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季的主题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因此徐海茵在这一季没有出彩表现很正常。
片子出现了方毅任和江晓孟,方毅任与林景瑞,林景瑞与林雨诚,萧敏君和萧家颖这几对父母和子女关系,后两对畸形的家庭关系触发了15年前七个年轻人的出游以致酿成惨祸和事后遮掩。
而前两对关系是方毅任15年前和年后遮掩的根源,正是这种遮掩导致了连环杀人案。
再往上溯13年前,那起谋杀案才是情侣案和连环谋杀案的肇始,萧家颖的隐瞒让她一直背负着十字架,才会有提议出游之举,而情侣案的善后,让幸存的当事人都背上了十字架,郭昕白的告发牵动了15年陈案,这些人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不能理解的是林景瑞为什么没有受到惩罚,如果不是他的教唆,萧和陈的遗体不会这么惨暴尸一月,然而凶手只处罚了当事人,另外凶手的身份如果入职的时候做背调一查就知道,居然能让凶手混进去实在奇怪,这不是普通单位或者小公司呀。
连环杀人案首案的尸体是谁的到最后也没交代,即使把尸体弄的面目全非验证dna也能查出来,凶手让遗体放那么久就不怕中间有人重验么?
少男少女的友情如塑料,经不起考验,当枪走火打伤伙伴时,除了一人想送去医院外,其他人都默不作声,萧家颖更是为了个人的目的和保护某人需要阻止了,所谓的永远在一起只是不经大脑轻飘飘的言语,正是这种脆弱的友情才有了萧家颖的死和他们被林景瑞利用处理现场。
不过刘书妍和郭昕白还是留下了证物,说明他们至少心里有愧,然而15年一直守口如瓶说明他们更在乎自己而不是责任,正像方毅任一样,不同的是方维护的是如慈父一般的林老师(和萧家颖一样),而他们维护的是自己或者子女。
最后吐槽一句,警方在整起案件中一直表现不够主动,反而是方毅任和赵承宽以自己的方式抢先一步找到凶手,他们还不愿意与张检队伍共享情报,我说这警察队伍效率也太低了吧。
明显第一部好很多。
出品2020年且故事虽套路胜在比较丝滑,大尺度痕检法医的镜头,当时确实新鲜。
但是2024了,除了天选主人公在努力推进破案,其他角色当个不耽误男主的工具人,就很好了。
配角人物所有气力都在追逐抓捕男主上,很幼稚很废柴。
男主光环也不是这样衬托的。
小故事细节的闭环在整个故事框架逻辑的巨大bug面前毫无意义。
幼稚套路,让人很出戏。
不少地方我甚至还得拖进度条。
论痕检带来的新知远不如20年前的美剧csi。
论大尺度犯罪片,这部真的算方方面面很平均很温和地不太行。
论自闭天才的人设演技等等,那吐槽的点更多。
我以前分析过各种各样的人格障碍,男主这个是不是按需要正常的人设着实有点随意。
如果不是剧荒和中文且只有8集,我是不会二倍速划拉到大结局的。
我说过的犯罪片的不可能三角:就是无法同时全部达成的三个优点。
尺度方面:刺激、爽,冲击,变态。
逻辑方面:逻辑是否自洽,bug槽点多不多。
观感方面:电影的艺术性,是否观众友好,观感舒适。
这部剧没有啥突出优点,也不能达到平均及格,五分差不多了,我会一视同仁地放水华语剧,还是鼓励为主。
又一次证明,对网飞的期待不要盲目的拉高,热门剧的续集大概率都是狗尾续貂。
坚持原创的1009篇确实,还是剧荒期,没什么真情实感想推荐的剧。
绝大多数的影视剧,尤其是新剧,真的就是看个快乐,不能细想。
我这更新频率也就自然而然下降了。
人吧,一旦躺平真的就不太想起来卷。
刚过去的周末,看到网飞一次性放出《谁是受害者》第二季。
我第一季是在今年5月休假的飞机上刷完的,就是因为知道第二季上映的消息。
印象还很新鲜,明显第一季比第二季好很多。
第一季我可以综合给到将近7分,第二季5分上下。
不仅仅是考虑到第一季出品在2020年,按这个时间点去考量电视剧的质量。
更是因为第二季的故事整体没什么突出的亮点。
第一季的故事,改编自小说,实话说,也很套路。
这种接力协助自杀,伪装他杀,以死明志的故事,似曾相识,太眼熟了。
别说海外剧了,我看过的经典国产犯罪刑侦小说都有。
第一季口碑之所以不错,也可以理解:胜在故事比较丝滑,简明扼要只有8集,网飞台剧大尺度痕检法医的镜头,作为当时的华语剧,确实新鲜。
也为后来的2021年台剧《逆局》做了个很好的铺垫,《逆局》除了大尺度,在故事吸引力,情节逻辑性和剪辑连续性各种层面,都强了太多。
周渝民《逆局》:近几年最敢想敢拍的华语犯罪片!
但是2024了,《谁是受害人》第二季还在延续第一季曾经的bug,又已经失去仅有的新鲜度。
除了天选主人公在努力推进破案,其他角色就是摆设。
他们当个不耽误男主的工具人,就很好了。
最迷幻的就是,配角人物的所有气力都在追逐抓捕男主上,人为给破案添堵,案件本身思来想去,也很幼稚很废柴。
男主光环也不是这样衬托的。
小故事细节的闭环,在整个故事框架逻辑的巨大bug面前,毫无意义。
整个故事,乏善可陈,经不住讲太多,不然会失去你们打开的意义。
幼稚套路,让人很出戏。
不少地方我甚至还得拖进度条,无用情节很多。
论痕检,这部剧带来的新知远不如20年前的美剧《csi犯罪现场》。
此处推荐国产小说《恶魔逆位》,让我知道了现在的痕检进入的next level是什么样。
恶魔逆位:谁说国产没有好悬疑?
探案不能靠女主?
论法医,emmm,应该只有大尺度镜头,确实冲击。
但确实只适合小众观众,且于我而言,为了大尺度而刺激直給的镜头,也没啥意义。
我这犯罪刑侦题材爱好者,爱好的也不是这个点。
写过的法医题材合集: 11部法医剧合集:最难鉴人心 论自闭天才的人设演技等等,那吐槽的点更多。
我以前分析过各种各样的人格障碍,男主这个时不时按需要正常的人设,着实有点随意。
不太写实。
男主演技当然不会不好,可这人设在前,他演得也无法真实。
观众对自闭天才的感同身受不可能有,但是这个角色也确实没什么深入人心的角色魅力。
25部零度共情影视剧:先天人格障碍VS后天平庸的恶 论大尺度犯罪片,这部真的算方方面面很平均很温和得,不太行。
我说过的犯罪片的不可能三角,就是无法同时全部达成的三个优点。
尺度方面:刺激、爽,冲击,变态。
逻辑方面:逻辑是否自洽,bug槽点多不多。
观感方面:电影的艺术性,是否观众友好,观感舒适。
这部剧没有啥突出优点,三项也不能达到平均及格,五分差不多了。
我会一视同仁地放水华语剧,打分真的还是鼓励为主。
所以第一季我给了4星,第二季只能3星。
如果不是剧荒和中文且只有8集,我是不会二倍速划拉到大结局的。
又一次证明,对网飞的期待不要盲目的拉高,热门剧的续集大,概率都是狗尾续貂。
相关犯罪惊悚悬疑的合集: 周处除三害:惊悚犯罪片的不可能三角《周处除三害》不过瘾?
替天行道的爽片合集1《周处除三害》不过瘾?
尺度柔和版的复仇爽剧合集2《周处除三害》不过瘾?
劈头盖脸的爽剧合集310年追剧总结1:26部OCN大尺度犯罪悬疑剧盘点盘点20位可爱又迷人的经典反派角色,存在感爆棚写文的882篇:146部行业剧+10个主题盘点什么都不想做:刷这8部治愈/深刻动漫,养养心作者:年读120+本书,两大视频网站入驻作者。
用刻意练习写出多平台50w+,用爱发电。
立志通过写作改变人生,坚持工作、娱乐、阅读、写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误。
愿意写深度思考剧评+书评的娱乐生活杂博。
百家号/头条/读书账号@芸淡风倾爱读书,影视剧评账号@芸淡风倾。
公众号/豆瓣@芸淡风倾,微博@芸淡风倾_紫薰。
还他妈日式的。。
啥意思。。。
演员也好像是日本名字 第三季要拍政治方向了吗 日本殖民的后遗症吗。。。。。。。?。。。。。。
还他妈日式的。。
啥意思。。。
演员也好像是日本名字 第三季要拍政治方向了吗 日本殖民的后遗症吗。。。。。
还他妈日式的。。
啥意思。。。
演员也好像是日本名字 第三季要拍政治方向了吗 日本殖民的后遗症吗。。。。。。
(欢迎关注辉兔的影音杂货铺公众号) 《谁是被害者》第二季播出,张孝全、许玮甯、王识贤回归,还有苏慧伦、刘俊谦的加入。
第一次看苏慧伦演戏,比想象中要好很多,以为是个辅助,没想到竟是全剧核心。
时隔太久,已经忘记了第一季的剧情,为此还特意翻看了以前写的记录。
若第一季的剧情属于预告杀人,第二季的剧情类似复仇版天黑请闭眼,两季的相关性没那么强,直接看问题不大。
一口气看完了八集,前半部分看方毅任的人设越看越不讨喜,由此发现了一个问题。
宽哥无条件信任他是源于第一季的相处,为何新增的法医薛欣宁也会这般信任?
她如果和检控官张耿浩一样想对方毅任法办很正常,反之合理性存疑。
直到真相大白,原来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故事填了前期的坑,后期就有了漏洞。
真薛欣宁病症晚期,还是医院的医生,如何让假薛欣宁成为法医的?
单纯靠整容就能蒙混过关吗?
但凡有健康背调,这都是医学的奇迹啊。
案件细节也不算完美,胜在节奏不错,观赏性强。
凶手对多名死者杀害过程有点血腥重口味,尺度尚可,不至于到恶心或者恐怖的程度。
充分说明当一位法医开始杀人后,什么花样都是基操,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将案件以正序方式剧透一下。
十五年前,林明诚、萧家颖、陈央宇、袁绮翎、郭昕白、吴俊律、刘书妍七人盗取小巴离家出走。
期间发生意外,林明诚射杀了陈央宇,萧家颖也在慌乱中死亡。
最后是林警官帮儿子善后作假报告,让所有孩子免除获罪。
方毅任因家事分心,没有核准物证便仓促为报告签字,制造了一起冤案。
郭昕白偷偷挖出了证物,藏于陈央宇的骨灰处,在向萧家颖的母亲萧敏君坦白后被杀身亡,现场报告依旧是林警官搞定。
萧敏君拿到物证开始不停骚扰方毅任希望翻案,但是全被拒绝,直到张耿浩要重启调查。
于是萧敏君、袁绮翎、刘书妍、吴俊律相继死去,薛欣宁一边假意帮助方毅任调查真相,一边也制造伪证陷害他。
当宽哥被枪击时,薛欣宁的凶手身份就曝光了,不过她没补枪致死,让宽哥被抢救回来,有点不像她的风格。
萧敏君是利用薛欣宁的身份借尸还魂为女报仇,在杀了林明诚之后,方毅任是最后的目标。
犯了错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不过有主角光环,自然是无敌特效加持,有惊无险。
结局最后说有七大未解悬案,林警官案只是冰山一角,上级决定由林警官经手的案子都必须重审,那方毅任这个主角看来还能继续保持住。
张耿浩是第一起悬案唯一的目击证人,由他经办,是不是七个悬案能演好几季?
会长是谁不知道,会长入狱应该和悬案有密切关系,张耿浩为她办事,后续定能扳倒不少大鱼。
期待第三季尽快到来,对悬案还是非常感兴趣的。
首先剧本和第一季形成完整的故事结构,应该是早就规划好的。
然后在悬疑的背后,剧集所要聚焦的内容核心—父母和子女的沟通,也一以贯之,而且第二季也讲得不错,总之还是可以打满分的。
不过在悬疑方面确实设计的比较简单,虽然“化妆技术”更好了,尸体化得更真实更恶心,但是这手法说实话一开始就看得出法医有问题,最后也确实如此。
不过我觉得这也不是什么缺点,毕竟现在悬疑剧这么多,手法也已经无法让如今的人有什么惊艳感了,这部剧立足在说好一个亲情的故事上,选择还是做得不错。
当然缺点也不是没有,例如可以明显感觉这部剧有些赶,一些镜头的拍摄或者衔接细节很随意粗糙,不过瑕不掩瑜吧。
最后说说结局吧。
原本觉得第一第二季已然是一套完整的故事结构了,那应该就不会有第三季了吧。
结果结尾竟然安排了更大的故事线,想要把故事拉到揭露官方黑暗面的方向上….只能说,对此安排很矛盾。
一方面,如今揭露官方黑暗面的剧集也很多了,也很老套了;另一方面,这种写法还是很考验剧本水平的,对制作组是否能写好这故事也持怀疑态度。
但是又很喜欢看高智商对决的戏码,在看第二季的过程中,一直很希望林景瑞能和方毅任来个高智商的师徒对决,当然林景瑞开场就死了,明显无法实现。
但是现在的结局暗示林景瑞实际可能掩盖了更多的案件,这表示还有机会看到更多的师徒的隔空对决…只能说,希望能早点看到第三季吧。
故事的开头,恰逢其时,母亲为了女儿寻找真相,去寻找真正的凶手,为给女孩找到一个公平,给女孩一个正名的机会,故事结尾是女孩为了母亲奉献生命,选择用包容拯救畸形的母爱。
你们心中有没有秘密,是一辈子都不能说出口,是那种心中的钉子不能拔出来也吞不下去的,而这个秘密还有一把叫做父母的锁。
其实我们的父母也是第一次拥有这个人生角色,也需要成长也需要进步,在这个过程中会有错误,会有误会,会有伤疤,会发生手足无措的时候,会有没有头绪的情况,甚至会有至暗瞬间酿成大错,产生被害者。
剧名叫做谁是被害者,在寻找的过程中到底谁是被害者还是每个人都是被害者,法医是,林景瑞是,等等,每个人都是被害者,每个人也都是加害者。
那星星之火也许就是那个秘密,为父母保守的秘密。
不想讨论对错,不想讨论正义,不想讨论公平,这都不是最终思考的,最终的应该是知道秘密后心中这个钉子该如何和它自处,如何让蝴蝶效应的伤害降到最低,将车轨搬会到正轨上。
努力闯过地铁深处,一起走吧,一起去重生。
很可惜,《谁是被害者》到了第二季,原本好看又好听的许玮甯,龙套得令人恍惚——恍惚那个又能干又有魅力的女记者是不是从未真正存在过。
然后对第一季残存的记忆却又会浮现出来,驳斥这种恍惚的念头。
当女主角只剩“女主角”的名头,那么许玮甯是干净利落的记者,是心怀正义的职员,还是一个路人甲乙丙,似乎都无关紧要了——女主角不过就是男主角的女朋友,仅此而已。
当然,看完全剧,观众可以明确指出:这部剧的女主角,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所谓女主角,而是“谁是被害者”的那个拥有着某种“被害者”身份的人——或者更直接地说,是始终贯穿整个故事的那位母亲。
这个女主角的身份太有道理。
但我倒觉得,要这么讲,主角方毅任女儿江晓孟,才是既紧扣核心主题、又推动故事发展的真正女主角。
这部剧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做好了“父亲——女儿”的这条线。
江晓孟与她父亲方毅任的关系,在第一季就已交代,他们相处得并不好。
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方毅任,并不懂得和女儿交谈——当然,有一定沟通障碍的他,和所有人的交谈都并不那么友好。
第一季以方毅任成功拯救了准备跳海的江晓孟的生命作为团圆结局,可看似圆满的结局,便能让江晓孟真正美好地开启新生活吗?
当然未必。
续着这个前情,第二季点开了一个不错的延伸。
方毅任用自己的方式关心他女儿,每天设定的提醒她按时吃饭、作息的闹钟,冰箱中放满了的他为女儿准备的便当盒饭,便是这份爱意的明证。
可随着这种看似万全的准备一天一天地铺开,江晓孟只觉得她的父亲想要安排甚至控制她的生活。
一起血腥案件发生,一个歌手被杀害,作为歌迷的江晓孟与这起案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些许牵连,而作为父亲的方毅任,却依旧依照自己以往的方式“保护”女儿——不让她接触与案件有关的一切,也拒绝回答这位女儿对于这起案件的询问,哪怕她的询问只是想关心这位由于跟进案件而身陷于危险当中的父亲。
阿斯伯格综合征只是一个代指,实际上有没有它,或者有没有患上疾病毫不重要。
这一季中那些偷巴士去游玩的青少年,他们所谓的一时兴起,实际上就源于“逃离父母的束缚”。
父母的爱为何是束缚,又如何会变成束缚?
从这个角度来看,方毅任与江晓孟这对父女故事,就是整个代际关系主题的缩影。
若是单独抽出这一条线来看,这份父女亲情、这段父母与子女辈的相处故事,质量是不错的。
——譬如最后一集,两父女纵然在当面交流上依然不够融洽,或许也有些羞涩、有些不好意思,但依然可以通过记事本,以文字的方式去谈心。
这种方式非但不矫情幼稚,反而充满温情、积极健康,毕竟当下多少父母与子女困于沟通这一关无可奈何?
只不过,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谁是被害者》这部剧并不是讲家庭温情的,而是讲悬疑罪案的;而要命在于,在悬疑罪案上,它讲得一塌糊涂。
谁是被害者?
首先,被杀害的死者肯定是被害者。
所以这部剧的第一层,就是眼前的罪案故事。
第一集开头,就出现了一位从高楼中坠下的死者。
摔到脸部血肉模糊、内脏全部粉碎的这位死者,有可能是被人推下楼的,也有可能是自杀,这里先按下不表。
第一集结尾,本故事第一位明确的被害者出现——一位歌手在演出后台休息室中惨遭割喉,她的声带被摘除,一支录音笔直直插入喉咙的血洞中。
这般血腥惨状,总不可能是歌手自个儿弄成的。
而警方对现场的鉴定结果也很明确:凶手对于人体结构十分熟悉,精准开刀,场面优美。
场面优美是个很明显的特点。
尽管用这个词来形容一起凶杀案显得有些不合适,可“经常杀人的都知道”,这是个技术活。
本剧在罪案叙述方面一塌糊涂的开端,就在于这个优美的场面。
观众诟病于,能够这么“游刃有余”地开人,凶手是谁可想而知,但这个问题其实还要更糟糕——不是猜谜的问题,而是再难以有作案机会的问题。
这条线索使得凶手范围及身份被进一步限定,现代刑侦按照这个情况,在第二集就可以破案了,何必到第六七八集?
这是纯粹的故事设计问题。
这时候,编剧说大家多多担待, 把后门开大一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那行,咱们往下看其他为艺术献身的被害者的表演。
这些表演者——噢不,是被害者,他们一个紧接着一个出现了:一个女画家的双眼被挖出来,一个颓废男人的舌头被割了出来,一个男青年企业家的血液被抽掉。
这么有仪式感的心肝脾肺肾,按理来说,应该是凶手因为某件事而复仇的必要动作,再不济也是因为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必要仪式(是的,后面这句补充指的就是《唐人街探案2》)。
然而很可惜,这么优美的场面,没有任何实质信息附上,只是用来凑数的。
——甚至于这种凑数都显得不够得体。
看到后边就会知道,这些让人惊悚的血腥场面,只是本剧为了刺激观众而做的设计;倘若说摘掉女歌手声带器官、取掉女画家眼睛,还能勉强对应一种以牙还牙,那么割舌和放血,大概是因为那人呼吸有罪、那人血液带毒吧。
——这是第一重故弄玄虚。
随着剧情的推进,这些被残忍杀害的被害者,逐渐暴露他们并不无辜的一面,他们是另一层故事的加害者。
上述死者,都与多年前一起案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多年前那起案件,是一个女生持枪在森林中杀死一个男生,然后自杀;上述死者与那个女生,都曾是亲密的伙伴。
在多年之前这些小伙伴十七八岁的某个时候,他们相约逃离那个束缚住自己的家,离开令人厌烦的爸爸妈妈,偷一辆小巴,前往自由的重生之地。
那本是一场愉快的旅程,除了去加油站偷汽油的窘迫时刻,除了在轰鸣的雨夜感到害怕想家的时刻,除了那个擦枪走火的时刻。
为什么会有枪?
是啊,为什么会有枪?!
你问一个青少年为什么出去玩还带枪,他的回答是为了保护伙伴们;再问那个青少年为什么会有枪,他用眼色表示因为我爸爸是警察。
这个逻辑是如此地理所当然,让我以为美国网飞公司投资的本剧,讲的是个纯正无比的美国故事。
擦枪走火是在小巴中发生的意外,后续的抢枪又导致了另一件意外。
这两宗意外分别夺走了一位男生和女生的性命。
胆怯的青年们只能求助于长辈善后,而长辈让他们自己亲手布置伪造的场景,让他们共罪、共耻、共缄默。
然后这些青年,再次夺走他们伙伴那已经死去的生命,以及清白。
这一层加害故事,事情是清晰的,但在剧中的结构,古怪、混乱、荒谬,造就了第二重故弄玄虚。
共罪是一个蛮不错的主意。
警察能有这么好的主意倒并不让人稀奇,反而是如此大费周章又如此不严密的善后行为让人颇有些“这人脑子多半有问题”的疑惑。
比如,伪造场面时在一旁冷眼监督的刑警大人,到了焚毁证据时却放任他儿子埋掉必要证物;又比如,那把莫名其妙的枪在射出两颗子弹之后湮灭在空气中,一同湮灭的还有另一颗残留在别处空间的子弹,以及残留在此处空间那颗子弹的发射痕迹。
那位被抽走血液的青年企业家,承受了多年煎熬保守了多年秘密,却在许玮甯的逼问下向警方一步步坦白,直至彻底交代。
他的说辞是已经受够了良心煎熬的苦,但我的内心始终觉得,这份坦白的缘起,起码有70%是因为逼问的人是许玮甯,换其他的谁来都没用,哪怕是她在剧中的角色徐海茵。
看看吧,他对徐海茵这位与方毅任关系密切的人毫不设防,任由她潜入自己办公室偷记忆卡、翻照片、偷钥匙,便是知道了也毫不愤怒恐惧,友善得仿佛她是自己最亲密的人一般,我想在剧中除了许玮甯以外,没有任何一位女性有这个魅力。
至于为什么他要办公室的落地烟灰缸中焚烧证据——还是一条铁质钥匙、还得没烧完就走,我只能解释为,这不是焚烧证据,这是特地引出线索。
女歌手把恐怖的往事写成一首首平和抒情的歌以回味,女画家把可怕的回忆画成一幅幅天真烂漫的画以铭记,不管这种心态到底是享受还是自虐,这些人总归是个变态。
但无论如何,她们总还是得当一回不伦不类的变态,毕竟这些歌、这些画,隐藏着通往最深处的真相;她们要是不变态,这个真相就出不来了。
至此,这个故事到了第三层:成为加害者的他们,本身又还是被害者。
虽然第二季的这个故事中,绝对纯粹的被害者只有一个,就是在多年前意外死掉的那位女生萧家颖,但她其实是一个代指,她本质上对应着所有与父母不和、与家庭不和的青少年。
与她一起偷小巴去游玩的伙伴们,都是想要逃离束缚住自己自由的“家”的孩子。
他们看似向往自由,实际上只是希望不受束缚,或者说不受过分的、他们所不能接受的束缚;他们喜欢和小伙伴成群结队游玩,实际上内心渴望的是能够理解自己、认可自己的人。
——他们的父母本身,也可以营造让他们感觉轻松自在的氛围,也可以是他们所亲近的朋友。
只不过很遗憾地,这些孩子或许生长于一个不太愉快的环境中,又或许他们在伤春悲秋屁大点事都感觉天塌了的年纪中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总而言之,他们脱离了父母逃离了家,带着美好的畅想任性流浪天涯。
青年企业家林明诚,当年带枪出走的是他,要身为刑警的父亲来善后的也是他。
他的父亲爱子心切,让这位乖儿子亲手沾上他最亲密也心生爱慕的小伙伴的鲜血,这份感人至深的厚重父爱,想必能教会这位小青年何谓责任。
萧家颖更惨一些,她目睹了母亲应激杀害父亲的场面,她知道母亲被家暴的为难,理解母亲的苦衷和一时冲动。
只是,从当年的那一刻起,她就已经“被害”了——她和小伙伴想要去的、藏在多年以后歌中、画中的“重生之地”,这个目的地寄托了她对父亲的思念。
倘若她的母亲能正确引导女儿,当年那场离家出走、那次擦枪走火意外就不会出现,她的女儿就还在;然而她的母亲并没有理解到女儿的想法——全然没有。
而讽刺的是,多年以后为了女儿的清白和性命复仇的这位连杀四人的母亲,正是害死她女儿的最根本凶手。
主题脉络至此全部收束。
然而——又有然而,这个很讲得通的代际关系主题有道理,不代表这个罪案故事有道理。
甚至于,因为要做这个主题故事,这里的罪案逻辑不但飞到了美国的天际,还飞出到外太空。
姑且不论当年萧家颖父亲下落不明、其亲属也不去寻找这件,也不论这些说发就发的罪案是否真的能安然无恙地待到剧中主角侦破的时刻,让我们把注意力回归到本季故事的第一起命案——前文按下不表的第一集那起坠楼案。
随着剧情铺开,大家都已知道,坠楼案的死者,身份是萧家颖的母亲。
如果只有这一起案子,从相关线索来看,她是自杀的这个结论可以形成闭环——她对多年前的那个案子的翻案已然绝望,作为母亲的她无法维护女儿的清白,她只能带着这份绝望,悲哀地死去。
可不巧,一起血腥案件出现了,而这起案件的死者,同样也与多年前那起案子有关。
接着又是连续三起的心肝脾肺肾。
这里头便出现了一个很诡异的矛盾——这位母亲如果是自杀,那在她自杀以后,为何会有其他人以明显的复仇形式被杀害?
在没有其他人介入的这个背景下,她只能是被杀——而如果她是被杀,那么凶手,是怎样脱离现场的?
这个问题,GAME OVER。
当然再往后,观众会看到一个信息:这位母亲其实并没有死,她整容混进了警察系统里,顶替了法医位置。
观众可以理解一位普通医生能够熟练掌握解剖查验技能,也可以理解这种整容技巧神奇得可以超越时间与经验精准掌握模仿技能,还可以理解原来的法医基于人性的恻隐而无视警察系统大原则故意放水让她替身。
这些都可以理解,除了一件:如果那位坠楼的死者不是自愿跳楼——哪怕自愿跳楼也还有其他问题——而是被害的话,那么凶手能在这么多摄像头、这么多关卡的现代社会高楼中消失?
大概这个故事真的发生在美国吧,否则,在第一集里,整个罪案故事就已经崩塌了。
大妈你是要和你爸生活还是你爸谈恋爱 方毅韧第一季死去活来办案这样的人有什么受不了 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队长跟着屁股后面保护男主 消除情绪不是压制憋坏自己 是平衡身心理性观测 不背书包近看很油腻你记者白当的话这么多杀人犯哪一个看得出来真实内心?
你们是自杀还是喷血涂鸦阿 12两个现场一模一样 都是豆腐乳 自己的女儿跟杀人犯有关联,跟一群自杀的人有关联,女儿有抑郁症,自己的师父的儿子是杀人犯,师傅包庇他,你这跟柯南差不多了,身边的人都是杀人犯,精神病。
极度崩溃的状态下还在考虑要不要补充证据 不能签字?
现实呢 沃特的警察随便签一下 我要去KTV了 林景瑞蠢到把车子留在这里?
角色脸谱化 大部分人都是同一个人在自言自语 无情理性 薛法医为了推动剧情不务正业,一个法医还要外出搜证,他为了推动剧群,突然晕倒,突然骂方一扔。
江晓梦面对两个丑女,设定是美女的薛法医和那个张玉密总是害羞的笑,好像是一个正在谈恋爱首次约会的男孩一样,笑的好假,好恶心,好丑啊。
每个月清理一盘番茄酱就赚几千块我也觉得自己是有意义的
越看bug越多,简直bug压路了。
首先没脸的尸体一出来就已经够让人神经敏感了,直到第七集,警方才匆匆忙忙的怀疑死的不是萧母,住址,工作单位信息,dna这些基本的东西全是男女主在研究,也不知道其他人装模作样的在查啥。
男主演的不像阿斯伯格,像眉毛bug了,被男主视为精神信仰的导师平时对儿子不闻不问,对男主无微不至,儿子一出事了分分钟违法乱纪甚至砂仁,隔壁鸣龙少年大呼内行是吧。
刘俊谦演的男主导师他儿,不知道成天装瘸给谁看,都没人查到当年两个被害人不是死在公车里,甚至连男主都认不出这是他亲亲老师的儿子,那这十几年的瘸子装的纯属导演🍵瘾大发行为艺术。
而且你既然这么愧疚恨不得对凶手说:快点把我嘎了吧我洗干净脖子等着啦。
那你爸一嘎你直接自首啊。
男主女儿全程老mean上身,强行呼应凶案主题:东亚家长blahblah……请你不要操控我的人生。
最后又带着男女主歌词破案,还一个词一个现实地点,我说万一当年那群中二病就纯押韵你们咋整……槽点太多,法医一手遮天,整容一出来我人麻了……但是整体节奏还可以,比逆局那种纯褪黑素还是强不少,许玮甯刘俊谦藤冈靛就起到一个装饰性的作用吧,浪费,另外藤冈靛你中文退步不少。
有雷点,但挺好看的,案件发生时的青春童谣,和不过分洗白的真相,推理感不足但舒适感补足了
前面節奏、劇情有點慢,嘗試看下去,還是蠻不錯。家長的控制欲太強,不行!
凶手太好猜了
总体还是不错,阵容也可以的,
其实立意蛮好的虽然老套,破碎家庭导致的悲剧,以及用主角父女线来展示另一种悬崖勒马的可能。但是节奏太差了,而且角色塑造得也很简单刻板,浪费阵容。
八集太煎熬了,比第一季还差
虽然这种达成目的的手法有点扯 包括犯罪手法花里胡哨的 但总的来说还是今年看的不错的一个破案片了
还可以,没第一季好看了,幸好没追,直接看的解说,剧情有点一般了,后面的zhengronh桥段也是经典了
不太行
我是受害者啊!(再一次被马华骗进来)看前几集以为不会像第一季那么垮,没想到垮了又垮。。。
跟第一季比好糟糕,居然还要继续拍剩余的悬案……多一颗星给孝全吧……
直接来到第二季,故事的情感铺垫与逻辑构建之间的平衡感不错,引人入胜
里面挺多bgm有点像帝王计划,都是网飞的关系?张孝全演的挺烦人,磨磨唧唧就是不说明白。
就不要第三季了吧……结尾的伏笔真的好硬好硬……然后就是张孝全的演技真的是太烂了……
依旧悬疑拉满,但和第一季相比,还是逊色了一些。结尾看来是要出第三季的预兆了。
本来就是为了刘俊谦才看的,看到第4集还是就看他的CUT就可以了。苏慧那个人物设定把我整笑的,真的
海茵彻底沦为工具人……方毅任真是让人狠狠怜爱了好惨一男的(这哥哭起来好可爱哈哈哈)但是还是不懂怎么会拥有爱情,是智性恋吗?而且叛逆女鹅why对海茵如此丝滑接受?搞一个日本人棒读台词又是想干嘛
3.5 有不少可吐槽的地方,但仍是今年华语悬疑剧目前最值得看的一部了。70%的主线剧情都足够抓人、罪案现场尺度够大,但悬案翻转的部分却走了青春疼痛、父女母女代际纠葛创伤的路线,稍显可惜。台湾一线阵容下,苏慧伦、刘俊谦的表现尤其亮眼。
太一般了吧 全员神经病 但凡有个正常人想着脱罪都不会留下那么多证据。高概念落在了一群傻小孩的傻故事 失望失望。
有点乱但还算节奏紧凑,方毅任和他女儿的关系有点像男女朋友不像父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