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
The Victim,被害人
导演:尼亚尔·迈克考米克
主演:凯莉·麦克唐纳,詹姆斯·哈克尼斯,约翰·汉纳,艾西斯·海恩斯沃斯,卡拉·克罗姆,塞兰·巴克斯特,艾莉森·麦肯齐,乔治·格伦,大卫·古达尔,扎克·莱尼,泼奇
类型:电视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9
简介:《The Victim》由Rob Williams编剧,将透过一起刑事案件讲故事。本剧将背景设置在爱丁堡,讲述了一个辛勤工作的居家好男人Carl,在网络上被曝出其实是一个臭名昭著的儿童杀人犯,现在的身份只不过是一个伪造的新身份,他因此受到了不少攻击。随着他原本的生活因为这个事情而坍塌,Carl应该忍气吞声等着风声..详细 >
当受害者无人在意,还要被人指指点点,当罪犯就有心理辅导,有人问你动机,只要能认错就选择宽恕你。女主选择原谅和放下我能理解并祝福(有一部分也是因为孩子wanted to be big所以才大度吧),但旁观者说宽容就是放屁。凶手用it来形容受害者(被女主纠正多次是him),多年过去了那个小孩在他眼里仍然不算人,一把鼻涕一把泪,忏悔当初所作所为(丢了老婆女儿,生活也被毁了,能不忏悔么),女主老公还被捧起来,无语了。想起三块广告牌,女主一样愤怒执着,不同的是这里的前夫还算个人,而女主和死者儿子是天使是圣母,比起三个广告牌的女主和死者女儿简直伟光正。
从本质上讲和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有诸多相似之处,都是从被害者和加害者之间的身份对立以及情感上无法调和的矛盾展开对于现代社会司法体制、舆论导向还有人性层面的探讨,不同的是本剧在身份转换的处理更为优秀,简单的一句台词就将埃迪特纳的身份几次反转,而且每次反转都利用观众情感的转移达到产生新思考的目的,这样处于不同的身份、位置、环境都能理解任何一方的做法,比换位思考更为令人信服,最后凯莉麦克当纳和詹姆斯哈克尼斯相对而座的飙戏真是相当精彩又感人。
拖拉,没意思,4集都多了
长子被害,如果社会原谅母亲的疏忽,这个母亲还能保持十几年的愤怒向已经刑满释放的凶手复仇吗?被忽略的幼子还会玷污长子的墓碑吗?不能原谅就遗忘,然后继续向前吧,不然呢?
泪目
人性并不能多伟大,只有当知道犯错人真心忏悔痛苦不堪的时候,受害者才能真正放下和宽恕。若犯错人一直保持沉默,受害者很可能会一直不得释怀,无法忘记过去而重新出发。
最后桥上的坦白局,直到一身仇恨的妈妈用自己的肉体挡在了杀害自己儿子凶手的面前,这才是原谅,她原谅凶手了吗?并没有,她原谅了自己,原谅了那时硬要去买足球贴纸的儿子。置身事外的人无法去让置身事内的人去原谅,而有些事,不原谅也没关系。
女主从头到尾司马脸
一声叹息 “对与错之外 我们那边见”
“远在是非对错之外,还有一片所在。我将在那里与你相遇。”
确实非常讽刺,当你是受害者的时候没有帮助你,反而当你变成加害者的时候有人开始为你提供心理咨询
无聊
编剧威武!关于罪案、人性、复仇、救赎和网络暴力的深刻讨论!过好当下才是真!
非常的出色,精彩的表演,纠结的情感与道德问题,曲折悬疑的剧情,推荐一看(结局很精彩,母亲的释怀我觉得顺理成章)最后时刻俩位主角的表演太出色了
苦痛加剧人性的扭曲,宽恕是自我救赎最后的药剂。
喜欢这种对灰色地带的探索。
能原谅那些不可原谅的人 才是原谅存在的意义
最近关注施暴者及施暴者家人的作品多了起来。“远在是非对错之外,还有一片所在。”真是为我们本土的影视作品感到汗颜
最后飙演技牛X,短小精悍的同时把一个故事讲圆,大概真的只有英剧了。
阴冷的爱丁堡和苏格兰腔照单全收啊,这个故事就从里面长出来似的。女主贡献了教科书式的表演,不仅演出了情绪,而且演出了情绪的层次,悲痛和偏执,都太细腻了。除了那个莫名坚持的警察说服力差了点,剧作上的枝枝蔓蔓最后都组织进了对主题的讨论,相当于变换着角度在展示和推敲何为受害者,以及这种创伤的内在深度。而艺术相比时政评论多走出的半步,不在于取消是非曲直,正是把选择和境界都牢牢建立在它的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