身行善的好人,做了一件坏事,就变成了坏人?
不是这么片面的,这里最大的区别是,坏人和好人行事的底限高低。
一个好人,真正的好人,他价值观里,良心会受责备的坏事,可能也就是随手丢了垃圾,或者车上并没让座罢了。
但是,真正的好人,是不会杀人放火,不会做那些坏人看似轻松平常的事情。
电影里,泰植无疑是属于坏人,但是真的有用行动去悔改,寻求救赎。
“十年了,我深深悔改,也对自己发过誓”,泰植哭泣着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实在是太心碎,很想和这个操蛋的世界谈谈,为什么自救就那么难呢?
但是呀,在泰植自救的时候,外部的环境给了他很多帮助呀,向日葵女士就是他的第一道光呀!
而且虽然悲剧收场,但整部电影是正面的回应他的救赎的,也因此有了他的两道光,还有其他的例如被他打瘸了腿的炳津的多次通风报信和提醒,例如给了他汽修厂工作的老板,例如深深记得他,暗恋他的高中同学,这些都是他向阳生长,做个好人的动力。
自救者,这个世界都在救你。
人生,又怎会不值得呢?
也因此,对于最后的结局,我反而觉得是合理且具现实意义的,虽然泰植、向日葵女士,还有可爱的慧珠一起好好生活是最向往的结局,但在影片里情节设定下,这是最完美的结局。
本来打算随意写一下,没想到写了这么多,写写停停,也算是对这部佳作和我几个小时生命的回馈。
用喜剧的方式讲悲剧,才会真正的演绎好悲。
这部电影前面有多温暖,后面也就有多悲痛。
但无疑,这是一部让我觉得伟大却不落俗套的电影,写到这里,反而觉得这是一部正能量却非致郁系的电影,因为我更加爱这部电影里的光了。
WE ALL DESERVE A SECOND CHANCE, IF YOU DO WANT. CHEERS FOR BETTER LIFE.
一部充满黑色悲剧色彩的电影,年少冲动杀人入狱,却取得了死者母亲的谅解,二人情同母子,本想出狱后重新做人,却发现并不像自己想的那么简单...为了承诺对“母亲”的承诺,他不想再打架,一直都在忍!
在浴池被服务员斥骂,忍!
被小流氓欺负,忍!
在修车点被流氓故意挑衅殴打,还忍!
妹妹被流氓袭击至重伤,继续忍!
本已放弃饭店的母亲,却仍然被残忍杀害!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抱着必死的决心,也要为家人复仇!
如果你认罪,就要受惩罚!
这就是坏人眼中的“至理名言”!
你以为真的可以忍一步海阔天空,在坏人眼中你的忍让就是懦弱无能的表现,我更要往死欺负你!
联想到当前阶段,有些人嘲笑国人的爱国行为是张扬、是战狼,只能说这些人不是蠢就是坏!
向日葵?
影片開始前小段,男主角泰植總是一副又老實又木木的表情,配上很干淨的畫面。
心想,韓國人拍的片子總是這麼唯美,這麼溫馨,好比那《八月照相錧》《the classic》。
莫非這又是一部溫馨片?
直到看到警察回憶的鏡頭,才顯示出,他坐牢之前是何等的勇猛!
典韋再世乎…一人單挑一群人,不僅將對方全打倒,那個本來要來殺他的人反被他所殺。
接著影片慢慢展開,原來泰植經十年牢獄後,受到向日葵女士的感化,決定痛改前非,好好做人,“不再打架,不喝酒”,他這樣記在自己的小筆記本裡。
然而,鎮上的黑勢力依然不願意放過他們。
泰植一忍再忍,直到向日葵被殺之後,再也忍不住了。
再次上演單刀赴會,一人單挑更大的一群人,估計少說20,30人。
幾乎全部搞定(因為有幾個被嚇傻了,而不是被打趴的),雖然自己也滿身是傷。
這段打斗場面相當精彩。
一拳,倒一個,一個飛揣,倒一個,一棍,倒一個,用雙手直接勒死好幾個,掐死幾個,最後 n 棍將黑老大干掉…如此勇猛,讓人不得不聯想到李小龍。
不過其實我沒看過李小龍的電影…誰有片源,求…影片沒有講泰植的結局,也許再進去蹲十年,二十年...so what...
如果一个人杀了你的孩子,你还会原谅他甚至认他做自己的儿子么?
我不知道多少人能做到,如果可以说得过去,我想着就是宽恕。
如果一个人横行无数,有一天想重新做人,宁受屈辱也坚定自己的选择,这就是自我的一种救赎和革面。
有多少人 一生中有几次可以这样重新生活?
他想做到,他完全能做到,是谁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我们值得反思。
是一部好看的电影,但是十几年后再去看只会觉得是商业片,很煽情,打斗场面也很好看,但是剧情设计过时了,男主出狱后想要走上正途,结局却让人唏嘘,异常悲惨,所以这部电影一点都不向日葵,如果是讲男主的人生态度,我也不觉得“向日葵”,最后还是用自己熟悉的暴力去收场,而且问题没有解决,只是发泄了自己情绪,于是大家看完电影都觉得结局很悲惨,一个坏人想从良,现实世界却不会给这个机会,但其实一来男主并没有戒掉暴力解决问题的毛病,二来运气不好傍上了喜欢硬碰硬的“后妈”,但因为亲情一起为妈妈的硬碰硬买单。
准确评分应该是3.5分,但是没有3.5分可选,于是给了4分,因为电影确实拍的很煽情,男主气质很符合这个角色,体格和帅气的平头造型,最后一场打斗场景直到今天看还是很好看,我感觉声效做的功不可没,男主的打斗动作也很到位,可能男生对此特别有感触,想起学生时代的痞子气……有些人就是痞得像流氓,有些人就是痞得帅。
但是作为剧情片,今天的标准去看应该过时了,情节经不起推敲,男主最后坏人从良失败,不是因为从良的动机错了,也不是什么现实社会不给他机会,最主要还是运气不好以及没有学会如何和世界相处。
首先说动机,一个坏人从良,我想不需要讨论了吧,没有人会说一时坏人,一世坏人吧……其次是现实社会一直都是这个现实社会,不管他曾经是否当过混混,曾经是否入狱过,世界从来没有改变过,所以不存在说他想变好而现实世界不给他这个机会,真实的原因是他没有学会和世界相处的方式,入狱前是,入狱之后也是。
也可以说暴力是他天生的优势(最后那场戏太扛揍,太能打了,一个人干掉整个黑社会社团),他以暴力的方式活着会容易一些,只是没有赢到最后,错手杀人入狱了,黑社会一直是一种高收益高风险的职业。
那么他悲惨的结局原因在哪呢,在于他运气不好。
让他从良的是干妈妈,让他找到活下去的新的支撑点的也是这个干妈妈,但是最后导致他和黑社会干起来的也是这个干妈妈。
不能说这个干妈妈害了他,很多事情分不清谁对谁错,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这个干妈妈也没有找到很好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有些事情还是需要避免的,比如现实生活中有几个人会选择和整个黑社会社团对抗呢。
于是男主碰上这艺术化性格的大妈,就被卷入一系列和黑社会交锋的事件中,常人和黑社会交锋只有两种结局,要么忍气吞声,要么以暴制暴,根据男主以往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辉煌历史,最终以暴制暴是理所当然了。
如果这是美国高智商电影,估计就是男主利用自己的高智商和一个打十个的能力,一举端了黑社团然后全身而退……所以男主缺了点谋略……我觉得做一个善良的人是需要能力的,能力不足很难做一个善良的人,那些逆来顺受的善良不能叫善良,叫做软弱。
所以用做一个善良的人需要谋略、需要能力来解读电影情节我觉得更合理,但是这个 向日葵 的电影名字我是没有搞懂,如果男主最后没有以暴制暴,而是像佛家一样看破红尘,冤冤相报何时了,和妹妹远走高飞,最后过上幸福的生活,那么我觉得向日葵的名字才适合,这个结局只是在表达,不是向日葵的终究不是。
开头看过五分钟,到进入小饭馆俏皮的小妹开着玩笑似的说起便记起其实这个片子很多年前就看过了,依稀记得是大妈认了杀儿子的人做儿子,出狱后想改邪归正好好做人却不被放过,还有车行的老板也顺带牵连着被挨打,妹妹被曾喜欢妹妹的小流氓骑摩托车拍了一砖,最后在夜总会大开杀戒,熊熊大火中报仇雪恨。
只是不记得居然这么会像大吹,小庭院里三个人拍照时被大妈拉住低斜着头嘴角弯笑的那个神情。
嗯,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大吹先。
虽然有些老套,但是各方面表现都很到位
讲了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但是实在太他妈的牵强了,随便说几处:只身一人的小混混连黑帮都怕他;认杀子仇人做儿子;两个二逼警察的多余存在,从不作为;最后一场打戏更是假的没什么好说的了······总之太假,一点也没感动到。
这片看完感觉就是回家半路上突然肚痛屎意汹涌,好不容易冲回家坐到马桶上结果放了个屁。
典型的韩式黑帮煽情片。金来沅的表现太动人。
我爱金来沅,话说第一次看他的电影还是05年一部叫做什么青春的疑似色情片,身材真好啊~~~~
最后太植单独到新开的夜总会打掉所有人的那段,好。
温情暴力片/前半部分打五星,后半部分打三星,中和一下……
人家要跟着太阳转,你个月亮就是不让开没什么感叹,只是在伪娘的当今时代中,找一些硬点的性格!对了,从里到外,都硬点的!
典型的韩式悲喜剧,笑中带泪,泪中又带着暖意。黑帮色彩还带着受到香港电影影响的痕迹,纹身小哥的梗用得有些趣味。虽说吧,转变似乎有些突兀,但金来沅还是有点儿适合演出这种一根筋的人物。以及,这是我见过最年轻的金海淑。
节奏太慢太慢了。另外真的不信从一个黑帮大佬,变成任人欺负?这叫改过自新?
眼睛受伤,找到这部片子试图催泪,然而一滴泪都没掉......可能是过了古惑仔的年级,这种老套的故事和不太真挚的情感只看得我有些尴尬。
感觉剧中情节有挺多不合理:认杀自己儿子的人做儿子;男主出狱后还真去找“母亲”;她儿子的日记为何之前不公开,哪怕为了男主,可以被判刑;为了不被公开,就杀人,只抢走日记不就可以了……很多情节虽说给了解释的原因,可却不能令人信服。整部影片节奏缓缓的,感觉就一直在铺垫男主性格转变而为最后一场戏“破戒”作准备,不过男主是改变,不是真的傻,怎么很多地方拍成傻子了。最后一个场景打斗也不合理,那么多人,一个一个送人头,男主武器都没有,就这样结束了?最后打斗背景音乐不错。
一个人曾经和我说过:人应该像疯狗一样活着。看完这片儿再想这话,纯属扯淡。
三星半吧。什么是正常人?在警察不管,黑道当家的世道,正常人要么就是打一开始就反抗,要么怂得彻底,早早带着家人躲避。说爽片吧,最后几分钟也没有被爽到;说剧情片吧,对主角的代入和认同感不强。不过,母亲是自己受害者的母亲,这个人物关系的设计还是很棒的!
原谅、爱,向来都是人性中最伟大的部分,也是最需要个人做出牺牲的部分。在这个大主题下,在泰植高高的幸福指数下,像林冲一样的忍耐最终还是被邪恶的势力逼到爆发!忍无可忍、无需再忍的痛快感里,也暗藏了对社会体制的不满和对韩国政府腐败黑暗的无奈和唾弃。公映于2006年的这部高分电影,推荐大家观看!
这类片子就是闷全片,尾巴释放一下……关键就看尾巴释放得怎么样……
男主一心想改过,但他没有搞清方法,单纯自我改变是比较无力的,应该脱离这个环境。这个也是反映了一个哲学问题,是环境造就了人,而众生都是无能为力的,想要摆脱过去,必须改变身边的环境,然后圈子就会改变,最后就一切都变了。 男主是一个可悲的典型,也是比较无脑,他以前在集团做过,肯定知道
啤酒人暴徒暴力迫害优秀企业家和为民政治家的故事——犹如幻翳
曾是优秀格斗家,因为某种原因决定改变作风成为不动干戈的斯文人,然后被有眼不识泰山的人一再侮辱,终于叔可忍婶不可忍的暴发——我管这种片叫作自慰电影。把电影像比作性活动,你需要去迎合另外的当事人,要面对比如润滑不到位之类的意外,就是说它通常是不完美的。但如果只是自慰就不需要面对这些
有一种八九十年代香港黑帮青春片的赶脚,加上了韩式温情。如果他们不收购金海淑的店,会不会结果就不一样了?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了?只要不触及他们的利益,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