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碎又混乱,不值一看。
曹保平、姜文 、管虎,几个60后导演,感觉集体进入了创作的更年期,好像突然就不会拍电影了。
新作品都充满了莫名其妙的潮热和躁郁,用故作阳刚的亢奋掩盖表达的不举,用爹味十足的腔调隐藏思想的落伍。
了无新意的主题和苍白无神的故事,却刻意舞台化、符号化、寓言化和仪式化。
眼睛直勾勾盯着票房,又扭捏着艺术家的姿态,最后只能是荒腔走板、一地鸡毛,真正的“脱缰者”了。
这个名字如同预言,可以直接总结全片。
整部电影彻底失控,从表演到剧情,一泄到底。
很难想象这个时代,还有人会讲一个没那么坏的“混混”的故事。
这里的家庭,继承着导演最喜欢的“原生家庭之殇”和家人深沉又压抑的爱;这里的爱情,还是王朔那套空姐爱流氓的俗烂,没了只眼,但出个洋相就能立马和好;这里的幽默,还是滑稽、显眼、出丑,摔臭豆腐然后滑一跤的把戏。
像一堆糟朽、腐臭、破败的可再生资源,混乱地纠缠在一起。
实在受够了这几个60导演的自以为是,他们的电影里,总是满载着没来由的愤怒,没来由的激动,没来由的抒情,没来由的冲突,最后,再无比油腻地冲你来一个秀才式的wink。
看,叔我多风趣~除了“涉过愤怒的海”式的严肃,还能黑色幽默一把,你就说全面不全面吧?
这潜台词几乎穿透银幕而出,在两个多小时时间里不停刺挠着我,让我坐立难安。
曹保平曾经是懂黑色幽默的,比如《光荣的愤怒》。
《追凶者也》也还行,玩归玩闹归闹,但逻辑和动机都还有。
到这部《脱缰者也》,彻底飞了,天津就是中国的“佛罗里达”,逻辑不存在了,所有现实意义也都不存在了,一切都可以以口音的名义荒诞起来。
哪怕满屏天津话,它也是不接地气的,剧本像是服务神性寓言的强拧作文,费劲巴拉地把各种脚不踩地的角色捏在一起,煞有介事,不就为了凑个“西游记”嘛?
又是古庙,又是仓颉,又是垂直而落的照明弹,故作深刻又生怕观众看不出隐喻,一副“你知道吗”的口吻,和絮叨的北京出车司机师傅同种同源。
电影完全浪费了天津,里面除了口音和骂人根本没有任何“津味儿”,它就是把故事圈禁在几个有限的封闭场景中,一伙人用情景喜剧方式来表演,也不跟你讲道理讲逻辑。
你不知道导演到底想干嘛,那点基于房子的家庭矛盾,不管是尺度还是幽默感,都比北京和上海本地频道家庭矛盾调解节目差老远了。
最扯的是吵闹半天,这家其实根本没坏人,个个都刀子嘴豆腐心,看似最大恶人其实是忍辱负重,为弟计深远。
分明是个文明五好家庭,硬搭出离谱的黑色犯罪干嘛呢?
还不得横批个“温良恭俭让”,再补个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纸尿裤,绝不撒汤漏水。
大家结尾包饺子,感情还是个合家欢。
这部电影甚至不值得对表演或者故事做任何具体的讨论,它实在太不值得。
通篇都是对付和拼凑,“乐呵乐呵得了”。
它甚至找不到一个有价值的坏人,地头蛇带一窝穿工服的小弟,结果嘴炮没打完就挂了。
最后还得搞个莫名其妙天生犯罪人的变态来成就男主一把。
是,像《追凶者也》里的张译一样,还给人写了个小传,我仔细一看,好嘛,还是“原生家庭”的痛!
抹“万金油”上瘾了。
电影唯一值得肯定的,只有美术和摄影,导演的基本功还在,大量倾斜构图比较有意思。
选角有心,郭麒麟对父亲的追问,结合他自己的经历,会穿出剧情,与现实共振,额外多一分真实和触动。
但也就仅此而已,对于一部坍塌式的电影于事无补,它唯一的结果就是被忽略,被吐槽,最后被遗忘。
这样的电影注定要被市场和观众教育,它票房垮了,一点不冤。
《脱缰者也》,片名脱缰,主角马飞,片如其名,这部电影主要讲的就是一个人似一匹马脱缰飞驰的故事,随着主角面临的艰难情境一步步逐渐升级恶化,由开局一切还算在控制范围以内,最终走向了脱缰失控。
要说当下看完这部电影的首要感受,一句话总结的话,它依然是非常明确,且在个人水准之上的曹保平导演作品。
同时,电影在喜剧/犯罪两大类型标签下,独属于曹导个人标签的黑色幽默风格也很突出。
这一风格化的创作最早可追溯至曹导早期的作品《光荣的愤怒》(2006),上一部同样入围上影节的《追凶者也》(2016),则是确立了“者也系列”方言+黑色喜剧的独有曹氏电影配方。
有黑色幽默风格的延续,当然在新作里也会有变奏。
相对于上部《追凶者也》的两位主角刘烨、张译的云南方言,以及荒蛮西部的粗野张狂,《脱缰者也》主角郭麒麟和一众角色的天津方言,地域自带的市井味道,让这部新片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荒诞与喜剧气质。
加之林雪的加盟出演,绝对堪称这个项目选角工作的绝妙一笔。
从杜琪峰电影里的香港黑社会,转身一变成了天津娱乐城里的收债大哥,本身就是天津人,操着一口流利天津话的林雪,让身份切换过程表现的十分丝滑。
而作为喜欢曹保平和香港黑帮片的观众而言,何尝不是一种双厨狂喜。
可以这样说,整个《脱缰者也》正好是沿着曹保平导演个人的黑色幽默风格,在“者也”系列品牌的基础上,玩起了一些之前未曾见过的喜剧元素融合,将天津话和这座城市的市井气与喜剧/犯罪的黑色幽默类型片做了类型融合,成就了一套全新津味儿喜剧的独门配方。
而这样的创新和融合,也是这部电影在观感上给到我最大新鲜感与最多观影乐趣的地方。
同样,对于当下低迷的国产电影市场而言,也需要更多导演像曹保平这样敢于突破性的大胆尝试,才能给观众持续带来观影新意。
也是十分值得鼓励和肯定的。
而入围上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恰恰说明影展的选片部门也意识到《脱缰》在类型创新上展现出来的可贵之处。
回到故事性上,电影主要依托于曹保平的黑色幽默的叙事风格,剧情通过因果律不断展开深入,故事沿着“提出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问题没解决)出现更大问题”的叙事脉络不断滚雪球,逐渐“脱缰”失控。
场景在城内马家、娱乐城、郊外修车厂三地来回切换,虽然是喜剧,但作为犯罪类型片环环相扣,有着很强的叙事逻辑。
作为电影核心的“笨贼三人组”,郭麒麟、甘昀宸和张本煜饰演的三个角色个性迥异,角色的价值立场摇摆不定,不断在正邪之间转换,正所谓“一念神魔”,加之电影对破庙、断头佛陀的符号隐喻,令角色的命运走向又充满了一种宿命论的神秘主义色彩。
此外,作为一部黑色幽默的喜剧/犯罪类型电影,要求演员在一部戏里既演喜剧,又演正剧,对他们的演技要求极高。
但无论是郭麒麟饰演的马飞游走于家人、黑帮、兄弟、女友之间,还是三个笨贼之间的互动,都拍得热闹、生动有趣、同时又紧张、扣人心弦,展现了几位演员对角色的塑造能力。
当然,曹保平导演对演员的调教、控制能力一直很有名,相信这也为几位演员的角色塑造带来了很大帮助。
让郭麒麟演这个角色的真是个天才,流量不用投就来了。
郭麒麟,在外面是郭德纲的儿子,德云社的少班主。
在家里却是外人,没有自己的房间,刷牙没牙刷。
同父异母的弟弟说“这不是你家,是我家”。
郭麒麟从小是被穷养打压长大的,可轮到弟弟却成了捧在掌心的宝贝。
没有对比就没伤害,也正是如此才寒了心郭麒麟学了十几年的相声,转身就进了影视圈,是德云社不赚钱不香吗实际上德云社给他的就是法人,法人是干啥的,是背锅的。
今天小乔和大家看的就是《脱缰者也》曹保平导演方唱 王馼联合编剧郭麒麟 齐溪 孙安可 常远 张本煜等领衔主演豆瓣尚未开分,推荐指数二星正在影院热映,有钱又闲的可以去看看
最近小乔在看《喜剧之王单口季2》,郭麒麟的点评水平还是蛮高的也看了他挺多影视剧,演技算不上精湛,但中规中矩还是有的就是相声腔有点重,但这次背景是天津这味儿不就对了嘛
接下来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郭麒麟饰演的马飞,从视觉上就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坏孩子的形象开着拉风的跑车,载着超扰民的音响单手开车真的超装,装的很洒脱,实际上也是内心不甘的小朋友
虽然出场很帅,但欠了一屁股债家里人讨厌,女朋友要分手看起来酷炫的跑车,实际上也是破车改造的这次他回家就是和姐姐们争夺家产他认为父亲觉得对不起他,房子说留给自己,可是姐姐觉得他是混子,早就离开家了,不配分遗产
其实整部电影逻辑很不合理,在90年代拆迁款就能有80万那这个家庭怎么看都是超中产家庭可是却没有表现出来,如果把时间划到零几年,就合情合理了
柳杨饰演的大姐,主张拆迁款的弟弟的,典型的中式大姐齐溪饰演的二姐,认为他没有尽到孝心,不该给他
胡朗荃饰演的李嘉文,是二姐的儿子,也就是马飞的外甥于是马飞决定假意绑架外甥,逼迫二姐就范给他拆迁款,他好还掉欠款,然后和心爱的女朋友结婚
外甥跟这个陌生的舅舅走,一开始只想少挨一顿打谁承想就变成了绑架,他是聪明孩子,好几次就差点逃跑成功了马飞一开始只想吓唬一下他二姐,只是想要拆迁款谁敢想真的就变成了绑架,自己和朋友也成了被绑架的
孙安可饰演的朦朦,马飞的女朋友说实话看之前最担心她会拖后腿,结果表现还真不错人设也好,三观蛮正的,就是多少恋爱脑了知道马飞绑架自己外甥的时候,第一时间是对他发出鄙夷,知道真相后会照顾屁子可惜了就是恋爱脑,脑子不好使跟着马飞什么都没得到,还搭上了一只眼,就这样还要去帮马飞求情
张本煜饰演的杀手,是这次事件最大的意外他的出现就是意外,想不到的是请神容易送神难他直接把假绑架变成了真绑架张本煜这次又狠出了新高度,在狠人赛道上越走越远
几方势力交织错乱,最后真的闹出来了人命前面的三分之二都很有意思,每个角色都很有特点但结局就挺糟糕的原来二姐不是不想把钱给弟弟,而是不想被他乱花原来他们真的对不起他,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说清楚呢差一点弟弟就被追债的搞死了,那又算谁的所以二姐真的有想把钱给他吗?
就像爸爸究竟爱他吗?
那个小孩演得不错,很多笑点也是在他身上最后提醒各位朋友,规范行车,文明上路!
鉴定结果:玩脱了的不仅仅是马飞,更是导演。
看图片猜电影无奖竞猜游戏开始了下面图片出自哪部电影或者电视剧
荒诞背后的津味烟火与人性微光~天津的电影太少了,这些年在大银幕上看到的城市故事,不是上海的弄堂风情,就是北京的胡同烟火,偶尔有方言电影,也多是川渝、陕甘的调调。
而天津话的特色,那股子带着拐弯儿的幽默,那几句挂在嘴边的“嘛呀”“介似嘛”,还有老少爷们儿说话时那股不紧不慢的“逗哏”劲儿,明明是刻在DNA里的熟悉,却很少能在光影里找到共鸣。
影片开场,天津街头,混混马飞背井离乡多年后归来,却陷入了高利贷的泥沼。
走投无路之下,他竟想出“绑架”外甥李嘉文来勒索钱财的荒唐主意,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就此拉开帷幕。
这部电影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它对天津方言的巧妙运用。
当熟悉的词汇从角色嘴里蹦出来,就像一把把钥匙,瞬间打开了天津人记忆的大门。
郭麒麟作为土生土长的天津人,更是将天津话的幽默与俏皮发挥得淋漓尽致,他那带着拐弯儿的腔调,每一句台词都透着浓浓的“哏儿”味,让人忍俊不禁。
而一众配角,无论是林雪、刘亚津、常远等天津籍演员,还是努力说方言的其他演员,都让这津味对白毫无违和感,就像真的把观众拉进了天津的大街小巷,听着邻里之间的嬉笑怒骂。
剧情的荒诞更是《脱缰者也》的一大亮点。
马飞本以为“绑架”外甥是个简单的计划,却没想到状况百出。
“绑架小队”几个人各怀心思又状况不断,姐姐姐夫为了找回孩子也是各显神通,再加上债主的横插一脚,三方势力碰撞在一起,让整个故事彻底脱缰。
他们在天津的街头巷尾、废弃工厂、郊野荒地展开追逐与周旋,各种意外和反转接连不断,让人看得目不暇接,前一秒还在为他们的荒唐行为捧腹大笑,下一秒又被紧张的情节揪起了心。
但在这荒诞的剧情背后,影片也有着对人性和生活的深刻洞察。
马飞看似玩世不恭,实则内心渴望着亲情与认可,他的荒诞行为不过是对命运的一种反抗。
而外甥李嘉文,年纪虽小,却在这场冒险中逐渐理解了舅舅,两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在荒诞的旅程中愈发紧密。
就像天津这座城市,表面上充满了幽默与诙谐,内里却藏着坚韧与温情,那些街头巷尾的烟火气,都是天津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生活也许充满了荒诞与无奈,但只要我们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人的爱,就能在这脱缰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温暖与方向。
【贤Movie观影团】
脱缰者也到底是谁脱了缰,是离开了校园的小孩子犹如脱缰的马儿,还是游走在法律边缘的马飞逃离了秩序的缰绳?
习惯用荒诞和暴力叙事的曹保平导演在这一部“津味儿”十足的反差感中给观众一种哲学思考。
片中以天津世纪之交为舞台,将黑色幽默嫁接市井江湖。
郭麒麟饰演的混混马飞因高利贷胁迫“绑架”外甥李嘉文,一场勒索闹剧引爆家族宿怨与人性困局,荒诞情节下暗藏社会批判的锋利刀锋。
亮眼的除了充足的动作戏份,在灯光设计和色彩运用上变得十分大胆,与之前主打灰暗色系的画面相比更浓郁,也更好的呈现出上世纪的风貌。
影片采用“失控螺旋”叙事模型:从个体债务危机→家庭伦理崩解→江湖规则坍塌,三层矛盾如多米诺骨牌逐级放大。
郭麒麟扮演的马飞作为反英雄主角,其“绑架亲侄”行为突破传统伦理底线。
导演通过孩童视角(李嘉文将冒险视为游戏)弱化犯罪负罪感,此处理或许会引发伦理争议,却恰构成对“规训社会”的隐喻:当法律失效时,荒诞是否成为弱者的反抗语法?
《脱缰者也》是曹保平水准之下的作品。
倒不是说拍得有多敷衍,导演的艺术风格确实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刁钻的构图、戏剧性的变速镜头、饱和度冲击的配色和挑衅般的配乐,勾勒出一种灯红酒绿但精神荒芜的赛博天津的景象。
但是整个故事的地基都太不稳固了,致使镜头语言的风格化也成了一种自我重复的炫技。
它们试图强行给一个孱弱的故事注入张力或荒诞感,结果反而凸显了内在的虚无,观众被视听效果轰炸,却找不到与之匹配的情感或逻辑支点,从而产生疲惫和疏离感。
这是一个从前提到发展、收尾都囫囵混沌、难以成立的故事,所有主要角色想一出是一出,有一种被不明动机支配的梦游感。
因为家中老人去世,家庭三姐弟为了争夺拆迁款发生矛盾,无辜蹲了劳教所三年、刑满释放后拖欠高利贷的弟弟绑架了他的外甥,逼迫两个姐姐分钱,由此一家人展开了尔虞我诈的内斗,像一出鸡毛蒜皮的金牌调解室故事。
弟弟将外债压力转嫁给家人,却不一致对外,本身就不够顺理成章,还处处节外生枝,他的核心动机是讨债,行为却处处与这个目标背道而驰,不断引入新的更致命的变量,女友被刺瞎眼、雇佣亡命徒、杀死债主,使得问题无限复杂化,最终完全失控。
这些“作死”行为,如果是为了塑造一个愚蠢或疯狂的悲剧人物或许可以成立,但电影似乎又想让他保有某种令人同情的底色,这就造成了角色的分裂和观众理解的困难。
而结局,在魔童闹完全家之后,姐姐一句“这笔钱本来就是想留给他的”彻底解构了之前所有的冲突,让故事沦为一场无意义的折腾。
影片前半段似乎对底层的生存困境、家庭伦理的崩坏有所讽喻,但沉重的议题却被一个轻飘飘的、温情的反转消解了。
它仿佛在说,之前所有的撕扯、伤害、犯罪都是误会一场,我们其实是一家人。
这种处理方式削弱了电影可能具有的批判力度,使其变得轻佻而空洞。
最后弟弟仍然可笑地包揽了全部好处,潜在信息是只要他的初衷是“可怜的”,他最终就能得到救赎和奖赏,致使电影的道德观变得含混不清。
曹保平很擅长讲荒诞的故事,之前代表作的荒诞色彩是扎根于具体的、可信的社会土壤和人性逻辑之上的。
而《脱缰者也》中,几乎所有角色都处于一种极端且不稳定的情绪状态,他们的选择常常是剧情需要而非角色需要。
为了制造冲突而冲突,为了荒诞而荒诞,失去了对人性复杂性的探究,使得故事像一场闹剧而非悲剧。
第一天上映,这就来捧场,奔着津味去的,本以为会有很多天津特有的情节,本以为能找到一些冯巩贫嘴张大民的感觉,结果除了大部分人说天津话以外,和天津没有半毛钱关系。
而荒诞的剧情让我恨不得这里面没有天津话。
整个故事逻辑混乱,情节突兀,张本煜演的那个角色就是来故意制造冲突的,脑残一个!
最后一群jc叔叔蹲在外面一点忙没帮,还把小庙点着了,帮倒忙,刻意弄出个智障!
这nm都哪对哪呀?!
在电影院观看,很高兴有一部天津方言电影,这非常难得。
林雪的天津话很正,很老派,我以前希望他能演一部天津方言电影,别浪费他的特点,现在终于有了。
其他非天津演员的天津话也不错,我作为天津人感觉没有违和感。
电影的取景有不少在天津,我一眼就能看出来。
我在包头的天津人看这部电影,张本煜的此地话一出口我就绷不住了,跟我每天在耳边听到的话一模一样。
而张本煜演的这个角色太炸裂,就是楞子。
不幸中的万幸是这部电影票房太扑了,如果票房爆了,我担心舆论会对它不好。
张本煜的此地话也很有味道。
曹保平导演很喜欢用方言,我知道的就有烈日灼心里王砚辉的昆明话,涉过愤怒的海里黄渤的青岛话。
我真心给曹导一个大大的赞。
这部电影的演员我感觉都挺不错的,但是在剧情上,有一些违和的地方。
我感觉就是有点生硬,比如说张本煜这个角色的加入就很迷。
还有大姐夫谎称得肝癌,最后就为买鸽子,大姐还给放了,张本煜打下来吃了,有黑色幽默吗?
有,但是不丝滑。
感觉就像是,我现在为了推进剧情,所以角色要这样做,没有什么逻辑和动机。
还有一个最后,二姐说我这都是为了小弟好,怕钱给他挥霍了,还给他买了房子,每天都能去水上公园玩耍了。
生硬不?
我一猜这家人就得包饺子,当然不是说不能包饺子,但是包出来的饺子不能硌牙。
还有搞笑的片段,臭豆腐那点还算凑合,其他没什么好笑的。
整部电影给我感觉就像涉过愤怒的海,很多镜头都很像,阴雨的天气,建筑的色调。
还有一些很不错的镜头,景色很漂亮,但是跟电影看不出有什么关联。
还有那个雕像,我第一次知道还有仓颉的像,四眼的,最后砸张本煜,真是很好猜。
总之我感觉,剧本太老套了,而且不热闹,而是乱。
所以特别不受现在市场的欢迎,猫眼预测票房一千九百多万,真是够低了。
电影里有不少俚语,都是天津方言,字幕里有普通话的解释,这挺不容易了,我感觉没有为市场而妥协,是一部真正的方言电影。
电影中还有一些地名,比如郭麒麟的角色变傻了就爱去的水上公园,这个外地人大概不知道,而本地人都知道。
确实用心了,可惜剧本差点。
有幸参与了《脱缰者也》这部电影的首映礼,这部电影就像在天津卫的烟火胡同里来了一场疯狂的摩托狂飙,全程又惊又喜,笑泪交织。
故事始于99年的天津,落魄不羁的马飞一出场就带着那股天津小混混的痞气与随性,操着一口地道的天津话,句句都透着哏儿劲。
他本想在这熟悉又陌生的家乡寻条出路,却被生活逼到死角,竟荒唐地“绑架”了外甥李嘉文,开启了一段啼笑皆非的“逃亡”。
这场绑架,不是传统犯罪片里的紧张肃杀,而是充满了各种意外和笑料。
曹保平导演这次将黑色幽默玩到了极致,把犯罪元素与喜剧融合得妙趣横生。
马飞讨债时那无奈又搞笑的言辞,像“借钱时你管我叫爹,还钱时我管你叫祖宗”,瞬间就把生活中债务纠纷的无奈与荒诞展现出来。
电影对人性的挖掘也很深刻。
马飞表面玩世不恭,实则内心满是伤痕。
被父亲误会送进少管所的经历,让他对家庭充满怨恨,可心底又渴望亲情。
他和外甥相处的过程,就是一场自我和解的旅程。
小嘉文天真倔强,在和舅舅的碰撞中,逐渐理解了这个看似不靠谱的大人,两人的情感转变自然又动人,从最初的陌生对立,到后来相互依赖,就像两颗孤独的星星在黑暗中找到了彼此的光。
影片中的天津,不只是故事的发生地,更是一个鲜活的角色。
方言、街道、小吃,每一处细节都透着天津独特的文化魅力,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热情与包容。
在这片土地上,荒诞的故事里包裹着最真实的生活和最质朴的情感。
《脱缰者也》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生活的荒诞与美好、人性的复杂与温暖。
它让我们明白,生活或许会让我们“脱缰”失控,但在这混乱背后,总有亲情、善良这些美好的东西,像黑暗中的灯塔,引领我们找到回家的路,找到真实的自己。
你能想到,曹导讲这样一个故事,是要让观众从中体会什么呢?
社会不会惯着熊孩子,只有家人会惯着,好好珍惜亲情么?
一个熊孩子长大后,又闯下了一个更大的祸,惹上了不该惹的人,玩命之下,终于被家人和警察成功解救的故事。
最后,一家人和和美美的生活在一起。
这个熊孩子挨了一刀,住院两周后傻了,智商回到小朋友,熊孩子漂亮的女朋友瞎了一只眼。
但家人都幸福的相爱着。
郭麒麟就是这个熊孩子,他当着最小演员的舅舅,但怎么看,他都不太像个坏孩子,而是一个犯浑的熊孩子。
他向家人要钱还高利贷,不给就绑架亲外甥勒索姐姐。
好吧,我相信有报当年少管所待了三年的仇,故意为之。
当年捡块金表,在那招摇,他姐明说这来路不明,要还回去,但他不肯,结果就当抢劫犯罪送进去了。
郭麒麟饰演的马飞,痛恨姐姐不相信他。
但有没有想过,他据为己有的金表来路不明,本来就不是你的,而你姐劝过你,该怎么做,你听了么?
为什么不信你?
因为你熊惯了,谁的话也不听。
想要人们理解这样一个男主角,他本是好人,只不过遇到了真正的坏人,他激发出了内心的善良,与恶势力对抗,最终,以惨烈的代价懂了事,被社会管教过后,做起了听话的小朋友,不惹事儿了,于是,这一家子都安生了,过上了和谐美好的生活。
是这样吗?
这部电影的海报上还宣传着喜剧电影,但我没觉得有啥可笑。
电影院里一声笑声都没有,相反,还很沉重。
是反讽手法吧,玩的是黑色幽默。
熊孩子熊到家了,可笑吧!
电影很简单,小成本制作的故事。
人物也不复杂,几乎清一色的平面化刻画。
高利贷老大,就是大腹便便的黑恶势力。
杀手,就是一个楞货,还是内蒙口音,简单粗暴要钱杀人。
姐姐就是一个冷静自持的家长。
要离婚的姐夫,也只有一个不想离的面。
女朋友演的最出彩,孙安可演出了爱与痛的复杂情绪,泼辣感十足,经历这些,透出疯批特质,放在普通人身上,不疯也难。
郭麒麟的表演一般,算本色出演吧,个人特质鲜明,倒也不违和,完成度不错。
这个电影流于表面,讲了故事但没有上价值,倒不是说非要在电影里表达什么,而是在我看来,电影总得给人们留下什么值得深思的东西,多少探讨一下家庭伦理,或者亲情的边界,爱的程度,纵容与溺爱,或者管教也是爱等等…再说明白一点,就是往内心里走一走。
演技可以往内心走,同样,故事也要往内心走。
人物转变,在一场闹剧中会产生各种变量,离婚的人会不想离,开始诊视情感,熊孩子会成长,懂得了每个人爱的表达不一样,懂得了姐姐的用心良苦,女朋友从感觉被骗想要放手,到经历一场发现他的纯善,死心塌地的爱上…可惜,电影都没有触及。
所以,这部电影在我这儿,没有及格。
曹保平大概想讲一个现代水浒,一步一步被逼上梁山、最终反杀恶贼的黑色故事。然而马飞的家人背叛不够狠、黑帮追债不够紧,唯一一恶到底的那位又来历不明,这被逼上梁山的戏码也就立不住。现代水浒不仅要合情,还要合法,谈何容易。
说一下郭麒麟,演技越来越成熟了,对马飞的塑造比去年大爆的《边水往事》里的沈星还要好,一口地道天津话,外表玩世不恭,内心重情重义,把马飞这个角色演活了。跟“边水”一样,这部电影也是结合了犯罪元素和黑色幽默,天津话自带笑点,听着像相声一样,方言本身带着的幽默在电影里体现得很好;故事情节紧凑,脉络主线清晰,马飞这个角色就像身边被生活逼到角落的普通人,背井离乡归来,生活却一地鸡毛,他“拐走”外甥的荒诞之举,就像是在成长路上被社会磨平棱角后,一次无奈又疯狂的反抗。荒诞笑料背后,是原生家庭的伤痛与和解,一场脱缰的疯狂,实则是亲情与自我的救赎之路。
影片氛围塑造很特别,天津的街巷、市井和油田都成了黑色幽默的背景板。荒诞桥段层层递进,但情感是真实的。尤其是马飞和外甥的互动,既有反常识的搞笑,又透出一丝保护欲。
电影细节满满!!!镜头调度非常有节制,不刻意强调视听存在感,很多关键情绪转折点都是通过角色行为自然而然完成的,整体语法沉稳,很少见。
角色塑造极其精准,不靠长篇独白交代背景,全靠细节一点点堆上来,性格、关系、欲望都藏在语气和反应里,太真实了。
质感有了、画面有了、演技到了、方言正确,过程全对答案全错
郭麒麟表现真出色啊,这种黑色幽默的矛盾感一大半来自马飞这个角色的复杂度,外表混子内心却很纯,不论是对爱情还是亲情有种反差的责任感,配着天津话太适合了
影片后半段有一幕让我心头一紧,马飞在神庙里看见幻象的瞬间,暗示了命运的无解。这个处理太妙了,黑色幽默的氛围瞬间升华。
3.5 曹保平依然怀着对jc的不信任走到了“曹保平导演作品”出现前的最后一秒,且《涉过愤怒的海》应该算作其作品风格的转折点,向着更极致的情绪化影像创作者迈进。
开头质感还挺好的,但是后续情节全靠人物降智和发疯推动,谁看谁着急
疯疯癫癫。#SIFF2025
马飞这个角色有点被低估了,感觉他其实是个超级复杂的长子困局承受者,一边懦弱一边又有点爆发力,看他被姐姐们围攻的时候,不是那种戏剧化的嚎叫,而是快要溃散的那种抖,很真
看完好累 节奏不太好 时长可以缩减到90分钟 不过故事本身也没什么可拍的 取景太熟了有点出戏
张本煜演的角色演绎的很精准,内蒙话说台词带的那股狠劲一出来,整场氛围都不一样了,他和郭麒麟对戏那几段张力十足,人物本身带着点躁动,他演得特别自然,不油腻,很有劲儿。
出乎预料的差,瞎编胡拍乱剪,硬是挑不出丝毫优点,演员演得很累,观众看得更累,配乐单调重复得像是未完成,总之各方面又乱又吵,表达更是陈旧到让人不断像闻到挥之不去的臭豆腐味一样难受,搞笑手段也极其低劣。毫无疑问是曹保平历史最烂,希望只是一时失手吧,可千万别是又一个华语名导陨落的开端。
没想到曹保平退步这么多,纯闹剧,太闹腾,看得人闹心。
曹保平是不是有把柄在郭德纲手里?晚节不保了要
天津方言和黑话科普片😂以我的浅薄,全片看完,没太看明白最主要想要表达什么,搞笑+犯罪比较新颖,但是人物塑造比较扁平另外:蒙蒙这个女性角色的塑造太差劲了,虚荣、恋爱脑、死倔,够够了二姐最后在老爹墓前的反转算什么呢?凿吧什么呢?错就错了,死鸭子嘴硬啊就是
27th#SIFF#第六场。曹保平凭借此片再夺上影节金爵奖最佳导演,应该是在肯定他求新求变的魄力。这部是对天津式幽默的探索,故事的荒诞味道浓郁,情节逐渐放飞,人物状态逐渐癫狂。形式上在“玩儿”,内核却非常具备现实性。影片里的“绑架”更像一种隐喻,故事中的每个人都被有形的或无形的事物捆缚着。尤其是马飞,他缺失了童年,始终在反抗父权,可父的肉身早已殒灭,他连实在的靶子都没有,于是荒唐度日,疲于奔命。意念中垂下的死尸仿若他的精神体,甚至连插进身体的刀刃都需由他人代劳,他其实是不懂如何反抗也终究无法反抗的流氓版哪吒。
2025.08.24@保利万和影城with大猫&帮主。片如其名。开篇还不错,越往后面越失控,全方位的。本年度第二次在电影院里觉得怎么那么长还没有结束,同样两部都是大爹电影……被某位嗜隐喻成瘾的导演整ptsd了,搁这阴阳什么呢,有本事先把面上的故事讲明白讲精彩吧!观众只会先为好故事好剧作埋单。作为天津人给这纯正津味儿的电影加一星,听到那些日常俚语俗语怪亲切的,林雪的天津话怎么那么地道!不能理解矇矇为什么死心塌地地把感情投入到马飞身上,因其懦弱自私没担当而致残后依然初心不改,再缺爱的姑娘也不至如此乱了心性和智商。女性角色如此刻板陈旧才能凸显“耀祖”的恶吗?我不相信的故事、情感和人物没办法打动我。男人最后都成为了自己痛恨的父亲,只有这点写实。白瞎了张本煜这么好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