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社会也不是一直演叔叔的,也曾经演过角头。
一拳也能打死人。
看到马社会的拳头,反正是足够让人发怵。
金武烈,这次演了叔叔。
但是,也是个“坏叔叔”。
故事本来就是“恶人传”嘛,无非是大恶小恶的问题。
故事开场,马社会有自己的问题要处理,金武烈调查的案件也和马社会没什么关系。
这个恶人,就喜欢追尾,然后把司机干掉,彻底的变态。
金武烈作为叔叔,联系曾经发生过的案件,判断为连环杀人案,如果不尽快找到凶手,还会继续犯案。
但,没有证据。
而且,这事儿,涉及到管辖权的问题,想并案,得拿证据。
有意思的是,当晚,马社会遭遇了连环杀人犯。
你看,人家角头车被顶了,一点也不生气,直接让变态走。
这让变态都有点不适应,你这社会人是做得缩回去了还是咋滴。
还是准备上来干死。
但是,这次变态没掂量掂量自己的能力。
不过,这次马社会还是在这里翻了船。
虽然没被变态弄死,但也差点嘎了。
对于这个唯一从变态手下逃命的目击者,金武烈可是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两个人,因为共同的目的,走到了一起。
马社会是什么人,角头啊。
这种被人捅了的事儿,还需要和叔叔联手?
这传出去,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
不过,金武烈也有办法,三天两头扫场子,直接把马社会的“成人电玩”搞得鸡飞狗跳。
话说,这“成人电玩”究竟是个啥,故事里头一点花絮都没透露,实在是差评。
没辙,合作吧。
不过,这哥俩可是事先说好了,资源情报可以共享,但最后谁逮着归谁。
马社会毕竟是角头,这手玩得确实漂亮。
但是,对于马社会栽赃这件事儿,变态可是有点意见了。
杀人无所谓,但背锅是另一回事儿。
马社会虽然是角头,但变态表示,自己也不怕。
你会借刀杀人,我也会。
变态玩的这招借刀杀人,差点没把马社会和金武烈全栽进去。
马社会和金武烈之间的“战略合作”,其实也是相当脆弱的。
但是,马社会看问题还是比较准确的。
这世上没有小偷何必要警察?
直接把金武烈怼到了墙角。
但是,这个问题,马社会还是看得太简单了,叔叔的作用可多了,抓小偷,实在不值一提。
相比较而言,马社会实在是个温柔的大叔。
车被人剐了,让人家直接走。
下雨天,直接把伞给了人家小妹妹。
在小妹妹眼里,叔叔可比马社会更像个流氓。
故事最后也很有意思,马社会也是锒铛入狱。
但入狱的排场,那简直就是御驾亲征。
估计,变态也等不到公开处刑。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看看人家社团的口号,那绝对是一个别致。
恶人传?
恶人到底有几个?
黑帮老大是恶人,他的恶在于贩卖老虎机,整个电影里,甚至于连欺负弱小都不属于这个黑帮老大,反而在送女学生伞的那一幕还拍出啦他的可爱性的一面。
警察是恶人,他的恶在于与黑帮联手,甚至最后直接利用权力让连环杀人者死于黑帮老大之手。
连环杀人者是恶人,他的恶在于似人命如草芥。
人在他眼里就如同鸡一样,没有目的的杀人。
只是为了杀人的快感。
也只有韩国这样的国家能拍出如此讽刺这个世界的电影。
第一规则,整部电影看似是一个简单的破案故事。
但通篇却都是规则的影子。
什么规则?
黑与白的规则,生与死的规则,正义与邪恶的规则。
所谓规则,他并不存在,何谓黑白,何谓生死,何谓正义与邪恶。
都不存在,但是人类赋予了它。
于是少部分人创造了规则,属于他们的规则。
而大部分人却生活在这样的规则里。
规则有大有小,大的是政府制定的法律,小的是我们制定的家法。
要想生存,就必须遵守规则。
什么黑什么白什么善什么恶,根本不存在。
第二法律,杀人犯判刑时一句话非常经典,作为法律的创造者和执行者,你们真的有这个权力吗?
如果你们是无辜的,那么我也一样。
仔细品味这段话,会发现非常多好玩的游戏规则。
法律只是一把刀,它可以用来切菜,也可以用来杀人。
至于杀的是什么人,那要看拿刀的人而不是刀。
这部电影评分不应该那么低,完全可以媲美肖申克的救赎。
我们需要看见这个世界的善,同样我们需要看见这个世界的恶。
这部电影就带给我们一个大恶,虽然拍的很隐晦,但是通篇都是埋伏,好像时刻有人提醒你,这是恶。
但他又不明说。
这部教科书似的电影在未来或许有他的一席之地。
不愧是恶人传杀人犯:为了自己的快感而无差别杀人黑老大:为了维护自己利益杀掉了侵占自己地盘的另一个黑社会头目警察:为了赢得抓获连环杀人犯这场赌局不惜用脏手段和黑道合作又为了确保不被发现而背刺黑道老大如果说连环杀人犯是最纯粹的恶,那正义警察则是难以发现的“高明”的恶……蛮讽刺的是整部影片为数不多的善良时刻,都是聚焦在黑老大身上。
(被杀人犯追尾选择不追究,在意女学生而掐掉烟,给没伞的女高中生伞)————————从警察答应这场赌局开始,他争强好胜的性格与对善恶的价值观就注定他会成为恶人。
一开始班长说警察是为了升职才死咬案件时他整个暴怒,也许最初他的确是秉持着正义。
但当决定入局时,他争强好胜的性格以及自诩正义的认知都注定他终将成为恶人。
当他知道黑老大杀了许尚道却选择隐瞒,只是悄悄录下录音为了有制衡黑老大的把柄,他已经开始滑向深渊。
当他和黑老大喝酒不自觉地转身时,他亦在逐步认可这种非正规的灰色做法而他当因自卫而错杀许尚道小弟时,他听从了黑老大的建议选择逃避时(黑老大替他处理),他已经完全浸染上了恶人的色彩。
而这也是促使他必须赢得这场赌局的转折点,他为了抓住杀人犯已经一错再错,所以他必须赢当他得知黑老大抓住杀人犯时,他并不是为了什么法律的正义,他只是为了赢所以他会毫不犹豫地撞向黑老大,一在他心里黑老大杀过人是恶的,所以可以撞;二黑老大知道他的恶,所以要撞;三黑老大要夺走他的胜利果实,所以必须撞。
而当他抓住犯人为什么还要端掉黑老大的生意?
(在双方合作时他叫黄毛小弟给大伙助兴唱歌,转头利用完黑道们,就把他们端了,真的很恶心)在他观念里黑老大始终是恶人,他需要去惩治恶人来维护自己是个善人的念头(从始至终他都认为黑老大做的成人游戏厅是违法的)当后面法律无法给杀人犯定罪时,警察为了彻底赢得这场战役,用黑老大杀害许尚道的录音,威胁黑老大自首经济犯罪并且把自己杀害许尚道小弟和黑老大杀害许尚道的事情都推到了死去的黑老大小弟身上,包括撕掉杀人犯的纸条(有人用我的刀杀→用我的刀杀),这些全是警察的主意在这里,警察已经完全沦为恶人他这样一石二鸟,既赢了杀人犯又抹掉了自己杀人的责任。
而当黑老大要求和杀人犯关一间监狱时才同意交易时,如果真的是秉持所谓要法律来制裁罪犯的话,警察不应该同意当他同意以暴制暴时,他的伪善面孔早已揭露,他只想要自己胜利(当然对于这种该死的杀人犯,一百个支持以暴制暴)同时杀人犯那句“就算判了我死刑,你也杀不了我”(韩国死刑早就名存实亡),并且最终给他定死罪的关键也是由传统恶人代表黑老大以自首为代价换来的作证,且结局对他的惩罚也是黑老大来完成时,这一切未免过于讽刺当法律无法去制裁恶,而只能由恶来制裁恶,而另一种高明的恶却能在聚光灯下收获荣耀与称赞时这样的制度与社会何尝不是一种恶?
《恶人传》整体故事调性维持在黑暗硬派与爆笑幽默两者之间的微妙平衡,两位演员强烈的化学效应更巧妙化解原本看似紧绷的故事氛围,尤其是马东锡真的很有冷面笑匠的潜质,偶尔不用带脑单纯享受打斗与黑色幽默真的很不错呢。
一直以来,连续杀人案都是韩国悬疑犯罪电影经常使用的题材,其中也有许多是根据真实事件加以改编,不论是金允石主演的《追击者》、奉俊昊与宋康昊首度合作的《杀人回忆》,都为电影增添一种好像随时都可能发生在我们周围,不禁让人寒毛直竖的紧张与恐惧。
这是一部娱乐爽片虽说这次《恶人传》同样也是来自真实的杀人案件,不过比起上述两部电影专注在气氛的铺陈,本片反而把故事聚焦在警察与黑帮联手的过程,透过许多血脉喷张的动作场面、黑白互动所引发的搞笑桥段,让《恶人传》整体故事调性维持在黑暗硬派与爆笑幽默两者之间的微妙平衡,观众完全不用耗费心神,放松享受在电影带给人的娱乐和爽快。
《恶人传》在片头花了许多时间来描写凶手犯案的经过,包含一贯以追撞来降低对方戒心、凶器的选择、凶残的手段,还有洗去自己的指纹、消除所有证物等缜密的思维,就像是一位藏在黑暗中的大魔王般,瞬间挑起了观众紧张的情绪,但有趣的是,直到马东锡饰演的黑帮老大东秀出现,这些提心吊胆的心情便完全消失殆尽。
黑白两道的共同敌人或许是马东石那独特的个人魅力,近期几部电影《犯罪都市》、《愤怒的黄牛》、《邻里的人们》的硬汉形象已经深植人心,在《恶人传》就算看到他即将被凶手袭击,观众非但不会为他为他感到担心,甚至还反过来希望凶手能不要因为越级挑战这位虎背熊腰的壮汉而让电影就此结束,由此就能看出全片重点完全不在杀人凶手本身,什么犯案动机、真面目都不再让人感兴趣,取而代之的是期待在他砍伤马东石之后将会面临什么后果,还有这个黑帮老大会选择用什么方式来报仇雪恨。
很明显的,导演自己也十分清楚马东锡与生俱来的霸气,因此在片中试图以另一位刑警角色平衡他异常显眼的存在感。
《恶人传》打着警察黑方联手追缉犯人的招牌,原本互相看不顺眼的死对头,同仇敌忾地对付两人共同的眼中钉,某种程度上还真的有点热血。
人人不同程度的恶但就像原文片名《악인전》直接翻译是「恶人传」,片中三位角色的相遇,可以说是三种不同程度「恶」的集合。
当然连续杀人魔到处行凶是罪大恶极,但没想到的是,我们原本认为会呈现一正一邪对等关系的警察与黑帮,在随着剧情的进展,两边坚持的立场似乎也越显模糊。
热血警员为了要抓到犯人而开始不择手段、无恶不赦的黑帮老大似乎也开始展现出他善良的那一面,到头来,我才发现《恶人传》隐藏在笑料与动作场面备后的核心主题,是在探讨每个人心中都存在善与恶的一体两面。
或许我们都认为《恶人传》的故事简单明了,没有想隐藏犯人的行踪是为了让观众享受能无后顾之忧的享受一部电影,但李元泰这位曾指导讲述韩国独立过程的《大将金昌洙》,并在今年靠着《恶人传》入围戛纳影展午夜放映单元的导演,我想即便电影有着如此高的娱乐性,但他必定还是会在剧情中有所着墨。
带出的议题毫无疑问,犯人在路上找寻特定猎物行凶的行为是绝对不可饶恕,但《恶人传》刻意提及连续杀人犯的童年经历与他跟家人之间的关系,某种程度上正是要呈现这种穷凶恶极、看似没有犯案动机的犯人出现,可能是有迹可循,并且有机会能够避免的。
就如同《我们与恶的距离》与其他许多类似题材电影所提到的,我们面对这类杀人犯的态度,比起不断咒骂、认为他罪该万死,或许也能把他视为一个「病人」看待,通过了解与关怀来试着减少案件发生的机会。
当然这不是《恶人传》想传达的主题,电影也真的把犯人描写成不知悔改的人渣,但不可否认除此之外,片中几个警察局与片尾法庭审判的桥段,导演也清楚呈现了当今的社会问题,其中包括司法审判漏洞,还有官员的公务员心态与许多机关都存在的分权机制,导致角色不相信司法与不得不由善转恶的种种选择,我相信都是我们能深入思考的地方。
结论整体而言,《恶人传》完全能被称为近期韩国动作电影的代表作,紧凑的节奏配上全片灰暗场景和优秀的动作设计,为这刑警与黑帮联手缉凶的戏码增添许多类型片独有的风味,不仅如此,两位演员强烈的化学效应更巧妙化解原本看似紧绷的故事氛围,尤其是马东锡真的很有冷面笑匠的潜质,明明演个一本正经、杀人不眨眼的黑帮老大,但口中说出的话却都能逗得观众捧腹大笑,看到片尾那一抹「邪笑」,偶尔不用带脑单纯享受打斗与黑色幽默真的很不错呢。
我只想说,警察太蠢了其实不让黑帮大佬动私刑就是因为想升官吧要是真那么正直,真的那么嫉恶如仇,真的法律至上,你自己杀人,伤人,和黑帮合作,帮黑帮掩盖杀人的事实,自己怎么不自首呢?
这种伪君子,所谓的模范市民真的让人倒胃口没有能力找罪犯就算了,还没能力给罪犯定罪引用剧里的话:警察就是无能的家伙以及女高中生说的 你比大叔更像黑帮只能说这部剧就是全员恶人而尤其令人窒息的就是想升官的警察真是应了他上司的那句话,你就是想升官吧想知道一开始不让动用私刑,后面又把他们放一所监狱,警察是脑子有包吗?
这不前后矛盾吗?
唯一的解释只有警察也是个伪君子了
犯罪动作题材的电影《恶人传》,根据真实案件改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韩国现实社会的境况,杂糅了各种经典犯罪片的元素,涉及韩国社会体制,将黑白两道之间模棱两可的暧昧关系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旨在表现社会的动荡不安、个体的异化、人与人之间的猜忌,然而这一切未知都充满着不安和绝望。
善人都是相似的,恶人却各有各的不同。
《恶人传》不是一个人的自传,影片讲述了嫉恶如仇,不择手段而被称为“疯狗”的重案组刑警与险遭连环杀手毒手的犯罪组织头目联手追捕连环杀手的故事。
电影中一共有三个主要人物,一个是脾气火爆,做事不守规矩的刑警郑泰锡;一个是童年不幸,因此产生变态人格的杀人犯姜京许;还有一个是心狠手辣,却心存善念的黑帮大哥张东书。
城市的纷乱潜伏着众多危机,人性的阴暗面也是伴随着所遭遇的事情才凸显出来。
故事从一个连环杀人案开始,凶手每次都在深夜动手,且作案有一个共同点——他会先故意营造追尾假象,趁着受害人检查车辆事故的时候,从背后利刃刺死。
一天晚上,张东书在晚上独自驾车,路上和凶手的车追尾,几番搏斗后张东书受了重伤,凶手仓皇而逃。
极恶较量就此展开。
身受重伤的张东书抢救后生还,为挽回帮派颜面,他所能做的只有抓住凶手犯并以此服众,但仅凭自己记忆画出来的画像找人,难于上青天。
而此时,同样迫切想要找到杀人凶手的刑警郑泰锡却受上级责罚,追捕之事遭遇瓶颈。
极具戏剧性的是,在张东书有人手但没有专业经验,郑泰锡有专业经验但苦于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张东书和郑泰锡选择结为一派,合作抓出真凶。
敌人的敌人是朋友,这句悖论在恶人之间依然适用。
曾经的对头,现在却要合作寻找凶手。
郑泰锡问张东书:“一个坏人会抓另一个坏人吗?
”张东秀给出的回答却是:“两个坏人会抓住更坏的人”。
随着剧情的深入,曾经互相看不上的双方,竟也能一起谈笑风生,甚至互相羡慕。
最初正义凛然的郑泰锡,也成为关心自己功劳和给黑帮输送便利的人,从开始一个认为社会非黑即白的人,到了解社会和人性的复杂、混乱。
手段是用来对待坏人的,而普通人则应温柔以待。
凶恶的黑帮老大主动把雨伞给没伞淋雨的女学生,他的暴力和凶恶并不是随时随地的爆发出来,只有在对方越过他的底线时,才会发出的威胁行为。
最后张东书率先抓到姜京许,当张东书手中的刀快要砍到杀人犯姜京许的脖颈时,却被郑泰锡救走了。
随着凶手落网,两人合作关系结束,张东书的地下事业也迅速被郑泰锡曝光,受到了通缉。
影片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连环杀人犯在法庭上那一幕。
由于没有直接证据,法庭未能给凶手执行死刑,但如此穷凶恶极之人,不死实在天理难容。
遭受通缉的张东书,在明知道作证人后会进监狱的情况下,还是选择出庭指证姜京许的罪行,面对辩护律师的提问,他反而向辩护律师提出灵魂之问:当你的家人被以如此的方式杀害,你还会说出这样的话吗?
我想律师心中的回答应该是不会吧,所以才需要让和本案没有关联的律师来辩护,才有当事人回避制度。
在知道此类案件易受到极大的道德压力之下,我们也不能简单的只是要求法律来维持我们的绝对正义,却去忽略它可能带来的弊端。
由于有律师辩护,缺乏证据,加上法律的漏洞,反而成了恶人脱罪的捷径,光靠法律似乎不能使他得到该有的惩罚,而恶人确实到了十恶不赦,罪该万死,必须杀人偿命才能平民愤的地步,该当如何?
毕竟真的很少有事情是非黑即白的。
在我们的观念里,刑警是绝对的好人,黑帮是绝对的恶人。
影片中,刑警郑泰锡功绩颇丰,站上了领奖台。
难道他是片中仅剩的好人吗?
不,他的正义并不是真正的正义,最后为抢夺凶手,将黑帮老大张东书撞到抢走凶手。
其实他也只是为了升职,一个打着正义的旗号的伪善的人。
黑帮老大也会给小姑娘让伞,灭掉烟头,有人撞了他的车,轻轻说一句“没关系,你走吧。
”好人可以是坏人,邪恶中也有善良的一瞬间,坏的不是人,而是事。
整部影片中,动作戏不多,多是简单粗暴的动作,影片的主题更多讲的是人性,是恶人,没有绝对的恶人,也没有绝对的好人!
电影中所呈现出来的是城市生活充满暴力、罪恶,生活在这样环境中不同职业的人都在命运与欲望之间自由选择,致使其中出违背个人意愿和道德的事情。
作为一名中学生,所体味到的是在这个纷纷扰扰的尘世间应坚守初心和正义感的决心,即使面对邪恶,我们仍需在理智的判断下做出合理的选择。
韩国电影里的警察,就是看着很痞子但多少又有一些正义感,杀人犯呢又是看上去就很有杀气,话不多但很变态的样子,黑社会就是那种不顺眼就动手打人的样子,看起来都差不多,反正因为这种脸谱化的特点有时候会很出戏,总觉得这种那种的场面都似曾相识,有些处理就让人觉得很不现实向!
不过黑暗类感觉韩国擅长,也很敢拍,就是处理再细致点,更贴近现实就好了!
有马哥的电影,血腥暴力黑帮类型的也能变喜剧。
其实不太喜欢这种暴力电影,但是《恶人传》太有名了,看完才发现为什么叫恶人传…因为全片的主角没有好人,连续作案毫无目的杀人的连环杀手,走私、倒卖老虎机、也杀人的黑帮老大,跟黑帮老大合作的警察局长,为了抓住凶手而去跟黑帮合作的刑警,这确实是细思极恐。
看到凶手在警局的辩解,警方无能为力的时候,确实是很气愤,虽然马哥出场作证那些感觉不太像直接证据,但是毕竟也算是观众期待的结局!
马东锡虽然是黑帮老大,但剧情展示的部分却没有黑帮的恶,怎么看怎么都像面相凶恶但是内心善良温柔的马带善人。
为小弟出头,给小弟一巴掌,再给对面的小弟掰两磕牙,而且确实是小弟越界了,但相对罚的较轻,反观警察小哥那边,直接给队友一拳,而且是黑帮先惹的事,队友没做错还要挨一拳,啧啧。
再看警察小哥三番五次挑衅马东锡,人家是黑帮老大啊,又是拿拳揍又是拿枪指,马东锡也只是象征性还下手,真要是大恶人,这警察明天就见不到太阳,只能说还是太善良了。
男主这边呢,也确实不怎么像警察,主要是对队友态度太差了,感觉就像是独行侠,且很自私,马哥已经拿到凶手了,按照约定不关警察管了,就算你想抢,也得光明正大抢吧,直接开车撞马哥,太下头了。
警察小哥这个角色塑造的不成功,跟马哥没有cp感,要知道双主角搭档是很需要cp感的,擦不出火花观影体验就降一半了,剧情也中规中矩,没有惊喜,只有马哥的动作戏在撑场面。
说实话,我觉得本片最大的亮点就是马哥出现在监狱,凶手诧异的目光明显慌了神的剧情,比前面所有的剧情都精彩,更有盼头,马哥最后拿着绳索站在凶手面前放狠话,我太想看后续了,捆绑play,这不比正片好看?
而且马哥给高中小女生送伞的时候,是毫无违和感的,这种善事我觉得就是马哥的人格魅力,不管他是黑帮还是手里有几条人命干过什么犯法的事,马哥有一套自己的准则,跟毫无理由的恶或者极致的恶不同,这种反差还是挺吃香的。
把马哥在监狱的后续拍出来肯定比正片有看头,剧情我都想好了,在监狱里呼风唤雨,开启爽文模式,然后有另一个帮派跟他对着干,最后被马哥的人格魅力折服,出来后一起打天下,啊哈哈。
在法国戛纳电影节上首映的这部韩国电影《恶人传》,主要讲述了三个人之间的故事。
第一位黑帮大哥大,满脸横肉,肌肉发达,从事着非法的老虎机生意,手下养着一帮忠心耿耿的小弟。
不料有一天晚上被一个陌生人从背后捅了好多刀,险些丧命。
这就引入了第二个人:一个变态的连环杀手,每天晚上看心情随机杀人:孱弱的中年人,壮实的黑老大,无辜的女学生都可能成为他杀戮的目标。
但是没被杀死的黑帮老大成为了他的最终克星。
第三个人就是一心想要破解连环杀人案的小警察。
为了破案,他不惜与上司对抗,与黑帮达成协议,联合抓杀手。
最后在杀手被黑帮老大抓到,就要被办了的时候,他却强行将杀手带走,声称要用法律的力量来制裁他。
然而由于每个杀人现场都没有留下任何指纹和罪证,在律师的辩护下,杀手面临着被无罪释放的局面。
在紧要关头,黑恶老大同意作为证人出庭,帮助法律伸张了正义,而他本人却因为非法的赌博生意被关进牢狱。
这场博弈中最大的赢家自然是这位小警察,既破了连环杀人犯的重案,还揭露了黑帮头目的罪行。
他被提拔升职,春风得意。
监狱里,黑帮老大正谋划亲手结果了杀人犯,为身边小弟的丧命而复仇。
影片名叫“恶人传”,谁是那个恶人呢?
杀手吗?
或者凶神恶煞的黑帮头目?
其实他们三个人都是。
这部电影讲述了三种类型的恶:明处的恶,暗处的恶,和人心的恶。
1、明处的恶黑帮老大代表的就是明处的恶。
不但外表凶恶,也心狠手辣。
对于故意挑起争端,争抢地盘的其他恶势力,果断把他们打得人仰马翻,毫不手软。
但是他又是讲道理,重情义的,遇到女学生下雨没拿伞,主动将自己的伞送给学生,他信任的跟班被杀手杀死,他就要追究到底,就算追到监狱里,也要亲手结果杀手。
他对警察说,手下的小弟们都要养家糊口,不得不做一些违法的生意。
这种明处的恶,通常看起来很吓人,实际上是危害最小的。
因为这种恶通常是被迫如此,被迫挣钱,被迫活命,只要不触犯他们的底线和原则,他们和善良的人并无区别。
这也是为什么一群警察和一群小混混们把酒言欢时,场面如此和谐。
看得见的恶,才是最容易防守的恶。
所以人人忌惮的黑老大,反而成了三个人中的弱角色,时刻处于被动局势。
2、暗处的恶这个暗处,就是不为人所知,也难以让人明白的恶。
这个变态杀手杀人时,通常选择不见光的晚上,而且总是趁人不备从背后下刀。
而且杀的都是和他毫不相关的陌生人。
关于他的变态心理,影片中也只提到一句“小时候遭受父亲虐待”。
所以他人性的阴暗程度也是让人猜不透的。
如果不是遇到黑帮老大,就连他的身份、长相,警察都无法追踪到。
甚至最后费尽周折抓到后,也无法定罪。
古人云“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躲在暗处的恶,总会伤害到善良无辜的人,也总是让人难以防范,所以变态杀手才会屡屡得逞,肆无忌惮的连环作案。
3、人心的恶无论是人多势众的黑帮老大,还是狡猾多段端的变态杀手,最后都被警察制服,没能逃脱法律的制裁。
这是否说明了善良终究会战胜邪恶,正义最终会到来呢?
显然这不是影片要表达的主题。
影片中小警察为了破案,用尽了卑鄙的做法。
虽然他有勇有谋,但是一心想要抓住连环杀手,还要制裁黑帮老大的最真实目的是为了自己的晋升。
为此他不惜与黑帮老大谈条件,黑白两道联手抓捕连环杀手,最后又背信弃义,开车撞晕黑老大,抢走杀手。
但是在审判席上却发现,由于缺乏有力的证据,杀手拒不认罪。
不得已的情况下,他又去找黑老大帮忙。
作为一个违反约定,又害黑老大生意被端,一帮小弟跟着入牢的人,他也是真有脸。
最后在黑老大被关进监狱,去找变态杀手报仇时,小警察此刻正在享受着荣誉和嘉奖。
更值得让人深思的是,小警察自始至终都相信自己代表着正义的一方,自己有权利惩罚一切恶的事物,却没有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多么卑鄙无耻。
无论是明处的恶,还是暗处的恶,他们不是败给了善良和正义,而是输给了人心。
莎士比亚说:“ 比起人心的险恶来, 魔鬼也要望风却步。
”在这场恶人们的较量中,最可怕的是,有的人不仅打着善的幌子来行恶事,甚至自身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恶人了。
胜者即是正义,一人血书出续集,看大叔血虐小后生。(心中的恶ing)
没什么意思
女孩那段真是神来之笔。黑帮老大的戏份和气场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完胜刑警。当杀手身上背着他的威严、义愤和为小弟复仇时,杀人动机就圆满了。不过马东锡的角色真是倒霉啊,被车撞了两回…
看是能看 韩国这种类型的电影太多 手法也很成熟 这部实在没拍出什么过人之处 加上立意较高 跟实际有落差 放前几年看有可能打三星 换成国产也能打三星甚至更高 然后马东锡在我眼里的铁憨 大好人形象根深蒂固 这部也没能给他彻底转型 怎么看他都不够狠不够凶呢 总是萌萌的…
宇宙安宁靠警察,世界和平靠城管,社会稳定靠大佬。全员恶人,两个坏人合力抓住最坏的坏人,真心黑色幽默。“声誉就是黑帮的一切”--极道大佬都知道“公信力”的重要性啊。。。有见过大腿那么粗的胳膊么?有见过砂锅那么大的拳头么?有见过蒲扇那么大的巴掌么?Look!
爽片,迎合大众对以暴制暴的幻想。警察和黑帮联手破案的角色关系写得很有意思,但也没有深挖。不过导演定位就是个爽片,追求这些就有点吹毛求疵了。爽了就是完成任务了。
动作戏追车戏精彩!看马叔打人是挺爽的23333,莫名想起另一部《犯罪都市》,马叔啊,爱惜你的羽毛吧!不要什么都拍了...这种电影才是该接的!笑点很足结尾也很有意思!ps:金武烈是不是有些用力过度了...?
爽啊!对于这个电影没必要拽什么词,爽就完了。
手松一点给四星吧,主要还是最后十五分钟比较好,倒不是啥特别精彩的反转或者进展,主要还是观众的情绪得以发泄出来,导演做了九十分钟的情绪铺垫,最后十五分钟至少没垮。
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很有气势,捡肥皂代替法庭戏成为结局,皆大欢喜,很棒!警匪一家亲的两位主演实力演技,出彩!
以暴制暴是大多数观众都喜欢的发泄方式,但这个剧本过于想当然了。黑帮部分表现的过于形式化,片中细节太多经不起推敲。
小警员晋升心切、越级越权与黑帮头目联合办案,实属罕见,编剧你的脑洞还能再大一点嘛?警察除了颐指气使、拳脚相向、歇斯底里、大喊大叫,在马东锡面前,简直就是一群草包。韩国警察的办案风格真的让人捉急,看不到冷静和理智、除了暴力执法,别无其他,虽然韩国电影在犯罪题材上已经独树一帜,但同样的类型拍得多了也难免审美疲劳,我觉得绝大多数韩国犯罪片都是对《杀人回忆》的拙劣模仿。
动作场面挺好
三方沦为叙事的工具,缺乏更多的人的特点,以至于观看过程中你感受到的恶意妄为仅仅是最浅薄的一层。
劇本太糟了,簡直看不下去⋯
血腥爆裂程度不及《看见恶魔》,变态杀人狂塑造远不及《追击者》,故事讲得太没有条理又太不管不顾肆意放飞,警察把黑老大撞飞的那幕笑死我了,什么鬼玩意。
黑帮老大和痞子刑警联合抓连环杀人犯的故事。可能因为不是主角吧,这个随机连环杀人的凶犯也没有什么保护光环,在一次杀人计划中很点背的刺杀袭击了一位黑帮老大。这才促成了黑白两道联手追凶,故事背景发生在2005年,那时候没有各种黑科技和发达的网络,只能靠最原始的人肉地毯式搜索。很多导演都很想利用马东锡的身材拍一些打斗戏,所以这部电影里有好几场打人的戏,啧啧 马东锡打人看起来好痛啊,真真正正的「胖揍」了。电影最后,黑帮老大和痞子刑警用法律而不是用暴力让凶手绳之以法,虽然算是很老土的升华了,但是还是很畅快。唯一遗憾的是,我一直在等结局的时候交代一下变态连环杀人犯的杀人动机,可惜没有。可能导演就是希望他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混蛋,人们没有对混蛋抱有怜悯之心,这样的大快人心会更纯粹一点。
马东锡到位。以暴制暴到位。自己有能力的话,千万别信警察。
看了前15分钟。#20190716
@谢飞导演 对这部电影的评论正是我想表达的,确实跟港片《反贪风暴》简直一个等级,至于说到比《寄生虫》还要差,我倒是没看过《寄生虫》,但人家的国际大奖那是值得肯定的。所以我只想说这评分真的吹得太高了。