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受到了惊吓。
又一次开始觉得生存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
我默默的告诉自己:不要乱扔垃圾;要和善,不要与人为敌,只是翻个白眼也不可以;要微笑,不要暴躁。
我还是受到了惊吓,因为我知道明天开开门,我还是会不耐烦的对插队的陌生人说,不要插队!
我还是会对迎面走过的陌生人吐痰的行为表示明显的厌恶;我还是会小心翼翼的不想打扰别人,也阻止任何被打扰的可能性。
与神对话里面说,改变这个世界很简单,只要我们每个人具备改变的意识,然后付诸行动,哪怕全球性的温室效应都会得到彻底改变,前提是每个人。
这是明显的理想国思维。
有些事情理论上真的很简单,但是不谈约束别人,我们连自己都无法控制。
所以,一定程度上,是不是,我们不是不具备善良的天性,只是不敢善良。
大家都觉得如今是民风浇漓,善良之心式微,好人越来越少了。
可是,仔细想想,在我认识的人里,善良的人仍是大多数,而且他们对于现在的社会风气也是很不满意的。
推己及人,我相信别人同样会发现自己所认识的人里好人占多数,那么,合在一起,好人怎么越来越少了呢?
一个判断:大多数人仍然是善良的,但是,他们的善良只敢对自己了解的人表现出来,一旦置身于自己不了解的人群中就不敢善良了。
我们都会经常遇见以种种借口,装出种种可怜相而索求帮助的人。
倘若我们心软,几乎百分之百要上当。
虽然恶人是少数,而且永远是少数,但是由于这少数恶人及其恶行为未受到有力的遏制和惩罚,便使大多数善良的人失去了安全感。
人们不敢善良,因为人们怕善会招祸,怕善有恶报。
当不敢善良成为一种普遍的心态时,表现出来的便是普遍的冷漠。
这是真正可怕的,在这种普遍的冷漠中,恶势力就愈加猖獗,善良的人们就愈加失去了安全感,形成了恶性循环。
另外,我在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是,两性关系中究竟有没有互补这回事情。
电影里男主和女主杀人如麻,不但没有因为枕边的杀人狂而惧怕,反而产生了点惊险刺激的缠绵感。
所以就像是纯黑跟纯黑相遇结合为另一个纯黑,纯白与纯白相遇结合为另一个纯白,但是互补的话,纯黑和纯白相遇,变成了灰,都不再纯粹,究竟是创造出了全新的彼此更喜悦还是丢失了原来的自己更沮丧?
这个其实还是蛮迷思的,大概感情是最难以衡量的事情,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只能当事双方相互碰撞磨合。
磨合的过程想必是不太愉悦的,好在男主和女主的相爱也算是为民除害。
看的时候没觉太好笑,看过之后越想越好笑!
英国人的黑色幽默,强大的杀伤力!
可是除了那些血腥让人作呕的杀人场面,和叹为观止的美景,让我印象最深的是Tina的妈妈。
开场Tina的妈妈,手臂用海绵吊带挂着在胸前,坐在椅子上,不停哀号,我还以为她是精神病患者。
Tina不停地用单调的声音叫着‘mum,mum,mum... ’我真后悔没数她到底叫了多少声mum。
最后妈妈终于转头了...妈妈画画很出色,手臂也没问题,她给Tina梳头,好像Tina还是小孩子一样。
Tina的床上也摆满泰迪熊。
这个家里到处都挂着狗狗的照片,看不到有母女的照片。
母女俩似乎最爱的都是那只狗狗。
妈妈认为狗狗才是她最好的朋友,而女儿只是她的亲戚(you are only a relative)。
她尽自己所能要阻止女儿跟男朋友出去度假。
可女儿一出房门,她就迫不及待地进女儿房间,翻箱倒柜,查看女儿隐私。
(其实我也经常怀疑,我从家里搬出去之后,我老妈是不是查看过我学生时代的日记 = =|||)女儿离开之后,妈妈还不甘心。
电话打到旅游景点,广播找人叫Tina去接电话,接完电话的Tina泣不成声...妈妈坚持不懈,假装从楼梯上摔下来,按紧急呼救钮接通女儿的手机,可惜赶上小两口正在车震...到后来Tina哭着给妈妈打电话,听到她的哭声,半躺半坐在被窝里的妈妈不禁露出胜利般的微笑;而且不等Tina说完话,就得意地先挂电话。
可能是因为她知道,女儿要回家了。
离开家,踏上旅途,去往他处,观看光景或者,抛下自我,远离社会约束,释放被压抑的情绪,内观深渊如尼采所说,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必将回以凝视人性内在的暴力邪恶,自私自利,无所顾忌,大概是不堪观望的Chris和Tina没有一般电影里男女主角的光环 男主失业,自大,有着所有loser都有的出书的幻想,却脑袋空空四肢强壮女主大龄却还和母亲一起生活,毫无自主能力,依赖着男主作她的救星整部电影也毫无可以称之为美的视觉效果就连英格兰那被称赞为民族瑰宝的田野和丘陵,都显得空旷无趣废弃城堡上盘旋的群鸦带来一丝哥特的氛围但立马就切换到这两位无聊透顶又沉闷不堪的神经症患者唯一有点艺术升华的地方 还是反讽审美拿William Blake的诗歌去配男主棒敲路人美好的绿地,充满希望的新田野,溅染上的是鲜血和狗粪什么新希望呀,恐惧哥特呀,甚至连戏剧性情节转折,都被这部电影嘲弄剩下只是无尽的无聊和无缘头的杀戮一开始女主对杀人还有些正常的反应,害怕,恐慌,担忧逐渐地失去了所谓道德和正确的行为标准再然后就是把清除碍眼之人当作自己的个性或欲望的表达方式完全失去了体会他人感受的能力可以说是神经到了极致 完全脱离了现实二人去往的地方也是与文明和社会渐行渐远如果说不要杀人 不要伤害别人 是社会加到人身上的规训那么剥离了这些规训后人还能安然自我审视么?
最后跳桥,男主或许是认可了审视的后果完全打破了一切常规,回不到社会了内观看到这么黑暗的世界,把自己也消灭掉好了而女主则留下了,是她认为自己这么做也并非大错特错么?
还是她不再需要男主作救星,完全发掘了自己内心的暴力激情可以自行证实自己的存在了?
世界是透过自己的双眼看到的,往内看,往外看,逃不掉;你看到的世界 也是世界看到的你。
This has had very mixed reviews, but if I was to recommend one movie from this collection here I would definitely choose this one.I generally love dark British comedies, and this one ticks all the boxes: deeply disturbed characters, beautiful locations and a quirky storyline.Alice Low and Steve Oram, who wrote the screenplay, are Tina and Chris, a fairly new couple who are embarking on a caravan tour of some great British attractions. (Keswick Pencil Museum, anyone?) Tina is a woman-child with a clingy mother, while Chris is a quietly-spoken, mild-mannered loner with a love of fell walking ... and murder.I just loved this movie, from start to finish. For me it was like Natural Born Killers in the British countryside. There are some LOL moments (like when you find out what actually happened to the dog) and it just wouldn't be a British horror if there weren't some cringe-worthy scenes about our obsession with manners. Watch it.
诚如标题,影片讲述了两件看似本无关联却又纠缠在一起的事。
直至影片结束,观众大概可以看明白:男主一开始或抱有看过一路风景抵达终点后和女友一起跳下高架桥自杀,只是没想到因为最初的一件小事——看不惯胖子随便扔垃圾,而一路杀过来,顺带着把女友也变成了杀人犯。
我想说一个细节,提醒我对一个细节的疏忽会产生多么离谱的误判。
这个细节是男主日记中那幅画。
影片进行到女主偷看时,当时没看仔细,鉴于此前二人矛盾已生,以为画的是男主把女主推下桥,在此误判前提下,考虑到女主已洞悉男主行动,我猜女主会活下来,果然。
只是没猜到过程。
本以为接下来是二人在最后一段路程彼此心怀鬼胎,没料到又加入一角色马丁。
本以为女主会成功诱惑马丁,联手对男主先下狠手,结果不是这么回事。
及至男女主爬上高架桥,男主说那么一句“你确定要这样做了么?
”这一句话很莫名,因为:此前二人从没讨论过到了终点后做什么?
而此前男主那一句问话“你觉得这个假期还不错吧?
”带着早先以为画中是“男主把女主推下桥”的判断,推测男主打算等女主回答之后就动手,而女主抢在男主之前先把男主推下桥,结果不是。
男主又来了那么一句我个人感到莫名的话。
再然后就是男主跳了,女主没跳。
于是,鼠标拉回仔细看那幅画,才看清楚:俩人中间画了一颗心,是手挽手。
这才知道自己早先对这个细节的忽略造成了多么离谱的预判。
提醒1:不要乱扔东西,砸着小朋友固然不好,就是砸到花花草草也不行,更遑论是已有上百年历史,世上仅存两辆的电车。
要讲文明,做一个有素养的人。
提醒2:不要对陌生情侣中的一方开过分玩笑,尤其是其中一个已经连杀三人(第一个算是误杀),而另一位对此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提醒3:当你指责某人不讲文明,破坏旅游景观(比如不管宠物狗所拉便便)时,要确保你不是孤身一人,否则惹恼了别人,被人从背后偷袭,在你死后扒下你的裤子,伪装成被被性侵状。
提醒4:如果你打算和情侣一起跳桥殉情,务必把手抓牢了。
了解了铅笔被发明的历史。
一句话评论:这部电影最有趣的现象是,明明是杀人,但是人们还都会觉得很感动。
——《观察家》影片中的幽默,毫无疑问是非常智慧的,而与此同时又是令人感到烦扰的。
——This is London影片在英国的一些地标性的景点里大开杀戒,并且还加入了黑色的幽默。
这种混搭的气质和风格令人欲罢不能。
——《每日镜报》幕后:其实,这个故事来自于两个主演的生活经历。
在他们年幼的时候,家里都曾经带着他们去往英国的各地旅游。
在旅游的途中,他们也听到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和传说。
但是,他们却并不想把这部电影拍摄成什么充满血浆的恐怖片,所以,爱丽丝·洛维和史蒂夫·奥拉姆时时刻刻地保持着影片的那一条岌岌可危的黑色喜剧的线。
影片曾荣获2012英国独立电影奖最佳独立影片在内多项提名,最终拿下了最佳剧本奖。
此外还曾获得西班牙锡切斯奇幻影展的最佳女演员奖(Alice Lowe)。
看完本片走在路上都害怕有人從背後砍我或推我一把,你不會害怕坐捷運時有人從背後把你推下月台,這就是一種社會的秩序和道德,人人都小心翼翼的維繫公共領域的平衡,我想即使是旅行也是或多或少接觸陌生人的時刻。
你曾經看陌生人不順眼就給它巴下去嗎?
本片將這些不順眼一路下去。
初識的魯蛇男女相偕踏上英國古道旅行,看似一趟充滿性緻的自我發現之旅,在第一站就開始惡意,惡意直接殺戮,亂丟垃圾的男子,事業有成的旅遊作家,指責主角偷來的狗隨地大小便的多事男子,跟自己男友接吻的準新娘,...............只是在路邊慢跑的人,還有看來礙事的輕便旅行箱旅人,劇情發展使本來下手俐落精心設計的男主角讓散漫任性又壓抑的女主角開啟了心中黑暗的機關,事情越發不可控制,在男主心中浪漫瘋狂的燒車跳下古橋殉情的結尾,出乎意料的被女主發現並任性的遺棄了(養成了一個超級大惡魔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本片類紀錄片的手搖拍攝手法,以及路人男女主角的設定,就像平淡無奇的日常公路旅行,還是充滿詩意的英國古道之旅。
偏偏反差的將殺戮與惡意植入。
这是一部我从头到尾都在认真感受的电影。
在一趟人生旅行中,选择走哪一条路线,选择看哪一角风景,虽然没有人能完全如愿地按规划执行,但它是不是无悔,则由你自己来决定,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视角,是这些造就了每一趟旅程的模样。
-男主是个向往未来、坚守自我、自信勇敢的人,也许有人觉得这些正能量的词不应该用来描述男主,但从剧情中可以看到——男主向往成为大人物,成为有一样引以为傲的能力的人,他不怕承担任何后果。
片中有不少这一面的描写,比如失业后抱着成为作家的向往做了大半年游民,但没变得颓废;有善于发现美的优点,从他欣赏女主妈妈房间里的作品和称赞能看出;认真地跟自己欣赏的人商讨规划做一番大事业等等。
他是个活得很明白的人,在一开始就描绘了心中完美的观光路线,途中无论发生什么事有怎样的天气都阻挡不了他走到旅途终点的渴望,即使看作一条不归路。
不过如果说得不好听,他还是一个眼中几乎只有自己的人,欣赏他的、与他同行的,他能温柔对待,就像对待她的女友。
可是如果冒犯了他心里的游戏规则,女友也是可以坦然背叛的,说走就走,即使女友被侮辱也无所谓。
他的游戏规则是什么?
看第一个被杀的胖子,男主已经从倒后镜看到了他,正是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男主手脚麻利地赶紧发动倒车并加速。
不,他不是恨这个胖子不环保,只是胖子破坏了他旅途的心情,污染了那份美好。
“你的中指是在挑衅的我规则”,我想这是他的心声。
而从狗屎事件能看出,污染环境也不是重点,重点是又有人来挑战他的游戏规则,破坏他的随心所欲,“你要告我?
用你的法律?
不,我有我的法律。
”他说过:”我只是想要人们畏惧我、尊重我!
“包括杀害作家的那次,男主都细心地设计了掩盖证据的计谋,他并不是在头脑发热地毁掉自己的后半程人生,他并不打算就这样被抓,他由始至终都在计划着卷土重来,表现得那么理直气壮。
没错,他是个极其自私的人,这是他在人生中旅行的方式和视角。
直到最后他明白女友已经逼得大家都没有了退路,但起码已经达成了他的画里面的目标,到达终点,心想有一个认可我陪伴我的人一起去死也不赖啊,所以无所顾忌。
可是啊,女主跟他并不是同一类观光客。
-- 女主是个内心孤独到一无所有的人,如果能真心与她同行,无论旅途糟糕成怎样,甚至让她去做违背自己底线的事情都在所不惜。
从愧疚地看着胖子死去留下的血迹,到作家死了之后对男主欲言又止地惋惜,再到被彻底扭曲三观,软瘫地靠在石头上看着男主用棍子打得人面目全非,都能看出来她本来并无心毁掉任何人,她一直只是个小女孩,是她那份孤独让她为男主不顾一切——她们在一起才三个月,女主被男主的爱护死死套牢,被称作他的灵感女神,为他离开看似情况不乐观的妈妈去远游,为他织了一套性感和谐的线织内衣,因为吃男主的醋她竟然也用杀人来捍卫自己,跟男友讨乖,表明”我愿意无上限地爱你“。
可是女主啊……妳这种菜鸟犯罪容易抹杀他的后路啊,当男主意识到跟女主在一起越来越不安全,慢慢做出了无声的抗议,他可不会因妳的疯狂而感动,因为他跟妳是两个极端。
女主越冲动越得不到爱,乃至性爱都不被需要了,最后完全失去了理智大开杀戒。
结局并不让人意外,女主没有宏大的理想,没有狂妄的野心,她只有一个原则——得到爱。
在男主骂出了巫婆这句话时,女主的心已经彻底死了,她为了男友的爱做了很多垂死挣扎的事,却最后还是落得失望,”如果跟你一起跳了下去,我依然是孤独的“,即使最后往回抓的手透露了女主的一丝不舍。
-其实女主的孤独很大一部分是被她母亲雕琢的,环境能塑造一个人,特别是家。
从一开始女主在门口一遍一遍耐心地叫唤着妈妈,眼神一直保持着温柔,就能看出她是很爱妈妈的,出发第一天还哭着说妈妈让她回去,旅途中心情不好时还打给妈妈诉苦。
但这位母亲可不擅长出演温情戏码,她希望女儿在家照顾她就好,不愿任何人带走她,即便男主表现得这么nice,也恶言相向。
其实她完全有能力照顾自己,女儿电话打不通后竟然麻利地从摔倒的姿势中站了起来。
对,妈妈也许跟男主很像,是个非常自私的人。
但也许妈妈也是因为希望从女儿身上得到关爱,不过我相信成分极少——女儿打电话回家诉苦时,妈妈不耐烦地三言两语挂掉了电话。
而让女主感到更孤独的是,妈妈眼里只有波比这条小狗,自从女主误杀了波比后,母亲的精神状态无比消极,屋子里只有小狗的画,自己的女儿却没有一张,甚至还用着凶手称呼着女儿。
女儿在家里得不到爱,但女主依然爱着妈妈,还想把更名叫波比的偷来的小狗带回给妈妈。
值得一提的是,小狗从始至终都亲切地融入到每一个人身边,总是显得那么友好,那么宽容,即使新主人是自己亲眼目睹的凶手,也友善到舔他屁股(笑)。
这像是电影要故意传达的情感,跟一路上发生的各种不光彩形成了单纯了对比。
-我们总是在照顾着自己的感觉和欲望,很少真正一路地为身边的人着想,污染环境、制造噪音、嫉妒、强势、自私、无理……电影里描绘的每一种缺点,无论戏里戏外都总会有人义正言辞地为自己掩盖、狡辩,为的只是不顾一切地保护自己。
然而保护自己不能作为胡所非为的理据,很多时候需要用伤害他人去换取。
不过这不是一部公益片,动机也不在教育人,它只是描绘了世界上各种来地球旅行的观光客的视角。
选择怎样的路线,把什么视为风景,最终会决定了你是个怎样的人,有着什么模样的人生。
也许多一点妥协,就能多一份安稳,但难得来地球一趟,很多人还是愿意当个我行我素的观光客。
蒂娜神经质的妈妈。
公交车博物馆。
撞死公交车上丢垃圾的人。
粉红毛线织的开洞内裤。
-你觉得伊恩是不是班卓杀得?
-它可能有这个能力,毕竟是个野兽。
-是不是它把他推下去的?
毕竟是受虐待的狗。
蒂娜的妈妈摆了一个从楼梯上摔下来后趴地上的姿势装作自己受伤了给女儿打电话,可惜女儿正忙着车震没空接,于是妈妈淡定的爬了起来。
一坨狗屎引发的血案。
等到克里斯杀完人后,蒂娜对克里斯说:“拿出你的笔记本。
写下你的感想。
写下这件事,写下你的感觉之类的。
天啊克里斯,我在激发你灵感。
我在做你的缪斯,能感觉到吗?
”自行车拖鱼形舱。
缇娜:“我没穿内裤。
” 说完后把克里斯那边的餐刀推到了地上。
然后克里斯:“我要捡起餐刀。
”缩短别人的寿命就是减少他们的排放,杀人等于环保。
“喜欢你光着下体,脱下我的裤子,然后再我的腿上摩擦,把蜜汁涂遍我的整个腿。
”蒂娜将吻克里斯的准新娘掀翻到桥下。
铅笔博物馆,巨大的铅笔写信。
波比(狗)舔食呕吐物。
蒂娜求做爱不成,愤怒的自慰。
两人越好一起从高处跳下自杀,在跳下那一刻,蒂娜松开了手,克里斯一人坠落了下去。
看完全片,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恐惧、惊慌、悲悯或者还有很多别的情绪。
或许凡人心底均有恶的一面,而这种恶一旦被放大——这种放大往往又是由于过于自我而产生的,因为与人的交往中,自我的位置会不断的被修改,被矫正。
人心底的恶被放大,又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下时,很有可能危险就会发生——他们在做事的时候,对所产生的行为后果并非没有认识,但自我的中心,会让他们在评估这种后果时,把别人放在自己之后——即便是别人的生死,也比不过自己一时的好恶之心。
有时候,这种心理的变态并不会像片中那样随意杀人,视人命为草菅,但确实有太多的人,在生活中表现出这种过分自我的行为恶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总有些人见不得你的好”。
这种普遍的恶意在凡人心底的影响程度,大概就是构成社会道德的基础吧。
胡乱写的,如果有专业的人员愿意分享观点,欢迎私信。
小清新式的杀手电影。
生活化的场景,让人惊到下巴的杀人动机,一言不合就开杀,警察全程缺席,以为变态到和拍的两主角,意想不到的结局。
两个角色真实可信,演员演的自然变态,如果缺乏对这类人的了解,肯定会认为这片全是瞎编乱造。
但真正的随机杀手可能就是这样,惹不起就躲着走。
普通人就别看这片了,你们着实欣赏不了。
有人会很讨厌这部电影,因为它的道德价值观沦丧,自然也有人会爱死这种荒诞的黑色独立喜剧,因为它打破了正常人的常规思维逻辑,杀人嘛,需要什么理由吗?答案是不需要,想杀就杀,反正都是活腻了,多杀一个赚一个。有些善良的男人看完这部电影肯定再也不相信爱情了,因为有些女人是婊子。★★★
真是对冤家
我用了四天才断断续续看完 往深里想就深 往浅的想就是蠢 最后一个镜头虽然猜到结果但心里还是小震了一下
理解不了英国人的黑色幽默。
一对变态
反公路片
一个杀人犯和一个疯子,最后杀人犯死了,疯子没死。。。
尼玛,生活中会碰到很多傻逼,但处理傻逼也不带这样的。。。。。。。
变态
没有意义的杀杀杀 太没意义了
太踏马丧心病狂了。我的天。
一个受压抑的逆来顺受的女性的觉醒之路,给两星,表达方式简直是bull shit!
fun ride~fun fun fun~旅途居家必备的死神鸳鸯
恣意比隐晦更难让人读懂
公路杀人片~不过没觉得是喜剧啊
英国黑色幽默恐怖片,在一些地标性的景点里大开杀戒,“没心没肺的英式幽默让人哭笑不得”,挺有特色的。
蛮喜欢这个片子的!!
超討厭的女角.....男角也不惶多讓
公路变态杀人狂啊 殉情也不死 这女的真的绝。
女主角已经剥离正常社会性重建道德观进入毫无负担的如同争吵时摔东西一般自然的杀人境界而男主角只是一个精神状态远远落后的普通恶毒loser,结局如此也很合理。单边黑眼圈西高地太可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