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波拉特

Borat: Cultural Learnings of America for Make Benefit Glorious Nation of Kazakhstan,波拉特:为了建设伟大的祖国哈萨克斯坦而学习美国文化,波叔出城:哈萨克乡下佬去美国

主演:萨莎·拜伦·科恩,肯·戴维蒂安,路奈尔·坎贝尔,帕米拉·安德森,简·帕雷特,鲍勃·巴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英国语言:英语,罗马尼亚语,希伯来语,波兰语,亚美尼亚语年份:2006

《波拉特》剧照

波拉特 剧照 NO.1波拉特 剧照 NO.2波拉特 剧照 NO.3波拉特 剧照 NO.4波拉特 剧照 NO.5波拉特 剧照 NO.6波拉特 剧照 NO.13波拉特 剧照 NO.14波拉特 剧照 NO.15波拉特 剧照 NO.16波拉特 剧照 NO.17波拉特 剧照 NO.18波拉特 剧照 NO.19波拉特 剧照 NO.20

《波拉特》剧情介绍

波拉特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电影用讽刺癫狂的手段,展现了哈萨克主播波拉特(萨莎·拜伦·科恩 Sacha Baron Cohen 饰)到美国的一场“文化之旅”。波拉特在哈萨克国内是个排名第六的主持人,擅长用粗俗搞笑的桥段吸引观众眼球。他的家人也有点儿“怪”,妹妹还获得“风尘小姐”的第四名。 就是这样一个主持人,被派去了美国进行文化学习,并拍回来一部纪录片。波拉特和制片人在人们的欢送下来到了光怪陆离的美国。他开始学习美国的礼仪,接触美国的文化,然而却处处碰壁,处处闹出笑话。这天波拉特在电视上看到心中的美丽女神,心驰神往,甚至忘记了此行任务……能否学成归国,对于乐不思蜀的波拉特还是未知数呢。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与神对话虫师女王的法医学~尸活师~3绑架X计划流星蝴蝶剑因为我喜欢你拉斯维加斯第一季钢琴刘老根2北极大冒险渔夫行动长路归家假面骑士平成世代FOREVER麦莉的后院现场厨子戏子痞子狄仁杰之幽兵借路疯狂父母异形庇护所第四季极地恶灵第二季腊肠狗海洋之城X射线营地再见南屏晚钟名声大噪第二季武林怪兽穿透屋顶的HighKick国民死刑投票逼上梁山德令哈之夜王的男人

《波拉特》长篇影评

 1 ) 似乎没有人提到库斯图里卡

这个电影里很有趣的一点是,里面用了大量库斯图里卡电影里的音乐,有地下,有流浪人之歌,好像有亚利桑那梦来着,有没有黑猫白猫忘了。

之前拍哈萨克斯坦的那些非常的库斯图里卡,到处牲口在跑,大胖子,破轿车,大胡子……美国人当然不了解哈萨克斯坦,了解哈萨克斯坦做什么啊,他们知道的只是,那边有一个东方国家,和老毛子有一腿,那么电影中用库斯图里卡来表现就对了,反正我们又不是真的在说哈萨克斯坦,我们是在说美国么,我们不就是在说自己无知么

 2 ) 土鳖的鞋

后现代涉及解构,如我们制作一双解构的鞋,就要将原型的鞋拆解成各个部分,将它罗列在形式的桌面上,一字排开。

制鞋的匠人选定所要拼贴的部位,他抓取,然后把拆下来部件放在鞋楦上,这个部件在电影里叫作影像——连续性的剪辑。

鞋匠将制成的鞋的部件贴在鞋楦上面,鞋的内延变成外延,本身属于鞋垫的部位来到了鞋底,属于另一双鞋的标志来到了这一双鞋,裙子上的标识被放到了跑步鞋上。

这里表明了拼贴所共有的两个特点,形式混用和功能颠倒。

裙子与鞋实现了形式结合,鞋底和鞋垫的倒置则是功能逆反,不过一旦质被放在了位置上,就不管质料的性质了,甭管最终的效果怎么样。

《波拉特》就是一部后现代性质的拼贴电影,电影的故事十分简单,以至于可以称作弱智。

哈萨克斯坦国家电视台的主持人波拉特受哈萨克斯坦国家信息部的委托前去美国学习“先进文化”,波拉特老土且保守,他坚信即使已经让他脱下裤子的接受拳交的男同性恋者依然只是友善地想要对他进行身体访问。

他的美国文化寻根之旅的路上笑料不断,波拉特在宾馆电视上(电视是媒介)发觉了自己一生的爱人,一位电视色情女星——寻找女友成了波拉特本次文化访问的终极目标。

闹剧不断,丑态百出,影片充满了所有的尴尬,所有观众在日常生活都难以被触及的尴尬,它的喜剧笑料源自冒犯,这本是美国极力推崇的新教伦理幽默。

可它冒犯过头了,因为它的冒犯性出自于一个乡下土鳖的纯粹认知,这个土鳖真的认为事情是这么运行的。

而这些尴尬引起了混乱,而混乱则是一种常态。

哈萨克斯坦的波拉特引发了美国的美国人的理性尴尬,美国人的逻辑在于——你来到我的country,就要遵守我的country的风俗,但是我的country是包容的国度,自然我们要接受巨大的文化差异(a big cultural vast)。

而波拉特就是秉着这种包容性疯狂解构美国人的价值观,他是来自中东的圣战士,不断侵袭美国人的原则。

他通过不断冒犯,不断地礼貌性的质问,将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社会的价值和意识形态,放在炉子上烘烤,将他们的价值观的体系烘干,以晒出那最后的壳,保守主义的开放式结构。

这里我们只讲到了鞋的外形、我们穿上了鞋以后所带给我们的鞋感,我们以及穿着新鞋走在大路上的感觉。

接下来我们要细讲一下制鞋的过程,本片首先涉及纬度的拼贴,《波拉特》中,只有波拉特以及其随行的主任是演的,而大多场景都是真实的,被冒犯的人都是真实的,而那些尴尬的情境也是真实的。

“波拉特”是一台意识形态摄影机,他将自己的节奏和内容混入到异域文化中,演员萨沙拜伦科恩扮演波拉特,他混入哈萨克斯坦,混入当地民众之中,摄制组诱骗当地居民参与拍摄。

异域与本土之间的“演员”的反应也很不一样,哈萨克斯坦的民众在摄影机镜头前,有人试图表达对妻子的强烈之爱,强吻妻子。

有人试图表达自己的舞动韵律,和波拉特一同跳着迪斯科。

而在本土的美国,人们对镜头有着“避之不及”,他们生怕自己被拖入了什么镜头陷阱,被什么不明所以的骗子剪辑进一个恶搞影像。

有人躲闪波拉特,起跑逃离镜头的引力,那速度堪比博尔特,他不惜以逃离镜头而展现自己的体力极限,他/她为了掩盖自己的隐私,他/她将自己的步调提快,然而这肯定会打乱他们平常步行的节奏。

通过这种侵犯,波拉特作为一个侵略者,本着国际主义的大旗,大张旗鼓地拖着自己的意识形态机器在美国的东西部游荡,他拍摄种族歧视,拍摄女权主义,拍摄美国式的幽默,也拍摄美国式的冒犯,拍摄美国人在斗牛场所里恬不知耻地支持阿富汗战争,支持美国总统吸干阿富汗人民一千年以后的“血”。

然而波拉特享受着影像的外交豁免权,当他作为影像的人物,作为虚构的真实,冒犯的喜剧性让人难以指责波拉特。

当他作为哈萨克斯坦人,作为第三世界的友好访问人士,对波拉特的指责就是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指责,是后殖民视角的高傲,是一种非人类平等主义的蔑视。

波拉特在扛着高扬的豁免旗帜,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在冒犯性的前沿,扫射着一切这人间的怪现象。

他犹如电影中的那头熊,他被放置在后现代的怪位上,当熊从车厢里探出了头自然的,他把美利坚的小孩子吓得转头就跑,犹如《凝固汽油弹女孩》中的女孩潘金福,美利坚以及所有的虚伪的价值观在熊的惊吼中向后奔跑,跑到了后现代的位置。

而此时,人们已经不管什么鞋了,大家都活着逃命去了,谁还在乎鞋。

也许只有波拉特了,他傻乎乎地跟在人们的身后,疑问得喊到:“Who the shoes are,if no one don't,i will give it to my incest whore sister.”

 3 ) 塑料假胸

很喜欢的片子,模仿纪实的采访录象,粗糙,生砾,用最恶心的新鲜粪便,肥大裸体,下流粗俗和A级色情,硬生生的强奸了美国主流文化,在采访政府要员和上流社会的时候,一句未谈政治,却不着痕迹的镖镖打中美国政治的要害。

什么叫做现成的痒痒肉儿放在那里,就是不挠,虚晃一枪的背后必然会是浸了毒药的暗箭伤人。

这种表面低级弱智般搞笑,实际内藏深意的不装B的电影,还有去年看的“春田花花同学会”,而这个片子更激进,更歇斯底里,更破罐子破摔,更充满了颠覆狂的创造力。

其强烈的叛逆强度相当于“我枪杀了安迪沃霍尔”,就象我第一次抽烟所带来的震撼和冲撞,和把事情意外搞砸的突然兴奋。

而“二楼传来的歌声”那种配了歌剧的前卫电影,则显得过分趣味精致和知识分子化了,韩国那些假惺惺的温情片,那些一定要谈论到乱伦、凶杀、依靠激烈感情冲突里表演的片子,如何跟它相比呢?

很想搞到全本台词,里面精彩片段不胜枚举,太多经典段落。

正话反说和反话正说被活学活用,“才怪”作为一个关键词,而不是一个要抖的包袱,没有一处不颠倒,成为了这个电影基本的方法论。

快到结尾时,他终于说了一句稍微严肃点老实点的,暴漏性很强的话“我在美国学到了什么?

如果你追求一个梦想,特别是有塑料假胸的人,你会错过眼前真正的美丽。

”又看了《汽车总动员》,主题词“朋友们”,马奎恩梦想追求到的“活塞杯”原来只不过是只空杯子。

我开始怀念那些身边的小伙伴了,“塑料假胸”,是个多么形象的比喻啊。

 4 ) 一时兴起,用古体诗体重译了片尾的“国歌”

其实灵感来自安重根临刑前作的汉诗…Kazakhstan greatest country in the world.哈萨克斯坦兮 天下无双All other countries are run by little girls.蕞尔番邦兮 非嗲即娘Kazakhstan number one exporter of potassium.钾肥出口兮 绝世产量Other countries have inferior potassium.彼金坷垃兮 难登大堂Kazakhstan home of Tinshein swimming pool.哈萨克斯坦兮 泳池飘香It’s length thirty meter and width six meter.纵经十丈兮 横经二丈Filtration system a marvel to behold.除污滤嘴兮 第九奇迹It remove 80 percent of human solid waste.粪去什八兮 碧波荡漾Kazakhstan, Kazakhstan you very nice place.哈萨克斯坦兮 乐土安邦From Plains of Tarashek to Norther fence of Jewtown.塔氏平原兮 犹太北墙Kazakhstan friend of all except Uzbekistan.四海昆仲兮 乌兹除外They very nosey people with bone in their brain.彼大鼻头兮 脑袋泡汤Kazakhstan industry best in the world.哈萨克斯坦兮 工业最强We invented toffee and trouser belt.太妃吾造兮 裤带我创Kazakhstan’s prostitutes cleanest in the region.风尘艳女兮 质本洁来Except of course Turkmenistan’s非如土库曼兮 名媛暗娼Kazakhstan, Kazakhstan you very nice place.哈萨克斯坦兮 乐土安邦From Plains of Tarashek to Norther fence of Jewtown.塔氏平原兮 犹太北墙Come grasp the mighty penis of our leader.领袖巨根兮 岂可撒手From junction with the testes to tip of its face!从头至尾兮 舔蛋无妨!

 5 ) Borat:嘲讽美国

今年在欧美掀起狂潮的,竟是由英国喜剧演员萨沙·伯龙·科恩(Sacha Baron Cohen)所饰演的虚构的哈萨克斯坦电视主播Borat。

在YouTube上搜索一下,可以找到许多电视中的搞笑片段。

《时代》周刊还特别写了一篇文章,赶在电影上映之前探讨Borat笑声之后的意义,似乎值得深谈。

Borat看似是在嘲笑哈萨克斯坦,一个大多数西方人都从未听说过、更遑论到过的国家。

哈萨克斯坦似乎是世界上许许多多落后国家的代表,在这里生活条件落后,汽车不靠引擎而靠牛来做动力,女性不被尊重没有性自主,犹太人还在遭受压迫与歧视;这里的人们有着奇怪的口音,还有不寻常的爱好,例如猎狗和在河边晒太阳。

难怪连哈萨克斯坦政府都坐不住了,花钱在纽约时报买下整版广告,宣传自己国家的正面形象。

然而Borat是为了嘲笑哈萨克斯坦吗?

Borat的美国之旅,也许更想嘲讽的,正是今天美国的主流文化。

这里的人奉行政治正确,虽为自由的国度,说话却要小心谨慎,避免得罪各种少数族群;然而在这种谨慎的外表却只能掩盖而无法消除种族的隔阂,社会的分裂。

没有一个美国人敢公开喊出反犹太人的口号,但反犹的情绪并没有消失,一旦一个(装作)不懂社会潜规则的哈萨克斯坦人公开亮出“杀死所有犹太人”的立场,却会有人跟着响应(当然,Cohen自己也有犹太血统)。

另一方面,这种害怕刺伤他人的掩饰有时又是如此的可笑,以至于人们都丧失了基本的判断能力:无论Borat做出如何疯狂的举动,都很少有人会怀疑这一切根本就是一场闹剧——这也许部分应归咎于美国大众对不同文化了解的缺乏;正因为不了解哈萨克斯坦,才不敢戳破皇帝新衣的儿戏。

Borat的好笑,也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言,在于他的不自我设限,任何敏感的话题,从女权主义到种族主义到正面评论他人的容貌和穿着,都可以被当作笑料,也让观众在笑声中,尝到一丝无奈的讽刺。

 6 ) Borat-分不出小丑的闹剧

2007年2月16日Borat,全名是:“Borat: Cultural Learnings of America for Make Benefit Glorious Nation of Kazakhstan”,很长的名字,长得另类,内容更另类。

美国的恶搞电影看得很多,政治讽刺类的也有一些,但是把恶搞搞得如此有深度,把讽刺做得如此透彻得,至今为止,我只看过这一部。

和它相比,以前看过的那些文艺恶搞片简直就是在“隔靴骚痒”。

片子的中文介绍很多,有兴趣得可以自己去查看一下,但是英语不成问题的朋友最好还是去搜一些英文方面的介绍,那些花絮部分实在可以给人太多的surprise。

男主角是美国知名的脱口秀主持人,也是因为脱口秀涉及的政治话题过于敏感,主持风格过于尖酸而辈受争议的主持人,也许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英国上下他的节目会好评如潮,并且连英国女王都被吸引而成为他的粉丝了。

毕竟,在英国谈论政治就像谈论天气一样已经成为一种传统,这一点从歌星影星接受采访时都会大讲特讲政治问题上就不难体会出来。

那个知名的脱口秀我没有看过,但是看完整部影片之后,我对男主角科恩的整体上的感觉就是“丰富”二字。

很难想像这个人的脑子里究竟装了多少东西,可以做到这样的一针见血却又是如此地雅俗共赏。

堆砌成山的脏字全然没有降低影片丝毫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有人说这部电影吸引了奥斯卡的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它抓住了极对美国影评人协会口味的“文化冲突”(这一点上,《断背山》被《Crash》撞倒就是明证),但我仍然愿意相信美国影评人协会不会如此地肤浅,他们当年可以一针见血又不失礼貌地指出《无极》特效上的投资应该多分些在剧本上,那么如今当他们接受《Borat》时绝不会仅仅只是被所谓的“文化冲突”二字所吸引。

电影的拍摄手法用一句话很难概括,我个人的感觉它就像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整人型真人秀,虽然有些词不达意,但一时间也想不到更好的形容。

科恩带着自己的拍摄班子,一行8人(8人啊!

),以美国洲际间的强制性法律条款差异为切入点,乔装成片中的“Borat”,说着蹩脚的,语意混乱的英语,在洲际间掀起阵阵文化冲突的小旋风。

可以说,整个影片的拍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戏剧。

8个人的身份不再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公民,他们扮演着来自哈萨克斯坦国家电视台的记者,打着拍摄纪录片的旗号,从纽约穿越到加洲,一路采访下来,居然骗过了许许多多的美国人。

谁又能保证自己在街头或是餐饮旅店等处接受来自哈萨克斯坦的记者“Borat”采访时,丝毫也没有嘲讽亦或是兴灾乐祸的心态呢?

而在下一秒,当你知悉真相,你才明白,自己不过是科恩的讽刺闹剧中一个荒诞的小丑,当你在笑着Borat之时,对方却正在一旁一脸痴傻却无比精明地一眼瞥到你内心深处的嘲笑,光线暗去,你看不到他脸上的冷笑是多么地讽刺。

梁晓声在某篇文章里提到生活时说,生活无非就是让别人笑笑再笑笑别人,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也是科恩想向大众转达的某种信息之一。

如果是的话,那么他做得实在是成功得近乎完美。

科恩的表演已经超越了镜头和屏幕,我实在很难想像他在骗过大众之前是不是早就已经先骗过了自己,才会在镜头前表现得如此完美,让人即使在看过之后,即使在知道本故事纯属虚构之后,仍无法不去置疑Borat是否确有其人。

身为犹太人的他,在影片中所扮演的却恰恰是极度痛恨犹太人的哈萨克人,这种加诸于本我和另一个虚构的自我身上的讽刺似乎就是有意在告诉观众这部影片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基调在进行。

当他去向人请教美国式幽默时,对方告诉他,有一种最通用的幽默是,你要先设定一系列铺垫,让听笑话的人把下面要发生的都当成是真的,然后在谜底揭开的那一刻,幽默的效果就达到了。

这分明不就是在暗示着这部电影吗?

情节在脑中回顾到这里时,我忍不住在心里笑了起来,嘿这家伙,就边美国人最引以为毫的幽默感都要拿来反讽一番!

你在这部讽刺电影前笑了,你被讽刺,你说它不好笑,你更被讽刺。

实在是高明!

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如果你不是很在意那些挑战人的容忍程度的脏话的话,你会发现很多话说明得其实都是另一层意思。

我眼中最经典的桥段是马术会那场戏。

那场戏的所谓“群众演员”和之前的很多一样,都全然不知自己正在参与一部美国最讽刺的电影之一的拍摄,自己的每一分表情和情绪的变化都已经被摄入了镜头之中。

当科恩站在马术场中央以一个哈萨克人的身份诅咒着伊拉克人的时候,周围观众的反应,每一个欢呼,每一分表情的变化,都被摄影机捕捉得恰到好处,精准到仿佛这一切完全都不出他的算计一样。

随后当他以美国国歌的曲调唱着哈萨克的国歌来表示对美国的支持时,整个影片的政治讽刺效果达到了高潮。

据说,马术会的拍摄结束后,摄制组的器材车被不知情的愤怒群众困在当场几个小时无法离开。

需要在此处加个标注的是,布什的政策支持据说在该洲支持率很高。

好奇的我甚至还查了一下科恩那个脱口秀节目的介绍,在反种族主义、同性恋、伊拉克问题还有女权问题上,似乎都有涉及。

如此看来,这部电影可否被看作一个expansion版的DaAliGShow(科恩节目的名字)呢?

而这次,通过大银幕,科恩把自己的主张,甚至说把自己的某种个性化标签,传播到了国际。

而作为观众的我们,在我们观看并不可抵制地哈哈大笑的同时,我们也甚至在毫无觉察的情况下被卷入了这场闹剧之中。

可是,这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毕竟,生活,无非就是自己让别人笑笑再自己笑笑别人罢了。

 7 ) 文明国奇遇记

波拉特和母鸡的文明国奇遇记于是1贫民窟里热烈的告别仪式之后,波拉特带着母鸡上路了。

说是说,为了建设伟大祖国哈萨克斯坦而去美国学习,结果却要从用马桶和西餐礼仪开始学起,愚钝地学习幽默语法,固执地追问女权主义的真相……波拉特真的很好学,在街边,向滑板黑人小孩子讨教如何穿得像大歌星,结果,露着大半条内裤,被赶出了酒店;在正经餐会的空隙迫不及待地拨打报纸角落的应召电话,结果,来了一个露着大半个胸的黑人妓女,被请出了餐会;在半夜,被请进热情好客的人家,却因此落入犹太女巫的陷阱、看到蟑螂作法,洒了大把钞票最终落荒而逃……这一切并没有教会他什么,直到心目中的女神出现在电视机里、在花花绿绿的杂志上,他仿佛才知道人生和美国的意义是什么,甚至为了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性感女郎和制片人裸身肉搏一场,以至于两人分道扬镳,他被抛弃,成了在异国他乡的流浪者。

直到他亲眼看到录像带中的性感女神在游船上的表演,美梦这才破灭。

旅行重新回到应该有的路线,他带着新老婆、IPOD和同性恋者用的工具假手,回到了贫民窟。

万民同乐。

哈萨克斯坦因此更像美国了。

Happy Ending。

3因为他在文明大国旅行,所以,旅行中的波拉特才是个地地道道的哈萨克斯坦男人。

仿造这样的思路,你会发现,旅行中的我们才是地地道道的我们。

就好比说,在西藏,我们是地地道道的汉族人,没有信仰。

错误的喝一口酥油茶,其后果会不会比在马桶里洗脸要好一点呢?

文明是经不起错位的。

就好像马桶是不能用来洗脸的。

哪怕是文明的潜规则,也经不起错位。

就好像痴情汉绝不能爱上人尽可夫的艳舞女郎,美国国歌只能用来歌颂伟大而独一无二的美国,屁股和内裤不是不能暴露在星级酒店里,但你不应该穿老土的西装来做这件事。

2不过,这不是纪录片。

波拉特当然不是哈萨克斯坦人。

哈萨克斯坦当然也不是那个贫民窟的模样。

不过,你千万不要打开它的官方网页,因为里边都是宣传哈萨克斯坦的内容,包括哈萨克斯坦国内的情况介绍,外交活动报道,甚至还有哈萨克斯坦的天气预报。

波拉特和哈萨克领导人的合影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你知道的,伟大的Photoshop和电影特技已足够建造魔戒三界,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国家、小人物又何足挂齿?!

3关于这个电影,全世界影迷分两种,一种是因为看到波拉特而狂笑,另一种是怎么也笑不出来。

也不排除一名观者兼容两者的情况。

第一种人的条件反射性能非常好,哈萨克斯塔究竟是个怎样的国家,这不重要。

穷人在美国大街上大解、逢人就要亲吻、在马桶里洗脸、犹太人还会让一部分地球人莫名其妙、又极端固执地感到可怕;狗熊的威慑力大过手枪……这一切已足够让人大笑一通,带着长在DNA中的优越感。

这部电影的创作人并不打算羞辱少数民族,只想告诉美国人,他们是多么看重自己的文明。

而他们的文明,和全世界各种各样的文明比起来,并不见得就不古怪。

瞧瞧毫无美感的女权主义者,瞧瞧神经病般的宗教集会,瞧瞧吧。

第二种人的良心甚好,很可能羞耻感也很强,对于片中屎尿屁的夸张尤其愤愤然,觉得不上档次。

其实,波拉特爱漂亮女人,像个男人;爱自家的母鸡,像个农夫。

耻笑他就好像在耻笑一部分人类。

波拉特对文明的错位接纳,完全就如同哈哈镜,照出一本正经的大文明那骨子里的荒谬感。

不笑的人,或许是过分严肃、或许是过分正经,但无论如何,可以说是过分文明了。

 8 ) 第一次坐在电影院台阶上看完一部电影

当时上映的时候,整个美国都火热了。

电影院N场爆满。

我坐在走人的楼梯过道上看完了这一步电影。

虽然笑得差点喘不过气来,但回头知道自己笑得不是那个喜欢Anderson的可爱傻男人,而是我居住了10年的美国。

美国就TMD是一个流氓。

活生生把一个纯朴的Borat弱小的心灵一次次蹂躏。

他经过被判,他经过挫折,他甚至经过失恋和被嘲笑,但对于一个来自小地方的人来说,这些都是他最牛X的经历。

就像有人坐在北京后海的酒吧里嘲笑来京务工的人们一样,他们何尝不是由纯朴变为圆滑,也是因为这个社会对他的诋毁和侮辱,他们无奈的成为了人人害怕的年前抢钱党或者飞车抢包党。

唯一觉得的欣慰的是,美国还算是一个幽默的民族,他们把真的,假的,假的真的都拿出来嘲笑一番,当然肯定是笑别人再抽自己。

值得敬佩。

Borat是我去年看过最好的一部戏,哥们那一大白屁股我至今还没忘。

当最纯朴的人遇到最发达的社会,注定是一个蜕变的悲剧,当然,导演是按照喜剧来编排的。

人家哈萨克人也有提议说这部片子侮辱他们的民族的,但只是少数。

并不像我们中国人动不动就把民族自尊拿出来,一会说广告辱华了,一会说谁的话怎么了,就连发哥演一个新加坡海盗都被扣上无耻的“辱华”帽子。

网民成千上万的嚷嚷,民族自尊心不是嚷出来的,是把自己最不文明的东西拿出来,还敢展示给别人看,自己却觉特光彩的那种。

比如说,我们中国的小鞋,男人的长辫子,独生子女制度都是我在国外被问过千万遍的话题,我并不觉得提问的人辱华,是因为他不了解。

你说了咱的国情人家不就了解了么。

别那么害怕那自己家那点破事儿出来抖,抖一抖没坏处,发霉的虫子都出来了,最怕的就是不抖,藏着,让人给揪出来脸上挂不住还跟人家无理取闹吵架。

电影触及了我们XX总局一碰就炸的同性恋、政治、男女关系、女权主义等等你能想到一切肯定会遭封杀的话题。

这不,片子除了PP上马赛克了一下也没怎么处理了。

这叫尊重导演,尊重花钱买票看得我!!

我的话讲完了,偏题。

Borat无敌!

 9 ) 最让我震惊的是本片下面的影评

这是一部非常好的影片,以极其荒诞、低俗、恶心的方式反映着两种极端文化类型的反差。

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认知失调,两类不同的认知是不可能被调和的,在双方的眼里,对方都是魔鬼的化身。

但也同样,双方(或者双方中的某一团体)都会觉得对方可爱。

用肤浅对抗深刻,肤浅必胜;用良知对抗虚伪,良知必胜。

我不了解这部电影的背景,于是也看了看其他人的评论,真是让我震惊,大跌眼镜。

一众人以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高姿态,随意评判别人的理解。

把虚伪无耻称为良心,把道德理性称为文化输出,不管是不是好的坏的,一并把自己当成上帝,俯瞰众生。

高高在上的教育别人要开得起玩笑,不要有那么强的民族自尊。

我很奇怪,你们这些人明明在现实中锱铢必较,明明一直想成为韦小宝但不得而耿耿于怀,为什么到了这里立刻换了一副嘴脸,变得道德优越,变得清明澄澈?

甚至还有说什么自由包容的,让波拉克把他做的所有事情都去你家做一遍,你还自由包容吗?

这个片子让我看到了那么多虚伪自私、自命清高、无知无耻的豆瓣评论者。

学了一点三脚猫的名词就来邯郸学步,你们来看这部片子真是浪费。

好的电影,是能够让真诚的人看到不一样的东西,让无知无耻的人展出自己的清高虚伪。

这部片子完全能达到了这个水平,非常推荐。

当然,肯定有人会说我就是那个清高虚伪的人。

我也承认,我与你们最大的不同,就是你们只会呈口舌之快,凡是与你们不同的言论都是蠢,凡事不过脑子就骂。

在现实中,你们依然是那个唯唯诺诺,把自己当上帝的无耻之人。

 10 ) 我很激动

什么叫文明,什么叫文化,什么叫涵养,统统是人类定义之下的屎尿屁。

哈萨克斯坦其实只是个马甲,关键在于美国自认为自己是世界文化的中心,象征着当代文明的最高点,公民涵养也是无可厚非的No.1波拉特象征着纯朴直爽,象征着谦虚好学,象征着忠贞不渝。

波拉特因为认为女人没有权利对性进行选择,被陪驾说教一番,可后来遇上的那几个年轻人证明谁不渴望有个女人作为奴隶,是啊谁不渴望啊。

波拉特对恐怖分子毫无保留的痛恨支持着美国的反恐战争恰恰描述出美国在这个问题处理上的手腕化,目的化,把为民除坏做成了蓄意破坏,再通过马歇尔计划二代满足美国贪婪的胃口。

对于同性恋的话题,从事后那个牛仔经理的上诉更揭露了美国人表里不一的行为准则,虚伪!!

波拉特讲究干净,他洗脸,洗衣服,只是不懂得如何冲马桶。

当他捧着那口袋屎的时候,其实是抱着一颗“不要乱来,不要把别人家弄脏,要按这家主人的方式处理,我要学习不同于自己国家的方式”的谦虚谨慎好学的心态,只是被那些“高贵”的人们,认为恶心。

其实放眼美国这几年在各个战场上的作为,哪不是脱了裤子拉,穿上裤子走啊。

别看他满嘴世俗眼里的污言秽语,其实他很专一的,他虽然对Pamela Anderson一见钟情,可他也害怕自己的老婆会把自己的小弟弟咔嚓。

当他听说老婆死之后才又非常之勇敢的为爱付出。

虽然他的爱过于放肆,过于幻想,过于泛滥但也总比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的“绅士”们要对爱情更懂得正视吧。

他的行为种种好笑,只不过人类站在所谓的高处,如果把看做一面镜子,就会发现被笑的是自己,是自己的言不由衷,是自己的表里不一,是自己的贪得无厌,是自己的朝三暮四,是自己的以貌取人。

所以我崇拜波拉特,我希望回归那片纯朴,那片自在,那片不用遮掩的嬉笑怒骂。

所以我拒绝文明拒绝文化拒绝涵养,因为那只是脆弱自傲的人类用来伪装自己的屎尿屁

《波拉特》短评

屎屁尿原装恶搞 严重符合我恶趣味 关键是看完《布鲁诺》再看他这个 实在觉得我眼球要好过很多。。。

7分钟前
  • 爱茉绿绿
  • 推荐

人至贱则无敌啊。。。少给一颗星,因为实在太贱了。。。HOLD不住啊

11分钟前
  • sTill-Life
  • 推荐

口味太重

16分钟前
  • junyuan
  • 较差

这种电影真让人无语

19分钟前
  • hazyedge
  • 很差

笑死人的电影

22分钟前
  • 张天师
  • 力荐

恶搞之极,讽刺之极,各种让你受不了但是也各种可悲之极。

23分钟前
  • Fan
  • 力荐

低俗但有趣

24分钟前
  • cjs2005
  • 推荐

经典的蛋疼游泳衣

27分钟前
  • WIKI魏
  • 还行

还可以这样搞笑。

31分钟前
  • 最烦装逼
  • 力荐

哈萨克斯坦有那么怂吗

32分钟前
  • Punk Floyd
  • 还行

愚蠢

36分钟前
  • 十元则安
  • 较差

好恶劣的笑料.....哈萨克斯坦的国歌真是那样的么.....orz..

39分钟前
  • 墨石、
  • 还行

Borat并不疯狂...疯狂的是这个世界...

43分钟前
  • 某茶君
  • 力荐

垃圾

47分钟前
  • 寺内酒徒对倒
  • 较差

稍贱过头。

50分钟前
  • 林木暮
  • 还行

这是在讽刺哈萨克吗?我不知道,我只觉得这部影片的笑点真的很低俗。

54分钟前
  • 书中仙
  • 较差

就是非常喜欢

56分钟前
  • 囧之女神daisy
  • 力荐

我真的完全木有笑出来........= =

1小时前
  • 较差

好荒诞,荒诞到最后我竟然觉得有点难过

1小时前
  • 卜卜
  • 还行

恶俗就能当电影的话。。。唉。

1小时前
  • Anderson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