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才开始玩豆瓣,不知道可以在这里写影评。
这篇是10月12号看完点映之后写的。
今天重新贴到这边。
补充一点,《与时尚同居》这个名儿,确实有点土,会让人不想看。
电影海报似乎也有点想把人往“同居”这两字儿上扯的意味。
但这部片子的重点跟“时尚”和“同居”无关,所以期待这两样的可以忽略。
我在QQ上不停给人留言推荐这部片子,很多人的回答是“好,抽空去看看”。
另一部分人的回答基本都是两个问题:1、谁导演的?
2、谁演的?
第一个问题每次在我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说“噢,不认识”,我想我们彼此都会从那个“噢”里面得到他(她)不想去看的讯息。
第二个问题在我回答之后得到的反响也不是很热烈,但至少能引出下一个问题,这时候对方往往会说,真的好看么?
我想说,真的好看。
你们相信我。
2011-10-13 10:45:49听豆瓣电台很久了,但每次都是直接百度,连豆瓣主页都不进。
注册这个账号的原因,是为了昨晚看尹丽川《与时尚同居》的点映,它也是我第一次在豆瓣参加的同城活动。
昨天5点30的数字一出现,果断关电脑,冲进电梯,出大门就开始暴走。
从磁器口到北大东门,花了一个小时换了两次地铁。
这条在地图上七拐八弯的路,我却一路欢喜。
直到领了票进到图书馆南配殿,从尹丽川导演身边走过时,我数天的期待才开始转化为激动,按捺不住的激动,心潮澎湃恨不得冲过去拉住她的手,跟她说我好喜欢你呀我喜欢了你好多好多年呀。
在没有看她的一个访谈之前,我以为才华横溢的女诗人都应该是反叛的、狂热的,像摇滚乐手的。
结果她在镜头前慢慢缓缓的回答让我吃了好大一惊。
昨天见到真人,银色的高跟鞋,黑色的牛仔裤,外加一条蓝色的围巾,依然安静沉稳,在那个喧嚣嘈杂的南配殿里,靠在墙边跟她熟识的人聊天。
没有人去打扰他们,好多人就那样沉默地从他们身旁走过,来来回回,我不知道他们是否跟我一样其实内心充满了暗暗的欣喜,欣喜若狂。
她很瘦,单薄的背景看上去惹人怜爱。
我想高群书跳出来指责那些所谓的大牌,是有道理的。
这个敏感善良追求温暖美好的大姑娘,不该一个人去背负票房重担。
北大昨天那个担任主持的老师不知道是因为太久没有见到美女过于激动,还是因为有老罗在想哗众取宠,说了很多不该在那个场合说的话。
老罗有些生气,而尹导则有些无奈,而我想更多人好奇的是,如此教师,何以为师?
最后那个人点燃了一根烟,在众人的鄙夷中黯然离场,只剩一声叹息。
同学说这就是一普通的商业片,可我觉得,归类是什么不重要,好看最重要。
我不否认我喜欢这部片子或许更多的是因为喜欢尹丽川其人,但是从昨天全场无数次的爆笑和结尾的掌声,我想更多的人不是跟我一样有这么浓的主观色彩的。
以前一个喜欢的博主有篇日志题目叫做《这世界这么乱,我就装纯给你看》。
是啊,这个世界已经这么乱了,一部轻松诙谐的片子试图讲述这世上的温暖美好,这初衷如此善良,观众们是还想怎样?
说点电影本身吧。
整部片子,个人觉得演技最好的是筷子兄弟,每一个表情都那么到位。
谭校长是真的老了。
徐若瑄除了创可贴吧的衣服,没什么亮点,感觉她的角色像《流星花园》里面的杉菜。
反而春晓演得更有意思,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在面上反映得很好。
周渝民不知为何变得那么瘦,中间某个瞬间同学说他看起来像梁朝伟。
这几年对乔任梁的印象始终停留在好男儿的那个夏天,当时对这个拽得要死的上海男很是看不惯,演技还行吧,演他爸妈那俩演员好玩儿。
其实越长大,越喜欢那些所谓的“配角”,他们为数不多的出场和惜字如金的台词反而让片子变得有看点。
还是有些不喜欢的地方。
周小辉对着远去的ALEX背影说的那句“在我心里,你永远是时尚圈的传奇”什么的,有点雷人,感觉画蛇添足,反而显得不真诚。
摩登杂志大卖群魔乱舞那段也有点莫名其妙,虽然几位主演的动作还是很有笑点的。
另外,其实我个人挺喜欢片中的配乐的,不同场景的不同声音,营造出了应有的效果。
可是同学说太乱了,我笑他反应慢,不过也许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快速情境转换的吧。
我曾经在校内上发日志说10月21号我会去看首映,就算没有人陪我去我也会去。
现在提前看了,还是跟导演一起看的,夙愿已了。
不过,我琢磨了一下,我还是决定再去电影院看一次。
为了我不清楚的她的付出。
为了我喜欢了那么久的双鱼姑娘。
为了她辛苦宣传的、那个孤单的背影。
我不知道什么是好片什么是烂片,我只相信,能够打动人的,就是好故事;能够用心讲故事的,就是好人。
祝好人尹丽川票房大卖。
在我看来,《与时尚同居》是2011年中国电影中为数不多的诚意之作,虽然他没有新颖别致地剧情,也没有炫目的剪辑技巧,但他中规中矩的讲完了一个故事,没有丝毫侮辱观众智商或者显示智商下限的倾向,即使结局依然有些狗血。
这是一部反时尚的时尚片,在一个不真实的社会背景下,通过时尚这一表层,表现了人的迷失和身份的重获。
周小辉,当他第一次迈进时尚圈后,他丧失了自己的名字、自己的身份、自己的本性,化作一个名为patrick的毒舌时尚主编,以阶级的目光看待美,甚至是每个人。
当他脱离了这么一个侵蚀人性的大环境之后,他逐渐恢复到了自己本真的一面。
影片通过恢复自我和艰苦创业这两个大主体架构整部影片,又在其中加入了爱情的背叛、职场的黑暗等种种噱头,使其成为一部观赏性较高的商业片,毕竟,帅哥美女、流行风尚谁人不喜欢呢?
而影片的搞笑桥段,不像《家有喜事2011》一样由搞笑到搞啸,在这部影片中,笑点的设置更为本土化,更能为观众所接受。
对我而言,这部电影是一部成功的都市爱情喜剧,套用第十放映室的评价:在浮躁的中国电影市场中,能心平气和、不犯错误的讲好一个故事,就已经值得赞赏了。
以前看杜拉拉升职计,爱出色‘等’二片,我真是本着‘想看这帮孙子是想怎么欺骗不明真相群众的想法,批判着看的。
据我发现,这类影片基本是:没事抖个英文,穿个Dior,赶个飞机,开个董事会,让几个训练有素的animal,伴着迪厅歌曲,舔着舌头,翻着白眼在一群guy的围绕下拍俩所谓‘大片’。
在这些影片里,北京城就剩建外,三里屯,ccav楼,今日美术馆等地方可见人。
姚晨踩着高根,喷着香味,直接能从798跨到国贸上班,还一点没扯到淡。
上班内容也无非是抱个sb夹子,通知这开会那开会,得闲,谈情说爱.喝红酒,切牛排。
车和房都是已知条件,失恋了随随便便就要去个东南亚国家疗伤。
卧操,这是除了新,闻联,播,第二个我希望活在的世界。
这次看‘与时尚同居’,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情看了。
果然电影开头是令我作呕的一切,说品位啊,谈时尚啊,大模在办公室来回晃啊,当我快要反酸水时,我看到了煤老板,我反出来的就又咽回去了。
我认为,这个煤老板太像了,他和他那富二代儿子的家庭描写太真实了(本人看过很多猪跑)我可能看的片少。
但是这是富二代在媒体里少有的正面亮相。
对于底层人民,反映他们生活辛劳的中国电影还是不计其数。
但是反映富二代这一阶层的电影;表现他们的苦衷,他们的无奈,他们的决心的电影,反正让我印象深的没有。
从这,我就觉得此片非彼片。
之后的创业失败,好像要翻身了,但是又失败,又好像要翻身了,但是又失败。
哎呀呀,这情节虽然和现实的时尚圈怪现象还有差距,但是作为有帅哥美女明显的商业片,已经十分苦逼了。
苦逼到后来看到大家又走到了一起,作为观众的我还真心高兴了一下下~~(但是成功后的群舞的场面,还是让我感叹时尚路对中国人民还是有点遥远。
)这片还一个特点就是人物多,每个都还都挺“丰满”,富二代虽然有钱,但是花钱还挺扣,这点很传神。
而且从一开始‘给钱就是大爷’的富二代脾气,不顾一切用野模,到后来全心全意支持小辉的身心变化的刻画,疏而不漏。
过气大明星,名存实亡受经纪人支配。
那个神秘摄影师林雪一开始真没发现是Hang Kang银,北京口音十分用心了。
还有许多许多细节,真真都是‘这样的片’不该有的优点。
最后结尾,几番真心大告白,不仅十分heart warming,而且有冷静,更重要是有一丝看透。
回归本真,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片子处处是对我开头提到的二片的粉刺。
看的我浑身爽。
爽就爽在似乎出了口气。
我们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群众”,在政,治生活中,被说成没素质,不配这不配那。
在时尚生活,娱乐生活,甚至一切一切生活中,都惯性地,理所当然地,被毫无选择权,被被迫看着听着,只见一个又一个小丑,跳出来,给我们讲道理,告诉我们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可是在如今的社会,这么干是最tm 不入流的。
别把群众当傻子,他们今天傻,明天傻,后天也未必傻了。
几个大马猴,靠着群众对他们过去的良好印象,还能蹦几天。
但是以后要还想靠愚弄无知大众来挣人气的,那就只能自取其辱了。
此片就是证明。
剧情:周小辉是个凤凰男吗?
自负,傲慢、腹黑、在北京好不容易买个两居室还要把从父母县城接来,看惯了天涯的八卦,周小辉绝对是标准的凤凰男。。。。。。
属于正常女人尽量不要考虑的类型。。
但是,就周渝民那张脸,还是让人无法抗拒了。。。
所以,celine美女也只是敢和他露水姻缘,天长地久是不敢想的。。。
怎没办呢,一头傻傻的小乔就撞进来了。。。。
小乔的表现很不错,白痴的可爱。。。
遇见腹黑的精英男,骗的被卖了都不知道。。。
所以,挂个富二代闺蜜还是很有用的。。
徐若瑄的存在意义真是多余,,,终于理解导演为什么将吻戏咔嚓了。。。
就是还有点不够狠。。
野模莎莎比她可爱多了。。。
周小辉真是没眼光。。。
用这样没有感情基础的爱情作为结尾,男女猪脚怎没看怎麽不来电。。。。
郁闷。。
爱情对这部电影来讲真是画蛇添足。。。
亮点:这麽不靠谱的电影名字,很容易让人忽视、真的很好奇,除了事先知道的非去不看的粉丝,它主要想吸引的那个观影群体。。。
有没有定向投放宣传。。。
不过就现场看,好在上座率比实际想象中的好很多。
除了热门的让人看完恨不得骂娘的大片。
已经习惯小猫三两只的看电影了。。。
好在还有养眼的帅哥可以看。。。
周渝民的口音有点含糊,但是声线迷死人。。。。。
身材有点单薄,但脸蛋对得起大银幕。。。
加上日渐成熟的演技让人花痴之余却不至于出戏,,,,值回票价的一部电影。。。。。。
故事很紧凑,高潮迭起、看的很欢乐,笑点很自然、90分钟眨演而过。
几乎没有冷场。。。。。
表扬完了,吐槽几句。。
导演是编剧吗,,,金句频出,,,但过于刻意。。。。
说得太多。。。
重点却不突出。。。
主题却似乎被冲淡了,我无法总结出来。。。。。。。
剧情多个亮点是珍珠,,,,但是感觉有点松散,,,穿不起来。。。。
小高潮不断,,但是没有推起大的高潮,达到累积效应。。。。
快完的时候,,,也几乎就有点疲了。。。
90分钟的电影感觉不到冗长,但最后确有点如鲠在喉。
主题呼之欲出确没吐出来。
噎住了。。。
导演继续加油。。。。
还有点不解的是,说是小成本了,,为什莫票价、、和成本不成比例呢。。。
看来还是做院线的赚钱。。。。
没想到这个片子让我想哭。
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按说一个以时尚为外衣的爱情喜剧,不应该也不可能触动我早已不再敏感的情绪,时尚、爱情和喜剧,早就见怪不怪,如秋月春风一样惯看了,而且《与时尚同居》里的也不怎么高明,没什么独到之处,那是什么触动了我?
我想,是一种共鸣,一种对于生存压力的共鸣,在这个钢筋水泥的世界里,在每天呼来唤去的生涯里,谁都不容易。
在戏里,周晓辉从一个打工菜鸟成为业务中坚,又从扫地出门、另起炉灶以至于穷途末路而后凤凰涅槃王者归来。
在戏外,尽管这种套路已经是家喻户晓,不过细细品味,个中滋味还是别有一番。
周晓辉成功在哪里?
因为他专业,而且必须专业,这是时代对人们的要求,也是时代给大家的压力。
专业就意味着你的选择余地很少,你的付出要很多,就像在一个狭窄的胡同里赛跑,不可能有换另一条路的机会,也不可能调头,只能跑的比别人快,或者被别人踩在脚下、被别人超越。
作为挣命的方式,我们选择的职业就意味着“在这里活着,也在这里死去”。
正是由于这种残酷,才让ALEX对周晓辉赶尽杀绝,因为更年轻、更有能力对于一个老前辈来说,就是致命的威胁,而资源与权力的稀缺性就决定了这种威胁的化解方式——有你没我、有我没你。
每个人都要出来混饭吃,人生何处不职场,所以看到周晓辉的落魄,很容易有同感,谁没有被踩过呢?
谁没有被涮过呢?
谁没有失去过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呢?
不公平就像空气与水一样公平的围绕在我们周围。
我在这里活着,我在这里死去。
在结尾处,风生水起的周晓辉,与旧人ALEX相逢一笑泯恩仇,我们无需为前者喝彩,因为胜者为王,他低调还是嚣张都很正常,我们也无需为后者叹息,因为“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是规律,周晓辉懂的,我们也懂的。
所谓成功,无非是一个人在事业的尽头之前,也就是职业生命死去之前,有一个比周围人更牛一些的小辉煌,而已。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也没有人能永永远远成功,新陈代谢、长江水后浪推前浪的规律到处都有,只不过有些行业来得比较快比较直接,比如时尚圈、娱乐圈。
所以相对于周晓辉,我更关注他的那个团队,也就是成功人物的帮衬,他们很幸运,能赌到自己想要的明天,即便是跟人混,也算是混出来了。
但是,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混出来需要付出多少,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
在前途未卜的时候、在穷途末路的时候,是坚持还是放弃的煎熬,不只是带头大哥周晓辉之辈会有的,跟着混的每个人都有,只不过他们想的更多的不是主动的思谋,而是被动的祈求,祈求带头大哥脑子好、运气好、他好,才能大家好......或许,这正是普通人的幸运,因为不用承担决定大家命运的决策,或许,这正是普通人的不幸,因为自己的命运也掌握在别人手中。
我是一个普通人,想着这个纠结的问题,从这个其实本不是说这事的电影之中,于是,有了想哭的感觉。
某次参加发布会,不慎偷听到了两位美女促膝谈心,美女A对美女B说:“虽然我们在一起了,但别人都不知道,他不让我说。
”美女B:“为咩?
”美女A:“他说怕传开了,以后他不好混。
”美女B:“为咩?
”美女A:“怎么说呢…就是现在他们时尚圈有好多人不是GAY都要装GAY,因为不是GAY的不好混…”作为一个时尚业外人,要不是活生生的听到这番对话,我是死也不敢相信,青年男女谈恋爱,姑娘得不到小伙子公开认可的理由竟是“潮GAY引领时尚圈儿”的行业潜规则。
于是我不禁佩服起美女A的概括能力,寥寥几句就将中国时尚圈怪现象描述的惟妙惟肖,令人不禁感叹:真是有生活啊!!!
是的,“生活”这孩子最大的天赋就是有着与生俱来的表现力,世界电影艺术就是靠着记录生活,影射生活的才艺才有今天的成就,而总上不了正道儿的内地都市题材电影,也正是因为领略不到生活的幽默感,才一直呈现出空中楼阁的状态。
自从《穿PRADA的女魔头》火了,内地电影圈儿开始伙同内地时尚圈儿一起照猫画虎,拍起了中国式的时尚励志喜剧。
大家都知道,中国电影人们普遍喜欢把观众当大傻子看待,而内地时尚圈儿则喜欢把追捧者看成是一群档次特低的土鳖,傲娇二人组一经联手,立刻打造出了诸如《摇摆的婚约》、《爱出色》、《杜拉拉升职记》等系列山寨作品。
在装腔作势的时尚范儿之下,观众看到的是知识分子自以为是的愚昧,和伪上流社会幼稚的拜金主义,是电影创作者对生活观察力的缺失,和时尚圈儿以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能撑起一部时尚喜剧的侥幸心理。
这一切,让他们的作品沦为一部部超长MV,除了画面和配乐,就没有什么优点可言了。
幸好,在观众即将对中国的时尚励志喜剧失去耐性之时,终于有位有情怀的小聪明出现了。
尹丽川,作为北京文艺圈儿中最招人喜欢的名媛,带来了她的第一部商业作品,一部生机盎然、兼具有情怀的幽默感和不伤风雅的小讽刺的都市时尚励志喜剧《与时尚同居》终结了内地都市喜剧的大傻子时代。
虽说叫了个和时尚有关的名字,但影片却时刻都在“反时尚”。
《与时尚同居》中,导演将自己看到的时尚圈儿各种的歇斯底里生动刻画,比如:对秋裤的集体抵制、对卡路里胆固醇的过度在乎、对英文发音的苛求、对猪肉大葱馅儿包子的鄙视,以及国际大牌的势利眼和有柔情也有畏惧的娘娘腔,种种笑点都被兰心蕙质的寓于一个个可爱的小细节之中。
到不是说真有多么高级和笑死人,但至少不会让人坐立不安。
还有频频爆出的职场金句也成了感情上迎合广大观众的一大亮点:“在北京买上一套房子,这就是我的创业”“五环怎么了,就算在七环也是在北京”,对于长时间被强迫办理暂住证,填写外来流动人口表格的青年人们来说,这是多少次站在暮色中的过街天桥上望着交通拥堵的东三环许下的愿望;“谁没年轻过?
我们年轻人没钱没关系,出来创业不容易。
”这又是多少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希望用来打动别人的说辞;“那些励志故事,是失败者讲给更失败者的神话”这是在工作中碰壁多少次才学会的冷漠态度;“抱怨社会的不公,是小孩子才做的事。
”这又是多少人在百感交集之后,支撑自己走下去的唯一信条。
这些励志的句子其实和我们接受过的励志教育是相背离的,可却更真实的发生在我们身上。
更难得的是,罕有导演,能把这么矫情的句子和电影剧情结合的那么浑然天成,不起鸡皮疙瘩。
当然,小周国语说的是还有那么点生涩,不过反正“我就是个傻逼”那句话也可以当做笑点来看………哎…嗨……对每一位电影创作者来说,一部有生活的电影比一部充满文艺气息的电影要难操控的多,因为显然,取得群体共鸣总是会比实现个人诉求要层次更高一些,而尹丽川的优点,如同她自己形容的一样,就是还会说几句人话。
据说后来,尹丽川邀请了众多时尚界的大拿去看了片儿,然后,他们各自都在影院里笑的东倒西歪,全然没有半点不悦,也不觉得有半点山寨,看来时尚圈儿还是听的懂人话的。
喜剧的境界是什么?
就是影射现实却不苦逼,嬉笑怒骂却不苛刻,题材大众内容却不流于表面。
用某位有态度时尚圈儿意见领袖的话说就是:“《与时尚同居》调侃有度,不失诚恳,对时尚揶揄却没有流于轻浮,这个度其实特别难拿捏,就像写专栏,做毒嘴容易,在毒汁儿中饱含慈悲心很难!
尹丽川做到了。
”
这电影宣传真的非常的不给力。
在《幸福额度》的海报已经铺天盖地的时候,我站在电影院里,居然找不到一张《与时尚同居》的海报,如果不是娜姐上网看美剧的时候偶然瞟到预告片,今天我们看到的可能是林志玲的双腿而不是徐若瑄的了。
这两年看过的打着时尚的招牌招摇撞骗的电影着实是不少,《爱出色》、《摇摆的婚约》、《杜拉拉升职记》什么的各个都号称立足于时尚,结果就是披着时尚的外衣赤裸裸的拍着恶俗的爱情片,导致我对国内时尚电影的好感度极具下跌。
如果有条水平线横梁的话,已经快接近触底了。
所以对于这部电影也没有报很大的希望。
从这个角度看,电影大大的超越了我的预期。
《与时尚同居》其实巧妙的玩了一个文字游戏,我们都以为这是个讲时尚的电影,其实它是个反时尚的电影——与时尚同居的,不是时尚,是平民化。
这是一群小人物的奋斗,一场关于梦想的奋斗。
重点是,梦想这东西太遥不可及了,要实现它就得先看看自己是什么。
看周小辉带领的这个草台班子最终成形的那一刻你就知道他们注定成为不了时尚。
时尚就是不接地气,这些人太平凡了,硬是包装时尚的结果只能是扑面而来的山寨气息。
还好在影片的最后,他们找准了自己的方向,把视角锁定到了普通人身上。
在这部电影中,出现的最多的词应该就是“loser”——失败者。
对于成功的追求是现代社会各界共有的毛病,时尚圈也许更为突出。
以小人物拼搏为视角展现成功之道的剧情在好莱坞并不罕见,国内电影倒不常见——经常是十分钟的镜头后,主角就由小催变成主管了。
《与时尚同居》没有向观众展示一群废柴是怎么变成时尚教主的超进化过程,而是展示了他们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取得成功。
比如摄影老王童鞋,一出场就是个乡村摄影师,电影快结束的时候也没有变成时尚摄影大师,但他却在自己最擅长的日常人物拍摄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定位。
电影要讲述一个山寨杂志班底的成功史,90分钟的时间确实有些吃紧。
所以剧中这些人马不停蹄的创业、失败、反省、努力、失败,最后成功,看的观众眼花缭乱。
与其说是电影结构紧凑,不如说是时间紧任务重,每个人身在其中都不得不加班加点。
这一点放在时尚片中倒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快节奏的情节推动本来也可以作为电影的特点之一,更何况比起对着一堆画的古灵精怪的模特切换镜头来彰显时尚的电影,对着忙碌的主角切镜头已经很让观众欣慰了。
只是为了赶进度的happy ending,让这本平民杂志成功的速度一下子迈进了N个阶级,周渝民和徐若瑄的KISS甚至都来不及放在电影正片里,这不得不说是个很令人遗憾的事情。
站在时尚尖端的从来就是那么些人,他们的世界也许很美,也许很奢华,常人永远只能看着。
但普通百姓也并不就如他们所想的那般对此充满了憧憬,觊觎着奢靡的生活。
百姓们有自己的生活。
电影中周小辉最终找到了自己团队的定位——平民的时尚。
这似乎也说明了这些所谓的时尚界的失败者,不过是注定是要在自己的生活轨迹上取得成功的。
所以《与时尚同居》只是讲述了我们这些与时尚相连却可能并不置身于其中的普通人的故事。
这是大多数人的故事,穿买得起的衣服,吃买的起的东西,偶尔奢侈,绝不浪费。
这种生活也许身处时尚的人未必懂得。
就好像导演永远想要创造电影中的经典台词“人最坚强的肌肉是心”、“世界很脏,所以我们要追求美的东西”什么的,而我们永远只记得周渝民操着台版普通话,骂着“sh a bi”。
这电影广告植入的太生硬,尤其是麦考林、奇艺。
原本只能算是3星的电影,但是之前看到的国内的时尚电影实在是太令人不敢恭维了,所以加上一星,以资鼓励。
第二次看这部电影,我才发现导演尹丽川原来还是《山楂树之恋》的编剧之一。
“与时尚同居”这个片名倒是挺符合她“下半身”诗人的美名。
影片讲述了一个简单励志的职场故事,时尚杂志副主编周小辉,才华横溢却因太过张扬而被妒才的上司解雇。
周小辉不甘失败,随即召集了一帮乌合之众,在屡遭啼笑皆非、阴差阳错的乌龙失败之后,他们最终实现了各自的梦想。
影片的故事架构并不是非常完美和新颖,比如创办平民杂志的成功来得太突然,这种逆袭被戏剧化;英红的身份转变过于刻意;结尾处周小辉和英红的拥抱亲吻显得狗尾续貂了。
与《杜拉拉升职记》相比,它略显单调,情节不够饱满,尤其是周小辉和英红之间的感情升华得太快。
作为职场电影,它只是突出了职场中才能之人不善做人而遭人排挤的厄运。
当今社会,正如王尔德所说:唯浅薄之人才不以外表判定一切。
与人交往中,第一印象至关重要。
也如名尚杂志主编Alex所说:这个世界只迷恋年轻、性和权力。
职场本身就充满了残酷激烈的竞争,在时尚圈乃至上流社会浮华的光圈下隐藏的依然是残酷法则和勾心斗角。
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当然没有错,但好到让旁人感到受挤兑就有错了。
谦虚谨慎是美德,至少在中国,才华出众爱出风头的下属通常会让上司感到不安,觉得自己的位置岌岌可危,极少有“伯乐”甘愿自己让位。
不少大牛们也不甘心“为他人作嫁衣裳”,积累一定经验后便自立门户。
另外,影片中不少台词都是妙语连珠:“想要成为高贵的人,先要有阶级意识。
”“时尚的高度远高于成年人的平均高度。
”“创业,那是主流社会的失败者编给更失败者的童话。
”“创业的委屈是不好跟别人哭诉的,成熟点。
小孩子才埋怨世道的不公。
”“这个世界是脏的,只有美值得被追求。
”导演正是通过这些话语来告诉观众社会的真相。
人人生而平等只是一个美好的念想,从古至今,阶级恒而有之,只是衡量的标准有所改变。
时尚是什么?
周小辉创办的平民杂志《摩登》只能说是普通人的潮流,终究不是时尚。
时尚就应该是上流社会的专属,而不应是日常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
时尚就是个弄潮儿,让人们在后面追赶的玩意儿。
成熟又是什么?
成熟就是能够承受所有压向你的责任和指责,能够在不公的社会法则中游刃有余。
现代社会纷繁复杂,光怪陆离,良莠不齐。
正如尹丽川的诗《公平》所写:“当我看见一对壁人,手挽手走过,眼里有着器皿的哀愁。
就像这世间,那些公平的事,合情合理的主张,青梅竹马的爱情,白白地流在地上,像那些营养丰富的精液”。
即便如此,影片宣扬的仍是开拓创新,乐观坚强,坚持到底必将迎来胜利的传统价值观。
在这之前,尹丽川执导的《公园》和《牛郎织女》在国际上拿到多项大奖,被视为地下电影的典范,但几乎不可能有公映的机会。
《与时尚同居》是她第一部在国内公映的电影,也是中国地下导演走向地面的一个重要信号,他们开始投身于大众市场。
不管这部电影本身如何,独立导演和地下导演都需要更多的支持才能有动力不断地完善作品,不断地推陈出新,以星星之火之势燎原。
小尹一如既往的黑瘦疲惫,仿佛投资的重量都压在她娇小的身上,如何拍出一部让大部分观众都觉得值回票价的好看的电影,在现今中国,并不比如何去三大电影节上拿奖要容易,心态方面,绝对更紧张。
一条小船开在大浪里,命运得硬撑到对岸才知。
我开玩笑说,愿你以后拍武侠。
这个电影的名字是让人会去猜想某些幕后情节的,艰难、曲折、妥协、折衷,种种由靠谱瞬间变为不靠谱的拐点,我甚至觉得,某些主线情节,和小尹自身的电影经历太相似了-在这个大吃小的现实里,你得有足够的愤怒和斗争智慧,才能在不合理的强权面前抬起头来,所以,我承认自己是带着情绪来看这部电影的。
值得庆幸的是,这电影一入眼,就非常好看。
流畅的剪辑、精准的对话、丰富有趣的人物造型,利益与理想的激烈冲突,直入现实的内心独白是那么尖锐而坦率地挠到了年轻人的痒处--如何能在挣扎中找到社会中的个人位置,如何面对失败去学习潇洒地自嘲。
这一切并非以说教,而是以生动的故事形式展现出来。
人物和台词的准确粘合,以及精妙幽默的对话,相信一定是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
在局部细节上的细腻把握,也让人感觉到编导驾御和控制的功力---比如富二代撞了车倒在地下才想起来可以把车卖掉去补资金窟窿;比如主编正斥责跑腿女很“二”,退隐的大侠那儿追出门来飘了一句:“二十万”,一个起死回生的小桥段,一种让人欲罢不能的美剧中的机智对答,毫无疑问,说故事的高手,到哪儿都能引人入胜。
至于缺点,我不愿意说,我又不是写影评的。
象我等年龄偏大的‘过去式’也被迫在网上接收各式各样资讯,甚至要通过上网课、看网络电子书来学习提升自己,否则,不知何时突然就被社会淘汰了。
虽然,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发展和进步的速度太快,总会有一些人跟不上,会掉队的。
我们这种尴尬的年龄,从人的舒懒的本性上讲是不太愿意继续拼命奔跑了,可是,上下的责任还没有了结,无法偷懒或是懈怠下来,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学习,努力不让自己那么快的被时代抛弃,不让被那么容易被别人取代。
生之不易,活着也不易,要想活得好、有高度,那就更难了。
有时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是不是要好过一点?
可能是有把子力气,能抬能担的时候,讨个清静生活还可以;可是,老了怎么办呢,没钱没力气,等着饿死?
还是等着病死啊?
看来,人只要是活着,不管在那条道上走,都不轻松。
不管是不是当编辑,当科学家、老师、工人或是服务人员,都要年轻时多努力,老来才可能好过一点
在奶奶的教唆下花了5块看了优酷的超清。…仔仔是谐星,徐若瑄怎么演都是徐若瑄,编剧狗血要死不死要活不活,摄影场景很不错!1、前半段写的是上海,后半段写的是北京。2、主演都不是北京的,特别扭。3、还是没写出杂志业的创业艰辛,各种文案摄影排版,哪能一笔带过直接成功。那才是出版业的精髓啊亲!
不是很好看,不过人就应该追求自己的理想
这个世界只迷恋年轻、性和权力。
剧情俗套,一点也不时尚你是闹哪样?!!!!!
因为一句台词,我给四颗星。
人们只看见创业家的成功,却不知道每一个Facebook后面都充满了无数创业者的尸骨。
三颗星给电影 一颗星给我儿时的偶像仔仔
本土时尚剧 ........not fashion! - -
很像《穿Prada的女魔头》,区别还是在编剧的功力和影片成本。但女诗人尹丽川已经很努力了,看幕后故事,导演找周渝民、谭校长和筷子娃娃来参演该剧的经历变成故事里抢齐西上封面的桥段。故事最弱的一环,就是周渝民和谭校长的心结,结与解,都像是没有理由的魔法,还不是技法纯熟的魔术。
简单有爱的小电影一枚~
这是时尚史上的一朵奇葩。
我能吐槽么,能吐槽么,能!~吐~槽~么~!
在四星和三星之间犹豫不决 片头的移轴效果太得我心了 剧情很直白 励志嘛 都差不多 亮点在于太接地气了 近些年的所谓都市偶像电影神码的没一个靠谱的 这电影看的我带入了 都没功夫去计较几位主演不咋地的演技了 倒是乔任梁惊喜了 有前途 说起来周渝民还真的挺有“影帝范儿”的 整个一山寨刘天王
与山寨同居
20130223:一般性……http://www.tudou.com/albumplay/3PTM5_rFT4A/sN4CbEXPHUA.html
如果说和普通百姓相关,就是接地气,那你们文娱界的地气也太不值钱了。另外,到底谁跟谁同居了?
这男人真的是 迷人....
尹导演的女性特质太明显了,妥协永远不会是结局。
这是中国爱情轻喜继《非常完美》之后又一部较高质量的电影。时尚与亲民是二元对立吗?影片将两者对立降低了影片的品质。品位与阶级相关但不相等,电影用卡拉斯、雪茄装点优雅,如果没有内心喜悦,这是徒有其表。真正的品位不是以品位示人、也不是用品位包容粗俗,而是忘记品位、优雅生存。
没钱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