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希望
Paradies: Hoffnung,天堂:望(台),Paradise: Hope
导演:尤里西·塞德尔
主演:梅兰妮·莱尼兹,维瑞纳·莱巴约,约瑟夫·洛伦兹,薇薇安·巴奇
类型:电影地区:奥地利,法国,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13
简介:天堂三部曲之希望。主角是《天堂:爱》中的女主角特瑞莎的女儿。这个13岁的女孩肥胖又无礼。当她的妈妈前往肯尼亚度假的时候,她参加了一个奥地利的减肥夏令营。在这个夏令营里,她爱上了夏令营的负责人。这个男人比她大了整整40岁,关于他,我们只知道他是一个医生。因为今后不可能在一起,医生拒绝了这个小女生的示爱……详细 >
给与希望就是生
胖女儿在夏令营爱上老男人。这导演三部曲让你看到了生活真相。
要是开心,你就拍拍肥肉。医生对特瑞莎的感情就像洛丽塔情结一样。
肥妞减肥记
肉体奇观是无爱时代的干涩告白。我喜欢戏剧出身的导演,男主终极亨伯特。
影片因涉及未成年演员的性暗示镜头引发伦理争议,但塞德尔坚持认为:“真正的不道德,是社会对青少年精神世界的系统性漠视。”作为三部曲的终章,《天堂:希望》将批判锋芒从后殖民剥削(《爱》)、宗教暴力(《信仰》)延伸至教育异化,完成对欧洲文明病灶的全景式诊断。梅兰妮最终穿着不合身的比基尼跃入泳池的画面,成为21世纪青春最刺眼的隐喻——那些被许诺的“天堂”,不过是权力机器为每个个体量身定制的牢笼。当三部曲的余烬熄灭,塞德尔留给观众的不仅是战栗,更是对现代性承诺的彻底怀疑:我们追寻的希望,是否只是更高明的控制术?
三部曲补齐,幽默点get不到,胖子看了都是泪
一树梨花压海棠 尤里西·塞德尔 天堂三部曲第三部
三部曲终于看完了,从第一部“爱”的直白到第二部“信仰”的怀疑,始终都通过人的感官刺激去跟随导演理解剧情,第三部“希望”就平白得多了,减肥夏令营的作息记录,少女性朦胧的心理,导演最后把片名定为“希望'的意义是否在于“人最后的解放只能靠实现自我不再为他人而活?”
生活捕捉大师
尤里西塞德尔真是注重镜头布局,画面看着很舒服,对称、空间感,包括对人物的克制表达,仪式感也比较强。对人失落心情的表现有点像蔡明亮,很真实。胖女孩题材的故事不多,前有凯撒琳布雷亚的《姐妹情色》。
确实不怎嘛好看
真的不敢说完全看懂了 但看懂的地方都好!
在Seidl的世界裡,平靜一點的收尾就可以視為希望。
喜欢这部电影的美术风格。与社会主流审美背驰的集合活动,也是一个缩影。女孩真实医生有趣还有魅力,没有点破的禁忌之恋。初恋总是美好却有遗憾的事。未接来电是孤独的使命。
天堂三部曲之三,视觉从姨妈转为女儿,情欲像蛇一样游走在道德的湿地,结尾那通未接来电回应了第一部妈妈那通未接来电,母女的命运联系跨越时间早早成为一体,姨妈也一样。片名里的爱,信仰,希望就是她们设法在做却永远无法得到的东西。也来说说导演,他擅长用场景塑造人物,用人物与场景的关系塑造风格,但从前作看下来,每部评价都会低一点,退步在于:影像的风格越明晰一些,主题情感就会倒退多少。镜头似乎比人物本身还重要,一切沦为框的道具,用其他导演的作品举例,级别从《犬牙》掉至《腊肠狗》。取景好,构图好,距离折中,处处保持对称,但人造的静态意味过于无聊,色调也沦为单调,像是一张张人像照,框框,边线,沦为景观的一种。演员多使用胖女人,裸露的肉体,焦躁下垂的精神,没答案没出口,像被强迫活着,是一种让人无法开口的暴露。
纯纯的…
天堂三部里面最沉闷的一部,大号少女怀春历险记。
继天堂三部曲的前两部之后,这一部完全快进完
青春就是在希望中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