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我们的星球第一季

Our Planet Season 1,我们的天与地(港)

主演:大卫·爱登堡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9

《我们的星球第一季》剧照

我们的星球第一季 剧照 NO.1我们的星球第一季 剧照 NO.2我们的星球第一季 剧照 NO.3我们的星球第一季 剧照 NO.4我们的星球第一季 剧照 NO.5我们的星球第一季 剧照 NO.6我们的星球第一季 剧照 NO.13我们的星球第一季 剧照 NO.14我们的星球第一季 剧照 NO.15我们的星球第一季 剧照 NO.16我们的星球第一季 剧照 NO.17我们的星球第一季 剧照 NO.18我们的星球第一季 剧照 NO.19我们的星球第一季 剧照 NO.20

《我们的星球第一季》剧情介绍

我们的星球第一季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由大卫·艾登堡负责解说 这部八部分的剧集将探索自然世界的独特又宝贵的奇迹,由屡获奖项的剧集《地球脉动》的创剧人倾情打造。通过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我们的星球》采用了令人惊艳的摄影和技术,并以前所未有的拍摄方式探寻了地球上尚存的野生区域和那里的动物居民。这档耗时 4 年的大制作节目在遍布全球各个大洲的 50 个国家/地区进行过拍摄,600 多名工作人员共计花费超过 3500 个拍摄日,从偏远的北极荒野和神秘的深海到广袤的非洲地貌和南美多样化的热带雨林,全面关注全世界生境多样性的广度。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搜查地图之女异星战甲之青龙绝望边缘迷罪追凶月之恋人82年生的金智英高级项目铠甲勇士猎铠之黎明天塔铠甲勇士铠传小魔女DoReMi♯喋血孤城欲望号列车法蒂玛午夜怪谈时间生命的力量红色之州一番街奇迹老头子第二季与君行为食神探夏天的小岛桑迪顿第三季山中静夫的尊严死大巫歌:恨与兴一路生花艾薇和豆豆:鬼怪快快走#率真如我治愈系恋人超级小郎中

《我们的星球第一季》长篇影评

 1 ) 截图

红领侏儒鸟的滑行动作太喜感了,BGM还有迈克杰克逊的味道另个等待评委给出结果的画面很生动海胆是动物,吃海底的植物如海草,如果没有美丽突额隆头鱼吃海胆,那海胆可以吃光海草海豹海狮海象海狗傻傻分不清楚(不能少于140字不能少于140字不能少于140字不能少于140字不能少于140字不能少于140字)

 2 ) 生而为人的那些不幸,跟它比实在太渺小

纪录片哪家拍的好?

行家都说就是BBC。

由BBC纪录片小组在2006年打造的《地球脉动 第一季》,豆瓣最终评分9.7。

时隔十年之后,全新打造的《地球脉动 第二季》豆瓣评分,更是拿下前所未有的9.9。

其他BBC旗下的纪录片,像《蓝色星球》、《冰冻星球》、《王朝》……评分无一不在9.5之上的。

BBC纪录片的名号凭借着稳定高质量的输出,成为全球纪录片的领军者。

同时,BBC纪录片御用配音戴维·阿滕伯勒也被全球观众所熟知。

而今年已经93岁高龄的戴维·阿滕伯勒再度出山,与BBC、网飞(NETFLIX)合作带来系列完结篇——《我们的星球》

它将和《地球脉动 第二季》以及《蓝色星球 第二季》组成BBC自然纪录片蓝光4K复刻计划。

4月5日更新之后,豆瓣开画9.7。

每一帧都美的不像话!

50年前,人类首次登陆月球。

从而可以回望自己的星球……这一次在感叹自然奇迹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告诉人类,什么是我们必须保护的。

每一集都会带我们来到一个生态系统。

有天空▼

有深海▼

有极地▼

有雨林▼

有草原▼

也有沙漠▼

每一个生态系统都有着自己的生存规则。

有的残忍冷酷,有的充满智慧;有的团结协作,有的满满温情。

北极冰面消失的速度已经是以往时候的两倍,这也导致很多动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地方。

海象每年夏季都会在海冰上栖息,但是全球变暖的原因,他们的栖息地越来越小。

于是他们来到了临捕食区最近的海滩,十万头密密麻麻挤在一起成为奇观。

而同族的争斗也因为栖息地原因愈发的激烈,战败的海象不得不爬上悬崖寻求安生之地。

等到饥饿冲昏头脑,绝望之下的海象就会纷纷从80米的悬崖跳下……海边一头头的尸体又成了这一生态系统的“奇观”。

在相隔几千公里的亚马孙雨林,动物们同样面临着挑战。

成千上万的切叶蚁,可以在24小时内将一棵树扒光,和一头大象没有差别。

然而在复杂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之中,没有一个生物是占上风的。

切叶蚁就被别的生物利用,做了“别人的嫁衣”。

一种生物的数量越多,就越容易找到致命真菌冬虫夏草的侵袭。

但正因为这样的制衡,才保证了雨林难以置信的生物多样性。

然而由于人类的介入,热带雨林的面积正在疯狂的缩减之中。

只种植对人类有力的油棕,导致了多数生物失去家园,生物多样性正在锐减之中。

和人类祖先最为接近的红猩猩,是唯一被发现会用工具捕食的灵长类动物。

但由于栖息地的破坏,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极近濒危。

热带雨林正在以每年1500万顷的速度消失。

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一片片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更是这个星球上多样性珍贵的宝库。

随着人类探索步伐的开展,对于地球以外的世界也越发的熟悉。

然而,其实地球存在着未知还有很多,等待着人类去发现。

海洋面积占到了地球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但这只是表面积。

在深不见底的海洋底部,那是一块等待被发现的未知空间。

这一次BBC团队采用最新技术,拍摄到了海底将近十公里的珍贵画面。

深海生物占全球生物总数的95%,然而大部分我们还叫不上来名字。

十米长、自己会发光的皇带鱼;完全透明、可以隐形的异形虾;长着恶齿的巨口鱼;无数条须的深海安鱼……

在没有光的深海,这是一个充满奇形异物的世界。

而当摄像机到达底部的时候,所拍到的画面所有人还是被震惊了。

深海的珊瑚叫做欧兰薇娅,有着将近四万年的历史。

虽然长在深海,但却同样遭到了人类的破坏。

深海渔网会拖过海底,将脆弱的珊瑚礁变成瓦砾。

一半的深海珊瑚已经被摧毁,而恢复却要几个世纪的时间。

作为海底生物赖以生存的居所,对于海底生态平衡的影响可想而知。

就像每一集开头,戴维·阿滕伯勒老爷子都会问大家的一样。

介绍完了生态系统里的奇观现状,更重要的是想告诉人类应该做什么。

以往的纪录片中,常常反映人类对于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很多动物濒危绝种。

《我们的星球》中当然也会提及这一部分,毕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是新鲜的地方,就是把人类意识到问题后的补救措施同样拍摄放出。

很多地方都设立的保护区,禁止猎杀捕捞濒危珍稀动物。

慢慢的印度虎的数量、美洲豹的数量、蓝鲸的数量……都在趋于缓慢增长中。

这说明,我们这么做确实是有用的。

而且我们也必须这么做,不是吗?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乐观的看待这一切。

《我们的星球》中提到的每一种生态系统面积基本上都在减少。

这不仅让生活在其中的生物离我们还去,同时也在改变着全球的气候。

从深海到陆地,从草原到沙漠,从冰川到沼泽……每一个生态系统都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不夸张的说,每一个生态系统中最不起眼的生物,可能将是影响人类生存最直接的原因。

牵一发而动全身,人和自然是相互依赖而生存的。

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到底有多么的渺小?

1986年,切尔若贝利核电站爆炸。

让这座城市瞬间变成了“鬼城”。

超过十万人撤离,将近两万年不宜人类居住。

然而仅仅十年,这座城市已经恢复成一片茂密的森林,有虫鸣鸟叫有猎食繁衍……所以,人类还要以“地球主人”的身份自居吗?

多一分了解,少一分伤害,这是《我们的星球》带给我们最大的意义。

这就是我们的地球,一个永远在消失,却同时永远再重生的星球。

 3 ) 我们的星球 Our Planet

l 简介Netflix宣布已经于BBC获奖无数的自然纪录片《行星地球(Planet Earth)》制片方Silverback达成合作,将在未来打造一部8集同类型自然纪录片《我们的星球(Our Planet)》,将以4K超清格式拍摄。

Netflix计划于2019年为观众播出这部精心打造的关乎地球的自然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的制作人员已经得到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合作,将会协助其深入各个自然保护区进行摄制,从苍茫冰盖到海洋深处,从遥远的森林到戈壁沙漠,纪录片将记录世界上最稀有的动物,深入珍稀自然保护区的方方面面。

这部纪录片将探索自然世界的独特又宝贵的奇迹,由屡获奖项的剧集《地球脉动》的创剧人倾情打造。

通过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我们的星球》采用了令人惊艳的摄影和技术,并以前所未有的拍摄方式探寻了地球上尚存的野生区域和那里的动物居民。

这档耗时 4 年的大制作节目在遍布全球各个大洲的 50 个国家/地区进行过拍摄,600 多名工作人员共计花费超过 3500 个拍摄日,从偏远的北极荒野和神秘的深海到广袤的非洲地貌和南美多样化的热带雨林,全面关注全世界生境多样性的广度。

l 笔记Episode 1 一个星球(One Planet)在过去50年间,野生动物数量平均下降了60%。

在人类历史上,自然稳定性第一次不再是理所当然的。

在过去70年间,极地地区的变暖速度比地球上任何其他地方都要快。

北极是一个冰冻的海洋,这里所有生命都赖以生存的海冰正在消失。

在我们整个星球上,重要的关联正在被破坏,我们和其他所有生命长久以来的稳定性正在丧失。

·非洲野狗 捕猎角马·红顶娇鹟 蓝娇鹟 求偶舞蹈·火烈鸟·狼捕猎驯鹿·北极熊Episode 2 冰雪世界(Frozen Worlds)万籁俱寂的雪地,只有北极熊在悠闲漫步。

在遥远的南极,有企鹅、海象、海豹、北极熊,还有罕见的独角鲸,那里还存在着物种多样性。

然而,作为陆地上最大的肉食动物,北极熊的生存愈来愈艰难。

由于海冰变薄,在开阔的海冰平面上,它们无法躲藏,要成功狩猎很难。

在俄罗斯东岸,超过十万头海象聚集在一个海滩上,因为它们别无选择。

海象原来的家园在海冰上,但现在冰面已经退化到北方。

为了捕食,它们只能留在这里。

拥挤不堪的生存环境,让踩踏和伤害不可避免。

部分海象为了寻找足够的栖息空间,不得已爬上了80米高的悬崖。

·南极洲巴布亚企鹅·座头鲸磷虾·虎鲸捕食企鹅·南乔治群岛 漂泊信天翁雏鸟·豹形海豹象鼻海豹捕食帝企鹅·北极熊 捕食环斑海豹·拥挤不堪的海象群Episode 3 热带雨林(Jungles)拥有物种多样性的宝库——雨林。

虽然只占地球陆地面积的7%,但雨林对地球的健康至关重要。

这里究竟有多少生物,还不为人知。

在过去20年间,因为偷猎行为,刚果雨林的大猩猩和野生象群数量锐减。

在过去数年间,红猩猩赖以生存的低地雨林已经减少了惊人的75%。

放眼全球,我们正在以每年约1500万公顷的速度失去雨林。

随之消失的是这颗星球多样性的宝库。

雨林比起陆地上其他栖息地,可以收集更多的碳,让地球气温降低,提供食物和药物。

失去它们,我们将承担后果。

·刚果雨林低地大猩猩丛林象·新几内亚西方六线极乐鸟·婆罗洲雨林天鹅绒虫·食虫植物与树鼩、蚂蚁的关系·彩蝠 在赫姆利斯猪笼草中过夜·菲律宾鹰·切叶蚁·棕头蜘蛛猴南美动物与盐渍地·苏门答腊红猩猩使用工具取食蚂蚁Episode 4 近岸海域(Coastal Seas)沿海区域有着丰富的多样性物种,可以为野生动物和人类提供充足的食物。

沿海地区应对气候变化很重要,海草吸收的二氧化碳是同面积雨林的35倍之多,这减少了海洋变暖所带来的伤害。

就在沿海地区为地球环境稳定做出不可或缺的努力的同时,人类行为正在给它带来毁灭性的伤害。

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也让海水酸性增加,没有珊瑚礁可以在这两种变化中活下去。

蔚蓝无边的大海,鲸鱼也游不到尽头。

·佛罗里达大沼泽魟鱼海豚·红树林珊瑚礁·法属玻利尼西亚黑尾真鲨隆头鱼灰三齿鲨夜间狩猎·加利福尼亚巨型海带的海底森林海獭和美丽突额隆头鱼进食海胆·阿拉斯加斯特勒海狮白头海雕座头鲸捕食洄游鲱鱼·罗金盘水母·南美太平洋海岸阿塔卡玛 秘鲁鸬鹚繁殖鹈鹕 鲣鸟 海狮捕食鳀鱼·来苏尔拉贾安帕群岛鲨鱼繁殖地蝠鲼裂唇鱼Episode 5 从沙漠到草原(From Deserts to Grasslands)地球上,五分之一的土地被沙漠覆盖。

最干旱的要属南美的阿塔卡玛,有些地方从未有过降雨。

看似贫瘠无情的沙漠,依然与生命息息相关。

在纳米比亚,这个最古老的沙漠,沙漠大象的数量已经不足100只。

由于缺乏水源,它们只能无止尽地跋涉。

曾经代代相传的生存技能,在急剧变化的气候面前,渐渐失去了用处。

九成草原消失,其中多用于农业。

我们吃什么,以及怎样生产,会决定我们星球未来的草原。

·猎豹捕猎角马·阿拉伯沙漠索克特拉鸬鹚繁殖·羱羊阿拉伯豹交配·鲁卜哈利沙漠阿拉伯剑羚·纳米比亚沙漠象 沙漠狮·美洲野牛争斗·匈牙利草原大蓝蝶蚂蚁·蒙古草原高鼻羚羊普氏野马·印度高草原虎 斑鹿等Episode 6 国际公海(The High Seas)海洋覆盖了全球三分之二的面积,而且只是表面,它同时还深不见底。

海洋平均深度是4公里,最深处可达10公里。

深海生物生长异常缓慢,深海捕捞的渔网可以将历经几个世纪形成的珊瑚礁群毁灭,至今已经有一半深海珊瑚礁消失。

数十年不加节制的捕鱼行为,让大部分鱼类资源急剧减少,三分之一已经奔溃。

如果我们继续这样掠夺海洋资源,整个海洋系统会随之消亡。

·伪虎鲸追捕海豚蓝鲸母子飞旋海豚和黄鳍金枪鱼捕食灯笼鱼·浮游植物·深海生物皇带鱼鮟鱇鱼海底银鲛深海珊瑚礁锥齿鲨毛足虫·巨鹱黑眉信天翁 漂泊信天翁 黄蹼洋海燕 啄食外洋的浮尸·蓝鳍金枪鱼捕食凤尾鱼·鱿鱼取代鱼类Episode 7 淡水资源(Fresh Water)淡水,陆地上所有动植物生存不可或缺的生存要素。

这颗星球上大部分的淡水都被藏了起来,其中将近三分之二在极地冰封。

地球上三分之二的河流已经被我们改变了自然水流,主要通过建造水坝来改变。

所以现在全球很多河流已经不再流动,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无法获得足够的水源。

由于人类工业用水量加大,原本水量充沛的河道干涸。

依靠流动的水来降温的河马只能泡在泥浆中,生存环境每况愈下。

随着全球变暖,非洲干旱现象变得更频繁和严峻,动物们面临极大威胁。

不仅我们需要水源,动物也需要。

·翠鸟捕食·澳大利亚中部 艾尔湖鹈鹕·湍鸭棕熊捕食鲑鱼·哥伦比亚彩虹河·佛罗里达水獭 海牛 蜉蝣 翠鸟 鹗伊瓜苏瀑布·潘塔纳尔湿地美洲豹试图捕捉水豚、鳄鱼·湄公河斗鱼·坦噶尼喀湖慈鲷·鲁阿哈大象 河马 狮子 水牛·普拉特河沙丘鹤Episode 8 森林共生(Forests)在全球,我们破坏了超过一半曾经在这颗星球上繁盛的森林,我们不仅正在失去曾经生活在其中的动物们,我们也在改变全球气候。

只要给森林时间,它们会重新覆盖整个地球,伴随着多样化的动植物群落。

一个有着更多森林的未来,是我们星球恢复弹性的关键。

在北方针叶林,有一种极其罕见,像神话一般的动物——西伯利亚虎。

世界上仅存不到600只。

偷猎行为使得西伯利亚虎一度濒临灭绝,未来它们的生存必须依赖广袤的森林。

·北方森林南部西伯利亚虎野猪·阿拉斯加西部鲑鱼洄游白头海雕争斗·红杉林粗皮碛螈·西高止山脉狮尾猴双角犀鸟争斗·米欧波 非洲最大森林 象 可乐豆木毛虫非洲野狗·马达加斯加猴面包树狐猴马岛灵猫交配叶虫灰鼠狐猴·切尔诺贝利的恢复红隼普氏野马等l 短评五十年前,人类登月成功,这是人类史上往前一大步的象征。

而在另一个象限里,它们正在急速地走下坡路——近50年中,野生动物的数量急剧下降了60%。

我们在开辟宇宙的同时,正在毁灭我们自己的星球。

人类不经意的一举一动就会引发蝴蝶效应,给地球另一端的动物造成巨大灾难。

在我们的地球上,每一周都会有100只红毛猩猩因为人类的活动而死亡。

他们的生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对这片丛林地貌的熟悉程度,所以森林一旦遭到破坏,就会极大威胁到红毛猩猩的生存。

在俄罗斯北部,超过10万只海象因为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只能到陆地上休息。

鲨鱼吃大鱼,大鱼吃小鱼。

因为大量捕猎鲨鱼,大鱼数量增加,小鱼减少,于是珊瑚礁少了他们的清洁工。

加上全球变暖,五彩斑斓的珊瑚礁死亡白化。

有许多海洋生物是依赖珊瑚礁生存的,而目前世界上一半的浅海珊瑚礁已经消失。

塑料污染对海洋的破坏固然令人担忧,但实际上,对海洋生物更致命的是过度捕捞。

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很强,十年的时间就能让因为捕捞而岌岌可危的海洋生态恢复。

只要我们把目光放长远,经过保护的海域,长远来看能够让我们的渔民们花更少的力气,捕到更多的鱼。

这就是我们星球的韧性。

但这更需要人类控制自己的脾性。

历史上爆发过多次生物大灭绝,地球依旧熠熠生机。

我们保护自然不是为了我们人类的家园,而是为了人类自己以及我们关于这颗星球所有美好事物的记忆。

就像片中所提到的:“我们在未来20年的所作所为,将决定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未来”。

 4 ) 关于环保

保护环境,爱护地球我愿意从两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一方面,这是一个科学问题。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这并不单单是一句口号,抛开道德,这本质上是一个的确成立的科学的言论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或许这是源头),其必然导致对其他物种、各种自然环境,以及整体的大自然的影响,在人类这边看是有利的,那么在人类之外看整体上必然是有破坏的(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下是有限的)。

当然,这种破坏也是相对人类和其他的生物、一定尺度下的生态环境而言的,对于地球这个庞然大物的演化而言,这种破坏或许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这个角度上,环境保护这个科学问题的意义是什么呢?

那便是:人类对于那个科技甚至社会的最终目标——(相对人类种群的)无限的资源,绝对的自由平等——的无止境的追求,能否在人类被大自然毁灭前完成。

这是一个很终极的问题,一个关乎人类,作为宇宙中不知道是否真的孤独的一种高等生物,到底能够走多远的问题另一方面,这是一个道德问题。

不可否认,随着人类上层建筑的发展,精神文明的演化,的确也存在支持环境保护的价值观,这源于一种对广袤的大自然的爱。

也许在人类的起点,目的只有生存繁衍,但漫漫的历史洗涤之下,这些超出最初始的生物性的价值观,也成为了一种的确存在的精神需求总体而言,环境保护是包括了以上两个方面的。

忽略前者,否认人类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意味着否认过去,否认人最初始的生物本能,否认人类从食物链中渺小的黑暗角落一路走来,演变出高楼大厦、科学艺术的宏伟历程。

忽略后者,否认人类文明演变中逐渐形成的,与物质基础相独立而联系的精神需求,意味着否认未来,否认人类在物质生活发展之外的更有趣的必不可少的进化还是辩证法讲得明白透彻,这是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需求,与人类在自然下保护自我的生存需求、保护环境的精神需求之间的对立统一,如何把控好这个平衡,决定着“螺旋上升”的进化尽头是星辰大海还是自我毁灭而复杂的是,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本身并非团结一致,在多个国家立于世界之林的背景下,军事、政治、经济等因素无不将其触角伸向了“环境保护”这个大染缸中。

既急需面对矛盾提出好的对策,却又内部各有立场,因各种因素而互相掣肘(从关于碳排放的那次,柴静与丁仲礼院士的对话可见一斑)。

我想这种利益上的一致与冲突,微妙而无比复杂的关系网,是环保,也是国际上任何问题的普遍性质至于说,人类整体发展的最终归宿在何方?

所有人追求的那一天,到底是毁灭日的昨天,还是明天?

我不知道。

这个问题太复杂,太难,现在的我只能选择相信,并继续寻找着答案————————看纪录片时又再联想到这个问题,生态的多样性或许不止以上的两种意义,它还为人类对于生物、自然、世界的认知提供了绝好的样本(生物学、仿生技术的应用;美学的研究,对关于生命本质的研究与追问…)当然,无奇不有的大自然,其实是一种很宏伟的存在。

其广袤与神奇,本身就应当让我们心怀感激与敬畏

 5 ) 我赌这9.8分顶级新片,马上要刷爆你的朋友圈

要说拍自然纪录片的行家,BBC认第二,大概没人敢称第一。

从早期的《冰冻星球》、《地球脉动》系列,到2017年火爆全网的《蓝色星球2》。

无一例外,都是名副其实的真·神作。

前两天,又有一部每一帧都美得震颤灵魂的自然纪录片来了。

我敢打赌,它即将刷爆你的朋友圈——

严格来说,《我们的星球》(下文简称《星球》)的出品方并非BBC,而是大家熟悉的另一个流媒体巨头Netflix。

但是,它的制作方仍是BBC的金牌团队Silverback films.你可能对这个名字不熟悉,但你一定听过它家的赫赫战绩——《冰冻星球》豆瓣9.7分,《蓝色星球2》豆瓣9.8分,《地球脉动2》更是达到了惊人的9.9分。

除了制作公司牛逼之外,《星球》的解说也大有来头。

戴维·阿滕伯勒,是著名的自然博物学家,也被称为“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

此前,戴维·阿滕伯勒和BBC合作了60余年,承包了几十部史诗级自然纪录片的解说。

在英国一项民意调查中,戴维·阿滕伯勒更是打败贝克汉姆,获得“地球最酷男人”的称号。

时光荏苒,戴维对自然世界的热爱依旧顶级团队+顶级解说,《星球》一开播就口碑炸裂。

豆瓣和IMDb上,其评分都高达9.8。

在《星球》的首映礼上,甚至还吸引了贝克汉姆一家,以及英国王室查尔斯王子父子三人等名人出席亮相。

为何《星球》的口碑和关注度都如此高?

一组数据给大家感受一下:主创团队历时4年,走遍全球50多个国家各地区,动用600多名工作人员,累计超过3500个拍摄日。

最终,才拍出了这部8集纪录片。

从偏远的北极荒野到神秘深海;从广袤的非洲平原到南美热带雨林。

可以说,《星球》为我们呈现了一部自然界的“神奇动物在哪里”。

一个物种想要得以延续,繁衍问题至关重要。

而动物间为交配而展开的求偶行为,也有五花八门的方式。

比如孔雀开屏,座头鲸唱歌等等。

对于生活在热带丛林里的娇鹟(音同“翁”)来说,它们的求偶方式则是跳舞。

并且,不同颜色和类别的娇鹟,其舞姿也不尽相同。

金领娇鹟,求偶时的舞步是跳跃和旋转。

金领·舞娘·娇鹟红顶娇鹟,求偶舞步是在树枝上滑行。

红顶·庞麦郎·娇鹟蓝娇鹟的舞蹈编排最复杂,需要有三名舞伴陪同。

在反复练习多次后,它们才能在雌鸟面前表演,做出如旋转木马般轮流交替的花式动作。

蓝·旋转木马·娇鹟你可能想不到,娇鹟的品种共有五十余种,每一种的求偶方式都不尽相同。

为了繁衍后代,可以说是费劲了心思。

当然,对于一个物种来说,光知道繁衍后代是远远不够的。

在自然世界里,有一套弱肉强食的食物链和生存法则。

而每个物种适应自然法则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学会捕食。

比如,小甲壳类的磷虾,以海洋中漂浮的微小植物为食。

而磷虾本身,又是鲭(音同“青”)鱼的食物。

再往食物链的上端走,鲭鱼也会成为其他物种的盘中餐。

而且这样的捕猎者还不止一种——海洋中的海豚,喜欢成群结队来捕食鲭鱼。

空中的水薙(音同“剃”)鸟,也能冲进海里捕食鲭鱼。

得益于身体的特殊构造,水薙鸟用于飞行的翅膀,也能在水中自在畅游。

在捕食磷虾时,鲭鱼可以横行霸道。

但在海豚和水薙鸟面前,鲭鱼却腹背受敌。

一出海底世界的“丛林法则”,被这几种动物生动地诠释了出来。

说起来,丛林法则的残酷,绝不仅仅在于“弱肉强食”。

还有更加残酷的“物竞天择”。

为了找到适应生存的环境,自然世界就经常出现动物迁徙行为。

非洲的火烈鸟,通常会选择在远离海岸的小岛上筑巢产卵。

这样的小岛有盐湖围绕,是天然的保护屏障,捕食者不敢涉足。

但是,这也面临着一个问题——没有饮用的淡水。

于是等小火烈鸟破壳之后,火烈鸟群就要举族迁徙,进行一次寻找新居住地的漫长跋涉。

一次这样的迁徙通常超过50公里,历时数日。

在此期间,一些体弱的火烈鸟幼崽或许会跟不上队伍。

还有的双脚被凝固的盐渍禁锢,举步维艰。

等待它们的,就是死亡的考验。

幸运的是,哪怕迁徙的过程困难重重。

但大部分幼鸟在经过长途跋涉后,都能抵达有淡水的地方,开启新的生活。

从捕食到繁衍,再到迁徙。

《星球》的第一集就为我们介绍了动物族群为了繁衍生息,与大自然做出的抗争,干货满满。

在后面的几集里,《星球》将逐一探索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栖息地,以及那方水土所供养的生物。

除了知识量相当丰富之外,《星球》的拍摄也值得一提。

看过《蓝色星球2》的人就知道,BBC拍摄团队的敬业程度,绝对堪称业界良心。

为了拍摄海豚冲浪,摄影师一只手扛着高速摄像机,另一只手驾驶喷气式海撬在海面狂奔。

在他身后,是如同猛兽般袭来的海浪。

身侧是冰冷的海水,像扇巴掌似地拍打在脸上。

《蓝色星球2》著名摄影师罗伯特·卡帕曾说:“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

”BBC这群“亡命之徒”,可以说是把这句话做到了极致。

在《星球》中同样如此,拍摄团队运用了最先进的4K摄像机,上天下海,无所不至。

最终,为我们呈现出了自然界一幅幅波澜壮丽的图景——洁白无瑕的冰雪天地。

色彩绚丽的咸水湖。

宛如仙境的绿色森林。

神秘瑰丽的海底世界等等。

不夸张的说,每一帧都可以截下来当壁纸。

当然,除了美景之外,《星球》中也少不了各种蠢萌的动物。

“目不转睛”小海豹。

“突然出现”小企鹅。

“蹦迪鬼才”天堂鸟等等。

在《星球》每一集的开头,都有同一段旁白:就在50年前,我们终于冒险抵达月球。

人类历史上首次,我们回望自己的星球。

自此之后,人类人口数量已增长超过一倍。

这个系列节目,将欢庆那些仍然存在的自然奇迹,揭示我们必须保护的东西,确保人与自然能得以繁荣。

发现了么,《星球》的野心,并不仅仅在于记录下那些自然界的奇观。

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图,就是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改变“旁观者”的身份,转而意识到自己是地球存亡的“参与者”。

而导演通过镜头传达的,也不仅仅是自然界的美景。

它用直白的事实告诉观众,我们所目睹的地球奇观,正受到人类行为的威胁。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一组简单的数字就能窥见一二。

由于工业化带来的全球变暖,冰川融化的速度几乎是十年前的两倍。

这进而带来的恶劣影响,是提高海平面、改变海水盐度、扰乱洋流,甚至直接威胁极地动物的生死存亡。

另外,由于对野生动物的过度捕杀,在过去的20年里,鹿的数量已经减少70%.在过去的50年里,野生动物数量平均下降60%.这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都是刻在这颗蓝色星球上的疮疤。

为这部纪录片担任解说的戴维·阿滕伯勒,今年已经93岁了。

经常有人问他,为什么年纪这么大还不退休?

阿滕伯勒是这么回答——“我们对自然界了解得还是太少,而它值得更好的理解和尊重。

”希望这部良心纪录片,能够唤起更多人对自然界、以及我们所处这颗蓝色星球的理解和尊重。

*本文作者:张不才< END >

 6 ) 《Our Planet》是一部格局很大的影片!很棒!

《Our Planet》是一部自然纪录片,分八部分的剧集探索了自然世界的独特又宝贵的奇迹,豆瓣评分9.8。

从早期的《地球脉动》系列就可以看出,BBC是拍摄自然纪录片的行家。

这部也是如此,摄影,配乐,一如既往的高水准。

寒假期间,我找到了资源,也有时间去欣赏这部佳作。

我真的有被各种惊艳到,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人类的渺小。

每一集都令人叹为观止,每一帧画面都优美如画。

那么,我先简单的说一下自己觉得每集比较有趣的点:第一集:天堂火烈鸟求偶时眼睛会变色,有的像人类的芭蕾舞者一样翩翩起舞,有的上下翻动另有“僚机”相助,画面很精彩。

第二集:小企鹅们在冰岸边摇摇摆摆的走路可爱至极;以及大群的海象因没有食物被迫跳崖,海岸边满地身体……看得人触目惊心。

第三集:热带雨林各种各样的生物令人惊叹,完全刷新了我对热带雨林的认知。

第四集:海洋中各种生物的协调统一,大自然的繁衍不息。

第五集:恢弘壮观的场面依旧很多,配乐震撼人心,毛虫在蚁穴中破茧成蝶的精致细微的画面也深深吸引着我。

第六集:我知道了人类对月球表面的了解更多于对深海平原,后者更是神秘而又深不可测的。

第七集:美洲豹猎杀短吻鳄,展现了生物间的捕食与竞争:雄鱼和雌鱼的温柔结合,体现了生物间的互利共生。

第八集:切尔诺贝核泄漏后人类撤离,仅仅十年森林恢复,动物回归,城市森林的出现令人眼前一亮,自然界强大的复原能力令人震撼,同时不禁感慨,它们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我认为这部剧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的格局,格局很大。

看画面,是一场视觉盛宴;听配乐,使闻者心头一震:品解说,风趣的同时引人深思。

使人类以旁观者的身份,体会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用针叶樱桃的红,耀一世界的白”,细品,足以见得一个微小的生物,都在为世界、为自然尽一份绵薄之力。

从头到尾的看完,我的感触颇多,首先,为我们生活的大自然骄傲,至于有哪些值得骄傲的地方,我想你可以自己去看一看,看完一定会相信,是真的震撼并感动;其次,最大的感触便是为人类的行为痛心。

海冰融化使海象失去栖息地,肚子饿了只能从悬崖上跳下去,海洋酸化引起可爱的珊瑚礁大片死亡,切尔贝诺核泄漏使大片生灵死亡……悲伤从屏幕里溢出来,眼睁睁看着他们的死亡却无能为力,只能感到好难受。

而造成这些现象的,不正是人类自己吗?

我们自诩人类为食物链顶端,自诩人类是地球的主人。

凭什么呢?

人类来到这个地球才多久,对于地球来讲,对于大自然来讲,我们才是入侵者,才是破坏者。

也许只是宇宙的发展,可看看我们都做了什么,导致了多少生物灭亡,环境破坏,地球已经很久没有休息过了……我们的意识觉醒得太过蒙昧,每个人都把全球变暖,保护环境挂在嘴边,可是该怎么做?

这也怪不得普通人,只能说,领导者们不下达命令不重视问题,基层人民便不知道该怎么做,一个人可以不吃肉,可做不到人类不吃肉。

我曾看到过一篇报道,说日本人不吃鲸鱼肉,但是还是会捕杀鲸鱼,说是做鲸鱼数量调查,事实上做鲸鱼数量调查根本不需要那么频繁,仅仅是因为捕杀鲸鱼需要很多人力,而官员们为了保住职位才不断捕杀鲸鱼……一个社会究竟要畸形到什么程度,才会以促进就业为由捕杀濒危野生动物?

纪录片带来的冲击感是切身的,所以究竟为什么我们对我们的星球一无所知而不想知呢,为什么真实的力量竟如此脆弱不堪呢……我不知道,我甚至也是那只会喊口号的那群人里渺小的一员,该怎么做,谁能来说一说,能来让人类真正真正的重视地球。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非常好的影片,有时间了真的可以看一看的。

 7 ) 豆瓣9.8,英国王子都来站台,这是什么神仙星球!

世界那么大,我们那么小。

43亿年了,我们的地球母亲古老而神秘。

陆地、海洋、冰川、高山,晴天、阴天、雨雪、冰雹,它是百变的魔术师。

眺望远方的时候,其实我们大概只看到了地球上的40万分之一。

脚下的星球对我们来说,仍然是一个秘密。

最近,杉姐发现了一部让人非常惊喜的纪录片: 《我们的星球

它一播出,豆瓣评分就飙到了9·8,几乎满分。

网友说,这是一部看一眼就能让你哭的纪录片,在这里我们彻底被生命感动。

很多人对它的评价甚至高过老牌经典自然纪录片《地球动脉》。

首映礼上,查尔斯、威廉、哈里三位英国皇室王子齐助阵。

贝克汉姆也带了自己的大公子为这部纪录片现场打call。

《我们的星球》是网飞出品,但邀请了大量的来自BBC的成员。

我们都知道自然纪录片一直是BBC的强项,而网飞是近年来新兴的流媒体巨头它可以让节目在同一时刻于190个国家上线。

解说大卫·爱登堡被誉为“世界纪录片之父”,多年来与BBC的制作团队一起,实地探索过地球上已知的所有生态环境,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自然博物学家,还是勇敢无畏的探险家和旅行家。

(93岁高龄的大卫.爱登堡曾是帅小伙)《我们的星球》拍摄过程中,600多名工作人员,在超过3500个拍摄日里,走遍了各大洲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程使用4K超清格式拍制,保留了自然世界“高清的美”。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世界上最完美的彩虹。

一望无际的冰山。

气势磅礴的瀑布群。

卡布奇诺图案一般的静谧海洋。

仙气飘飘的热带雨林。

当然,《我们的星球》中,还有它最为特殊的主角们,几乎每一位都身怀绝技。

颜色美丽到难以想象的飞鸟。

隐身超能力者异性虾。

活活把自己作成冬虫夏草的蚂蚁。

杰克逊舞步发明者。

自带胶枪武器的蜗牛。

切叶蚁能在一夜之间搬光整棵树,堪称动物界的最佳快递员。

海胆上瘾症患者,一张嘴就停不下来。

极寒天气下,成双结对的是杨过和小龙女吗?

搞笑选手信天翁,每次落地都要脸着地。

当然,还有众多的萌娃。

以及N多个仗剑走天涯的流浪者。

其实,杉姐看《我们的星球》时,最大的感慨就是,它们完全和我们人类是一样,有亲情、有爱情、甚至还有工作的热情和理想。

它们每天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对抗天灾、获取食物、求偶、繁衍生存、哺育下一代......对应到人类身上就是如何生存、求职、结婚、养孩子...... 比人类更艰难的繁衍需要繁衍的成年动物们会把自己的小宝宝生在一个比较安全的环境之中。

例如,火烈鸟。

它们为了给宝宝找到安全的环境。

会从数千公里外飞到海上来,它们会在海面上寻找藻类食物,海面都被它们染成红色,场景相当壮丽。

吃饱喝足的火烈鸟跑到远离海岸的小岛上驻巢,因为周围的水特别咸,所以这里成为了火烈鸟小宝宝的天然保护屏障。

但是,这里毕竟不是长久之地,小火烈鸟出生之后,成年父母们的腿上都已经能看到结晶盐了。

为了生存,这些刚刚满月的小宝宝需要跋涉50公里以上去寻找水源。

大部分小宝宝都能在妈妈的鼓励下到达目的地。

但也有体弱一些的小宝宝,会掉队。

等待它的是越来越厚的盐结晶和死亡。

一向优雅的企鹅为了给小宝宝们找点儿吃的,在海中玩儿命游泳,然后还要若无其事的穿过巨大的海狮群。

九死一生之后,终于来到小企鹅的居所,它们又必须要在几十万只幼崽中找到自己的宝宝。

生命的繁衍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总有些动物就想着投机取巧。

比如,爱尔康蓝蝶。

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蝶,雌性蝶必须在特定的植物沼泽龙胆交配并产卵。

等卵被孵化成毛毛虫之后,它们不好好在高处呆着,反而一定要到危险的地面上去。

然后等待被蚂蚁发现,把它们搬回巢穴。

爱尔康蓝蝶发出蚂蚁幼虫的信号,等待蚂蚁来给它们喂食。

长大一点之后,它们变得更加狡猾,开始模仿蚁后的声音。

结果就是蚂蚁会把它们当皇室一样供养,如果食物短缺,蚂蚁会放弃自己的幼虫,优先喂养爱尔康蓝蝶。

而当它终于破茧成蝶之后,它会头也不回的爬出蚂蚁的洞穴。

吃饭,几家欢乐几家愁和我们人类不一样,大多数的动物食物相对单一,只要环境允许,它们认准了哪一样或哪几样就会吃一辈子。

比如喜欢吃野果的犀鸟,天天在树梢上这样吧唧嘴。

喜欢吃海豹的北极熊即使在海豹数量锐减的情况下,也还是喜欢吃海豹,小朋友也不会放过。

海豹妈妈看到这一幕就只能远远的擦眼泪。

企鹅每次下海都有生命危险,遇到天敌时就只能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迅速上岸,惊慌失措,期盼着每一个朋友都不要落伍。

有的族群,对自己的同类也没有善意,它们经常会因为食物而互殴。

动物中也有小偷,靠偷取同类的食物为生,比如下面这位就被摄制组抓了个正着。

有些妈妈们会隔三岔五的去孩子的家里看望它,还会带一些食物作为礼物。

但青春期的孩子们却并不领情,既不让母亲帮忙撕扯食物,也经常会对母亲的来访感到厌烦。

角马母亲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不被猎狗吃掉,关键时刻,它会用身体挡住自己的孩子。

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类,保护孩子都是父母的天性。

世界无奇不有,唯独天下父母一个样儿啊!

当然,这个世界上有些动物生活在天然的“富人区”,它们完全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加州海獭生活在海带密集区,它们喜欢把海带当床垫,一边晒太阳、一边凿开刚刚找到的海螺、螃蟹和海胆等食物。

每天都是度假模式,萌态百出,最喜欢双手捂眼睛,难怪连JK罗琳都是它的粉丝。

海带形成了天然的屏障,海獭在这里根本就不用担心敌人的袭击,远远望去,一只海獭就像一条小船,简直就是桃花源般的生活啊!

求偶:它们可比你会追妹子小动物们除了产崽、吃饭之外,也少不了要恋爱的心思。

脾气暴躁点的,直接开始抢,谁打赢了是谁的,比如下面这两位。

性情温和点儿的,就直接等,树上那对儿已经缠绵了一夜。

树下这位马岛狸先生还蹲守在原地痴痴等待。

长点儿心的,如这只蜜蜂,为了抱得美人归,深入到差点儿把自己粘死的兰花中。

最终一番挣扎终于脱险,虽然精疲力尽,但它获得了香水,而这小小的香水足够让它交到一位女朋友。

动物中有没有言情小说一般的人物?

当然了。

它们也是那种不用工作主儿,因为它们生活的森林太富有了,富有到什么程度呢?

它们每天什么都不用做,只做谈恋爱这一件事情。

前面说的那位杰克逊舞步的发明者,就居住在这样的森林中,这样的舞步是它为了赢得异性发明的。

下面这只小鸟喜欢来一些空翻、跳跃类的动作,不过在这部纪录片中,它并没有成功。

羞涩点儿的喜欢拉上三个兄弟来帮忙衬托自己,人多好办事嘛,大家一顿跳,最后也还是成功了。

最让人佩服的就是这位黑西装先生。

它在求偶之前必定要先打扫卫生,展示舞步的舞池中,一片落叶都不可以有。

等她真的来了,他就开始了他那段精心编排、难度极高的表演(最炫民族风),而且杉姐发现他在跳舞的时候身上还会变色,一会儿是黄色、一会儿是蓝色,时尚、活泼又异常华丽。

完全就是燃烧着整个生命在恋爱阿!

不过,最让杉姐神往的还是犀鸟,因为犀鸟一旦和另一半结缘,就会把这段感情忠守一生,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说的就是它们了。

在《我们的星球》开篇主题词中有这样一段话:就在50年前,我们终于抵达了月球,并有史以来首次回望地球。

自此之后,人类人口翻了一番的,而野生动物数量下降了60%。

大卫·爱登堡接受《太阳报》采访时表示:我们要传递的讯息非常紧迫。

大自然陷入了危机,我们不能再轻声细语地表达意见。

再说什么‘我们要开个会商讨这个问题’毫无意义。

我们希望观众们现在就知道正在发生的事情。

无法避免,《我们的星球》还是要谈到环境污染,动物锐减的问题。

水位逐渐下降,以前在水里洗澡的河马,现在只能挤成一坨,蜷缩在泥浆中。

海水变少,十万只海象挤在一起,为了找到一些空间,有的海象只能被迫爬上峭壁,但是视力不好的它们想下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坠崖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海滩变成了坟场。

触目惊心。

格陵兰岛的冰川正在以崩塌的方式融化。

或许你会说,这些我们都知道,因为以前看的也不少。

《我们的星球》非常客观,除了这些让我们痛心的例子之外,还有一些积极乐观的部分,这些东西支撑着我们对地球环境恢复的信心。

十年没有下过雨的沙漠,只要一场雨就恢复了生机。

纪录片的最后一集,拍摄组十分冒险的进入了鬼城——切尔诺贝利。

这是人类灾难的最大现场。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超过十万人立即撤离,整座城市瞬间变成一座鬼城。

人们宣布,在接下来的2万年里,放射性尘降区不适宜居住。

但就是在这个被人类抛弃的城市中,绿色植物再次扎根。

它们在废墟中肆意生长,成为这座城市的主人。

而森林的自我重建,带来的是动物的出现。

小型的爬虫、兔子、狍子以及珍贵的蒙古野马都出现在了这片土地上。

最让人惊讶的是狼群的回归,因为狼群只有在森林繁盛的情况下才会回归。

地球的自我修复能力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说一万句我爱你都不能表达对你的感激之情,看到这里,很多人和杉姐一样不禁热泪盈眶。

我们都意识到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但是有多少人会对你真的抱有希望呢?

太多的人破罐子破摔,明知塑料袋不可降解,还在任性使用、丢弃,去超市的时候多少人想过多拿一两个免费的塑料袋来装垃圾?

明知汽车尾气污染环境,还是不愿意用地铁、公交、自行车代步。

明知水资源有限,水龙头还是想开多久就开多久,尤其遇到不是自己家水龙头的情况。

明知烧煤污染空气,还是偷偷的烧了。

明知xxx是保护动物,还是忍不住吃了。

因为有太多的人从没想过以后,只想着活过自己这一代、这两代,就算了......但我们的星球从未放弃过自己,经历了这么多,最顽强、最有韧性、最富有生机的依然是你。

《我们的星球》没有给我们太多弱肉强食的感觉。

很多时候,它们把凶猛动物猎食失败的素材放进来,即使是有猎食成功者,也是远距离拍摄,或者干脆素食,比如这样。

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体谅大家的不适,另一方面是为了宣扬素食,真正做到保护野生动物。

那么,保护地球,我们能做什么呢?

《我们的星球》官网上给出了五点建议:1. 尽可能素食 Make Your Diet as Plant-based as Possible2. 购买可持续水产和肉类 Shop for Sustainable Fish and Meat3. 使用清洁能源 Switch to a Clean Energy Provider4. 选择不危害森林的棕榈油 Choose Deforestation-free Palm Oil Products5. 购买产自可持续发展管理森林的纸木制品 Buy Wood and Paper Products from Well-managed Forests这部纪录片中有一句话很打动我,我们在未来20年的所作所为,将决定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未来。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藏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之中,更是一份责任、一份对生命的敬畏、一份对自然的热爱。

爱护我们的星球,大概是我们此生最浪漫、最高级的自我投资了。

喜欢我就关注、转发、点赞吧!

杉姐微信公号《1895电影评论》同步转载、合作、联系请豆邮本文首发《电影烂番茄》

 8 ) 值得守护的价值

#我们的星球-第一集#看这些现代尘世美的纪录片有什么意义?

那是给你我一个信念,这个星球上还有东西值得你我去守护。

有了值得守护的东西,日常的生活除了营营役役之外,还有其它超越有限生命的价值。

#我们的星球-第二集#南极的“大草原”:南极洲的冰原之下,与荒芜的冰面相比简直是一个翻转的世界。

冰层下有广阔的“大草原”——藻类植物。

南极磷虾便是靠藻类的供养而大量繁殖,数百亿只活跃在冰封世界的反面。

而磷虾又滋养了企鹅、座头鲸等生命。

令人闻风丧胆的虎鲸群(杀人鲸),如同舰队一样整齐地游弋在南极波涛当中,它们是这片海域顶级猎食者。

单挑的话,即使虎鲸也难以捕获国王企鹅,但群落出动就不一样了,分工出击,水中灵巧的企鹅也难道一劫。

只是,无论南极还是北极,全球温度上升导致冰面在这短短几十年间急速退减,整个冰冻世界的生态都遭受灭顶冲击。

可怕又可能的未来是,我们的子女辈或者都只能从纪录片中才知道原来“我们的星球”曾经如此生命繁荣过……

 9 ) 『One Planet』

我会珍惜每部完整看完的纪录片。

质感伟大。

one planet显露时的震撼感确实无法被翻译投射出,仅此唯一的天地。

是目前看过的BBC自然类纪录片中最喜欢的一部,对比、转变——失衡。

因果在人身上,叩问灵魂的美景与撼动心魄的生命,更强大的是自我拷问的沉默遗留。

螺旋式发展的风把土地龟裂成寸草难生的黑白灰,人类是没有被凝固的盐锁住脚步的幸存者,但停留在干涸、崩裂、残墟的牺牲者,本生同源。

是人类剥夺了更多生命追逐奔跑的未来 ,淘汰适应变化,不意味着速率强行扭转。

如果万物有灵,那么平衡有定。

或许失去海冰的北极熊,跌落数百米岩壁的海象,从斑斓褪色为荒墟的珊瑚,会成为人类的先兆。

过度繁殖的水母在海水投影,竟然像摄魂怪的幽灵,毛骨悚然。

From Deserts to Grasslands, From Grasslands to Deserts. Recover. “是沙漠让海洋变得富饶。

”色彩的画笔其实始终握在手中,火焰孕育生命,潮水催化力量,极与极的存在意味着,重生没有不可能。

切尔诺贝利的结尾太震撼,辐射划出人类两万年无法踏足的废墟禁区,却让自然回归时间空间的森林复苏停憩处。

落点是希望与回归,比起悲愤更令人深省。

 10 ) 《Our Planet》我们的星球

好不容易下载到了去年上映的bbc新纪录片《我们的星球》。

不幸的是,在这个档口,我的眼疾角膜炎再次发作,眼睛(尤其右眼)每天都疼得厉害。

管不了那么多了,再疼也是个看。

于是,两天时间,终于将它观赏完毕。

也过足了眼瘾。

《Our Planet》,又一部bbc力作。

豆瓣评分高达9.8分。

和其他巨作一样,《Our Planet》也是由主创团队历时4年,走遍全球50多个国家各地区,动用600多名工作人员,累计超过3500个拍摄日。

最终,才拍出了这部8集纪录片。

和制作团队付出的巨大心血相比,我的一点小小的眼疾又算得了什么?

解说仍然是我最敬佩的男人——著名的自然博物学家,也被称为“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今年已经95岁高龄的戴维·阿滕伯勒。

戴维·阿滕伯勒和BBC合作了60余年,承包了几十部史诗级自然纪录片的解说。

在英国民意调查中,戴维·阿滕伯勒更是打败贝克汉姆,获得“地球最酷男人”的称号。

十几年来,看戴维·阿滕伯勒解说的bbc纪录片,成了我了解地球、热爱自然的重要窗口。

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太神奇了!

只可惜由于种种现实原因的制约,我只能被生活束缚在广袤地球上这狭小的一隅。

还好有bbc的镜头记录,满足了我强烈的好奇心。

在此衷心感谢各个纪录片的制作团队。

每每观看时,都会让我眼前一亮,三观迅速得到提升。

忘不了片中金领娇鹟为了求偶,竟会跳出那么优美的舞姿!

忘不了小火烈鸟为了躲避天敌,迁徙在盐湖里生存,让天敌都不敢涉足。

但它双脚却被凝固的盐渍禁锢,举步维艰。

海象生存空间不够,被迫爬上悬崖,最终都从几十米高空坠落而亡。

地球的美丽和多样性让我惊叹不已!

我相信,如果面对真实的画面,我不知道还要惊叹成什么样子!

地球是美丽的。

然而这美丽的地球却处处受到人类的威胁。

即使在有生之年我仍看不到这些真实的画面,我也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地球存亡”的参与者。

我爱自己生活的这颗星球。

希望更多人会真正地行动起来:保卫自然,拯救地球。

《我们的星球第一季》短评

拍摄水平毋庸置疑,记录下来每种动物的行为很独特且深刻,展示自然之美,并时刻警醒美将不存。但说教意味有些太苍白,结构性重复让人绝望到麻木,甚至无从去想我还能做些什么除了赶紧毁灭人类;每一集之中的内容较为零散,其间过渡时不时显得生硬。最后一集提到森林的自我修复力时其实我首先想到的是福岛然后是切尔诺贝利,但果然英美制作的必须要提切尔诺贝利吧……

4分钟前
  • 蛋黄鸡翅咸臾酱
  • 还行

切尔诺贝利区域,是大自然对人类最大的讽刺,即使人类灭绝,即使充满辐射,即使那片区域需要2万年才能让人类重新居住,对野生动植物来说,那里却是最美好的家园。这个星球的生态如此美好,人类什么时候才能学会好好珍惜呢?

5分钟前
  • 呵呵好吗
  • 力荐

浮皮潦草

8分钟前
  • Dox
  • 还行

老少都不太喜欢看

13分钟前
  • 小钱
  • 还行

不是太好看

17分钟前
  • momo
  • 还行

一看自然纪录片就总是心潮澎湃

22分钟前
  • Boléro
  • 力荐

奈飞估计要把BBC拍个遍

24分钟前
  • 行走的影碟机
  • 还行

动物世界升级了

26分钟前
  • 愿今朝
  • 还行

有些镜头好搞笑,比如企鹅穿过海象群,紧接着就看到从悬崖上摔下来的海象。2040年就不结冰了?救救我们的星球呀!总之一句话,都是人类的错!

29分钟前
  • 费纸姬
  • 推荐

干货较少,环保讲的太多,这本没什么不好,但不能牺牲片子本身的信息密度与科研创新度,整片就几乎没看到第一次拍到或什么让人意外的新鲜动物行为,况且编排也比较弱。

32分钟前
  • 青稞先生
  • 还行

火烈鸟在海天一色中成为最美的天空之镜,而海象坠崖于无声中炸裂人心,最后出现的一万年不宜居住的切尔诺贝利更是宛若鬼魅。没有人类的自然会更加美好。剪的有点乱,算不上上乘之作。

35分钟前
  • 姬清仪
  • 还行

看的太多了 完全没感觉

39分钟前
  • 暗光
  • 还行

画面好音乐好配音好,内容,呃。

44分钟前
  • 我猫呢
  • 还行

疫情前最后一部大制作,现在补上了

47分钟前
  • 满地
  • 推荐

作为人类,我们真的太自私了。把其他物种逼向绝境,最后也自食其果。

49分钟前
  • YoyoRan
  • 力荐

一样的影像,一样的解说,细微差别的剪辑,换了个名字就成了新记录了?

51分钟前
  • ♚眠空、
  • 较差

不论看多少遍,还是会为大自然的美好而惊叹不已。但其内容浅尝辄止,几无重点。

52分钟前
  • 法号庙平
  • 还行

Our Planet, IMDb Top Rated TV #9. —— 现实世界里很多人连自己的生活烦恼都没能解决,自然环境动物等问题他们平时可能也并不关注不在意,更别说想方设法去保护地球了,所以更重要的是国家或地方机构能出台相关政策或定制相关活动号召更多人来一起保护【我们的星球】。—— Panda的2019年年度剧集:1月《兔子共和国》《弟之夫》;3月《爱,死亡和机器人》《靛蓝色的心情》;4月《非自然死亡》《轻松熊与小薰》;5月《生活大爆炸 第十二季》《我们与恶的距离》;6月《切尔诺贝利》;8月《全裸导演》《大小谎言 第二季》;9月:《魔道祖师 第二季》;10月《致命女人》;11月《瑞克和莫蒂 第四季》《去他*的世界 第二季》《伍六七之最强发型师》;12月《蓝色星球2》《咱们裸熊 第四季》《深夜食堂5》《昨日的美食》《动物狂想曲》《我们的星球》。

56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力荐

我想做一个动物,每天躲避天敌,找吃的,交配,死在某一天,多幸福的一生

57分钟前
  • Lust
  • 还行

最后一集切诺贝利点题:要是人类灭绝了的话,自然很快就会重新蓬勃起来。

1小时前
  • 苏莫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