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聪让我多次暴笑。
一次是开头,李SIR问:你们知不知道辛亥革命的由来?
还有一次是阿文在球场变对karen转述高人说的话,旁边李SIR打喷嚏。
还有康仔和李sir在酒吧里演阿文当年追女仔的失败经历。
好笑好笑!
还让我多次深思。
Karen说的:拍拖都係多昂居嘢嘎拉。
李SIR说的:爱情不可以勉强,但亦不可以妥协。
你不挑阿文不是你的错,阿文挑你是他的错。
还有结尾,真的很能体现导演的功力。
我猜林子聪喜欢布莱西特,坚信戏剧的教育意义。
慧宁推荐之前我就一直在下,下了好几天才一半。
昨天人品爆发一下都下来了。
觉得可看性不是很强啊,我一边写Dave的作业一边看来着,这样反倒是作业效率蛮高的我这个无比肤浅的人就陷进方力申饰演的好男人里不可自拔的笑。
四部他主演的片子里每个角色都各有千秋,当然这个最可爱。
我可以预想慧宁看到绿宝那里一定哭了,因为我也差点哭了。
所以我甚至觉得片尾阿文仍然不是心如止水的,只是,人人都不想要被伤害,虽然人人都会被伤害,但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总是不好。
每每第一时间的出现换来的是最后的垫背,每每付出的努力与心血在她眼里却一文不值。
那一长串问题的答案就是,你最爱的是得不到的那一个结尾安排Karen重见旧情人,一个光洞里看到她如何被感动却又如何自省的擦干泪水。
很多时候,你知道什么的时候已经晚了。
多么想某一天坐在酒馆里,有一个李sir那样的人对我说,你没有错,那样我就不需要总认为错的是自己,可是现实往往都是,哥们是不能原谅伤害哥们的女人的。
为什么不能原谅?
即使是哥们,也应该客观的看待感情,以前就懂得,爱是不能够妥协,也更懂得爱是不能勉强,但是这两个词语往往被拿来不同场合形容不同对象。
今天才懂得,爱既不能妥协也不能勉强,这两者是一致的是对立统一的,是必须同时存在的可是生活,只需要有一份工,一份friend,有酒喝,就行了,那么生活和爱情的平衡点又在哪里呢?
我一直坚信走出这一步,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所以不回头,回头也没有用,回忆只是用来收藏的,有人说回忆绝不可以忘,忘了就白活了,我想也是。
这就是为什么,我那么喜欢一梦千寻,每一句都喜欢
喜欢它的题目,“得闲饮茶”, I’ll call u, 可以是很随意也可以是很不上心的一句话,在意的人就这么一直等着等着。
导演的拍摄手法很有意思,思维像我一样没边没际的。
最后一个画面是方和caron两个人都关在牢笼里无望的守候。
明明理智知道如此,可感情上仍控制不了。
就像方说的一样,“如果我知道三个月以后一切都好,那么现在痛苦的我岂不是很肤浅?
告诉我这到底是不是爱。
”一开始一个无所谓一个太认真,一味地妥协付出如方者,太过重视导致太无措,这样的相处太累人,可为什么明知会受伤还是义无反顾呢?
也许这就是爱奇妙的地方吧。
甜蜜地受虐 "我爱你时你才那么重要,不爱你时其实什么也不是。
" 既然选择了爱,就别怕受伤。
---你是喜欢一些对你好,但不会说话的好男人;还是一些很会说话,但是对你坏的好男人了?
这部影片的主题,在男女的爱情追逐中,究竟是什么主导你的 choice片中的阿文如同刘德华《暗里着迷》里面的爱情奴隶,被心仪的女人招之则来,呼之则去,在反复的爱情追逐中最终还是被无情的抛弃。
高人曾经说过:“爱情这个东西不能勉强,也不能妥协。
其实你不选阿文没错,是他错选你而已,你应该配上更好的”。
片中最出彩的地方还是在内心的囚狱中的自白。
阿文在封闭的囚狱中独自舔食自己的伤口,有点心酸,有点无奈,更多的是一种迷茫--对于爱情的迷茫。
在一次次买醉后,清醒后的感觉却是更痛苦。
这里让我想起了《Ashes of Time》--当你不能得到一个人的时候,你唯一能做的是让自己不要忘记。
当然时间是个好东西,他能帮助你逃避过去,让你平静的面对以前的一切。
当阿文平静的走出囚狱,却因为又一次和她相聚,再次。。。。。。。
你是喜欢一些对你好,但不会说话的好男人;还是一些很会说话,但是对你坏的好男人了?
这句话karen回答不了,对于其他女人一样,女人是感性的,在对待爱情方面更是迷糊。
谈恋爱要选后者,而结婚就要选前者了,但是要恋爱又要结婚就要找会说话又对你好的男人啦。
不过这样的男人可能一生都遇不到。
片尾阿文再次回到自己的囚狱中,而镜头的另一端karen也一样待在她的囚狱中。
只有肥佬阿雪看的最清楚:“你最爱的人并不是和你过一生的人”。
《得闲饮茶》(I'll Call You) :林子聪带来的惊喜(文:火神纪)独处。
黯然。
无尽的绝望。
起造四面墙。
困入其中。
然后感知安全。
无所谓快乐或者悲伤。
因为。
最终我们都必须从里面走出来。
——火神纪•《走出自我困厄的牢笼》1.亚洲新星导刘德华同学说:“热爱电影,热爱生命;创作电影等同于创造生命……”这是“亚洲新星导”官网上刘德华的亲笔题字;而如果仅仅从这个角度出发,刘德华的这个“亚洲新星导”可谓功德无量。
如果说,创作电影真的等同于创造生命;那么扶持新晋导演,是否可以理解为选择良种的孕母。
一次性推出六位新导演,假设每一位导演将在他的导演生涯里拍出N部电影,则这个“亚洲新星导”最终所能创造出的“生命”的是N×6倍的“生命”。
佛家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何况是创造。
基督教义里,能够创造生命的是上帝;人类被赋予了创造的能力而高于其它一切。
“亚洲新星导”取得的票房成绩,以及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的表现都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把电影等同于生命,它所创造出来的生命,也都算是卓越不凡的,它确实是功德无量。
比如国内影迷比较熟悉的宁浩,他的一部《疯狂的石头》不仅横扫了国内的院线票房,同时也赢得了自网络到媒体一致好评;正如“亚洲新星导”的计划扼要所说的“新元素”和“新思维”,在这部票房口碑又赢的电影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票房好,因为它轻松愉快又不乏深沉的思考;口碑好,因为它把一个并不新颖的故事拍出了新味道。
可以说,票房的成功是一部电影在通俗意义上的商业成功,而舆论上的好评则意味着它的专业意义上的艺术成功;要做到这两点实属不易。
有想法,这一点很重要;而如何把自己抽象的想法转化成具象的镜头语言并被大众广泛接受,这一点非常考较导演驾驭镜头的能力,而不能否认的是——这部电影给了我不小的惊喜。
2.具象化的情绪跌宕这部电影在叙述手法上显得比较新颖,它套用了大量的超现实写实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电影一开始的时候,三个女人坐在一起对周围的男人们进行批判式的点评,挑肥捡瘦地一一进行击毙;电影直接套用了第一人称游戏的视觉角度直接进行白描,用枪击游戏的视角,采用枪击游戏里特有的“爆头”将不入法眼的男人全部爆碎。
当然,这是一部都市情感电影,所以镜头不可能有血腥的味道,爆裂的男人大多变成玩具鸭子,或者直接倒地;这种漫画式的转化足以让这部电影逃脱了电影分级制度的围追堵截而拥有更多的受众。
一开始看到这几组镜头颇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的感觉,不过只要明白这只是一种心理活动的白描,这几组镜头刹时有种妙趣横生的味道,很写实并且直观。
很少有电影是直接用这种超现实的写实手法,用如此具象的电影镜头直接给我们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的。
还有,有一场戏是方力申饰演的阿文送梁慧嘉饰演的Karen回家的戏,这场戏也相当具有代表性。
电影用了一种暖色调的镜头描绘了“送你回家”的欢快一路,像“走鬼”小贩打倒巡警,女人强吻男人,小丑跳街……然后两个人回转身,是一片色彩斑斓的嘉年华;一切犹如春梦。
这是一种以心理为基准再映射到现实中的写实手法,当一个人心情愉悦时,他的眼中所见耳中所闻无不处处笙歌;而当阿文热情地拥抱了Karen时,Karen说自己还没Ready,阿文说“明白”这个过程中,电影用偷梁换柱的手法将镜头逐渐转换成冷色调,一个失魂落魄的阿文走在街上的时候,一片凄风苦雨,枯黄的落叶如影随形如蛆附骨,凄美的日本俳歌随之唱起,更有那哀怨的歌者深情演绎……可以说,这部电影所描绘的种种,不过只是表象;它所要描绘的本位是人的情绪。
基于这样的一个定位,再来解读这部电影,许多荒诞不经情节和看似无厘头突兀的镜头切换就都显得非常好理解了;因为人的情绪本来就是变幻无常的——用一堆枯叶来表示情绪的低落、用一阵犬吠来象征领导的怒吼、用主观意识下的客观环境来烘托人物的情感……所有的这些象征性的事物全部都围绕着人物的瞬息万变的情绪来展开描述,这一点让这部电影显得特立独行颇具特色。
在这个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和同在2006年由日本导演中岛哲也(Tetsuya Nakashima)执导的《被嫌弃的松子一生》(Memories of Matruko)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这部林子聪的这部《得闲饮茶》显然更彻底,也更不遗余力。
通阅全片,这部电影有近百分之八十左右的篇幅都在描述人的情绪,而在人的情绪里慢慢展开的故事情节才将人物间的故事娓娓道出;以情绪起伏来讲一个主观的故事,这部电影显得非常清新并且颇有想法。
3.象征意象下的乱描象征手法意味着意象繁杂;好在,林子聪用的是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在讲一个自我的故事,所以电影并不显得让人费解。
如前文所说,这部电影所用到的意象是比较固定的,什么样的事物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绪——而用固定的意象来表现情绪,乱描几乎是人类情绪起伏跌宕的最真实写照。
比如枯叶。
在阿文情绪低落的时候,那些枯叶甚至跟着他去了公司,在他工作的时候就静静地躺在他的旁边的桌上;乍一看颇有点扎眼,可是回头一想,谁人的情绪不是时刻跟着自己,情绪才不管你是在工作或是在休息。
阿文下班的时候,枯叶依旧盘旋在他的脚下,而他无意间接到了Karen打给他的电话时,那些枯叶在加大力量想把他包围,却只是徒劳;一阵轻风过,枯叶散尽。
枯叶象征着的是阿文挥之不去的哀怨和失魂落魄的伤感,而这样的情绪只消Karen的一个电话,瞬息转晴。
正是因为电影所要描绘的主体是人的情绪跌宕而非事件发生的情节,这给导演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拓展平台。
而这部电影还有一个出色的地方在于——它并不因为这样而把故事给讲岔了,它依旧把故事讲得很好。
一部好的电影应该是一部讲故事的小说,或者一篇精致的叙事散文;把电影过度的诗化只能让电影彻底地剖离了故事性而变得晦涩难懂。
这部电影,林子聪多少有点偷换概念地把故事当成了载体,而把难以捉摸的情绪变成了主体,并加以具象化地白描;这多少有些冒险,但整部电影看下来你会发现,这样的冒险是值得的。
林子聪有了一个乱描的平台,他却能把故事讲得很好;从零碎的絮叨里抽取自己想要的部分拼接成一个整体,林子聪显得有条不紊。
用象征性的物作为引,从虚无的情绪中寻求真实的表达,以乱描为线索,以白描为手段,最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部《得闲饮茶》,如此精致而优雅。
4.走出自我困厄的牢笼我挚爱的6斤大人曾说——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外壳,当我们稍有不悦的时候,我们会像乌龟一样龟缩进我们的外壳下,凭借着外壳的保护黯然过冬。
从理论上来讲,这是一种鸵鸟情结;当我们遇到危险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头埋起来,看不到敌人,敌人自然也就看不到我们。
当我们在嘲笑鸵鸟的天真与无知的时候,我们自己在所谓的“危险”境地下,所做的那一切却是如此如出一辙;当然,我们应该更聪明一些的,我们多少会把身子也藏着,至少我们自己会觉得,敌人真的是看不到我们了。
只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往往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已经没有任何天敌而不得不孤独至斯了。
如何去躲开那个威胁着自己的“天敌”呢,没关系,我们还有那个未被进化完全的壳。
在这部电影里,这个鸵鸟情结带给我们的坚固外壳被具象成一个牢笼,带着铁笼,三面墙壁的牢笼。
阿文呆坐在牢笼里,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一个劲地喝酒,不吃饭。
在每面墙上写满Karen的名字,把喝完的酒瓶直接摔到墙上那些名字上面去,一直昏睡。
刘德华化身的“大只佬”和“狱警三三三”像一个天使一样地守在他的身边;我想,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天使,会在我们最哀伤的时候给我们唱幽怨的歌曲,在我们想喝酒的时候给我们送来各种各样的酒,在我们想吃饭的时候给我们饭吃。
狱警三三三说——这里的一切,都是自己选的。
所以,当阿文想离开的时候,他就能离开了。
电影在这里还不忘幽默朴赞郁(Chan-wook Park)一把,以《原罪犯》(Old Boy)里的方式给阿文一把汤勺让他挖墙逃出生天;而阿文为了挣脱这次情感的囚笼终终挖了三年。
过得了自己那一关,就能走出那个自我营造的牢笼。
只是,像一头受了伤的小兽,需要一个地方让自己躲起来舔舐伤口。
三年的时间去忘却一段曾经让自己遍体鳞伤的情感,也许并不算太长。
电影是将虚无的情绪进行了一种荒诞的写实,变成实景展现出来。
当瞬息万变的情绪波动如此波澜不惊,当所有的情绪都成了哀怨的纠结,还有什么样的镜头,能抵得上这几组在牢笼里的镜头的表达来得更真实。
如果我受了伤,如果我也走进那个困兽式的地牢,我想,我会见到宁采臣走出来,对着我唱道——人生路,快乐少年郎,路纵崎岖……只是最终我们都必须走出来,重新认识这个世界,重新面对原来我们就应该去面对的那一切,然后找到那道柳暗花明的暗径。
对我而言,整部电影的这一段牢笼困是最让我震撼的,因为它把完全虚妄的情感困厄直接化作真实的牢笼;而在这虚妄与真实之间是否能找到那个平衡的点,也许只在众位看官自己了。
5.都市情感剧场是不是只有等到失去的时候,我们才会感觉怅然若失。
阿文很守旧很安分,然而他自始至终没得到多少,自然失去的也就不多;Karen看似很潇洒很无所谓,可是她所在意的,似乎是在她失去了之后才明白。
当时光流逝几年,两个几乎已经成了陌路的人又再次相逢,一些曾经有过的感觉已经彻底死去,一些还不曾有过的情感却开始暗地滋生。
人生也许就是这样,周而复始;过去的一切在现在这一瞬间结束,而未来的一切又在现在这一瞬间开始。
阿文是现代人仅存的那一点真诚与隐忍;而Karen则是现代人追捧的张狂与潇洒。
当这二者相遇、分手,又再次重逢——故事会往哪里发展呢,林子聪嘎然地中断了这个故事。
电影的最后是阿文和Karen分别关在自己的牢笼里,若有所思;我想,这也是林子聪所要留给我们去思考的——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走出去的路在哪,我又应该如何开始去走这一路;最终我在哪里停下,而我又将埋葬在哪一片土地里。
6.篇末小结所谓爱情,在这部电影里其实同样是虚的;实的是那些隐藏在镜头后面闪闪发亮的思想——当所有一切最终尘埃落定,林家栋饰演的角色林Sir淡定地说——做人嘛,有一份工作,有帮Friends,有酒喝,OK啰。
有时候想想——人生在世,轰轰烈烈或者愁云惨淡,最终也不过如此——别去勉强爱情,也别去妥协;有人陪你喝酒,有个家让你回去。
仅此,就应该知足了。
总地来说,这部电影多少让我有点意外。
林子聪演的电影看了不少,他执导的却还是第一次;对于一个导演的处子秀而言,这样的成绩单实在很难能可贵。
镜头语言丰富,略带夸张但不流俗,清逸爽口;可以说,这部电影让我重新评估了林子聪,作为导演的林子聪要远比作为演员的林子聪更有说服力,也更具可塑性。
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一个颇让人惊喜的林子聪。
2009-11-19;己丑牛年乙亥十月戊辰初三夜。
附注:电影资料。
■片名:《得闲饮茶》■译名:《I'll Call You》■编导:林子聪■主演:方力申、梁慧嘉■类型:剧情■片长:100分钟■产地:香港■语言:粤语■色彩:彩色■分级:Hong Kong:IIA级■制作公司:映艺娱乐有限公司 ■发行公司:洲立影片发行(香港)有限公司■首映日期:2006年3月23日(香港)
这是我们平常在生活中常说的话……常常,话常说了,可信度便不那么高,纯粹是一个口头禅了。
看这电影是因为今天刚好看到上星期的〈星期日档案〉,谈的是港女讲男,港男讲女——港女特指的是具有某些特质的香港女性,——物质化,喜欢名牌,眼光高,喜欢指使男朋友做事情等等,港男为“电车男”喜欢呆在电脑前面沉迷游戏和漫画的宅男。
挺有趣的一个话题。
里面谈到了林子聪的得闲饮茶……说是:里面的都是真人真事,台词都是搜罗他身边的恋人间发生过的可笑的对话。
把他们都集中在一起成了这个电影。
里面的女角色确实很搞笑除了批判之外,结局却有点现实和伤感的情绪。
得闲饮茶了喂,各位!
得閑飲茶,是香港俚語,英文片名I'll Call You其實就是一個解釋,有空我再打給你,是一種敷衍,潛台詞就是,我不想再見到你。
所謂愛情是發生在對的時間和地點,兩個合適的人之間的微妙感覺。
當一個為另一個著迷的時候,另一個其實還在觀望等待,當一個終於回心轉意,另一個卻又時過境遷。
這是個好看的電影,敏銳地捕捉到了一些在愛情裡常常會出現細節—大多數人都經歷過的單戀,對感情的不確定和遺憾,處理的手法又輕鬆自如,該煽情的時候煽情,該惡搞的時候惡搞。
幾個被處理成遊戲感覺的段落非常好玩,把"今天我有什麼不同"這種女友提問的高頻詞彙變成"大家來找碴",真是匠心獨具。
一部清新的處女作,真誠的電影
女主角还不错,演得都到位。
男主角实在是平平。
故事完整,基本没什么硬伤,但是安排的一些桥段,实在跟故事本身的调调不搭。
比如男主角失恋,关在监狱那段,用了刘天王的大块头+狱警+肖申克的救赎的桥段,真是昏啊。
不过在我心目中,这部的分数比人鱼朵朵要高。
1. 女主角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看到电影的最后,如果女主角是一个人出现的话,我还要自问下:这是不是那个女的啊?
2.看完会想到大二的哲学老师说的一个理论:“大多数失恋者没有他们自己想象中那么肝肠寸断,不过是太入戏而已。
”大概是因为人有习惯性疼痛吧。
3.那么想得到不过是因为得不到,KAREN是,阿文更是。
人的孽根性。
4.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划的地域,闲人不得进入。
这个人划的是牢笼,那个人划的是长辫子姑娘的无门高塔。
前者自封自出,后者一直等待救援,就像KAREN,越想得到向往的骑士的救援却越是事与愿违。
最后连一直默默翘首期盼着随时候命的农夫都失去了。
5.人与人的际遇是有时限的,过了就只有各奔前程了。
6.但,真的不是好看的电影。
又名: I'll Call You 导演: 林子聪 Lam Tze Chung主演: 方力申 / 梁慧嘉 / 林家棟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上映年度: 2006主要内容:白天,Karen是某电视频道可有可无的节目主持。
晚上,她是一名“蒲精”,常饮至烂醉到天光。
阿文任职某公司小文员,是一名“闷蛋”,就是那种在小说故事中毫不起眼的悲剧人物。
一次错误,使一个平凡男孩对这个极为巴辣和野蛮成性的漂亮女孩展开疯狂追求。
Karen接受阿文的约会,与他出相入对,他以为爱情来了,她却视阿文为其中一名“观音兵”。
及後Karen被不知多少名新欢遗弃後,阿文由Karen这场失恋走了出来,两人再次碰面,关系比从前更好,却无奈了错误的时间。
在预料之外,这出戏,如此简单的场景之下,却言之有物。
最后的一幕,更让人心里有所落寞。
更重点是,时常敲中我当下心情,我喜欢上那些不该喜欢的人,真的扑街,吾值得有人同情,好彩,我没有浪费三个月。
但,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爱得太迟,“只差一秒,心声都已变历史...难碰上我最爱,便独立下去,却怕有人催”。
“得闲饮茶”就是一句够明确不过的场景话。
或许,以前,听到了,天真地想当然认为别人还真有空找我喝茶;现在,完全收到了准确的意思。
不得不说,人实在长大,不再那么投入相信每句真言,也能渐渐了解弦外之音。
A、 Karen 和阿文的约会,好似打游戏一样,在屏幕一角不断显示得分值,果个感觉,很得意,其实两个人的恋爱开始,就是在这样不断升高的指数中发展,当个game玩极都升吾到分值,可能你就会放弃了。
B、 李Sir:放心吧,三个月后你就会没事!
阿文:我知道,我知道我三个月后就会没有,因此我才不开心!
你想一想,如果我三个月后没事,那我现在的感觉不就是很肤浅吗?
而我现在为这肤浅的感觉而不开心,那我不就是很虚伪,这份爱,还算不算是爱呢?
看到这段,突然想,当时话喜欢小侠,然后1个月就抛在脑后了,哈哈,突然觉得我曾为这肤浅的感觉而不开心,我不就是很虚伪咯!
简直绝了。
片中的主角玩得很认真,但我玩得很肤浅。
C、 这段,是阿文将自己封锁起来,走不出失恋状态的场景,背景音乐是刘德华的‘暗里着迷’,歌词都好精景,“其实每次见你我也着迷,无奈你我各有角色范围,就算在寂寞梦内超出好友关系,唯在暗里爱你暗里着迷”。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个囚笼,在受伤的时候将自己封锁在里面,独自疗伤。
但时间确实是好东西,总会让人清醒地走出来。
当人开始清醒,你就会想到办法从里面出来。
D、 有日,阿文发现自己还是想着Karen,但却不知道该不该去找她,李sir:“那你想念她,就去找她。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不用想太多...”阿文:“如果她完全不理会我呢?
”李sir:“她不理你就算了吧,有时候你走出了第一步,你就知道下一步该怎样了...”E、 阿文:“为何坏男人那么有市场的呢?
”Karen:“当然了!
他们说的东西合我们的心意。
......有时候女人的要求很简单!
总之你说一些她们爱听的东西,她们就会开心一整天的了!
”阿文:“那你是喜欢一些对你好,但不会说话的好男人;还是一些很会说话,但对你差的坏男人呢?
”Karen:“我都不知道,但每一个我喜欢的也不选我!
”阿文:“你是喜欢一些你得不到的男人,越得不到就越喜欢!
那我很难去帮你,你甘扑街!
”karen:“所以我去相睇咯!
结果就是没有一个成功了。
”强,这段简直就系踩中我心口,应棍。
就是这样的状态下,如果无人能解困,一辈子就只能躲在自我的囚笼里,出不来了。
F、 李sir:“爱情这东西不能够勉强的,亦不可以妥协....”G、 阿文老豆:“无论如何,你最爱的一个,就不是跟你一生的那个....”H、 接近尾声,阿文陪着Karen打扮,送她去见旧时男朋友,还细心地为她准备了礼物送给她的旧男友,那份礼物正是Karen当年为了旧男友寻遍香港也找不到的东西,Karen,没想过,这个男人,这么多年,还记得她说过的话,还为她准备好一切......I、 片尾,阿文回到自己的囚笼,而另一边,Karen也同样坐在了囚笼内。
故事到这个场景,黯然。
只有阿文的老豆,说中了心事“最爱的人,不是跟你一生的人。
”他们两个在错误的时间相遇.....可惜地,Karen只能感叹爱得太迟。
补卡
有一些小趣味,不过也仅止于此了
20130217
林子聪同志心牢的灵光不是受益于《迷墙》吧
超喜欢此人
还行,比得闲炒饭差一点点。
多他一部不多,少他一部不少。
“爱情这东西不能勉强,亦不能妥协......"
很一般
结尾有点味道,但整个电影也仅限如此了
人始终都要吃饭既
衛視電影台
主线故事和《与莎莫的500天》有几分相似,主打都是腼腆平常的大男孩与一位精于算计又自我的“绿茶”之间的情感纠葛,是都市男女轻喜剧的俗套路子,不过渣画质提醒较之后者更早,林子聪加了很多心思独特的小彩蛋小细节,很有意思,一班明星绿叶的加入也有不少看点,不过叙事节奏上因为过多花哨的东西有些影响
2009-2-1 21:47:22 8/6.0(76) 最爱这种相当用心又充满灵气和小趣味的小电影,见过多少直冒傻气的东西,就知道这种感觉来的多不容易
大龄失败男的心声港版
确实有展露出男女爱情脆弱的一面
每个人都有自己爱的监牢,能否越狱全看自己。人始终都是要吃饭的。嗯…
得閒飲茶後面隱含噶意思又有幾多 hi bye frd你幾時先分得清楚
得闲饮茶,这句话意味深长
最后那瓶绿宝有点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