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今天已经正式落下帷幕,中国38枚金牌,是金牌榜第二,美国39,38这个成绩已成为目前奥运军团出征海外的最好成绩。
今年的东京奥运,因为在日本,因为疫情,因为延迟召开,格外关注,见识了最阴间的开幕式,见识了各种日本人的奇葩操作,更见识了日本做的公益——为眼盲人士提供当裁判的就业机会,如果不是这样,今年也许会再多拿一两枚金牌也未可知。
今年更可贵的是,运动健儿所展现出来的风采,他们活泼,机灵,朴实,更多的呈现出生活化的一面来让更多人了解他们,认识他们,中国人民刚经历了疫情的洗礼,疫情尚未完全过去,上上下下表现出来的团结一致,让全国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无处释放,这次对奥运的关注,自然是一个很好的出口。
东京奥运苏炳添创造了奇迹——9秒83。
我想过了很久,都会有无数人记得,那一天所有人都为之振奋,朋友圈微博,每个人都为之疯狂。
这份激动,让我想起刘翔,他说“谁说黄种人不能进奥运会前八,我今天就要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奥运会冠军!
”,那时的我在凌晨的电视前,看着这个身披五星红旗的大哥哥,泪流满面。
后来想来,那时候的我还太小,其实不懂这意味什么,这代表什么,只知道是金牌,应该高兴,到08年,他的退赛,我还是没有懂。
匆匆又十几年过去,我才后知后觉懂了一些。
看到这次东京奥运,伊拉克运动员一个人来,一个人走,没有教练,家乡深陷战乱,就让我想起这部片子,我们也曾经,在战争年代,这样参加奥运。
电影本身是08年的片子,男主本身是运动员出身,无论是肌肉形态还是运动姿态,都给人一种很真实的感觉,看的时候,就觉得,这就是刘长春。
整个电影,装了很多元素,每个元素,都值得再展开,但受篇幅和主体所限,这一部分没有时间去过多的写,但也还是让观众们看到了一些。
每一个配角也都让人印象深刻,他的妻子,能说出,就算要一辈子饭又如何,在知道自己怀孕后到火车站抱着被子追火车,一步步跑的缓慢而安静,直到火车走了,才喊出我们有孩子了,这个女演员,把那种隐忍和伟大,即想告诉他,又怕影响他的情绪,表现的很到位,让人动容。
他的女同学,要去参加义勇军,刘长春问到,我们还会见面吗?
女同学回答,我们很可能不会再见面,但我们都在在战斗,在我们不同的战场。
那种奉献,斗争的精神,隔着屏幕溢出来,真的是激动鼓舞,又让人难过。
刘长春最终没有拿到奖牌,长途劳顿等原因,没能让更多奇迹发生,但去参加这件事本身,就已经是值得牢记的事情。
他也最终没有看到我们第一次夺得金牌。
不过没关系,我相信他一定抱有坚定的信念,知道像他一样的人会前仆后继,我们终有一天会站到最高的领奖台上,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电影中描述的很多细节,不知道是不是加了艺术成分,有机会,还是想了解更多他的故事。
历史上真实的刘长春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和怀念。
他有短跑的天赋,而且可以说当时的水平也的确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他也有爱国的情怀,断然拒绝代表日伪满洲国参加奥运会。
这本来可以拍成非常励志非常不错的电影,但是到了中国垃圾导演手里,就完全变味了,东北沦陷,日伪逼迫,躲避而逃,遭遇战斗,徒步去北平,汉奸污名儿女情长等等,导演硬是把这搞成一锅大杂烩,演员一出场就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碰到日本兵就是一副好汉模样,娶了媳妇还念念不忘理想,而且更神奇的是用打赌的方式让船先开到洛杉矶,再让堵车的时候让我们的刘长春就那样争气的跑到了赛场看到了开幕式,中国的导演给刘长春赋予了太多的政治和民族内涵,把一个体育先贤打造成了面对日本兵正义凌然的战士,面对搜捕乔装打扮瞒天过海的谍战高手,面对新婚娇妻心事重重理想比天高的中华有志男儿,面对政府的命令燃烧自己不灭小宇宙必须参赛的斗士,最后就成了样板戏里的武工队员了,成了众多被脸谱化的所谓英雄。
中国的电影太烂太烂,有时候烂的让人无法忍受。
当然这个片子不出所料的毫无名气可言,我也是心血来潮点开看的,因为对于真实的刘长春我抱有非常的尊重。
中国的垃圾导演们在任何电影了没有一点儿女情长没有个女主角女一号就没办法拍电影,不把男主塑造成神就没办法拍,不听声音不看字幕光看脸你就知道谁是正派谁是反派,不分个正反派他会憋死的。
真实的人物改编电影是需要谨慎的,需要用功的,从这个电影里我觉的我讨厌这个“刘长春”,从头讨厌到尾,结尾最后一次比赛前我已猜中导演怎么拍了,发令枪响,刘奋力一跑,镜头定格,出现字幕,被猜的一点不差。
不是我有多牛,是导演太特么垃圾,中国人指望这样的垃圾导演,我看再过一百年,中国的电影还是东亚病夫。
正值奥运,推荐一部奥林匹克电影,这是发生在1932年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真实故事。
“九一八”之前刘长春是东北大学的学生,在德籍教练指导下练习短跑,目睹山河破碎的祖国现状,但他从未放弃训练,决心有一天能为国争光。
日寇控制下的伪man要他代表“man洲国”参加奥运会,誓死不当汉jian的刘长春躲过追捕逃至北平,他要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
原东北大学校长张xue良资助他八千大洋以资鼓励。
怀惴强国梦想的刘长春远赴“漂亮国”参加第十届夏季奥运会,刘长春一个人代表四万万同胞出征。
1932年的夏天《大公报》辛酸写下:我中华健儿此次单刀赴会,万里关山,此刻国运艰难,愿诸君奋勇向前,愿来日我等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92年后的2024年,716人组成的中国体育代表团亮相巴黎,北京也成了双奥之城。
我们终于可以续写1932年那段文字,我中华健儿,此次群英赴会,愿诸君奋勇向前,愿昨日我等先辈得见这般繁华!
2028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对于中国人将是特别意义的一个奥运会。
因为92年前,中国人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是在洛杉矶。
1984年中国取得第一枚奥运金牌也是在洛杉矶。
2028年的洛杉矶,我想每一个运动员都有在这里为祖国献礼的梦!
当时的报纸这样写到:我中华健儿,此次单刀赴会,万里关山,此刻国运艰难,望君奋勇向前,让我后辈远离这般灾难。
后辈敬告:此赴东京,国运昌盛,吾辈健儿雄姿英发,奋勇拼搏频频折桂,已具傲视群雄之姿。
刘长春逝世于1983年,1984年我国运动员许海峰获得第一个金牌。
刘翔出生于1983年,2021年苏炳添破了自己的亚洲纪录9秒83并且站着了奥运会决赛上看到有人点赞,我再补充点资料,刘的最好成绩是10.8,但是因为长达一个月的海上漂泊,到达地方,也没时间恢复状态,所以成绩是最后一名。
当时奥运纪录也是10.8,如果他恢复恢复身体,说不定真的可以拿到名次的。
据说,刘在海上经常吃不饱,因为路费花去大多,一餐一顿面包,此事没查到证据。
但比赛后停留当地许久,因为没钱回来,是当地华侨凑钱的才回国的。
看完后,虽然影院里的人很少。
但是大家仍然鼓起掌来。
虽然是主旋律电影,但是,并没有显得主旋律。
只是描述了这个事件的过程。
建议大家去看。
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少的人去看,这么少的人来评论。
了解历史才能真正的爱国啊。
通常情况,对于需要完善的电影,导演会出一个导演剪辑版 ,我希望该片也有,因为它存在的意义……虽然我没看(找不到下载,比受保护的大片还牛,但我猜得到情节一二)建议正文:如果有导演剪辑版的话,希望导演把刘翔加进来,最好是在结尾出现,刘翔退赛,国人的失落……“两个焦点,不同时代,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意义会升华不少,上了很大一个台阶,具体怎么处理就看导演功力了!!!
希望会有……
印象里这种类型的中国电影很少。
虽然是2008年的应景之作,我在2009年才看,仍要为之叫好。
虽然比不上同类题材的《奔腾年代》,但影片的节奏也还不错,演员包括配角也都称职。
只是我这样喜欢历史的人,会有点吹毛求疵地问,刘不能跑出好成绩到底是因为舟车劳顿缺乏训练还是像影片所交代的那样过度地不科学的训练?
另外,影片以刘明知不济还是参加200米预赛为结束,强调的是重在参与的体育精神。
但查了一下,刘200米预赛仍未出线后放弃了400米的预赛。
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选择。
1932年,中国运动员刘长春历经千难万险站在了美国洛杉矶万人体育场100米起跑线上。
为了这一刻,刘长春拒绝代表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参加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含泪告别妻儿,逃出日寇占领的大连,躲避关东军的一路追杀,通过张学良将军的资助,经过海上漂泊23天,克服重重险阻,单刀赴会,代表4亿中国人站在奥运跑道上。
“中国人来了!
”为中国人敲开了奥运大门的刘长春向世人表达了一个民族不甘落后不甘屈辱追赶世界的坚强意志。
这么一部故事,比许多无病呻吟的言情片更加振奋人心,当年却匆匆上映,又匆匆下映,很多观众无缘一看。
两位演员都演得很出彩,石凉老师的英文自不必说,男一号更演出了刘长春的风采和坚强意志。
我反而喜欢这样的结局,像希腊神话里的英雄一般,虽败犹荣,浩气长存。
讲的是刘长春跑步的故事,从小就是运动天赋。
一个历史纪录片吧,在100米失利的情况下,坚持跑200米。
得到了张学良的资助,这个也是历史上有记录的。
讲的是刘长春跑步的故事,从小就是运动天赋。
一个历史纪录片吧,在100米失利的情况下,坚持跑200米。
得到了张学良的资助,这个也是历史上有记录的。
从我国著名运动员刘长春之选材,再到《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的片名,顾名思义典型为08奥运年投拍的主旋律。
可除了男主角结尾冲出起跑线,稍瞅出点意思,其余时间,剧情尽显平淡。
所以通片看罢,仅记得刘长春一些简单生平事迹,而为民族争光的拼搏精神,反搞得相当模式化。
1932年,东北短跑名将刘长春,决绝代表日本扶持满洲国参加奥运会,逃避追杀,来到北京,历经千辛万苦独自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
本是个传奇色彩浓厚的题材,倘若悬念与人物冲突稍加打磨,定是人物传记史诗佳作。
可惜编剧王兴东,找不到当日《离开雷锋的日子》之感觉,剧情反写得愈加敷衍,犹如鸡肋。
有些像李秉研的李兆林,本身就是运动员出身,演起刘长春,太过适合。
他健壮身材,十分抢眼,而时常流露在镜头前的那种耿劲,确实添色不少!
可剧本纯为显示其为英雄,人物反太过概念化,缺少血肉。
他拒绝日方无理要求,逃离家乡,遭遇战乱,干脆轻描淡写般随意,难寻惊艳。
那段在船上冒雨跑步,生硬的励志效果,反脱离实际,透出傻气,难引观众振奋。
其实孙海英扮演的严父,马境扮的贤妻,赵琳演的报国青年姚可秀,胡军扮演的张学良,还有船上遇见的索菲,表现皆可圈可点。
编导想从侧面多方面烘托,既令刘长春人物饱满,又叫他的奥运路充满崎岖。
但无奈剧本两不讨巧,指使片子瞧开头便晓结局,缺乏悬念,鼓舞人心效果更是差火候,有走过场之嫌疑。
摄影师出身的侯咏,面对资金紧缺,剧本平庸,如此窘境下,到尽心竭力,随处可见亡羊补牢。
本片摄影,充满怀旧色彩,尚算养眼。
客轮在海面突遭风暴,浪花效果逼真,颇具好莱坞小型灾难片架势。
传统民乐的鼓点与琵琶,也为几场短跑比赛,造了些声势。
还有众华侨为刘长春接风时,小段舞狮场面,亦增加了民族气息!
相对众多“假、大、空”国产主旋律,《一个人》虽保守陈旧,但至少做工还见精细,已然不易!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拍出并不在于片子质量如何,这种纯为奥运拍摄的命题作文,主创受了拘束,放不开手脚。
但历史只会记得一个叫刘长春的青年人,克服层层险阻,他曾不甘屈辱,他曾不甘落后,他曾单刀赴会,他曾代表四亿中国人站在奥运跑道上,而事实证明他确实是中华民族的奥运第一人。
正如片中未展现的结尾那般,奥运比赛成绩无关,重要在于努力去参与,勇敢迈出体育精神的第一步。
从此角度而言,这部为奥组委和电影频道拍摄的作品,还是能规矩完成任务。
可说实话这种纯为主旋律的刻意作品,纯为08奥运抹了黑!
对电影不作评,毕竟本片意义大于艺术本身。建议搭配CCTV《探索发现》里《悲壮的荣光1932》这期节目一起观看。
史料不足的情况下,还是建议做纪录片混剪,反正这个片子也没票房。另一个,还是希望国家强盛经济发展世界和平,这样大家才能对郎平、李佳薇……以及世界各国的归化运动员们更加的宽容和理解。
我們在戰場上並不是都能取得勝利,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應該成為戰士!
一个被浪费的好题材,不是说不可以讲时代背景,但既然是刘长春的传记片还是专注人物专注运动为好,而不是想着把他揉进一个个历史进程中的大事件里。最后向奥运先驱致敬
头一次看主旋律献礼片居然感觉还可以 可能出于导演之手再次也次不了太多 非常欣赏这里没有吧外国人刻画成无脑的SB们 这点就比那叶问系列强 本来想给三星 但是发现美大叔一枚 就是演宋教授的那个BTV主持人 果断加一星!
很感动啊被李长春的行为以及当年的中国的国情当时的学生的爱国之情感染。如果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 是怎样的。可是生活在现在的时代 却是这样。
虽然很多剧情上的艺术加工并说不过去,但是精忠报国的精神却是比比皆是。
2009.6.23
初中看的教育片铺垫之深沉,高潮之短暂以至于大家不知道男主的真实实力我给后桌讲了我的阴谋论以后刘长春是如何被资本主义陷害的后桌气的去操场跑了几圈
上学时候看的 忘了当时什么感受 但最近刷到大运会斐济代表团 就来打卡一下
刘长春确实是个短跑人才,可惜生逢乱世。值得纪念,毕竟是中国人的奥运第一人。影片一般,情节稍显简单。演员的身材一级棒。
努力精神满分。妻子角色0分。女战士角色满分。配乐0分。
一个关于失败但绝不是徒劳的故事,主旨好。
原型人物是动人的,但创作者的视听和叙事都太土了
虽然我们都知道结局,但是重温时,仍然令人倍加感动,尤其联想到当时的国内环境,更显刘长春的不易
英雄 你好
民族精神还是令人感动的。但是片尾为什么不说出刘长春的名次结果,敢于面对失败,这才是真正的自信。所有资料都是在说,刘长春因为舟车劳顿,没有取得好成绩。就不能说清楚在第几轮被淘汰吗?
打开电视,没有世界杯,却又这样一部电影,看着看着不禁觉得还不错,虽然开始显得有点乏味,但是这样不然励志爱国的热血电影还是值得我们感触的。不知道刘长春在轮船上与美国人打赌那段是否是事实,如果是,影片就更有感召力。所谓真实的励志故事,是一个励志电影成功的基础。
这个演员总演烈士啊
一般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