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主演: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8

《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剧照

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1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2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3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4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5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6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13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14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15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16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17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18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19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20

《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长篇影评

 1 ) 让我相信

自己现在正在大四实习,实习了四个科室了。

慢慢地自己开始迷茫,面对自己人生的选择以及是否要从事这个行业的迷茫。

看完整集,很有力量。

我们的工作很神圣,也很有价值,值得自己去做好,当书本上的知识出现在病人身上时看着医生的处理,自己也开始思考,这部纪录片不仅仅是大众的,也是我们医学生应该观看的,把自己融入场景之中,思考如果是自己面对这种情况会怎么处理。

前面有很多人给我们立了榜样,我们也要心中有信仰,在自己选择的这条医学之路上坚定走下去。

 2 ) 生命时速

真心好看,这才是真实的医疗剧。

没有狗血的剧情,没有谈不完的爱情,真实呈现医患直接的状况。

急救中心的大夫不管接送病人,也要文武双全。

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尤其急救中心只有有1个女孩子,但是她不比任何一个男医生差。

为他们点赞。

还有我为啥喜欢看医疗类纪录片,或许是因为我奶奶的医生吧,一直很喜欢医生。

 3 ) 与死神赛跑的人

这个纪录片很有意义,救护车包括上面的工作人员,真的是与死神赛跑的,工作人员很辛苦,医生很尽职,担架员也很负责,救护司机很沉稳,致敬这么一帮可爱的人。

同时也呼吁民众不要浪费宝贵的资源,很有可能因为你们的自私浪费资源从而让真正需要的人失去生命,成为帮凶。

也希望道路上的过往司机遇见救护车,尽量让出生命通道,因为车上很有可能是急等救命的,俗话说救人一命胜于七级浮屠。

 4 ) It's A beautiful day to save lives.

特别爱看医疗剧的我,最开始是香港的《on call 36小时》,然后是西雅图的《实习医生格蕾》,最近是这部上海的纪录片。

(毕竟国内的医疗剧普遍比较辣眼睛…)与电视剧里男男女女的drama以及各种疑难杂症不同,这是一部记录院前抢救的纪录片。

这部片子里没有特别复杂的病情和治疗手段,大多数时候都是病人心衰,停止呼吸一类,CPR出现的频率也高的不行。

(所以你们做急救的真的好辛苦呀!

第一次见到手上能流这么多汗的!

)本来觉得急救医生没有医院里的外科医生牛逼,现在觉得他们真的是基础扎实经验丰富十项全能!

吴昕小哥哥的五秒插管,强势扎针;姚医生发自内心的冷静与淡定从来不需要面部管理。

他们真的很棒!

当然,还有驾驶员和担架员小哥哥们的专业性与在工作上的全心全意奉献都让我感动,同时也让我质疑他们的薪水与付出的精力的匹配程度。

本片让我最难受的是一位男士死在了妻子与儿子面前。

这位男士一直以为自己是多喝了水才导致病发,一路抢救回来送到医院后,家人松了口气。

(你看,我们总觉得到了医院就安全了)妻子去办入院手续了,这位男士像小孩子一样很愧疚地对儿子说,都怪我贪吃。

儿子惊魂未定,难得一人面对着父亲,望着父亲,有些手足无措,但很想照顾好他。

过了一会,妻子回到了男人身边,帮他擦汗。

急救医生们也离开了。

就在我也松了一口气,觉得:还好还好,总归抢救回来了,这一次过后,这对父子肯定更加学会了怎么表达爱;儿子也更加尽心照顾父亲的时候,男人身上的各种仪器发出了刺耳的警报声,在救护车一路上都意识清醒的他突然陷入昏迷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抢救过程中,家属哭着下跪求人求天求地撕心裂肺的模样令我痛苦。

说好的天伦之乐呢,说好的更加珍惜呢,再也没有机会了。

病情无常,刹那间温馨的一家三口就成为子欲养亲不待,不知哪一句随意的话,哪一个随意的场景,成了他们之间的最后联系。

好残忍。

我想,我这么感同身受也是源于我内心的恐惧吧。

害怕有一天父母离去,害怕自己失去他们。

都知道那一天会来,可是不敢想,不敢想。

最后,这个纪录片引发了我对中国老年人现状的深思。

在片子里,有因为无人照顾深感寂寞天天打120的令人又好气又好笑又心疼的老人;有居住环境极其恶劣被亲人遗弃想放弃治疗的老人;有儿女都定居在国外,自己和保姆住的老人;有被儿女和妻子照顾的很好家中有完善医疗设备的老人;有家人无暇照料需要住养老院的老人;有住ICU一年的老人(姚医生的父亲 ☹️医者难自医);有家人精心照料可是自己受不了病痛折磨不想被抢救的老人;有年纪太大不适合手术(需要去康复医院)或者心态崩溃(需要临终关怀)的老人………老人,很多。

幸运的老人很多,不幸的老人也很多。

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伴侣、儿孙、兄弟姐妹、护工保姆、邻居、陌生人的照顾的。

是该养儿防老,还是攒钱请护工/住养老院,又或是远亲不如近邻?

希望我党能为老百姓们出台好的政策,让所有人都能老有所依。

最后的最后,作为一名从小看感动中国长大相当善良的孩子,我打算报名急救中心的培训班,希望自己在他人有难时有能力见义勇为。

还想去当临终关怀的志愿者,但是目前还不太了解(>_<)感谢所有救死扶伤的可爱的人们,下辈子我真的很想做医生!

(说不定这辈子哪天脑热了就决定转行实现梦想了哈哈)很喜欢Derek穿着白大褂,一边戴口罩一边笑着说it's a beautiful day to save lives. 真是元气满满呢

 5 ) 唯爱与生命不可辜负

当病痛突如其来当绝望悄悄逼近有这样一群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时行驶里程一百二十公里他们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他们与死神搏斗拼尽全力他们一次次把绝望变成希望他们是黑夜中的白衣精灵他们是黎明前的喷薄朝阳他们在流动的急救车里一次次地创造奇迹关怀着人间世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悲欢有时聚散无期唯爱与生命不可辜负

 6 ) 辛苦了,生命卫士!

当意外真的来临,你知道该如何拨打120吗?

你知道该怎么做基础的现场急救吗?

在我国,每分钟就有1人出现心跳骤停,如果在4分钟内进行复苏,则可能有半数患者被救活,但我国只有1%的人会心肺复苏,因猝死造成的死亡60%以上发生在院外。

也就是说,当急救人员到达患者身边时,患者已无法挽救。

没有急救意识、缺乏急救知识,其实是比疾病更可怕,也更令人寒心的死因。

可在经历了这么多悲剧后,大多数人依然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

在他们的认知里,急救是急救人员的工作,他们只需要打个电话,然后焦急等待。

如此现状下,我们急需一部纪实片,以“血淋淋”的现实,向大众展示院前急救的严峻现状,让市民意识到学习急救知识的重要及必要性。

《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做到了。

《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将镜头对准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的三辆120救护车,记录了9位120一线急救人员在救护车接到急救任务后所发生的故事。

上海,是目前全国救护车配备量最高的城市,却仍然面临着平均每四万人才拥有一辆救护车的现状。

从片中我们了解到,因为专业急救人员不足,经常会发生有车无人的出车难状况。

而在救护车出发后,复杂难料的路况,加上现场没有熟悉院前急救的人员,患者依旧很可能错失抢救的最佳时机。

可见,我国的院前急救情况,不管是患者方面,还是医者方面,都不容乐观。

而不管是患者缺乏急救意识、急救知识,还是专业急救医师人员匮乏,归根结底皆是因为人们对院前急救的不重视。

希望这部纪实片,可以让大家认识到院前急救的重要,不要因为等待和缺乏急救知识,而错失抢救的黄金时间。

希望患者家属们再心焦着急,也请善待这些奋斗在生死一线的急救医师们。

120急救人员们,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的坚持。

 7 ) 与死神斗争

最近在东方卫视看到了一部以紧急救护为题材的纪实真人秀节目《紧急救护120》。

初看医疗剧,大概是十年前《CODE BLUE》刚开播的时候,一晃十年,前阵子也才恶补完《CODE BLUE3》的大结局。

一样是紧急救护的题材,日剧与真人纪实的不同之处是CB靠着直升机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急救工作,而后者则是在拥堵的上海街头开着救护车穿梭在医院和急救现场之间。

虽然一个是靠着剧本而另一个是现实生活,但其实他们想表达给观众的想法是共同的。

就像CB里,蓝泽医生说:“成为急救医生后,学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急救室里没有奇迹。

突如其来的病痛,会毫不留情地袭击人类,恣意地改变人生轨迹。

光凭爱和勇气,患者是无法苏醒的。

技术,肾上腺素,才是医生的武器。

第二件事,当面对病人的时候,每个医生都期待着奇迹的发生。

”不是每一次救援都可以做到百分之百的成功,不是每一个病人都一定会被救活。

就像是医疗剧常见的基调,让人体会医学奇迹并不是总会发生的,但每个医生都是抱着把病人救回来的希望在做努力的。

《紧急救护120》第一集里就让观众直面了抢救失败的病人,家属悲恸的神情都叫人唏嘘不已。

的确在现实中也是一样,每一次的急救都不可能百分之百战胜死神。

吴昕医生说,不能为了这一个病人就一直沮丧,如果一直沮丧下去的话,会影响对下一个病人的抢救质量。

虽然他们这一行见惯了生死,但尽力抢救过后依然无力回天的病人也会在他们心里久久不能释怀。

可他们也必须迅速调整心态,进入下一段的工作状态。

这是他们的职责,也是他们的使命。

从CB这部剧让我们了解急救医疗,而《紧急救护120》更是让我们体会了人生百态和医护人员的不易。

一面是从务实、冷静的科学态度出发,不允许掺杂任何情感的医学,一面是承载着日常的、无法一概而论的、丰富鲜活的病患。

急救环境总是比医院内的治疗来得更艰难一些,谁也无法预估当下会直面的是怎样的状况,医生们所花费的精力相对也会更多。

无论是运用直升机进行急救,或是救护车,都是为了争取到更多的时间来抢救病患,同样这也少不了驾驶员对于环境路况的判断。

只有相辅相成的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进行最好的治疗。

希望也能有更多的人能从这部急救医疗纪录片中体会急救员的不容易,同时也更加珍爱生命吧。

 8 ) 今年第一部「救命」的良心片,就是它了

随着医疗资源愈发紧张,医患矛盾愈发激化;不少人对健康和医疗的话题,越来越感兴趣。

去年,就有不少医疗题材的国产剧,登陆荧屏。

可是漏洞百出的专业错误,脸谱化严重的人物形象;让几部剧都没能获得很好的口碑。

与它们对比鲜明的,是不少国产医疗纪实类节目,得到了一致的好评。

两季《急诊室故事》,评分都稳定在9.6的高分;集集都让人哭惨的《人间世》,同样也是9.6分;根据同名纪录片电影改编的《生门》,前不久在卫视频道播出;评分同样高达9.4。

纪实镜头下的生离死别,映射出一幕幕令人唏嘘的真实故事;这比任何编写的剧情,都更能戳痛人心。

派爷今天要说的,是一部同样戳人的“救命”良心——《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2018)

介绍这部片子之前,派爷要先来夸赞一波东方卫视。

因为派爷上面介绍的那几档医疗节目,都出自番茄台,可谓良心。

而《生命时速》也是如此;节目自3月12日起,在东方卫视播出。

节目筹备了2年的时间;100多天里,12小时全程跟踪拍摄;用镜头记录下了救护人员平凡又伟大的日常工作。

和《急诊室故事》、《人间世》相同;《生命时速》也把记录的地点放在了上海的各大医院。

不同的是,《生命时速》关注的;是最容易被人忽视,同样是情况最紧急的环节——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指的是患者在发病时,由医护人员在现场进行的紧急抢救。

通俗来说,就是突发状况时;我们拨打120,开着急救车到达现场的医护人员,实施的抢救。

生活中,派爷经常会看见急救车呼啸而过;却从来没想过车里面是怎样的配置。

这部片子,为我们科普了这个常识。

当接到一通急救电话之后;120急救调度指挥中心,会立即通知患者所处位置附近的可用急救车辆,前往现场。

一部急救车上有三个人。

两名急救人员,和一名可以平稳飙车的老司机。

他们每天要工作十二个小时,奔走于医院和急救的第一现场之间。

忙得飞起时,他们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受限于环境的因素,院前急救要远比急诊室中的情况,复杂得多。

就像医生说的那样,这和在医院内的抢救,完全不一样。

医生们首要面对的,是凶险的病情。

一名患者酒后突发急性心梗,需要紧急转院。

严重的心梗病人,有可能在几分钟内命悬一线。

之前在别的医院,病人已经发了八次室颤,病情十分凶险。

医生要随时顶着心电图波形,准备为病人除颤。

急救车司机要把车开得快一些,为病人争取一线生机;小小的救护车,承载了患者生的希望。

只用了六分钟,急救车就将病人送到了目标医院。

幸好,后续的治疗很成功。

多亏了救护车来的及时,才挽回了一条鲜活的生命。

除了病情危机,院前急救医生们还要面对险要的救助环境。

一名94岁高龄的老人,出现了发热状况,医护人员立马赶赴现场。

预报的地址,是在老城区的弄堂中。

这是他们最不喜欢的“地形”。

这种老街老巷,道路崎岖狭窄,楼道中的台阶又陡又滑,对救援产生了不小的阻碍。

医生们把阿婆抬下楼的时候,抬在头位的医生几乎是一路坐在台阶上走下去的。

这时,哭笑不得的一幕发生了。

在下楼的过程中,阿婆由于紧张害怕;下意识地抓紧了救助人员的裤子。

小哥哥一边哀求阿婆不要拉自己的裤子,一边还要注意脚底下的情况;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当然,这还不是最无奈的时刻。

更让急救人员们“无fuck说”的,是急救资源的滥用。

作为国内最大的城市之一;上海配备了近800辆急救车,是目前全国急救车配备量最高的城市。

但是面对着2400万居民的庞大数字;上海仍然面临着平均每四万人才拥有一辆救护车的现状。

供需矛盾的问题,依然严峻。

正是急救资源十分紧张,所以急救车才应该出现在真正需要急救的地方。

但是偏偏有些病情并不危急、可以自行前往医院就医的患者;依然选择急救车。

小姑娘打120,说自己的脖子扭伤了。

医护人员们急急忙忙赶到,发现她只是落枕而已。。。

家属打电话,说老人胃口不好吃不下饭;医护人员们急急忙忙赶到,家属原来是想送老人去养老院。。。

那一天,医护人员们又接到了一个电话:老人发热,要去医院就诊。

经过现场检查,老人只是简单的发热,不是危重病情。

但是患者提出来去医院的要求,医护人员们也不能拒绝。

这种小病,就近的二级医院就可以治疗;但是执拗的家属,偏偏只信任市中心的一家三甲医院。

医护人员从老人的病情、医疗资源的紧缺、为别人行个方便等多种角度劝说家属,让他们就近就诊;但是依然被家属断然拒绝。

无奈之下,医护人员不得不踏上长达16公里,跨4个区,经过49个红绿灯的旅程。

该巧不巧,当天正是下午六点的晚高峰。

不论是高架还是地面,都挤满了车辆,行动缓慢。

两个多小时过去了,他们终于到达了家属们指定的医院。

如果节省下来这两个小时去就近医院就诊;急救人员们本可以帮助一个更需要救助的病人。

可惜,家属们没有这么做。

在节目组的镜头下,让不少问题得以曝光。

一方面,医疗分级依然任重道远。

普通群众对于三甲医院的过度信赖;导致了本就紧缺的医疗资源,被不断浪费的情况。

另一方面,人性中自私的一部分,也得以显现。

当厄运降临在自己身上,没有人愿意选择让步。

为了自己的方便,他们宁愿忽视那些等待救助的患者。

他们宁愿在路上塞两个小时的车;也不愿意去就近能治愈他们疾病的医院就诊。

为了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他们就算可以自行就诊,也要躺在救护车上,让自己安心。

多亏了有《生命时速》这样的良心医疗纪实片;把这些问题赤裸裸地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才能知道它们的存在。

小小的救护车,就像一个小型的模拟社会。

生与死的故事,每天都会在这里上演;这里有最真实的喜怒哀乐,人情冷暖,生死离别。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人需要,这群白衣天使就一直都在。

所以,请不要随意调戏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那些真正有需要的人。

 9 ) 希望国家能提高医疗从业人员的待遇

120救护人员的收入偏低,很多患者甚至没把他们当医生看,质疑他们的专业性。

希望政府能至少提高这个伟大的行业的从业人员的待遇吧,包括医生。

认识的几个原来在公立医院工作的年轻医生,都因为收入和医患关系跳槽去了私立医院。

其中的一个原来在儿科上班的医生告诉我,他去了私立医疗机构,环境好了很多有自己的办公室,待遇是原来的n倍,患者也都是有钱人所以心平气和。

如果医疗体系从业人员越来越少的话,倒霉的只能是我们普通大众。

 10 ) 上海是个有温度的小怪兽

几周前的晚上,《好久不见》还没大结局,花朵朵拒绝了富二代乃大的求婚,预告中转而为资金向其求助。

还没吐槽完,吴昕医生就来了。

画风瞬间从花朵朵的花花世界落到了云泥共存的人世间。

正常人是这样的,会吐,会疼,会哭,会无助,会没救,会死。

没有随便给百万的富二代暗恋者,没有潜在地产大佬的男朋友,没有前男友作证随便胜诉的大官司。

还好,有云,有吴昕医生们。

以血肉之躯拯救另一些血肉之躯。

上海的夏天很热吧,抬病人上救护车的时候,汗滴清晰可见,头发浸卷在脑门上,眼镜歪掉,胡乱地抹一把,扭曲不精致的五官,真帅!

工作给自己带来的职业自豪感和自己带给别人的安全感,是比百万千万更能推动普通人走下去的力量。

上海这个魔都,是有温度的小怪兽吧。

《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短评

致敬医护救援工作者,萤火之光照天下。

6分钟前
  • Olivier
  • 还行

这叫真人秀,不叫纪录片

11分钟前
  • 压力男孩
  • 很差

这辈子都会记得19.02.23晚上遇到了世界上最可爱的急救医生小哥哥,了解过120之后果然又更爱他了QAQ 唉虽然大概这辈子都无法再遇到他一次了但怎么说呢 只能希望他早点赚大钱发大财了吧(下辈子我也想当个急救医生呜呜

14分钟前
  • 风浔
  • 力荐

真实朴实,敬畏生命,尊敬和死神抢时间的人

19分钟前
  • miao~
  • 推荐

3.5 内容不差,刻意有点太多了,这类纪录片还是要忌讳一下摄制组涉入感太强吧就……在拍摄的这个存在感还是重了。

20分钟前
  • 没什么好看的
  • 还行

我知道急救事业的幸苦,片子拍的非常真实,剪的也很厉害,我听到的那些熟悉的词汇,和吴昕医生也在团委共事过~之所以没给五星,是因为透过表现,我看到120的那些不足,那些无奈,这几年还是没有改变~~

22分钟前
  • 羽毛
  • 推荐

东方卫视简直就是国内医疗纪录片的扛把子啊!!!!从《急诊室故事》到《生门》再到《紧急救护120》!!!

25分钟前
  • 宇宙在逃楊不悔
  • 推荐

拍医疗题材纪录片,上海台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27分钟前
  • 藏情兜兜
  • 力荐

纪实综艺真心好看 隐形的无名hero

28分钟前
  • NiiiMiiCo.
  • 力荐

男主很帅的!

32分钟前
  • 禾页
  • 还行

看什么行业剧,多搞点这种纪实类节目比什么都强

36分钟前
  • 小狐腻
  • 力荐

10

40分钟前
  • 亲爱的小baby
  • 力荐

还行,一般般

44分钟前
  • LMagi
  • 还行

这部三角巾蛮挑的;好吧,我承认我已经忘了怎么绑了。。。看来平时用不到急救知识的民众,学了之后要经常复习才好。

46分钟前
  • Bl acky.墨
  • 还行

我只想吐槽益安宁的广告,其他都好,某些镜头过于刻意。

51分钟前
  • Irene
  • 推荐

很喜欢东方卫视的这系列医学纪录片,很敬佩院前急救医生的沉着冷静临危不惧处变不惊

52分钟前
  • 十八号木木夕
  • 推荐

紧急救命

55分钟前
  • 圣墟
  • 力荐

想起我母亲,早年侄女生育,产房门外没有她大人,我妈在外面等她,然后照顾她,如今也渐走渐离;邻居老人昏倒在地,我妈及时发现,后来老人家说是她那个亲戚救的她,到后面大家说她,她才按照习俗提着面线过来;我母亲给她小妹家庭调解过,给她弟家庭调解过,就是以前自己困难的时候,少有他人相助;我外婆大病时,两个舅妈会找机会推诿,轮到我母亲才会比较好的照顾外婆,细心洗漱擦身子,甚至自己病了,她们也不能稍加体谅下…

60分钟前
  • 封辰
  • 力荐

我好像每一集都在哭

1小时前
  • 觐威
  • 力荐

还是更喜欢急诊室故事

1小时前
  • 番茄炒蛋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