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的美国,海岸线上的小镇,一个有些腼腆的海岸警卫队队员和一位古典气质的美丽姑娘在很长一段时间的电话联系之后,终于见了面。
影片的这个开头根本不像是一部灾难片,却恰恰戳中了我的审美。
影片的剧情其实是很普通的灾难片,改编自真实故事又令其有了几分纪录片一般的真实感。
没有大动作场面,没有个人英雄主义,只有与滔天巨浪搏斗的两拨船员。
关于海上风暴的部分很有代入感,令人紧张得喘不过气。
人在大海面前的渺小一览无余,但也正是如此,四位救援队员的所作所为才显得无比伟大。
故事没有什么说教意味,非常纯粹地讲述了一个简单而动人的故事,正如演员在采访时说的,这样的电影仿佛不是这个时代的电影,倒像是上个世纪典型的工业化影视作品。
即便如此,演员们还是被这样一个真实发生过的故事所吸引,并且愿意用自己的表演为人们还原这些凡人英雄的所作所为。
这是演员的荣幸,拥有这样的演员也是我们的荣幸。
有的时候电影的确不需要去费尽心思地雕琢拍摄技巧,思索深度的哲学问题,或者揭露与讨论社会现象;我们生活的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一个个动人的真实的故事,将这些故事用电影的手法展现出来,就已经足够吸引人了。
有人说爱情线在电影里显得多余,我觉得正是男女主的这条暗线,让惊心动魄的救援主线多了几分柔情和浪漫的情怀,这种情愫配合上那个时代背景,更突显几分复古的魅力。
提到克里斯派恩,绝大多数观众都知道他的《星际迷航》,借着超英电影的热潮,他在《神奇女侠》系列饰演的Steve也广为人知。
前两年看了《赴汤蹈火》,去年看了他的《法外之王》,还有今年的《怒海救援》,他这几年的作品都在尝试改变英俊面孔以及好莱坞大IP带来的刻板偏见,没有继续演插科打诨的动作大片,也没有走向另一个极端,饰演夸张的角色来折磨自己。
上述几部电影里他都给人一种沉稳,成熟的感觉,逐渐斑白的须发也加深了这种感觉。
我一直很喜欢这种具有内敛气质的演员,他的演技谈不上惊艳,但也绝对稳定准确。
这部电影在我的300余部电影库里躺了几年,这几天想起来,也是因为最近忽然地又想看一看派和本福《赴汤蹈火》里那样的对手戏,以及《神奇女侠1984》观影后对派的作品再次产生补片兴趣。
也期待他在日后能有更多类似的写实的作品。
最开始是抱着看特效看场面的目的找的这部电影,说实话就是娱乐一下。
但是当电影逐渐展开,情节慢慢浮现的时候,我意识到这可能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不只有画面。
男女主角的关系发展交代的略有简陋,不过这也不是重点。
克里斯派恩的耿直男饰演非常到位,固执的坚守规则,正直善良,以及不善于谎言的诚实,全都体现了出来。
电影里的两个船长是核心情节的关键人物,油轮船长的果断以及魄力,和柏尼的冒险与无畏,相互呼应。
油轮在船长的带领下暂时拜托困境,营救船在柏尼的带领下也成功营救。
刚开始看到车队到达码头后关掉车灯时,对导演十分失望,最好的剧情应该是女主独自亮灯,接下来果然还是有了,瞬间对影片好感提升。
男女主角的灯光逐渐从黑暗中浮现时,我想到了盖茨比的绿光,同样的微弱,不同的是一个永远无法企及,一个却近在咫尺。
可以看出船上众人已经陷入绝望,他们在海上随波逐流,无边的黑暗。
可是远处出现的微弱灯光告诉他们真的活了下来。
影片中多处给柏尼的回归蒙上阴影,罗盘丢失,小岛停电,超载的小船,但是他们最终仍然回来了,所谓好人必有好报。
对于规则的遵守一直是影片的矛盾所在,从结婚允许,出海,超载,到队员要求导航,指挥官的命令等等。
都是责任与选择的体现,柏尼从开始的服从规则,到后来的遵从自己,是他成长后的表现。
我们需要遵守规则,但是更要懂得变通,而这也是柏尼从男孩到男人的转变。
需要注意的是,过去的失败营救使他把救人看作自己一中赎罪的方法,他需要不断营救来抚平失败经历的伤疤。
这也是理解电影的一条线索。
在瓦伦达节看这么温情冒险的爱情片,总比微信朋友圈的撒狗粮好多了!
单身两三年了,感觉爱情对于我这个jun校生来说有点缥缈,索性还是毕业以后再谈吧!
第一我不想辜负别人,毕竟不想让女孩子伤心。
再者,家里要我好好奋斗,谈念爱易分神!
说了那么多,说说我对这部感人影片的感想吧!
影片中我对男主角的朴实忠厚,舍己为人的工作处事方式我很佩服,别人在危险度极高沙洲都退缩不前的情况下,他却以自身作为一名海岸警卫队员的使命担当,敢于跟恶劣的天气及飓风怒浪斗智斗勇!
这点我很欣赏,我觉得每个人都有对自己所在职位的认同和奉献,只有你对工作的认同,心理上才会对自己的认同!
另一个感动的地方是救了32船员后,男主角有些绝望加身体虚脱的在大海中漂泊,女主角信念坚定满怀希望的在寒冷的海岸上等待他们的归来,虽然希望很渺茫,大家觉得如此狂风恶浪,如何穿过沙洲还是个问题?
但女主角开启车灯,镇子其他人也亮起了车灯!
随后眼线出现了灯光,……随后在2018年的瓦伦达节撒下一波狗粮!
电影中无论是灾难中摇摇欲坠的船的船长还是救援小队的船长都体现了人救与自救的重要性,我们需要救援者同样也要学会自救。
实现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我们的时代不需要英雄吗,不需要见义勇为者吗,需要,我们也需要自强不息,既帮助他人也保护自己,此片可媲美救火英雄。
这部片子拍的还可以的,人家可是真实故事用命换来的呢。
真实故事应该更慌张紧张。
看完了让人满是希望,虽然基本上是两条线但还是希望他们多一点交集啊……九死一生的任务,大家内心都是慌乱的,但韦伯是个遵守规定的人绝不踩界,所以电影我觉得韦伯很自卑,对自己一直没什么信心,工作也好,恋爱也好。
但也可能是因为一年前的事故导致的,风浪太大那也没有办法,韦伯或多或少还是有些自责的。
被截成两段的油轮戏份很精彩,大家众说纷纭,不认可你挑衅你,但最后因为那个小小的不被人重视的人却成功的等到了韦伯的救援,而韦伯也努力驶过了沙洲,突破了自己遵守规定的底线,带着超载的这么多人回到了小镇。
这些都离不开韦伯的判断以及同船战友的信任及帮助。
不过总觉得拍电影的话剧情还是弱了点啊。
影片故事根据2009年的同名小说改编,由曾执导《充气娃娃之恋》、《新天师斗僵尸》的克雷格·吉勒斯佩,担任导演。
外媒综评,认为影片没有人们预期中震撼,影片犹如在海上摇曳的小船,节奏飘忽不定,甚至由支离破碎的剧情拼凑而成。
故事讲述的方式,是中规中矩的时间线进程,似乎人们预期的高潮,并没有出现在营救和返航中,影片的激情桥段确实被前置了,对于真实的故事,我们也许应该多一份包容。
影片中,仅有机械师和舵手两位主要人物的树立,更多的是两队人员的集体意识。
他们最后在一搜救生艇上,度过了人生中最寒冷的一夜。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什么是信念?
信念是布拉希尔父亲的一句话:“我的孩子必须上学。
”信念是断了腿的拉希尔躺在病床上要求回到潜水前线时那种坚定的眼神。
布拉希尔坚定不移的相信自己能成为首席士官。
这个信念,让他打破传统的约束,大胆地相公众承诺。
一诺千金,承诺的背后也是一种信念,人的信念是起决定性的作用的,卡尔说到做到,他用超强的执行力去行动,他始终记住他父亲的教诲,并且相信他一定能达成自己的目标!
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信念的重要性,正是这种信念为布拉希尔指明了人生的航向,获得了成功。
本片根据1952年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美国海岸卫队对彭德尔顿号海南船员的救援行动,特效点赞,喜欢看特效的值得电影院,有3d推荐3d,这部片在巴黎上映时候并没有3d楼主没看到所以有点可惜。
打分我给7/10或许有人会说为什么一定要冒这么大风险这么大风浪去救人,但是救援这种事必须得在第一时间进行,晚一秒就意味着可能所有人都要完蛋,就像结尾刚救到所有人船就沉了一样,可能有点戏剧化来抓这个时间点用来制造紧张气氛,毕竟船沉下时会产生巨大吸力一船人都跑不了,虽然有些夸张,但是时间就是生命用在这里一点也不为过,所以电影也是用finest hours来命的名很不错,要真等到风暴过去了,那所有人都歇菜了。
这部戏海浪的特效做的太棒了,从小在海边长大的楼主在台风天下海游过泳..囧..所以深知大海的力量,即便人类发展出现在这样发达的科技,但是在大自然面前依旧非常渺小!
主角面对这么大的风浪依旧选择破浪去救人也是艺高人胆大,但是楼主我认为这有点太英雄主义了,毕竟他手里握着的是四个肯定能活着的人,他在进入风暴之前就有的选择,他可以选带着四个人肯定能活着的人活者返回,或者可以选去冒险再添上四条人命。
当然最后救到人了是好事,但是现实中不是所以事情都像电影,也不是每一件事情都能产生奇迹,所以特别是三个同伴都信任你的时候,把命都交到你手上你更应该仔细慎重更慎重的考虑!
这部戏还告诉我们什么了呢?
一定要掌握些真本事!
比如主角听声辨浪这本事太厉害了,简直就跟开了挂一样任凭浪打来总能找到破浪点继续前进。
再比如彭德尔顿号里的机械师,彭德尔顿号航程中遇到风暴,船像泰坦尼克号一样被海浪和风暴扯成两半,后半段还有动力,于是所有船员在船上机械师的带领下稳定船体继续航行,最后将船体卡上暗礁成功等到了救援船的到来,真的是技术啊,最后所有人成功获救绝对少不了机械师一份功劳,最关键的一环就是他。
船员的团队协作也好塞雷,有些时候当一群人拧成一股绳,这力量真的很可怕,才使他们在这样的大自然下成功活下来。
再来说说道德绑架。
首先主角不惜四条命要去救人,这是道德绑架。
再说后面救援船22个人已经是极限,最后载了36个人(包括救援四人组),还口口声声要不所有人一起回去要不所有人一起死,这也是道德绑架。
虽然他们穿过巨浪时候就基本已经通过了风暴,到后面救人时候在风暴边缘就没有那么大的风浪,但是也不是意味着就没浪了,这样带着这么多人真的是有可能全死掉..不知道真实事件里有没有那个胖子,反正可怜了胖子了,胖子的死合情合理,毕竟救援船不大。
不深了说了,就将这么多..这里提一下安第斯山坠机空难事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一查。
也许因为楼主昨天熬夜准备考试,也许因为看电影之前刚去游了个泳,反正漫长的感情线楼主在电影院里睡着了..个人认为这部戏的感情描述不是很出彩,甚至有点累赘的感觉,反正我不喜欢女主。
看了结尾的历史照片,演员挑的都很像。
女主虽然有点胖,但是还是比较有味道那种,然而我依旧不喜欢,因为有种强行被加入剧情的感觉,说到这里我不清楚这部电影到底是为了歌颂美国的英雄主义还是为了歌颂爱情的力量,反正楼主觉得没有这段爱情,说到底主角还是得出去救援的。
而主角能成功带着一群船员回来也不是因为他们俩的爱情,凭的是实打实的技术,说真的在生活中掌握一个真技术真的是很有用的!
结尾小镇停电我就能猜到肯定女主最后会用车灯当灯塔接男主回来..这里是剧情需要,反正我不信灯塔这种关节设施没有备用电源..总之硬生生营造出来的男主的希望这样的气氛并没有感动到我..而且最后男主都快冻死了,浑身湿透吹着暴风雪的冷风,视线都看不清人了,走路都走不稳了,我也不知道女主是怎么想的,在这种情况下没立刻带男主回车上回屋子里,非要在大海边抱着男主那么半天,也不知道把大衣脱给人家穿..说到底现在的电影都不加一段爱情线就不舒服,我觉得这部电影完全可以做成拯救大兵瑞恩那种不添加感情线的好片,所以感情线减分。
看完美国大片的正常感受,震撼,很喜欢这种感觉,是美国主旋律的电影,告诉人们要永不放弃,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美国人的敬业,主流的意识形态输出。
故事从头到尾讲述的很连贯,没有让人感觉情节拖沓,一口气看完,没有任何快进,两个亮点。
一个是水手在油船上面的自救,一个是救援人员通过海浪的场面。
在精彩的救援戏中添加了一定的感情戏,让故事有血有肉。
演员演技不错,很好的支撑了故事。
值得推荐的电影!
7.5/10对于灾难片的定义,可能是所有类型片里面最简单的了,一部灾难片,简单来讲,要拍的成功,大概只需具备两个元素就好,即“效”和“情”,所谓“效”即指CG特效,“情”则指感情包括像友情、亲情、爱情等,翻阅以往的优秀灾难片,《独立日》、《后天》、《海啸奇迹》等等,皆具备了这两种元素,而对于其他方面,包括剧本、摄影、表演等,不是说不重要,只是说相对所占权重要低很多,比如就很少有凭借出演灾难片主角而获得了奥斯卡影帝影后的再谈回这部《怒海救援》,关于“海难”的灾难片,影史上并不少见,比如家喻户哓的《泰坦尼克号》在某种意义上讲也算作一部“海难片”,只是它更为人熟知的还是那段爱情故事罢了,再比如去年的《海洋深处》,同样也是海难,同样也是真实故事改编,同样也是“Chris”(两部主演分别是锤哥和派恩)主演,和这部片极其相似,而且硬要比个高下的话,我个人更偏爱这部,后面会谈到原因。
片子讲的其实是个很简单的故事,在一次海上暴风雪中,一艘油轮被摧残成两半,一半上包括船长等人全部丧生,而另外一半则坚挺的漂泊在海上寻求救援,这时,作为海岸警卫队的一员,派恩受到上级指示,与另外三人组成救援小组,驾驶着一艘“迷你型”小艇前往救援,由于派恩之前并没有太多的出海经验,所以这一次他内心更想证明自己,越过千难万险,找到那(半)艘搁浅的油轮及其幸存者后,满载着32人(远超于限定的12人)之多成功返回港湾,派恩在证明了自己的同时,也与自己的未婚妻圆满团聚。
下面是半艘油轮和一艘小艇的对比<图片1>
同时,这部片的前90分钟,还存在着两条线,即卡西阿弗莱克和克里斯派恩两位“船长”怎样分别带领船员克服重重困难,在这近90分钟里,卡西阿弗莱克作为船长牺牲后的“临时替代指挥”,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不仅临危受难、处变不惊,凭借着对这艘大船的熟悉,动用各种方法来使船成功搁浅拖延时间等待救援,所以可以这样说,前面的近90分钟阿弗莱克才是这部戏的主角(至少我是这样觉得),而直到两队人马最终汇合,两条线归为一起时,派恩的个人魅力以及领导魅力才逐渐显现出来,他不仅成功救出几乎是所有幸存者,更敢于在关键时刻“违抗”上级命令,并成功把所有人带回港湾,至此,故事才圆满收场。
之所以说相较于同题材的《海洋深处》,我更偏爱这部戏,在于这部戏中人物设置更有趣,拍摄手法更具技巧性,以及导演在很多细节方面的用心:上面也提到过,这部戏的三分之二时间里,几乎都是“双主角”的设置,这是一种比较常见又比较吸引人的人设,从阿弗莱克和派恩两个人身上,我们能看出很多对比,比如阿弗莱克的冷酷和派恩的腼腆,阿弗莱克善于打破常规与派恩的恪守军令等,两人性格完全不同,但是,在某个节点上,两人又会呈现出与之前完全不同的性格和态度,比如阿弗莱克面对船员的冷嘲热讽说出“我也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故事,只是不想说而已”,看出这个人物其实内心也是孤独的,在这个团体中,也只有他是一心想救所有人的,又体现了他的热情与无私;而派恩虽然在平时是一个憨厚老实并且腼腆内敛的人,甚至是求婚这种事都要女方提出来,但是到了关键时刻,他却是最果敢也最冷静的一个,也是因为他敢于违抗上级,才让大家全部幸存。
而在拍摄技巧方面,开头有一段船员接龙传话的长镜头令我印象深刻,在这种“特效大片”中能见到这样相对文艺的拍摄手法,还是比较惊艳的,以及后面船员面对海浪时的慢镜头处理,同样值得称赞。
另外,还要提一点,就是片中女友这一形象的含义,不知道真实事件是否和这部片描述的一样,总之,我认为这个形象也是本片的添彩之处,对于这一形象,导演或多或少的加入了一点时代元素以及私人情感,比如旁人对于“女方向男方求婚的惊讶”、同事对于她闯入办公地的“无理举动”的呵斥,以及两位可能是会有着相同(丧夫)命运女性的深情拥抱惺惺相惜...这些不仅是对整个故事的精彩补充,更是为这部本应是宏大的救援行动的影片增添了一丝小家温暖以及女权主题,上述这些细节,无疑体现了亲情、友情、爱情等诸多关乎“情”的元素,所以说,综合这些因素,这部戏能够在灾难片类型中拥有脱颖而出的潜质。
近些年来,欧美地区每年都会产出不少类型多种多样的灾难片,《海啸奇迹》、《末日崩塌》、《僵尸世界大战》以及这部《怒海救援》,算是其中比较优秀的代表,由于超级英雄片的盛行,同样是仰仗于特效的灾难片近10年来都一直处于被压制的地位,而这些优秀灾难片的产出,理应受到我们的鼓励,毕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于电影界也好电影迷也好,才是真正的有利无害
一度以为小本要留船上,和他丧的人设不符
人所以伟大!因为我们有着坚持的勇气!尽管畏惧依然先前
Piney眼睛会说话~
太夸张了吧
凯西阿弗莱克和JJ她老公!在长期见不到女人的密闭船仓里!这组合也太腐了吧! 他俩说话还都带点含混不清的口腔音 妈耶好性感~
救援场面好看,石油船的戏份好看,破浪的戏份好看,除了这些以外,别的都真他妈无聊!
前四十分钟没在专心看但其实无关紧要,结尾我居然看得有点激动。
被海报给误导了,原来一直以为是科幻片来的。可能是迪士尼出品的原因,这部主旋律电影看起来也像一部童话,你根本不会去担心主角的安危或是最后有什么不好的结局,当然,该刺激的地方还是很刺激,还有几位主角的神仙颜值让人吸个够。
即将成为远洋海员的我,感叹惊涛骇浪的威力!货船自救那段牛逼,可是卡西为啥都轮机长了底下水手机工啥的都还不听他的?老轨可是跟船长几乎平起平坐的船上四大头啊,难道早年国外的船上不兴听领导的?救援戏中冲破浅谈巨浪那段很精彩,但是回程突然就风平浪静了?!不是很理解,前后反差太大,还有冬天的暴风雪,各个都浸透了,为啥几乎看起来都不太冷呢……总体还是很精彩的灾难救援电影,同样主旋律,但比啥紧急救援强多少条街去了
社交障碍机械工断船险航,内向拯救队小哥执拗破浪,小镇汽车灯塔起。老派故事真不错,Chris Pine的演技加一星
大船上的那个临时船长功劳也很大的好么...男主就是个矛盾体呀,一开始么很怂很孬的听指挥,到最后么就一意孤行了,其实真的是老天帮忙运气好,要不然这故事压根却没法拍成电影了...
除了“怒海救援”那段,其他平平,两星半
我还以为发生在当代的事件 结果跟泰坦尼克似的…
不是很明白我为什么浪费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看这部电影还把它下载下来了
剧情也没那么紧张,看睡着了
真实故事看起来更加心焦。片子太长了些,剪短一点或许更有感染力
人物塑造太弱了,缺少高潮。。
你可以永远相信迪士尼的CG水平,不废话直奔主题,娱乐性拉满,比完美风暴式废话好很多;但后半段这个救援也确实没什么惊喜了,就暴露了文戏的弱点。不过也确实沾染了童话气息;船长从遵纪守法到勇猛向前、破除戒律的弧光没什么铺垫,只能说是个“好人”
乘风破浪的戏份大概在电影院看比较爽~
救援船长艺高人胆大得过于任性,任何一个万一都是船毁人亡,不买彩票白瞎了,真正牛的是开着半艘船的轮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