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大猫

Big Cats,大猫:终极猎食者

主演:博迪·卡维尔

类型:电视地区:英国,美国,法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大猫》剧照

大猫 剧照 NO.1大猫 剧照 NO.2大猫 剧照 NO.3大猫 剧照 NO.4大猫 剧照 NO.5大猫 剧照 NO.6大猫 剧照 NO.13大猫 剧照 NO.14大猫 剧照 NO.15大猫 剧照 NO.16大猫 剧照 NO.17大猫 剧照 NO.18大猫 剧照 NO.19大猫 剧照 NO.20

《大猫》长篇影评

 1 ) 三集根本就不够看!!!

重度猫奴绝对不能错过的纪录片!

BBC这部纪录片让我们见识到了世界上各种各样猫科的面孔。

不只是他们的模样,我们得以一窥他们的生活习性。

录影机取代了我们的眼睛,带着我们探索这些神秘生物的世界。

特别感谢摄影团队以及为保护猫科付出无限努力的每一位,看到他们为拍摄到这些猫咪而激动万分,感动落泪时,真的非常佩服他们的热忱。

希望这部纪录片可以让更多人更加认识这些迷人的生物,让他们可以继续在这蓝色星球上繁衍下去。

 2 ) 尊重生命

(前两集)不知为什么没有那么吸引我😂😂但是拍摄故事真的很有趣,我们看来顺畅细致的画面不知道费了多少心血在里面还有这次的旁白没有这么容易入戏,有点想念爵士老人家不觉得是吸猫……我们保护猫科动物或说big cat ,不是因为可爱,而是因为尊重。

第三集完全的震撼和五星。

对生命的尊重,人类社会发展和自然的平衡是永恒的命题。

我们常生活在钢筋水泥里,享受着加工过的现代文明,不要忘了它们的生存空间。

 3 ) 大猫日记

2019.0721刚看完第七季,讲解员好幽默,会给猫猫们的行为和叫声加上翻译,纪录片有了他们觉得更贴近生活。

花豹、狮子家庭为了生存都竭尽全力,各显本领,捕食的时候觉得好聪明。

当然也有看的着急的时候,粗心的托托他妈经常丢了娃(虽然也知道她独自在天敌堆里带娃已是十分不易),还好求生欲极强的托托都能找到妈妈,可惜最后还是没了థ౪థ花豹贝拉简直是个捕食天才,成功率超高,每次都急得想你赶紧吃点吧,落肚为安,别又让狮子或者啃老的大儿子抢走。

雄狮佩奇那段开小差的情节也是精虫上脑了,怪不得四只母狮子嫌弃的耍闹它。

去刷其他季啦,撸完小猫小狗撸大猫,喵喵喵开心2019.0728第八季 上季失去托托的花豹又迎来了三个新的小生命,看上去带娃技巧提升了不少。

贝拉女王终于不用养活超龄大娃子了,年纪不小了,一个人过多好,别再生了。。

狮子鬣狗等等夹缝中求生存也是不易。

上季勾搭佩奇的母狮子当上了单亲妈妈,还是四个狮娃子的,唉,狮生不易,给自己找了多少麻烦。

 4 ) 被短评字数限制了

三集的节奏非常棒从简单的吸猫到开始思考what if they go extinct?I was amazed and in awe.The driving passion people feel for cats is now their greatest hope for survival......What makes us so complacent?

 5 ) 不为人知的猫科动物世界(英剧速递,big cats)

One family, 40 different faces.They thrive in every landscape...From the frozen north, to the driest deserts.From the most remote, barely exploared places...to the heart of our modern world.These are the cats.——《Big Cats》英剧《Big Cats》(大猫)作品类型:记录片故事概述:猫科动物纪实上映时间:2018年1月11日在英国开播(共3集,已完结)

2018年伊始,BBC为全世界人民献上了第一份“视觉系”饕餮盛宴——“猫科动物”纪录片。

今天,让我们跟随摄影师的镜头,进入“大猫”(老虎、狮子、豹子、山猫...)的世界,去探索那些鲜为人知的“猫性人生”。

I,BBC,最专业的视角,最人性的角度BBC: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的纪录片制作方

专业视角:最高精尖的专业设备(不用再冒着生命危险去捕捉那些惊心动魄的经典瞬间)+最了解猫科动物习性的专业人员(有机会亲近大猫,近距离观察)

人性角度:在不危及(影响)到猫科动物的前提下,进行拍摄;选择合理的时间段,进行拍摄;从大猫的习性入手,自然而然的进行拍摄

II,大猫,神奇的物种、人类的朋友大猫:大型猫科动物,特指那些肉食性、天生的捕猎高手

神奇物种:从极寒之地,到炙热荒漠;从热带雨林,到平原之处;从蛮荒之地,到世界中心,猫科动物的身影随处可见。

小到身居丛林深处的锈斑豹猫,大到旅居大雪弥漫的西伯利亚虎,猫科动物的足迹踏遍四方。

人类朋友:此“朋友”,非彼“朋友”。

尽管人们常说“猫是人类的挚友”,但是当你遇见了“大猫”(大型食肉类猫科动物),彼此能否成为互通友谊的朋友,就有疑问了?!

III,镜头背后的故事三集纪录片近3小时影像历时两年拍摄涉猎大猫逾30余种这一系列数据,真真切切的让每一位观众感受到了BBC制作团队的高度!

(专业、敬业)那一帧帧细腻精致的画面,那一幅幅野性十足的组图,那一组组令人拍手叫绝的影像,无不凝聚着制作团队的汗水与心血。

当观众安坐在电视机前,享受着精彩的“动物世界”时,又有谁能够想起奋战在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摄影、摄像团队,猫科动物专家,野生学家...)?

在此,笔者向所有镜头背后的英雄们说一声“谢谢!

IV,影片背后的暗示《大猫》(2018),不仅仅是一部绝美的动物纪录片,更是一篇隐喻极强的檄文。

①控诉人类对于环境的破坏无止境的开发,毫无节制的索取,迫使地球上越来越多的物种面临着“销声匿迹”(绝种)的窘境,或许若干年后,我们的下一代只能在历史资料中一睹珍惜物种的风采。

②控诉偷猎者的恶行造成“大猫”锐减的又一成因是“偷猎”。

由于极高的医用价值及商业价值,许多不法分子将枪口瞄准了濒临灭绝的“大猫”(尤其是老虎),数年间,曾经称霸一方的王者,现在已经难觅踪迹。

③呼吁保护濒危动物保护地球、保护动物、和谐共存人类不可妄自尊大,将自己置于食物链的顶端,傲视群雄;而是需要放下身段,学会保护其他物种,共建美好生态圈。

这个愿景说来简单,操作起来难度不小,为什么呢?

首先,人心叵测;其次,利益熏心的人太多;再者,众口难调,意见难以一致;最后,生态体系建设,耗资巨大,耗时很长,非一日之功。

任重而道远,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书不尽言,就此搁笔,让我们继续欣赏动物世界。

导演★★★★★(殿堂级水准)旁白★★★★☆(磁性不够,个人还是喜好爵士配音)剧情★★★★★(大气磅礴,人们未曾了解的猫科动物世界)视效★★★★★(完美)音效★★★★★(动静皆宜)推荐度★★★★★(BBC纪录片,不容错过) 更多影评+推荐首发于微信公众号“floyd与helen的旅途集锦”,谢谢

 6 ) 错过这部吸喵神作,你不配做猫奴!

BBC花大价钱告诉你,在喜马拉雅山上吸猫是种怎样的体验?

_腾讯视频人类,总以为自己是这个星球的主人。

但在喵星人看来,这里面一定有什么误会,才能让愚蠢的人类得出如此奇怪的谬论。

正如《人类简史》作者所说: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野生水稻,其实全年忙着引水灌溉、驱鸟除虫的农民让水稻们过上了更加安逸的生活,谁驯服了谁还真的难说。

吸猫一族可能比农民更辛苦。

每天捏着鼻子铲屎,猫粮好过自己的口粮,殚精竭虑的讨好,往往只换来喵星人一个爱理不理的眼神。

现在,你再想想,到底谁才是主人?

老子不猜!

一群英国人告诉你,不用猜了。

他们用数年时间记录下喵星人在地球的生存状态,只为了证明:它们比人类更像是这个星球的主人。

这一论证的全过程,都在《大猫》的纪录三集片(误),三集纪录片中。

在高清无码的画面中,你将会欣赏到遍布世界各地的四十多种喵星人,它们彼此之间,既是如此的相像,又是如此的迥异。

猎豹、美洲狮、西伯利亚虎领衔的喵星人豪华午餐组合,更是可以让猫奴们一次吸个过瘾!

因为多读书看报多学点喵星人知识,真的对未来人生会产生极为关键的影响。

试想,当你辛苦攒下一年工资去非洲旅游,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之时,一头体型巨大的喵星人防不胜防出现在你面前……没看过这部纪录片的只能静静等死。

但凡认真看过此片,你至少可以在遗书中告诉家人:把你当猫粮的凶手不是猎豹也不是金钱豹,而是奔跑时平均速度可达70码的非洲豹。

这样死不知道是否有尊严,但至少显得比较有文化。

除此之外,我们在《大猫》中将见识到最mini的喵星人,生活在斯里兰卡以及印度南部,巴掌大小的它体重不超过一公斤,被称之为锈斑豹猫。

看它在热带丛林中行走捕猎,仿佛Q版的《辛巴历险记》。

还有全世界最苦逼的喵星人,生活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不习惯孤独的非洲狮每次聚餐都采取团购模式,前前后后一拥而上,哪怕它们在心底吟唱着“团结就是力量”,却依然要为此付出血的代价,毕竟面对皮糙肉厚堪称非洲五霸之一的非洲水牛以及长颈鹿,这群高端玩家选的都是“地狱模式”。

相比非洲表亲的自我挑战,远在大洋彼岸的美洲狮在吃饭时选择了“无脑模式”。

看着它们闲庭信步的走到海岸边,面对一脸懵逼的企鹅,与其说是捕猎,不如说它们走进了六十九块钱管饱的自助餐厅,甚至吃不完还可以打包带走。

而在喜马拉雅山脉和雪豹四目相望,无论是说几千米海拔,还是考虑其罕见程度,这大概都是世界上最高端的吸猫方式。

空虚寂寞冷的雪豹,在悬崖峭壁上以及皑皑白雪中孤独行走,一小时随地小便多达二十次,尿频尿急尿不净,难怪他等待多年都找不到一只配偶。

人类常说单身狗,真是日了狗了,你们有考虑过雪豹这种单身喵的心情吗?

之所以推荐《大猫》,是在于猎奇心被本片极大满足的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BBC出品纪录片背后的两个字:专业。

一是专业的设备消除了职业歧视。

《大猫》采用先进的航拍以及跟踪拍摄技术,用全新的视角第一次完美展现了猎豹的捕食全过程,让我们惊叹还有这样的操作。

科技的进步,赋予了动物世界更加真实的面貌,也让野外动物摄影师不再成为保险公司拒绝理赔的高危工种。

二是专业的精神突破了人类极限。

翻山越岭穿过世界上最危险的公路,BBC的摄影师在天寒地冻的山顶苦等数日,只为还原神秘的真相,当雪豹出现的那一刻,导演和摄影师都哭了。

主创团队真挚的泪水以及颤抖的声音,让我们相信,喵星主人的魅力就是如此巨大,巨大到可以让人忘记足以带来死亡的寒冷。

溢美之词都说到这个份上,你还有什么理由拒绝这部高分的纪录片《大猫》呢?

来吧,不管你是不是猫奴,让我们尽情的吸个够吧!

 7 ) 《猫奴修炼手册》

1.狮子是唯一群居的猫科动物,并且很有可能是最聪明的大型猫科。

2.锈斑豹猫是最小的猫科动物,成体只有巴掌大小,视觉能力是人类的六倍。

3.最大的猫科动物是西伯利亚虎(亦称东北虎)。

4.就体重比例而言,美洲虎(亦称美洲豹)的咬合力为猫科中最强,能够咬碎海龟壳、捕杀凯门鳄。

5.豹猫的踝关节可以旋转180度。

6.生存海拔最高的猫科——雪豹。

7.非洲豹会藏匿食物,其幼崽只有不到一半的几率能活过一岁。

8.生活在最南端的猫科动物是美洲狮(PUMA),同时也是美洲分布最广泛的哺乳动物。

9.加拿大猞猁的尾巴非常短,而脚掌非常大,其主要猎物为雪兔。

10.猎豹是陆地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但由于在追捕过程中需要及时转向,它们很少跑到最高时速。

11.渔猫捕鱼也是需要学习和练习的。

12.南非沙漠中也有狮群,它们跋涉的距离是东非草原狮群的两倍以上。

13.短尾猫又称北美山猫,具有猞猁的短尾特点,但脚掌并不大且体型很小。

14.美洲最小的猫科动物是南美林猫,主要分布在智利和阿根廷,会捕食飞蛾。

15.非洲最小的猫科动物是黑足猫,属于夜行动物,由于与家猫的杂交,其血统正在淡化。

16.兔狲能适应严寒、贫瘠的环境,是猫科兔狲属中的唯一物种,其瞳孔为圆形,腹部的毛很长。

17.婆罗洲金猫——神秘而珍贵,资料记载十分有限,濒临灭绝。

18.薮猫拥有猫科动物中最大的耳朵,跳跃高度可达3m。

19.伊比利亚猞猁(亦称西班牙猞猁)是欧洲本土现存最大的猫科动物,同时也是极度濒危动物。

20.保护野生动物,刻不容缓,义不容辞。

 8 ) 出现的一些猫的总结

《大猫S01E01》1.狮子是最特殊的猫科动物,只有它们是群居,可以捕食比它们大很多的猎物,如长颈鹿,非洲野牛的重量是狮子的三倍,对狮子的攻击伤害比其他任何动物都多。

2.锈斑豹猫,体型与手掌一般大,视力比人类强6倍,胡须末端有神经感知微弱气流变化,嗅觉可以分辨10亿种气味,生活在热带雨林。

3.西伯利亚虎4.美洲豹,潘塔纳尔的宽吻凯门鳄成为美洲豹的美食,它们有猫科最好的撕咬能力。

5.长尾虎猫,擅长爬树,生活在南美中美洲的丛林树冠,脚踝可以旋转180°垂直爬树,高空跳跃4米间距的树枝。

6.雪豹,生活海拔最高的猫科动物,长时间到处20次/h喷洒刺鼻尿液传达情感状况寻找伴侣。

7.非洲花豹,非洲最隐蔽的大猫,相比其他猫科它能适应更多变化的环境。

8.美洲狮,生活在最南的猫科,巴塔哥尼亚,南美洲和南极洲交界,麦哲伦企鹅来岸上筑巢的时期会成为食物,筑巢时期过了美洲狮也会离去。

9.加拿大猞猁,隐蔽生活在最北的猫科,北美育空地区-36℃,以白靴兔为食每天一只。

10.猎豹,纳米比亚沙漠,陆地奔跑速度最快的dongw8,但研究表明它并不会经常达到最快速度,爪子拔地可以急转弯,尾巴保持身体直立,加速度比法拉利快,是博尔特的4倍。

11.渔猫,南非雨季湿地,捕鱼,生活在有水草的水塘附近,脚趾间有半蹼,胡须侦测水里鱼的位置距离,皮毛有保温层。

12.狮子,南非纳米布沙漠,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方圆数十里不见地表水,行走距离是东非大草原生活的狮子的两倍,万不得已会吃动物尸体以腐肉为食,捻角羚:罕见沙漠大型羚羊,幼师面临最大威胁来自成年狮子。

《大猫S01E02》13.云豹,印度森林,大爪子攀爬树枝,尾巴保持平衡。

14.狞猫,非洲大草原,15.美洲豹,美洲最大最有力的猫科动物,对光线敏感度是人类6倍,黑暗中可以看到,哥斯达黎加太平洋海岸,下颚强健可咬裂龟壳吃海龟。

16.短尾猫,住在海滩附近,捕食老鼠或其他小型猎物和鸟,加利福尼亚州。

17.孟加拉虎,印度和孟加拉国交界的孙德尔本斯红树林沼泽是世界上最大的红树林沼泽,只有低潮时才会看见,动物们都到岸上觅食,Part2:33种猫科被划为小型猫科动物。

18.南美虎林猫,夜间捕食飞蛾,智力山地,19.豹猫,哥斯达黎加森林最常见的猫科,皮毛易于伪装。

20.非洲野猫,摩洛哥到南非分布最广的猫科动物,21.黑足猫,非洲最小的猫科,低矮灌木丛掩护,体重不足1千克,南非卡鲁沙漠,一晚走30公里寻找猎物,小型猫里最长的记录,命中概率60%,小型猫中最致命的猎手。

22.兔狲(sun一声),蒙古腹地,耳朵长在头两侧偏低的地方,便于它们在草地上保持低姿态移动。

23.非洲薮(sou三声)猫,约翰内斯堡,非洲最大的工业中心,面积相当于一个城镇,水源附近有老鼠吃,有住所,没有大型天敌。

《大猫S01E03》24.猎豹:敏捷是捕猎的关键,加速度很大。

25.狮子:群居动物更聪明,如大象、海豚、实验证明狮子是最聪明的猫科,可以在社交中学习同伴的行为。

26.美洲狮:可以记得对方,放低姿态与经常乐意分享的美洲狮分享食物。

27.非洲薮猫:猫科中最大的耳朵,探索猎物。

28.花豹:全球最聚集的地方,印度孟买,1996-2013有196人受到花豹袭击,花豹进城觅食,吃家畜和狗,过去20年花豹生活范围缩小了40%,猎豹在25个国家灭绝,狮子数量下降一半。

29.老虎,上世纪95%老虎灭绝了,美国圈养的老虎比世界上野生老虎的数量还要多。

30.欧洲野猫:英国唯一原生本地猫。

31.西班牙猞猁:世界上最稀有的猫科,2002年只有100只,育种计划已经实施,近500只猞猁被投入野外。

 9 ) 拍摄是为了了解,了解是为了更好的保护

本以为仅仅只是一个大型吸猫现场,但最后有说到,拍摄这些神秘的猫科动物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它们的状况,只有真正了解了它们才能更好的保护它们。

这大概就是每部纪录片的使命。

每一部制作精良的纪录片背后都有巨大的付出,喜欢看纪录片,也乐意看拍摄纪录片的过程,每一个参与拍摄的工作人员都是英雄。

第一集最后的拍摄花絮是关于雪豹(snow leopard),历经多天Anna(导演)最终看到雪豹的那一刻她哭了,和她一样我也泪目了,就是那种感觉,别人不看好、觉得你像疯子一样,但是自己却明白在收获的那一刻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激动和成就感。

那将是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体验,所有的付出终将有回报,心里不免对自己说,是啊,我也在找这样一份信念让我勇往直前。

其中的一位摄影师即使是处在偏远地方的猫科动物,随着人类的影响数量不断在减少,很怕有一天还没来得及去认识它们就已经消失了。

而在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在为着这些可爱的猫科动物做着自己的努力,第三集中西班牙某育种中心的放归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当看到它们被放生的那一刻,我被感动了,直达内心深处的触动。

在场看到它们自由奔跑的人们都露出了笑容,我就知道对于那些日夜兼程一生投身在这份工作上的人们来说是值得的,那是一份发自内心的热爱。

最后,看看它们的小眼神儿吧,惹人怜

PS:猫科动物的名字真是多种多样呢

 10 ) 豆瓣9.5,吐血安利这部“三集片”,入股绝对不亏

云吸猫,当代年轻人最热衷的娱乐活动之一。

研究表明,每天坚持吸猫能有效提升人体内5-羟色胺和多巴胺,进而缓解压力、助益睡眠,甚至还能预防心脏病和老年痴呆。

毕竟,软萌可爱又傲娇的小猫咪们,又有谁能不爱呢?

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就是一部顶级制作的“云吸猫”素材。

它绝对堪称史上最顶级“猫片”,建议爱猫党都收藏起来,一次吸到爽——大猫导演:Sara Douglas / Nick Easton / Anna Place主演: 博迪·卡维尔类型:纪录片首播: 2018-01-11集数: 3单集片长: 58

这部纪录片只有三集,很适合下饭观看。

豆瓣上超过2万人打分,评分9.5,足以见得观众对它的喜爱。

关于猫咪的纪录片,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了。

比如2018年上映过的《爱猫之城》,带我们领略伊斯坦布尔的居民和猫咪之间的亲密和羁绊。

之前给大家推荐过的《岩合光昭的猫步走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世界各地的猫咪自由生长的身影。

还有在央视播过的《萌宠成长记》,从科普的角度为我们展现一只小猫从出生到成长经历的全过程。

今天要推荐的这部“猫片”,和以往拍摄的“猫片”都不一样。

主创团队走遍全球各地,深入人迹罕至的极端地区,为我们全景式地呈现自然界中鲜为人知的野生猫科动物。

有速度最快的、跳得最远的、身材最娇小的等等……俗话说得好,家猫没有野猫香(大雾)。

片中的每一种野生猫科动物,都能让你在吸猫的同时拓宽对猫科动物的了解,给予你前所未有的“云吸猫”体验。

首先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世界上身材最小的猫咪——锈斑豹猫。

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猫科动物,虽然有一个霸气的名字,但是它们的娇小可能会超出你的想象。

一只成年后的锈斑豹猫,也仅仅只有人类的手掌大小。

看看和丛林里树叶的对比,就能直观感受到它的迷你程度。

虽然体型不大,但是锈斑豹猫的胆子却不小,并且有着极强的好奇心。

值得一提的是,它还是肉食动物,所以每天会穿梭在丛林里捕猎。

在危机四伏的环境里,锈斑豹猫懂得用自己敏锐的感官来探路。

它的视觉比人类强六倍,听力也比人类强,时刻都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锈斑豹猫的嗅觉也十分惊人,能分辨出10亿种不同的气味。

它的胡须根部有丰富的神经,能够感受到空气中最轻微的流动。

正因如此,它在丛林中探险的每一步都能深深地烙印在记忆中。

只要出行一次,就能在脑海里建立起丛林的立体地图,这能帮助它们快速找到回家的路。

如果说锈斑豹猫是“又小又凶”的代表,那么接下来的这种猫科动物则和它截然相反。

它们有着魁梧的身躯,但是却长着一副蠢萌的模样——加拿大猞猁。

加拿大猞猁的生活环境比较特殊,它们常年出现在冰雪覆盖的严寒地区。

得益于厚重的皮毛和带肉垫的大脚,让它们能在寒冷的积雪中繁衍生存。

在科学家和学者的眼中,加拿大猞猁是冰雪世界的“秘密守护者” 。

他们曾花了几年时间在自然界寻找加拿大猞猁,但最终却只能找到了它的脚印。

就算运气好发现了一只,它们也会很快溜走,消失在人类的视野。

近年来,得益于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人们才可以观察到加拿大猞猁的生存状态。

在极端严寒的天气里,雪兔是它们唯一的猎物。

每只加拿大猞猁要保证每天至少捕捉一只雪兔,才能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生存下去。

不仅如此,它们在捕猎时也有技巧——要尽量减少体力消耗。

这是一个十分考验耐心、爆发力和敏锐度的过程,也是它们在寒冷而枯燥的生活里唯一的消遣。

可以发现,捕猎是每一种野生猫科动物都必备的技能。

从幼儿期开始,它们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学习捕猎机巧,并且通常都是和兄弟姐妹一起训练。

在互相追逐、彼此扑咬的过程中,猫科动物的协调性、敏捷性和力量得到逐步提高。

在南亚,有种猫一生都在围着水打转,成为了水中捕猎的小能手——渔猫。

能够在长满水草的池塘里抓到鱼,使得它们足以在这片广袤的湿地上繁衍。

在渔猫长长的外层毛皮下,还有一层短短的隔热毛,就像一件与生俱来的潜水衣。

此外,渔猫的足部还留有部分的蹼,这些生理特征使得它们能良好适应水边生活。

每只渔猫从出生开始,就要学习如何捕鱼。

和大多数猫科动物怕水的天性不同,它们见到水既好奇又兴奋。

长长的胡须能帮助它们探测鱼在浅水里的游动,这有助于判断精确的攻击距离。

“捕鱼小能手”的称号,渔猫绝对当之无愧。

从南亚的雨林来到南非的卡鲁沙漠,这里生活着一种特别的猫科动物——黑足猫。

黑足猫是非洲最小的猫科动物,体重只有1千克,几乎难以被人发现。

除了身材较小之外,黑足猫的特殊之处还在于,它们是一种专在夜间捕猎的猫科动物。

一只黑足猫能一夜行走32公里来寻找食物,这创造了小型猫科动物的最远记录。

每当夜晚降临,就到了黑足猫大显身手的时候。

借助超强的夜视能力和敏锐的听觉能力,任何移动物体都是黑足猫潜在的觅食目标。

它们的捕猎对象十分宽泛,连蚱蜢也不放过,但通常更喜欢沙鼠和鸟。

一旦盯紧了目标,它们的身体可以像弹簧跳跃捕猎。

据科学统计,黑足猫每次捕猎有60%的成功率,所以它们才是整个猫科家族中最致命的猎手。

致命杀手.jpg猫科动物是一种差异极大的族群,有的像老虎、狮子一样巨大凶猛,有的像锈斑豹猫、黑足猫一样较小可爱。

有的喜欢独自行动,而有的则喜欢群居。

在广袤无垠的蒙古草原上,就生活着上万只喜欢群居的猫科动物——兔狲。

草原上裸露的环境,对于兔狲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尤其是在空旷的地方,它们无处可藏,唯一能做的就是尝试融入环境。

有趣的是,兔狲的耳朵在头部侧面,位置低得不同寻常,这能帮助它们保持低调、在捕猎的时候,它们通常会放低重心来观察,就像一块草原上的岩石。

这样的适应能力,可以说是非常强了。

除了上述几种“大猫”之外,这部纪录片中还讲述了雪豹、西伯利亚虎、山猫、薮猫等少见的猫科动物。

从生存环境、到体态特征、再到各自的生活习性,为我们全景式地讲述和科普了关于猫科动物的知识。

虽然品种不同、形态各异,但它们却有着一些共性:天性隐秘、神秘莫测。

在如此难以捉摸的性格之下,却有着或可爱或呆萌的外表,这或许正是人类对它们痴迷的原因吧。

当然,这部纪录片绝不仅仅旨在科普猫科动物的知识。

在一个个让人萌到心颤的画面之外,它也向观众展现了这些猫科动物们愈发恶劣的生存环境。

随着人类人口不断增长,对于自然开采和空间竞争的加剧,它们在全世界的数量正在减少。

你可能无法想象,在今天近一半的野生猫科动物都面临着灭绝的风险。

通过一组数据统计可见一斑:在过去20年里,豹的数量减少了40,猎豹已经在25个国家灭绝。

狮子的数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下跌了近一半。

95%的野生老虎在近几十年里消失了,它们加起来的数量甚至不及美国动物园里的老虎总数。

一个世纪前,数千只伊比利亚猞猁还能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古老森林里漫步。

到到了2002年,它们的数量只剩不到100只 ,也成为了地球上已知最濒临灭绝的猫科动物……

喜马拉雅山上的雪豹作为自然界中的顶级捕食者,猫科动物几乎征服了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但与此同时,他们也需要大量的生长空间和不被侵扰的自然环境。

别忘了,这些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大猫”们,可以是被人类豢养起来的宠物。

但更重要的,它们也是这颗星球上独一无二的地球公民。

*本文作者:阿怪

《大猫》短评

锈斑豹猫真滴萌,居然只有手掌大,剧照萌到可以做桌面!

6分钟前
  • 纠结咪
  • 还行

看得我高潮了好几次,狮子老虎美洲狮猞猁和雪豹,特别是看到雪豹伸懒腰的时候,我死了。

7分钟前
  • .
  • 力荐

看到好多没见过的猫科,但实在不欣赏在它们挂项圈,打耳钉的行为。

12分钟前
  • 穗尔Sybil
  • 推荐

可爱。

17分钟前
  • 郭七七
  • 力荐

BBC真让人感动,他们不断地不断地拍摄野生动物,这些纪录片已经形成一个独特的文体,充满生命力,使人类不再孤独。

18分钟前
  • 老晃
  • 力荐

画面很好看,信息很少,过于跳跃。有一种感觉,近年来的纪录片越来越没劲了。

20分钟前
  • Ⅽ∆ΙΝ
  • 还行

限时作业内容其实不太够(或者说要表现猫族本身题目太大了),节奏剪辑很平庸,

24分钟前
  • Wednesday
  • 还行

2.26 第三集到底想干啥

26分钟前
  • arlmy
  • 较差

一本满足

30分钟前
  • 力荐

本来以为是介绍大型猫科动物的生存现状,结果大猫原来是指整个庞大的猫科动物家族。除了常见的狮子、老虎、美洲豹、猎豹等经常看到的猫科动物之外,这次介绍的美洲狮、薮猫、黑足猫、雪豹等猫科动物也是很难得一见的,更别说看到美洲狮捕企鹅,美洲豹吃海龟这样难得的画面了,可以说非常用心的在制作。

34分钟前
  • Ron Chan
  • 推荐

唯有震撼与感动 不可名状

36分钟前
  • Red
  • 力荐

对这些猫科动物进行一个一个的罗列,介绍,看完我很难想起具体的品种。流水账的介绍似乎不是纪录片的最好表达方式,哪怕在整体上有个逻辑顺序。

40分钟前
  • sgrl
  • 较差

重复画面和内容太多了。喜欢黑足猫,可爱。

44分钟前
  • 搕𢶍
  • 还行

撸猫人士有福了。

45分钟前
  • 茜红柿炒蛋
  • 力荐

几乎没有故事性?每种猫科只有很短的一个片段。只靠萌撑起来。

50分钟前
  • 罗小尘
  • 还行

因为第一集的精彩 在等第二集时候连看了好几部别的关于大猫的纪录片 回来再看第二集第三集时候 就模糊了 特别是第三集

51分钟前
  • 丁大屁股
  • 还行

感谢兔荪的拍摄团队!但是该说不说,节奏和剪辑稀碎

54分钟前
  • irie
  • 还行

讲解了各类猫科动物 从雪山到林地 从湿地到非洲工厂 cats可以适应各种环境 但人类活动对他们的影响是巨大的 比如野生虎很可能会灭绝 Highlights: E1: 孤独的喜马拉雅雪豹 配上清冷的男声解说 很感人 E3: 环境保护组织成员在孟买开展awareness program 旨在减少花豹与人类的冲突

59分钟前
  • 冬叶
  • 力荐

我都要跪舔腾讯视频的杜比模式了,太清晰了,就像在我眼前捕食一样。终于知道啥叫舔屏了!

60分钟前
  • 蜡笔
  • 力荐

兔兔那么可爱 为什么要吃兔兔~

1小时前
  • Schrodinger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