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基本上是依据扬州徽班“春台班”进京为乾隆皇帝贺寿的史实改编,穿插了岳九爷的传奇人生、武生汪润生与春荣的爱情,以及凤格格对润生的知音之情。
编剧邹静之保持了他惯常的平淡中见深情的风格,淡淡的叙事,不作惊人之语,不塑英雄之形象,了解京剧史的人几乎可以猜到剧情。
但愈是清淡之戏,愈考验演技,台词寥寥数语,剩下的都是表演和情绪
由真实历史人物事件改编,记录国粹前身缘起的题材符合时下主流文化价值观,身为一名安徽人,我为徽班进京感到骄傲!
胡导到底会选角,富大龙老师和吴敬涵都有练家子的底,演员最重要的是演技,老戏骨+优秀青年演员的黄金搭档为故事情节再加分。
影片中特别喜欢岳九扮阎惜娇和穆桂英的片段,凭着尊严吊着最后一口气执拗进京的九爷,在得到了乾隆爷高度评价之后西去,也是毕生心血和抱负有了最好结果。
汪润生(程长庚之父)最后身着红颜知己凤格格赠予的黄忠行头演绎《定军山》的片段也是大放异彩,老生也能立显俊逸阳刚之美。
影片戏剧冲突还不是太明显,有点平淡了。
突然想起几年前文艺联春晚邀请了谭鑫培的后人,祖孙三代继承京剧演艺事业,一个青年人在当代能沉下心把京剧当成事业真叫人敬佩👏我国的很多优秀传统文化技艺从前都是金贵得只能家族、师徒相传,现在开放了,却没几个年轻人乐意花苦功夫学习钻研,希望国家可以多多重视,断不可断啊!
有机会一定要去听几场当代京剧名家名曲目!
京剧题材影片《进京城》即将于5月10日全国正式上映,该片以清朝中期四大徽班进京为北京,以一代京剧名伶汪润生为主线,展现了京剧的诞生历程和一代京剧艺人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该片曾获得上海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和澳门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导演胡玫曾经执导过《雍正王朝》、《汉武大帝》、《孔子》、《乔家大院》等知名影视作品。
影片曾于美国时间4月22日在华尔街的纽约电影学院率先放映。
虽正值《复仇者联盟4》全球热映前期,但依然全场爆满,纽约当地观众和华人华侨仍然冒着大雨赶来欣赏《进京城》。
影片放映时全场观众爆满,美国观众沉浸在同光十三绝的京剧传奇中,影迷大呼“这是近年来海外久违了的带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历史大片”,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电影。
锐影在影片上映前,对胡玫导演和片中汪润生的饰演者马敬涵进行了专访。
锐影 X 胡玫 X 马敬涵记者,以下简称Q:为什么要做《进京城》这部戏?
胡玫导演,以下简称H:当时制片人找到我说有一个剧本叫《进京城》,是反映京剧艺人的生活的。
当时我觉得,京剧我又不懂,但是因为不懂,又好奇,所以就读了这个剧本。
邹静之老师的剧本很抓人,觉得很好。
其次作为一个号称对中国文化比较了解的导演,其实对国粹京剧完全不了解,这次让我走进京剧,是一个好机会,所以就接了这部戏。
Q:原片中的角色有原型吗?
H:邹静之老师本身也是京剧票友,他对整个徽班进京的历史,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调研,所以是有原型的。
影片中主角的经历有部分来自于非常有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叫程长庚,他是谭鑫培的师傅,也是著名的“同光十三绝”之一,你还可以看到影片在片尾结束也表达了对“同光十三绝”的致敬。
Q:演员是如何理解汪润生这个角色的?
马敬涵,以下简称M:汪润生在影片中是一个传承的作用,从开篇的十八九岁开始的青春年少,不顾一切的追求自己的爱情和想法,再到青年时期经历过一些感情,再到最后五十多岁有了自己的孩子继续去传播京剧的精神。
很多故事的转折点都是在汪润生这个角色身上体现的。
Q:电影中的唱段和身段都是演员亲自上阵吗?
H:我们演员的身段都是经过比较严格的训练的,都没有替身。
特别是汪润生这个角色,是他亲自录制的。
有一场戏,是富大龙要站在豆子上表演旦角的身段,难度非常高,全部都是自己上的。
他一直在练。
Q:汪润生的打戏都是亲自上场吗?
M:是的。
我中专的时候在辽宁省艺术学校,学的是京剧表演,我们的行话叫做“坐客六年”,大学的时候才进北京电影学院学习表演。
当我听说有这部戏的时候,我其实是非常愿意参与的。
我跟导演的想法不谋而合,学过京剧的演员在台上一定不要替身,这也是对自己有一个要求,甚至里面有很多揍地痞流氓的戏都是亲自上的,有功底。
Q:胡玫导演对演员有什么要求?
H:我们会给演员准备替身,会充分考虑到演员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
我拍这个戏有一个强大顾问团,就是京剧的专家们,他们除了自己会演会打,也会辅助演员去完成自己的唱腔和身段。
我对汪润生还是比较省心的,除了涉及到剧情的部分,不需要我太多的指导。
其实电影中对京剧唱段的展现并不是很多,因为毕竟是电影不是京剧本身,所以还是必须以电影化的叙事为主。
Q:剧中很多道具、场景都是如何实现的呢?
H:现在的京剧用的还是这些东西,行头是百年传承下来的,基本上全部都是手工制作的。
制作的速度非常慢,每一件行头整个制作完成都需要3——5个月,等了很长时间。
Q:剧中有很多真实的戏台场景,这些都是如何找到的呢?
H:当时有一百多种剧目都集中在扬州,所以当时在扬州,盐商几乎家家都有戏台。
扬州的文物保护意识又很强,甚至于一个井台有保护措施。
扬州这个城市就留下了一些戏台,我们的主场景春台班的戏台是我一个安徽的朋友提供给我们的。
他收集了上千所老宅子,让我们随便拍。
那个戏楼很漂亮,戏班生活的场景都是在那边完成的。
Q:如何看待影片传递的精神?
H:传递的精神就是我们这个戏的魂,主要是讲一个人的尊严。
两百年前,艺人是垃圾人口,不能和正常人结婚的。
几百年间,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的明星有这么多的粉丝,众星捧月一样。
而这是怎么来的呢?
是我们几代的艺术大家,用生命换来的。
他们创造了京剧,创造了我们的国粹艺术,把国粹艺术带到了全世界。
我自费把这个片子拿到洛杉矶去放映,全部都是华人来帮助我们。
海外的人,认为我们身为中国人,我们应该要懂京剧。
所以那边的票友,一听说要来一部京剧的电影都很激动,主动地提供场地,聚集到那边去看华人艺术非常震惊。
这个戏里面,岳九和汪润生是殊途同归的,就是要在戏中找回自己的尊严,汪润生本来是一个根本就看不起自己的人,但是经过了一番历练之后,他重拾了对自己的自信,所以他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所以最后他告诉儿子“早晚有一天,别人会高看你一眼”。
反射到现在,我们现在一人已经有了这么高的地位,你是否在珍惜自己的羽毛呢?
中国人现在最缺少的是文化自信,我们要找回自己的文化自信。
我们这个戏是应运而生。
Q:马敬涵对京剧有什么特别的情感呢?
M:我对京剧的情感特别深。
我们知道学京剧的小孩是没有童年的,所以我是一直伴随着京剧长大的。
我要感谢《进京城》剧组的所有工作人员,大家一起做了这么一部戏。
扪心自问,我们艺术工作者近几年有几部电影是讲民族艺术的?
今天胡玫导演带领我们拍出这部精益求精的《进京城》,我也希望能够尽量的扩散出去。
《进京城》不是说教,电影是靠角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传递出来的,会让很多不了解京剧的人看到这部戏,喜欢上京剧艺术。
Q:剧组在拍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
H:前面没有很难的戏份,到后来我们全剧组在国华影视基地遭遇了火灾。
就发生在影片最后最大的一场戏的拍摄过程中,那是场景最大,调度最为复杂的一场戏。
当时还有最后三天就杀青了,结果一场大火烧成了灰烬。
所有的戏服烧了个一干二净,我们就迎来了断崖式的困难。
一场大火之后,所有的戏都要重拍,所有的道具都要重新去制作,几乎做不下去了。
最后,全剧组开会决定我们还是要继续做下去。
制片人破产了,两次脑梗塞到医院去抢救。
我们在好莱坞做的段落,没有钱拿回来,后来又找到了资金,才把片子拿回来。
我们坚持了很多年,最后才把片子做完,非常艰难。
M:我的困难就是如何突破自己,接受新的表演理念。
电影和电视剧完全不同,对表演的要求比较收。
要求能够还原真实的气息,所以这块要求我从电视剧的思维中走出来,当做一个人来塑造。
Q:胡玫导演是特别喜欢古代戏吗?
H:我也拍现代戏,只是找到我的基本都是重大历史题材。
我自己没觉得我是一个做大戏的导演,但是很多大戏都来找我。
Q:您在和邹静之老师合作的时候有没有产生过分歧,最后是如何解决的?
H:我接到这部戏的时候,我肯定会先保持怀疑的态度。
经过调研之后我发现历史上的春台班和电影里的春台班还是有区别的,所以我最开始是想要主角改成旦角,富大龙的角色改成一个老生,但是邹静之老师非常坚持。
后来我们试了去改了一下,确实没有走通,最后我还是按照邹静之老师的本子去完成的。
我想要去让电影去完全符合历史,但是我经过尝试以后,发现如果完全符合历史的话,那么电影的艺术呈现就会大打折扣了,这就是一个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问题。
我们是一个不断反思去改正自己错误的剧组,经过一次反复之后,才有了如今的这部影片。
还是希望大家能够走进影院去观看这部表现国粹的电影。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锐影Vanguard作者 | 致远君✪▽✪欢迎转载,但一定要注明来源和作者哟
电影双男主主线表现的内容厚度完全不对等。
富大龙老师的岳九,对行业的热爱和追究近乎执拗。
尤其是那句“我咽不下这口气”然人觉得这口气自己也憋住了。
舞台上的表现也确实足可以震撼汪润生。
但是汪润生的线条有点力度不足,虽然感觉到是两个大师的行业传承,但总觉得汪润生消极的没什么意义。
包括后来格格对于他技艺的指点和提拔都交代的有点浅薄。
总的来说是个很不错的片子,如果能更偏重岳九的戏份感觉会更好看。
ps:富大龙老师演技确实碉堡了
富大龙真是让人眼前一亮!
可惜电影用了后期配音,并没有同期录音,再加上古装剧和戏曲的元素,还有那种淡入淡出,让人感觉到有一种浓浓的电视剧气息。
在同期录音流行和普及的时期,这样确实十分影响观众的电影沉浸感。
我更愿意将它看作一部历史正剧,但男主和王子文的爱情戏着实让我有些不知所措😑男主的人物设定本身就不讨喜,身上的故事也有许多黑点,再加上演绎并没有什么亮点,关公只剩下了瞪眼,男主这边扣了太多分。
不过富大龙、马伊琍、焦晃老师都是加分项,马伊琍的凤格格一点没有抢戏,可是又一点戏也不能少,角色定位拿捏的非常好。
焦晃老师的晚年乾隆也可圈可点,虽然躲不过“政治正确”、“皇上英明”,但角色本身还是优秀的。
片子结束我搜了一下富大龙,果然他有一定的基础,是科班出身。
这种细致到眼角皱纹的演技令我叹服,又一个戏比天大、不疯魔不成活。
不过富大龙的岳九与哥哥的程蝶衣又有所不同,无法直接比较。
如果抛开影片质量、运镜手法等等一些列外在因素,富大龙老师的演绎虽不能比肩,但也完全不输哥哥。
但是电影本身缺点也很多且很明显,几次黑幕,将交代时间的工作丢给旁白,也是真的低级。
希望越来越多的此类国粹大戏能够得到关注。
按着小伙伴去看了这部或许她一辈子都不会想在电影院看的片子。
片子片尾曲响起时,她笑了笑说:“片子是不错,至少这个故事讲完了,不过······”确实,这是目前为止即使是非类型题材中也难能可贵把故事讲圆了的作品。
在这个我们被欧美油腻爆米花商业大片糊脸的年代,快节奏的生活推着我们在生活的大道上狂奔而行。
难得,有这么一个时刻,我们能静下心来,观赏一个清新甚至略带寡淡的小品。
取的是一份心境,悼的却是自己的人生。
就像是富大龙老师演绎的岳九,提着最后一口气,就是想听那一声彩。
片子却是不错,画面干净,色调古朴,演员的表现力堪称完美。
不过,对,不过,它的缺憾也是明显的。
时不时乱入的小资情调西洋配乐,特效音的尴尬乱入和滥用,以及靠反复打上文字来过场······这些在物质生活水平与精神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口味被网络日渐丰富的作品门类喂得足够刁钻的老百姓面前,都是无法忽视的缺点与短板。
朋友说,片子没有错,故事也没有错,如果后期能好点,可能就好了。
国产片也没错,只是在现阶段,还无法吸引相关受众人群花上一张电影票的钱安安静静坐上一个多小时。
今年看的48部电影,富大龙老师演的真棒,那一跪,我的乖乖,这不是影帝吗!
润生演的,有点走过场。
剧本有点流水化作业,其它的还好,灯光摄影,看那部片子,感觉都不差。
剪辑,不记得是富大龙老师,还是汪润生,自己练戏时,几个截图,看的有点尴尬!
然后,最后富大龙老师给皇上表演,润生去见到了王子文,然后回来,富大龙老师才死,这样处理,感觉就有些奇怪,我感觉把润生见子文,放到最后,可能会稍微不那么尴尬。
演戏–见子文–富大龙老师去世; 演戏–富大龙老师去世–见子文;虽说给润生和子文交代了一个结尾,但是这个结尾处理的不好,不管是哪一种方式,或许,进京之前,就要让润生见子文,然后子文鼓励润生,然后富大龙老师和充满斗志的润生去北京演戏,最后富大龙老师去世,这样子,或许会稍微会好一些。
由于是表现民粹的片子,所以多加一星,4颗星。
电影《进京城》让人感动的部分太多,不仅是剧情,还有演员的表演。
王子文的表演在这个很有压力的剧中很不错,和戏骨们没有对手戏,大概还比较舒坦。
男主润生的表演很准确,该给的戏都给到了,并且和富大龙有对手戏,没有被压的太狠,很优秀。
我特别喜欢那个小胖子,其实他的表演还有空间,但大概角色讨喜还是过得去的。
不得不说的马伊琍,凤格格这角色你还真找不到特别合适的演员,马伊琍还真是表演的恰当,有一处让我比较纠结的表演就是,她和润生对《牡丹亭,》她在哭,大屏幕不比电视剧和舞台剧,马伊琍最后的表情有点大,这也是剧中其他演员的表演也存在的小点,(有的观众觉得像电视剧,也是因为这个,当然拍摄也存在),表情大,很符合“北京丫头”,也和她“女扮男装”对的上。
焦晃老师的皇帝是无人能及的,看见他就是一种感动。
刘佩琦老师也是一份惊喜。
富大龙,富山君,是当阶段非常优秀的演员,细致细腻,层次清晰,有下意识有设计,用心用苦。
旦角儿的功不好练,但富大龙生活在旦角儿中,手眼身法步毫无违和感,甚至很专业。
富山君的表演一贯如此,那段岳九求戏班子师傅的戏,恐怕无人能及。
不仅是教科书。
拍摄上,胡玫导演还是自己的样子,用真诚打动观众,不做无意义的炫技拍摄,故事也是直给,不做商业化的手段。
镜头画面剪辑确实格局很大,但音频用的还是很电影。
不做赘述,请您走进电影院。
首先出彩的人一定是富大龙,他整个拿捏的腔调,表演,镜头,角色的塑造都深入人心。
在豆子地里练戏那幕,把腿都给绑上,穿着绣花鞋移步,手拿着扇子翻转着,那一身的汗,十分深刻。
说着“过去老祖宗唱戏,甭管唱多久,不出一点汗,您再瞧我这一身的汗,跟老祖宗是半点比不了,在您面前献丑了,您要是没事儿,我再去练练”(记了个大概哈)后来转眼珠子那幕,说您瞧这眼睛👀,人老珠黄,在台上一亮相,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还有他病了,润之问要不把戏给推了,他恼羞成怒,细着嗓子“你混蛋”活脱脱一个爱戏如命的旦角哈哈。
当然其余人也很好,从懵懂少年到懂戏爱戏,也唱的越来越好的润之,到后来把老爷戏唱的是满门喝彩。
还有和凤格儿那段知遇之恩,公主府里教他如何进场如何化妆(把那眼睛上面打上高光哈哈,闭着眼睛进场,音乐一到把眼一睁,白光一闪,这就是要杀人了)后来进宫了皇上喜欢了,凤格儿十分感慨,把他最后一次唤进宫“你今天唱的很好,听着我很感动,不知道怎么眼泪总忍不住想掉下来”中途两人合唱杜丹亭唱词,看的我十分感动“良辰美景奈何天”“也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闺中自怜”恰到好处,惹人落泪。
“你若不是唱戏的,我压根不会看你一眼”“千万别把自己看低咯”“这京城风雨上百年,能留下来的又有几个”总之,观之畅快,亦感动十分。
虽有不佳之处,亦瑕不掩瑜。
十分深刻。
自从5月初上映以来,一直想到电影院看进京城,奈何拍片实在太少,终于赶在快下映的时候跑去看了。
一个很小的影院,一个很小的厅,意料之中的不多的人。
在场的看客普遍年纪都很大了,更是有几个年过花甲的老人,这个片子可能真的很小众。
这是一个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徽班进京的故事,富大龙饰演的岳九是一位旦角名角儿,被陷害被赶出京城,这成为了他的心结,终其一生就为了能重回京城唱戏,岳九的原型是秦腔表演艺术家魏长生先生,据说这位老艺术家是惊才绝艳,艺术登峰造极。
他是最后演完了一场戏,然后死在后台上的。
戏大如天即是如魏长生也是如岳九。
为了能跟春台班搭班进京城唱戏,岳九不惜丢掉尊严跪求班主;为了能在皇上面前唱戏正名,已经病入膏肓的岳九靠扎针刺穴顶着一口气坚持唱完;终于在听到皇上御批:”甚得朕意“后微笑着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戏大如天,戏重于一切,重于金钱、重于尊严、重于生命,在岳九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电影中,有一场“踩豆子”的戏,体现了练功之辛苦,据说是富大龙和导演聊出来加上的,在豆子上的稳和美让人感叹,角儿就是角儿。
很难想象富大龙并没有用替身,一颦一笑,婉转身段,都是富大龙“演”出来的,富大龙就是岳九,就是那个名冠精华的角儿,真的是要吹爆富大龙的演技了。
说完男主角,再来说说其他角色,不得不说,胡枚导演选角选的很好,每一个角色都很贴合,没有任何违和感。
年轻有为的润生、清纯温婉的春荣,甚至是东家、班主都完全与角色合二为一,很自然,很带入。
特别要说的是马伊琍饰演的格格,马伊琍把皇家格格的大气演绎的淋漓尽致,把对润生的爱和爱而不得表演的深入人心,让我觉得那个爱戏懂戏的格格就该是那个样子的。
徽班进京是历史上的大事,50年后诞生了国粹京剧,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这是多少个戏班多少人付出的结果。
戏子,在那个时代代表着下九流,但借用格格说的一句话,别人贱看了你,你不能自己把自己看矮了。
在电影的最后,导演细数了从同光十三绝开始的京剧名家,四大须生、四小花旦,这些角儿用自己的毕生让人们爱上了京剧,让别人看得起了“戏子”。
人之贵贱,不在于身份,只在于自己。
整个电影风格很“传统”,画面精致,服饰走心,美中不足的就是有些地方的剧情转换略显生硬,可能是受限于时长限制吧,很喜欢这个题材,不过可能真的有些小众吧,小众其实也没什么不好,喜好本身就不是能强求的。
电影中,班主给润生的儿子起名长庚,影院里依稀2-3个人同声轻轻道出了程长庚三个字,值得会心一笑。
富大龙➕一星,马伊琍半颗星,否则怒而零蛋了
电影院看两小时电视剧
虽然这算不上一部很优秀的电影,但内容绝对值得看,特别是马伊琍的演技和富大龙的小表情,绝了,好
好题烂剧。导演、演员、摄像、收声全部有问题,尤以摄像灾难级。片头一个长镜头炫技,依赖摇臂,不相关的延时,狗血的圣光,这人是拍网大出身么?收声毫无质感与层次感,后期配音瞬间拉低影片档次。演技浮夸,富大龙无档可换的演技透着满屏尴尬,马伊利就是被拉来做陪衬,老戏骨焦晃常规发挥无圈可点。编剧全程隐身,片尾跳出来拉马伊利强行投怀送抱又归纳统一擂鼓吹捧,真有几分(这话不中听)奴才样。抽帧那里完全没踩对点。总结一下,这部电影通过全方位掉价的审美,可有可无、敷衍塞责的摄制,拼凑出一件当代并不另类的快消级商品。
今天看了点映场 导演和饰演润生的男主都来了 分享交流很给力 深影组织的活动请了很多老一辈的观众 相比也是出于京剧艺术的魅力他们感受的比我们年轻人要多一些确实 如导演所说 是让年轻人更有兴趣和更有动力走进走进京剧艺术走进戏院去了解去关注的电影 我看完之后这种感觉很强烈富大龙饰演的九爷 惟妙惟肖 入魂入影 太绝了!五星全给九爷!!台上三分钟 台下十年功我真的respect九爷练豆子功那里真的好惊艳我!!最后还是有些遗憾的 人生在世 有此时此刻 足为金贵💛为国粹艺术鼓掌 致敬!
两星半,整个剧情拍的都很电视剧,亏得有富大龙的演技撑着。
徽班进京的故事其实还是好看的,没有那么平淡无味,镜头还是有电影感的,不是电视剧的质感,只是剪辑太细碎。富大龙的角色最出彩,月下练功,以及那一跪,那种热爱和尊严都有表现出来,马伊琍的角色也很精彩,相比之下润生这个成长型人物反而不如npc们有记忆点。
精致!但我没能产生共鸣,所以感觉结尾很突兀!但众人的穿戴,古旧的老北京以及撞入人眼的翠绿,都好漂亮啊!!
还可以吧,毕竟有坚强的艺术基础和发展变革,在历史的融合中,徽班进京有着大量的素材和亮点可以选择;整个故事表现的还是可以的,但是不喜欢春荣这条线,感觉稍有讲解却不够深入,肤浅的讲了一下。两位主演挺好的,尤其是男主还京剧科班出身,男二有一种戏和人生不分的感觉,完成度还可以;很羡慕有一个如凤格格这一个知己般的人物,角儿还是需要有人捧的,这种灵魂中的交流非常好,但是导演故意拍了一种旖旎的感觉实在太扣分了。鉴于题材能多给一星
其实最后还是蛮讽刺的:因为乾隆的深得朕意,所以老婆孩子都回来了,戏子不再是下九流了。。。所以意义是什么:意义是博得大众的自爱,是博得皇帝的认可?还是自身对戏的痴迷,对戏的精益求精,对戏的那份热爱?人一世,为何评价体系都是大众和权位的认可?他们说好便是好?皇帝未拍手叫好众人不敢叫出好一个字?艺术,美,精神的追求,不应该是遵从个人的内心,把自己爽,自己的精益求精,自己的热爱放到第一位么?这很难,毕竟我们是社会人,是群居动物,需要准则和道德来让维护社会的秩序。可是,如果对美好的追求都不能遵从自己的内心,生而为人,谈何自由?
光会唱不行,还得有人会听
3315——戏比天大(徽班进京)——2022.12.6
辣鸡电影,毫无主线的一部电影,导演估计是奔着电视剧的手法拍的电影。不推荐观看!
看毕,导演胡玫来现场交流,气场强大,行为言语皆强势,不愧是拍出了《雍正王朝》《汉武大帝》的女导演啊!四星支持,还有富大龙演技是真的好,碾压所有,除了焦晃老爷子出境的那几分钟!
剧本很烂,完全就是电视剧的叙事风格,平铺直叙然后结尾。画面很美,京剧部分都是真人好评。富大龙的旦角演的太好了。
除了富大龙之外,都很不喜欢,尤其是那个什么格格。
电影无槽点,服化道略显朴素,但瑕不掩瑜,剧情上看前半部分嫉贤妒能有些凄凉,后半部分多处剧情让人神经紧绷,电影结束了 也松了一口气 很舒服。 “进京城唱戏的人这么多,能留下的又有几班。? ” 的确如此,修艺如修行,既要有不疯魔不成活的耐力,还要有情有义有胆谋。
好看!富大龙演的太棒了!
真的太像电视剧了。这本子肯定不是邹静之自己写的。
英文名其实是《进禁城》。京剧部分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咱不懂不好妄加点评。基于徽班进京历史事件改编的剧情,仍有点《故事会》的狗血感,“下级禁止点灯,皇上圣明放火”,在主旋律框架内有鼓励文化自由的表达。有一些长镜头调度的探索尝试,值得鼓励。但镜头语言还是有浓浓的电视剧质感。尤其是露怯特效大全景+频繁淡入淡出转场+泛滥煽情音乐。若不是精心设计的声音效果,还以为“打开影院看电视”呢。富大龙表演努力,马伊琍角色发挥余地有限。两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